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刘艳芳;唐庆九;张劲松;杨焱;贾薇;冯娜;唐传红;周帅【期刊名称】《食用菌学报》【年(卷),期】2010(017)001【摘要】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为试验材料,将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A(ConA)或细菌脂多糖(LPS)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联合使用建立了体外免疫抑制模型,并比较了多糖样品对5-Fu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在供试样品中,F1-1[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中分离多糖]和BW[沪农灵芝1号(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对5-Fu产生的轻度抑制有完全拮抗作用,19号[沪农灵芝1号(G.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最好,但对5-Fu产生的抑制基本无拮抗作用,表明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与拮抗化疗药物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无正相关性.【总页数】9页(P51-59)【作者】刘艳芳;唐庆九;张劲松;杨焱;贾薇;冯娜;唐传红;周帅【作者单位】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以FOXP3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J], 巫晔翔;司书毅;蒋建东;唐巍然2.补体C5a受体拮抗剂体外筛选平台的建立 [J], 王会会;石艳春;陈国江;杨跃梅;魏化伟;王立燕;彭晖;李新颖;王一;黎燕3.蓖麻籽提取物抗雌鼠生育活性成分体外筛选方法的建立 [J], 张小雪;韩峰;高平;刘世贵4.用于靶向于NFAT的免疫抑制类小分子化合物筛选的细胞模型的建立 [J], 肖鹤;钱露;秦卫松;李松;沈倍奋;黎燕5.利用体外细胞模型筛选三黄颗粒中有效活性成分研究 [J], 赵薇;朱晓红;李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化疗体外药敏试验研究(附88例分析)

胃癌化疗体外药敏试验研究(附88例分析)王元杰;连彦军;许斌;华兵;郭玲【期刊名称】《华中医学杂志》【年(卷),期】2005(029)006【摘要】目的检测目前常用化疗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的敏感性.方法用改良MTT法对88例胃癌患者的新鲜标本进行体外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和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成功率为94.3%,以细胞抑制率30%为判断标准的14种化疗药物中,5-FU、MMC、PYM、VP-16和DD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P<0.05).以上5种药物之间比较,其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与肿瘤药敏无明显关系.结论体外胃癌细胞原代培养及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敏感化疗药物开展个体化化疗具有指导作用.【总页数】2页(P457-458)【作者】王元杰;连彦军;许斌;华兵;郭玲【作者单位】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个性化基台在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的疗效探讨(附88例分析) [J], 陈钢;林毅2.肝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附88例分析) [J], 刘航;李为民;郑方;刘浩润;王瑞官;王义真3.子宫肌瘤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观察(附88例病例分析) [J], 李丽群;李航泽;栾珺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X线表现与CT对照研究(附88例分析) [J], 刘俊兰;翟凌云5.MDR_1mRNA检测在胃癌化疗方案选择中的意义(附20例分析) [J], 张弘;谭毓铨;盖宝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王玲洁;刘天亮;唐旭;宋宗辉;甘萍;于波涛【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6(026)003【总页数】3页(P330-332)【关键词】中药;活性成分;骨髓抑制;放化疗【作者】王玲洁;刘天亮;唐旭;宋宗辉;甘萍;于波涛【作者单位】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针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现代西医多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改善骨髓抑制情况,但其疗效欠佳,价格昂贵使患者难以承担。
而中医药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由来已久。
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及其机制也日渐被现代医药学研究所揭示,因其在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作用多环节、多靶点等突出优势,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笔者查阅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在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其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旨在为探寻高效、低毒的抗骨髓抑制新药提供参考。
1.1 红景天苷红景天苷(salidroside)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单体化合物。
研究发现[1],给予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及造血祖母细胞一定量的红景天苷后,均可显著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促进粒单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
均提示红景天苷可直接或间接刺激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促进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功能修复。
P物质(substance P,SP)作为一种神经肽,可通过与其受体NK-1R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其刺激造血的功能[2]。
而红景天苷促进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的作用,可能与上调骨髓细胞中SP和NK-1R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关[3]。
【课题申报】前列腺癌的新免疫治疗药物研究

前列腺癌的新免疫治疗药物研究课题申报书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
但在一些晚期患者中,这些治疗方法存在效果不佳、产生耐药性、严重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寻找新的前列腺癌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抗癌治疗方式,已经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显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杀伤活性,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地诱导癌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生长。
然而,在前列腺癌领域,免疫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无明确的免疫治疗药物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对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推动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学术与临床价值。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物进行研究,实现以下目标:1. 筛选有效的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物:通过基于体外和体内实验,筛选具有良好抗前列腺癌活性的免疫治疗药物。
2. 探索免疫治疗机制:研究免疫治疗药物对前列腺癌免疫反应的影响机制,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途径和抗癌机制。
3. 评价治疗药物的抗癌效果:通过建立前列腺癌模型,观察免疫治疗药物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评价其抗癌效果及副作用。
4. 分析治疗药物的临床转化前景:通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评估免疫治疗药物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筛选免疫治疗药物: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在前列腺癌细胞株中评估多种潜在的免疫治疗药物对癌细胞抑制和免疫活性的影响。
选取具有潜力的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2. 免疫治疗机制研究:采用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研究免疫治疗药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免疫相应的影响,包括细胞凋亡、PD-L1表达、T细胞浸润等指标的监测。
3. 体内模型的建立:构建小鼠前列腺癌模型,将选定的药物进行体内实验,在小鼠体内观察肿瘤生长、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等指标,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研究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研究
李全文;边昕;张洋;李元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2000(25)5
【摘要】以链霉菌表达的重组hsIL-1RⅠ为靶位,建立了基于受体配基竞争性结合为原理、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对500株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了筛选,复筛阳性率为4%~5%,该模型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
【总页数】3页(P330-332)
【作者】李全文;边昕;张洋;李元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89
【相关文献】
1.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研究[J], 张艳;曾荔
2.脓毒症儿童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及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J], 罗丽;周能一;李青
3.以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受体为靶位的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构建及受体拮抗剂研究
[J], 李元
4.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多发性硬化病的相关性研究 [J], 董帅; 张超; 王广生; 杨立军; 高向东
5.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多发性硬化病的相关性研究 [J], 孙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为试验材料,将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A(ConA)或细菌脂多糖(LPS)与化疗药物5 氟尿嘧啶(5 Fu)联合使用建立了体外免疫抑制模型,并比较了多糖样品对5 Fu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在供试样品中,F1 1[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中分离多糖]和BW[沪农灵芝1号(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对5 Fu产生的轻度抑制有完全拮抗作用,19号[沪农灵芝1号(G.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最好,但对5 Fu产生的抑制基本无拮抗作用,表明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与拮抗化疗药物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无正相关性。
免疫抑制; 化疗药物; 多糖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对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手段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1]。
目前化疗仍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三大有效手段之一,化疗在杀灭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化疗后往往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2],严重的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甚至是免疫功能缺陷[3],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影响到癌症的治疗效果。
因此,寻找能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的活性成分,对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扩大其适用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活性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间接实现的[4],实验表明多糖在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方面效果明显[5]。
如今多糖药物作为免疫调节剂已经成为辅助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多糖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需要建立有效的活性筛选模型。
常用的筛选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的模型多为动物体内模型[6,7],结果可信度高,但由于其耗时长、费用高、所需的样品量大等缺点,不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筛及样品分离过程中各组分活性的跟踪检测。
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建立

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建立高芃;钱嘉林;刘长喜;严卫星【期刊名称】《环境与职业医学》【年(卷),期】2004(21)4【摘要】[目的 ]建立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为建立保健食品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功能的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给予C57BL/6J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 (CP) ,隔日连续腹腔注射 4~ 5次 ,观察对小鼠免疫学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 ]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腹腔注射 2 0、5 0、10 0mg/kg体重的CP后 ,各剂量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
①正常小鼠 2 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 ,白细胞计数、抗体生成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功能显著下降 ,谷草转氨酶 (AST)升高 ;5 0mg/kg体重剂量组的脾脏指数下降 ;5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均出现显著下降 ,以及谷丙转氨酶、尿素的升高。
②荷瘤小鼠 2 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巨噬细胞功能显著下降 ,5 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脾脏指数、NK细胞活性、抗体生成细胞功能均出现显著下降 ,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的升高。
③正常小鼠注射 60mg/kg体重的CP后 ,血清白细胞介素 2及肿瘤坏死因子均出现显著下降 ;荷瘤小鼠注射 60mg/kg体重的CP后 ,血清白细胞介素 2出现显著下降。
[结论 ]给予C57BL/6J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腹腔注射 2 0 5 0mg/kg体重的CP ,隔日连续 4 5次 ,即可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建议采?【总页数】5页(P314-318)【关键词】荷瘤小鼠;免疫抑制;CP;体重;剂量;正常小鼠;环磷酰胺;下降;腹腔注射;抗体生成细胞【作者】高芃;钱嘉林;刘长喜;严卫星【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R730【相关文献】1.不同浓度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立的影响 [J], 张涵淇;王娇;崔圆圆;胡鑫;王德彬;2.小剂量环磷酰胺治愈荷膀胱癌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J], 李墨林;姜妙娜;舒晓宏;崔晓栋;李传刚;贾玉杰3.不同浓度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立的影响 [J], 张涵淇;王娇;崔圆圆;胡鑫;王德彬4.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肾包膜下移植中应用 [J], 唐超明;李汉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外抗药肿瘤细胞模型的建立实验的具体步骤及方法

体外抗药肿瘤细胞模型的建立实验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体外抗药肿瘤细胞模型的建立实验采取长时间药物处理、诱导抗性,最终筛选出具有
一定抗性的细胞克隆。
培养条件
一、
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5%CO2,37℃培养。
实验步骤
二、
1. 将CHO细胞培养在含10%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先用DOX(阿霉素)0.01
ug/ml 诱导培养CHO细胞3个月。
2. 然后在3个月内逐步增倍DOX的浓度达0.1 ul/ml,接着进行DOX低浓度的筛选。
3. 随后用无菌钢圈套取抗性倍数较高的克隆RC1作CHO和RC1对DOX的剂量-反应
曲线,求CHO和RC1的IC50值。
4. 抗性倍数即为RC1的IC50与CHO的IC50。
三、注意事项
1. 要具备培养细胞的实验室条件,谨防污染。
2. 通过实验计算出敏感细胞对该药物的IC50值,以确定其实诱导浓度。
3. 采用长期增量的培养法可产生稳定的抗药性细胞株,对阿霉素等产生抗性的细胞株,
往往对其他天然来源的抗肿瘤药亦可产生抗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
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为试验材料 , 将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
A(ConA)或细菌脂多糖(LPS)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 Fu)联合使用建立了体外免疫抑制模型,并比较了多糖样品对5 Fu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 , 在供试样品中 ,F1 1[ 龙须菜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中分离多糖]和BW沪农灵芝1号(Ganoderma lucidum) 子实体中分离 ] 对 5 Fu 产生的轻度抑制有完全拮抗作用,19号[沪农灵芝1号(G.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 样品刺
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最好 , 但对 5 Fu 产生的抑制基本无拮抗作用 , 表明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与拮抗化疗药物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无正相关性。
免疫抑制 ; 化疗药物 ; 多糖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 对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手段的
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 [1] 。
目前化疗仍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三大有效手段之一 , 化疗在杀灭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 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 如化疗后往往会出现白细胞减少 , 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 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2], 严重的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甚至是免疫功能缺陷 [3], 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 , 影响到癌症的治疗效果。
因此 , 寻找能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的活性成分 , 对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扩
大其适用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 , 其抗肿瘤活性主
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间接实现的 [4], 实验表明多糖在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方面效果明显 [5] 。
如今多糖药物作为免疫调节剂已经成为辅助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多糖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 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 需要建立有效的活性筛选模型。
常用的筛选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的模型多为动物体内模型 [6,7], 结果可信度高 , 但由于其耗时长、费用高、所需的样品量大等缺点 ,不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筛及样品分离过程中各组分活性的跟踪检测。
若利用高效的体外细胞筛选模型进行初步筛选 , 获得相关的线索后再进行体内试验验证 , 将能大大提高活性成分的筛选效率。
雷林生等 [8] 利用不同品系小鼠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后会引起淋巴细胞增殖这一特性 , 在细胞水平上考察了灵芝多糖拮抗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作用的效果 ,但该模型应用少、操作较复杂 ,因此需要建立方便、有效的筛选体系。
5 氟尿嘧啶 (5 Fu) 为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 , 主要副作用为
骨髓抑制 , 对在体内处于增殖状态的免疫细胞损伤较大。
为了筛选拮抗化疗药物免疫抑制作用的样品 , 本研究取用小鼠的脾淋巴细胞,通过外加有丝分裂原刺激其增殖 , 模拟体内免疫细胞快速增殖的状态 ,再与 5 Fu 合用,建立免疫抑制模型。
常用的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
A(ConA)和细菌脂多糖(LPS)分别刺激T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增殖 , 为考察样品对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本试验选用ConA和LPS两
种工具药,建立体外拮抗化疗药物免疫抑制作用的筛选模型。
该模型的建立为从多糖中开发辅助化疗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来源
供试样品均为本研究室分离纯化得到的多糖。
其中 FB1 为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 子实体中分离获得 ( 制备方法见文献[9]),F1 1 为龙须菜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中分离获得 ( 制备方法见文献 [10]),BW 、glpds1a 、19号为灵芝 (G. lucidum) 沪
农灵芝1号子实体中分离获得(BW制备方法见文献 [11],glpds1a 、 1 9制备方法见文献 [12]) 。
刘艳芳, 等: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
1.1.2实验动物
BALB/c 小鼠, C57BL/6j 小鼠, 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证号为SCXK沪)2007 0005,8〜12周龄,体重20〜 25 g, 雌雄不拘。
1.1.3试剂与仪器
刀豆蛋白A(ConA)、细菌脂多糖(LPS)、5氟尿嘧啶(5 Fu)
均购自 Sigma 公司;Alamar Blue Assay kit 购自 Biosource 公
司;RPMI1640培养基、0.25%胰蛋白酶、台盼蓝、胎牛血清(FBS)
购自 Gibco 公司 ; 青霉素和链霉素购自 Amresco 公司 , 其它试剂
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Coulter Z series 细胞计数仪(Coulter Electronics 公司),Synergy HT酶标仪(BioTek 公司),CO2 培养箱(Thermo Forma 公司), 倒置显微镜(Olympus 公司)。
1.2 方法
1.2.1 试剂配制
RPMI1640培养液:取RPMI1640培养基粉末一包,用无菌超纯
水定容至1 L,待粉末充分溶解后,加入NaHCO3 2 g,同时分别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至其浓度为30卩g/mL和100卩g/mL,用NaOH
调节pH至7.2,过0.22卩m滤膜后分装,于4C保存,使用时加入10%灭活的胎牛血清。
红细胞裂解溶液:9 X NH4Cl溶液(w/v=0.83%)与
1 X Tris -HCl (w/v = 2.06% ,pH 7.65)混合,用 6 mol/L 盐酸调节pH至7.2。
1.2.2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制备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制备方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