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上03工作面采后(回采率)总结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11205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11205综采工作面于2016年9月26日开始初采,于2017年8月18日末采结束。
现将11205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工作面地处工业广场北,羊路沟安全煤柱以南黄土梁峁区;地面标高+1258.00~+1300.00m;2-2煤层底板标高:+1227.86~+1237.51m。
11205综采工作面位于一盘区北翼,其北部为羊路沟保安煤柱;南邻一盘区回风大巷保安煤柱、东邻11203工作面(已回采完毕);西为11207备用工作面。
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44.5m。
工作面倾向回采长为:1378m,总面积为:199121m2。
2、地质和水文地质及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一般为1.69~2.27m,平均厚度2.01;煤层倾角小于4°;煤层结构简单;地质类型简单。
工作面直接充水因素主要为顶板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层,富水性不均匀,补给源不充分;水文地质类型简单。
本工作面煤层为延安组2-2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小,结构较简单,煤的灰份、硫份变化小,属稳定性煤层,2-2煤层中部分含菱铁质或钙泥质结核,煤层以中、细条带状结构为主;煤层容重1.31t/m3,煤质主要为不粘煤。
属于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无地热异常、岩浆侵入和陷落柱。
3、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11205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为倾斜长臂后退式回采,顶板管理为全部挎落法。
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切眼均沿2-2煤顶板布置,运输、回风顺槽相互平行;运输顺槽、运输大巷与主井胶带运输机相连构成工作面的运煤系统;辅助巷道为11205工作面的进料、行人巷道。
(1)、运输顺槽(净宽×净高=5.0×2.3m),南北布置;承担着运煤、进风、行人任务,转载机、顺槽皮带机、开关列车、移变、电览车及液压泵站等设备布置在运输顺槽。
(2)、铺运顺槽(净宽×净高=4.0×2.3m),南北向布置;承担着进风、材料、码放材料、回收物件和行人任务。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81802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81802综采工作面自2015年5月13日开始回采,于2015年10月19日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一、工作面概括1、81802综采工作面布置在石炭系太原组18#煤层,煤层平均厚度3.06米,按照地质报告显示为稳定可采煤层。
工作面标高1080~1126米。
工作面切眼以北268米为矿界,在实际掘进过程中,此区域煤层出现底鼓,工作面部分地段为无煤区,经矿务会议研究决定弃采;工作面西部距矿界21-52米;南部为18#煤层下山巷道;东部间隔15米为818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
?2、81802工作面走向方位为19°48′41″,工作面走向长度680-759米,设计平均可采长度680米,工作面长度130米。
工作面煤层整体呈倾斜上山仰采,倾角平均11°左右。
在实际采掘过程中揭露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较复杂,工作面运输顺槽80-220米段倾斜角度较大,平均26°左右,最大倾角达31°;工作面回风顺槽510-640米段仰采角度及倾斜角度均较大,平均25°左右,最大角度达28°;工作面中间主要分布有2条断层,断距分别为1.5米和1.8米,断层走向分别为17°48′36″和358°,均与工作面斜交;除2条主要断层外,还零星分布着2-3条断距0.5米左右的小断层,均与工作面斜交。
3、工作面顶板由灰—灰白色中细砂岩互层,向下变为粗砂岩,底部深灰色砂质泥岩。
局部地方夹有煤线,厚度0.3m,极不稳定。
?4、矿井为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要为顶板裂隙淋滴水。
在初期顺槽巷道掘进至煤层走向和倾角较大地段时顶板林水量有增大现象,巷道完成掘进30余天后水量逐渐减小,直至无淋水现象。
上半矿井回采率分析报告与总结

上半矿井回采率分析报告与总结泰安市红旗煤矿上半年矿井回收率分析报告和总结二○○九年十一月七日上半年矿井回收率分析报告和总结一、矿井概况泰安市红旗煤矿始建于1970年12月,位于新泰市泉沟镇泉沟村,隶属泰安市岱岳区,属地方国有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设计开采煤层2、4、6、11、13、15、16层煤,其中第2、4煤层为中厚煤层,其他均为薄煤层。
矿井设计开采上限为+50m水平,开采下限为-450m水平。
矿井水平划分:+10m、-62m、-210m三个水平。
经多年开采,现+10m、-62m水平已结束,现生产水平为-210m水平。
现生产采区为七采区、九采区,准备采区为六采区十一层、十采区。
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回采采用炮采工艺,掘进采用打眼放炮破煤、岩,人工扒装,锚喷或架棚支护。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为Ⅳ-Ⅳa-Ⅰd-Ⅲe型。
矿井正常涌水量14m3/h,最大涌水量为90m3/h。
二、上半年生产布署及生产完成情况我矿现生产水平为-210m水平,上半年布置有4个掘进队和2个回采工作面。
工作面分别为:矿井南部九采区的91101回采工作面和矿井北部七采区的71301工作面。
上半年我矿总动用储量6.67万吨,采出6.42万吨,损失0.25万吨。
91101工作面动用4.10万吨,采出3.98万吨;71301工作面动用2.57万吨,采出2.44万吨。
由于矿井地质构造属级复杂,断层构造多且变化多样,许多断层呈枣核状,两端落差较小,但在工作面中部落差变大,影响正常采煤,同时也影响了矿井采区的资源回采率。
经考核我矿上半年矿井回收率为83%,采区回收率为88%,工作面回收率为96%。
三、矿井资源回收率分析与总结91101工作面采煤方法为炮采,使用SGB-388/30B刮板运输机运煤,工作面支护采用DZ-2.2~2.5m单体支柱配合1000mm金属铰接顶梁和塑编网支护顶板,排距1.0m,柱距0.7m,机道宽度0.8m,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支护密度为1.79棵/㎡,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
采后总结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单位:****编制:审核:主管:技术部长:总工程师:*年*月*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的基本情况:*综采工作面属于8+9#煤,位于*水平,*采区,工作面标高820~875米,地面标高1166~1223米。
开采范围:东至井田边界,南至*采空区(开采年限:*),西至*,北至*采空区(开采年限:*)。
地面位置在*。
于2010年5月5日开采,2011年1月10日结束。
二、地质构造:根据工作面回采揭露本工作面主要地质构造为断层和陷落柱。
F55断层向工作面内延伸550m,比预计延长了490m,F53断层向工作面内延伸比预计缩短了15m,X424陷落柱比预计影响走向长多10m,比预计影响倾斜长多20m,新揭露X434、X436和X437三个陷落柱,其余构造均无明显变化。
详细内容如下:F18断层走向23°,倾向113°,倾角72°,落差1米,实见位置进风巷10#测点向西9米处,向面内延伸6米。
对回采影响较小。
F49断层走向118°,倾向28°,倾角56°落差3米,实见位置回风巷7#测点向东44米,向面内延伸11米。
对回采影响小。
F53断层走向90°,倾向180°,倾角22°,落差2.5米,实见位置切眼1#测点向北10米处,向面内延伸3米。
对回采影响较小。
F55断层走向53°~83°,倾向143°~173°,倾角42°~75°,落差2~6.3米,实见位置切眼3#测点向北18米。
对回采影响大。
X412陷落柱长轴43m,短轴31m,实见位置回风巷9#测点向东70~93m机尾处,影响工作面走向长23m,倾斜长6m,面积93.5㎡,对回采影响小。
X424陷落柱长轴72m,短轴30m,实见位置进风巷8#测点向东25~55m机头处,影响工作面走向长33m,倾斜长31m,面积801.5㎡,对回采影响较大。
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1、井上、下位置:井上:位于一半岭村东北方,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存在4座小煤厂,一条高压线贯穿工作面,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井下:工作面位于井田东部,西部为东翼北三条大巷,东部为原韩佐沟煤矿采空区,南部为74310掘进工作面,北部为74308回采工作面采空区。
2、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采煤机型号:双滚筒采煤机MG/300/730-WD,支架型号:中间支架ZF6800/20/32,过渡支架ZFG7200/22/35。
运输顺槽:掘进长度1020m,巷道净宽4.6m,净断面积14.26m2,支护形式:锚网加锚索支护。
回风顺槽:掘进长度1020m,巷道净宽4.2m,净断面积13.02m2,支护形式:锚网加锚索支护。
切眼:掘进长度180m,巷道净宽8m,净断面积24.8m2,支护形式:锚网加锚索支护。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煤层顶底板岩性采前、采后一致。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1、地质构造情况:该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煤层整体呈西高东低的单斜构造,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4条断层,局部有1m左右底鼓出现。
断层参数如下:地质构造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落差F14 20°290°70°3m F14-1 8°278°70°2m F19 155°65°30°2m F23 309°219°72° 1.8m在2022年7月8日回采期间,新揭露一条F23正断层。
比回采地质说明书中多揭露一条断层。
2、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地形为西高东低,地表为黄土层,植被稀少,沟壑发育,地表周围无大型水体,该面直接充水水源为煤层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匀,补给性弱,底板砂岩含水层同顶板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及富水性相似,正常情况下对生产影响较小,但在断层、裂隙、导水通道附近时,工作面涌水量将增大,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回采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顶板预测为易跨落顶板,随米随落,底板遇水易膨胀。实际开米观 测结果与预测基本相符合。
水文 地质:
水文地质与预测基本相符合。
储量:
重 大 事 件 记 录
采用新方法及效果:
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事故情况:
上述灾害事故因严格执行了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均未发生。
存在问题及建议
该综米工作面米用的支架型号为QY14-30型,支架型号较落后。 建议采用新型支架,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回采率。
回采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 核: 队 长: 总工程师:
采区起止时间2007.06〜2007.10.
提交时间2007年10月
回采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概
述
煤层 名称
四3煤
水平名称
I水平
采区名 称
四3煤首采 区
采面 名称
四-11050
地面标咼
(m
+227〜+258
米面标 高(m
-158.7〜
采取的方法是:在过断层期间,如果围岩较硬,割煤机无法工作时, 采取人工放炮,放炮后及时拉超前架,严格控制顶板,防止冒顶,落煤 后采取煤矸分运等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顶板得到了有效控制, 开采过程中没有发生过冒顶事故,采取煤矸分运使媒质得到了保证,效 果明显。
其它 地质 因素 对开 采的 影响 程度 及处 理方 法效 果
水 文 地 质 情 况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风巷掘进到636米处时透小煤矿老空 水,针对此情况,制定了专项防治水设计,实施防治水工程,在采面切 眼及风巷400m- 800m段内进行钻探,钻孔深度30米,钻孔间距20米, 经钻探验证除透水处老空外,没有在发现其它老空及老空水。影响开米 的水主要还是透水处一直有2m/h的水量不断从采空区流出。
XXX煤矿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总结报告模板

XXX公司XXX煤矿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总结报告2011年6月10日一、矿山概况1、矿山基本情况XXX煤矿是隶属于XXXX国有煤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xx境内,距徐州市xx公里,西距国道公里,距津浦线利国站5公里,交通便利。
2004年末在册职工845人,全矿采出量为21.7万吨,矿区井田面积2.3平方公里,井田东部与山东省枣庄市张山子煤矿相邻,南部为煤层露头,西部与原射阳煤矿相邻,北部为省界。
矿井主采下二叠统山西组七、八煤层,井田为次一级向斜构造,断裂构造均为正断层,从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落差在10~150米之间,煤系地层受燕山期岩浆侵蚀严重,侵入面积七层煤达100%,八层煤达75%以上。
煤层在空间、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七煤层多以“煤包”状赋存,八煤层为局部可采薄煤层,两层煤均为极不稳定煤层,地质类型为二类三型;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平均涌水量为360立方米/小时,最大涌水量为510立方米/小时。
江苏省煤炭局2001年对矿井生产能力进行重新核定,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
矿井为多水平斜井开拓,报废水平为-100米,生产水平为-300米水平和-480米水平,水平运输大巷基本上均施工在煤层中,煤层开采顺序先浅部后深部,先七层煤后八层煤,井田开采顺序为前进式,采区内为下行式,随着开采水平的加深,生产条件劣化,地温增高,地压加大,顶板破碎,生产设备老化,资源枯竭,产量逐年下降。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回采工艺采用炮采法,工作面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护配合绞接顶梁使用。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
运输方式采用多水平串车提升,采区运输顺漕采用电机车牵引一吨矿车运输。
2、该矿近年来资源利用状况近年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表单位:万吨该矿主采七、八层煤,到2004年12 月末,全矿保有储量为44.0万吨,可采储量为34.3万吨,其中七层煤保有储量2.6 万吨,可采储量为2.2万吨,主要分布在-300西水平;八煤层保有地质储量41.4万吨,可采储量为32.3万吨,主要分布在-480水平。
采煤工作面回采总结 2

采煤工作面回采总结 2采煤工作面回采总结 2福泉市地松跃龙煤矿101工作面回采总结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编制:编写日期:202*-12-跃龙煤矿101工作面回采总结一、工作面概况101工作面位于一水平西翼,西到我矿边界的隔水煤柱,东、南均为未采动区域,北面接近我矿的边界隔水煤柱。
是我矿D煤层的首采工作面,下部为未开拓区,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1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水平名称地面标高地面的相对位置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一水平+1038-+1200m采区名称井下标高D煤层一采区+830.8+861该工作面布置在原垮岩组西边。
本工作面对应地面为山岭地形,无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该工作面西靠近我矿井田边界的隔水煤柱,北面接近我矿井田与相邻关系边界的隔水煤柱。
走向长度300m倾斜长度65-86/75m面积22500m2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D层煤,通过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D层煤赋存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的厚度在1.2-2m之间。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煤层情况表表2煤层厚度m开采煤层煤层情况描1.2~2.0煤层结构煤种较简单煤层倾角(度)稳定程度15~254硬度较硬无烟煤较稳定该工作面内煤层发育相对稳定,煤层厚度1.2-2m,平均1.6m,通过掘进巷道揭露情况看,煤层的厚度稳定,本面煤层属较稳定的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15-20度。
本面煤层为D层煤,黑灰色,由暗淡型夹半亮煤组成,具条带状、线理状,参差不齐的阶梯状断口,属半暗~半亮型煤,摩氏硬度为4。
属中灰、中硫、高发热量烟煤。
述煤、岩层柱状图101工作面煤,岩层柱状图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含燧石灰岩,底部为中厚层粉晶层纹状灰岩D煤层:厚1.2-1.8m二、巷道布置优缺点优点:1、本工作面风巷沿南翼轨道大巷保护煤柱布置,机巷沿F4断层保护煤柱布置,并留有一定安全距离,比较合理。
2、工作面内断层发育,采面不能顺利推过,在断层处做改造切眼,加快回采进度,减少材料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 93上03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制单位:地测中心 编 制: 审 核: 科 长:
2011年8月13日 1
一、工作面概况 93上03工作面位于九采区东部,东临93上02工作面采空区;南到井田边界煤柱;北到九采3上轨道下山;西侧位九采3上轨道上山。
工作面位于井田南部,南阳湖农场一分场东340m,南阳湖农场二分场东北116m,地面为农田。 该面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回采,2011年7月13日停采,面宽243.0m,实际回采长度747.45m,揭露煤层厚度1.2~2.2m,平均厚度1.95m,工作面动用储量48.46万t,采出量47.67万t,落煤损失0.79万t,工作面回采率98.37%,损失率1.63%。 面内多处受断层发育影响,造成断层附近撇三角煤,地质损失面积合计9662m2,损失煤厚0.86m,地质损失共计1.14万t,按规定程序履行了报批。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93上03工作面所采煤层为山西组3上煤层,煤层底板标高-645.8~735.9m,煤层倾角2~10°,平均4°。煤层局部含一层厚0.3m左右的泥岩夹矸;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趋势为南部厚、北部薄。煤层普氏系数(f)一般在2.1左右,为软~中等硬度煤层。 老顶以灰白色中砂岩为主,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平均厚4.7m,顶板为灰黑色粉砂岩,平均厚9.8m;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具膨胀性,平均厚1.5m,老底为浅灰色细砂岩,泥质胶结,平均厚19.0m。 三、地质构造情况 该面煤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2~10°,平均4°,宽缓褶曲发育,走向北部近NNW向,中部近EW向,南部SW向,总体趋势南部高、北部低。 2
该面地质条件局部复杂,断层发育,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揭露落差0.3~5.5m断层43条,其中隐伏断层21条,小于1m的16条,1~2m(含1m)的25条,2~3m(含2m)的1条,大于3m的1条。该面在回采过程中平均每百米有断层5.41条,每平方公里有断层427条,主要以NW向正断层为主,NE向正断层次之。工作面顺槽揭露的25条断层在面内延展情况与实际揭露基本一致,落差有一定变化;另外,面内揭露21条隐伏断层,走向、落差变化大,局部出现断层相互切割,对回采影响严重。 四、储量情况 工作面距切眼14m时过第一个断层发育带,发育带共揭露断层11条,落差0.5~ 2.0m,造成地质损失面积713m2,损失煤厚0.7m,损失煤量0.07万t;工作面距切眼201m揭露SF9124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232m2,损失煤厚1.5m,损失煤量0.05万t;工作面距切眼404m揭露SF9116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839m2,损失煤厚0.4m,损失煤量0.05万t;工作面距切眼510m揭露SF9115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254m2,损失煤厚0.4m,损失煤量0.01万t;工作面距切眼626m揭露SF9114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215m2,损失煤厚0.5m,损失煤量0.01万t;工作
面距切眼687m揭露SF9127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116m2,损失煤厚0.6m,损失煤量0.01万t;工作面推进至730m时进入大面积断层发育带,发育带内共揭露断11条,落差为0.3~ 5.0m,发育带影响推进长度140m,在面内影响宽度22~93m,造成大面积割顶底,致使整个工作面难以推进,被迫提前停采,造成地质损失面积6343 m2,损失煤厚0.89m,损失煤量1.03万t。整个工作面受断层影响共发生地质损失1.23万t。93上02工作面动用储量28.86万t,原设计基础储量为31.47万t,比设计减少2.61万t,主要原因是:93上02工作面实际回采长度868.35m, 3
比设计回采长度1102.27m少233.92m,由于受煤层倾角的影响和运输顺槽北部需要设计一段平巷车场的要求,造成自设计停采线至面内有36m的岩石巷道,并且位于工作面中部停采位臵的F9113(落差5.0m)断层垂直工作面向前延伸,落差逐渐增大,该断层处小断层发育,面内揭露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厚度赋存不稳定,且煤层内含有0.2~0.6m的泥岩夹矸层的影响,被迫提前停采,剩余块段待开采采区煤柱一并回收,基础储量减少2.61万吨。 四、水文情况 该面位于九采区东部,主要充水水源为3上煤顶底板砂岩水,两顺槽掘进期间,涌水形式主要为煤层顶板渗水、淋水,揭露地质构造均不含水。工作面原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20m3/h,而实际回采过程中最大涌水量7.5m3/h,正常涌水量6m3/h左右,实际回采中涌水量比预计要小,主要原因为该区域煤层顶板砂岩水富水性较弱,赋存不均一,相邻的93上01工作面回采后对该区域顶板砂岩水有一定的疏放作用。 五、回采总结 93上02工作面采用普通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工作面自南向北,后退式回采。我矿综采二区克服面内断层发育,煤厚较薄,面内割底量大,顶板破碎等不利因素,历时10个月完成93上02工作面的回采,不仅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煤炭资源,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为今后薄煤层开采以及综采设备配套使用,提供了有益经验。 附93上02工作面揭露断层情况表一 断层 编号 断层位臵 (m)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断层性质 落差 (m) 延伸长度(m) SF90235 距切眼7m 165 75 65 正 1.0 15 SF90234 距切眼7m 180 270 60 正 0.5~1.5 75 4
SF90221 距切眼0m 145 55 40 正 1.0~2.0 34 SF90236 距切眼64m 22 292 65 正 0.5 15 SF90233 距切眼23m 169 79 65 正 1.0 23 SF90232 距切眼8m 165 255 60 正 1.5 43 SF90231 距切眼8m 169 79 60 正 1.5 37 SF90220 距切眼0m 163 73 60 正 1.0 6 SF90219 距切眼0m 141 51 60 正 1.0 3 SF90218 距切眼0m 30 120 50 正 1.0 24 SF90217 距切眼2m 41 311 40 正 1.5 21 SF90216 距切眼7m 160 250 60 正 0.5 9 SF9127 距切眼39m 140 50 60 正 1.3~1.5 18 SF9126 距切眼90m 80 170 40 正 1.3 30 SF90237 距切眼81m 169 79 65 正 0.8 12 SF90238 距切眼86m 14 284 60 正 1.0 8 SF90239 距切眼83m 15 285 60 正 0.8 8 SF90240 距切眼86m 24 114 65 正 1.8 21 SF9124 距切眼201m 141 51 70 正 1.8~2.5 71 SF90230 距切眼226m 90 180 60 正 0.8 23 SF90229 距切眼235m 90 180 60 正 0.8 25 SF90241 距切眼278m 158 78 60 正 0.5 68 SF90215 距切眼256m 70 160 60 正 0.5 14 SF90214 距切眼275m 80 170 60 正 0.9 16 SF9121 距切眼302m 20 290 40~50 正 0.5~1.2 8 SF90228 距切眼358m 80 350 60 正 0.4 14 SF90242 距切眼439m 175 85 60 正 0.8~1.0 50 SF9116 距切眼404m 112 202 60 正 1.0~1.2 53 SF90243 距切眼474m 136 46 55 正 1.0 15 SF90213 距切眼462m 50 320 50 正 1.0 16 SF90212 距切眼473m 90 180 60 正 1.5 17 SF9115 距切眼510m 141 51 70 正 0.7~1.0 47 SF90244 距切眼551m 68 158 55 正 0.5 41 SF90211 距切眼579m 138 48 60 正 0.5~1.8 111 SF9114 距切眼626m 110 20 60 正 1.0~1.5 37 SF90227 距切眼687m 118 28 60 正 1.8 26 SF90245 距切眼723m 122~138 212~228 55 正 1.0~1.8 71 SF90246 距切眼730m 119~136 29~46 55 正 0.6~1.2 63 SF9113 距切眼733m 144~164 234~254 60 正 2.5~5.0 187 SF90247 距切眼754m 135 225 55 正 1.0 15 SF90249 距切眼804m 139 229 60 正 0.5~1.5 20 SF90250 距切眼826m 145 235 65 正 0.8 15 SF9110 距切眼856m 105~161 15~71 50~60 正 1.2~2.0 44 SF90253 距切眼848m 146 236 65 正 0.5 15 SF90252 距切眼846m 176 266 65 正 0.5 15 5
SF90251 距切眼848m 125~154 35~64 65 正 0.8~1.3 26 SF90248 距切眼791m 0~24 270~294 60 正 0.3~1.5 76
附93上02工作面每月涌水统计表二 时间 上旬 中旬 下旬 平均 2009.01 7.5 7.5 2009.02 7.5 7.5 7.5 7.5 2009.03 7.5 7.5 7.5 7.5 2009.04 7.5 7.5 7.5 7.5 2009.05 5 5 5 5 2009.06 6 6 6 6 2009.07 5.5 5.5 5.5 5.5 2009.08 5.5 5.5 5.5 5.5 2009.09 6 6 6 6 2009.10 6 6 合计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