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习俗禁忌_重阳节

重阳节的习俗禁忌_重阳节

重阳节的习俗禁忌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你知道重阳节的习俗禁忌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重阳节的习俗禁忌,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重阳节的习俗禁忌1、不能说节日快乐,登高原是避凶气。

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奇数六个偶数,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节日。

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都集中在奇数上,它们分别是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月数日数奇奇相逢。

一月又称正月,正月正是传统的大年初一,一直到初五都是正规的节日。

三月三是沐浴节,接着就是清明节,五月五是端午节,七月七是乞巧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九月九是重阳节。

十作为从头开始,已经是数字的结束,后面的也不被人们所重视。

由此可见,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恰恰是建立在不吉利的奇数之上,按照中国传统之中“逢凶化吉”的思维转换模式,有理由相信,节日喜庆的外表是为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凶转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是为了镇压住凶气、战胜凶气而设立。

奇数又被认为是阳数,二阳相逢叫重阳。

九是数字之中最大的数字,所以这一天也是大凶日。

这一天的仪式活动是登高、赏菊、饮酒、吃蟹。

登高是本质意义,后三者是附加活动。

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

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在道教的传说里有生动的描绘,道士费长房告诫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办,晚上回来见家里的猪羊都已死去。

这个故事形象地说出了九月九之毒之凶。

这一天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

王维《九月九日怀山东诸弟》中,“遥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记的就是全家登高的活动。

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由此可见,奇奇相逢的日子被称为节日,举行特殊的仪式和活动,是人们为了保卫生命的积极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淡化了避凶的禁忌内容,而保留了形式意义,节日逐渐成为单纯的喜庆。

重阳节的饮食习俗及禁忌_重阳节喝菊花酒的起源

重阳节的饮食习俗及禁忌_重阳节喝菊花酒的起源

重阳节的饮食习俗及禁忌_重阳节喝菊花酒的起源重阳节又名“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重阳节的饮食习俗及禁忌,供大家阅读参考。

重阳节各地饮食习俗1、吃重阳糕吃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

在重阳节的前两天,人们纷纷用面粉蒸糕,糕上插着彩色的小旗,点缀着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仁等果实;或者做成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名为“狮蛮栗糕”,这都是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的风习。

这些栗糕,恰是“我辈合登高时携带的佳点。

”北方的重阳糕,以发面花果蒸糕最为著名(又名发糕)。

发面蒸糕是将面粉发酵后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上笼蒸熟后将面糕倒出,正好各种花果均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

发面的重阳糕,松甜软糯,十分味美。

在我国有些地方至今还留存着这样的风俗:到了重阳时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一般是两个大的,九个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

北方农村流传的“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的民谣,正是反映了这个风俗民情。

2、吃糍耙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

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

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

食用时,把芝麻炒熟,捣成细末,把糍耙团搓成条,揪成小块,拌上芝麻、白糖等。

其味香甜适口,称为“软糍耙”(温食最佳)。

硬糍耙又称“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捣烂,放在案上搓成团,擀开后放些食盐和花椒粉做成“馅芯”,再卷条切片,再入油锅中炸制,成色金黄美观,咸麻香脆,回味无穷。

3、吃柿子吃柿子食俗,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传说。

据《奇园奇所奇》中介绍: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访,这一天正值重阳节。

他已经一天未食,感到饥饿口渴,当行至剩柴村时,只见家家墙倒树凋,均为兵火所烧,朱元璋暗自悲叹,举目环视,唯有东北隅有一树柿子正熟,遂采摘食之,约食了10枚便饱腹,又惆怅久之而去。

重阳节的五大禁忌

重阳节的五大禁忌

重阳节的五大禁忌重阳节的五大禁忌1.登高原是避凶气不能说节日快乐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登高,这里面其实有着与现今说法完全迥异的含义。

古时传说这是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

因为相传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2.忌行房事男女交合必以时,才能达到阴阳调和。

否则,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生出许多祸患。

“重九"是阳数之巅峰,过后则转为阴数,所以禁忌一切冒失的行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

3.忌回娘家在重阳节这天,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否则会给婆婆带来灾难。

有谓: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

4.忌送菊花因为那是祭花。

5.忌穿着艳丽重阳节当天不宜穿着过于艳丽,否则给人以浮夸轻佻,不尊重先人的感觉。

重阳节故事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

恰在家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

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

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得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

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计回公道。

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

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

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

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

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

此事传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来视察,见到了重阳女和玉佩,报知安帝。

重阳节的忌讳

重阳节的忌讳

重阳节的忌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安康和祝福。

然而,重阳节也有一些忌讳,人们需要遵守以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阳节的忌讳以及相关背后的文化含义。

忌讳一:不宜登高重阳节时,人们一般不宜登高。

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被视为阴数,认为九代表不祥和煞,登高可能导致不好的运气降临。

因此,人们通常选择在其他节日如清明节或国庆节等登高远趣。

忌讳二:不可剃头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不剪头发。

剃头谐音为“剃”,与“离”音相近,被认为与离别的意义相联系。

因此,剃头可能会被解读为切断亲情和友情,引发不吉利。

此外,剪头发也意味着破坏身体的气场,因此人们在重阳节会避免剪发。

忌讳三:不宜祭祀亲人重阳节是中国传统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但却不宜祭祀去世的亲人。

传统上人们认为重阳节是阳气最盛的日子,祭祀过去世的亲人可能会扰乱亡灵的安宁。

因此,人们更倾向于在其他日子,如清明节等进行祭祀扫墓。

忌讳四:不宜吃柿子重阳节期间,人们通常要避免吃柿子。

这是因为柿子的发音与“事”相似,在中国文化中,事被视为大难和不幸之象。

因此,吃柿子可能被解读为招来不顺和倒霉。

此外,柿子容易导致胀气和消化不良,因此在重阳节期间也要避免食用。

忌讳五:不宜佩戴玄武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忌讳佩戴玄武。

玄武是四象之一,代表北方和水,同时也与死亡和凶险有关。

因此,佩戴玄武可能会招来厄运和不幸。

人们在重阳节应避免佩戴与玄武相关的饰品。

忌讳六:不可婚嫁重阳节期间,人们通常会避免举办婚礼。

九月九日谐音为“久久”,有“长远”之意,因此在重阳节结婚可能被解读为长久不幸和不负责任的婚姻。

因此,重阳节一般被认为不宜娶妻或出嫁。

综上所述,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同时也有一些相关的忌讳需要遵守。

在这一天,人们需要避免登高、剃头、祭祀亲人、吃柿子、佩戴玄武以及举办婚礼。

通过了解这些忌讳及其背后的文化寓意,我们可以更好地尊重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讲究呢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讲究呢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讲究呢重阳节有什么风俗讲究呢1、不能说节日快乐九九重阳,九被认为是阳数,二阳相逢叫重阳。

九又是数字之中最大的数字,所以这一天也是大凶日。

按照中国传统之中逢凶化吉的思维转换模式,一系列节日活动是为了镇压住凶气而设立。

所以在这个原本是辟邪的日子里,说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更为恰当。

2、忌送菊花虽然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可别以为重阳节就应该送菊花。

菊花在老一辈心中是祭花,是赠给死者表达哀悼的鲜花。

若送一束菊花给老人,很可能让老人家很生气,误解你送花的意思。

3、忌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比如鲁西南地区的滕县一带,嫁出去三年之内的闺女这天不能回娘家,三年以后就可以回。

当然这只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全国其他地区一般是没有禁忌,可以回娘家的。

4、忌行房事男女交合必以时,才能达到阴阳调和,否则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生出许多祸患。

“重九"是阳数之巅峰,过后则转为阴数,所以禁忌一切冒失的行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

5、忌煮饭传说“重阳不蒸粑,老虎要咬妈”。

重阳节是老人节,过节这天要让老母休息,不能因做饭而劳累。

当时没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就拿这个俗语来吓唬人。

重阳节的风水禁忌重阳节的这天是有很多的风水禁忌,比较常见的有一下几个:避免在重阳节当天进行掘地、挖井等活动,避免在重阳节当天进行火葬、土葬等活动,避免在重阳节当天大量食用鸡肉等动物肉类,避免在重阳节当天饮用浊酒,以免血液循环不畅。

避免在重阳节当天破败不堪的住所,防止给自己带来不好的运势。

重阳节可以说节日快乐吗传统上的重阳节本以辟邪为主题,在这个原本为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较恰当,但如今的重阳节逐渐淡化了禁忌的意义,并更多的以尊老、敬老为节日的主题,所以究竟要不要说“节日快乐”就成为见仁见智的个人选择了重阳节不可说节日快乐的这个说法来自我国民间。

重阳节的禁忌与讲究

重阳节的禁忌与讲究

重阳节的禁忌与讲究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节和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在这个日子里,有一些禁忌和讲究需要大家注意,以保持节日的意义和祥和的氛围。

一、禁忌事项1. 不宜梳头:重阳节被认为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梳头会将阳气消耗掉,因此传统上认为重阳节不宜梳头。

2. 不宜长时间待在光线明亮的地方:传统上认为阳气太旺盛的时候,长时间待在明亮的地方会伤害人的眼睛。

因此,重阳节时大家要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的地方逗留过久。

3. 不宜晚出晚归:由于重阳节是一个阳气旺盛的日子,夜晚身外的阴气相对较重,所以传统上不宜在此时晚出晚归,以避免带来不好的运气。

二、讲究与习俗1. 登高远足:重阳节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时候,是踏青游玩的好时光。

人们会相约一起登高远足,欣赏秋天的美景,这个习俗有利于健康和身心的放松。

2. 佩戴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被认为有驱邪的作用。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茱萸,以辟邪避灾,祈求平安健康。

3. 喝菊花酒:菊花在重阳节时是不可或缺的。

人们会采摘鲜艳的菊花,泡在酒中,饮用菊花酒,寓意吉祥如意和长寿。

4.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也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重阳糕通常是由糯米粉和其他配料制成的,有着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

5. 婴儿晒太阳:重阳节是一个阳气旺盛的日子,人们将新生儿带到户外,让他们晒太阳,旨在增强他们的阳气和健康。

以上是重阳节的禁忌和讲究。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尊重传统习俗,共同庆祝和尊敬这个传统节日。

同时,也要注意遵守这些禁忌,以保持身心健康和祥和的氛围。

让我们在重阳节中度过一个愉快而安详的时刻!。

重阳节有什么禁忌和讲究(详细)

重阳节有什么禁忌和讲究(详细)

重阳节有什么禁忌和讲究(详细)重阳节有什么禁忌和讲究1、忌让长辈做饭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为了提醒年轻人要孝敬长辈!这一天就不要再让长辈做饭了,全权由晚辈代劳,让长辈好好休息一天!2、忌送菊花菊花只是祭祀用的,并不适合送活着的人,不管是白色的还是黄色的菊花,都不要送人。

3、忌穿艳丽的衣服重阳与清明,中元,除夕,并称为四大祭祀节日,在这个严肃且沉痛的日子里,尽量不要穿得花花绿绿,这是对先人最大的不敬!4、忌互相道快乐很多人觉得,但凡节日都要道快乐,其实这是大错的!重阳节的寓意是老人健康长寿,所以我们应该用平安康泰来代替节日快乐,大家一定要牢记!5、忌女儿回娘家其实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习俗,尤其是出嫁不到3年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如果违反是会给婆婆带来灾难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当地的风俗,也是一种迷信传说,大家听听就好,不要完全当真!重阳节应该说安康还是快乐不可以用“重阳节快乐”作重阳节的祝福语。

因为九月九重阳节,其意在于登高避凶,一年中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全家走到高处,避开低处的大凶之气,一般不宜用“重阳节快乐”等祝福语。

古代节日一般为奇数与奇数的重叠,例如七月七日乞巧节,九月九日重阳节,而重阳节则源于避开凶气,到高处去以求平安,故而有了重阳登高一说。

因此逢重阳节之际,送上“安康”、“健康”、“平安”的祝福可能更适宜。

传统上的重阳节本以辟邪为主题,在这个原本为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

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较恰当,但如今的重阳节逐渐淡化了禁忌的意义,并更多的以尊老、敬老为节日的主题,所以究竟要不要说“节日快乐”就成为见仁见智的个人选择了。

重阳节习俗1.赏秋重阳节是赏秋的最佳时节,中国南方也有一些山村保留着“秋日晒”的特色。

“秋日晒”是典型的农业现象,山里的村民,由于地形复杂,很少的村庄,我不得不使用房子的前后和我自己窗台的屋顶框架、悬挂农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业现象。

重阳节的禁忌与讲究

重阳节的禁忌与讲究

重阳节的禁忌与讲究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然而,在这一节日中,也存在着一些禁忌与讲究。

首先,重阳节有忌说不吉利话的讲究。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倾向于用积极、美好的言辞交流,以传递祝福和祥瑞之气。

因为语言有着强大的能量,积极的话语能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氛围,而不吉利的话则可能破坏节日的祥和与欢乐。

重阳节当天,不宜行嫁娶之事。

在传统观念中,重阳节更多的是敬老、祭祖、登高祈福的时刻,而非适合举办婚礼这样喜庆的人生大事。

这一禁忌反映了古人对于节日性质和氛围的认知与尊重。

在重阳节,人们通常不会在这一天大兴土木。

因为这被认为会惊扰到神灵和祖先,破坏节日的庄重与安宁。

而且,从现实角度来看,重阳节往往处于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寒冷,施工条件也相对不利。

对于家中有长辈的家庭来说,重阳节忌忽视长辈的感受。

这是一个专门为长辈设立的节日,晚辈们应当陪伴在老人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送上关怀和温暖。

若在这一天对长辈不闻不问,不仅违背了节日的初衷,也可能被视为不孝之举。

另外,重阳节也忌过度饮酒。

尽管在庆祝节日时,人们可能会小酌几杯,但过度饮酒会伤身,影响健康,与重阳节追求健康长寿的寓意相悖。

从饮食方面来说,重阳节忌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这个时候,天气渐凉,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外出活动方面,重阳节登高时忌单独行动。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但独自登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结伴而行不仅能互相照顾,还能增添欢乐和分享喜悦。

在祭祀祖先时,要怀着虔诚和敬畏之心,忌敷衍了事。

准备祭品、上香、磕头都要认真对待,以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怀念。

重阳节的这些禁忌与讲究,并非是毫无根据的迷信,而是古人基于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敬畏、对长辈的尊重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形成的。

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反映了人们对和谐、幸福、健康生活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
重阳节禁忌
登高原是避凶气不能说节日快乐
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登高,这里面其实有着与现今说法完全迥异的含义。

古时传说这是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

因为相传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古时人们对奇数有一定的禁忌。

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奇数六个偶数,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节日。

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都集中在奇数上,它们分别是一月一的大年初一、三月三的上巳节、五月五的端午节、七月七的乞巧节、九月九的重阳节,月数日数奇奇相逢。

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恰恰是建立在不吉利的奇数之上,这是因为节日喜庆的外表是为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凶转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是为了镇压住凶气、战胜凶气而设立。

奇数又被认为是阳数,二阳相逢叫重阳。

九是数字之中最大的数字,所以这一天也是大凶日。

这一天的仪式活动是登高、赏菊、饮酒、吃蟹。

登高是本质意义,后三者是附加活动。

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
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

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在道教的传说里有生动的描绘,道士费长房告诫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办,晚上回来见家里的猪羊都已死去。

这个故事传说形象地说出了九月九之毒之凶。

这一天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

王维《九月九日怀山东诸弟》中,“遥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记的就是全家登高的活动。

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由此可见,奇奇相逢的日子被称为节日,举行特殊的仪式和活动,是人们为了保卫生命的积极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淡化了避凶的禁忌内容,而保留了形式意义,节日逐渐成为单纯的喜庆。

所以,在这个原本是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较恰当。

重阳节其它禁忌
有的地方在九月重阳节之时,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的说法。

还有一些地方有重阳节忌同床的说法,即夫妻不能同床,要分床睡。

重阳节习俗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

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鸢亦现在的风筝。

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

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
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登山祈福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

《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

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传说,见
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

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

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
尚。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如果说上巳节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享宴求寿
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有现存文献记载的最早见于汉代。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

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
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2020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