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县人工种草现状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开展人工种草工作情况汇报

开展人工种草工作情况汇报

开展人工种草工作情况汇报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人工种草工作1.2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绿化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人工种草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城市绿化工程。

人工种草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3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种草工作,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1.4 项目内容:人工种草工作主要包括草种选择、种草施工、养护管理等环节,同时还涉及到技术培训、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工作。

二、工作进展情况2.1 草种选择: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结合项目需求,我们进行了草种的选择工作。

经过专业的调研和评估,最终确定了适合该地区的草种,并进行了大规模的采购。

2.2 种草施工:在进行种草施工前,我们对施工场地进行了认真的勘察和测量工作,确保了施工效果的质量。

同时,我们组织了专业施工团队,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保证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3 养护管理:种草工作完成后,我们组织专业的养护团队进行了养护管理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草坪的生长和品质。

2.4 技术培训:为了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还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工作,为参与项目的人员提供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5 设备采购:为了保障项目的实施,我们对所需的施工设备和管理设备进行了采购,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运行正常。

三、工作成果3.1 绿化效果:经过我们的努力,种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量的草坪和绿地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美化,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2 生态效益:随着城市绿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大净化了空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3 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4.1 存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资金不足、人员培训不到位、设备维护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

人工种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工种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人工种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白玛南加(西藏改则县麻米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改则859217)摘要:人工种草工作在实际的开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像田间管理水平落后、种植业结构难以均衡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人工种草的效率,对此,要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推动人工种草工作的进程&关键词:人工种草;存在问题;对策1人工种草中存在的问题1.1对人工种草的认识有误区人工种草的认识误区主要体现在领导层认识不到位和群众对“草”的认识走向两个极端。

一些领导狭义地认为种草就是畜牧部门的工作,将种草和养畜结合在一起。

实则不然,种草的意义在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举措,畜牧用草只是其中一部分。

牧草根系发达,有极强的地面覆盖能力,和耕地相比,种植牧草的地表径流和地表冲刷能降低30%左右,与林地相差无异。

而且,将牧草种植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沟壑、丘陵、沙漠地区还能有效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还有一些领导将种植牧草与退耕还林对比,认为退耕还林见效更快,易出政绩,而且看上去工程更加宏伟,而实际上,退耕还林不能一下子让当地群众看到种植的效益,尤其是在较为贫困的地区,更容易降低群众的积极性。

其次,群众对“草”的认识有两个极端,一是认识过度,受宣传的影响,将普通的草当作“神草”,过度浇水、施肥,造成草的死亡,另一种是将“草”当野草对待,种植的时候直接将种子撒在地里,导致长出来的牧草虫害泛滥、疏密不均、杂草丛生%&。

1.2牧草栽培技术推广与种草不同步现阶段,种草栽培技术相比养畜、防病来说相对较少,相关业务部门没有有效开展种草栽培技术的培训,林业部门和畜牧部门的责任不明确,尤其在基层组织,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种草研究的技术人员,相关业务部门对于种草技术也知之甚少,照本宣科。

人工种植的牧草与野草不同,它有着更高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人工种草的技术要求也不亚于种树和庄稼,对牧草的栽培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

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草是草原生态系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草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以下从草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草产业发展的展望。

1.草产量增长近年来,我国草产量持续增长,由1982年的930亿斤增长到2018年的2658亿斤。

其中,天然草增长较快,人工草地逐渐增多,已超过1亿亩。

草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主要有饲料、草编、草茶、草药等。

2.草牧业规模扩大我国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牧业是农牧民生产和财富创造的重要产业。

草牧业正不断扩大规模,加强科技引导,不断提高生产效益。

截至2018年底,全国奶牛存栏数达到1626万头,肉羊数量为1.3亿只,毛绒羊数量为7500万只,马存栏为153万匹。

草地牧区的综合治理、退牧还草等措施不断加强,草地生产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3.草产业转型升级传统草产业的独立性逐渐被削弱,将越来越多地与畜牧业等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生态畜牧业体系。

同时,新兴草业也逐步升级和发展,如草坪产业、草漆产业、草坐垫等。

二、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草地退化由于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草原退化现象十分普遍,约有1/3的草原已经严重退化。

草地的退化不仅降低了草地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技术不成熟草产业技术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支持,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产品附加值低。

加强技术创新和培训提高草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提高草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规模较小目前,草产业市场规模较小,产量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低,草制品出口也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1.加强保护推行科学的草地生态保护体系,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促进草地环境的恢复,防止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2.提高技术创新草产业的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推广以技术为导向的草地管理模式,加强草业科技创新,提高草业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推广和应用草地管理新技术,提高草地生产畜产品的效益。

浅谈理塘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浅谈理塘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维普资讯
业 言 2 年4 第 9 与 牧 0第 0 期总 1 8 4 期
C YYXM A EUUU O


鼢 国B窜 岛 曰国国爨恩国四臼
康 建 明 ,黄 国勤
(. 1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畜牧综合站 ,四川 理塘 6 6 0 ;2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畜牧局 ,四川 理塘 250 . 660) 2 5 0

要 :通过 分 析 影 响 理 塘县 畜牧 业 可持 续发 展 的 因素 ,提 出 了搞 好 整 体 规 划 ,加 大畜 牧 业 实 用技 术 的 推 广 力 度 ;
以 市场 为 导 向 ,优化 畜种 结 构 ;重视 牲 畜疫 病 防 治 ,确保 畜牧 业 生 产稳 定 、可持 续发展 的对 策措 施 。 关 键 词 :畜 牧 业 ;可 持 续 发展 ;对 策
20 06年 末 全 县 各 类 牲 畜 存 栏 总 数 达 3 _ 头 8 4万
( 、匹) 只 ,总增率 为 2 . 3 %,较 2 0 8 0 5年 同期增 长 0 3 . 4
收 稿 日期 :20 — 2 2 0 7 1— 4

草地 的退 化使草 地优 质植 被减少 或 消失 ,毒 草 和杂类 草增 加 ,草地生 产力 明显 下 降。
原 宽谷 区 ,东 北 部 山 原 峡谷 区三 部 分 。地 貌类 型 复 杂 ,海拔 高 、气候 条件 恶劣 ,生态 环境脆 弱 ,自然 灾 害频繁 。加之 牲 畜超 载过 牧 和全 球 气 温变 化 的压 力 , 致 使 生态 环 境 恶 化 加剧 。 因此 ,要 保 证 草 地 畜 牧业
畜牧业 的可持续 发展 强调 生产持 续性 、经 济持续 性 和生态持续 性 三者相 互统一 ,其 核心是 满 足人类 当

浅析理塘县草地生态恶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析理塘县草地生态恶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28 9 第5 草 畜牧 一 0年 期总 1期 业与 0第 4
浅 析 理 塘 县 草 地 生 态 恶 化
原 因及 治 理 对 策
余 勇
66 0 ) 2 5 0 ( l 省甘 孜 州 理塘 县 畜牧 局 , 四川 理 塘 E川

要 :以维护草地 生态 系统平衡 为 目标 ,对草地 生态恶化现状及原 因进行分析 ,提 出相应的治理对 策。主要 采
理塘县地处长 江上游及其 主要 干流雅砻 江 的源头地 区 , 其草地 是构建 长江 上游 生态屏 障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草 地生态状 况 的好坏 直接关 系 到长江 上游 生态 屏 障的建 设 及其功能的发挥 ,具有重要 的生态地位 。
1 . 三 大 特 点 2
11 承载 草 食 动 物 ,促 进畜 牧业 经 济 可持 续 发 展 : .1 .
理塘县 位于 四川省 西部 、甘孜 州西南 部 ,地 处青 I
体 ,有 极 强的 防蚀 固土 、涵 养水 源 的能力 。许 多研 究 表 明 ,牧 草对 防止水土 流失 、减 少地 表径流 、防蚀 固 土 的能力 明显高 于森林 。林 地 和草地 减少 地表 径流含 沙 量 的能力分 别 为 3. 73 %和 7 . ,草地 比林 地 高 3 0% 3 3 个 百 分 点 ;生 长 2年 的草 地 拦 蓄 地 表 径 流 的能 力 为 5 %,而生 长 3 8年的林 地拦 蓄能 力仅 3%;2。坡 4 4 5 地 ,当降水 量 为 30 4 mm时 ,每 6 7n耕地 水 土流失 6 i
2 草地 生态环境 现 状
开挖 金矿 ,采集 中药初等大量挖取 和破坏 草皮 ,导致草 地 沙化 、退 化。同时 ,理塘县草地生态先天脆弱 ,草地 和地质结构特殊 ( 草地草皮层厚度为 1~ 0 m,其下 面 02 c 沙层厚 度高 达 8~ 0 ) O 3 0 m ,草地植 被一 旦破坏 就难 以 c 自然恢 复 ,极 易 造成 沙化 。与此 同时 ,畜 牧业 在发 展 过程 中 曾一 度 出现 “ 追求牲 畜数 量 ” ,以数 量论 发展 , 以畜多 为荣 、畜 多 为富 ,使 草地 严重 超载 过牧 ,最 高

人工种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人工种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 作 研 究2021年第12期新农民人工种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措 姆(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古姆乡人民政府,西藏 阿里地区 859200)摘要: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西藏的经济优势支柱产业是畜牧业,但在实际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季节不平衡问题愈发明显。

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西藏阿里人工种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生产出更多优质饲草料,缓解天然草地放牧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人工种草;问题;对策;分析在西藏阿里地区加强人工草种植,能够有效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并实现草资源的持续利用,加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西藏阿里地区加强人工种草,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有效避免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闲置。

而在现阶段的人工种草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收贮技术欠缺,科技投入不足,增加了人工种草的难度。

因而在人工种草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并做好示范工作,全面加强种草技术培训等相关工作,提升人工种草的整体效果。

1 人工种草中存在的问题在西藏大部分地区依旧采用游牧或半游牧的生产方式,受季节气候的影响,难以提供充足的饲料来作为补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西藏阿里处于祖国西南边陲,年平均风速在3.2m/s,大风频率高达八级以上,年大风日数在149d左右。

年平均气温为0℃,日平均温度变化幅度极大。

由于阿里地区的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寒冷,全年降雨量相对较少,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而在人工种草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群众对人工种草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存在人工种植草地退化、沙化的现象。

再加上农牧民的意识淡薄,没有考虑到气候,土壤,海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草的品质下降。

2 加强人工种草的策略2.1 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农牧民认识在西藏阿里地区人工种草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全面加强人工种草重要意义的宣传。

而借助现有的媒体和平台,不断拓宽宣传的方式和渠道,让农牧民能够了解人工种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改良典型经验

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改良典型经验

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改良是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领域的重要工作,针对这一主题,我们将从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改良的背景、意义、方法和典型经验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背景1.自然草原的退化自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影响。

过度放牧、草原火灾、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草原植被的减少和土壤侵蚀,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2.退化草原改良的迫切性退化草原改良的迫切性在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草原生产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保护草原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是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所在。

二、意义1.生态环境保护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改良可以有效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促进土壤固碳和保水保肥的功能。

2.草原生产力提高通过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改良,可以增加草原的植被面积,丰富植物种类,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草原的综合生产力。

3.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有效的种草和改良措施,可以提高草原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储备,保障牧民的生计和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方法1.科学选种在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改良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选择适合的牧草种类和苗木,保证其生长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合理施肥在种草和改良草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措施,以保证植物的养分供应,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加强管理在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改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种子的管理、播种的技术指导和植被的保护,确保种草和改良效果的实现。

四、典型经验1.内蒙古某草原人工种植经验该草原区域利用沙生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进行人工种植,在保证水土保持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草原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2.青海某退化草原改良经验在该地区,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和科学的植被维护管理,成功地提高了草原的牧草产量和质量,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和地方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草业发展现状和思考

草业发展现状和思考

草业发展现状和思考草业发展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粮食作物和农畜产品一样,对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将探讨当前草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一些思考。

首先,草业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草业生产规模扩大:随着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畜牧业和养殖业的需求也在增加,相应地,草业生产规模也得到了扩大。

养牛、养羊、养马等畜牧业需求使得草地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2. 种类丰富:目前,草地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绿化草、饲草、能源草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育种技术的改进以及基因改造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新品种的草地被培育出来,以满足不同需求。

3. 草地管理技术提升:草地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包括草地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草地的管理更加高效,从而提高了草地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草业发展,考虑到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有以下几点思考:1. 提高草地质量:草地是畜牧业养殖的重要饲料来源,因此提高草地的质量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草地的抗逆性、潜在产量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2. 推广高效管理技术:草地的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草地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将高效管理技术向农民推广,并让农民了解和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草地管理的水平,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研发新的草地品种:随着人类需求的改变,对于不同草地品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包括抗病虫害、适应高温、低水耗等特点的草地品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4. 生态保护与草地利用的平衡:草地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结合。

在草地的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等现象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

总之,草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可以实现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农民的收入做出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60 ) 20 0
6 40 ; 2 3 0
3 四 川省 甘 孜 州 草 原 工 作 站 .四 J 康 定 . l l
中 图分 类 号 :¥ 1. 82 8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7 — 4 3 2 1 )0 0 2 — 2 6 3 8 0 (0 2 1— 0 3 0
6 . %;可 利 用 草地 面 积 7 . 99 8 79万公 顷 ,占草 地 总面 积 的 7 . %,是 川 西北 牧 区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四川 84 9 省 1 O个 纯 牧 业 县 之一 。全 县 辖 2 4个 乡 ( ) 1 镇 、2 3 个 行 政 村 ,总 人 口 6 4 13 0人 ( 中 ,农 牧 民人 口 其 5 0 74 4人 ) ,藏 族 占 9 %。2 1 5 0 0年 全 县 实 现 农 牧 业 总 产值 2 8 55 2万元 ,其 中牧业 产值 1 7 53 4万元 , 占 农 业 总产 值 的 6 .9 ;人 平 纯 收入 20 7元 ;各类 0 % 0 5
河 谷 幽 深 , 势 由 西 北 向 东 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倾 斜 , 平 均 海 拔 地
22 存 在 的问题 .
牧 民增 收 的 主要来 源 和农 村经 济 发 展 的重 要 增 长点 。
县 内平 均 海 拔 4 1 3 m,属 高 原 寒 温 带 季 风 气 候 , 3 . 7 气 候 特 点 是 :冬季 长 、 日照 充 足 、辐 射 强 、 昼夜 温 差 大 、风 力 大 、水 热 同期 蒸发 量 大 、干湿 季 节 分 明。
草 面 积 累计 达 O 2万公 顷 ,其 中 ,依 托 卧 圈 种 草 、 . 4
抗 灾 保 畜 打贮 草基 地建 设 、粮 草 轮作 等 方 式 ,种 植
燕 麦 、 箭 管豌 豆 、 多花 黑 麦 草 、 芜菁 等 一 年 生优 质
饲 草 料 近 01 . 6万公 顷 ;依托 退 牧 还 草 、优 良牧 草 种
考 核 的 内容 之一 。据 调 查 :理 塘县 除耕 地 外 ,农 牧 区 可 开展 人 工 种 草 的 面积 为 06 公 顷 ,主 要分 布 .8万 在 濯 桑 片 区 ;其 中适 于 机 种 的面 积 为 133 3. 3公 顷 , 主要 在 理塘 康 呷 濯桑 。截止 2 1 底 ,全 县 人 工种 0 0年
实施 人 工饲 草地 建设 可 以增 加 牲 畜 的冬 草贮 备 , 为牧 区建 立 草 畜 平 衡制 度 ,推 动 传 统 畜 牧 业 向现 代 畜牧 业 转 变 ,建 立起 人 与资 源 、环 境 之 间协 调 统 一 的 良性 生态 系统 ,实 现 草 原增 绿 、牧 业 增 效 和 农 牧 民增 收 共 赢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在 实 施 天 然 草 原 禁 牧 、 休 牧 工程 的 同时 ,配套 开展 人 工 饲 草 地 建 设 ,可 以 强 化 畜牧 业 发 展 的物质 基 础 ,实 现 牧 区生 态 保 护 与 畜牧 业 经济 的协调 发展 。
理塘 县位 于四川 省西北 部 ,甘孜 州藏族 自治州 西 南部 ,地处青 藏高原 的东南缘 。东 经 9 。9 ̄ 0 。6 , 9 1 10 5
北 纬 2 。7- 04 8 5 3 。 3 。幅员 面积 1 8 .7平 方 千米 , 412 2 其 中 天 然 草 地 面 积 9 . 万 公 顷 , 占 总 面 积 的 92 4
1 基本 情 况
气 温 一 O5C;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7 58 m;相 对 湿 度 3. o 2 .r a 7 %;年 平 均 日照时 数 25 0 26 o 。水 热 同期 ,水 O 0 - 5 h
草 丰茂 ,具有 发展 草地 畜牧业 得 天独厚 的 自然 优势 。 2 人 工种 草现 状及 问题
植 示 范 项 目,采 用 围栏 、免 耕 补 播 、施 肥 等 综 合措 施 ,种 植 老 芒 麦 、康 巴垂 穗 披 碱 草 、紫花 苜 蓿 、多
年 生 黑 麦草 等 优 质 牧 草 01 公 顷 ;多 年 生 牧 草 留 .4万
牲 畜存 栏 3 . 99 2万头 ( ) 只 ,牲畜 总增 率 2 . %,出 33 7
草 业 与畜 牧 22 1 第 0 0  ̄j 期总 2 1 0
COE UXM A Y Y U U
地生态
理塘 县 人工种 草现状及发展 对策
董 昭林 ,黄 国勤 ,桑根 ,孙 海燕
(. l 草原 科学 研 究 院 , 四 川 成 都 11 J 省 aI 6 13 ;2四川 省 理 塘 县 农 牧 和科 技 局 ,四 川 理塘 171 .
栏 率 2 . %。草地 畜牧 业 为 全 县 的 支 柱 产业 ,是农 23 4
床 面 积 01 . 2万公 顷 。一 年 生人 工 草 地平 均 每 公 顷 产
草 量 3 l4 52 x 0 千 克 ,多 年 生 人 工 草 地 每公 顷 x 0~ .5 l 4 产 草量 一般 为 07  ̄ 0^ . l 千克 。 .5 14 1 x 0 -5 4
221 区位 特 殊 、 困难极 大 、成 本 很 高 :理 塘 县 地 ..
处 我 国最 高 一 级 阶 梯 向第 二 级 阶梯 云 贵 高 原 和 四川 盆 地 的过 渡地 带 ,属 横 断 山系北 段 川 西高 山高 原 区 , 青藏 高原 的一 部 分 ,地质 构 造 特征 明显 ,山峰 高耸 ,
21 发 展 现 状 .
自2 0世 纪 9 O年代 开 展 “ 草 畜 ” 三 配 套 建 设 人 以来 ,理 塘 县 各 级 党 委 政 府及 畜牧 部 门高 度 重 视 人 工种 草 工 作 ,一直 将 人 工 种 草 作 为发 展 牧 业 和保 护 生态 的 重 要工 作 来 抓 ,并 纳 入 各 乡级 人 民政 府 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