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习作:他__________了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习作:他__________了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他__________了”。

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练习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词汇量,能够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词汇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人物的细节。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完成习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准备习作范例,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习作主题“他__________了”,让学生猜测空格处应填的动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观察他的神态、动作和情感,然后用合适的动词填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听后判断填空的动词是否合适,并进行修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动词填空,描述同一个人物的不同神态、动作和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现,强调动词在描述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成员或朋友,完成一篇类似的习作,用合适的动词描述他们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8.板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神态”、“动作”、“情感”、“动词”,以便学生随时参考。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了》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了》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了》是一篇半命题的写作教材。

教材要求学生在已有的写作基础上,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写一篇以“他___了”为主题的作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和段落进行表达。

但是,部分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重点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的目标和内容。

2.能够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3.能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写作的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写作的主题和内容的理解。

2.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2.示例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3.修改法:通过学生的自我修改和教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学生作文样本。

3.写作指导和修改的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的主题和要求。

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和让你难忘的事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教案,呈现写作要求和示范。

如:通过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指导,进行写作练习。

如:让学生选择一个人物,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的文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2.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4.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2.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独立完成习作。

三、教学难点1.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出习作的主题。

第二步:理解文章(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他____了》,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创作准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习作的主题和结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准备素材。

第四步:习作撰写(2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习作的创作,教师适时提醒和引导。

第五步:分享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习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示优秀作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创作习作时展现了较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也存在词汇和句式运用不够丰富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式,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语感和写作水平。

另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历展开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详细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详细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详细版)教材分析:本次习作主要是观察一个人,抓住他的神态、表情、动作、语言、心理及周围人的反应,突出他陶醉或者是生气、伤心等的样子。

写人就离不开写事,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来写,注意写清楚前因后果,特别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

学情分析: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审清题意,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做好习作评议,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然后全班交流评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互相修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笔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2.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和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整理素材。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以指导和训练。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对周围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对人物描写的认识,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2.教学难点:如何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人物素材,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典型的优秀作文,用于学生欣赏和借鉴。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人物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人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人物素材,互相借鉴。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

(重点)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颐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出示课文中示例:(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

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

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

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

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趣。

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出示课题:他_____了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

谁感动、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越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

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

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 他陶醉了》(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 他陶醉了》(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他陶醉了》(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习作他陶醉了》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作文指导篇目。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学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材中给出了一个习作例文,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仍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现方面有所欠缺。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生活中观察过身边的人,也有写作文的经验,但可能在描写人物内心情感方面遇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2.学会观察身边的人,抓住细节,尝试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2.如何将观察到的人物细节和事例有机地在一起,进行有效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习作例文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写人物内心的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人,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写作。

3.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相互借鉴,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习作例文及相关图片、视频等。

3.作业本:用于学生练习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他们认为陶醉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习作例文,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所见到的陶醉的人和事,讨论如何抓住人物细节,表现内心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后,给予评价和建议。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一课,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但是,在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描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的技巧。

2.培养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进行描述。

2.让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观察、表达、讨论、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3.作文本。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其中的人物,注意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人物。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写作主题:“他_______了”,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描述这个主题下的人物。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子,如“他笑了”、“他生气了”等,引导学生注意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或视频,描述其中的人物。

学生可以参考教师给出的例子,注意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他______了教学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

4.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2.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

教学策略1.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首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通过回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性材料。

2.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自觉积极地进入习作状态,活跃思维,诱发情感,调动积累,完成取材。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

通过切身体验,学生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起自己的思路。

3.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

作文的修改也要体现合作互助,将自改、他改、互改有机结合起来,在修改中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

教学过程板块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1.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的事让我感动,有的事让我生气,有的事让我伤心,有的事让我兴奋……这些事令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这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他______了。

板书习作题目。

(板书:他______了)2.首先我们要确定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熟悉的人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熟悉的身边人,也可能是陌生人。

(课件出示陌生的人有哪些)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自由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指导学生说)5.把题目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他感动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他兴奋了”……6.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

课件出示●写一件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最重要的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事是由人做的,也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

一波三折,写好事情的起伏。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通常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来写。

●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教师引导: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上,更需要同学们在最平凡的事情当中悟出一些人生道理,人生的真谛。

要以小见大,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一件小事也要见真情。

所谓新意,就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选取刚出现的材料写,具有新意,要时尚。

还可以从旧材料中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大放异彩。

7.写出一件事的深意和新意,选材很重要。

例如,写“他感动了”这个题目,“感动”就是习作的文眼,那么选的材料一定是他因某件事而感动的样子。

因此习作题目不同,选择写的事情也就不同。

课件出示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题材要力求新颖,能吸引人,避免落入俗套。

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根据题目选择写一件什么事情?(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8.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要写的一件事情,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设计意图】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首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打开学生回忆的闸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性材料。

板块二例文引路,学习方法1.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关键是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2.读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4.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就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

5.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首先说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课件出示《清贫》相关语段)6.语言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怎样才能让语言描写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课件出示《军神》第18~23自然段)教师引导:这是刘伯承在手术后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这段对话表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军神。

这样的语言描写才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7.动作描写也是为体现人物特点服务的。

课件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8.怎样才能通过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课件出示●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教师引导: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这样的动作描写才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9.神态描写专门指脸部表情,是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变化。

课件出示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10.怎样将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或语言描写相结合呢?课件出示她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你的种子呢?”我问。

她的脸唰的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教师引导:神态描写常常同语言、动作描写相结合,它的独立性很弱,但相比之下可造性很强。

11.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就是要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

通过切身体验,学生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起自己的思路。

板块三运用方法,练习写作1.为了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如:课件出示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周围的人有什么反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什么样的?(每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2.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所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3.学生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回顾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一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安静习作。

(老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方法指导,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指导学生先口头表达再习作,做到说与写的有机结合。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取长补短。

2.学习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方法,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板块一佳作欣赏,师生点评1.谈话导入。

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而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说过:“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

”好的文章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半命题作文《他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修改习作。

2.复习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生活中,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感动了”“他生气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全班齐读习作要求。

3.提出全班习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这次习作主要有两大问题:(1)选择的事例不够典型,无法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没有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无法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今天就针对如何选材和如何把人物写具体来讲评这次习作。

4.佳作欣赏。

课件出示他生气了生活中,弟弟生气的样子特别有趣。

他很小气,牛脾气一上来谁也挡不住。

正因为这样,一家人都不敢惹他,谁知道他却遇上了一个不懂事的小表弟,这下可有好戏看啰!有一次,伯伯买了一个玩具琴,弟弟和小表弟争先恐后地抢。

伯伯摸摸弟弟的头,笑眯眯地说:“你就让给小表弟吧,你最听话了。

”没想到弟弟把脸一沉,撇起嘴,瞪了一眼小表弟,不情愿地走回他的房间。

我悄悄跟在他后面,透过门缝看见他拿着枕头出气。

他挥着小拳头,使劲地打枕头,然后咬着下唇,把那被他打得扁得不像样的枕头往旁边一扔,一屁股坐在床上,气呼呼地喘着粗气。

我捂着嘴巴,偷偷地笑了。

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还不见弟弟出来。

于是,我和伯伯一起去叫弟弟来吃饭,走到弟弟的房间门前,我敲了敲房门,说:“弟弟,吃午饭了,菜都凉了。

”谁知道弟弟的气还没消,竟然使出了“狮子吼”!他十分大声地嚷道:“我不吃了,你们把饭菜都给小表弟吃吧!”我被吓了一跳,差点跌倒。

我说:“弟弟,你别生气了,以大让小,这是应该的!”弟弟没有作声,直到伯伯开口说道:“好了好了,我再给你买个更好的吧!”弟弟这时才打开了门,虎着脸,缓缓地走到饭桌前。

他一把拿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显然是饿坏了。

忽然,他看到小表弟想夹鸡腿,马上伸出了筷子,抢在小表弟前先夹了鸡腿。

小表弟用可怜巴巴的、委屈的目光看着弟弟,可弟弟全然不顾,又狠狠瞪了一眼小表弟,脸上颇有得意的稚气。

大家都哈哈大笑,弟弟望望大家,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进碗里。

他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进他的房间,砰的一声,房门又关上了……虽然弟弟脾气不好,但是他的牛脾气又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这篇佳作哪里写得好?(学生自由交流)5.教师小结:要想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

【设计意图】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利用佳作欣赏,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取长补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

板块二指点习作,共评互改1.这篇习作,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帮他修改一下。

课件出示他伤心了他是我的好朋友,可前一段时间我们俩发生了冲突——因为我的自私。

我一直想找机会与他和好,可又鼓不起勇气。

今天放学的时候,他邀请我到他家一起拼模型。

我心想:他会不会想借机来报复我?可转念一想,是他主动约的我,应该不会这样吧。

我来到他家,尴尬地和他打了个招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