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天然有机宝石鉴定

合集下载

珠宝玉石鉴定基本知识

珠宝玉石鉴定基本知识

珠宝玉石鉴定基本知识42、宝石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概念,是泛指所有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和工艺品的材料,它包括了天然宝石与人工宝石等。

狭义概念,是专指那些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且可琢磨、雕刻成首饰或工艺品的矿物单晶体。

如钻石、红宝石、祖母绿等。

玉石,主要是指那些自然界产出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如翡翠、软玉、岫玉、独山玉等。

43、要了解珠宝玉石,就要先了解珠宝玉石的种类和它们的定名。

珠宝玉石的分类:珠宝玉石按其成因类型(即是天然成因还是人工制造)分为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

44、天然珠宝玉石按成因和组成分为天然宝石、天然玉石、有机宝石。

天然宝石: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

天然玉石:如翡翠、软玉、岫玉等。

有机宝石:如珍珠、珊瑚、琥珀等。

养殖珍珠也属此类。

45、人工宝石是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做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合成宝石:如合成祖母绿、合成红宝石。

人造宝石:如人造钇铝榴石、人造钛酸锶等,人造宝石是指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还未发现此种矿物。

拼合宝石:是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简称“拼合石”。

再造宝石: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等。

46、珠宝玉石的命名:目前,在市场上对珠宝玉石存在着定名混乱的现象。

有些商家往往直接以颜色、产地、特殊光学效应等对珠宝玉石进行定名。

例如将红色的宝石称为“红宝石”;将绿色的宝石称为“绿宝石”、“绿晶”;将合成立方氧化锆称为“苏联钻”等等。

在2003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中,国家对珠宝玉石的命名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消费者可以根据珠宝玉石的定名原则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

48、目前,自然界已经发现的矿物及矿物集合体近3000种。

其中,可作为宝玉石的矿物及其集合体约有230余种,而较常见的宝玉石原料仅有30余种。

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珠宝玉石考点整理

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珠宝玉石考点整理

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珠宝玉石一、珠宝玉石的概念及分类(一)珠宝玉石的概念珠宝玉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宝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及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二)珠宝玉石的分类目前已经发现了230多种矿物、岩石可用于宝石。

二、珠宝玉石鉴赏的基本方法(一)天然珠宝玉石鉴别方法1. 肉眼鉴定2. 有效而简便的仪器检测——最常用的是10倍宝石放大镜即聚光电筒。

3. 稳定的物理常数验证:通过折射仪检测珠宝玉石的折光率,比重仪测定珠宝玉石的比重。

还有吸收光谱图。

珠宝玉石3个以上的测试数据。

珠宝玉石鉴定证书具有法律效力。

持证人可向有关当局投诉或鉴定机构赔偿经济损失。

赝品:有玻璃仿制品、染色宝石、拼合宝石等。

鉴别:可用手或脸触摸。

玻璃传热比宝石慢,手摸较温,天然珠宝玉石凉。

玻璃中气泡多,气泡单独分散。

天然珠宝,气液包裹体集中成片出现。

天然宝石与炝色品:炝色品:裂隙处的颜色比其他地方浓或淡。

浓:裂隙处沉淀色料多;浅:伪造者怕被发现进行了褪色处理。

天然宝石:颜色稳定,不怕强烈的阳光照,永不变色。

(二)珠宝玉石的欣赏1. 鉴赏的依据:关键在于珠宝玉石具有艺术美。

不经过加工即被用作艺术品供人观赏:成为“观赏石”。

2. 欣赏的目的1)精神的寄托。

1)能镇惊、驱邪、除恶,给人带来好运。

2)磁疗作用。

3)时髦的饰物4)男性个性和富有的象征。

古代认为君子之德与玉德相媲美,是高尚和美好的。

2)珠宝玉石被人视为吉祥物:猫眼石——“希望之石”,钻石——“贞洁之石”,缠丝玛瑙——“幸福之石”,绿松石——“成功之石”。

3)大约16世纪开始,人们把珠宝玉石与人的诞辰联系起来。

P379十二月诞生石列表。

结婚15周年——水晶婚; 25周年——银婚; 30周年——珍珠婚;35周年——珊瑚婚;40周年——红宝石婚;45周年——蓝宝石婚; 50周年——金婚; 55周年——绿宝石婚;60周年或75周年——钻石婚40多个国家选定了本国人民最喜爱的宝石为国石。

宝玉石鉴定指南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宝玉石鉴定指南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第一章测试1.高档玉石的摩氏硬度(HM)在()之间。

A:6-7B:7-8C:4-5D:4-6答案:A2.天然有机宝石直接使用天然有机宝石基本名称,无需加“天然”二字,以下()除外。

A:天然海水珍珠B:天然琥珀C:天然淡水珍珠D:天然珍珠答案:ACD3.猫眼效应:宝石基本名称前加上“猫眼”二字。

()A:错B:对答案:A4.世界上95%的欧泊产自()。

A:哥伦比亚B:墨西哥C:澳大利亚D:罗马尼亚答案:C5.宝石有哪些价值呢?()A:艺术(观赏)价值B:市场价值C:商品价值D:货币价值答案:ACD6.珠宝玉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珠宝玉石的统称。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世界上最精美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产地是(),以鸽血红闻名于世。

A:斯里兰卡B:缅甸抹谷C:莫桑比克答案:B2.市面上常见的天然红珊瑚一般分为:()。

A:孩儿面B:MOMOC:阿卡D:沙丁答案:BCD3.鉴别南红玛瑙需要看()。

A:质感B:色带C:色彩D:风化纹答案:ACD4.摩根石的粉色是由Mn离子导致。

()A:对B:错答案:A5.欧泊具有哪些特殊光学效应?()A:变色效应B:乳光效应C:变彩效应D:月光效应答案:BC第三章测试1.()被誉为蓝宝石中的极品,从浅灰蓝色到矢车菊蓝的颜色,透明到不透明。

A:缅甸B:斯里兰卡C:克什米尔D:泰国答案:C2.碧玺可见后刻面重影。

()A:对B:错答案:A3.绿松石的结构及()决定了它的基本颜色为天蓝色,A:Cu2+B:Cu3+C:Fe2+答案:A4.青金石的典型包裹体为()。

A:赤铁矿B:黄铁矿C:方解石D:白云石答案:BC5.雪梨酒色托帕石的主要产地为巴西。

()A:对B:错答案:A第四章测试1.Verdant Green的祖母绿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A:颜色为天然成因B:合成祖母绿C:没有经过中等和严重的净度优化等级、表面镀膜以及染色或其它改色的处理,表面没有有明显充填物D:没有明显的、分布广泛的未优化裂隙答案:ACD2.下列属于B货翡翠简单鉴定依据()。

珠宝玉石鉴定标准3

珠宝玉石鉴定标准3

珠宝玉石-鉴定标准5.3gtc141珠宝玉石-鉴定标准5.3 天然有机宝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5.3 天然有机宝石5.3.1 天然珍珠5.3.1.1 英文名称:natural pearl。

5.3.1.2 材料名称:无机成分:文石为主,少量方解石。

有机成分:硬蛋白质(conchaolin)。

5.3.1.3材料性质:化学成分:无机成分:CaCO3。

有机成分:C、H化合物。

结晶状态:无机成分:斜方晶系(文石),三方晶系(方解石),放射状集合体。

有机成分:非晶态。

核心:微生物或生物碎屑、砂粒、病灶。

常见颜色:无色至浅黄色、粉红色、浅绿色、浅蓝色、黑色等。

光泽:珍珠光泽。

解理:集合体无。

摩氏硬度:2.5~4.5。

密度:海水珍珠:2.61g/cm3 ~2.85 g/cm3淡水珍珠:2.66 g/cm3 ~2.78 g/cm3,很少超过2.74 g/cm3 。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集合体不可测。

折射率:1.530~1.685。

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

紫外荧光:黑色:长波:弱至中等,红色、橙红色。

其他颜色:无至强,浅蓝色、黄色、绿色、粉红色等。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同心放射层结构,表面生长纹理。

特殊性质:遇酸起泡,过热燃烧变褐色;表面摩擦有砂感。

5.3.1.4 优化处理:漂白处理:去处珍珠层表层的杂质,以改善颜色和外观,不易检测。

染色处理:表面凹坑处及孔中可见染料;用沾了丙酮的棉签擦拭,可擦出染料;银盐染黑者可检测出有银元素。

5.3.2 养殖珍珠5.3.2.1 英文名称:cultured pearl。

5.3.2.2 材料名称:养殖珍珠。

5.3.2.3 材料性质:化学成分:无机成分:文石为主,方解石、少量球文石。

有机成分。

硬蛋白质(conchaolin)。

核心:贝壳小球或贝、蚌的外套膜。

结晶状态:无机成分:斜方晶系(文石),三方晶系(方解石),放射状集合体。

有机成分:非晶态。

常见颜色:无色至浅黄色、粉红色、浅绿色、蓝色、紫色。

如何看懂宝石鉴定证书

如何看懂宝石鉴定证书

如何看懂宝石鉴定证书也就是鉴定名称,这是非常重要的。

就象翡翠的B、C货的鉴定结果不会写“翡翠”一样,虽然他们也是翡翠处理后而来的。

1. 珠宝玉石 gems定义:珠宝玉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珠宝玉石”、“宝石”不能作为具体商品的名称。

定名总侧:各种珠宝玉石名称必须以附录A中所列基本名称为基础,按附录B及标准中规定的定名规则确定。

2. 天然珠宝玉石定义: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物质统称为天然珠宝玉石。

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

养殖珍珠也归于此类。

3. 天然宝石定义: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的单晶体可含双晶。

定名规则:直接使用天然宝石基本名称或其矿物名称。

无须加“天然”二字,如:“金绿宝石”、“红宝石”等不参与定名因素A. 产地不参与定名,如:“南非钻石”、“缅甸蓝宝石”等。

B. 除“变石猫眼”外,严禁使用由两种天然宝石名称组合而成的名称,如:“红宝石尖晶石”、“变石蓝宝石”等。

C. 禁止使用含混的商业名称,如:“蓝晶”蓝晶易与蓝晶石混淆。

D. 严禁使用“半宝石”这一术语直接作为天然宝石名称。

4. 拼合宝石 composite stones定义: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称拼合宝石,简称“拼合石”。

定名规则:逐层写出组成材料名称,在组成材料名称之后加“拼合石”三字,如:“蓝宝石、合成蓝宝石拼合石”;由同种材料组成的拼合石在组成材料名称之后加“拼合石”三字,如:“锆石拼合石”;对于分别用珍珠、养殖珍珠、欧泊或合成欧泊为主要材料组成的拼合石,分别用拼合珍珠、拼合养殖珍珠、拼合欧泊或拼合合成欧泊的名称即可,不必逐层写出材料名称。

5. 再造宝石 reconstructed stones定义: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

珠宝玉石 鉴定标准

珠宝玉石 鉴定标准

珠宝玉石鉴定标准
珠宝玉石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贵重物品,其品质的鉴定对于购买者和收藏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珠宝玉石的鉴定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珠宝玉石的真伪和品质。

首先,对于宝石的鉴定,最重要的是要看其外观。

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光泽和纹理都是判断其品质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宝石颜色鲜艳,透明度高,光泽明亮,纹理清晰。

而劣质的宝石往往颜色暗淡,透明度低,光泽不足,纹理模糊。

因此,购买者在选购宝石时,要仔细观察其外观特征,以确保购买到优质的宝石。

其次,宝石的硬度也是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硬度高的宝石不容易被划伤,而硬度低的宝石则容易受到损坏。

因此,购买者可以通过使用硬度计或者其他硬物来测试宝石的硬度,以确定其品质。

此外,宝石的重量和尺寸也是其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般来说,同种类的宝石,重量越大、尺寸越大的宝石往往价值越高。

因此,购买者在选购宝石时,可以通过称重和测量尺寸的方式来判断宝石的品质和价值。

除了以上提到的外观、硬度、重量和尺寸等方面的鉴定标准外,购买者在选购宝石时,还可以通过宝石的产地、切工、透明度和纯净度等方面来进行综合鉴定,以确保购买到真正优质的宝石。

总之,珠宝玉石的鉴定标准涉及到外观、硬度、重量、尺寸等多个方面,购买者在选购珠宝玉石时,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购买到真正的珠宝玉石。

希望以上介绍的鉴定标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珠宝玉石的品质和真伪,为大家的选购提供一些参考。

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

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

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
珠宝玉石作为贵重的饰品和收藏品,其真伪鉴定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规范珠宝玉石鉴定工作,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对珠宝玉石的鉴定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这些标准不仅对珠宝玉石行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消费者购买和鉴定珠宝玉石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首先,国家标准对珠宝玉石的材质和成分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珠宝玉石的鉴定中,材质和成分是最基本的鉴定要素之一。

国家标准明确了各种珠宝玉石的成分和特点,包括了宝石的种类、颜色、透明度、硬度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为珠宝玉石的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国家标准对珠宝玉石的切工和工艺进行了规范。

切工和工艺是影响珠宝玉石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国家标准对珠宝玉石的切工比例、光泽度、抛光度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切工精细,工艺精湛,从而保证了珠宝玉石的品质和真实性。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珠宝玉石的鉴定方法和流程进行了规范。

在实际的珠宝玉石鉴定工作中,鉴定方法和流程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家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鉴定的流程和步骤,包括了外观检查、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多个方面,从而确保了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珠宝玉石的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珠宝玉石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的出台,不仅提高了珠宝玉石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为消费者购买珠宝玉石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希望珠宝玉石行业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加强对珠宝玉石的管理和监督,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珠宝玉石产品。

宝玉石鉴定

宝玉石鉴定

一、遇酸冒泡法对于富含碳酸盐的宝玉石,如汉白玉、珍珠、方解石及菱锰矿、天青石时,可以在宝玉石上滴酸冒泡的办法,与其它宝石相区别。

二、丙酮擦拭法用有机颜料对宝石进行人工染色的宝石,均可用棉花球蘸丙酮、甲苯、香蕉水等有机溶剂,将有机颜料溶染有棉球上。

三、硝酸裉色法天然黑色珍珠并非纯黑色,而是有轻微彩虹样的闪光的深蓝黑色或带有青铜色调的黑色。

用布蘸5%硝酸擦拭珍珠,白布不染黑。

用染料染黑的珍珠则白布染黑(但对用硝酸银染黑者或对腐蚀了壳基质的而变黑者均无效)。

四、浸水识别法由于蜡树脂及微裂隙不亲水,因此,可以用来鉴别B贷翡翠。

天然翡翠放进水中,透明度比在空气中内陆到的更清澈,能较清楚的见到翡翠内部的丝络;而B贷翡翠,无论是充填聚合物或无机物的B贷翡翠,放进水中,透明度的视觉效果要比在空气中差,整件B贷翡翠的透明度降低,通体显示出微透明状的乳白色蜡状物。

如果用聚光手电透视,透明度均一,像蒙着一个乳白色的罩子。

盐粒状结构看不清楚,没有在反射光的照射下看得清楚。

此法也适用于其它宝玉石的充胶或无机物处理识别。

充填聚合物的B贷翡翠,一般属中—细粒变晶交织结构,在反射光下用肉眼可以看到盐粒状的斑晶,围绕其周围的纤维、色根和石花。

放进装水的玻璃器皿或平底的玻璃杯中,用聚光手电透射,可以见到丝瓜瓤般的网络。

五、亮边与暗边效应在透射光下,天然翡翠的边缘出现暗边,而B贷翡翠则出现亮边。

天然水晶球清澈透明,放进水中在某处可能见到呈片状展布的气液包体或絮状包体。

用手角摸具有凉感,而用熔炼石英制成的玻璃球,虽然透明,但不清澈,仿佛伴有乳光。

用手角摸具有温感,放进水中,可能见到圆形气泡。

将天然紫水晶放进水中,可见紫色斑块或平直的色带,而紫色玻璃无此现象(但有气泡)。

合成水晶放进水中后,串珠的周边清楚,但中间不象天然水晶那样与周围的水一样清澈,能感到串珠的存在(天然水晶好象无物存在一样)。

六、反光观察法用天然水晶磨制的刻面型串珠手链,反射出的光柔和清澈,几乎无色,反光面多来自串珠的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有机宝石鉴定 (1)5.3.1 天然珍珠 (1)5.3.2 养殖珍珠 (2)5.3.3 珊瑚 (3)5.3.4 琥珀 (4)5.3.5 煤精 (4)5.3.6 象牙 (5)5.3.7 龟甲(玳瑁) (6)5.3.8 贝壳 (6)5.3.9 硅化木 (7)珠宝玉石-天然有机宝石鉴定5.3 天然有机宝石5.3.1 天然珍珠5.3.1.1 英文名称:natural pearl。

5.3.1.2 材料名称:无机成分:文石为主,少量方解石。

有机成分:硬蛋白质(conchaolin)。

5.3.1.3材料性质:化学成分:无机成分:CaCO3。

有机成分:C、H化合物。

结晶状态:无机成分:斜方晶系(文石),三方晶系(方解石),放射状集合体。

有机成分:非晶态。

核心:微生物或生物碎屑、砂粒、病灶。

常见颜色:无色至浅黄色、粉红色、浅绿色、浅蓝色、黑色等。

光泽:珍珠光泽。

解理:集合体无。

摩氏硬度:2.5~4.5。

密度:海水珍珠:2.61g/cm3 ~2.85 g/cm3 淡水珍珠:2.66 g/cm3 ~2.78 g/cm3,很少超过2.74 g/cm3 。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集合体不可测。

折射率:1.530~1.685。

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

紫外荧光:黑色:长波:弱至中等,红色、橙红色。

其他颜色:无至强,浅蓝色、黄色、绿色、粉红色等。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同心放射层结构,表面生长纹理。

特殊性质:遇酸起泡,过热燃烧变褐色;表面摩擦有砂感。

5.3.1.4 优化处理:漂白处理:去处珍珠层表层的杂质,以改善颜色和外观,不易检测。

染色处理:表面凹坑处及孔中可见染料;用沾了丙酮的棉签擦拭,可擦出染料;银盐染黑者可检测出有银元素。

5.3.2 养殖珍珠5.3.2.1 英文名称:cultured pearl。

5.3.2.2 材料名称:养殖珍珠。

5.3.2.3 材料性质:化学成分:无机成分:文石为主,方解石、少量球文石。

有机成分。

硬蛋白质(conchaolin)。

核心:贝壳小球或贝、蚌的外套膜。

结晶状态:无机成分:斜方晶系(文石),三方晶系(方解石),放射状集合体。

有机成分:非晶态。

常见颜色:无色至浅黄色、粉红色、浅绿色、蓝色、紫色。

光泽:珍珠光泽。

解理:集合体无。

摩氏硬度:2.5~4。

密度:海水珍珠:2.72g/cm3 ~2.78 g/cm3 淡水珍珠:低于大多数天然淡水珍珠。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集合体不可测。

折射率:1.500~1.685,多为1.53~1.56。

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

紫外荧光:无至强,浅蓝色、黄色、绿色、粉红。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有核养殖珍珠具核层状结构,珍珠质层呈薄层同心放射层结构,表面微细层纹;珠核可呈平行层状,珠核处反白色冷光。

特殊性质:遇酸起泡,过热燃烧变褐色;表面摩擦有砂感。

5.3.2.4 优化处理:漂白:去除养殖珍珠层表层的杂质,以改善颜色和外观。

增白:在漂白的基础上,添加增白剂,以改善颜色。

染色处理:放大检查可见色斑,表面有点状沉淀物;用稀盐酸或丙酮棉签擦拭可见染料,长波紫外光下呈惰性;银盐染黑者可检测出有银元素,X射线照相可见白色线条。

辐照处理:经辐照可成黑、绿黑、蓝黑、灰色等,放大检查,珍珠质层可见辐照晕斑,拉曼光谱与未处理黑色养殖珍珠有差异。

5.3.3 珊瑚5.3.3.1 英文名称:coral。

5.3.3.2 材料名称:贵珊瑚。

5.3.3.3 材料性质:化学成分:无机成分:CaCO3。

有机成分。

硬蛋白质(conchaolin)。

结晶状态:无机成分:隐晶质集合体。

有机成分:非晶质。

常见颜色:浅粉红色至深红色、橙色、白色、及奶油色;偶见蓝色和紫色。

光泽:蜡状光泽,抛光面呈玻璃光泽。

解理:无。

摩氏硬度:3~4。

密度:1.35g/cm3 ~2.65(0.05)g/cm3 ,随有机成分含量增加而变小。

光性特征: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486~1.658。

双折射率:不可测。

紫外荧光:长、短波:无至弱,白色。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珊瑚虫腔体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稍有不同的平行条带,波状构造。

特殊性质:遇盐酸起泡。

5.3.3.4 优化处理:漂白:去处珊瑚表面的杂质,以改善颜色和外观,不易检测。

浸蜡:以改善颜色和外观,不易检测。

染色处理:用蘸有丙酮的棉签可擦下染色剂,可见染料沿生长条带分布,裂隙中可见染料集中。

充填处理:用环氧树脂或似胶状物质充填多孔质的珊瑚,可用热针和密度检查。

5.3.4 琥珀5.3.4.1 英文名称:amber。

5.3.4.2 材料名称:琥珀。

5.3.4.3 材料性质:化学成分:C10H16O,可含H2S。

结晶状态:非晶质体。

常见颜色:浅黄、黄至深褐色、橙色、红色、白色。

光泽:树脂光泽。

解理:无。

摩氏硬度:2~2.5。

密度:1.08g/cm3 (+0.02,?/FONT>0.08)g/cm3 。

光性特征:均质体,常见异常消光。

多色性:无。

折射率:1.540(+0.005,?/FONT>0.001)。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弱至强,黄绿色至橙黄色、白色、蓝白或蓝色。

吸收光谱:无。

放大检查:气泡,流动线,昆虫或动、植物碎片,其他有机或无机包体。

特殊性质:热针熔化,并有芳香味,摩擦可带电。

5.3.4.4 优化处理:热处理:将云雾状琥珀放入植物油中加热后变得更为透明,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叶状裂纹,通常称为“睡莲叶”。

染色处理:为模仿暗红色琥珀,用染料处理,也可有绿色或者其他颜色的染色处理。

可见有染料沿裂隙分布。

5.3.5 煤精5.3.5.1 英文名称:jet。

5.3.5.2 材料名称:褐煤。

5.3.5.3 材料性质:化学成分:以C为主,含有一些H、O。

结晶状态:非晶质体。

常见颜色:黑、褐黑。

光泽:树脂光泽至玻璃光泽。

解理:无。

摩氏硬度:2~4。

密度:1.32(±0.02)g/cm3 。

光性特征:均质体(非晶质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66(±0.02)。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无。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条纹构造。

特殊性质:可燃烧,烧后又煤烟味,摩擦带电。

5.3.5.4 优化处理:未知5.3.6 象牙5.3.6.1 英文名称:ivory。

5.3.6.2 材料名称:无。

5.3.6.3 材料性质:化学成分:主要组成为磷酸钙,胶原质和弹性蛋白。

结晶状态:非晶质。

常见颜色:白色至淡黄、浅黄。

光泽:油脂光泽至蜡状光泽。

解理:断口。

摩氏硬度:2~3。

密度:1.70g/cm3 ~2.00g/cm3 。

光性特征: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535~1.540,点测法常为1.540。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长、短波下呈弱至强蓝白色荧光或紫蓝色荧光(长波稍强些)。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波状结构纹(引擎纹效应)。

特殊性质:硝酸、磷酸能使其变软。

5.3.6.4 优化处理:漂白:使其颜色变浅或去除斑点。

稳定,不易检测。

浸蜡:增强其光泽,以改善外观。

可见表面蜡感,不易检测。

染色处理:以产生古象牙的外观,不常见。

放大检查可见颜色沿结构纹集中或见色斑。

5.3.7 龟甲(玳瑁)5.3.7.1 英文名称:tortoise shell。

5.3.7.2 材料名称:无。

5.3.7.3 材料性质:化学成分:有机质。

结晶状态:非晶质。

常见颜色:黄色和棕色斑纹,有时黑色或白色。

光泽:暗淡,油脂光泽至蜡状光泽。

解理:无。

摩氏硬度:2~3。

密度:1.29g/cm3 (+0.06,?/FONT>0.03)g/cm3 。

光性特征:均质体(非晶质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550(-0.001)。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长、短波下无色、黄色部分呈蓝白色荧光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球状颗粒组成斑纹结构。

特殊性质:硝酸能溶,不与盐酸反应;热针能熔,具头发烧焦味;沸水中变软。

5.3.7.4 优化处理:未知。

5.3.8 贝壳5.3.8.1 英文名称:shell。

5.3.8.2 材料名称:无机成分主要矿物为文石、方解石。

5.3.8.3 材料性质:化学成分:CaCO3,有机成分:C、H化合物、壳角蛋白。

结晶状态:无机成分:斜方晶系(文石),三方晶系(方解石),呈放射状集合体。

有机成分:非晶质。

常见颜色:可呈各种颜色,一般为白、灰、棕、黄、粉等色。

光泽:油脂光泽至珍珠光泽。

解理:无。

摩氏硬度:3~4。

密度:2.86(+0.03,-0.16)g/cm3 。

光性特征: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53~1.68。

双折射率:0.155,集合体不可测。

紫外荧光:因贝壳种类而异。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层状结构,表面叠复层结构,“火焰状”结构等。

特殊性质:遇盐酸起泡。

特殊光学效应:可具有晕彩效应,珍珠光泽。

5.3.8.4 优化处理:覆膜处理:表面覆涂珍珠精液等材料,可仿珍珠,放大检查,可见部分薄膜脱落,表面光滑无砂成光泽异常,内部呈层状结构。

染色处理:可染成各种颜色,放大检查可见粒层间或粒隙颜色集中。

5.3.9 硅化木5.3.9.1 英文名称:pertrified wood。

5.3.9.2 材料名称:主要为石英类矿物,结晶程度不同,玉髓、蛋白石等;有机质。

5.3.9.3 材料性质:化学成分:无机成分:SiO2、SiO2·nH2O;有机质:C、H化合物。

结晶状态:隐晶质集合体至非晶质体,常呈纤维状集合体。

常见颜色:浅黄至黄色、褐、红、棕、黑、灰、白。

光泽:抛光面具玻璃光泽。

解理:无。

摩氏硬度:7。

密度:2.50g/cm3 ~2.91g/cm3 。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或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544~1.553,一般为1.54或1.53(点测法)。

双折射率:0-0.009,集合体不可测。

紫外荧光:一般无。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木质纤维状结构,木纹。

特殊光学效应:未知。

5.3.9.4 优化处理:未知。

编辑整理:淘玉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