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物理压轴题欣赏ppt课件
2015届高考物理精讲课件:专题九 电磁感应(共50张PPT)

解析
根据楞次定律,线框从第一象限进入第二象限时,
2 ,从第二象限进入第三象限时,电流方向
2
电流方向是正方向,设导线框的电阻为 R,角速度为ω,则 电流大小为
BωL 是负方向,电流大小为 2R
,从第三象限进入第四象限时, ,线Fra bibliotek从第四象限进 ,B
3BωL 电流方向是正方向,电流大小是
选项正确.
2R 2 入第一象限时,电流方向是负方向,电流大小为 3BωL
Q′为多大?(g=10 m/s2,sin 37°=0.6,cos 37°=0.8)
审题突破 (1)当ab棒刚下滑时,v=0,没有感应电流,此时加 速度最大.(2)ab棒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其重力功率等于
整个回路消耗的电功率,求出vm,根据能量守恒列式求回路电
流的发热量 Q.(3)a′b′ 和ab受力平衡时稳定,求出稳定速度, 根据能量守恒列式求回路电流的发热量Q′.
同);④确定感应电流方向(安培定则).
2.求解图象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图象选择问题:求解物理图象的选择题可用 “排除法”, 即排除与题目要求相违背的图象,留下正确图象 . 也可用
“对照法”,即按照要求画出正确的草图,再与选项对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图象特点,分析相关物理量的
函数关系,分析物理过程的变化或物理状态的变化.
进入磁场时做匀速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F-mgsin θ A.线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为 m F-mgsin θ R B.线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 2 2 B l1 C.线框进入磁场时有 a→b→c→d 方向的感应电流 D.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F-mgsin θ)l1
解析 线框进入磁场前,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gsin θ mgsin θ=ma,线框的加速度为 a= ,故 A 正确 . m
[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课件(山东专用)二轮 专题二 功和能2-6
![[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课件(山东专用)二轮 专题二 功和能2-6](https://img.taocdn.com/s3/m/0bdc5e0169dc5022aaea00d2.png)
高考导航
热点突破
满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
答案 (1)见解析 (2)eR4AE+k0RB (3)e(φB-φC) e(φA-φC) (4)|ΔEk 左|>|ΔEk 右| 理由见解析
高考导航
热点突破
满分指导
解决电学中功能关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
少量. 2.力学中的几个功能关系在电学中仍然成立.
图2-6-4
高考导航
热点突破
满分指导
A.Wa =Wb,Ea >Eb
B.Wa≠Wb,Ea >Eb
C.Wa=Wb,Ea<Eb
D.Wa≠Wb,Ea <Eb
解析 由于a、b在同一等势线上,故从a到c与从b到c的电势
差相等,即Uac=Ubc,又由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可知:Wa =Wb,故B、D错误.又由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 从图可知a处比b处电场线密集,故Ea>Eb,故A对,C错. 答案 A
第6讲 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高考导航
热点突破
满分指导
1.(2012·山东卷,20) 如图2-6-1所示,
相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
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上端接有定
值电阻R,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
磁感应强度为B.将质量为m的导体棒由 图2-6-1 静止释放,当速度达到v时开始匀速运动,此时对导体棒 施加一平行于导轨向下的拉力,并保持拉力的功率恒为P,
图2-6-2
高考导航
热点突破
满分指导
高考导航
热点突破
满分指导
解析 壳内场强处处为零,试探电荷在壳内运动时动能不变, 排除选项 C、D;由动能定理可得,ΔΔErk=F,即在 E-r 图象 中图线切线的斜率数值上等于电场力的大小,距离球壳越远试 探电荷所受电场力越小,图象的斜率越小,正确选项为 A. 答案 A
2015届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备考课件57

【体系构建】
【核心自查】
一、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楞次定律的应用
1.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应用于不同现象
基本现象 运动电荷、电流产生磁场 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作用力 电磁 感应 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闭合电路磁通量变化
应用的定则或定律 安培定则 __________ ___________ 左手定则 ____________ 右手定则 ____________ 楞次定律
(2)当线框转到如图所示位置时,请指出线框中切割磁感线的等 效长度是哪一段。
提示:等效切割磁感线的线段为Od。
【解析】选D。0~ T 时,线框中无感应电流; T~T 时,线框
4 2 进入磁场,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框中的感应电
流方向为逆时针(~ 进入磁场时,其有效切割长度逐渐增长,感应电流逐渐增大, 4 8
2.边长为a的闭合金属正三角形框架,完全处
用,根据E=BLv,I= E ,F=BIL,可得F=_________ 。 B2 L2 v R 2.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电荷量的计算 R
方法是根据 则q=_____。若线圈匝数为
R
E n,则q=______ 。 E ,I ,q It t R
n 3.电磁感应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当电路中电流恒定时,可以 R
S nB t
BLv
2.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E=_______,主要用于求电动势的___ ______。 时值 瞬
3.如图所示,导体棒以棒的一端为圆心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做
1 2 匀速圆周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E=__________ Bl 。 2
三、电磁感应问题中安培力、电荷量、热量的计算 1.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棒中有感应电流,受安培力作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课件(热点突破+命题预测+押题):专题十三 力学实验(共34张PPT)

[总结提升] 1游标卡尺不估读,以 mm 为单位,10 分度卡 尺读数,小数点后只有 1 位,20 分度和 50 分度读数,小数 点后有 2 位. 2螺旋测微器要估读, 以 mm 为单位, 小数点后必须有 3 位, 同时还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热点二
纸带类实验问题的处理(含频闪照相)
热点一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命题规律: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是高考考 查的热点,题型为填空题.
(1)(2014· 高考江苏卷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 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如图
B 所示的部件________( 选填“A”、“B” 、“C”或“D”).从图中 0.410 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_mm.
(2)(2014· 高考福建卷)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
60.10 数如图甲、 乙所示, 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_ 4.20 cm 和________ mm.
[解析]
(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先将锁紧装置锁紧,即旋紧
B.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0+41.0×0.01)mm=0.410 mm. (2)金属杆长度由刻度尺示数可得,由题图甲得 L=60.10 cm. 由题图乙知,此游标尺为 50 分度,游标尺上第 10 刻线与主 1 尺上一刻线对齐,则金属杆直径为 d=4 mm+ ×10 mm= 50 4.20 mm.
单位:cm x1 10.76 x2 15.05 x3 19.34 x4 23.65 h 48.00 s 8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4.30 m/s2 (1)物块的加速度 a=______________(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h 2 a < g = 5.88 m/s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s
2015年安徽物理高考压轴题的多种解法及教学启示共4页

2015年安徽物理高考压轴题的多种解法及教学启示高考是风向标,高考能充分体现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能反映最前沿的新课程理念,能折射出高校及社会的人才观,所以高考试题研究对本学科教学及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有着很好的指导性意义.我们试从对2015年安徽物理高考压轴题的多种解法出发,研究高考命题意图,获取对中学物理日常教学的启示,为教学改革寻求导向.2015年安徽高考理科综合的物理压轴题命题角度较为新颖,以万有引力为知识背景,以星体系的圆周运动为物理情境,以受力分析、几何图形特征分析等为能力立意点,全面考查学生能否独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察学生审题能力及理想化模型、合成分解的思想,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及物理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试题看似很平淡的给出三颗星体的质量、正三角形条件,却需要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三星系统特征,创新的构建几何图形并分析几何特征,充分体现了安徽高考考试说明中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及实验与探究能力的三大能力要求,对中学物理教学及学生能力培养有很好的导向性意义,是一道成功有亮点的压轴题.1 原题再现及解析原题(2015安徽理综24题)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1为A、B、C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星体质量为2m,B、C两形体的质量均为m,三角形的边长为a,求:解法评析新增的这三种解法,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数学性,都是在以数学思维思考、分析物理问题,由于是任意三角形,为平时很少训练,形成试题独特的难点和立意.解法二利用力的数学向量属性,向量的模长对应的物理意义即为力的大小;解法三利用数学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定理来解决物理力的矢量三角形;解法四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几何关系解决物理问题每一种解法,都是一种创新,都体现了数学和物理的紧密联系.由此可见本题以能力立意命制,意在突出对考生“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进行表达分析”这一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该压轴题是对考试说明中“物理学和数学的关系密切.高考试题的解答,不仅对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等有一定的要求,对极限、微元等思想方法也有初步的要求” 这一论述的极好体现.教学启示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认为,中学物理日常的教学工作这样做可能更好:(1)加强物理专业理论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更要准确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内涵,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的教学理念,形成正确人才观,做到教育有理想,教学有方法.(2)结合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认真研读高考试题,体会高考试题是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考纲及其说明中的有关要求及论述的,做到备考有依据.(3)学科间,尤其是物理与数学学科间加强整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数形结合思想,强化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进行逻辑推演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灵活的应用物理知识处理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品质.2.2 关于第三小问的多种解法解法五质心运动定理由质心运动定理,星体A、B、C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其质心的运动就好像星体的全部质量都集中于此,而且所有外力也都集中作用在其上的一个质点的运动一样,由此分析可知三颗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即为其质心.建立如图2坐标系,由质心位置的坐标公式得解法评析新增的解法中,处理问题从整体出发,不再纠结于某一个星体,以整体性的思维看待多物体组成的系统,从质心角度和守恒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解法五,星体A、B、C构成多物体系统,模型建构为质点系运动问题,星体A、B、C绕质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进而将问题转化为求解质心.解法六,将三星体归为多物体问题、系统性问题,综合使用质心运动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运用几何关系分析解决这一物理问题,这两种解法在视野上更大气,在解题方法上更灵活、创新,在物理思维品质和物理学科内涵上更具整体性、聚合性.教学启示基于以上分析研究,中学物理日常教学,可以采取这些目标定位:(1)启发式教学,注重方法培养.物理学有很多科学方法如: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等,而科学方法的教育需要重过程,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与顿悟的时间与空间.(2)精心设计问题链,培养学生的强烈的问题意思,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逐步建立正确的物理学科思想和方法,物理学科思想有对称的思想、整体性思想、守恒的思想等,在教学中可设计问题链启发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感悟,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力和深刻性的物理思维.(3)系统化训练,立足能力培养.安徽卷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都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进行了论述,这些能力在高考试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立意角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常规化、系统化,尤其要突出对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系统化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独立的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解决问题意识.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课件(热点突破+命题预测+押题):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共37张PPT)

B.Gsin θ D.Gtan θ
[ 解析 ]
因人静躺在椅子上,由“二力平衡”可知椅子各部
分对人的作用力的合力跟人的重力平衡,大小为 G ,方向竖 直向上.
2. (2013· 高考山东卷 )如图所示, 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 A、 B、 C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 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 ,弹簧 C 水平,则弹簧 A、 C 的 伸长量之比为( D )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因此M处受到的支持力 垂直于地面竖直向上,N处支持力过N垂直于切面,A项正
确、B项错;静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
方向相反,因此M处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N处的静摩擦 力沿MN方向,C、D项都错误.
[解析 ]
分析圆柱体 a 受力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开始时 θ
= 30° , FN= 2G, F= 3G,缓慢地将 a 拉到 b 的顶端的过 程中, θ 由 30° 增加到 90° ,如图所示,此过程中 F 一直减 小到零, FN 也一直减小,最小值为 G,故 B、 C 正确.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课件(热点突破+命题预测+押题):专题五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共37张PPT)

[答案] CD [ 方法技巧 ] (1) 计算力所做的功时,一定要注意是恒力做功 还是变力做功 .若是恒力做功 ,可用公式 W=Flcos α进行计算 . 若是变力做功,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求解:
①微元法:把物体的运动分成无数个小段,计算每一小段力
F的功. ②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 ③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进行求解.
分析近几年的考题,命题有以下规律:
(1)圆周运动与平衡知识的综合题. (2)考查圆周运动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原创题)一人用恒定的力 F,通过图示装置拉着物体沿光滑 水平面运动,A、B、C 是其运动路径上的三个点,且 AC= BC.若物体从 A 到 C、从 C 到 B 的过程中,人拉绳做的功分 别为 WFA、WFB,物体动能的增量分别为 ΔEA、ΔEB,不计滑 轮质量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WFA=WFB B.WFA>WFB C.WFA<WFB D.WFA>WFB ΔEA=ΔEB ΔEA>ΔEB ΔEA<ΔEB ΔEA<ΔEB
以竞技体育或近现代科技为背景命制的题目.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热点一
功和功率的计算
命题规律:在历年的高考中,很少出现简单、单独考查功和
功率的计算,一般将其放在与功能关系、物体的运动等综合
问题中一起考查,并且对于功和功率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
式出现,题目难度以中档题为主.
1.(2014·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 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 上.现用一大小为 F1 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 其速度变为 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 F2,物体从静止开始 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 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 WF1、 WF2 分别表示拉力 F1、F2 所做的功,Wf1、Wf2 分别表示前后 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C A.WF2>4WF1 ,Wf2>2Wf1 B.WF2>4WF1 , Wf2=2Wf1 C.WF2<4WF1,Wf2=2Wf1 D.WF2<4WF1,Wf2<2Wf1 )
2015广东省高考物理压轴题--电场和磁场解法大全

常 考问 题
2020/6/26
•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 【例1】 (2012·山东理综,23)如图8-1甲 所示,相隔一定距离的竖直边界两侧为相 同的匀强磁场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在边界上固定两长为L的平行金属极板 MN和PQ,两极板中心各有一小孔S1、S2 ,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正反向电压的大小均为U0,周期为T0.在t =0时刻将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q>0) 的粒子由S1静止释放,
2020/6/26
• 状元微博
2020/6/26
• 名师点睛 • 1.正确分析带电粒子的受力及运动特征是
解决问题的前提 •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什么运动,取决
于带电粒子所受的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及初始速度,因 此应把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结 合起来进行分析.
2020/6/26
• 2.灵活选用力学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二、偏转电类偏型 转电偏与转垂磁直偏进入转匀强 的比磁较偏转垂直进入匀强磁场
比较内容
电场
恒力 F=qE 做匀变 F=qvB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受力情况及特点
速运动
永不做功
运动规律 偏转程度 动能变化 处理方法
类平抛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tan θ=vvxy,θ<π2
动能增加
偏转角不受限制 动能不变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结合圆的知识及半径、周期公
类平抛运动规律
式
2020/6/26
• 三、带电粒子的运动 • 1.匀速直线运动 • 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为所零受合外力 时带
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如速度选择器. • 2.匀速圆周运动 • 当带电粒子所受的重力大与小相静等电、力方向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1) (7分)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
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 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m M )g (m M )a1 ·······① (1分)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v1=
v1 v0 a1t1 ······② (1分)
【2015新课标II-25】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θ37°=3/5 )的山坡C,上面有一 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 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 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 因数μ1减小为3/8,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 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 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S0
4m/s ,由运动学公式得:
v0t1
1 2
a1t12
········③ (1分)
式中t1=1s , s0 = 4.5m是木板碰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
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1 = 0.1·······④ (1分)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
有共同速度v3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2mg 1(m M )g Ma3
······⑧ (1分)
v3 v1 a3t
v3 v1 a2t
·······⑨ (1分) ······⑩(1分)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1
v1 2
v3
t
······⑾ (1分)
O
RB
RC
C
(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B
10
解:(1)由万有引力定律,A星体所受B、C星体 r2
G
2m2 a2
FCA
方向如图
则合力大小为 FA 2FBA cos 30o 2
m2 3G a2
(2)同上,B星体所受A、C星体引力大小分别为
FCB
G
mc mB r2
G
1a 2
3 4
a
2
1 2
a
2
可得
7 RC 4 a
FB OB RC
(4)三星体运动周期相同,对C星体, A
由
FC FB
7G
m2 a2
m( 2 T
)2 RC
可得 T a3
C
Gm
B
11
【2015福建-21】(19分)如图,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 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 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 点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 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 m=M/2 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 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求: 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vm; •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2015年高考物理压轴题欣赏
宝鸡市虢镇中学 付仓书
1
(2015新课标I-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 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 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 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 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 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 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
s2
v1
2
v3
t
······⑿(1分)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Δs = s2 – s1 ·····⒀ (1分)
联立⑥⑧⑨⑩⑾⑿⒀式,并代入数值得:Δs = 6.0m ·····⒁(2分)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4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
m2 a2
方向如图
FAB
G
mAmB r2
G
2m2 a2
由
FBx
FAB
cos 600
FCB
2G
m2 a2
FBy FAB sin 600
m2 3G a2
可得
FB
FB2x FB2y
m2 7G a2
(3)通过分析可知,圆心O在中垂线AD的中点,
RC
(或:由对称性可知OB=OC=RC cos OBD FBx DB
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在
三角形所在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示为A、B、
C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星体质量为2m,
B、C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三角形的边长为a,求:
(1)A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A;
A
(2)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B;
RA
(3)C星体的轨道半径RC;
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 ,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mg ma2 ········⑤ (1分)
由图可得:
a2
v2 t2
v1 t1
·······⑥
(1分)
式中t2 = 2s , v2 = 0 ,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μ2 = 0.4 ······⑦ (1 )
3
(2)(8分)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 ,经过时间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
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 a4,次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
的位移为 S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1(m M )g (M +m)a4 ⒂
0 v32 2a4S3
⒃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 S1 S3
联立⑥⑧⑨⑩⑾⒂⒃⒄式,并代入数值得S =6.5m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5
6
mg sin f1 ma1
mg sin f2 f1 ma2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a1=3m/s2
a2=1m/s2
7
8
(利用下面的速度图象求解, 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信参 考给分)
9
2015年高考安徽卷24.(20分)
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
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