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理念转变论

政府治理理念转变论
政府治理理念转变论

政府治理理念转变论

作者:王振海时间:2010-04-21 浏览次数:5090 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变革是市场化。受市场化的冲击,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政治领域的改革最深刻的变迁和最显著的成效体现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也即发生在政府身上。政府治理领域的转变,不仅为不断深化的市场化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今后的经济、政治改革积累了经验。尽管在现实中,政府的施政行为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从总体上讲,我国政府治理的理念已经充分体现了现代政府治理的先进性特征。

一、政府的权限范围由无限向有限转变

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换句话说,有限政府是政府理论的基本内涵。对于有限政府,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理解:一是从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角度看。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是一对个对应的概念,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主要表现在,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公民。也就是说,是公民权利本位,而非政府权力本位,政府的权力源于公民权利的让渡。因此,政府的权力就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无限的。二是从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作用限度看。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和市场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和途径。但二者相比,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手段。也就是说,凡是市场能做到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和范围内,政府干预才是可能和必要的。不仅如此,政府本身也存在失灵,这也决定了政府的权力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无限的。

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在政府权力问题上存在两大误区:其一是政府的权力是无限的。即认为政府的行政权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深入并控制社会的全部领域和各个层

面,政府行政机构集中掌握了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各种职能。具体表现在:1949年以后,政府的行政组织随着各级党组织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发展起来,民间自治组织被纳入国家制度的轨道,并把一切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权力和职能集中到政府中来,使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都成为准政府组织和政府衍生物。其结果造成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政府机构臃肿,冗员过多,财政负担沉重。二是降低了政府行政能力。由于政府承担了太多的本不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事,致使政府管了太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三是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能政府使政府成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都丧失了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的动力,不得不依附于政府。二是政府能力无所不能。伴随着政府权力毫无限制地扩展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层面,人们也开始误认为政府不仅是无所不为的,而且是无所不能的。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不仅出现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局面,而且还往往把政府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归结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不够。这样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导致了政府权力更加扩张。应该说,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有复杂的经济管理职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调控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一切经济制度都是各种规则和条例的集合,根本不存在不受调控的经济”[①]。中国政府的问题不在于它干预了经济,而在于它的干预范围和方式的不恰当。突出表现为行政权力对经济生活不受限制的干预。这种做法不仅窒息了企业的活力,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法治行政体制不健全,使得行政权力垄断一切资源,并在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再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做法,导致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扭曲变形,并造成腐败问题的大量孳生蔓延。因此,实现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构建有限政府治理模式,对于克服政府管理中的各种弊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过程。只有通过深刻的改革,建立健全各种完善的制度体制,才能保证有限政府的实

现。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实现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根本途径。众所周知,有限政府,最根本的一条是建立在市场体制的发达上。政府的有限性首先体现在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有限。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包,造成了“全能政府”。“全能政府”也叫“全能国家”,主要是指国家和政府的权力随时随地无限制地侵入和控制整个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其结果是造成了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建立有限政府,要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先决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它在市场中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样,在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和范围内,政府才能退出来,即从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和直接干预经济中解脱出来,而专事市场以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具体地说,就是建立完善市场秩序所需要的法律法规,提供公共物品等。这样市场和政府有效分工,在各自的作用范围和领域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总之,市场经济和有限政府是一对特殊的双胞胎,建立市场经济是实现有限政府的必要前提。

——严格限定政府权力于公共领域之内。有限政府的有限性还体现在政府对社会领域的干预有限。在无限政府条件下,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不分,社会领域与国家领域不分,政治活动经济化,经济活动政治化,最后形成了政府支配一切、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状态。建立有限政府的治理模式,必须把政府职能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只管理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政府要从私人领域坚决退出来,让市场和公民社会组织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方式处理私人领域的事情。这样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政府必须建立在合法性基础之上。这是实现有限政府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的根本保障。应该说,政府的有限性通过政府权力的组成方式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有限政府是通过一定的民主形式产生的,只有通过民主产生的政府,才具有合法性,才能够充分代表民意,并为人民负责。否则,不受民主监督和制约的政府权力,就会恶性膨胀,不仅造就了官僚主义,而且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更为可怕的是,它颠倒了民众和政府的主仆关系,取消了政府的责任,从而使掌握无限权力的政府更加恣意妄为。事实上承担责任是政府的第一要义,它不仅意味着政府行使的每一项权力背后都连带着一份责任,拒绝行使应该行使的权力也是一种失职,还意味着违法行使权力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有政府机构的权力大小、政府官员的职位升降权掌握在人民手里,实现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在有限政府治理模式中,政府的职能范围应当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199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对有限政府的职能范围是这样界定的:首先,有限政府应承担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职责。政府通过灵活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在公共活动的领域,政府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微观经济决策由企业自己做出,政府只负责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与宏观经济环境。其次,健全市场法规,建立市场规则,维护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让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竞争。作为“仲裁人”的有限政府,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必须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与环境。第三,组织与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调节社会分配,实现社会保障。公共物品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机制在这一领域中的失灵,因此通过政府解决就成为必然选择。同样,市场经济并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通过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与成熟市场国家相比,我国还有繁重的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从培育和维护有效市场环境的角度,当前我国政府发挥作用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七个方面:1、改进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外汇管理体制,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直接干预的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增强对国际竞争环境的应变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建立健全市场规则,以法律制度界定和保护产权,保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通,打破地方和部门的行政性垄断或限制,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市场进入者创造有基本可信的、可预期的、公平竞争秩序。3、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完善与新体制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分解和规范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两种职能,政府退出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4、完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基础建设,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传播,加强信息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5、改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高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有效的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和谐。6、增强社会冲突管理职能,加强政府和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和交流,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援助,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7、加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职能,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治理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二、政府的治理行为由管制向服务转变

传统行政尽管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形态各异,但它们都传承着一个共同的征象,这就是管制,即政府以管理和统治者的身份对公民进行管理和制约。总的来说,管制

行政有如下特征:①政府与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倒置。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本来是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但在管制行政的理念下,政府是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对人民实行统治和管制,政府的权力被视为高于一切的东西,而公民的权利则被忽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不是处于对等的关系上,而是处于颠倒有时甚至是对立的状态。②政府职能无所不包。管制行政理念下的政府对公民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因此对公民活动的所有领域都采用统治和控制的意向,政府的权力渗透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③政府的行政方式以强制手段为主。管制行政的一大特征就是强制性,政府以强制手段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公民在政府的强制权力下不得不服从政府的管理行为。

管制行政的特点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政府过去一直强调对经济生活进行大一统的管制。再加之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传统,官本位思想与政府居高临下思想根深蒂固,从“管”字出发处理一切问题自然就会形成习惯。从行政管制的内容看,各级政府滥用审批制度。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以审批制度为集中表现形式的政府管制行为,不仅限制了国民的自由权利,而且严重妨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企业无自主权,大小项目没有政府批准便寸步难行。从行政管制的效果看,有效的政府管制是维护自然垄断性行业有效竞争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管制部门对垄断部门缺少有足够约束力的管制,而且管制职能被分散在多个政府机构,从而造成协调难度大、管制成本高、管制效率低下。滥用管制和过度管制还造成了腐败现象的大量滋生。

实现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的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角色创新的重要内容。政府职能转变和角色创新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真谛就是让各经济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果政府事事处处进行干预管制,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这就要求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从“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让政府成为市场中各经济主体的服务者而不是管制者。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管理经济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帮助企业创立品牌、进行认证、提供信息、维护权益;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政府主要从事调查研究、发展预测、制定规则、宏观调控、政策协调、人才培训、环境治理等事务;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政府要运用法律法规实施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这种转变从根本上说是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向社会本位、民本位体制转变。政府不再是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和个人可以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进行自主经营,从而改变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社会全面干预的做法,而只管政府该管也必须管的事。

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的转变,决不意味着取消政府管制。管制行政是一种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而政府管制主要是指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管制行政不是行政管理所必须的方式或方法,但政府管制则是政府管理经济所必须的。政府管制不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必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需要。当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制是根本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管制的涵义和目的上,而且表现在管制的内容和方式上。第一,从政府管制的涵义和目的看,在经济学中,政府管制指政府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和家庭)的活动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它的目的是克服市场缺陷;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制是政府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几乎一切经济活动都属于政府管制的内容并纳入政府管制的范围,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将计划经济称之为管制经济。可见,这种政府管制不是以克服市场失灵为出发点,而是全面替代市场。第二,从管制的内容范围看,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制是全面替代市场,所以,差不多一切经济活动都在政府管制之下,而且这种管制随意性大,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制是以克服市场失灵为出发点,它的管制范围仅仅局限在市场不能有效发

挥作用的领域内,如限制垄断等,而且这种管制是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基础上。第三,从管制的方式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制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管制的过程缺乏公开和透明,暗箱操作的成分很大,有时甚至完全是一种倾斜性的行为(如对国有企业的过分照顾)或体现部门利益的一些政策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制不再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方式,而是通过法律法规和经济干预手段加以实现的,如价格限制(既可以是设置“上限”,也可以是设置“下限”)、数量限制或经营许可等,在程序上是完全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对所有管制对象实行一视同仁原则。

我国现行的政府管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转变过来的,在不少方面还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制的特点。如管制手段上的行政性过强,主要不是依据法律进行管制;管制内容上还基本停留在市场准入等初级层面,对管制价格的制定往往缺少必要的依据,基本不掌握管制对象开展管制业务的真实成本,;技术管制上虽然制定了相当多的技术和安全标准、规范,但缺少监督管制对象执行的方法和工具,因此,对安全性的强调通常被政府垄断部门(垄断利益获得者)当作试图继续维护垄断利益的理由。

改革政府管制不仅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管制改革过程同时也是管制体制重建的过程,应当将放松管制、引入竞争和加强管制并重。具体来说,管制重建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其一,管制机构本身的重建。对于管制机构的设立,经济理论界和一些现行的管制机构呼吁建立统一、集中、透明和公众参与的管制机构,将分散于政府部门的管制职能尽可能地集中于新的管理机构。在完善管制内容体系方面,调整政府经济管制职能,既要注意放松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性管制,又必须适应市场竞争状况,加强对自然垄断性行业的管制。在政企分离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管制的职能主要包括,加强对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防止市场垄断、价格共谋、欺诈等行为。其二,管制内容

体系的完善。鉴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制过度的问题,当前政府管制改革应以放松管制为基础环节,根据市场失灵的状况,重新确定政府管制的范围。同时,改革政府管制的方式和手段,加强政府管制制度化、法律化建设,对管制主体、对象、格局、程序以及监督管制与管制救济等各个方面加以规范,最终形成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之间相互补充的局面。

基于上述认识,我国政府管制改革的着力点在于:①制定有关政府管制法规,以法制为基础提高政府管制的规范和效率。即针对特定基础设施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政府要通过法规的形式规定管制机构的设置、责权划分、市场结构的重大调整等内容,以确定新的政府管制体制的基本框架。为适应开放市场的需要,中国基础领域应加快立法。②颁发和修改企业经营许可证。③制定和监督执行管制价格。对垄断性环节(如电网)在成本透明的基础上加强价格管制,对竞争环节(如上网、电价)实行市场定价。④实行市场准入的管制。加强对垄断环节公平进入的管制(如电信网的互联互通、电网的公平接入)等等。

改革审批制度是实现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审批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制的重要手段,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没有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查和批准,一切经济活动都不可能开展。因此,人们把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种层层审批制度,称之为审批经济。审批经济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一是改革审批制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权利与利益的调整,难度很大;二是对审批经济危害性认识不足;三是法制理念和政府理念没有转变过来,还停留在把政府作为经济活动中心的观念上。审批经济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与国际通行规则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要改革审批制度,首先必须更新两种观念:一是树立法制理念。凡是不被法律禁止的,都是允许做的。只有被法律名文禁止的,才是不可以做的。这就是说,企业和个人的创新行为无需政府批准,许多经济活动根本不需要政府层层审批,只需在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或备案就可进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可以无法无天。相反,它们必须遵守法律规范,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二是更新政府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是无所不为、无所不能的全知全能者,政府的职能应严格限定在市场的作用之外,凡是市场能办到的事情都应让位给市场做,只有市场不能办到的事情才由政府解决。

三、政府的履职方式由划桨向掌舵转变

“划桨”和“掌舵”是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行使不同职能的一种形象表述。所谓“划桨”,是指政府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做法;所谓“掌舵”,是指政府不作为公共物品的直接生产者出现,而是负责制定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给其他生产者生产,政府或者作为购买者间接提供公共物品,或者作为管理者和监督者监督公共物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在传统经济学和政府理论中,政府一直是所有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直接生产者和提供者。现代经济学理论揭示,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是两个不同概念。虽然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但这既不意味着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直接生产,也不意味着所有公共物品全部由政府生产。而正是由于公共物品的政府垄断生产,造成了公共物品的缺乏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低效率。解决的办法是,打破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垄断局面,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分开,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服务标准、规定公共物品数量和质量,并将这些服务项目的提供和公共物品的生产通过招标、合同承包、政府采购等形式转给私营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等生产或供给,以充分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和公

共服务的需求。这就是政府在公共领域由“划桨”到“掌舵”的角色转变。

政府职能从“划桨”到“掌舵”转变,由直接生产公共物品和提供公共服务到间接提供和组织生产,既是改善公共领域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中外大量研究事例充分说明,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垄断生产已经远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通过对大量公共服务问题的分析,揭示了公共领域服务效率低下的深刻原因:“过去50年来,大多数政府领导人一直认为,政府的角色是单方面的:收税和提供服务”,但是由于税收困难和财政危机,使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难以为继,而领导人通过举债方式勉强提供公共服务又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政府掌舵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全球性的激烈竞争使得对政府的要求更高,要求政府办的事更多;另一方面,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和危机更为严重。这样就迫使政府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即通过引导和说服各个利益集团接受并按照社会共同目标,以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间接提供者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这样,通过把“划桨”与“掌舵”分开,使得政府基本上作为一个精明的买家来工作,以能够完成自己政策目标的方式利用各种生产厂商。政府有了更大的自由来挑选最有能力和效率的提供者,使政府花同样的钱能够得到更大的效益[②]。

实现公共领域政府职能由划桨到掌舵转变在我国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不仅是公共服务领域的直接经营者和唯一提供者,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逐渐从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来,政府职能逐渐转变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上。这不仅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大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政府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公共领域的管理上。政府由公共服务的直接生产者转变为间接提供者,从划桨到掌舵的角色转变,是提高公共服

务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政府职能切实转变的不二选择。

[作者简介] 王振海,教授,博士,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副校长,青岛行政学院副院长。

[①][美]詹姆斯·伯恩斯等:《民治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22页。

[②]参见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第3-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减少、强化、弱化、重点的转移、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和对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应如何调整和重新配置,根据政府职能和影响职能配置的因素,首先应对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未改变)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所及并不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深深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行为规范标准、观念的改变,要求政府相应地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变革。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或几乎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份的经济实体。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国有资产设置专门机关进行管理,初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代表,从而使行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化。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成长,市场经济运转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影响,导致新社会问题或使原有的某些社会问题变得复杂或尖锐,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上述变化,是在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里出现的,涉及的不是政治统治,而是要求更好的解决在充分发挥社会应有调节功能的同时,协调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减少国家直接干预,增强宏观调控。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内容与配置,显然不能适应和满足新体制运转形成的需要,必须为此作出相应调整。 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政府间,以至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政府不再能通过行政指示、行政命令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只能从所有者权益角度行使

【读后感】《政府论》_119207

《政府论》读书笔记 管理1404 李桥枫《政府论》是洛克主要的政治思想,其主要思想是为资产阶级国家辩护的。《政府论》包括上下两篇。上篇则批判拥护封建王权的菲尔麦的君权神授学说;下篇又叫《论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即从正面系统阐述洛克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 洛克《政府论》下篇总共分为十九章,分别从自然状态与自然法、自然权利、政治社会与政府构建、权力和政府解体等五个方面来论述其理论。 首先谈自然状态与自然法。他追溯社会权利的起源到人类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由自然法占主导和支配作用,并由自然状态产生原始的战争状态和奴役。 自然状态即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平等的状态。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人们毫无差别地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没有一个人有多于别人的权力。自然状态下人们在自然法教导遵从理性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无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 人人遵守的自然法对自然状态起支配作用,自然法的执行权属于平等自由的每一个人,人人都有权依法惩处罪犯,防止任何人侵犯别人的权利及相互伤害,以制止违反自然法为度。由于人的差异、主观性以及自私就出现不公正的自然法是非对错判断标准。 由种种不公正从而会把人们带到相互侵犯的战争状态。战争状态是一种对另一个人的生命有所企图的敌对的和毁灭的状态,谁企图将另一个人置于自己的绝对权力之下,谁就同那个人处于战争状态,从而使得那人的生命权得不到保障。正义的战争状态继续的结果就导致奴役,人的自然自由以自然法为准绳,通过合法征服和被征服,一个人就把支配自己生命的权利交给另一个人,就产生奴役。 其次是自然权利。在洛克看来,自然状态下,最基本的自然人权除了生命体本身外还有自由和财产。自然人权源于自然法、源自上帝,上帝赋予人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人以自由和财产。自由和财产是生命的自然属性,是生命的基本内核,是生命的表征与确证,没有自由和财产的生命是残缺的,甚至是虚无的。属于上帝的生命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从而与生命须臾不可分的自由和财产同样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和财产本身具有独立的、自足的价值和意义,本身就可以成为活动的原则,而无须以任何其它的价值或原则为前提。 在洛克那里自由同生命本身一样重要。一方面,自由是生命的保障,失去自由就意味着可能失去生命,因为只有自由的人才能够自由地采取措施保全和维持自己的生命,比如以强力迫使我失去自由就会危及我的生存,自然的自由是不能丧失,除非连同他的自卫手段和生命一起丧失;另一方面,自由是生命的表征和确认,生命的表达方式就是自由的活动,如果没有自由活动的权利就不可能有对生命权的确认,比如自由地防卫来自外界攻击的权利、自由劳动以及获得生活必需品的权利。自由是必须的,从而它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

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所获辖区内社会公众普遍信任而拥有的权威性资源,它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政府各项制度改革和建设的一块基石。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之关键所在。政府公信力的的高低反映了人民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对政府效率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克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各种负面因素和民众对政府的信用危机,化解信用危机的有效方法是秉承科学发展观的治世理念,完善制度建设的公民参与机制,定位政府角色和保证制度建设的制度刚性与公正性,来全面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用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论文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提高社会保障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所谓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在其公共行政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建立起的一种信任关系。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升政府公信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增强政府公信力不仅是实现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增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政府公信力,是经济社会信用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部分,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试评洛克《政府论(下篇)》

试评洛克《政府论(下篇)》 作者:陈丽红, CHEN Li-hong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法学院,合肥,230039 刊名: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22(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2条) 1.洛克政府论 1997 2.刘鸿鹤论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 2002(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曾华东.程莉娟浅论《政府论》下篇[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9(35) 2.王怀强洛克的政府思想探析——对《政府论》下篇的文本解读[期刊论文]-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2) 3.李永杰源于理性的法则——洛克《政府论》下篇中的自然法理论解读[期刊论文]-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2) 4.冯浩.FENG Hao自由至上的自然法理论——评洛克《政府论(下篇)》[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5) 5.吴新星洛克的政府理论解读——基于《政府论》下篇[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 6.刘云虹.邵海军.Liu Yuhong.Shao Haijun《政府论》中自由、秩序与权力的张力[期刊论文]-学海2006(3) 7.方茜.陈妍从洛克《政府论下篇》谈政府的权力[期刊论文]-金卡工程2008,12(5) 8.程纪念.程瑞.CHENG Ji-nian.CHENG Rui《政府论》的法治思想[期刊论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 9.耿剑利由《政府论》谈中国政治体制建设[期刊论文]-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6) 10.刘勇华洛克政府理论的两点解读——基于《政府论》(下篇)[期刊论文]-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2) 引证文献(2条) 1.曾华东.程莉娟浅论《政府论》下篇[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09(35) 2.方茜.陈妍从洛克《政府论下篇》谈政府的权力[期刊论文]-金卡工程 2008(5) 引用本文格式:陈丽红.CHEN Li-hong试评洛克《政府论(下篇)》[期刊论文]-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试论政府应如何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学年论文 )

学年论文 题目:试论政府应如何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院别:政法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姓名:韦正杰 学号:2011214243006 指导教师:毛学群老师 日期:2014年10月21日

试论政府应如何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试论政府应如何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下,发展的机遇可能平地而生,灾祸也可能从天而降。2003年岁初的“非典”危机和2004年春季的“禽流感”疫情以及现今2014年“登革热”事件,对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验,特别是当年的“非典”,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给全球经济造成300多亿美元的损失,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超过39亿美元。因此,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国家成功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和危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危机管理;危机预防;管理实践;公共管理 - 1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年论文 引言:本文主要概述我国政府对待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并且浅论我国政府应当如何提高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以更好地从危机中获取民心,增强政府的威望和坚定党的领导和前进方向。 1、危机与公共危机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引发的现实危险会中止进程,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根据危机事件的主体不同有个人危机、企业危机、公共危机的区别。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公共危机。所谓公共危机就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并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产生的,如地震、洪水、雪崩二是人为引起的,如恐怖事件、经济过度波动。自然危机是天灾,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为危机是人祸,更具偶然性,危害也更大。由于人们对人为危机的认识还很不够,政府对人为危机的预警、动员、救治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2、我国政府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从古至今,尽管各级政府已经过无数次各类危机的考验,积累了一些应对的经验和办法,但是,以往政府在处理这些危机时,往往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上升到公共危机管理的高度去认识,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当问题出现以后,往往临时组织一个班子,根据情况具体处置。这虽然也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处理危机的成本很高,矛盾不少,表现出面对灾难时应对措施的临时性和政府调控的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国应对各种危机所暴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就表现在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当危机的前兆出现以后,不能正确地识别,从而将危机消灭在摇篮里,此外,公共危机意识淡薄还表现在当危机发生后,由于相关机制的欠缺而处置不力,致使很多机会丧失。就象SARS在广州爆发后,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也没有健全的危机管理体制及时应对,才使危机蔓延,进而在人群中造成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 2.2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充分认识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是干预和解决公共危机的前提。公共危机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危机的突发性。公共危机的爆发突然,时间短促,传播迅速。公共危机的这一 特征要求政府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形成正确的判断,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使可能的损失最小化。在这方面,SARS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SARS初始在佛山,后来蔓延到广州。由于我们对它的传染性认识不足,也由于没有危机的预处理机制,使得危机爆发阶段的信息不全面,所需的物资(如呼吸机、全能防护服等)匮乏,对医护人员也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 2 -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政府论》被誉为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针对菲尔麦爵士提出的君权神授和君主专制进行一系列的驳斥。在下篇中提出国家是基于人民同意而建立的,建立国家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的自然权利不受侵犯。当政府违反这一目的时,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同时,他还提出了国家的立法权是最高权力以及三权分立等重要思想。 政府论作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起源问题上,它解释了一种世俗的国家起源说,反对君权神授的主张,提出三权分立说和议会权力至上,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他提出政府的目的就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为英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体制的选择提供的基础。 读《政府论》主要是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知识方面,另一个是精神方面。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近代以来的自然法思想,社会契约思想以及自由主义思潮进行一次大致的梳理,从而对这些思想的产生、作用、影响的进行深入的思考。在精神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从而感受到国家建立的目的和制定法律的精神,进而去理解当代中国的一些问题,为更好地解决中国的问题做思想准备。当然,此书也有一些方谬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论自然状态 所谓自然状态就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状态。人们在自然法的限度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决定自己的行为和处理自己的财产与人身,而无需得到其他任何人的许可或依赖于其他人的意志。然而尽管这是一种自由状态,却不是放任的状态,他受到人人都应遵守的自然法的约束,即人人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都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而为了保护每个人的自然状态,一个人就有权去惩罚那些侵犯他权利的人。但他却不能用毫无限制的意志来对待罪犯。他只能依据罪犯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起到制止和补偿的作用。 从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在自然法德约束下,才有真正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如果不受自然法的约束,每个人都处于恐惧之中,他的权利随时可能受到他人侵害,他的意志将受到他人的控制,也就不自由了。同时,惩罚的目的是制止和补偿,所以在惩罚时就应使犯罪成本高于犯罪收益。 二、伦战争状态 战争状态是一种敌对和毁灭的状态。如果一个人企图将另一个人置于自己的绝对权力之下或侵犯他的权利,那么他就同那个人处于战争状态。这一章中,洛克提出了一个论断即虽然一个人不能因为一个贼偷了他的财产而伤害他,他只能诉诸法律。但是,当盗贼抢他的马或衣服时,他可以杀死盗贼。因为为了保护他而制定的法律不能加以干预以便保护他的生命免受当时的武力伤害,而生命一旦丧失就无法补偿。因此,法律允许他有权杀死侵犯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法律和外国法之间的差别。外国法的精神就是第一时间保护人民的财产及人身安全不受侵犯,而中国法是为了稳定社会,中国要求的是时候的补偿。当然,他的这种提法我也不赞成。如果因为他人抢了你的衣服或马或是与你处于战争状态而杀了他,这显然是违背自然法的。 三、论奴役 奴役分为完全奴役和不完全奴役。完全奴役指一个人因自己的过错,做了理应处死的事的时候,他的生命和自由完全置于他人的控制的一种战争状态。如果他们之间订立了契约,并达成协议,是一方拥有有限的权利,而另一方必须服从。这种状态下,主人任何时候都没有处死他的权力,而且在一定的时候必须解除他的劳役恢复他的自由。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 2007-10-4 19:20:38 被阅览数: 1420 次作者:王东梅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 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 在扩大开放前要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文章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

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热点分析 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只需要管理那些社会需要而其自身管不了或无人管的社会公共事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事务则由他们根据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自主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他们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除上级明文规定不管的事务外,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认为这样做十分妥当,不会出现管理真空。 (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留恋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留恋使市场机制难起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权力通常占据上风,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三)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健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社会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健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先天不足,因而所有的事务必须由政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 (四)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 政策链接

《政府论》简介及读后的一些思考

《政府论》简介及读后的一些思考 《政府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政治哲学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690年。本书可视为政治学的研究范畴,但对法学研究而言,此书亦属必读之列。 作者简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人,在多方面拥有重要成就。他的政治学是西方近代立宪的基础,他是近代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论教育》对后世思想家影响巨大。洛克是医生、哲学家,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倡导者和理论家。但洛克的声誉主要来自哲学。他是经验主义的奠基者,也是哲学上自由主义的始祖。 洛克出身于律师之家,父亲是清教徒,曾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作战。洛克于1652年到牛津大学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667年,洛克结识了艾希利勋爵亦即后来的沙夫茨伯爵,做了他的医生、家庭教师和秘书。1683年沙夫茨伯爵倒败后,洛克随他逃亡荷兰,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回国。 洛克的主要著作有:《人类理解论》、《政府论》、《论宽容》和《论教育》。这些著作集中写作和出版于1687-1693年这短短几年间,那正是?光荣革命?后他备受鼓舞的岁月。 著作简介

1689年,洛克开始撰写《政府论》,1690年出版,旨在为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正当性辩护。该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驳斥、批判拥护封建王权的菲尔麦爵士的君权神授理论,带有很强的针砭时弊之意味,可归之为?破?,洛克在下篇的重点是?立?,阐释了他主要的政治思想。历来人们在探讨洛克政治思想时,主要是针对《政府论》的下篇。 洛克在《政府论》下篇提出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 《政府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起源问题上,它解释了一种世俗的国家起源说,反对君权神授的主张,提出分权说和议会权力至上;主张国王在议会之下的立宪君主制,反对君主制。直率提出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洛克的个人权利不可转让,私有制的神圣不可侵犯,分权和议会政体,以及法制这些原则,不仅成了英国政体的基础,而且也成了其他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基础。 《政府论》的思想对北美殖民地革命有直接影响。美国革命的先驱杰斐逊、麦迪逊、富兰克林等人,都曾求助于这本著作。合众国宪法中的许多原则,体现了这本书中的原则

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思考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前沿, 2014, 3, 11-16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78026.html,/journal/ass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78026.html,/10.12677/ass.2014.31003 The Thought of Improving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Min Xiong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Email: 374412358@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78026.html, Received: Dec. 23rd, 2013; revised: Jan. 3rd, 2014; accepted: Jan. 17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7802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by scholars was very deep, bu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is the sum of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dealing with local affairs, which is a kind of brand-new explanation. First of all,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include abilities of prediction, policy analysis,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crisis managem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 response and so on. Second,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promoting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mainly include two aspects: the factors of government and the factors of citizen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that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effective ways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a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own ability in China.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Ability; Improvement 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思考 熊敏 云南大学,昆明 Email: 374412358@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78026.html, 收稿日期:2013年12月23日;修回日期:2014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4年1月17日

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 (2)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3)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3) (四)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4) (五)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 (4) 二、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使政府职能难以转变 (5) (二)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增加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难度 (5) (三)旧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 (6) (四)传统观念、文化的束缚是阻碍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层原因 (7)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 (7)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7) (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8) (三)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 (10)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 (10) (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10) (二)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11) (三)权利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11) (四)直接干预型政府向宏观调控型政府转变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自1978年来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正在加快。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基本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微观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交给了企业、市场和社会,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生产经营的范围大大缩小,行政审批的人、财、物分配以及投资和定价项目明显减少,财政性投资逐步转向公共经济领域,政府职能的重点正在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转移。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相比,我国的政府职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剖析,分析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并展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社会职能也在转变,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历次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完善的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思路。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措施;行政管理;能型政府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转变是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重点,其宗旨是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从过去直接管理企业,真正转变到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发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利益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它以具有独立的经济利

《政府论》

《政府论》 孔庆伟2013年8月 Richard·Kong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6.政府要以保障和尊重公民的生命、自由、财产权为责任,因此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是有限制 的(政府的权力本质上是属于人民的),限制的条件是政府必须以保护公民的上述权利为目标。因此,政府实际上是保护人们权利的工具而非目的,如政府不能实现上述目标,人们有权更换政府! ——有限政府学说 二、洛克依据立法权(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为标准来划分政体,将国家分为以下4种形式: 1.民主制: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 2.寡头制:立法权属于少数人; 3.君主制:立法权属于君主; 4.混合制:在某一任期立法权属于某个人,任期到后将其收回至全体公民,再选出下一任的“某个 人”,将立法权再交给新选出的这个人,依次循环。 洛克认为民主制中的君主立宪制是最理想的的政体。 三、洛克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立法权为最高权力——法治思想),他认为立法机 关的权力也是相对的,有限制的其原则是: 1.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能专断; 2.立法机关必须立法,且由称职的法官行使司法权; 3.立法机关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 4.立法机关不可将立法权转让给他人; 若各权力机关不能实现保障公民生命、自由、财产权利的目标,人们有权更换各权力机关(甚至可以采取革命的方式)。以实现人们对各权力机关的有效监督。使各权力机关在其限定的条件下运用其权力。 四、洛克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理论,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联盟和行政权,是为了防止专制和 权力的滥用。各权力间相互制约,行政机关有权召集、解散立法机关,有权主持立法机关的选举;行政机关的权力是立法机关授予的,立法机关则有权限制、解散政府(宪政思想)。 五、洛克大致认为人们的自由权利有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结社自由、思想自由等。洛克认为国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