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合集下载

九九重阳有什么习俗以及会做什么

九九重阳有什么习俗以及会做什么

九九重阳有什么习俗以及会做什么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九九重阳有什么习俗以及会做什么,欢迎阅读!九九重阳的习俗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无处无之”。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大全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大全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大全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农历翻到了九月初九的日子,九九重阳节也是长漫长久的意思,因此重阳节还有老人节的名称。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大全,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确定对大家有所协助。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习俗1、饮重阳酒、菊花酒重阳节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习俗,但其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一说是起于上古,由杜康缔造,另一说是起于汉初,源自宫廷。

但不管何种说法,将菊花和酒严密联系,并给予文化内涵、影响深远的是晋代陶渊明。

陶渊明一生热爱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闲居》诗序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魏晋之后唐代也盛行饮菊花酒。

权德舆《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云:“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

历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对菊花人文风格的大力推崇有着严密联系。

当然茱萸和菊花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

如《梦梁录》云:“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姑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而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可见除了饮菊花酒之外还有簪菊花的习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头上之外还可以吃,也可以佩带于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等。

这种习俗后来开展成各种变俗,如重阳节在门窗上挂菊花枝叶或贴剪纸,或者把彩缯剪成茱萸、菊花形态来相赠佩带等。

2、登高啸咏、群聚宴饮登高是重阳节的典型习俗,无论是驱邪祈寿还是宴饮狂欢,古人过重阳节一般都将其和登高这一习俗严密结合在一起。

登高是一项古老的活动,它首要的是和先民的狩猎、采集等活动有关,后来渐渐地与人类关于祭祀、山神崇拜、登高避祸、登高升仙等相识或活动发生联系,从而给予登高一种特别含义。

3、重阳骑射、重阳竞射先秦九月举办大规模田猎和军事操练的习俗,在汉代以后也得到流传。

据《南齐书》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规定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期——而这可能就是后世“沙场秋点兵”的起源。

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重阳节命名)

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重阳节命名)

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重阳节命名)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1、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的目的。

2、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3、佩戴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命名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在农历的九月初九那天,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

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重阳节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名叫费长房。

他习道多年,终于长生不老。

一个叫桓景的青年很崇拜他,并想追随他学习道术。

费长房就收他为徒,教他学本事。

桓景也潜心学习,刻苦修炼。

有一天,在爬山的时候,费长房对桓景说:“在九月初九这天,你们全家将有一场大灾难降临,你要提早回家做好准备。

”桓景听了,十分惊慌,连忙跪下求师傅教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

费长房说:“在九月九这一天,你多做几个红色的布袋,里面放进茱萸,并缠到胳膊上,再带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携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

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开大祸。

”听到此言,桓景飞奔回家,让家人认真遵照他师傅的要求去做。

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清晨,桓景带着家人来到附近的高坡,平安度过了这一天。

到了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犬都死了。

从此,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相沿成习,流传了近两千年,人们以此方式来驱邪避难。

2024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2024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2024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如今重阳节就要到了,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2024重阳节有哪些习俗,欢送阅读!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在历史持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季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到达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晒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存了〃晒秋〃特色。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困难,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缔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九皇会古时在中国广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

九皇会源于对星斗崇拜。

老话讲:〃重阳九皇会,北斗延寿辰〃。

北斗九皇由北斗七星和左辅、右弼构成。

《玉匣记》说: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斋戒,此日胜常日,有无量功德。

九皇信仰的影响很大,这种崇拜在民间慢慢演化为礼斗之俗。

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广东地区于九月九日,多建九皇会以礼斗。

在云南,礼斗已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举办。

享宴祈寿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予着人们对老人安康长寿的祝愿。

重阳享宴祈寿习俗古代在各地流传甚广,在一些文学著作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如汉代《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重阳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重阳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重阳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重阳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一,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茱萸香味浓郁,有驱虫去湿、去除风邪的作用,也有消积食、治寒热的功能,可以入药,也可以制酒养生祛病。

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佩带茱萸或者登高望远时插茱萸的习俗,还可以将茱萸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寿。

二,饮菊花酒。

菊花酒清凉甘美,有明目、补肝气、安肠胃、利血、治头昏、降血压、减肥之功效,是强身益寿的佳品。

饮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

在我国民俗中,人们在菊花盛开之时,采集菊花的茎叶,与谷物掺在一起酿酒,等到来年九月九日饮用。

三,登高望远。

在重阳节这一天,民间有一个普遍的习俗,就是人们要在这一天外出登高望远。

关于它的****,有两种说法。

1,古代人们崇拜山神,认为“九九老阳,阳极必变”,所以在九月九日,要前往山上登高望远,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娱乐活动。

2,重阳时节,农忙秋收大多已经结束,这时候老百姓比较清闲,山里的野果、药材又是成熟季节,所以人们这时候就会去山上采集野果、药材等等,后来逐渐将活动集中到重阳这一天,演变成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

四,赏菊花。

在九九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正是盛开的时候,观赏菊花自然就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除了观赏明目繁多的菊花,同时还会点燃菊灯,举办酒宴,乐鼓并作,大庆重阳节。

五,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代表性食品。

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为了庆祝粮食丰收,喜尝新粮。

因为“高”与“糕”谐音,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后来才有了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

六,重阳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早在先秦时期,在农作物丰收之际,人们就有在九月祭祀天地、祭祀祖先的习俗,以谢天地祖先的恩德。

重阳节的节日意义重阳节的意义和象征在于重视孝道、懂得感恩。

用敬祖、尊老、敬老行为体现孝道思亲和终追远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欢送阅读!书目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重阳节的别称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习俗1:赏菊历来重阳节都有欣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办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气。

重阳节习俗2:饮菊花酒我国古人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祥瑞酒,可祛灾祈福,从汉代始终持续到明清时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饮菊花酒。

重阳节习俗3: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许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4: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福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也许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习俗5: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快到重阳节了,对于重阳节你们都有什么了解?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欢送阅读!重阳节民间风俗1.重阳节登高。

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可以是登高山、登高楼或者登高台等。

2.重阳放纸鸢。

人们重阳放纸鸢是“放祥瑞”、“放福气”,纸鸢飞得越高,那么福气越浓。

3.重阳赏菊。

人们重阳赏菊,因菊花象征着长寿。

4.重阳节登高“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春游”相对应。

人们爱在重阳登高;首先是源于古人的对山岳的崇拜;其次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观念;还有就是登高远眺,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畅快感觉。

5.重阳放纸鸢,古人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缘由和“放祥瑞”、“放福气”的美妙寓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充分表现出了古人的才智和对美妙寓意的憧憬。

6.重阳节,我国南方地区也有吃重阳糕的传统习俗。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软糯香甜,味道极佳。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来历是战国时期,出自《吕氏春秋》之中的《季秋纪》。

在古代插吴茱萸也很流行,所以也叫山茱萸节,山茱萸可入药酿酒,养生祛病。

吴茱萸、菊花簪多见于唐代。

山茱萸香味浓郁,具有驱虫祛湿、祛风消积、治疗寒热的作用。

吃重阳糕的习俗与爬山有关。

和饼作为节日食品,原本是为了庆祝秋粮丰收,享受品尝新食物。

后来,人们有了爬上去吃蛋糕,一步一步爬上去的祥瑞寓意。

在北方,吃重阳糕特殊受欢送。

重阳节以来就有赏菊的习俗,所以在古代也叫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花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全市人民参与会议赏菊。

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饮赏菊写诗成为时尚。

在汉族古老的习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饮酒祈福的祥瑞酒。

纸风筝放飞是徽州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换句话说,徽州民间重阳节的特点是放纸鸢。

除了流传于徽州的民歌中的表达之外,这一探究在《光绪徽州府志》中也有描述。

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些特殊的风俗活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重阳节的风俗。

1.登高赏秋重阳节的最大特点就是登高赏秋。

这是因为“九”是最大的单数,代表着阳气。

而久居室内,身体中的阴气就会积聚,导致身体不健康。

为了消除积聚的阴气,人们会到山上或高处登高,感受大自然的阳光和秋日的美景。

同时,登高还能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有益身心健康。

2.赏菊重阳节也是赏菊的最佳时间。

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花卉,色彩艳丽,香气扑鼻,花朵多姿多彩。

人们会一起前往菊花展览馆,欣赏不同种类的菊花,赏心悦目。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紫菊、黄菊、白菊等品种,以饰房间或泡茶饮用。

3.饮菊花酒重阳节的传统饮品是菊花酒。

除了菊花的清香、芳香,菊花酒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菊花酒具有消炎、抗菌、解毒、明目、镇痛等功效,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因此,在重阳节喝菊花酒也成了一种传统习俗。

喝完菊花酒,还可以吃一些糕点,如糯米饼、鲜果糕等,促进消化。

4.避邪与祈福重阳节也是避邪与祈福的日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九”代表长寿和祥和,而“重阳”又带有“祝福长寿”的含义。

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祈福活动。

比如烧香祭祖,祈福家宅平安、身体健康;贴上艾叶,驱除瘟疫,防止疾病入侵;吃一些高热量的食品,如核桃、桂圆、山药等,祈求健康长寿。

5.系艾叶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在衣服上佩戴艾叶。

原因是古代有个传说,一位老人告诉人们,每年的重阳节睡在艾草上会有好处,而艾草正好在这个时候熟了。

于是,人们就开始佩戴艾叶,以防瘟疫和疾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会把艾叶系在羊角上,用来驱邪。

总之,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种有趣的风俗活动。

无论是登高赏秋、赏菊、饮菊花酒,还是避邪与祈福、系艾叶,都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

希望大家能通过重阳节走进中华文化,了解和传承这些美好的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以下是为你介绍的九月九日重阳节习俗,欢迎阅读。

阴历九月初九。

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

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

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

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重阳游玩地方推荐福建武夷山、厦门
福建靠海,气候温暖,这条线路路途相距不太远,也不累,对于那些爱喝茶的老人,可以看海景,品品茶,非常的惬意。

杏花村里品酒赏诗
推荐理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因杜牧这首《清明》诗而美名远扬,无数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诗篇,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这片充满
诗意的土地,浓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杏花村“天下第一诗村”的美誉。

名人、名村、名酒、名诗,让这个地处安徽池州的小村落充满着独特的魅力。

深秋时分,在杏花村品酒赏诗,思远古之情、享眼前之福,一定会让老人们有份意外之喜。

申遗成功后看崀山
推荐理由:日前,湖南崀山与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湖南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崀山风景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景点60多处,已开发的有6大景区,有八角寨(门票)、天一巷、辣椒峰、扶夷江、紫霞峒、八音岩等,美丽神奇的崀山以其雄、绝、险、秀、幽、奇的自然特色风光,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重阳传统美食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

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

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

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和猪肉、牛肉相比,羊肉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胆固醇含量少,很适合老人食用。

想让羊肉面口感好,羊汤的熬制很重要,一定要熬到汤白如奶,肉要烂熟更利于老人消化。

注重养生的古人讲究秋季进补,而羊肉是最好的进补食材,因而重阳要吃羊。

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西京杂记》记述,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南朝梁关均所撰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九月九日……,饮菊花酒”,这足以说明重阳饮菊花之普及。

在当时,人们将菊花酒视为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

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

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等中药。

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

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

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