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合集下载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二、起电方式: 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接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相同金属球 平分总电量 电荷的转移 感应起电: 不带电导体在靠近 带电体时,近端带 异种电荷,远端带 同种电荷的现象 等量的异种电荷 电荷的重新分布
实验1 实验2
现象: 摩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规律: 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 电子的得失
+
原因
范氏 起电
二 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 1.原子结构 (1)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组 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2)中子呈电中性,质子带正电,核外 电子带负电. (3)电中性是指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4)当物体受外界的影响时,电子发生 转移,原子内质子数与电子数不再相等,物 体就显电性.
提示:在物体内部,原子核是相对固定的,内部的质子不能 脱离原子核而移动,所以起电过程中,转移的都是核外电子.
2.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 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 量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电荷分配规律: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 接触,电荷重新分配. ①若带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分. ②若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再平分. (3)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只不过是电荷发生转移 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4)电荷中和现象的实质是正、负电荷的结合过 程,但在分离、转移、结合等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 持不变.
3.应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起电实质 (1)摩擦起电 ①原因: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 摩擦做功,一个物体中某些电子获得了能量,挣脱了原子 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②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毛皮摩 擦橡胶棒,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带负电荷,而毛 皮失去电子一定带正电荷.同样也可确定丝绸摩擦玻璃棒 时,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

物理 高中 必修三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

物理 高中 必修三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

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
电荷性质: 同种相斥,异种相吸
摩擦起电: 电子转移
1、物体不显电性和显电性的原因 接触起电: 电子转移
2、感应起电体电荷作用下,导体上正负电荷发生分
离,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
4、体元的电一荷部分质转子移电到量另或一电部子分电,量或的者绝从对一值个:物e=体1.转60移×到10另-一19C个; 物体。在所任有何带转电移粒过子程所中带,电电量荷都总是量元保电持荷不的变整数倍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验电器 静电感应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静电无处不在,而且其应用也渗透到自然界的各个方面
应用实例
由所有此物说体明都整是个分 子物、质原世子界组成都,是而 由原 原子子带又核电由与体带带组正负成电电,的的 静电电场子无组成处不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这是一台普通 的静电复印机
应用实例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将先复将印接材地料得用圆光鼓源镀投上影光到导薄材膜料表薄面膜上,,中 和光在照黑部暗分中,使留薄下膜带均正匀电带得上潜正像电荷
应用实例
将将带像负转电移 得到墨一粉页撒带 在正薄电膜纸上的, 潜表像面变,得并 加可热见固定
这是静电 复印机基 本原理图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应用实例
这是工厂 避雷针的 示意图
金属感应带电
第1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一、静电的产生
1、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2、静电感应:导体由于受附近带电体的影响而出现带电的现象叫 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导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高二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高二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课堂练习
1、如图是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B,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 上的金属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AB)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
A
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
有铝膜,在a近旁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
了多少 。
4.8×10-9C,
4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 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互相排斥,则A、B两球原 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BCD)
A、带等量异种电荷 B、带等量同种电荷
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5、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
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BCD)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 开
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 带同种电荷
6、如图,用两根等长的绝缘细线分另把两个质量相同的 带电小球悬挂于同一点,如果两球带的是同种电荷 ,且qa=3qb,问哪根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较大?如果ma=3mb,情况又如何?
3.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库仑C
4.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静电的防止和应用 1、防止: 油罐车的铁链、避雷针、地线等 2、应用:复印机、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PPT精品课件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PPT精品课件
仍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 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
(1)明确导体A、B接触与C球靠近时感应电荷的分布。 (2)明确先分开导体A、B再移走C球时A、B的带电情况。 (3)明确先移走C球再分开导体A、B时A、B的带电情况。
解析: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 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 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量 QA′=QB′=QA+2 QB =6.4×10-9-2 3.2×10-9 C =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将自身 电荷中和后,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这 样,共转移的电量为 ΔQ=|QB|+QB′=3.2×10-9 C+1.6×10-9 C= 4.8×10-9 C 答案:4.8×10-9 C
[例 2]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 球带电荷量为 q, B、C 球均不带电,现要使 B 球带电荷量为38q,应该怎么办?
[思路点拨] 解题依据为接触起电的原理和实质。首先应考 虑将金属球两两接触,再分析其电荷分配情况。
[解析] 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则每两个接触都会平分 电荷量,故可以先让 A 球和 B 球接触,则此时 A、B 球各带电 荷量12q,然后 B、C 球接触,于是 B、C 球各带电荷量14q,再 使 A 球与 B 球接触,则 A、B 球各带电荷量12q+2 14q=38q。
解析:飞机在飞行中与空气摩擦时,飞机外表面聚集了大量 静电荷,降落时会对地面人员带来危害及火灾隐患。因此飞 机降落时要及时导走机身聚集的静电,采取的措施是在轮胎 上安装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制造轮胎;在印染工作车间也同样 容易产生静电,静电给车间带来火灾隐患,为防止火灾发生, 其中安全措施之一就是车间保持湿度,从而通过湿润的空气 及时导走静电;在复印图片环节中,刚好需要应用静电,在 电工钳柄装有绝缘套是防止导电,保护电工的安全。 答案:C A、B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1.把电荷移近导体,可以使导体,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感应起电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和.3.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_____转移到另,或者从一个_____转移到另一个.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电荷守恒定律.4.摩擦使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由于摩擦做功,使一个物体中一些原子的获得了能量,挣脱了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5.感应起电的原因是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的地方移动.6.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之间都互相吸引,如果A球带正电,则( ) A.B、C球都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D.B、C球都不带电7.油罐车车尾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是为了.8.如图1-1-1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9.如图1-1-2所示,在+Q的右侧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移走,再分开A、B,则A 电,B 电.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Q,则 A 电,B 电.10.如图1-1-3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B的金属箔张开,这时金属箔带电;若在带电棒A移开前,用手摸一下验电器的小球后离开,然后移开A,这时B的金属箔也能张开,它带电.1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张角变小,由此可判定( )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B.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C.验电器一定带正电D.验电器一定带负电1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1=6.4×10-9C,Q2=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13.(10分)如图1-1-4所示,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4所示,现使b 带电,则( )A.b将吸引a,吸引后不放开B.b立即把a排斥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14.(10分)为了测定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可做如下实验:(1)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适当蒸馏水,打开活塞,让水慢慢如线状流下,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水流,发现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移,这证明( )A.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B.水分子是极性分子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正电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负电(2)如果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水流则( )A.水流将向远离橡胶棒的方向偏转B.水流将向靠近橡胶棒的方向偏转C.水流先靠近再远离橡胶捧D.水流不偏转。

静电现象及微观解释

静电现象及微观解释
应用领域
静电除尘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各种锅炉、烟尘及各种气体的净化,如冶金、电力、化工、 轻工、建材等部门。
静电复印与打印
静电复印与打印
利用静电感应原理,将潜影或图像转移到纸张上,再 通过显影和定影过程得到复印或打印的副本。
应用领域
静电复印与打印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学校、图书馆等 场所,提供高效、便捷的文档复制和输出服务。
通过直接接触,使得物体间电荷的转 移。
由于电场的作用,使得物体间电荷的 转移。
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作用,使得物体间电荷的转 移。
静电现象的应用
01
02
03
静电除尘
利用静电场的作用,使空 气中的尘埃颗粒带电并被 吸附在电极上,从而达到 净化空气的目的。
静电喷涂
利用静电场的作用,使涂 料微粒带电并被吸附在工 件表面,从而达到涂装的 目的。
Hale Waihona Puke 容与电容器总结词电容是指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而电容器 则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电子元件。
详细描述
电容是指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用符号C 表示。它的大小取决于电容器电极的相对面 积、间距以及介质的介电常数。电容器是一 种能够存储电荷的电子元件,由两个相对的 平行电极和中间的绝缘介质组成。在交流电 路中,电容具有滤波、耦合、移相等多种作 用。
电导与电阻
总结词
电导是描述导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而电阻则是表示阻碍电流流动的因素。
详细描述
电导是描述导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用符号G表示。它的大小与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数、载流子迁移率 以及导体截面积有关。在直流电路中,电阻用于表示阻碍电流流动的因素,用符号R表示。电阻的大 小与导体长度、截面积、材料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04

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现象的分析感应起电现象Fra bibliotek分析 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原子结构
内容解析
一、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 三、元电荷
一、电荷
1、原子结构 原子核
原子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 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不显电性。
原子核内部的质
三、元电荷
迄今为止,科学上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 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
元电荷,用 e 表示 ,它的值为:
e 1.602 177 331019C
在计算中常取值:
e 1.601019 C
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
密立根(likan,1868-1953)测得的。
想一想
若是先移开C再分开A、
B,金属箔情况怎样呢?
二、电荷守恒定律
摩擦起电:正负电荷的分开和物体间的转移。 静电感应:正负电荷的分开和物体内的转移。
由此可以归纳出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 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子、离子对外显电性, 原子、分子对外不显电性。
金 属 内 部 结 构
在金属导体中,金属阳离子不发生移动, 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金属阳离子 的缝隙中穿梭、碰撞,发生移动,这是金属导 体导电的根本原因。
4、静电感应
⑴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持的 金属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它们下面 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D.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PPT课件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PPT课件

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大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面什么的。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
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
物理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静电现象.flv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2021/4/8
1
第一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感应起电.swf
1.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现象。
(1)电荷的种类: 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特点:等量的异种电荷
的方案。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2期,作者:刘心武,有删改) 14.(2分)小说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
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 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

体也呈电中性. 核外电子
– +
++ –
原子核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那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
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发现年代 1911 1930 1953 1973
1986 1987 1993
二、起电方式: 方式: 摩擦起电: 现象: 摩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规律: 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 电子的得失
接触起电:
接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相同金属球 平分总电量 电荷的转移
+
感应起电: 不带电导体在靠近 带电体时,近端带 异种电荷,远端带 同种电荷的现象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动画实验二:
(注意声音)
实验表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吸引轻小物体性质来判断 2)、用验电器检验 a检验带电 b何种电
AB 若B球不带电,则A球一定带电 若B球带电, 则A球不一定带电
不同金属球则按比例分配
实质:电荷的转移 3.感应起电:导体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特点:近、远端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电荷的重新分布
第一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定律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q=+1.6×10 -19C )
1、原子结构: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电子带负电( e=-1.6×10 -19C )
等量的异种电荷
电荷的重新分布
实验1 实验2
原因
范氏 起电
起电的原因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电中性的 吸引轻小物体的原因
摩擦起电的原因: 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 带失去电子带正电, 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 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
丝绸 玻璃 + 毛皮 橡胶 -
思考:玻璃无论与什么 物质摩擦都带正电吗?
玻璃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
元电荷: e 1.6021019 C
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由美国 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
元电荷就是电子? 电子带电量为-e
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 不是某电荷
物体带电量: Q ne, n为整数
5、静电的应用
静电复印 利用 静电喷涂
静电除尘
原理:吸引小物体
避雷针防雷电 避免
油罐车防静电
原理:将静电导走
静电接地、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等。
(五)静电的利用
动画实验六:静电喷漆
由作用判断电荷种类
例: A斥B, B吸C
-? - - +
验电器判断电荷种类
起电方法
+
A
B
用什么可以使B带正电? 接触起电 用什么可以使B带负电? 感应起电 演示实验:
+



+-ຫໍສະໝຸດ +AB电荷平分
电荷的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薄膜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梳子
静电将气球吸在黑板上
静电使空铝罐滚动
带电的头发飘起来
一、两种电荷 1、正负电荷
二、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电子的得失
三、电荷守恒定律 1、不能创造
2、电荷作用 3、检验物体带电
同性排斥,异性相吸 吸引小物体 验电器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电荷的转移 电荷的重新分布
-Q
+Q
A
B
中和是不是电荷消失?
例:求A、B两金属球完全相同,带电量如图,将他 们接触后放回原位,求接触后A、B两球的带电量? 电子向哪边转移,转动了多少?
- A
qA=-1.0×10-10C
+ B qB=+4.0×10-10C
作业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
静电现象.flv
引入新课
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电现象:
电现象视频:(按图片即可观看)
过渡:
• 一 带电现象、带电体: 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
带电现象,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 二、带电方法: 1、摩擦起电; 2、
接触带电 • 问题:自然界中有多少种电荷?
(一)正负两种电荷
注意: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3 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按照电荷能否容易转移或通过,习惯上可以把物体分成 几大类:
1>电荷容易通过的物体——导体, 电阻率范围大约: ρ=10E-5~10E-4Ω•m
2>电荷不容易通过的物体——绝缘体, 电阻率范围大约: ρ=10E10~10E22Ω•m
3>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且电性质非常特殊的材料 —半导体,如硅、锗等。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2.基本电荷(元电荷) :自然界中的最小带电单元。 e=1.6×10 -19C
3.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库仑C
※一切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湿木)
2、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干木、陶瓷、玻璃、橡胶、油、塑料)
动 画 实 验 三
金属球 金属杆
第一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感应起电.swf
1.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现象。
(1)电荷的种类: 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特点: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电子的得失 2.接触起电:相互接触的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 特点:两个相同金属球相接触,金属球平分剩余总电量;
第八节 静电与新技术 一.静电除尘





第八节 静电与新技术 二.静电复印
第八节 静电与新技术 三.静电喷涂
影片:静电的利用
影片:静电的防止
第八节 静电与新技术
形成静电灾害的必要条件是:积累足够多的静电荷。 防止静电灾害的基本原则是: 1.控制静电的产生,把产生的静电迅速引走以避免电荷积累; 2.通过工艺控制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 避免静电积累的常用方法有:
电阻率范围大约: ρ=10E4~10E10Ω•m
附录2: 超导
超导:当温度降低到某特定温度TC时, 材料电阻变为零 的现象。
TC 被成为正常态和超导态之间的转变温度。
元素名 汞 铌 铌三硅 铌三锗
镧锶铜氧 钇钡铜氧 汞钡钙铜氧
超导临界温度(K) 4.15 9.2 17.1 23.2
48.6 78.5 134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A
B
A、B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验电器
1、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
2.工作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 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答:可以判断 所带电荷的多 少
做学案流程一:1.2.3.4.5。
:
(四)验电器
• 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 结构:如右图 • 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如下: 金属箔
动画实验一:
(注意声音)
(一)正负两种电荷
•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荷.用 + 来表示.
•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的电荷.用 - 来表示.
• 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 问题: 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摩
擦都会起电呢?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
先吸引,接触后排斥
B
电荷的“量子性”
电荷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量子性”,即任何带电 体的电荷只能时某一基本单位的整数倍,这个基本单位 就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电子电荷e。质子的电荷 与电子电荷的绝对值相等。
密立根油滴实验
四、带电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符号Q,单位C
自然界中的最小带电量 是质子或电子的带电量
电荷总量变了吗?
2、不能消灭
3、只能转移
四、带电量: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符号:Q=ne(n为整数) 元电荷:质子(电子)所带电荷量 e 1.601019C
五、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作用判断电荷 验电器判断电荷 起电方法 电荷平分 作业
一、两种电荷 1、两种电荷
2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

+ ++
当两物体摩擦时 –
+ +
+ +
++++
+



––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 电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 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使正负电荷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