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废铅酸电池专项整治方案

废铅酸电池专项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废旧铅酸电池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废旧电池所含的重金属铅、汞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废旧铅酸电池的处理和处置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围绕废旧铅酸电池的整治,提出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方案。
二、整治目标1. 提高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率,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2. 加强对废旧电池处理企业的管理监督,提高废旧电池处理的规范性和环保性。
3. 完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营造良好的回收利用环境。
三、整治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认识。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意识,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2. 建立完善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络。
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网点,方便市民回收废旧电池。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废旧电池回收活动,提高回收网络的覆盖面和回收率。
3. 完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程序和标准,明确处理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4. 加强废旧电池回收技术改造。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和设备,提高回收效率和利用率,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废旧电池回收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5. 加强对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企业的管理监督。
建立健全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企业的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对回收处理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废旧电池的污染排放,提高回收处理企业的环保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6. 加强废旧电池的环境监测和评估。
建立完善的废旧电池环境监测体系,对废旧电池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7. 加强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水平的提升。
废铅酸电池专项整治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铅酸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
然而,废铅酸电池的随意丢弃和非法处理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隐患。
为加强废铅酸电池的环境管理,预防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
二、整治范围与对象本次专项整治范围包括:1. 铅酸电池生产企业;2. 废铅酸电池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单位;3. 使用铅酸电池的各类企事业单位;4. 废铅酸电池产生、收集、处置的个人。
三、整治目标1. 摸清底数,建立废铅酸电池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的台账;2. 严厉打击非法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废铅酸电池的行为;3. 提高废铅酸电池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资源化利用;4. 降低废铅酸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整治措施1. 摸清底数,建立台账- 对全县范围内的铅酸电池生产企业、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 对废铅酸电池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的个人进行登记,纳入监管。
2. 严厉打击非法行为- 加强对非法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废铅酸电池行为的执法检查,一经发现,依法予以查处;- 对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 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推动废铅酸电池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对不规范操作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罚。
4. 推进资源化利用- 鼓励和支持废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对资源化利用企业给予政策扶持,降低企业成本。
5.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废铅酸电池的环境污染危害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废铅酸电池的规范化管理。
五、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第1个月)- 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范围、措施等;- 开展宣传动员,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重金属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重金属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重点城市、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要求,制定了重金属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一、行动目标本次整治行动旨在落实污染防治责任,全面排查治理重金属污染问题,实现2年内重点城市、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0%以上,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重点区域1.华北、华中、华东等重点城市及周边地区。
2.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经济区。
3.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如化工园区、非铁金属加工企业聚集区、农村生活污染区等。
三、行动措施1.建立长效机制,落实责任设立专门机构,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行动科学规范有序推进。
加强宣传教育,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环保意识,实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社会共治。
2.加强源头控制,整治污染企业加强对污染源头点的日常监督,排查整治污染企业,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全面排查,实行分类管理,对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源加强监控和治理。
依法依规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企业和个人依法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实现有机协调。
3.强化治理措施,加强保障优化治理技术,加强研发和推广环保新技术,对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实现废水、废气净化等重点治理污染源。
加大资金支持,使用可再生资源,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支持农业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处理等环保重点项目。
制定污染防治计划,切实加强河流、水源地和土地的污染防治,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人口迁移等工作,加强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实现有针对性治理。
四、落实方式制定行动计划,建立专门执法机制,加强行政命令和实物控制等方式,对任何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
加强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对于行业、企业、个人等存在的环保问题,要及时接受并处理举报,及时公开落实情况。
2024年铅蓄电池业环境整治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铅蓄电池业环境整治方案范文____年铅蓄电池业环境整治方案一、背景分析铅蓄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通信设备、太阳能和风能储能系统等领域的重要能量储存装置。
然而,铅蓄电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如废旧铅蓄电池的处理不规范、铅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一套全面的铅蓄电池业环境整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整治目标1.建立健全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体系,实现废旧铅蓄电池100%回收利用率。
2.大幅度削减铅蓄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将污染物排放降至国家标准以下。
3.加强对铅蓄电池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铅蓄电池企业正常生产运行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提高铅蓄电池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投入。
三、整治措施1.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1)加强铅蓄电池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减少使用铅和其他有毒重金属的量,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2)鼓励铅蓄电池企业加大对新能源电池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铅蓄电池向锂电池等新型电池的转型。
2.建立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体系(1)加强与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企业的合作,共同建立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网络。
(2)建立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机制,对回收的废旧铅蓄电池进行规范管理和处理,确保回收的废旧铅蓄电池完全无害化处理。
3.加强铅蓄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环境监管(1)加强对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排放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2)推行绿色生产理念,引导企业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加大环境执法力度(1)加强对铅蓄电池行业的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等违法行为。
(2)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监察机制,加强对铅蓄电池行业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5.加强铅污染防治(1)加大对铅污染环境的治理力度,优化排污口设置,加装污染防治设施,减少铅污染物的排放。
(2)加强铅污染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铅污染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铅污染的扩散和危害。
2023年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23年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现状分析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需求,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二、总体目标1. 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和法规,加强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监管,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 加强重金属污染源的控制和减排,减少重金属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排放量。
3. 提高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推动污染源治理技术的升级。
4. 强化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环境问题的氛围。
三、重点任务1. 完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制定,提升法制化水平。
加大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立法和司法力度,完善惩罚措施,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
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体制建设,建立高效的污染源排放监管机制。
2. 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大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高效、低耗、环保的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优化重金属污染治理设施,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转化和推广。
3. 推进污染源减排措施加强重金属污染源的排放监管,推动企业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评估和监督,建立污染物排放指标和额度控制机制,推行动态排污许可制度。
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重金属污染食品的监测和监管,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健全重金属污染食品的检测技术和标准。
加大对重金属污染食品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5.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认识。
加大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积极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环保行动。
铅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

前 言
会 和 环境带 来严 重影 响 , 铅蓄 电池 行业 管理 和环 保
治理 已成 为重 金属 污染 防治工 作 的重 中之 重 。
铅 是 人体 唯一 不需要 的微量 元素 , 也 是一种 稳
第2 6卷 第 3期
2 0 1 3年 6 月
污
染
防
治
技
术
Vo 1 . 26, No . 3
POL LUT1 0N C0NTR0L TECHNOLOGY
J u n. , 2 0 1 3
・
专论与综述 ・
铅 蓄 电池 行 业 重 金 属 污 染 问题 及 防治 对 策
up g r a d i n g t e c hn o l o g,a n d e q ui p me n t ,a n d p r o mo t i ng p u bl i c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Ho pe f u l l y i t c a n p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or f t h e s u s t a i na b l e de —
A bs t r a c t: Fo r a l o ng t i me,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l a c k o f n a t i o n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a nd g u i d a n c e,s o me pr o b l e ms o c c ur i n l e a d s t o r a g e i n du s - t r y,s u c h a s di s o r de r l y d e v e l o pme n t ,l o w —l e v e l r e p ea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d de ic f i e n t s u pe r v i s i o n. Th i s i nd u s t y r ha s be c o me o ne o f t h e
2024年重金属污企专治工作方案

2024年重金属污企专治工作方案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大难题。
为了治理重金属污染,特制定了以下的____年重金属污企专治工作方案。
一、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1.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尤其是提高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系统,对企业的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1. 加强科研力量:加大对重金属污染相关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重金属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
2. 推广应用成果: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3. 加强跨学科合作:加强工科、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综合应用。
三、加强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管理1. 制定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保标准,制定重金属污染企业的排放标准,确保企业的排放水平符合环保要求。
2. 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的源头治理,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等措施,减少或消除重金属污染的产生。
3. 完善数据报告:要求重金属污染企业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相关数据,如排放量、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加强对企业数据的监管和核实。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1. 提高公众意识:加大对重金属污染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公众能够更加关注重金属污染问题。
2. 加强企业教育:加强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的教育,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使企业自觉地加强污染治理工作。
3. 促进公众参与: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类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参与度。
五、加强国际合作1.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与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分享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废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由于其中含有重金属铅和硫酸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技术和相关政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1.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技术之一。
目前,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法。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机械拆解等手段,将废铅酸蓄电池的各个组件进行分离和分类。
而化学处理则是指将回收的废铅酸蓄电池进行酸洗、焙烧、电解等处理,以得到有价值的铅、聚合物等物质。
这些回收的有价值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除了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治理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针对废铅酸蓄电池产生的酸性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可以采用中和处理、脱硫净化、固化处理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理。
中和处理是指通过添加碱性物质,将酸性废水中的酸性物质中和成中性或碱性物质。
脱硫净化则是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进行除去,以保护大气环境。
而固化处理则是将废渣进行固化,降低其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在废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污染预防技术,减少废铅酸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在废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废铅酸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推广绿色环保的充电和使用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相关政策分析1. 政府法律法规各国政府对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中国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中明确规定,生产者应当负责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工作。
在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案》,对废旧电池的管理作出了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征求意见稿)一、电池行业重金属使用和污染物产排现状(一)电池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为电池生产大国,2009年铅酸蓄电池产量约12000万千伏安时,太阳能电池4000MW,其他电池403亿只(其中镉镍电池4.19亿只,扣式碱性锌锰电池90亿只,普通锌锰电池221亿只),占全世界电池总产量一半以上,其中60%出口。
现有电池生产企业约4000家,其中涉重金属企业2400家,包括铅酸蓄电池2000家,镉镍电池80家,扣式碱性电池20家,普通锌锰电池300家。
(二)电池行业重金属使用情况。
2009年我国电池行业耗铅约254万吨、镉7600吨、汞140吨,分别约占全国铅使用量69%,镉占70%,汞占15%。
(三)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物产排情况与废旧电池回收情况。
据测算,2009年产生含重金属废水1317万吨,排放废水1267.5万吨;产生固废22.2万吨,其中排放含汞镉固废0.4万吨。
铅酸蓄电池企业产生含铅废水1036万吨,占全行业废水产生总量的78.7%,其中排放1028.9万吨;产生含铅固体废物21.8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市场不规范,有组织回收率不足30%,加大了再生环节污染风险。
废旧一次电池缺乏回收系统,含重金属废旧电池随生活垃圾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二、电池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电池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低,重金属耗用量大;企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三废”排放量大,循环利用率低;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利用体系不健全,有组织回收率低,再生利用技术装备落后,二次污染严重;民用镉镍电池、含汞扣式碱锰电池、含汞普通锌锰电池等废旧电池产品,因无法回收,废弃后直接进入环境,重金属污染严重;工业用废旧镉镍电池因缺少回收处理运行机制,造成大量积存,潜在环境污染风险。
三、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防范电池生产、回收、再生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的污染,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绿色产品设计和源头减量为理念,健全产业政策,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减少重金属耗用量,提高生产废水回用率,规范废旧电池回收再生利用,扎实做好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我国电池行业汞、镉耗用总量分别削减50%和30%;生产过程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含重金属固体废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利用体系;按现行清洁生产评价体系,80%以上企业的清洁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主要任务(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2013年前淘汰汞含量大于0.0005%的扣式碱锰电池,淘汰镉含量大于0.002%的铅酸蓄电池;2014年前淘汰20万千伏安时/年规模以下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限制新建50万千伏安时/年规模以下铅酸蓄电池生产项目(不含先进新型工艺结构铅酸蓄电池),限制新建、改建企业或引进设备生产镉镍电池和糊式锌锰电池。
鼓励发展无汞普通锌锰电池、锂原电池(锂二硫化铁电池和锂亚硫酰氯电池等)、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免维护密封(含胶体)铅酸蓄电池、铅碳电池。
(二)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加大投入,加快开发废旧铅酸蓄电池湿法回收再生技术、废旧镉镍电池湿法回收再生技术、铅碳电池技术、氧化银电池无汞化技术;促进普通锌锰电池无汞(镉、铅)技术、循环水洗涤电池极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产业化;积极推广扣式碱性锌锰电池无汞化技术、纸板锌锰电池无汞(镉、铅)化技术、圆柱型卷绕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拉网式(冲孔式、连铸连轧式、挤膏管式)铅酸蓄电池极板制造工艺技术、胶体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铅酸蓄电池无镉化技术、铅酸蓄电池外化成转为内化成工艺技术、废铅酸蓄电池规模化无害化回收再生技术。
开展电池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活动,所有电池生产企业每两年实行一轮清洁生产审核,中高费项目实施率达到80%以上。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利用体系。
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施生产者回收责任制。
电池生产企业应回收处理再生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鼓励大型冶炼综合企业从事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5-8个区域定点铅回收再生示范工程,逐步形成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电池行业推行清洁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方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切实落实各项任务,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本方案顺利实施。
(二)建立完善产业政策标准。
为规范电池生产和废旧电池回收再生利用,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抓紧研究制定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废旧铅酸蓄电池再生行业准入条件和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管理办法等产业政策;制定限制电池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规定、电池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等标准。
(三)加大新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政策支持。
利用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汞、镉替代新材料研发和电池回收再生综合利用技术。
利用技术改造资金优先支持无汞锌锰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动力氢镍电池、新型工艺结构铅酸蓄电池和铅碳电池,通过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推进电池产业结构调整。
优先支持生产过程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和治理技术。
促进中小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利用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含重金属粉尘和酸雾回收处理技术、含重金属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支持铅酸蓄电池无镉化技术推广。
研究制订有利于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的政策。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加快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工作;积极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创新技术联盟,加快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大本行业清洁生产推行力度,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技术交流,协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推行环境可持续性改进目标(BEST)国际标准,实行电池行业产品标识制度,引导绿色消费。
(四)加强企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按照工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方案。
企业要建立特征污染日监测制度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每月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每年向社会发布年环境报告书,公布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落实废水、废气和固废的管理措施,提高回收利用率。
附件:电池行业重点清洁生产技术附件:电池行业重点清洁生产技术一、推广技术类1、扣式碱性锌锰电池无汞化技术无汞扣式碱性锌锰电池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电池钢壳结构及表面镀层处理、负极无汞合金锌粉材料、正极二氧化锰材料与电解液工艺配方,汞含量低于0.0005%。
关键指标是防漏和储存性能。
推广该技术可实现扣式碱性锌锰电池无汞化,年减少汞耗量110吨。
目前扣式碱锰电池年产量达90多亿只,其中10%已经达到无汞化。
2、纸板锌锰电池无汞(镉、铅)化技术无汞(镉、铅)纸板锌锰电池,即汞、镉、铅含量分别低于0.0005%、0.002%、0.004%。
该技术要点主要为负极锌筒合金组分与机械加工性能、有机和无机添加剂组合成缓腐蚀剂取代汞、电解液与正极二氧化锰配方。
目前纸板锌锰电池产量约180亿只,其中近10%产品已实现无汞(镉、铅)化。
推广该技术可利用现有生产线,实现纸板锌锰电池无汞(镉、铅)化,年减少耗铅量336吨、镉118吨、汞3.6吨。
3、圆柱型卷绕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该技术采用柔性铅板栅、卷绕式电极结构,提升了大电流放电性能和高低温性能,提高了铅酸蓄电池功率密度,单位功率密度耗铅量减少1/4。
圆柱型卷绕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可替换现有起动型铅酸蓄电池,应用于普通汽车和工程车辆领域,并可作为动力电池应用于轻度混合电动汽车、轻便型电动汽车。
目前此项技术已形成批量产能。
4、拉网式、冲孔式、连铸连轧式、挤膏管式铅酸蓄电池极板制造工艺技术铅酸蓄电池正极板和负极板是由板栅作为活性物质的载体。
拉网板栅技术是采用冷挤压成型,可使板栅金属结构致密,耐腐蚀性明显提高,且板栅较其他工艺薄,每片栅板可减少铅耗量18克,铅烟和铅渣排放量小。
板栅制造新技术还包括冲孔式、连铸连轧式、挤膏式工艺技术,减少铅烟和铅渣排放。
目前上述工艺主要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装备实现规模化生产。
5、胶体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胶体电解质是将稀硫酸与硅溶胶进行凝胶,电解液因被包藏在多孔网状硅溶胶中而不易流动,大大降低泄露风险。
密封铅酸蓄电池利用胶体在凝胶过程中产生的裂缝供做为氧气通道,实现氧气再化合。
该技术可有效防止电解液泄漏,提高电池高低温性能、耐振性、耐过充放电能力,消除电解液分层浓差极化,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目前,该技术产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产能约占铅酸蓄电池总产量8%,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固定型电池和大容量储能电池。
6、铅酸蓄电池无镉化技术无镉化技术为采用铅钙多元合金或其他无镉板栅合金,替代含镉板栅合金,镉含量低于0.002%。
推广该技术每年可减少镉耗量1800吨,消除铅酸蓄电池生产、回收、再生环节中的镉污染风险。
目前,无镉铅酸蓄电池约占含镉电池的15%。
7、铅酸蓄电池外化成转为内化成工艺技术目前,部分汽车起动型电池、电动助力自行车电池等产品极板采用外化成工艺,产生大量酸雾和含酸含铅废水。
推广铅酸蓄电池极板内化成工艺,可大大减少含铅含酸废水及酸雾产生,年节水约600万吨。
目前汽车起动型电池内化成比例已达到15%(需核实),电动自行车电池内化成比例达到20%(需核实)。
8、废铅酸蓄电池规模化无害化回收再生技术该技术包括全自动机械破碎分选技术、铅膏泥预脱硫、铅膏泥与低品位矿石合炼技术、含酸废水结晶处理技术、转炉富氧再生技术、高效除尘净化技术,实现规模化无害化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
目前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约占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总量的45%。
二、应用类技术1、糊式锌锰电池无汞化技术糊式锌锰电池为价格低廉的传统产品,总产量约40亿只,其特点为正极采用天然二氧化锰或活性二氧化锰,但该材料杂质较多,实现无汞化难度很大。
无汞化技术主要包括提高正极材料的纯度,调整电解液配方,采用无机和有机添加剂组合取代汞,利用现有生产线,实现产品无汞化。
推广该技术可减少汞年耗用量22吨。
该技术已通过技术鉴定,可应用示范。
2、循环水洗涤电池极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铅酸蓄电池极板外化成后的水洗工艺,产生大量含铅含酸废水,据测算每万片耗水量约50吨。
在集中收集、化学中和絮凝沉淀等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分段处理、多级回用含铅废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可使洗涤极板废水回收处理循环使用率达到80%以上。
目前该技术已研发成功,具备试点应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