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151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工作面自2021年7月开始回采,于2021年11月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工作面概括1、*****工作面位于*****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巷以南,工作面呈南-北方向布置,其北部为*****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南部为*****铁路保安煤柱(留设117m),北部为后塔煤矿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东部为*****工作面(已回采结束),西部为*****备采工作面和后塔煤矿井田边界。
工作面对应地表山峦起伏、植被发育,无自然保护区、水体,在工作面靠近切眼有阳崖煤矿筛分楼。
*****工作面走向长约*****m,Ⅰ段长:588.4m,宽:261m;Ⅱ段长:343.9m,宽:105m;Ⅲ段长:328.9m,宽:213m,回采面积*****m²。
2、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地质揭露,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岩浆岩入侵等构造发育。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在1.7m--2.5m之间,平均2.1m,煤层内发育1—2层夹矸,厚度在0.1m—0.2m之间,平均厚度为0.15m。
3、煤层顶底板情况:伪顶为薄层状的泥岩或炭质泥岩,零星分布。
厚0.10m~0.30m。
直接顶:以灰~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灰黑色泥岩次之,厚0.46~6.34m,基本顶:以厚层状灰白色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其厚度分别为0.88~29.07m,0~10.36m不等,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厚度分别为0.62~7.32m、0.33~5.42m不等。
4、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根据实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约为0.25m³/min。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其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主要表现为顶板滴、淋水。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年***月****工作面一切眼采后总结****工作面回采二叠系山西组2号煤层,其上分层现已回采,下分层2#煤层平均厚度2.2米,其稳定可采煤层。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南为****工作面采空区,东为****工作面,北为****,西为****。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工作面由一条运输巷、一条材料巷和切眼构成采煤系统;****材运两巷均直接与六采皮带联通,并分别经联络巷与七采轨道相通。
3、巷道支护情况:工作面所有巷道全部采用金属工字钢单棚支护,棚距800㎜,采用矿11#工字钢梁*腿=3300*2600㎜,柱窝深度193㎜,净高2.35米,“四·八”盘帮构顶。
二、劳动组织:工作制度: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h,一个圆班由2个班生产(8点班、20点班)和一班检修(14点班)组成。
每天检修6h。
三、停采情况分析:1、****工作面上分层已采,共确定两方案(1)、第一种方案:考虑到上分层停采的特殊性,确定2#煤停采位置为上分层停采线后5米。
(2)、第二种方案:根据地质资料,确定通过上分层停采线,进入实体,对顶板管理以及回收工作有很大的优势。
2、停采末回工作主要分二个部分的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队积极成立了末采工序领导小组,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得力举措,坚持跟班指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克服一切困难,狠抓末采工序,为综采支架回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月底,我队开始着手末采回收准备,由于工作面顶板破碎严重、煤壁片帮严重及两巷压力大。
我队积极调整组织方案:稳步推进,同时加大奖罚力度,重点抓好职工保勤和安全工作,制定了工作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行队领导跟班制度,及时解决影响生产的各类问题,广大干部职工出满勤、干满点,在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克服地质不利因素,排除种种困难,我们认真总结经验,顺利移交****工作面。
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安全

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安全1. 引言: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到初始开采、初次回采和终期封闭等步骤。
由于这个阶段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特别重视安全问题。
本文将详细讨论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安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定义和过程:工作面初采初放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首次对煤层进行开采获取煤炭。
其过程包括掘进工作面、安装支护和通风设备、进行爆破炸药的使用和排煤等。
收作是放完之后,对工作面进行封闭的过程。
3. 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安全风险分析: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1 地质构造和瓦斯突出风险: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以及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瓦斯突出问题,都会对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安全构成威胁。
3.2 火药爆破带来的风险:在工作面初次开采中,爆破炸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是,不当的使用和操作,可能会引发意外事故,如火药爆炸、火灾等。
3.3 通风不畅的风险:良好的通风是保证工作面安全的重要保证。
如果通风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会导致工作面内积聚有害气体,从而引发煤矿事故。
3.4 涌水和冒顶的风险:在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过程中,由于深部地质条件和煤层自身的特点,都容易导致涌水和冒顶等事故。
3.5 支护材料的失效和脱落风险:煤矿工作面的支护设备是保证工作面安全的重要设施。
如果支护设备失效或脱落,会造成工作面的塌方和事故。
4. 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安全措施:为了确保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4.1 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在开始初次开采之前,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包括通风、支护、排煤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
4.2 加强煤层气体抽放:在初次开采过程中,要加强煤层气体的抽放工作,确保工作面通风畅通,避免瓦斯积聚。
4.3 合理设计爆破方案:在初次开采中,需要进行爆破作业,要合理设计爆破方案,尽量减少炸药的使用量和爆炸的影响范围。
xxx工作面初采总结

3XX工作面初采总结XXXXXXX2011年8月3XX工作面初采总结截止7月30日3XX工作面共计推进113.6米,初次来压步距大致为42米,周期来压步距为22-24米。
在双柳煤矿“一矿一井一面”建设要求中,3XX工作面为矿井主采面。
在集团公司生产处7月28日组织的验收中,工作面已顺利通过验收,查出的问题及建议正在积极整改中。
在初采过程中,3XX工作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煤壁片帮、顶板垮落、机电故障、老空积水……期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通过工作面的初采教训给后期工作带来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地质资料。
现结合实际对工作面初采过程中采、掘、机、运、通及地质防治水工作做一简单总结:一、初采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1、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1)工作面煤机在启动后未进行截割便出现“顶牛”事故(机头、机尾行走部电机转动方向不一致),更换影响两天时间,出现这种事故主要是电工在安装煤机电缆时麻痹大意,将接线方向接反,安装后未进行设备试转。
(2)在初采过程中,为减少空顶面积,支架工追机作业,支架滞后工作面仅5-8米,造成刮板输送机弯曲度大,哑铃断裂。
在今后回采过程中要依据规程作业,拉架滞后采煤机10-15米,减小弯曲度,避免损坏设备零件。
(3)工作面在推进一定循环后,为控制顶板降低采高,在工作面中部(45-50#支架段)留顶煤严重,使相邻支架间高差变大,不但架间活矸、活煤易伤人,而且在推进过程中由于煤层极其松软不易控制,在低采高支架顶板形成空顶三角后,相邻支架一侧形成空顶,进而引发大面积冒顶事故。
并且低采高支架留下的顶煤在一定循环后仍然无法甩脱,支架形成低头状态。
此举在以后的初采及正常生产过程中不宜采用。
2、地质因素的影响(1)3XX工作面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煤层倾角0—25°,在工作面南—中部,煤层较为平缓;在距离切割巷约280米的地方往北,地层倾角逐渐增大,最大倾角达到25°;此区域内发育有小型的隐伏构造和陷落柱,正是此因素对工作面回采形成一定的影响。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1、井上、下位置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西南方向150m处,地面标高为+940m~+955m。
井下:******综放面位于二采区东北部,走向东北至西南方向,是二采区第七个工作面,东南邻二采区2505工作面,西南至设计停采线;井下标高为+690~+730m。
2、煤层情况:采5号煤层,黑色,以半暗煤为主,暗淡煤、半亮煤次之,含极少量的光亮煤,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平均煤厚5.27m,煤层倾角6°~8°。
3、顶底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砂纸泥岩,深灰色含植物化石,厚0~3.64m;老顶为砂岩厚约15.3~26.8m。
4、构造情况据工作面揭露资料分析,该工作面未发现构造,走向及倾向变化较大,局部底板有起伏变化且煤层有变薄现象,但整体煤层较稳定。
5、水文情况工作面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之上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和煤层下伏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因为这些含水层的水可以通过冒裂带和底鼓等途径直接进入矿井。
由于太原组以上各含水层大都是含水性较弱,一般不会对煤层开采造成威胁。
工作面上部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探放。
6、工作面情况******工作面走向有效长度725m,面长150m,煤层厚度平均5.27m,于2019年6月份开始初采初放,截止2020年4月份收尾结束。
7、储量工作面动用煤量:836744.25吨工作面回采煤量:778172.15吨工作面损失煤量:58572.1吨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778172.15∕836744.25=93%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58572.1∕836744.25=7%工作面回采率符合指标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综采工人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
在这一年中,我作为一名综采工人,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兢兢业业。
现将本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
二、工作回顾1. 安全工作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1)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矿工服、安全鞋等。
(3)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
2. 生产任务综采工作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努力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1)严格按照生产计划进行作业,确保生产进度。
(2)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益。
(3)积极与同事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4)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汇报,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3. 技术创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参与技术创新。
(1)学习先进的综采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2)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与同事共同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4)参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4. 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注重与同事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企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2)与同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在遇到困难时,主动承担责任,与同事共同解决问题。
(4)关心同事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工作反思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虽然我一直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麻痹大意的思想。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掘,我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下面是我的总结:一、工作面设计合理。
在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上,我们严格按照矿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矿井地质条件、工作面开采能力、瓦斯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采煤工艺和工作面参数。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采煤过程的安全性,还能提高开采效率。
二、操作技能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同事们的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能够熟练地驾驶采煤机、装车机等大型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面掘进、支护、瓦斯抽放等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团队合作力增强。
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大家相互协调,互相帮助,迅速解决了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安全意识加强。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对安全的高度警惕。
大家严格遵守煤矿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对瓦斯、顶板和支护等方面的检查和监控。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和设备应用。
比如,我们引进并使用了一种新型液压支架,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支护效果和稳定性。
我们还加强了煤矿的信息化建设,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工作面的管理水平。
六、问题和不足。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个别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其次,部分设备设施比较老旧,需要更新和改造。
最后,我们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方面的考虑还不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整个团队在技术、工艺和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前言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综采工作面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首次采掘工作面也就是初采初放时,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运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1. 选择合适的采煤方式初采初放时,选择合适的采煤方式至关重要,采用合适的采煤方式可以减轻煤壁的压力,降低倒顶以及其他风险的发生。
同时,采用同类型号的机械设备,防止异常搭配造成的风险和危害。
2. 掘进准备工作在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时,需要仔细检查掘进道的稳定性,防止发生掌子和振动的情况。
在掘进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过度的冲刷和透水,避免上浮危险,防止渗透爆炸。
3. 完善通风系统对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时,通风系统需要人员合理布局,选用合适的风道规范和合理的位置,以它保证系统的气流,并对有害气体进行有效的分散和排放。
4. 加强职工培训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时,需要培训和考核职工,掌握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操作。
同时要加强对初采初放操作片面、心浮、无序的纠正,确保职工操作规范。
5. 执行领导责任在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时,需要强化管理监督,处理管理的缺陷和管理人员的问题。
加强领导责任制的执行,确保各项工作顺畅进行。
6. 现场复查在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时,要加强现场复查力度,及时排查风险,确保制定的安全措施能达到预期目标,避免因人为操作不规范和安全措施不得当造成的事故。
结论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时,安全措施必须得到严格的落实,自上而下的落实领导责任,加强职工培训,优化通风系统,进行现场复查等多种安全措施的综合运用,将会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证矿山生产的顺畅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1151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总结
W1151综采工作面从2015年4月3日中班开始初采,在矿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正确领导下,严格落实初采初放措施,初采初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从4月4日采面局部直接顶垮落,4月5日采面1-85#支架上部直接顶大面积垮落,到4月12日工作面1-96#支架上部老顶全部垮落,至4月25日采面老空区全部填实,直接顶冒落高度大于1.5倍采高。
截止4月26日工作面上顺槽已推进23.5米,剩余长度为682.1米;下顺槽已推进23.9米,剩余长度为648.1米;平均推进23.7米。
生产原煤16000多吨。
工作面液压支架后方采空区已经全部踏实填满,经我矿初采初放领导小组鉴定,认为该面初放工作已经结束,为吸取初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现将初采初放期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面概况:
+822~+899水平A5煤层工作面位于顺通煤矿井田+822~+899水平西翼725米范围内, +822~+899水平A4煤层未采掘,为原始煤体,该煤层为顺通煤矿首采煤层,未受相邻煤层采动影响。
采区走向长度:725米
平均煤层厚度:4.09米
采区区段垂直高度:本分层水平绝对标高为+822~+899 m,相对垂高为77米。
(一)煤层顶板、底板情况(见表1):
表1 +822~+899水平西翼A5煤层工作面顶底板特征表
(二)煤层地质构造情况:
纯煤厚度 1.09—6.03米,平均厚 4.09米,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0.29—0.56米,为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
地表煤层大部已火烧,深部有8个钻孔(ZK101、ZK201孔已火烧)和2个生产井控制,控制最低标高在(Ⅲ线)达816.76米,8个钻孔和2个生产井全部达可采点,可采性指数1.0,可采厚度变异系数52.1%。
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三)、水文地质、采空区积水、灌浆情况:
该煤层为弱含水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补充水源主要来自地面雨雪洪水。
根据地质资料+904水平存在小窑,西侧有一条河流,实测正常涌水量0.13m ³/min,最大涌水量0.193m³/min,对工作面威胁不大,随着水平的延伸,水文地质可能有新的变化,所以在采掘中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发现水文地质异常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解决,确保安全生产。
(四)、煤质:
该煤层层理、节理发育,结构复杂,其空间形态比较稳定。
顶底夹矸较稳定,煤岩类型为半暗淡型。
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顶、底较松散,易冒落.煤层顶、底板为灰色泥岩,松散。
见表3。
表3 +822~+899水平A5煤层煤质表
(五)、瓦斯、煤尘爆炸性:
煤尘挥发份较高,具有爆炸危险性,该工作面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不详。
粉尘的职业危害有煤尘爆炸、矽(煤)肺病。
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煤尘挥发份较高,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822~+899水平西A5煤层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表
(六)、煤层自燃发火情况:
煤层自燃发火:该煤层属变质程度较低,挥发份较高的煤种,具爆炸危险性,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属易燃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
—6个月。
煤层自燃倾向性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822~+899水平西A5煤层自燃倾向性试验结果表
(七)、煤与瓦斯突出及地温:
煤层裂隙发育,没有发生过煤与瓦斯(CO2)突出,属于非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工作面地温平均16℃, (八)、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
工作面上端头采用液压支架配合“π”型梁形成“四对八梁”的支护方式支护,
“π”型梁长5米,一梁三柱,四对八梁进行迈步前移,迈步距离为1.2m(进两刀)。
工作面下端头安装了转载机,相对上端头空间较小,采用“二对四梁”支护方式支护,随工作面推进“二对四梁”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时,根据下端头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支护梁数量加强支护,用π型钢梁与单体液压支柱配套支护,一梁三柱(在有刮板运输机机头使用时,单体柱的排拒为1.2m),移刮板运输机机头时实行交错迈步前移端头支护,严禁空顶移机头。
工作面上、下顺槽的超前支护均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一”字铰接顶梁沿工作面走向方向进行支护,“一”字铰接顶梁单根长1.2米,一梁一柱,支护长度不小于20米。
二、采面初采初放过程
W1151综采工作面在初采初放阶段,采面上、下顺槽为锚网支护,开切巷沿煤层顶板掘进,两巷顶板较完好,无空顶地点。
初采时切眼内整体支护质量较好,初采阶段该采面直接顶为0.77m~2.21m的泥质粉砂岩,局部与泥岩互层,不稳定。
老顶为平均厚4.62m的粉砂质泥岩,共安装支架102架,支架状况良好。
采面平均倾角在28-30°之间,初采初放期间,采面采高控制在2.8m左右,初采期间采面伪斜角度控制在4-6°之间,采面运输机未出现明显的上窜或下滑现象。
采面从4月3日中班开始初采,使用煤机落煤。
切眼在掘进时,伪斜角度布置为4°,在采面推出切眼后,采面运输机无明显上窜或下滑现象。
采面在回采过程中,从4月4日采面局部直接顶垮落,4月5日采面1-85#支架上部直接顶大面积垮落,到4月12日工作面1-96#支架上部老顶全部垮落,97-101#液压支架段及工作面上端头区域煤层直接顶垮落较充分,老顶垮落不明显,至4月25日工作面正常推进过程中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逐渐冒落,冒落情况比较理
想,采面老空区全部填实,以架后采空区填充实际情况分析工作面顶板冒落高度大于1.5倍采高。
由此,我矿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判定,该工作面初放工作已经结束,采面准备转入正常回采阶段。
三、对初采初放工作的简要总结
1、加强组织领导是本次初采初放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次初采初放工作矿领导和相关科室正确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康矿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监督落实机构,保证了采煤队在作业时严格按规程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作业。
采煤队在初采初放工作中,狠抓现场管理,严格落实领导和干部及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及时处理现场安全隐患,积极总结现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研究解决,确保了初采初放安全措施和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布置的工作落到了实处,确保了此次初采初放工作的安全完成。
2、加强采面的工程质量管理是此次初采初放工作取得圆满结束的重要保证。
在此次初采初放工作中,矿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及采煤队严抓采面工程质量,确保采面的运输机平直,杜绝采面的超高等不安全现象。
加强了设备的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确保了初采初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了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是此次初采初放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采煤队充分利用班前会,大讲安全知识,多次组织职工学习初采初放措施,使职工作业时能正确操作,确保了安全生产。
4、抓住生产中的重点环节,严把安全关。
在本次初采初放工作中,对生产影响较大的瓦斯和顶板管理,分别采取了多项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安全,也确保了初采初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初采初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次初采初放工作虽然取得了圆满成功,但在本次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需要
改进的问题:
1、在初采阶段,应进一步加强矿压监测,科学掌握顶板来压规律,做好采面顶板来压时的顶板管理和瓦斯管理工作。
2、工作面上、下端头区域顶板压力较大,初放工作结束后,工作面液压支架上方的顶板压力趋于稳定,应加强工作面上、下端头的巷道顶板管理,并及时做好端头和巷道超前支护工作。
3、工作面来压期间,工作面煤壁较易片帮垮落,回采过程中加强工作面煤壁前方日常管理,严禁不采取措施在煤壁前方工作及行人。
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顺通煤矿
2015年4月29日
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
W1151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总结
编写单位:顺通煤矿生产科
编写时间: 201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