第一部分西方服装史--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西洋服装史》PPT课件

《西洋服装史》PPT课件
课题名称 西洋服装史
电子教案
使学生了解服装远古变化至今的过程,把握服装变化的内在规律。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了解服饰起源的诸种理论及演变过程
1、服饰起源学说 2、典型服饰形象及特征 3、原始的服饰材料与纺织技术
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状况与服饰的起源; 教学难点 关于服饰起源的几种说法。
2
课时数
2020年9月28日
1
第一章 史前人类的着装 文化
本章知识点
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状况与服饰的起源; 关于服饰起源的几种说法。
2020年9月28日
2
第一章 关于服饰的起源
第一节 从古代历史遗迹看服饰的起源
• 远古的时候,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裸态生活期,依靠自身体 毛这种天然 的“衣服”生活,同时也能用火取暖御寒。
• 人类服装的育成时期是在旧石器时代,约在175万前~1 万年前,是人类从直接采用植物为服装,到以植物纤维去 制作服装的探索过程。这一阶段包括人类服装史上的 3 个 时期:
8
南太平洋岛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 现代土著人还穿着草裙.
2020年9月28日
9
第一节 从古代历史遗迹看服饰的起源
二、兽皮披时期
• 最早的兽皮披是什么样子?在考古工作中也难以 见到它的实物遗存。因为这至迟是1万年前旧石器 时代的事。
• 兽皮披是狩猎经济的产物。从难易程度看,狩猎 经济会晚于采集经济。猿是以植物果实为基本食 粮的,而且采集又比狩猎轻松、少冒险。
▪ 北京山顶洞人 打造的骨针
2020年9月28日
19
从上图可以看出原始人的兽皮装是用骨锥、
2020年9月28日骨针与动物的韧带(筋)来缝制兽皮的。
20
穿兽皮的远古人类

中外服装史教案(1).

中外服装史教案(1).

中外服装史教案(1).中西服装发展史教案(首页)(代号A—3)共9 页审阅签名:教学过程(代号4—4)第 1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 2 页社会与文化影响服饰潮流的变迁第 3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

习俗心理:苏格兰裙二、服装变化的现象(10分钟)1、阻力与动力的矛盾(1)阻力因素(2)动力因素2、渐变与激变交叉3、外因与内因的冲突三、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15分钟)1、模仿从众与标新立异的规律2、趋简求便与装饰求美的规律标新立异与模仿从众装饰求美3、顺应环境与内因支配规律4、融合吸收与自我传承的规律5、符号标示与个性自由的规律6、发扬优秀与淘汰陈旧的规律第 4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 5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 6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7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8 页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共9 页审阅签名:第 1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0分钟240分钟新课引入讲授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服饰状况,原始的服装工具、两种基本服装形制在中国服装史的意义。

新课内容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一、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1、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2、身体饰物(1)装饰品;项链(2)耳饰、手饰、臂饰(3)装饰材料二、纺织工具与麻、毛、丝织物1、骨梭2、纺坠3、织机(织布机)第 2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演示。

4、纤维和织物(1)纤维(2)毛(3)丝第四章奴隶社会服装一、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1、服装体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敬(1)冕服形制采用玄衣纁裳。

形制和色彩代表天地,体现对天地的崇拜。

(2)天子冕冠前后各垂12旒,代表一年12个月的天文观,体现对天的崇拜。

衣服演变课程设计方案

衣服演变课程设计方案

衣服演变课程设计方案课程名称:衣服演变课程设计方案课程目标:1.了解衣服的演变历史,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衣服形式;2.培养学生对时尚、设计的审美能力,理解时尚与设计背后的文化、艺术和社会背景;3.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1.衣服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远古时期的原始衣物形式,如兽皮、树皮等;介绍不同文明古国的服饰风貌,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探讨服饰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2.中世纪的服饰演变:介绍中世纪欧洲的服饰风格,如贵族的宫廷服饰、修道院的教士服饰等;研究不同阶级、职业的服饰差异。

3.现代时尚的兴起:介绍工业革命对服装产业的影响;探讨不同时期的时尚风格,如维多利亚时期、摩登时代、后现代时期等;深入理解时尚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4.非洲、亚洲、美洲的服饰文化:详细介绍非洲、亚洲、美洲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特色;探究不同文化、信仰对服饰的影响。

5.时尚与设计创新:介绍当代时尚设计师、品牌的创新理念;分析时尚秀场和时尚媒体对设计和消费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进行实践项目。

课程安排:本课程为持续一个学期的学科课程,每周2学时。

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度(20%):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见解。

2.作业和小组讨论(30%):完成课后作业,参与小组讨论并提交总结报告。

3.创作项目(50%):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启发,完成一份时尚设计创作项目,包括设计方案和实际作品。

教学方法:1.讲座式教学:通过讲解介绍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服饰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实践项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创作,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教材,包括世界服饰史、时尚文化史等。

2.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直观地呈现服饰演变的过程。

西方服装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西方服装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西方服装的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

2. 西方服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西方服装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2. 西方服装与文化的关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西方服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服装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以宽松、简约的服装为主,注重人体的舒适度。

(2)中世纪:受宗教影响,服装以繁琐、厚重为主,象征地位和财富。

(3)文艺复兴时期:服装设计开始注重人体曲线,追求美感。

(4)18世纪:服装设计追求奢华、夸张,如洛可可风格。

(5)19世纪:服装设计注重实用性,如维多利亚风格。

(6)20世纪至今:服装设计风格多样化,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2. 西方服装的特点(1)注重人体曲线,追求美感。

(2)强调层次感,注重细节。

(3)与时尚潮流紧密相连。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组西方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如可可·香奈儿、克里斯汀·迪奥等。

2. 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哪位西方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最具代表性?为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西方服装,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对西方服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互动环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了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中西服装发展史》总论-第一-二章

《中西服装发展史》总论-第一-二章

+ 六、发扬优秀与淘汰陈旧的规律
+ 一.单选题 + ( )1.
的诞生。 A.石针 B.骨锥 C.石矛 D .骨针 + ( )2.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植物是在 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A.英国 B.西班牙 C.瑞士 D.法国 + ( )3.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可概括为三类, 即生理、心理需求论及 论。 A.性需求 B.遮羞 C.装饰 D.异性吸引
(三) 纤维织物时期 1 时间:1万年-5千年前 中石器时代 2 野蛮时代的发展:发明农业和畜牧业时期,人们学会了生产,对动 物进行圈养等等。 3 使用纤维:基于简单的生产力水平,人们开始掌握制造皮革,以及 纺织棉麻毛等织物。 带有麻织物印痕的碗底
①)。
1、人类最早的羊毛织物出现在欧洲及北美大陆;
+ 一、生理需求论 + 1、气候适应说 + 抵御寒冷、酷热、
干燥而创造了服装。 + 2、身体保护说 + 保护肌体不受损伤。 + 当人类直立行走时, 原来处于安全的性 部从身体的末端位 移至中央,男性尤 为敏感,最易受伤, 因此,为了保护这 个部位就需要腰布。 故为男性最先使用。
+ 二、心理需求论
+ (3)陈腐的制度
+ (4)顽固的习俗(例如汉族女子裹小脚)
+ 2.动力因素
+ (1)新的生活方式 + (2)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提高
+ (3)时尚青年与妇女
+ (4)社会变革
+ 渐变是指服装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缓慢的
变化着,人们慢慢的习惯它,不知不觉地 予以接受和认同;激变是指在极短的时期 内服装发生根本的改变;交叉是说这两种 变化可能在同一时空内并存,也可能在相 对的时间段里交替出现。

西方服装史第一章服装的起源

西方服装史第一章服装的起源
山东嘉祥武氏祠堂的画像石上 伏羲、女娲头上戴冠,身上着 袍。
A
伏 羲 女 娲 图
12
西王母的传说 《山海经·西山经》中说: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 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
A
西 王 母 像
13
三、北欧神话
爱恋与美之神佛洛夏,有一件鹰毛的羽衣。传说佛 洛夏穿上这种羽衣,就可化为飞鸟。
在北欧神话里,最低级的海神是所谓的“鲛人”, 他们经常变形为鹅或海鸥,高级一些的海神则是人 首人身,但拖着一条尾巴,最高级的海神才具有完 整的人形。
A
14
第三节 人类起源考古与服装成因推断
一、早期岩画上的巫术面具 与地下埋藏的早期饰物,是 人类童年时期的服装杰作。
法国拉斯科洞壁画 《公牛和小马》
A
15
欧洲岩画中的人物大多戴 有面具,或是人身兽首。
A
法国三 兄弟洞 窟壁 画—— 鹿角巫 师
16
岩画人物形象上,留下了 各种各样的头饰和耳饰的 剪影式造型。第一章 服装成因A1羞耻说
第一节 人类起源学说与服装成因推论
一、基督教《旧约全书》 中的“创世说”
亚当和夏娃起初不着装的,只 因听了蛇的怂恿,偷吃禁果, 眼睛明亮了,才扯下无花果树 叶遮住下体——遮羞说。
马萨乔 壁画 《逐出 家园》
质疑:羞耻观念只会在文明社 会出现。
A
2
进化说
二、达尔文《进化论》
A
6
第二节 人类起源传说与服装成因推论
一、希腊神话传说中与服装相关的内容
希腊神话是世界神话传说中最完整、最成熟的,有一 些传说直接与服装有关。
这些服装虽然不能完全说明服装的成因,但是却能基 本概括出人类早期服装特征。
A
7

课程名称_中外服装史 (Foreign Fashion History)

课程名称_中外服装史 (Foreign Fashion History)

百度文库专用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ForeignFashionHistory〕课程代码:00672〔理论〕第一局部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之一。

本课程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历史的演变,而且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课程通过对中西方服装、服饰的演变历史和地域文化变迁关系的讲解,以及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的分析,能够开阔学生对中西服饰造型、色彩、图案、装饰等艺术区不和文化特点的了解与熟悉;开阔学生的现代服装设计视野和制造性思维。

本课程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又兼顾艺术修养的熏陶,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分析能力和制造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全然要求中外服装史是了解中西方服饰文化的重要窗口,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资料,蕴涵着许多创作灵感,起到拓展设计思维的作用。

学生应掌握中西方服装史不同时期服饰的变化与特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与风格。

熟悉具体服饰造型、面料、色彩、装饰图案等各种元素,为学习中西方文化、借鉴与开展中西方服饰奠定扎实的理论根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外服装史是服装专业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学?、?服装色彩学?、?服装消费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根底,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局部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中国局部〔2学分〕第一章先秦服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原始社会服饰状况,了解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瞧念的碍事,掌握礼制与冠服制度以及冕服的要紧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艺术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重点〕识记:礼服、一般服装的样式特征理解:文化背景下的服饰特点;应用:熟记相关服饰名词内容,明白得纹样含义;〔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艺术;〔次重点〕识记:十二纹章的意义理解:冕服要紧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瞧念的变化;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与服饰样式;〔三〕中华服饰的起源,文化背景〔非重点〕识记:礼的概念以及对服装的碍事;理解:商周时期服饰制度及具体服饰样式与含意;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种类与服饰具体样式的设计和相关名词解释;第二章秦至唐代服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秦至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化,掌握服饰设计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起到的社会意义。

中西服装史教学设计

中西服装史教学设计

中西服装史教学设计
其次,可以通过对中西服装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从面料、剪裁、色彩、图案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中西服装在设计和制作上的差异。

同时,也可以介绍中西服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含义,让学生了解服装与文化、社会的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服装对当代时尚的影响。

可以通过研究当代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分析其中对中西服装元素的融合和创新,让学生了解中西服装对当代时尚的影响和启发。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文献阅读、专题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服装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同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或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西服装史的理解。

总之,中西服装史教学设计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西服装的历史、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西方服装史古代西方文化兴起及渊源西方服装的历史和西方文化的历史一样,其源头要追溯到古代的亚洲和非洲。

从世界文明古国去考证,对西方服装影响最直接的是两河流域文明和尼罗河文明,一个地处西亚,一个地处北非。

古代西方服装的发展源头就是重这里开始的。

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亚地区的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起初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定居,在此期间其文明达到鼎盛。

后巴比伦帝国兴起后亚述崛起。

迦勒底人在626年占领巴比伦,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7世纪到6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艺术达到最高峰。

后波斯崛起进攻巴比伦成为横跨中亚西亚及非洲古埃及的大帝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帝国摧毁。

古埃及就已经处于金石并用时期,后由于氏族问题逐渐解体为两个王国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有获得统一,在公元前332年埃及被马其顿王征服。

爱琴海是希腊文化的发源地,公元前1100年前后,希腊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城邦国建,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

第五世纪初在希腊出现了黄金时代,五世纪末雅典没落。

公元前509年罗马国建立至公元前2世纪末,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476年罗马灭亡,西方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

在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在不同的地区各自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而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对服装形态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两河流域和埃及文化与苏美尔人的突出成就都令世界惊叹,尤其是再艺术领域,而这些文化队希腊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些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古代服装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西方文化的发源地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具有海洋的开放性商业的冒险性,表现出重视科学知识强调民主法治的文化特点。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影响了对服饰文化的审美涵。

而东西方的服饰文化和观念都因政治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的。

在古代服饰方面其形式比较简单,区分不是很明显,前期都是不成型的腰衣,披挂衣,缠绕衣为主;后期则出现半成型的套头衣及宽松的多裥褶的衣服。

由于受地理方面的影响,服饰和发式极具多样性。

西方服装和西方文化相表里,在西方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本土的服装风格。

在文明交融的过程中文化之间的交融从服装就可以看出但是服装也会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服装的发展一直在不断融合,不断积累,不断扬弃的变化之中。

西方服装有这她特有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但是源于一定的社会历史的某些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装也会不断繁荣。

第一章古代服饰第一节古代埃及服饰1,主要服饰古埃及炎热的气候条件,致使人们衣着较少,布料轻薄。

男女服装样式都较简单,直到新王国时期服装才开始变得丰富多彩。

(1)腰衣这是一种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臀上的简单装束,是古埃及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服装样式,也称围腰布或胯裙。

腰衣饰男性主要的衣着,女性偶尔采用。

身份低的人采用单一的横向缠绕,王者则使用条纹布料做较为复杂的缠绕。

腰衣有缠裹后系上腰带的,有兜裆的,也有用袋子斜挂于肩上的。

上层阶级常用糨糊把布固定出很密的直线褶,并在腰衣前加一正三角形有饰纹的装饰,以示男子的权威,或者是王权的象征。

(2)筒形衣裙:这是一种合体简单呈直筒形的装束,多为女子穿用。

筒形衣形式多样,但都是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或用腰带,活用背带固定。

裙上有的无装饰,以素色制成,有的印有图案,有的则有许多固定的褶裥,既有装饰感,又能随身体活动而伸缩。

衣服图案十分丰富,色彩艳丽,颇具民族风格。

(3)褶纹衣:这是第18王朝后出现的较为宽松,多有垂褶的一种装束。

包缠式褶纹衣有称为卷衣。

这种以长布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的装束,男女皆可穿,而以女子为特色。

也是一种绕体的穿着方式。

有一块长方形的布,有大小之分,长边和短边比例大的为3:1小的则为1.5:1,短边长度为从腋下到脚踝的距离。

这种自然的缠裹装束,方便而灵活,可松可紧,并性横许多下垂的褶纹。

第二节古代西亚服饰1,苏美尔服饰苏美尔人服装最大特点就是单纯,而且男女同质同型。

他们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或缠一周,或缠几周,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而衣料无法考证,但是仅从外观上可知衣料的独特,使其名称也成为衣服的名称,都叫卡吾拉凯斯。

这种裸身的圆式裙衣,下垂至小腿,在后背左侧相交,用几个扣结固定。

裙衣上的惠状垂片长短不一,有的又宽又长,有的则很窄。

这种衣饰的实际含义与作用至今还不得而知,但对后来流苏式装饰有一定的影响。

2,巴比伦服饰在巴比伦时期,服装面料与图案都有较大的变化,以棉,亚麻为衣料,取代了原来的羊毛,服饰的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衣服的垂褶更加丰富。

巴比伦人穿一种缠绕式的服装,衣长至膝下,一般为卷衣。

着装时男子露出右肩,女子则不露肩。

这种卷衣与后来的希腊的希玛纯,罗马的托加相似,也和埃及的卷衣相似,只是缠绕方式略有不同。

3,亚述服装亚述帝国时期,服装的基本样式仍然不复杂,但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追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注意服装外表的装饰和设计,流苏装饰得到频繁地运用。

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主要特征。

这种流苏装饰,往往把布料的边缘处理成毛边,又在边缘布料上饰有整齐的花纹图案。

一般是红色的流苏装饰在白色的面料上,风格质朴而又华贵。

同时,这种流苏式装饰,也是地位等级的象征。

亚述人队流苏式的装饰影响到发式,男女发式都做成流苏状,与服装形成和谐的风格。

4,波斯服饰波斯服饰汲取埃及,巴比伦,希腊各民族的艺术成就,构成自己独特的雄伟壮丽风格。

波斯人服装的材料主要是羊毛,也有亚麻布和从东方来的绢。

其服装上总是满满地刺绣着美丽多彩的图案,喜欢黄色系列和紫色。

从雕塑艺术上我们发现了弓箭手的服装就是经过改良后的典型的波斯样式。

服装为套头式,这是波斯的本土服装,但衣身宽松地披挂方式,则来自巴比伦和亚述,他们出去了不便于活动的缠绕式穿着形式,节省了多余的流苏装饰,改为将一块半径等同于上身长的圆形布料,在圆心处开出领口,直接套于头上,在腋下稍作缝合收紧。

从服装史上来看,波斯人最早运用了剪裁技术和技巧,他们对人来服装工艺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波斯人有一种称为坎迪斯的长衣,袖子呈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

在坎迪斯里面穿有紧身套衫和宽松的裤子以及长袜。

上层贵族的坎迪斯衣长下垂至脚踝,甚至拖地,而下层人的衣长仅至膝盖。

金线缝制的坎迪斯,衣身上绣有美丽的图案并镶以宝石是国王的专用品。

波斯男子也注重须发的修饰。

头上有时戴毡制的盆型无檐帽或亚麻的圆锥形软帽,还加上一条围巾,将下巴和两颊包住。

第三节古代欧洲的服装克里特岛地区1男子腰衣克里特的男子服饰减素而独特,和古埃及人一样,腰衣仍是克里特男子的主要样式。

这些腰衣与埃及腰衣大小相同,其长至大腿中部,是一种经过缝合后包裹臀部和胯部的服装,左右腿不对称,左腿暴露较多。

右腿的侧为黄白相间的横条纹布,其中湖色的条纹似编织或刺绣而成。

2女子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克里特妇女装扮的典型式样是紧身上衣和钟形裙。

这是一种贵妇人式的装扮,秀美中不乏典雅,一条腰带把服装分为两部分。

上半部分使后背完全直立并裹住双臂,前胸袒露,这样的着装习俗一直流行于整个克里特的历史。

下半部分是钟形的衣裙,有着宽大的下摆,有力地衬托出胸腰部位的线条。

3配饰:男子帽上多有羽毛装饰;女子帽则分为两种,一是分层的无檐筒状的塔邦式,另一是贝雷式。

二古希腊主要服装1希顿希顿时古希腊人男女常穿的服装,属于块料型包缠式,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有相同之处。

不同的是后者以块料缠绕身体,希顿则是以布料横向对折包住身体。

每件希顿都由一块麻织整幅布料做成,幅宽多在1米以上,不经过裁剪,两侧有美丽的边饰,这种边饰是和布料同时织成的。

希顿有两种常见的样式,一是多里克式的希顿。

多里克式希顿用布料对折裹住身体后,在上侧再向外折返,这段折返称为阿波太革马。

二是爱奥尼克式希顿,这种希顿没有翻折,除侧缝处留出伸手的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形成筒状。

希顿时男女皆穿的基本服装,女性穿的较长至踝部,男性穿的较短至膝部左右。

由于希顿都特别宽肥,系带之后,全身上下垂满无数自然的褶裥,增加了平面衣料的立体感,可以随着人体动作而变化不定,产生明暗不断转换的魅力。

2 希玛纯这是一种希腊男女都穿的披身式长外衣。

早起希玛纯是用亚麻羊毛制作的,装饰很少,后来周边有的加以典雅图案的装饰。

希玛纯没有固定的造型,有单衣和夹衣两种,。

实际上希玛纯的衣着方式有多种,大致分有: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

3 克拉米斯也是希腊人的另一种外衣,即短式斗篷,比希玛纯要短小的多。

克拉米斯可单独穿,也可穿于希顿外面。

衣料多为红,土红色,两端有白色带装边饰。

4 后期的两种服装一种是迪普罗依丝,这个外衣的名称意思是两倍的,重层的衣服。

它是再希玛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增加了裥褶,还在胸部和腰间加上一层有深褶的衣料。

另一种是迪普罗依丁,这种服装衣身增长,用两块长方形衣料为前后衣片,左肩不缝合,下垂至胁下缝合,腰部系以腰带。

三古罗马1 男子主要服装(1)托加托加时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服装,也是罗马最具代表性的服装。

托加形状为椭圆形,竖长为身长的3倍,横宽为身长的2倍。

穿法是先从长轴对折,在以直边为侧,把2/3经左肩披向身后,从右胁下绕过至钱,搭到左肩上,多余部分垂于肩后,最后把胸前的一端稍稍提出,形成衣褶,也宽松了衣身。

托加一般为羊毛织物,厚重又肥大,其褶裥也十分沉重而有深度,整体外观显得庄重而高贵。

同时罗马的阶级等级观念十分严重,托加成为等级象征服装。

在罗马紫色象征高贵白色象征纯洁,所以这两种颜色最常见。

(2)女子主要服装1 斯托拉是模仿雅典女子的爱奥尼克式希顿样式的服装风潮。

这种女子外衣在肩臂部以别针固定,颜色以红,紫,蓝为主,用金黄色线刺上纹饰。

2 帕拉这是一种披肩外衣,与希腊的希玛纯一样,穿在丘尼卡或斯托拉外面。

多为毛,麻织物,有紫,红,蓝,黄,绿等色。

3胸带与三角裤是罗马女子比赛时穿的,体现了罗马人务实等思想。

第二章中世纪服饰第一节拜占庭时期服饰1拜占庭艺术及风格拜占庭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其建筑艺术吸收了东方的特点,圆形穹顶与方形建筑主体的结合,色彩绚丽的石镶嵌图案和小块彩色玻璃直立窗成为拜占庭文化的象征。

和三种异质文化相融合的特殊关系,中国丝绸出入后迅速成为一种奢侈品,此时的丝织品华美,丽质,服装变得五彩缤纷。

色彩的象征性也十分突出。

2 主要服饰(1)达尔玛提卡:基督教徒船用的套头式外衣,把布料裁成十字形,在袖下和体侧缝合,两条红紫色的带状纹饰,名为克拉比。

这个时代开始,男女不在穿露出胳膊的衣服。

(2)帕鲁达门托姆:大披风,装饰华丽。

右肩用饰扣扣结,右身偏袒。

披风边缘有刺绣,纹饰。

后由长方形改为梯形用补子样以示权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