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合集下载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交换理论【圣才出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交换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一、基本概念1.活动答:活动,指群体成员具有的行为表现,其特点是逃避惩罚,追求报酬。

2.报酬(奖赏)答:报酬(或奖赏),指能满足有机体某种需求的强化物。

报酬既有物质性的,如金钱,也有非物质性的,如感激。

3.价值答:价值,指刺激提供报酬的程度。

4.情感答:情感,在群体中,个人之间所具有的内部兴致,如好感、反感、赞同、反对等。

在交换中,情感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

5.互助答:互动,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通过它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活动变成以追求报酬或逃避惩罚为目的的行动。

6.规范答:规范,指群体中公认的行为准则,人们以它为标准调整自己的行为,明确哪些行为方式是应该的,哪些是不应该的。

7.代价(费用)答:代价(费用),指人在进行活动时失去的报酬或受到的惩罚。

8.投资答:资源,指个人的全部特性和经验,包括技能、性别、种族、出身等,在社会交换中,资源被用作投资。

9.利润答:利润,指人的行动结果中,报酬部分减去代价(费用)部分后剩下的纯报酬,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10.公正性期待答:公正性期待,指由个人在过去行动中所付费用和所得报酬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的主观期待。

个人在当前或今后的行动中仍然期待着这一比例关系在同样情况下的再现。

若他实际获得少于这一期待时,就会感到不公正,产生相对剥夺感。

公正性期待普遍存在于社会交换过程中。

11.成功命题答: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

这个命题主要涉及行为和奖赏的次数关系,即人最可能从事那些经常获得酬赏的活动。

霍曼斯指出:这个命题所讲的是,不论一个人是因何种原因或理由而活动,如果他的活动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么,这个人就会重复该活动。

12.刺激命题答: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刺激命题的基本意义是用过去所发生的情况,来预测目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果某人在过去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报酬,那么,出现相同的情况时,就会使他重复出现那种活动,刺激实际上是指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这个命题也就是在预测周围环境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一)-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名词解释:1. 初级群体(库利)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

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他认为,“我所说的初级群体,其特征是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

它们在许多意义上都是初级的,但主要在与他们是形成个人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

”在他看来,正式在初级群体中,个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属于社会,并且了解到人们具有的共同思想,从而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同时指出,在初级群体中不仅有和谐,也有竞争、倾轧和仇视。

初级群体不依赖于大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社会的精神。

2. 镜中我(库利)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1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2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3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

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

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

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交换理论【圣才出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交换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还原论答:心理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或行为——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来加以解释与说明。

心理学还原论还可以分为本体论的还原论和方法论的还原论。

2.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答: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是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中的一个概念。

在这种网络交换关系里,行动者A的报酬来源是多方面的,他可以从B1、B2、B3那里得到报酬。

相反,行动者B1、B2、B3却只能从A那里得到报酬,这种交换关系是垄断的,是不均衡的。

二、简答题1.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理论来源与理论目标。

答:(1)理论来源①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以亚当·斯密等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人的欲望的满足主要是通过交换过程实现的。

每个人都有期望从相互交换中得到报酬的倾向。

人是富有理性的,人在行动时,尽量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大利润的行动方案。

②文化人类学家的交换思想。

19世纪末2O世纪初欧洲产生了一大批文化人类学家,尤其是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以及莫斯等人对初民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经济社会交换研究深深地影响着霍曼斯。

文化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研究使得霍曼斯坚信交换是所有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类不仅能够进行简单的经济上的物物交换。

在此基础上已经发展为非物质方面的社会交换,交换成为社会整合以及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通过交换可以揭示初民社会的社会结构。

③斯金纳的个体主义心理学思想。

如果说经济学、人类学启发了霍曼斯思想的形成,那么斯金纳的心理学理论就直接成为他的交换理论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

霍曼斯认为按照进化论学说,既然人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低等动物的行为必然成为人类行为的主要来源,因此斯金纳对鸽子和老鼠的研究同样适用于对人类行为的解释。

在他看来,人的行为首先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刺激反应,人也会寻求酬赏而避免或减少惩罚,“刺激反应”行动方式和理念应当是人类行动的基础方式。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15.1 复习笔记社会学理论在不同的时代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理论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学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关。

当代西方社会学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既出现了社会学理论的综合趋势,又出现了强调断裂和差异的后现代社会理论。

我们下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分别加以阐述。

一、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背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其学科的理论发展而言,也是一个有“分”有“合”的过程。

1.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翻开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从奥古斯特·孔德提出社会学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是社会学的奠基时期,以提倡实证主义,主张“普遍的和谐”,试图建立资产阶级人道教的法国学者孔德和信奉进化论、有机论思想的英国思想家赫伯特·斯宾塞为代表。

(2)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以主张社会唯实论和集体主义论的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和主张社会唯名论、提倡建立“理解社会学”的德国理论家马克斯·韦伯为代表。

(3)以1937年《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的出版为始点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是社会学理论史上著名的“帕森斯王朝”试图综合杜尔克姆、韦伯、马克思、弗洛伊德等人在内的多家理论于一体、强调均衡与稳定的结构功能主义独霸天下的时期。

至此阶段,社会学理论的中心已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4)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直至70年代末,是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群雄割据”时代。

在此阶段中,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动(如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浪潮、校园骚乱等),使帕森斯理论固有的不足更加暴露,于是符号互动论、交换论、常人方法学、戏剧论、冲突论、文化社会学等纷纷向帕森斯理论发起挑战,使帕氏王朝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第3版重排本配套练习题库

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第3版重排本配套练习题库

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第3版重排本配套练习题库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重排本)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绪论第一篇社会学产生和形成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学家及其理论观点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第二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第三章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第四章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第六章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第七章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第二篇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学的发展第八章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第九章结构功能主义第十章社会冲突理论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第十二章符号互动论第十三章布劳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第十四章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第十五章苏联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第三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第十六章苏联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第十七章南斯拉夫社会学•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科层制[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 017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答: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科层制的特点包括:①人格上是自由的,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②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③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④以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聘任制;⑤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⑥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⑦根据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个人的晋升;⑧管理者并不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占有生产资料;⑨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2社会静力学[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相关试题:孔德的“社会静力学”。

[简答题,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静力学是孔德提出来的,是指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圣才】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圣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八章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8.1复习笔记社会学始创于欧洲,却在美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伴随着实用主义哲学的兴起和繁荣,欧洲社会学在美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社会学,并反过来影响整个欧洲及世界社会学的发展。

一、早期美国社会学家及其理论贡献1.美国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学的引进(1)美国社会学发展的社会背景①政治南北战争之前,北方自由劳动制度,南方奴隶制度,二者之间有“不可制止的冲突”。

②思想南北方的思想界都很活跃,各自出版了一些重要著作,阐述自己的观点。

③经济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资本迅速集中,资本主义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美国国内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时期。

自由竞争导致资本的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以及与之伴随的大量的社会问题的出现。

在这种状况下,势必要求有一种相应的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社会学说,以维护和证明这种发展的长久性和合理性。

④美国自身年轻的美国还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力量去创造一种学说,于是,当时的美国学者便把视线投向欧洲的思想宝库,以便从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美国发展状况的学说。

⑤引进途径:a.派往欧洲留学,直接师承名家,特别是德国的社会学思想。

b.阅读母语国家的出版物。

(2)萨姆纳的社会学思想①生平萨姆纳(1840一1910)是美国第一代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完全因袭了斯宾塞的学说。

萨姆纳原为牧师,平生论著很多,以社会达尔文主义来解释社会,鼓吹斯宾塞的自由放任原则,认为“进化意味着正在做”,而进化通过生存竞争为自己开辟道路,生存竞争就像进化本身那样“自然”,“竞争正像引力那样,是不可消灭的”。

1872年,萨姆纳出任耶鲁大学教授,专心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1876年,他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出了社会学课程,讲授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

他的代表作《民族风尚》(1906)被认为是研究习惯、风俗的经典性作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圣才出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1 复习笔记西方学术界通常认为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一、生平与著述1.生平孔德出生于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市,其生长的家庭是一个政治上谨小慎微的保皇主义者家庭。

1814年10月,孔德进入巴黎工科大学学习,但并未完成学业就自主放弃外出谋生。

1817年夏,孔德成为圣西门的私人秘书,开始了两人长达七年之久的学术合作。

直到1824年,圣西门逝世的前一年,两人才最后分手。

两人分手的原因,表面看是在论文署名问题上产生了争执,但实际上,二人的分歧有着更深刻的政治和理论方面的原因。

孔德在与圣西门决裂之后,生活和工作上都很不顺利。

此时的孔德虽说有了一点名气,但这远远不足以使他得到社会的正式承认和获得一份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工作。

为生计和孤独所迫,孔德于1825年与和他同居多年的一位名声欠佳的小书店老板娘正式结婚,后因引起不良社会反映而分手。

失去生活保障的孔德,只好重操旧业,做富家子弟的家庭教师。

孰料,这竟成了孔德学术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他开始了对理论问题的潜心研究和著述。

孔德死于1857年,孔德一生著述颇多,但他在世时影响不是很大。

这固然同他所处时代政治环境动荡不安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实证主义思想从根本上背离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此外,由于他的实证理论的抽象的思辨性质,也不可能为贪图眼前现实利益的资产阶级所理解,致使晚年的孔德陷入十分尴尬和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不得不依靠别人的施舍度日。

2.著述孔德的第一部巨著,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发表于1830年至1842年之间。

在这部巨著中,他制定了科学分类的原则,首次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建立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

他的第二部巨著,四卷本的《实证政治体系》,发表于1851至1854年之间。

此外还有:《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44)、《实证哲学概观》(1848)、《实证主义手册》(1851)、《实证教义问答》(1852)、《向保守主义者的呼吁》(1885)、《主观的综合》(1856)等。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内部辅导讲义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内部辅导讲义

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第三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第一节生平与著述一、家庭影响。

二、斯宾塞生活的年代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三、斯宾塞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社会有机论和进化论一、斯宾塞的科学观与进化原则。

1、进化:物体的集结,集结时其运动消散,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化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

A.分散到集中。

B.集中到分化C.从不确定的、不定型的、无序的状态到确定的、有形的状态。

2、进化的动因是“力的恒久性”分为引力和斥力,引力导致运动,斥力导致静止,当两者平衡,物的分化和整合趋向平衡,一定的进化过程完成。

当外界作用使引力和斥力的平衡打破时,全部重新开始。

均衡是进化的起点和终点。

二、社会是有机体-反复论证社会和生物有机体的相似性,其目的是运用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进化规律,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

1、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斯宾塞是从唯实论出发来解释社会的。

社会唯名论:霍布斯、亚当斯密等英国功利主义为代表,充分肯定个人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认为社会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物,社会是表示这个虚幻存在的一个名称。

社会唯实论:欧陆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萨、孟德斯鸠和黑格尔,认为社会固然由个人组成,但个人一旦组成社会,就具有了独立存在的特性,因此社会是一个整体。

2、社会作为一个实体,就有与组成它的个人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使他与生命有机体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A.生长过程-不断生长,规模范围扩大B.结构日益复杂-结构分化C.功能分化-结构分化伴随着功能的分化D.相互依赖-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日益密切3、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差别A.社会有机体是一个松散的整体,构成的个人自由而分散;而生物有机体的一切成分紧密结合。

B.生物有机体中,意识的功能仅集中在某一部分,而社会有机体中,社会是增进个人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为成员的幸福而存在。

C.生物有机体有完备的器官构成和功能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