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现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不仅在语言形式和诗歌传承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在文化价值和人类情感深度上有深远影响。

针对现代诗歌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一、情感体验法情感体验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培养诗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人生境遇和文化背景,进而对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这个策略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诗歌中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在讲解诗歌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感受诗歌,创设情境或者借助音乐来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和感官体验。

可以选取一些有名的现代诗歌,放映有关诗歌的视频、音频,在课堂上放映,即使有些匪夷所思或深奥的诗句,也要教师加以解释,并且充分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主题。

二、演示式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感受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蕴,如通过剪纸,描红等亲近诗歌字里行间所绘制的景象和情感。

例如,选取一首描述风景的现代诗歌,在课堂上让学生描绘诗歌中的山水,树林等,学生可以将诗歌中的词句汇集起来,将其绘制在课堂黑板上。

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歌,对诗歌的内涵也更容易理解。

三、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是指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首现代诗歌,通过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和分析所选取的诗歌的意境、艺术特点及文化背景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集思广益,分析和解读诗歌,还需要彼此协作、交流以达到整体效果。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关注并指导学生的问题和思考,使其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阅读与创作结合法阅读与创作结合法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现代诗歌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发现和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加深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认识。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段主旋律或主题,从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现代诗歌,这个过程是开放性的,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自由流淌,从而激发出不同的想象和创意。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现代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诗歌常常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可能会感到陌生和抽象。

为了引起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课堂上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然后再给学生分发现代诗歌,让他们读一读诗歌,比较音乐和诗歌带给他们的感受是否相似。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进入现代诗歌的世界。

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现代诗歌常常使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给人以强烈的意境感受。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现实或者抽象的画面,让他们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

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画或者一张图片,让他们根据画面中的内容,写一首配合画面的诗歌。

通过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写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分析,揣摩诗人的创作意图现代诗歌常常意境深远,隐喻意义丰富。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现代诗歌,让学生进行诗歌分析,探究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背后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的主题、词汇、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揣摩诗人的创作意图。

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并理解其隐含的意义。

通过了解诗歌创作背后的意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四、展示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或者想象创作诗歌,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倾听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提高,培养自己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分析,揣摩诗人的创作意图;展示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其中现代诗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增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潜能,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一、加强背景知识的教学了解作者背景知识和社会背景是理解现代诗歌的重要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资料介绍、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文学风格、作品特点、时代背景等相关信息,为学生打开理解诗歌的大门。

在背景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展开讨论与思考,通过多角度的阐述和比较,增加自己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二、强化诗歌鉴赏的能力现代诗歌的特点是深刻、抒情、精炼,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词语解释、形象理解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对诗歌细微的语言、形式和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从而领略到诗歌所蕴含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如何进行诗歌鉴赏,可以通过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品味和审美思维能力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三、开展多元化的创作体验学生创作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作品的创作能够更好地理解赏析现代诗歌的美学和人文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写作、合作创作、音乐创作等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灵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创作积极性。

在学生创作时,教师应注重学生意识和表达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人文性。

四、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接触到更为广阔、多丽的文学作品,在其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可以通过推荐书单、故事分享、图书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起全方位的文学阅读体验,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面和审美关怀。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小学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因此在教学诗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或听取一首诗歌,并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或引发的情感。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巧用图像化语言现代诗歌大多数采用图像化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辨认、理解和运用图像化语言。

例如,让学生辨认诗歌中的比喻、拟人或拟物等修辞手法,并解释它们的目的和效果。

此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图像化语言的句子。

三、使用多种形式教学现代诗歌也应该使用多种形式和载体,例如播放音频、视频或幻灯片,或让学生观看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这些形式和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更直观地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强化阅读技巧现代诗歌的语言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品味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以及如何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感受。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比赛,强化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培养创新思维现代诗歌的特点之一是创新和自由,因此,在教学现代诗歌时,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尝试各种表达方式和形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的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并及时给学生反馈和指导。

六、结合历史文化现代诗歌受到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教学现代诗歌也可以结合历史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

例如,可以通过介绍古代汉诗或外国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方式。

现代诗歌 教学策略

现代诗歌 教学策略

现代诗歌教学策略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这话题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是其实不复杂,我们就用轻松的方式聊聊吧。

首先,现代诗歌的教学,咱不能光想着“怎么教”或者“怎么学”,而是要从学诗的人本身出发,想想怎么让他们“感受”诗歌。

你看,现代诗歌啊,讲的是情感和表达,怎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些情感学出来?那就得靠一点儿技巧了,还是从最简单的说起。

有次我参加了一个现代诗歌的课堂观察活动。

老师准备了几首现代诗,都是那种听起来挺抽象、很难懂的诗,比如什么“夜色如水,浸入心田”,这些诗一读,大家脑袋里就蒙圈了。

你可能会想:那我们是要怎么理解呢?结果,老师没有用那些高深的理论,反倒用了一件生活中特别真实的小事来带入。

老师说:“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昨晚在家里吃饭的情景。

是不是那一刻的灯光突然让你觉得特别温暖,或者是窗外那一抹夕阳照进屋子的角度,瞬间让你想起了什么?是不是那种‘温暖’、‘宁静’的感觉,是不是突然觉得心里有点儿柔软了?”你知道吗?一开始大家都懵,心想:怎么会讲这些生活琐事?可是老师把那些诗歌里似乎很抽象的意象,用生活中的细节和真实感受给连接了起来。

大家开始不再纠结那些难懂的字句,而是开始“感觉”到诗里的情绪。

甚至有同学小声嘀咕:“啊,这种情感,好像就发生在我昨天。

”这就是真的教学策略。

没有复杂的算法,也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诗歌分析框架”,更没有什么很“文艺”的语言。

只是让大家用生活中最简单的感受,去感知那些诗歌的情感。

诗歌本来就应该是打开心扉的方式,它不一定要通过复杂的理论、抽象的修辞去理解。

而是要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和诗歌的连接点。

当时我自己也在场,真是一下子就被打动了。

你说,现代诗歌怎么教?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诗歌的影子,而不是单纯地去追求某种“标准答案”。

就像那次课一样,大家都是在一个共同的体验里,慢慢地去体会那些诗意。

反过来想,咱们自己平时读诗,有时候也是这样,心里会因为某个瞬间的感受而突然明白。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在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在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是诗歌中所反映的事件、人物、环境等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诗歌欣赏和创作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船儿》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一艘小船里,听着波浪声,看着夜晚的星空,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孤独和寂寞。

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现代诗歌通常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反思,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读、讲解和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义,让学生能够在欣赏中快乐或在创作时表达自身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三、比喻教学现代诗歌特点之一就是运用了许多比喻的手法,教师可以通过比喻教学,从视觉、听觉和感觉等方面引导学生去理解、感知诗歌表达的特殊意义。

例如,在学习《夜》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夜晚的黑暗、寂静和无限延伸等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用“无限开阔的夜空”比喻人们思考和想象的广泛空间。

四、想象创作想象创作是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生动、鲜明的诗歌作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进行自由创作,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诗歌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五、语境思维语境思维是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现代诗歌充满了深奥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诗歌语境中进行思考,了解诗歌的多重意义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总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小学现代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如画面、音乐或者真实的事件,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和思考真实的情境来理解和感知诗歌。

2. 观察与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现代诗歌的书籍或者视频,让学生先观察、感受诗歌的形式、内容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和审美意识。

3. 体验与表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观看一段视频、进行一次户外活动,然后鼓励学生将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文字或者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4. 听诗赏析:通过播放录制好的现代诗歌朗读,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声音美的感知能力。

5. 朗读与演讲:安排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朗读和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和声音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6. 创作与分享: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感触和情感体验,也可以是对于一幅画面、一首诗歌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创作出自己的现代诗歌,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7. 阅读与理解:给学生提供一些简短的现代诗歌,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8. 对比与分析: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现代诗歌,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探索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9. 联想与想象:通过观察、感受和理解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和符号,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0. 合作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创作一首现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爱好
要想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爱好。

现代学生接受
的信息形式多样,他们对于传统文学形式的兴趣可能并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
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现代诗歌产生兴趣。

比如可以结合学生所喜欢的音乐、电影、绘
画等形式,展示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建立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和兴趣。

也可以通
过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现代诗歌作品,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三、注重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讲解
四、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进行教学
五、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现
现代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


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现,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

可以通过诗歌创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方式,激发学
生的创作热情和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的文学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通过与诗人交流、参观诗歌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提高他们
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要想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够
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喜爱现代诗歌,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其全面素质的
发展。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
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而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能促进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诗歌教学应当充分体现新课标“语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念。

本册教材共十个单元,编入古诗四首,现代诗歌五首。

现代诗歌是相对古诗词来说的,现代诗歌语言含蓄、委婉,常常运用意象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语句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它是对生活现象的再现,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独白,是学生感受生活的媒介,是读者走进作者心灵的桥梁。

现代诗歌有什么特点呢?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

2.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 诗行长短不一,参差错落。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现代诗大多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精炼不拖泥带水,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现代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古今诗歌都具有抒情性、形象性、音乐美、含蓄美等特点,抓住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册教材中编入的现代诗歌有《大人们这样说》、《神奇的书》、《用目光倾听》、《种子的梦》、《囚歌》。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呢?下面谈谈我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教学的基础环节(一)诵读。

瓦雷里说:诗歌不是思想;它是将声音神圣化。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到现代诗,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见诵读是开启理解一首诗歌大门的金钥匙。

所谓诵读,就是大声的读,熟读成诵。

南宋朱熹对诵读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而我们平时的诗歌教学,往往满足于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师常常急于将字词的解释告诉学生,结果诗歌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停留在诗歌的浅表。

首先,诗歌的语言凝炼,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惟有反复诵读,才能充分感受其韵律之魅力,增强语感。

其次,诗无达诂,有很多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说出来就索然无味了。

诗歌教学重要的不是老师的讲解如何精辟,教学技巧如何高超,而是要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领学生反复吟咏,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如:《神奇的书》,这首诗语言简明,生动形象,适于朗读.教学时,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体会书的神奇、美丽以及给人的兴奋和震撼.如初读诗歌时,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诗歌,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初步了解诗的大体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来体会诗的意境;精读升华感情时,让学生通过齐读、同桌合作读、接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二)诵读的方法。

对于诗歌的教学,教师要教有所得,学生要学有所获。

反复诵读是一种心理感应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的诵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

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对一首诗进行体会感悟的基础,郭绍虞先生说“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寻绎其意味。

”抓住诗歌的音乐美特征指导学生诵读,可以感受到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有助于理解诗歌。

一首好诗,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经典的词语,都必须反复诵读才能入其境、得其趣、悟其味,才能增强学生自己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和建立比较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我们的诗歌教学也不能违背诗歌最本质的审美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所以把朗读过程就可以分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和情感朗读这三个梯度进行,每个梯度又可用分组朗读、单人朗读、齐读、分配读等方式进行。

如《种子的梦》在读的指导上,教师这样设计: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出种子的自信,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读得不错的段落有滋有味地朗读。

因为只是初步感受了课文,学生对语感,语速可能掌握得不是很到位,读得可能不是很完美,但教师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

深入感受诗歌时,读诗,要求用心灵去读。

静静的读诗,让学生把最有感触的文字作上标记。

交流学习。

之后学生集体有感情的朗读二三小节。

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上手势朗读第四小节。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集体配上手势有感情的朗读。

在正确读、流利读、感情读的过程中,学生感悟了: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只要有了这些,它就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

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

作者“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豪迈气慨,相信终有一天会“拨开云雾见日月”,相信“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诗活在诵读,诵读保护了诗的存在!二、感受意象品味语言——诗歌学习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

”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诗的意境,须发挥想象。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

(一)感受意象。

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什么?是诗歌的情感。

情感又是靠什么传达的呢?那就是诗歌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呢?意象是饱含诗人感情,染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

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流水”这一物象本来表达一种客观事物。

自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语后,逐渐为诗人所采用,固定的表现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这一思想情绪,如(李煜《虞美人》)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成了带有固定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意象。

教材第一单元的《大人们这样说》,是一篇文质兼美、充满激情的是散文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体会龙的另一个象征意义:是正在腾飞的中国,使学生对龙有了新的认识。

诗歌与其他的文学性文体不同,它蕴含着文字之外的深意,文字的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含着哲理,流动着音韵,跃动着情趣。

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

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学习和欣赏诗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再来看:《种子的梦》一教学片断:谁想来展示展示你的朗读,请听的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说一说种子的梦到底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带着问题去读书,思维、探究,交流生1:种子的梦是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

生2:是开出鲜艳的花朵。

生3:是长出累累果实。

生4;是让明年的春天更美丽。

“诗道贵在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教师要以读促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这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二)品味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它容聚了一个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以最精练的形式融现实与理想、时间与空间、感性与理想、情趣与教化为一体。

诗歌的语言不仅生动、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张力。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选入教材中的儿童诗,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

只要细心揣摩,就能领会其中蕴含的意蕴和情味。

我们引导学生读诗,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字、句,解开诗人的心灵密码,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然而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往往面对诗歌中离散的内容而困惑,他们难以把握诗歌词语的含义,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

因此,在读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构成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从而由表及里,领会诗歌特有的意境,促进理解的深化。

如《种子的梦》师:一粒小小的种子的生长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他的艰难的奋斗历史,你知道它要经历哪些困难么?读一读第一小节。

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一小节在文字表述上有什么特点?生:有词语重复的现象:“冰冷冰冷,褐色褐色,潜身在潜身在……”师:去掉重复,好不好。

生1:不好,读着不通顺。

生2:我感觉去掉一个词,我自己读不出感情来了。

师:是呀,词语重复一次,表达感情更强烈,更细腻,就好象一个球,抛出去又反弹回来,欲断还续…………师:好的,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那粒被压在泥土下,甚至是压在岩石下的微小的种子,怀着你美妙的梦想,你想破土而出!抵抗着巨石的压力,你要破土而出!你的小拳头握起来了,你在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在冰冷漆暗之中春天满怀柔情地呼唤你的名字,那久违的呼唤宛如夜晚的火,穿越并点燃你沉寂已久的梦想。

你在酣睡中渐渐醒来,借着爱的微光,依稀看见自己灵魂,正以积聚了整整一冬的力量,顽勇地攻破冰冻的土层,坚强的种子睁开眼睛读出来吧!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往往是点到为止,即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还原诗歌的场景外,还必须适时地点拨和适度地拓展,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歌形象读“丰满”,体会诗歌的内蕴,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如:《囚歌》根据高段教学过渡性,在突出“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注意了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知识的渗透,例如,通过讨论“怎能”这个词来体会表达的准确性和鲜明性,渗透语法和逻辑教学;通过讨论“地下的烈火”、“活棺材”等词语来体会表达的生动性,渗透修辞教学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