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工作面采后总结

合集下载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在煤矿生产中,采掘工作面验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

近期,我们对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我们发现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

验收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工作面的安全状况和生产情况。

同时,验收工作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不能有任何疏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些验收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这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其次,我们认为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充分重视现场的安全环境和生产秩序。

验收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工作面的地质情况、支护设施的完好程度、通风、排水等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情况。

只有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才能够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验收工作需要与生产、安全、技术等部门进行密切配合,及时交流信息,共同解决工作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最后,我们认为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

通过对验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验收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提高验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严格的操作、全面的检查、多方合作和不断改进,才能够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行。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工作面自2021年7月开始回采,于2021年11月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工作面概括1、*****工作面位于*****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巷以南,工作面呈南-北方向布置,其北部为*****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南部为*****铁路保安煤柱(留设117m),北部为后塔煤矿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东部为*****工作面(已回采结束),西部为*****备采工作面和后塔煤矿井田边界。

工作面对应地表山峦起伏、植被发育,无自然保护区、水体,在工作面靠近切眼有阳崖煤矿筛分楼。

*****工作面走向长约*****m,Ⅰ段长:588.4m,宽:261m;Ⅱ段长:343.9m,宽:105m;Ⅲ段长:328.9m,宽:213m,回采面积*****m²。

2、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地质揭露,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岩浆岩入侵等构造发育。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在1.7m--2.5m之间,平均2.1m,煤层内发育1—2层夹矸,厚度在0.1m—0.2m之间,平均厚度为0.15m。

3、煤层顶底板情况:伪顶为薄层状的泥岩或炭质泥岩,零星分布。

厚0.10m~0.30m。

直接顶:以灰~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灰黑色泥岩次之,厚0.46~6.34m,基本顶:以厚层状灰白色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其厚度分别为0.88~29.07m,0~10.36m不等,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厚度分别为0.62~7.32m、0.33~5.42m不等。

4、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根据实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约为0.25m³/min。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其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主要表现为顶板滴、淋水。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近期,我们对采掘工作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验收工作,现在我将对此次验收工
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对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通过对设备运行情况、通风系统、防尘设施等方面的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同时,我们也对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审查,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及时进行改进,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其次,我们对采掘工作面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通过对煤矿生产计划、煤层走向、煤层质量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生产上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同时,我们也对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设备进行了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对采掘工作面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矿井排放情况、
废水处理情况等方面的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同时,我们也对矿井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检查,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加强,以确保矿区的环境质量。

总的来说,此次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我们将以此次验收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管理,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全体员工能够共同努力,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模板

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模板

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模板一、工作背景及目标在此部分,对工作面采后工作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二、工作过程及方法详细阐述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 资料整理与归纳: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现场勘察记录、煤样分析结果、地质构造图等,并采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分类和存档。

2. 数据分析与解读: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工作面采后的煤层赋存规律、煤质特征等,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

3. 问题发现与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工作面采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

4. 合理规划与安排:根据采集到的工作面数据,合理规划和安排后续工作的任务和时间,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完成。

三、工作结果及成果在此部分,对工作面采后的结果进行描述,并以数据和实际案例为依据来论述工作的成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工作面采后的煤质分析结果:对采集到的煤样进行分析,得出煤质指标,并与前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说明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作面采后的地质赋存规律分析:根据采集到的地质构造图和勘探记录,进行地质赋存规律分析,揭示不同煤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3. 问题解决成果:在工作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说明问题的解决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体现出工作的实际应用价值。

4. 后续工作建议:根据对工作面采后状况的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后续类似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四、工作心得与体会在此部分,对整个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团队配合与沟通:强调团队配合和良好的沟通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性,并分享团队之间的合作经验。

2. 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能力提升:通过此次工作,加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分享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升: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总结其中的经验。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掘,我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下面是我的总结:一、工作面设计合理。

在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上,我们严格按照矿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矿井地质条件、工作面开采能力、瓦斯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采煤工艺和工作面参数。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采煤过程的安全性,还能提高开采效率。

二、操作技能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同事们的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能够熟练地驾驶采煤机、装车机等大型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面掘进、支护、瓦斯抽放等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团队合作力增强。

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大家相互协调,互相帮助,迅速解决了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安全意识加强。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对安全的高度警惕。

大家严格遵守煤矿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对瓦斯、顶板和支护等方面的检查和监控。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和设备应用。

比如,我们引进并使用了一种新型液压支架,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支护效果和稳定性。

我们还加强了煤矿的信息化建设,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工作面的管理水平。

六、问题和不足。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个别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其次,部分设备设施比较老旧,需要更新和改造。

最后,我们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方面的考虑还不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整个团队在技术、工艺和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分析问题和反思,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引言工作面采后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工作面采后的总结和改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工作面采后问题分析在工作面采后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采后效果和矿井的生产效率。

•粉尘控制不到位:工作面采后往往伴随着煤尘扬尘问题,而我们在采后过程中的粉尘控制措施并不充分,导致粉尘无法有效控制,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和矿井的环境。

•设备故障频繁:我们在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经常遇到设备故障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生产的中断和效率的下降。

设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

•矿井压力异常: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工作面采后后,矿井的压力异常增大,超过了我们的设计范围。

这导致了矿井的安全隐患和采后效果的下降。

工作面采后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加强粉尘控制•优化通风系统:增加通风设备的数量,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确保足够的风量和负压区域的设立,有效控制工作面采后的粉尘扩散。

•提高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保养检修:建立设备保养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强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问题。

强化矿井压力控制•加强压力监测:采用高精度压力监测设备,对矿井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调整采后工作过程:根据矿井压力情况,调整采后的支护工序,降低矿井压力,确保矿井的安全。

结论通过对工作面采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2022年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1、井上、下位置:井上:位于一半岭村东北方,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存在4座小煤厂,一条高压线贯穿工作面,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井下:工作面位于井田东部,西部为东翼北三条大巷,东部为原韩佐沟煤矿采空区,南部为74310掘进工作面,北部为74308回采工作面采空区。

2、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采煤机型号:双滚筒采煤机MG/300/730-WD,支架型号:中间支架ZF6800/20/32,过渡支架ZFG7200/22/35。

运输顺槽:掘进长度1020m,巷道净宽4.6m,净断面积14.26m2,支护形式:锚网加锚索支护。

回风顺槽:掘进长度1020m,巷道净宽4.2m,净断面积13.02m2,支护形式:锚网加锚索支护。

切眼:掘进长度180m,巷道净宽8m,净断面积24.8m2,支护形式:锚网加锚索支护。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煤层顶底板岩性采前、采后一致。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1、地质构造情况:该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煤层整体呈西高东低的单斜构造,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4条断层,局部有1m左右底鼓出现。

断层参数如下:地质构造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落差F14 20°290°70°3m F14-1 8°278°70°2m F19 155°65°30°2m F23 309°219°72° 1.8m在2022年7月8日回采期间,新揭露一条F23正断层。

比回采地质说明书中多揭露一条断层。

2、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地形为西高东低,地表为黄土层,植被稀少,沟壑发育,地表周围无大型水体,该面直接充水水源为煤层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匀,补给性弱,底板砂岩含水层同顶板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及富水性相似,正常情况下对生产影响较小,但在断层、裂隙、导水通道附近时,工作面涌水量将增大,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综采(zōnɡ cǎi)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zōnɡ cǎi)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zǒngjié)二年月工作面一切(yīqiè)眼采后总结工作面回采二叠系山西(shān xī)组2号煤层,其上分层现已回采,下分层2#煤层平均厚度2.2米,其稳定可采煤层。

一、工作面根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南为工作面采空区,东为工作面,北为,西为。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工作面由一条运输巷、一条材料巷和切眼构成采煤系统;材运两巷均直接与六采皮带联通,并分别经联络巷与七采轨道相通。

3、巷道支护情况:工作面所有巷道全部采用金属工字钢单棚支护,棚距800,采用矿11#工字钢梁某腿=3300某2600,柱窝深度193,净高2.35米,“四八〞盘帮构顶。

二、劳动组织:工作制度: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h,一个圆班由2个班生产〔8点班、20点班〕和一班检修〔14点班〕组成。

每天检修6h。

三、停采情况分析:1、工作面上分层已采,共确定两方案〔1〕、第一种方案:考虑到上分层停采的特殊性,确定2#煤停采位置为上分层停采线后5米。

〔2〕、第二种方案:根据地质资料,确定通过上分层停采线,进入实体,对顶板管理以及回收工作有很大的优势。

2、停采末回工作主要分二个局部的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队积极成立了末采工序领导小组,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得力举措,坚持跟班指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克服一切困难,狠抓末采工序,为综采支架回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十月底,我队开始着手末采回收准备,由于工作面顶板破碎严重、煤壁片帮严重及两巷压力大。

我队积极调整组织方案:稳步推进,同时加大奖罚力度,重点抓好职工保勤和平安工作,制定了工作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行队领导跟班制度,及时解决影响生产的各类问题,广阔干部职工出满勤、干满点,在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克服地质不利因素,排除种种困难,我们认真总结经验,顺利移交工作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15102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总工程师:
防治水副总:
科长:
编制:
提交时间:
资料编号:
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单位:t、m
煤层煤质
煤层厚度
最大最小平均
煤层结构柱状
4.97 3.7 4.47
可采性指数
(Km)
1
煤厚变异系数
(r)
5.4%
夹矸
情况
煤层含2-4层泥岩夹矸,总厚0.5米。

煤质
情况
M
(水分)
A
(灰分)
V(灰发
分)
Q(发热
量)
S
(全硫)
F(固定
碳)
工业
牌号
0.82%16.4%18.1%26.3 2.65%64.7%
贫煤、贫
瘦煤
对开采的
影响情况
15102工作面煤层含2-4层泥岩夹矸,结构简单-复杂,矸石硬度较低,总厚约0.5米,对开采产生的影响不大。

顶底板情况
岩性厚度破碎情况及管理难易程度
老顶初次垮
落步距老顶细砂岩 3.52 构造处破碎严重,较易管理30m
直接顶泥岩 3.31 构造处破碎严重,较易管理
直接底
泥岩0.3
铝土质泥岩0.2
老底粉砂岩 3.91
老顶为细砂岩,厚度3.52米,灰色,中厚层状,泥质胶结;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3.31米,灰黑色,中厚层状,泥质结构,顶部含砂质成分,含生物碎屑化石;直接底为泥岩、厚度0.3米,灰黑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含生物化石。

铝土质泥岩、厚度为0.2米,深灰色,中厚层状;老底为细砂岩,厚度为3.91米,深灰色,层状构造,粉砂质成分,致密,坚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