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史记》小语段重点语句翻译2 学生版

《史记》小语段重点语句翻译2 学生版一、《史记·梁孝王世家》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
①梁王怨爰[yuán]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
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
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试题】①梁王怨爰[yuán]盎及议臣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二、《容斋随笔》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迭用七死字,①汉书因之。
汉《沟洫志》载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北抵黎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
”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能到也。
【试题】①汉书因之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三、《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试题】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太史公自序》(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译文: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恨他,卿大夫阻抑他。
(2)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译文:考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是丢掉了立国立身的根本(礼义)。
(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4)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夏本纪》(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译文:(舜)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2)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译文: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要点:以、诛、是)(3)女其往视尔事矣。
译文:你还是赶快去办你的公事吧!(要点:女、其、尔事)(4)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译文:于是帝舜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5) 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译文:禹为先父伯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 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鲁周公世家》(1)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译文:您不会有灾祸的。
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
(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译文: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3)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译文: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高祖本纪》1、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翻译高祖本纪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常有远大的抱负;不做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到上座坐下..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人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松懈;于是大败秦军..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刻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的人要被灭族 ;聚集说话的人要处以死刑..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我和诸侯们约定;先打进函谷关的人就以他为王;我应当在关中做王..7、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而已: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8、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抗他们..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军队经过后就全部烧毁栈道;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1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帷帐中运筹谋划;却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11、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现在我所创下的家业和二哥相比;谁的多呢项羽本纪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2、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军在诸侯军中居于第一;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今天肯定得决心死战了;我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江东虽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可以称王..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两、封邑万户作为悬赏来买我的脑袋;我让你得到这份好处吧7、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秦朝政治混乱;陈涉首先起来反抗;天下豪杰蜂拥而起响应..8、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自夸功劳;逞个人的勇谋却不肯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来征服统一天下..管仲列传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羞耻..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老百姓仓库的粮食充实了才能讲究礼节;老百姓的衣食丰足了才能分辨荣辱..5、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得到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6、岂管仲之谓乎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管仲吧屈原列传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好;他明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实的人却被君王怀疑;忠心的人却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怨愤之情呢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理国家的条理方法;没有不都表现出来..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描述的是小事物;但表达的意旨却很宏大;列举的是眼前事物;但寄托的意义却很深远..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蜕壳那样摆脱污秽的环境;来浮游在尘埃之外..6、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推论他的这种情志;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7、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秦惠王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张仪带着丰厚的礼品作为见面礼送给楚王..8、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张仪又趁机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说一些花言巧语..9、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希望楚怀王能幡然醒悟;社会的风尚能完全改变..10、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能还是无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任用贤士来辅佐自己..1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他希望保全国君、振兴国家;把社会风尚能扭转过来;在这篇作品中反复表达这个愿望..12、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13、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披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瘦削..1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全社会都污浊却只有我干净;所有人都昏醉却只有我清醒;所以我被放逐..1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1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淮阴侯列传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韩信当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家里贫穷品行不好;不能被推选去做官..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个年青人才给你饭吃;难道希望你报答吗3、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有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休息和吃饱..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希望您借给我奇兵三万人;从小路拦截他们的军用物质..5、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韩信就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6、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常常闷闷不乐;为自己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皇上曾经随口和韩信谈论将军们能力的高下;认为各有差别..8、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陛下不善于带兵打仗;却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收复的原因..9、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韩信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10、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崤山以东的六国大乱;天下诸侯纷纷起事;英雄豪杰象乌鸟一样聚集..11、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李将军列传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李广经常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攻关杀敌和与猛兽搏斗的事.. 2、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李广命令他的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李广亲自射杀那三人..3、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前进到离匈奴阵地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了下来..4、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用绳子编成网兜让他躺着..5、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的官吏;官吏判决他伤亡太大;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6、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李广不善言谈很少说话;与人闲居时就在地上画出军阵;比试射箭的远近;输掉的罚酒..他专以射箭为游戏;一直到死..7、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面对面作战;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8、军亡导;或失道 ;后大将军..军中向导逃跑了;军队迷失了道路;后于与大将军约定会师的时间..9、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趁机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汇报东路军迷路的原委详情 ..10、其李将军之谓也这句话大概就是说的李将军吧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1、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我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和没入官府为奴..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口;那么将军的仇可以报了;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洗刷了..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5、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排列在诸侯的行列中;象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赋税..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着地图的匣子;按照顺序上前..7、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9、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大臣们都惊慌失措;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10、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众多侍卫拿着武器都按照规定站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殿..1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荆轲受伤以后;就举起他的匕首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补充:1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犯秦王的逆鳞呢13、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这叫作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14、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何况象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发泄对燕国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15、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白;都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愿;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魏公子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公子为人宽厚礼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士人不论有无才能的;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他们..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为看门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财礼..3、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侯生整理一下破旧的衣帽;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不谦让..4、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公子带领着侯生坐到上位上;将他引见、介绍给全体宾客..5、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公子亲自在大庭广众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却特意让我去拜访他..6、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赵国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7、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我赵胜之所以愿意依附魏国与魏国联姻;就是因为公子的高尚品德;能把别人的困难作为急事..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把别人的困难作为急事又表现在哪里9、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打算前去同秦军拼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效果呢10、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在北边可救赵国;在西边能击退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11、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1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的铁椎;他用铁椎击死了晋鄙..。
史记文言文经典句子翻译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翻译:人终究都会死去,有的人的死重如泰山,有的人的死轻如鸿毛。
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翻译:用铜镜可以整理衣冠;用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的兴衰;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翻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5.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
翻译:千里长堤,也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蚁穴而崩溃。
6.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翻译:好的药虽然苦,但对病有好处;忠诚的话语虽然逆耳,但对行为有好处。
7. “宁为鸡头,无为凤尾。
”
翻译:宁愿做鸡的头脑,也不愿做凤凰的尾巴。
8.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翻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9. “英雄不问出处。
”
翻译:英雄不问出身。
10. “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
翻译:仁者看到就会思考,智者看到就会行动。
这些句子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它们提醒我们要关注国家的兴衰,珍惜生命,谦虚待人,勇于担当,勇于面对困难,追求进步。
通过学习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史记》中值得摘抄的名言警句与翻译

《史记》中值得摘抄的名言警句与翻译1、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出自《项羽本纪》。
意思是得到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家乡晒晒,就好像穿了一身锦绣绸缎,却在夜晚出行,谁能看到你的好?传统的农业社会,培养了中国人的家庭、宗族、乡邻地方等社团意识。
一个人发达了,要回到家乡显摆一下,就像现在的企业家要为家乡修路、建学校一样。
暴发户、土豪总免不了晒富的冲动,特别是见了过去的熟人是要迫不及待地宣讲一番的。
2、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出自《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做了人家的车子,心中就要考虑人家的患难;穿的衣服是人家给的,就要怀揣着人家的忧愁;吃的东西是人家给的,就要忠心为人家做事。
今天看来,这和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有点接近,选择了一份工作来作为谋生手段,就应该为企业、单位负责,尽职尽力。
3、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平津侯主父列传》,意思是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追求富贵,只要能钟鸣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罚而死也无所谓,我好不容易获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宁愿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虽饱学却穷困,在齐地被众儒生排挤,不容于齐,借钱借不到,去北方燕、赵、中山等地,还是不遇,入关希望卫将军引荐给圣上,没有消息,手中没钱,诸宾客都讨厌他,最后豁出去伏阙上书,竟然获得重用。
后来众人纷纷向他行贿,有人劝他不要太过分了,他竟然表示:现在有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法场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4、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後相倍之戾也!出自《张耳陈馀列传》中司马迁的评语,意思是当初两人互相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诚恳,最终却反目成仇,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这是为何?张耳和陈馀早年刎颈交,后来项羽分封天下,张耳为王,陈馀为侯,陈馀大大不服想用武力赶走张耳,使得张耳逃到刘邦那里。
刘邦与项羽争斗时,刘邦要求陈馀归到自己一方,陈馀提出的条件竟然是要刘邦杀了张耳才会答应。
刘邦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像的人,把人头送给陈馀。
《史记》名句翻译

《史记》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要是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就怕秦军攻打。
计策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
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国请求以城换璧,赵国如果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
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大国的威望来加深敬意。
5、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汤锅受烹煮之刑,希望大王和群臣仔细考虑这件事。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并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
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秦王的威势,而卧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到,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如今两虎共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这样忍让的原因,就是为了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9、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孔子世家》1.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孔子贫穷,又地位低下,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
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
由此担任了掌管工程事务的司空。
不久之后离开鲁国,在齐国被排斥,在宋卫被放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聪明洞察事理,对问题看得深刻,却让自己接近死地的人,是因为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
博学善辩,见识广大却使自身危险的人,是因为喜欢揭发他人的丑恶。
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不要考虑自己,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要考虑自己。
3.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过了一会儿,孔子神色严肃认真,有所深思,又表情愉快地向上望了一会儿,表现出志向深远的样子。
说:我已经了解作曲者的风范了,他皮肤黑,个子高,昂首远望,像是在全天下称王,如果不是文王难道还会是谁作的曲呢!4.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孔子是一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非议的东西都切中了诸侯的弊病。
现在他久留陈蔡之间,两国大夫所施政推行的措施都不合他的心意。
5.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于是他们就一起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郊外,孔子一行人走不了,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人都因为饥饿生病了,没人能站起身来。
孔子仍传习诗书礼乐不停。
子路生气地去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于困厄,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
”6.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史记选读》翻译复习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句子翻译《太史公自序》1.“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我作为太史而不能把他们的事迹详加编辑记录,中断了天下史事的录载,我十分惶恐不安,你可要记在心上啊!”……“儿子我虽然驽钝,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史实掌故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
”2.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我想只撰述褒贬是非的言论,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评判是非善恶更加深刻、明显。
……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3.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派遣使者辗转翻译来到中国边关,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
《夏本纪》1.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
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鲁周公世家》1.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你们的长孙姬发,辛劳成疾。
如果三位先王在天上生病需要子孙到天上去侍奉你们,请以我旦身体代替大王姬发的生命。
2.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
大王您不会有灾祸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史公自序》1 •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2.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3 •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夏本纪》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费于沟淢。
6、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鲁周公世家》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5、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15、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1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17、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18、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管仲列传》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仓廩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5、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7•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屈原列传》1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7、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9、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10、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推此志也,皭然泥而不滓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1、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1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8、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项羽本纪》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4、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5、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8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刺客列传》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5、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6、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7、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9、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10、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1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3、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14、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
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15、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17、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18、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1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20、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被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21、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2、始公孙季公,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23、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24、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魏公子列传》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4、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5、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6、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7、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9、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10、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12、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13、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14、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15、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16、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18、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
《淮阴侯列传》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3、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4、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6、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7、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9、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10、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
11、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12、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13、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14、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15、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6、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又可尽亨之邪?17、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18、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