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 咏喇叭 优秀教学设计
朝天子咏喇叭的教案

朝天子咏喇叭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喇叭乐器与朝天子咏喇叭教案目标:1. 了解喇叭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2. 通过欣赏和学唱《朝天子》这首曲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导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介绍喇叭乐器的基本特点并播放一段喇叭演奏的音乐。
2. 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认识喇叭乐器(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喇叭乐器的起源、结构和种类。
2. 使用图片或实际喇叭乐器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探索喇叭乐器的不同部分。
了解《朝天子》(1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版本较为传统的《朝天子》演唱。
2. 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3. 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词解读,并鼓励学生共同讨论其含义。
乐器演奏与合奏(25分钟)1. 教授学生喇叭的基本演奏姿势和发音方法。
2. 分发喇叭乐谱,逐步教授《朝天子》中的主要旋律和音程。
3. 根据学生的能力,分为小组进行合奏练习,指导学生在合奏中互相配合和均衡声部。
4.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演奏,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演技巧。
表演与总结(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表演,展示他们所学的喇叭演奏和合奏技巧。
2.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其他关于喇叭或类似乐器的知识。
扩展活动:1. 学生可自行寻找其他喇叭演奏的音乐片段进行欣赏,并尝试模仿演奏;2. 组织学生形成乐团小组,编排其他曲目进行合奏表演;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设计并演奏一段属于自己的喇叭音乐。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表现;2.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对喇叭乐器的理解;3. 对合奏演奏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的安全,教授前提醒和演奏时的姿势指导;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3.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乐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朝天子咏喇叭》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朝天子咏喇叭》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朝天子咏喇叭》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认知文中的语言表达,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文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掌握文章中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把握文章中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讨论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步骤:
1、热身: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的主旨大意;
2、概述: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讨论: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4、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的主旨大意,并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内容。
朝天子 咏喇叭教案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标题: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喇叭乐器——唢呐,以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学习基本的唢呐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吹奏姿势、发音方式和指法;3. 学习并演奏《朝天子》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唢呐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2. 唢呐乐器;3. 《朝天子》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1. 制作一份包含唢呐图片和相关信息的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并简要介绍唢呐的起源、特点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作用。
2. 播放一段唢呐演奏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唢呐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探究:1. 向学生展示唢呐乐器,并介绍其吹奏姿势、发音方式和指法。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练习正确的吹奏姿势和发音。
2. 分发乐谱《朝天子》,向学生解释乐谱中的音符、节拍和演奏指示,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指法进行练习。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学生担任唢呐演奏者,其他成员担任伴奏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排练《朝天子》。
老师在排练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演奏技巧和合奏效果。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欣赏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唢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学习唢呐的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的唢呐演奏者到学校进行讲座或演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唢呐音乐。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参加音乐节,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体验音乐文化的机会。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2. 评价学生在演奏《朝天子》时的表现和技巧;3. 收集学生对唢呐乐器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写作或口头反馈。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朝君臣 咏喇叭》教学设计

《朝君臣咏喇叭》教学设计朝君臣咏喇叭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授宋朝诗人郑思肖的《朝君臣咏喇叭》这首古代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背景。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朝君臣咏喇叭》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了解宋代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背景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具有宋代特色的图画,引发学生对宋代社会的好奇心。
- 引用一句有关喇叭的谚语或成语,激发学生对喇叭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5分钟)- 介绍郑思肖和他的诗歌创作背景。
- 分析《朝君臣咏喇叭》的内容和主题,探讨诗歌表达的意义和感情。
- 阐述喇叭在宋代社会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并思考喇叭的象征意义。
-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结果。
4. 个人思考和写作(15分钟)- 要求学生在纸上个人思考,并写下对《朝君臣咏喇叭》的理解和感受。
-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诗歌。
5. 分享和讨论(10分钟)- 让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写作成果。
- 引导学生讨论现代社会中是否有类似喇叭的象征物,并探讨其意义。
6. 结束(5分钟)- 总结本课研究的重点,强调诗歌对于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创作。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个人写作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 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朝君臣咏喇叭》的理解和对诗歌主题的分析能力。
- 写作水平: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重新诠释和现代象征物的探讨的写作能力。
扩展活动- 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化专家来学校,与学生分享关于古代诗歌和文化的知识和创作经验。
- 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
朝天子咏喇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朝天子咏喇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词意及创作动机;2.学会运用诗歌分析方法,分析朝天子咏喇叭中的“朝天子”、“喇叭”等词汇的含义;3.学会理解运用场景,将课文内涵融入社会生活并且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4.学会进行创意写作,通过仿写或改编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词汇运用和意象的理解;2.诗歌分析方法的运用。
难点1.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建立;2.创意写作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朝天子咏喇叭》的阅读,并考虑以下问题:1.你的感想;2.你认为作品代表了什么意义;3.发掘整个诗歌中的细节。
第二节课堂导入老师可以采用影片、图片或者幻灯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进入诗歌所表达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诗歌分析1.理解朝天子和喇叭的含义;2.探讨诗人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3.重点分析“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诗句,带领学生理解作者意图。
第四节社会实践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在的社会背景;2.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将诗歌的内涵融入现代社会活动中,体现其价值意义;3.分享模拟情境后,让学生自己评价这个活动的得失。
第五节创意写作1.带领学生进行仿写或改编,积极参与创作,发掘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2.学生可以模仿作者的风格,运用课上学到的诗歌分析方法,进行创作。
第六节作业讲解对于上课学生所完成的朝天子咏喇叭的阅读和创作任务,进行一定时间的展示和讲解。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老师结合PPT或黑板进行课文和语文分析;2.讨论法:采用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带领学生理解诗歌背景;3.情境模拟法:以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涵;4.创意写作法:采用仿写和改编的方式对课文进行重新创作。
五、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测验或者口头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2.通过情境模拟活动和创意写作,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3.通过作业检查,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朝天子 咏喇叭教案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标题: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朝天子咏喇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创作时代等。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喇叭的样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知识讲解:1. 介绍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意义,解释其在古代宫廷音乐中的重要性。
2. 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创作时代,帮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朗读和表演:1. 分发诗歌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跟读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分组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模拟古代宫廷音乐表演场景,其中包括喇叭的演奏和舞蹈。
讨论和思考:1. 引导学生讨论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宫廷会使用喇叭作为重要乐器。
拓展活动:1. 邀请音乐老师或专业演奏家来学校进行喇叭演奏的示范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古代乐器和音乐文化。
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朝天子咏喇叭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扩展:1. 可以将朝天子咏喇叭与其他古代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探讨不同音乐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朝天子·咏喇叭》的作者王磐及其背景;2. 理解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王磐及其作品《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介绍;2. 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和解读;3. 文学鉴赏方法的讲解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和意境;2.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3.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 小组合作阅读与分享;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王磐及其作品《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王磐的生平宁文学成就;2. 学生阅读《朝天子·咏喇叭》,感受诗歌的意境;3. 学生分组讨论王磐的创作背景及《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
第二课时: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和解读1. 教师指挥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和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3. 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课时:文学鉴赏方法的讲解和实践1. 教师讲解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步骤;2. 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分析其他古诗作品;3. 学生撰写文学鉴赏报告,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六、教学评判:1. 学生教室表现和作业表现;2. 学生对《朝天子·咏喇叭》的理解和赏析能力;3. 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宁表达能力。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比较;2. 学生可尝试模仿古诗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3. 学生可参与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八、教学资源准备:1. 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文本资料;2. 王磐的生平介绍和相关钻研资料;3. 班级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辅助工具。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朝天子·咏喇叭》中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3. 能够分析和观览《朝天子·咏喇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4. 提高同砚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王磐及其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介绍;2. 《朝天子·咏喇叭》的文本分析;3. 《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与意义;4. 《朝天子·咏喇叭》的韵律与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介绍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同砚的爱好和好奇心。
2. 进修阶段(30分钟)a. 同砚阅读《朝天子·咏喇叭》的原文,并进行文本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b. 分组谈论《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与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3. 实践活动(40分钟)a. 同砚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展示对《朝天子·咏喇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b. 同砚写作《朝天子·咏喇叭》的感悟和评论,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总结回顾(10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朝天子·咏喇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引导同砚对诗歌进行深度沉思和观览。
四、作业安置:1. 要求同砚完成《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和评论,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2. 鼓舞同砚进行诗歌创作,写一首以《朝天子·咏喇叭》为题材的诗歌,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3. 提倡同砚乐观参与文学社团活动,深度探讨王磐及其诗歌作品的探究和谈论。
五、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的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表达的明晰和流畅;2. 口头表达的评分标准包括表达的准确和生动、语言的规范和地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同砚能够全面了解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特点,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意义,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天子咏喇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2、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2、掌握本曲分三层理解的
3、分析本曲以什么字贯穿主题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朝天子》这首散曲选自《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是借物咏怀。
朝天子,曲牌名。
咏喇叭,散曲题目名。
二、整体感知:
1、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
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
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2、背景资料: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
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
4、“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四、合作探究:
对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应如何理解?
明确: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
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形尽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
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乱如麻”三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
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五、教师小结: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走进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于故乡的小桥流水;我们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我们可以倾心人际的交往,领略丰富的生活……我们欣赏,我们体验,我们思考。
古诗词犹如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提高了我们的修养。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散曲。
七、板书设计:
朝天子咏喇叭
吹之声:曲小腔大;
吹之功:抬高身价;
吹之果:吹翻这家、吹伤那家。
————借物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