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水势测定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
实验目的
水是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占原生质总
量的70%~90%。植物水分状况对植物生理的 生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植物水势是植物 的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植物水分生 理的科学研究以及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 掌握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方法及其优缺点, 并了解渗透系统中水势大小是水分移动方 向的决定因素。
实验结果组号1来自234
5
6
7
8
蔗糖 浓度 0.05 0.1 (M)
0.2
0.3
0.4
0.5
0.6
0.7
小液 流方 向下 悬浮 向上 向上 向上 向上 向上 向上 向
=-1×0.1×0.083×100000×(273+25) =-247340Mpa
结果分析
1号管小液流下降,说明组织水势低于蔗 糖溶液水势,组织吸水,蔗糖浓度变大; 2号管小液流不动,说明组织水势与蔗糖 溶液水势相同,二者间无水分量的交换; 3~8号管小液流上升,说明组织水势高 于蔗糖溶液水势,组织排水,蔗糖浓度变 低。
实验原理
水势表示水的化学势,水分在渗透系统中总是由 水势高处向水势低处流动。植物生活细胞是一个 渗透系统,当将植物细胞或组织放人外界溶液中 时,水分将以水势差为动力在两者间流动,最终 达到动态平衡。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小于外界溶 液的水势,植物细胞吸水,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 反之,植物细胞失水,使外液浓度变小。若植物 组织与外界溶液水势相同,将不改变外部溶液的 浓度,此时外液的渗透势就等于植物组织的水势。 可以利用外界溶液的浓度不同其比重也不同的原 理来确定与植物组织水势相同的外液,根据公式 计算植物组织的水势。
5.用毛细吸管依次 从青霉素小瓶中吸 取少量溶液,小心 插入装有相同浓度 蔗糖的中试管的中 部,轻轻挤出吸管 中的蓝色液体,观 察记录小液流的方 向。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植物的水势是指植物体内水分与纯水之间的差异,是植物水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水分吸收与运输情况,进而探索植物的适应机制和生理生态学特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探究植物水分状态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鲜嫩的植物叶片、离心管、注射器、测水势仪器(如压力室或压力台秤)等。
2. 实验步骤:a. 收集鲜嫩的植物叶片,并将其快速放入离心管中,避免水分流失。
b. 将离心管中的叶片放入注射器中,并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水分,使叶片完全浸没在水中。
c. 将注射器与测水势仪器连接,并记录初始读数。
d. 通过改变注射器的压力,使水分进入或退出植物叶片,记录每次读数。
e.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植物组织的水势值。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获得了植物组织的水势值。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
1. 植物组织水势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水分进入植物叶片,测水势仪器的读数逐渐增加,表示植物组织的水势值降低。
相反,当水分从植物叶片流失时,测水势仪器的读数减少,表示植物组织的水势值增加。
这说明植物组织的水势与水分的流动方向密切相关。
2. 影响植物组织水势的因素:植物组织的水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气孔开闭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观察植物组织水势的变化情况。
例如,当提高环境温度时,植物组织的水势值通常会下降,因为高温会增加水分的蒸发速率。
而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植物组织的水势值也会下降,因为湿度低会导致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失加剧。
3. 植物的适应机制:植物通过调节水势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在干旱环境中,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减少水分流失,从而提高植物组织的水势值。
此外,一些植物还会通过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质的合成来增加水分吸收,以维持植物组织的水势平衡。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各种植物组织中的水势变化规律,学习测定水势的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体内水势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势可以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输送。
本实验采用“压延法”来测定不同植物组织(根、茎、叶)的水势大小。
实验步骤:1. 将需要测定水势的植物材料用钳子夹住,轻轻挥动,然后用手指指甲将其切断,割端要尽量平齐,不要碰到虫眼等杂质。
2. 将切口快速放入水中,利用吸水作用使水分上升,排除空气。
3. 将切口快速从水中取出,然后将其放到压延仪内,尽可能保持植物细胞的原有形态。
4. 向下轻压压延仪的拉杆,停留一段时间几秒钟,等到细胞的状况稳定后,读取示数,记录下此时的长度和标尺读数。
5. 再稍微压紧,停2~3秒左右,再读取示数,再记录下此时的长度和标尺读数。
6. 将杆恢复到原位,并将植物组织切口处擦干净。
7. 分别测定不同植物组织的水势。
根据水势的特点,以水分势值为y轴,切口位移长度为x轴,绘制出水势变化的曲线。
实验结果:我们分别测定了菜花根、豌豆茎、玉米叶片的水势变化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植物组织他们的水势大小不同,玉米叶片水势最高,豌豆茎次之,而菜花根的水势最低。
这说明植物的吸收生长需要水分的支持,不同器官的水势不同。
实验结论:本实验内容重点在于掌握测水势的方法和水势的变化规律,同时还有机会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测定出不同植物组织的水势差异信息,说明不同的植物器官在吸水输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实验有效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了我们对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认识。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一、实验目的了解织物组织水分状况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及用于测定的方法及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水势表示水分的化学势,象电流由高电位处流向低电位处一样,水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植物细胞、组织之间以及植物体和环境间的水分间移动方向都由水势差决定。
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如果植物的水势小于溶液的渗透势(溶质势),则组织吸水而使溶液浓度变大;反之,则植物细胞内水分外流而使溶液浓度变小;若植物组织的水势与溶液的渗透势相等,则二者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外部溶液浓度不变,此溶液的渗透势即等于所测植物的水势.可以利用溶液的浓度不同其比重也不同的原理来测定试验前后溶液浓度的变化,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渗透势.三、实验器材及试剂试管、毛细滴管、烧杯、移液管、刀片、打孔器、镊子、甲烯蓝、蔗糖溶液(1mol/L)四、实验步骤1.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0.1、0.15、0.2、0.25、0.3、0.35、0.4、0.45、0.5mol/l 各10ml,注入9支试管,并编号,按编号顺序在试管架上排成一列,作为对照组。
2. 另取9支试管,编好号,按顺序放在试管架上,作为试验组。
然后从对照组的各试管中分别取溶液4ml移入相同编号的试验组试管中。
3. 用打孔器在马铃薯上打孔,然后用刀片将马铃薯切成厚薄相等的小块若干片。
向试验组的每一试管中加10片马铃薯小块,放置3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摇动数次,到时间后,向每一试管中各加甲烯蓝粉末少许,并振荡,此时溶液变成蓝色。
4. 用毛细滴管从试验组的各试管中依次吸取着色的液体少许,然后伸入对照组相同编号试管的液体中部,缓慢从毛细管尖端横向放出一滴蓝色试验溶液,观察小液滴移动的方向。
如果小液滴向上移动,说明溶液从细胞液中吸出水分而被冲淡,比重比原来小了;如果有色液滴向下移动,则说明细胞从溶液中吸了水,溶液变浓,比重变大;如果液滴不动。
则说明试验溶液的密度等于对照溶液,即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溶液的渗透势。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实验4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一、原理当植物组织与外液接触时,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低于外液的渗透势(溶质势),组织吸水、重量增大而使外液浓度变大;反之,则组织失水、重量减小而外液浓度变小;若两者相等,则水分交换保持动态平衡,组织重量及外液浓度保持不变。
根据组织重量或外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即可确定与植物组织相同水势的溶液浓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溶液的渗透势,即为植物组织的水势。
溶液渗透势的计算:Ψs = - iCRT ( 6 – 1 )式中:Ψs ——溶液的渗透势,以 MPa 为单位。
R ——气体常数,为 0.008314 MPa · L/ ( mol · K )。
T ——绝对温度,即 273 + t ℃。
C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以 mol/kg 为单位。
i ——为解离系数, CaCl 2 为 2.6 。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植物叶片或洋葱鳞茎。
(二)试剂1 .甲烯蓝粉末。
2 . CaCl 2 溶液:包括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0.35 、 0.40 、 0.45 mol/kg 8 种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
(三)仪器设备大试管 8 支 , 小试管 8 支,青霉素小瓶 8 支,移液管( 5mL ),毛细吸管 8 支,培养皿,打孔器,剪刀 l 把,镊子 1 把,解剖针 1 支。
三、实验步骤1. 编号贴标签取干燥洁净的大试管 8 支,小试管 8 支,青霉素小瓶 8 支,毛细吸管 8 支,编号贴标签,按序号排好。
2. 打取、浸泡叶片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 60 片,放在培养皿中,混合均匀。
用镊子分别把 5 ~ 8 个小圆片放到盛有 4 mL 不同质量摩尔浓度 CaCl 2 溶液的青霉素小瓶中,浸没叶片,盖紧瓶塞,放置 30 min ,并不断轻摇小瓶,以加速水分平衡(如温度低时可延长放置时间)。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方法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方法
嘿,你知道植物组织水势咋测定不?其实超简单!先准备好材料,像小烧杯、打孔器啥的。
然后从植物上取下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放到小烧杯里。
接着加入一定浓度的溶液,让小圆片在里面浸泡一段时间。
这时候就可以观察小圆片的状态啦!要是小圆片变饱满了,说明溶液浓度低,水势高;要是小圆片萎缩了,那就是溶液浓度高,水势低。
这过程安全不?那必须安全呀!又不是搞啥危险实验。
稳定性也杠杠的,只要你操作规范,结果一般都挺靠谱。
那这测定方法有啥用呢?应用场景可多啦!比如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看看它们是缺水了还是水太多了。
这多重要啊!优势也不少呢,简单易操作,成本也不高。
给你说个实际案例哈。
有个科学家研究沙漠里的植物,就用这个方法测定了植物组织水势。
结果发现,这些植物的水势都很低,说明它们很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哇塞,这效果多明显!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方法真的超棒!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为保护植物和改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
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及其原理

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及其原理测定植物组织水势是研究植物生理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水势是指植物细胞内外水分的自由能差,是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调节的关键指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压力室法压力室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植物细胞内外水势的平衡关系。
在实验中,将待测组织样品放入一个密封的压力室中,通过增加压力,使压力室内外的水势达到平衡。
通过测量加入压力之前和之后的压力差,可以计算出组织的水势值。
二、渗透势法渗透势法是一种间接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渗透压对水势的影响。
在实验中,将待测组织样品放入含有不同浓度溶液的渗透槽中,使组织与外界形成渗透平衡。
通过测量组织与溶液之间的渗透压差,可以计算出组织的水势值。
三、压力-容积曲线法压力-容积曲线法是一种间接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植物细胞的压力-容积关系。
在实验中,将待测组织样品置于不同的外界压力下,测量组织的容积变化。
通过绘制压力-容积曲线,可以确定组织的压力势和水势值。
四、气体法气体法是一种间接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气体扩散对水势的影响。
在实验中,将待测组织样品置于密闭的容器中,通过测量容器内气体的湿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组织的水势值。
以上所述的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验目的、样品特性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综合分析植物组织的水势状况。
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包括压力室法、渗透势法、压力-容积曲线法和气体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原理,通过测量不同的参数来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植物的水分状况。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一、目的
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
花生叶片、试管、移液管(10ml,0.1ml)、洗耳球、镊子、小方块、钻孔器、牙签、玻璃棒、蔗糖、次甲基蓝
三、方法步骤
1、将1mol/L蔗糖溶液的母液分别配成0.1、0.
2、0.
3、0.
4、0.
5、0.6mol/L的蔗糖溶液各10ml分别注入6支大试管中,摇匀
2、从上述的大试管中各取2ml溶液,分别放到另6支小试管中,各试管塞上软木塞
3、用钻孔器钻取叶圆片(花生叶、菠菜均可),依次分别在小试管的蔗糖溶液中各放入叶圆片40片(钻孔器的直径为6mm),叶圆片要全部浸在溶液中,塞上木塞,每隔5分钟摇动一次
4、30分钟后,用牙签取次甲基蓝结晶少许,分别投入小试管中,摇匀
5、用0.1ml的移液管从小试管中吸取溶液约0.1ml,然后将之插入相对应浓度的大试管中的中部,慢慢放出蓝色液,并观察记录小液流的流向,从中找出小液流停止不动的该溶液的浓度(每一浓度配备0.1ml移液管一支)
6、量出该蔗糖溶液的温度
7、根据公式φs=-CiRT,求出组织的水势
四、实验报告
i:渗透系数R:气体常数C:溶液的摩尔浓度
计算所测材料的水势φn(φs)
五、思考
在干旱地方生长的植物的水势较高还是较低?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计算水势:
φ w=-RTiC
φ W为细胞水势; R为气体常数=0.083×105L·Pa/mol·K T为绝对温度即273℃+t(t为实验温度), i为解离系数(蔗糖为1), C为等渗溶液的浓度。
思考题
1.测定同一植物上部及下部叶 片的水势有何差别?
2.本实验做起来常不能得到完 满结果,你认为要做好本实 验应注意哪些方面?
利用溶液的浓度不同比重 就不同的原理,测定试验前后 溶液浓度是否变化,当溶液浓 度不变时,溶液的水势(可
用公式计算)即等于植物的水 势。
试剂和器材
材料:马铃薯块茎。 试剂:1mol/L蔗糖溶液、甲
烯蓝。 器材:试管、移液管、注射
器、打孔器。
操作方法
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 溶液(0.1、0.2、0.3、0.4、 0.5、0.6、0.7、0.8mol/L) 各10ml注入8支试管中,分 别加上塞子,并编号,作为 对照组。
2.另取8支试管,编好号,作 为试验组。分别取对照组各 试管中溶液4ml移入相同编 号的试验组试管中,再将各 试管都加上塞子。
3.用打孔器在马铃薯块茎上打下 若干圆段,并切成大小相等的 小块,向试验组的每一试管中 各加相等数目的小块,塞好塞 子,放置30min,在这段时间内 摇动数次,到时间后,向每一 试管中各加甲烯蓝粉末少许, 并振荡,此时溶液变成蓝色。
植物生物学实验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小液流法)
目的要求
学习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 织水势的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了解不同组织的水势大小。
实验原理
水势表示水分的化学势, 水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植物体细胞之间、组织之间以 及植物和环境之间的水分移动 方向都由水势差决定。
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 溶液中时,如果植物的水势小于 溶液的水势,则组织吸水而使 溶液浓度变大;反之,则植物细 胞内水分外流而使溶液浓度变小 ;若植物组织的水势与溶液的水 势相等,则水分保持动态平衡, 外界溶液浓度不变。
4.用毛细滴管从试验组的各个 试管中依次吸取着色的液体 少许,然后伸入对照组的相 同编号试管的液体中部,缓 慢从毛细滴管尖端横向放出 一滴蓝色试验溶液,并观察 小液滴移动的方向。
5.如果有色液滴向上移动,说 明溶液从细胞液中吸收水分 浓度变小,比重变小;如果 有色液滴向下移动,说明细 胞从溶液中吸收水分,溶液 浓度变大,比重变大;如果 液滴不动,说明溶液浓度不 变,比重不变,即植物组织 水势等于溶液渗透势,记 录此时蔗糖溶液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