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

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就能够写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总结报告,一份全面的总结报告,是可以让自己很好的记录下工作中的点滴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工作面自2021年7月开始回采,于2021年11月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工作面概括1、*****工作面位于*****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巷以南,工作面呈南-北方向布置,其北部为*****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南部为*****铁路保安煤柱(留设117m),北部为后塔煤矿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东部为*****工作面(已回采结束),西部为*****备采工作面和后塔煤矿井田边界。
工作面对应地表山峦起伏、植被发育,无自然保护区、水体,在工作面靠近切眼有阳崖煤矿筛分楼。
*****工作面走向长约*****m,Ⅰ段长:588.4m,宽:261m;Ⅱ段长:343.9m,宽:105m;Ⅲ段长:328.9m,宽:213m,回采面积*****m²。
2、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地质揭露,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岩浆岩入侵等构造发育。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在1.7m--2.5m之间,平均2.1m,煤层内发育1—2层夹矸,厚度在0.1m—0.2m之间,平均厚度为0.15m。
3、煤层顶底板情况:伪顶为薄层状的泥岩或炭质泥岩,零星分布。
厚0.10m~0.30m。
直接顶:以灰~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灰黑色泥岩次之,厚0.46~6.34m,基本顶:以厚层状灰白色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其厚度分别为0.88~29.07m,0~10.36m不等,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厚度分别为0.62~7.32m、0.33~5.42m不等。
4、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根据实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约为0.25m³/min。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其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主要表现为顶板滴、淋水。
采煤工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采煤工,我深知煤炭开采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始终秉持着敬业、负责的态度,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将我在采煤工作中的经验、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内容与职责1. 工作内容(1)负责采煤工作面的日常生产、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2)按照作业规程,进行煤炭的采掘、运输和储存;(3)参与采煤工作面的设计、施工和验收;(4)协助解决采煤过程中的技术问题;(5)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同事们的安全意识。
2. 职责(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煤炭开采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认真执行采煤工作面的作业规程,确保生产安全;(3)关心同事,团结协作,共同提高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效率;(4)积极参与企业组织的各项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5)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协助整改。
三、工作总结1. 采煤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对采煤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采煤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采煤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采煤效率。
同时,我还积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为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安全生产意识的增强在采煤工作中,我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我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我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同事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共同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3.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采煤工作中,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我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团队中,我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团队的整体进步贡献力量。
4. 责任感的增强作为一名采煤工,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我国煤炭事业贡献力量的重任。
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我深知自己的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采煤工作中。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掘,我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下面是我的总结:一、工作面设计合理。
在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上,我们严格按照矿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矿井地质条件、工作面开采能力、瓦斯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采煤工艺和工作面参数。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采煤过程的安全性,还能提高开采效率。
二、操作技能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同事们的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能够熟练地驾驶采煤机、装车机等大型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面掘进、支护、瓦斯抽放等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团队合作力增强。
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大家相互协调,互相帮助,迅速解决了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安全意识加强。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对安全的高度警惕。
大家严格遵守煤矿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对瓦斯、顶板和支护等方面的检查和监控。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和设备应用。
比如,我们引进并使用了一种新型液压支架,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支护效果和稳定性。
我们还加强了煤矿的信息化建设,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工作面的管理水平。
六、问题和不足。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个别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其次,部分设备设施比较老旧,需要更新和改造。
最后,我们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方面的考虑还不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整个团队在技术、工艺和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分析问题和反思,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引言工作面采后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工作面采后的总结和改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工作面采后问题分析在工作面采后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采后效果和矿井的生产效率。
•粉尘控制不到位:工作面采后往往伴随着煤尘扬尘问题,而我们在采后过程中的粉尘控制措施并不充分,导致粉尘无法有效控制,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和矿井的环境。
•设备故障频繁:我们在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经常遇到设备故障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生产的中断和效率的下降。
设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
•矿井压力异常: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工作面采后后,矿井的压力异常增大,超过了我们的设计范围。
这导致了矿井的安全隐患和采后效果的下降。
工作面采后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加强粉尘控制•优化通风系统:增加通风设备的数量,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确保足够的风量和负压区域的设立,有效控制工作面采后的粉尘扩散。
•提高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保养检修:建立设备保养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强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问题。
强化矿井压力控制•加强压力监测:采用高精度压力监测设备,对矿井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调整采后工作过程:根据矿井压力情况,调整采后的支护工序,降低矿井压力,确保矿井的安全。
结论通过对工作面采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100117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山西灵石国泰宝华煤业有限公司100117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审核:科长:总工程师:2018年9月3日100117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该工作面位于副斜井北部偏西1240m-1518m,枣洼疙瘩东部100m-157m,地面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
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北部,开口位置位于西运输巷,南邻西回风巷,西邻枣洼疙瘩保护煤柱,北邻100113运输顺槽,东邻100115运输顺槽。
100117回采工作面长度为250m,工作面51-72米。
该工作面主要为单斜构造,煤(岩)倾角平均5°左右,煤层厚度平均0m—1.6m,平均1.28m,以亮煤、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
煤容重1.47t/m3。
地质储量为31684t,可采储量29466t。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煤层情况100117工作面所采煤层为10#煤层。
为黑色,条痕色为棕黑色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中内生裂隙发育。
宏观煤岩组以亮煤、暗煤为主,镜煤次之,丝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亮型,局部为半暗型、暗淡型,光亮型较少。
煤层总厚1.3m左右,部分地段含厚度0.05左右的夹矸。
厚度较稳定,属结构简单的较稳煤层。
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
煤层倾角2°~8°,平均为5°;工作面内陷落柱及断层发育。
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岩石名称为K2灰岩,厚4.74m, 岩性为灰色厚层致密石灰岩,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含燧石条带及结核。
直接顶:岩石为砂质泥岩,厚2.35m,岩性为为黑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上部为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泥岩中含有植物化石。
直接底: 岩石为泥岩、砂质泥岩,厚3.27m,岩性为灰黑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成分为泥岩。
老底:岩石为细砂岩,厚3.34m,岩性为灰色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常分为长石、石英、粘土质胶结。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

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察哈素煤矿3101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编制单位:技术部、机电部、通防部、生产部编制时间:2014年3月7日编审组主编:张智山副主编:胡宝岭李洪玉杨军马建利赵海生李良红成员:邓江郭庆瑞郑金城刘敬东钱国栋刘平苏向东王炎宾田灵涛齐春利杨利刚钟彬肖磊孔繁龙《3101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审批栏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7)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7)第二节煤层情况 (7)第三节煤质情况 (7)第四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8)第五节地质构造情况 (8)第六节水文地质情况 (9)第七节其它地质情况 (9)第二章工作面设计优缺点 (11)第一节 3101工作面巷道设计优缺点 (11)第二节通风系统优缺点 (13)第三节管路安装优缺点 (14)第四节监测监控系统 (15)第三章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及整改部分 (16)第四章采煤方法的优缺点及处理方法 (19)第五章矿压显现规律与顶板管理经验 (22)第一节 3101工作面初期矿压规律总结 (22)第二节 3101工作面中期矿压规律总结 (26)第三节 3101工作面末采矿压规律总结 (29)第四节地表移动阶段规律 (30)第六章储量利用情况及提高方法 (33)第七章劳动组织及劳动力配备的合理性 (35)第八章正规循环作业及存在的问题 (37)第九章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38)第十章回采中遇到的其它问题及处理方法 (44)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地面位置3101工作面位于副井工业广场南,K4-1钻孔北东294.3m,X4-1钻孔南西407.4m。
阿滚沟两支流从切眼附近经过;距切眼81.2~100.9m、268.2~294.1m及2247.4~2310.9m范围,有三处居民房屋;地面标高+1305.2-1380.7m。
二、井下位置3101工作面西南为31采区与32采区分界线,东北为3103工作面回风顺槽,西北为井底车场,东南68m为3103设备列车顺槽运输措施联巷;煤层底板标高+931.569-944.027m。
工作面回采总结

工作面回采总结引言工作面回采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在工作面停采后进行的回采作业。
工作面回采对于充分利用矿石资源、提高矿井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工作面回采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回采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工作面回采的主要过程工作面回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过程:1.调查工作:对工作面的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地质条件、煤体性质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这是为了制定合理的回采方案和准确评估回采效果的重要步骤。
2.回采准备:包括回采工作面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工作面、铺设支护材料、布置通风设备等。
回采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回采作业的安全和效率。
3.回采作业:按照预定的回采方案进行开采作业。
回采作业涉及到钻孔爆破、矿石运输等一系列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确保工作面的稳定和矿石的安全回采。
4.补充支护:回采完毕后,进行工作面的补充支护工作。
这是为了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防止因采空导致的地质灾害。
工作面回采存在的问题在工作面回采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常见问题:1.回采效率低:由于工作面回采面积大、工序繁多,通常回采效率不高。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益的下降。
2.安全隐患:工作面回采是一个涉及到高风险的作业过程,存在爆破、坍塌等危险。
如果不加强安全管理和措施,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3.矿石损失:由于回采作业不规范或操作不当,导致矿石损失增加。
这对矿石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了影响。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工作面回采效率和安全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回采作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优化回采方案:通过对回采方案的优化,如合理控制回采速度、优化支护方式等,提高回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确保回采作业的有序进行。
3.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对回采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监测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煤矿
XX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单位:XX煤矿
编制日期:
XX煤矿XX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一、采煤工作面概况
(一)、XX采煤工作面位置关系
XX采煤工作面位于矿井XXm皮带机运输大巷三部皮带机巷左侧,水平名称为+XXm水平,XX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下表1所示。
工作面位置图见附图1
表XX工作面井上下关系对照表
(二)、煤层赋存特征
XX采煤工作面所采煤层为XX煤层煤层赋存情况为:厚度为XX 之间,平均厚度为XX米,煤层倾角在XX°之间,属于缓倾斜中厚煤层,煤层具体赋存情况如下表2所示。
(三)、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
XX采煤工作面煤层属于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为4~8°。
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揭露情况以及工作面回采情况看,工作面地质结构简单,煤层基本稳定,且煤层厚度、倾角等无较大变化。
工作面无较大的断层,在回风巷XX米左右有地质构造,煤层变薄,但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主要以节理裂隙为主,根据地质资料和已揭露的煤层显示,涌水量极小,局部地方有少量裂隙淋水,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太大。
(四)、工作面储量及可采期
工作面设计长走向长度(面长)为XXm,倾向长度(运输巷)为XXm,面积为XX0m2;平均可采煤层厚度为,容重为m3 。
工业储量=47340××=万吨
可采储量=万吨×=万吨(工作面回采率为95%)
工作面日产量=×90××=
可采期=98800÷÷25=月(每月生产25天)
二、工作面采后总结
(一)、顶板管理方面的总结
XX采煤工作面采用倾向壁式采煤方法,顶板岩层为细砂岩,岩体较为完整,容易支护,底板为粉砂泥质岩,岩体较差较软。
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XX米的铰接顶梁采用“见四回一”的方式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另外再支设密集支柱和戗柱。
每隔10米支设一个木垛,上下安全出口采用“四对八梁”的端头支护,运输巷(进风巷)、回风巷超前压力范围内支设超前支柱,前10米采用双排柱,后10米采用单排柱,工作面在遇到地质构造带加密支柱、缩短木垛支护距离。
根据XX采煤工作面的回采顶板管理情况来看,XX采煤工作面按照“见四回一”的支护方式、并支设密集支柱、戗柱和木垛等特殊支护,上下安全出口采用“四对八梁”的支护方式能较好的控制顶板,在在工作面初次放顶以后,顶板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回柱放顶后就垮落,不存在大面积顶板未垮落的情况。
只有上下安全出口处会存在顶板未垮落的情况,此种情况属于进风巷、回风巷两侧有煤墩支护,所以未及时垮落,经过人工打眼,装药强制房顶以后,顶板会垮落。
采煤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5-20米左右。
在周期来压期间若不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强度,则工作会出现顶板断
裂,出现台阶下沉的情况。
因此在发现顶板周期来压前要加强工作的支护和顶板管理。
(二)、通风方面的总结
XX采煤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布置,煤层倾角为4—8°,采用下行通风方式,工作面通风系统为U型通风系统。
回风巷安装调节风门和风门开关语言传感器,按作业规程要求配足XXm3/min的风量,能达到排放瓦斯、除尘、排出炮烟、工作面气候适宜的生产要求。
但必须加强对XX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中调节风门的管理。
只要配足足够的风量,工作面不存在瓦斯聚集的情况。
(三)、瓦斯防治的总结
XX煤矿历年瓦斯等级鉴定均为瓦斯矿井,XX年瓦斯等级鉴定,绝对瓦斯涌出量为XX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XXm3/t,XX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工作面内无断层,只有地质构造带,因此瓦斯赋存量小,平时生产过程中每班配备1名专职瓦斯检查员随时检查工作面的瓦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中均安设了甲烷传感器,另外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挂设便携式报警仪实时监测瓦斯情况。
根据XX采煤工作面每班瓦斯检查员的检查,XX采煤工作面最低瓦斯达到%,最高瓦斯达到%,没有存在瓦斯超限的情况发生。
只要对XX采煤工作面配足足够的风量,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每班配备一名瓦斯检查员严格按照“一
班三检”“一炮三检”的瓦斯检查制度,再配备监测监控系统的甲烷传感器和便携式报警仪实时监测工作面的瓦斯情况,发现瓦斯聚集及时报告煤矿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就能有效的防止瓦斯聚集和瓦斯事故的发生。
(四)、防治水方面的总结
XX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属于简单类型,在XX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掘进以及XX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顶板无淋水出现,局部地段底板有涌水,但水量小,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是很大,随着底板标高的变化,大部分底板无涌水情况发生。
(五)、供电及机电运输方面的总结
XX采煤工作面采用炮采工艺,人工打眼、装药放炮。
XX采煤工作面的用电设备主要是运输设备。
包括工作面的刮板机、运输顺槽的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打眼时的煤电钻。
运输设备供电电压为XXv,电煤钻供电电压为XXv。
供电电源来自采区配电室内的变压器,供电距离为XX米,因采区配电室就设置在XX采煤工作面外,皮带巷与回风巷道的联络巷内。
供电距离不远,电压损失小,运输设备能在额定功率上下运行,电机烧坏机率小。
工作面采用XX 型刮板运输机运煤,工作面运输巷采用XX型刮板运输机配合皮带宽度为XXmm的皮带运输机运煤。
设备物料运输采用在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安设轨道,采用矿车轨道运输,根据XX采煤工作面回
采的情况来看,采用此套运煤设备运煤能满足生产需要,采用轨道矿车运送物料也能满足需要。
(六)、防尘防灭火总结
XX煤矿XX年X月委托云南煤矿安全技术中心对XX煤层两性进行鉴定,鉴定结果XX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XX煤层自燃倾向性属三类不易自燃煤层。
在工作面运输巷内每隔XX米安设一个三通闸门,用于接软管冲洗巷道和作消防水接头。
装药采用水炮泥,爆破采用爆破喷雾降尘。
运输转载点安设防尘洒水喷头,用于运煤时的降尘,运输巷和回风巷中各安设不少于XX组的风流净化水幕用于风流净化,运输巷和回风巷中安装隔爆水棚。
皮带机严禁采用木枕和坑木作防跑偏装置。
只要严格按照以上去安设相关的防护设施,降低工作面空气中的煤尘浓度,就能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XX煤矿
2017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