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技术

合集下载

调查技术的技巧

调查技术的技巧

调查技术的技巧
调查技术是指对某一主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关于调查技术的一些常见技巧:
1.明确研究目标:在开始调查之前,确定研究目标非常重要。

明确你想要了解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你筛选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制定调查计划:在进行调查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调查计划可以帮助你组织和管理调查的过程。

包括确定调查的时间范围,采样方法,调查工具和实施步骤等。

3.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地调查等。

根据你的研究目标和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4.收集数据和信息: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受访者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访谈来获取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深入见解,通过观察来记录现象或行为等。

5.数据分析与解释:在收集完数据后,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以获得对调查主题的深入了解。

统计分析和主题分析是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你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6.归纳和总结调查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归纳和总结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和推论。

确保你的结论是建立在科学和可靠的基础上。

7.报告和沟通:将调查结果以报告、演示或其他形式传达给相关利益相关者。

确保报告的内容清晰、准确地呈现调查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并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共享调查结果和观点。

总之,调查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对特定主题的深入了解,从而支持决策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理使用调查技巧,可以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可靠性。

七种事实调查技术

七种事实调查技术
以文件說明和分析需求
•以文件來說明需求草案:
–使用案例 –決策表 –需求表
•分析需求以解決如下問題:
–遺漏的需求 –有衝突的需求 –不可行的需求 –重疊的需求 –模稜兩可的需求
•需求正規化
–需求定義文件 –與關係人或指導委員會溝通
Whitten Bentley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7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7th Edition
需求定義文件
Whitten Bentley
需求定義文件
對重要關係人所提議之系統溝通與當作系統專案契約的正式 文件。同義詞有需求說明書、需求規格書以及功能規格書。
•同義詞有 –需求定義報告 –需求說明書 –需求規格書 –功能規格書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7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7th Edition
•必要的:需求是真正的需要並且符合系統的目的。 •正確的:需求被正確的陳述。 •可回溯的:需求直接地映射到系統的功能和特色。 •可實證的:需求的定義使它們在測試期間可以被證實。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7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7th Edition
需求調查概述
Whitten Bentley
需求調查
被系統分析師使用來定義或擷取系統問題或來自使用者社群 之需求解決方案的程序和技術。
系統需求
資訊系統必須做的某些事,或是必須有的屬性,也稱為企業

第3章-市场调查基本技术

第3章-市场调查基本技术
(排列)
2)、考虑顺序重复抽样: 3)、不考虑顺序不重复抽样: 4)、不考虑顺序重复抽样:
(排列) (组合) (组合)
例:假设1、2、3、4、5五个数字,选2 个数字组成一个样本,那么样本个数:
1)考虑顺序不重复抽样的可能样本个
数=
(个)
2)考虑顺序重复抽样的可能样本个数
=
(个)
3)不考虑顺序不重复抽样的可能样本
(2)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标准误差)。
抽样误差的大小常用抽样平均误差来反映,而抽样平 均误差是指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或样本成数)与总 体均值(或总体成数)的标准差。
抽样平均误差概括地反映了所有可能的样本指标 (样本平均数或样本成数)与总体指标(总体平均数 或总体成数)相差的平均程度,其重要意义在于既是 衡量样本对总体代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又是计 算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变异范围的一个依据,也 是在抽样调查中用来确定样本容量大小的依据之一。
第3章 市场调查基本技术
第一节
市场普查
第二节
市场抽样调查技术
第三节
问卷设计技术
第一节 市场普查
一、市场普查的含义和特点 二、市场普查的方式 三、市场普查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一、市场普查的含义和特点
1.市场普查的含义
市场普查,又称全面市场调查,是指为 了搜集一定时空范围的调查对象的全面系统 的资料,对调查对象的全部个体单位所进行 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实际应用中有宏观、中 观、微观三大层次之分。
一、市场抽样调查技术的含义与特点
引例:钢板应该焊在哪里 (一)市场抽样调查技术的含义
市场抽样调查技术是指调查者为了特定的调研 目的,按照一定的程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 位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分析或观察,并根据样本 统计量估计总体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环境调查项目技术方案

环境调查项目技术方案

环境调查项目技术方案项目概述环境调查项目是一项旨在了解特定地区或场所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活动。

通过对环境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实地考察和监测,项目可以提供对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和建议。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技术方案,介绍环境调查项目的主要目标、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可视化和报告生成等方面的技术实现。

项目目标环境调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收集关于特定地区或场所的环境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具体目标包括:1.收集并整理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参数的监测数据;2.分析环境数据,评估环境质量;3.提供可视化和报告功能,展示环境数据和评估结果;4.探讨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方案。

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数据收集环境调查项目的数据收集需要获取各种环境参数的监测数据。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数据:1.传感器数据:使用气象站、水质监测站、土壤检测设备等传感器设备收集环境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2.数据库查询:查询已有的环境数据应用和数据库,如气象数据系统、水质数据库等,获取相关数据;3.人工采集: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人工收集有关环境参数的数据。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环境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以下是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1.数据清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和去噪,处理异常数据和缺失值;2.数据整合:将来自不同传感器或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一张综合的环境数据表;3.数据转换: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单位转换和格式转换,方便后续分析;4.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均值、标准差,寻找异常值等;5.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环境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隐藏的模式。

可视化和报告生成可视化为了更好地展示环境数据和评估结果,需要使用可视化工具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和图形。

以下是可视化的主要方式:1.图表:使用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形式展示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对比关系;2.地图:将环境数据绘制在地图上,通过颜色、形状等方式展示空间分布特点;3.仪表盘:使用仪表盘展示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情况,方便用户快速了解当前环境状态。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收集足够的证据和资料
确保证据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
收集事故现场的 照片、视频等资 料

收集事故相关人 员的证词和笔录
收集事故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标准 规范
遵循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确保调查合法合规
遵循行业标准和规 范,确保调查科学 严谨
尊重当事人权益, 保护个人隐私
确保调查结果的公 正性和准确性,避 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添加副标题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hree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的方法
PART Five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的注意事项
PART Two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的概述
PART Four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的实施步骤
PART Six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现场勘查与证据收集
证据收集:收集事故相关的 证据,如照片、录像、证人 证言等
现场勘查:对事故现场进行 详细勘察,记录现场情况
证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 进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证据保存:对收集到的证据 进行妥善保存,以便后续调
查和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
分析事故原因:根据现场信 息,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 因和间接原因
事故原因分析:根 据现场勘查和事故 数据,分析事故发 生的原因
事故责任认定:根 据事故原因分析, 确定事故的责任方 和责任程度
事故责任认定
确定事故原因:分 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包括人为因素、设 备故障、环境因素 等
确定责任主体:根 据事故原因,确定 责任主体,包括个 人、企业、政府等
确定责任程度:根 据责任主体在事故 中的作用,确定责 任程度,包括主要 责任、次要责任等

问卷调查的规范与技术

问卷调查的规范与技术
A-环境适应; L-学习适应
P-人格问题; X-焦虑
N-神经衰弱; O-其它
01
02
03
04
05
06
示例3:根据研究构想划分层面
确定指标——以“教育科研”为例
调查目标——“教师工作现状调查”
划分层面——“工作条件、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同事关系、学校发展、团队建设”
特点:自由发挥,生动丰富。但费时费力,难以统计。
一、开放式问题
选择式问题就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选答项,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一个作为回答。例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您工作或生活上有了困难,您最愿意跟谁交谈 A.家人 B.同事 C.领导 D.其他
特点:填写方便,易于统计。但答案受限制,填答偏误难以发现。
量表是适于较精确地了解人们主观态度和行为强度的测量工具。其形式为——“问题”+“等级分”,例如 “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你认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太重要 E、很不重要” 特点:度量精确,数值计分,可作深入统计分析。
“您不抽烟,是吗?” “如果有人落水,您会舍己救人吗” “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地方多吗? A很多 B有一些 C几乎没有” 应当使用客观中性的问题。
02
01
02
03
04
05
(四)不直接问敏感问题
(五)答案设计要穷尽、互斥
“您认为要实现您的发展期望最需要的工作硬件条件是( ): A.校园环境 B.办公环境 C.互联网络 D.信息资源 E.其他”
二、选择式问题
单选题
您希望学校对教师管理( ): A.规范 B.宽松 C.人性化 D.民主化

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

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

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1.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是指进行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通过向受访者发送问卷并收集回答来获得信息的方法。

它可以是纸质问卷或在线问卷。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大量、客观的数据,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2)访谈调查访谈调查是指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和询问的方法。

通过访谈,我们可以获得深入的信息,了解被调查者的意见、看法和经历。

但是,访谈调查一般耗时较长,需要有足够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配合。

(3)观察调查观察调查是指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收集信息的方法。

观察可以是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可以是结构化观察或非结构化观察。

观察调查可以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2.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指在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路线:(1)数据收集与整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来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和整理,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2)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为问题解决提供依据。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着重于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获取和分析数据,而定性研究则更注重于深入理解和解释数据。

结论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是进行有效调查的关键因素。

选择适合的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准确、全面的调查结果,并为问题解决提供支持。

以上就是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张三,调查与研究方法学,XXX出版社,2021年。

- 李四,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XXX出版社,2020年。

基础调查技术细则

基础调查技术细则

基础调查技术细则一、调查指标制定明确调查目的:根据调查需求,确定调查的核心目的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制定具体指标: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具体的调查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指标合理性评估:邀请专家或相关利益方对制定的指标进行合理性评估,确保指标能够真实反映调查主题。

二、调查方法选择确定调查类型:根据调查目的和指标,选择适合的调查类型,如普查、抽样调查等。

选择具体方法:根据调查类型,选择具体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法等。

方法可行性分析:对所选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有效。

三、调查工具制定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根据调查指标和方法,设计具体的问卷或访谈提纲。

工具预测试:在小范围内对工具进行预测试,收集反馈,对工具进行完善。

工具最终确定:根据预测试结果,对工具进行修订,最终确定调查工具。

四、调查时间与地点调查时间规划:根据调查目的和资源情况,规划合理的调查时间,确保调查在合适的时间段内进行。

调查地点选择: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调查地点,确保能够覆盖到所有目标群体。

五、调查准备工作调查人员培训:对调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目的、方法和工具。

调查物资准备:准备必要的调查物资,如问卷、录音设备、摄像设备等。

沟通协调:与调查对象或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协调,确保调查能够顺利进行。

六、数据收集过程数据收集方式:根据调查方法和工具,采用合适的数据收集方式,如面对面访谈、在线问卷等。

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数据录入整理数据录入: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相应的数据库或软件中。

数据清洗: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效数据、异常数据等。

数据整理:对数据进行整理,使其符合分析要求。

八、数据分析方法选择分析方法:根据调查指标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因果分析等。

数据分析过程:按照选定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调查技术Ⅱ实习报告指导老师:高伏均老师班级:11林业二班实习小组:第一小组组长:欧阳组员:郑鑫字银花李敏惠赵发颖刘娜普金琼罗宗贵2012年12月24日《森林调查技术Ⅱ期末实习》实习报告1.前言森林调查技术是研究探测和取得森林资源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森林调查实质上就是对森林进行质量和数量的评价。

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可靠的森林资源信息资料、了解森林的资源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这是因为林业生产必须依照客观规律进行,才能达到合理地来发、经营和永续利用森林的目的。

1.1学院405林场基本情况1.1.1地理概况林职院405林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临金殿森林公园,西接世博园,北靠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东邻高天流云别墅区。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向西南呈阶梯状降低,形成自北东向南西倾倾斜。

境内最高海拔2070.2m , 最低海拔1980m ,相对高差90.2m。

境内的水系注入金殿水库。

1.1.2 气候特征林职院405林场属“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遇雨成冬”和上、中、下层次分明的立体气候。

年平均气候14.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4℃,极端最低气温-5.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05℃,极端最高气温31.5℃;年平均日照2470.3小时,日照充足,年降雨量900—1200㎜,全年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

1.1.3 植被 405林场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栓皮栎、油茶、干香柏、黑荆树等,地下植被主要有小铁仔、紫金泽兰、茅草、杜鹃、荀子、沙针、禾本科草类等。

1.1.4 交通林职院405林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市中心仅有8公里,距昆曲高速1.5公里,交通便利,可乘公交车10、71、68、142、146、147路。

1.1.5 社会经济条件 405林场处于昆明城边上,林场周边有高天流云、唐朝茉莉豪华别墅区,金林碧水住宅区,距离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金殿公园、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园)都比较近,距野鸭湖仅11公里。

从东面可眺望到双龙乡的哈马者、麦冲村。

由于405林场周边的景点较多且相对有名气,因此客流量也比较大,从而带动了405林场周边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405林场的东面由于全部都是葱郁的森林,每当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天气都有许多人去林子里徒步旅行。

由于在林木长得好的地方交通都比较便利,也经常有人乘车去游玩。

使那农家乐比较多。

405周边由于人口组成不同,再加各行各业的发展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1.2实习任务及安排星期一:上午:实习准备(实训楼301)下午:角规测树,每组2个点(405林场)星期二:上午:叫角规测树(405林场)下午:角规测树,内业(实训楼301)星期三:上午:标准地调查,外业下午:无任务安排星期四:上午:标准地调查,内业(不集中)下午:样地调查(405林场)星期五:上午:样地调查,内业(实训楼301)下午:撰写实习报2.实习任务2.1任务一:角规绕测角规测树记录表点: 01 Fg: 1树种 华山松 云南松 麻栎 合计 第一次计数θZ 30 6 25 61 第二次计数θZ 26 8 23 57 平均值θZ 2872459平均坡度(θ) o 6.8改正后计数θθsec .Z Z = 28 7 24 59 每公顷胸高断面积G=F.Z 或θθsec ..Z F G =(当θ>06时)28 7 24 59 各树种平均高 13.3 14.2 10.0 37.5 各树种每公顷蓄积199.653.7123.8377.1调查者: 第1小组 2012 年 12 月 24 日角规测树记录表点: 02 Fg: 1树种 麻栎 华山松 云南松 桉树 合计 第一次计数θZ 4 4 10 3 21 第二次计数θZ 6 4 11 3 24 平均值θZ 5410.5322.5平均坡度(θ) o 5.9改正后计数θθsec .Z Z = 5 4 10.5 3 22.5 每公顷胸高断面积G=F.Z 或θθsec ..Z F G =(当θ>06时)5 4 10.5 3 22.5 各树种平均高 11.3 13.8 16.1 13.5 54.7 各树种每公顷蓄积28.229.589.322.1169.1调查者: 第1小组 2012 年 12 月 24 日思考题:当用杆式角规在坡地绕测时,能否在选定Fg ,并将杆长拉到相应的改正长度后,绕测一周得到的计数作为角规测树的计数结果,为什么?如何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计数结果。

答:不能,我们此次使用的是自动改正(杆式)角规,杆长固定,Fg 自动改正。

正确操作:1.观测点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点,防止在林分过密、过稀处或在林缘带上。

2.角规点的位置不能任意移动。

如有被测树干被树木或灌木遮挡,可左右移动,不能前后移动,待测完后退回原角规点。

3.绕测时必须瞄准胸高部位。

4.临界树要仔细判断,减小误差。

5.必要时可采用正、反时针方向绕测两次,在计数值相差不超过1时,取两次观测平均值来提高精度。

2.2任务二:交规控制检尺表1 角规控制检尺记录表组号: 1 点 1 Fg : 1表2 角规控制检尺计算表树种: 云南松 14.3=π Fg= 1径阶/cm 计数株数/株 单株断面积/2m每公顷断面积/2m单株材积/3m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3m (1) (2) 40000)1()3(2÷⨯=π )2()4(⨯=g F(5)=用(1)查一元材积表(6)=(4)÷(3) (7)=(6)×(5) 14 2 0.015386 2 0.077 130 101.01 18 1 0.025434 1 0.148 39 5.772 22 1 0.0379941 0.247 26 6.422 合计4/4/196113.204树号 树种 直径 距离 计数 备注 树号 树种 直径 距离 计数 备注 1 华山松 12.6 3.60 12 25 华山松 23.1 6.53 24 2 华山松 17.5 6.60 18 26 麻栎 14.7 6.55 14 3 华山松 13.3 8.10 14 27 麻栎 11.5 1.51 12 4 麻栎 20.2 6.80 20 28 麻栎 20.0 1.80 20 5 麻栎 20.1 10.50 20 29 麻栎 16.2 7.68 16 6 华山松 14.4 4.00 14 30 华山松 16.5 11.66 16 7 麻栎 18.6 2.80 18 31 华山松 18.1 8.44 18 8 麻栎 20.8 5.15 20 32 云南松 21.4 9.15 22 9 麻栎 19.2 7.45 20 33 云南松 18 12.77 18 10 云南松 14.2 9.15 14 34 云南松 13.7 9.51 14 11 华山松 12.7 6.90 12 35 麻栎 10.4 4.82 10 12 华山松 17.2 7.70 18 36 麻栎 10.9 2.88 12 13 华山松 17.3 9.50 18 37 麻栎 12.3 3.18 12 14 麻栎 21.2 13.04 22 38 华山松 11.9 4.45 12 15 华山松 25.3 6.94 26 39 华山松 11.4 7.83 12 16 华山松 12.0 5.45 12 40 华山松 11.3 10.16 12 17 华山松 18.0 5.28 18 41 麻栎 16.6 7.14 16 18 华山松 14.1 3.36 14 42 麻栎 13.1 11.52 14 19 麻栎 12.6 1.39 12 43 华山松 18 10.22 18 20 麻栎 12.5 2.11 12 44 麻栎 15.3 10.28 16 21 华山松 15.5 3.95 16 45 华山松 12.1 11.45 12 22 麻栎 11.7 2.12 12 46 麻栎 14.4 13.34 14 23 华山松 20.2 7.00 20 47 麻栎 17.9 13.30 18 24华山松16.94.5816树种: 华山松 14.3=π Fg= 1表2 角规控制检尺计算表树种: 麻栎 14.3=π Fg= 1径阶/cm 计数株数/株 单株断面积/2m每公顷断面积/2m单株材积/3m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3m (1) (2) 40000)1()3(2÷⨯=π )2()4(⨯=g F(5)=用(1)查一元材积表(6)=(4)÷(3) (7)=(6)×(5) 10 2 0.0785 2 0.029 255 7.395 12 5 0.011304 5 0.047 442 20.774 14 3 0.015386 3 0.070 195 13.65 16 3 0.020096 3 0.098 149 14.602 18 2 0.025434 2 0.132 79 10.428 20 5 0.0134 5 0.171 159 27.189 22 1 0.0379941 0.215 26 5.59 合计21/21/130699.628表3 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断面积、蓄积一览表径阶/cm 计数株数/株 单株断面积/2m每公顷断面积/2m单株材积/3m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3m (1) (2) 40000)1()3(2÷⨯=π )2()4(⨯=g F(5)=用(1)查一元材积表(6)=(4)÷(3) (7)=(6)×(5) 12 7 0.011304 7 0.046 619 28.474 14 3 0.015386 3 0.068 195 13.26 16 3 0.020096 3 0.096 149 14.304 18 6 0.025434 6 0.129 236 30.444 20 1 0.0314 1 0.167 32 5.344 24 1 0.045216 1 0.259 22 5.698 26 1 0.0530661 0.312 19 5.928 合计22/22/1272103.452树种组成 每公顷株数/2hm平均胸径/cm每公顷断面积2m /2hm每公顷蓄积3m /2hm3麻栎 1306 15.7 21 99.628 3华山松 1272 15.9 22 103.452 4云南松196 16.8 4 113.204合计2774/47316.284组号: 1 点 2 Fg : 1表2 角规控制检尺计算表树种: 麻栎 14.3=π Fg= 1径阶/cm 计数株数/株 单株断面积/2m每公顷断面积/2m单株材积/3m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3m (1) (2) 40000)1()3(2÷⨯=π )2()4(⨯=g F(5)=用(1)查一元材积表(6)=(4)÷(3) (7)=(6)×(5) 12 1 0.011304 1 0.047 88 4.136 14 1 0.015386 1 0.070 65 4.55 16 3 0.020096 3 0.098 149 14.602 24 1 0.0452161 0.265 22 5.83 合计6/6/32529.118树号 树种 直径 距离 计数 备注 树号 树种 直径 距离 计数 备注 1 桉树 9.2 3.35 10 25 麻栎 24.4 5.85 24 2 华山松 14.8 6.25 14 26 华山松 12.7 7.89 12 3 麻栎 12.3 8.91 12 27 云南松 10.5 5.45 10 4 桉树 18.4 10.75 18 28 华山松 16.6 12.80 16 5 麻栎 15.4 11.53 16 29 云南松 20.2 13.7 20 6 桉树 13.6 5.81 14 30 云南松 12.6 1.64 12 7 桉树 16.9 7.09 16 31 云南松 12.8 4.53 12 8 云南松 13.0 4.34 14 32 麻栎 13.1 4.97 14 9 华山松 20.0 13.31 20 33 云南松 18.7 9.63 18 10 华山松 8.0 2.62 8 34 华山松19.3 3.75 20 11 华山松 8.9 4.70 8 12 云南松 16.2 8.21 16 13 云南松 13.1 10.00 14 14 云南松 16.5 5.92 16 15 云南松 10.9 3.67 10 16 云南松 12.8 6.09 12 17 华山松 6.9 4.34 6 18 麻栎 15.8 4.36 16 19 麻栎 15.3 9.95 16 20 华山松 15.7 7.78 16 21 云南松 12.0 4.35 12 22 云南松 19.8 10.60 20 23 华山松 17.6 10.86 18 24云南松24.25.4224树种: 华山松 14.3=π Fg= 1表2 角规控制检尺计算表树种: 桉树 14.3=π Fg= 1径阶/cm 计数株数/株 单株断面积/2m每公顷断面积/2m单株材积/3m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3m (1) (2) 40000)1()3(2÷⨯=π )2()4(⨯=g F(5)=用(1)查一元材积表(6)=(4)÷(3) (7)=(6)×(5) 10 1 0.00785 1 0.031 127 3.937 14 1 0.015386 1 0.076 65 4.94 16 1 0.020096 1 0.107 50 5.35 18 1 0.0254341 0.144 39 5.616 合计4/4/28119.843表2 角规控制检尺计算表树种: 云南松 14.3=π Fg= 1径阶/cm 计数株数/株 单株断面积/2m每公顷断面积/2m单株材积/3m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3m (1)(2)40000)1()3(2÷⨯=π)2()4(⨯=g F(5)=用(1)查一元材积表(6)=(4)÷(3)(7)=(6)×(5)10 2 0.00785 2 0.031 255 7.905 12 4 0.011304 4 0.051 354 18.054 14 2 0.015386 2 0.077 130 10.01 16 2 0.020096 2 0.109 100 10.09 18 1 0.025434 1 0.148 39 5.722 20 2 0.0314 2 0.194 64 12.416 24 1 0.0452161 0.307 22 6.754 合计14/14/96371.001径阶/cm 计数株数/株 单株断面积/2m每公顷断面积/2m单株材积/3m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3m (1) (2) 40000)1()3(2÷⨯=π )2()4(⨯=g F(5)=用(1)查一元材积表(6)=(4)÷(3) (7)=(6)×(5) 6 1 0.002826 1 0.007 354 2.478 8 2 0.005024 2 0.015 398 5.97 12 1 0.011304 1 0.046 88 4.048 14 1 0.015386 1 0.068 65 4.42 16 2 0.020096 2 0.096 100 9.60 18 1 0.025434 1 0.129 39 5.031 20 2 0.0314 2 0.167 64 10.688 合计10/10/110839.757表3 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断面积、蓄积一览表树种组成 每公顷株数/2hm平均胸径/cm每公顷断面积2m /2hm每公顷蓄积3m /2hm1桉树 281 14.5 4 19.843 4云南松 963 16.0 14 71.001 3华山松 1108 14.1 10 39.757 2麻栎 325 16.1 6 29.118 合计2677/34159.719结果分析:点1误差60.8163m /2hm ,点2误差9.3813m /2h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