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

合集下载

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体悟

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体悟

经济评论 1999年第4期ECONOM I C REV I E W No .4 1999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体悟卞慕东 功利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既然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那末功利主义作为与之相应的观念形态,当然也是这个阶段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必然内容和表现。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仅在于它可以通过价格信号的导向作用实现优化组合,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更在于它最能满足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和生存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最能激发社会的经济活力。

所以,尽管中国坚持实行了30年的计划经济,搞了30年禁欲主义,但市场经济规律及其机制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必然性的形式诱导着人们,并使整个社会在多次经验教训的反复比较中普遍接受了这个符合社会共同利益的经济运行方式。

如不健忘,早在中国商品经济发育初期,司马迁就提出商业活动最能满足人们的致富愿望:“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他还特别形象地描述了商品市场机制对整个社会的激励、诱导作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琅琅,皆为利往”。

①今天我们同样看到,我国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稍一冲破传统的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樊篱,整个社会立刻随之涌动,沸腾起来,讲实际、追功利、务效益的功利主义思潮也由此应运而生。

一功利主义的最大特征是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一种自觉意识确定下来,并以此激励、规定人们的行动。

功利主义认为,追求利益是人之天性、本性。

明末李贽就讲:“趋利避害,人之同心”。

②后来黄宗羲更直言不讳:“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③几乎同时,西半球的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发了同样的议论。

如英国的洛克、霍布斯、孟德维尔都讲,趋利避害人之天性。

霍布斯、孟德维尔及休谟并且认为,这是由于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

功利主义不仅肯定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而且认为义和利是统一的。

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功利主义

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功利主义

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功利主义
王继学
【期刊名称】《长白学刊》
【年(卷),期】1989()1
【摘要】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突破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计划经济旧体制及其思想局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功利主义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最早提出社会关系中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十九世纪英国的边沁又提出功利原则,把功利作为道德的标准,认为“个人利益是唯一的现实利益”,“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它不过是一种个人利益的总合”,强调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就有利于全人类.可见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原则在道德上的反映.
【总页数】3页(P44-46)
【关键词】竞争原则;实际功效;伦理学说;功利原则;边沁;社会利益;经验教训;产品经济;个人利益;十九世纪
【作者】王继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四次大讨论--兼谈转变观念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J], 吴勇青
2.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J], 陈铁成
3.股份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效方式吗?——与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希友一席谈 [J],
4.“福”与“善”的统一——功利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J], 曹景田;杨俊一
5.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刑法观——兼谈刑法典修改的条件性 [J], 李卫红;周立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功利观评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功利观评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功利观评析》XX学院 XX[摘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功利观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本文将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功利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功利观,功利主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它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没收了官僚资本,并通过“三大改造”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经济;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有经济日益壮大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自己的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只能在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后,依靠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革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树立集体功利主义意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特殊的社会制度结构的巨大变革和根本转型。

其深刻性、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是一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结构的重构, 而且还涉及到社会政治制度重构、意识形态的重塑。

功利主义最初来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表述, 他的代表作( 国富论》中通篇贯穿着功利主义思想。

后来, 英国哲学家边沁首先使用了“功利原则”这一概念, 他认为所谓功利原则就是“赞成或不赞成任何一种行为, 其根据都在于这一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利益当事人的幸福他的学生约翰穆勒则在功利原则的基础上第一个使用了“功利主义”概念,他认为功利主义就是指承认功用为道德基础的信条, 换言之, 最大幸福主义, 主张行为的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 行为的非是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此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该概念本身也不断发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功利主义成为市场经济不可剥离的一面。

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doc

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doc

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功利主义的局限性功利主义具有短视性,只强调效果的作用,认知取向只肯定现在,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利益,容易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使人格受到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功利主义通常是以创造多少财富或收入来衡量的。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一脉相承,导致人格扭曲或异化。

功利主义的又一局限在于个体主义的凸现,其本质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标准和目标,集体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因此,集体成为了一种虚幻的利益形式,使得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截然对立起来。

功利主义引起的矛盾分析1.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在现实生活中反映了衡量社会发展的两个尺度。

效率即衡量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所能达到的速度和水平;公平则衡量国家在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上所达到的程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经济发展的效率来实现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反映了义利革新的有机统一。

功利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中效率的要求。

马克思指出:“‘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体现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功利性观念、效用观念与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比资本主义更公平,因为它要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一切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但是,这一公平目的的实现是以生产力较高水平的发展为前提,绝不是生产关系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先进。

生产关系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它与生产的性质、水平相适应,从而提高更高的生产效率。

没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社会主义的公平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效率优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需,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途径。

市场经济会使人们收入差距拉大,拉开的差距只要适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但必须看到,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第二次分配,进行必要的调节。

把握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利原则

把握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利原则

把握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利原则[提要] 功利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坚持个人主义价值向度,但它并不等同于自私自利。

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可以借鉴功利主义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利主义。

关键词:功利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为江西科技学院校级精品建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成果之一由边沁、密尔创立的西方功利主义从创立之日起就对西方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功利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是否有关联?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利主义是否可以借鉴功利主义?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功利主义作以考察。

一、功利主义的本质特征从14世纪末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与展开,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伦理思想。

到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遍布西欧各国。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冲破封建制度与宗教势力的束缚,与封建势力、宗教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这一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资本主义人文思想对封建宗教伦理的大批判。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把矛头直指宗教禁欲主义,阐述了许多功利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世间万物中最伟大的生灵,是最为宝贵的,因此必须用人性来反对神性,用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之父”佩脱拉克坚决反对蔑视人生、放弃尘世享乐的禁欲主义,认为享受尘世的幸福是发自人性的自然要求,并宣称自己是凡人,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薄伽丘在其《十日谈》中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教会、僧侣们自己经受不住情欲的诱惑,却要别人弃情绝欲的奸诈与虚伪。

薄伽丘肯定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享受幸福。

17世纪的资产阶级伦理学家们继承了人文主义者尊重人和人世幸福的思想,强调理性、经验和人性,注重功利和现世幸福。

培根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抨击了中世纪那种愚昧无知、不近人情、扼杀人类情欲的禁欲主义思想,认为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追求物质功利是自然合理的。

霍布斯公开主张利己主义,他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追逐个人幸福的赛跑,号召人们为自己的私利和幸福而奋斗。

浅析功利主义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影响

浅析功利主义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影响
0 1 2 3 4 5 6
率f 对 于 被提 取 的柿 叶 干重 ) 21 %。 相 为 .6 参考文献 : [ ] 军 , 迪 峰 , 阳 等 . 叶 多酚 的提 取 及 体 外 生物 活性 1鲁 任 杨 柿 的研 究 【. 品 工业 科 技 ,0 0 3 , ) J食 】 2 1 , 1 7. (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过 程 中 , 然 值 得我 们 去 借 鉴 。 依

有 物 质 欲 望 和其 他 激 情 , 格拉 底 认 为 这 是 恶 的 源泉 , 导 致人 苏 是
纯 洁 灵 魂受 污染 的 主 要 因素 。 因此 需 要 人 理性 对 欲 望 的控 制 , 才
能 达 到幸 福 的至 善 。 他 的 这 一思 想 开 端 了西 方 道 义 论思 想 的发 展, 此后 他 的学 生 柏 拉 图也 继 承 了 这 一 理论 , 理智 看 作 是 洞 穴 将
名哲 学 家 苏 格 拉 底 就 提 出“ 识 即 美 德 ” 这 中 间 蕴含 的 就 是 理 知 , 性 道 德 的 道 义论 。 知识 理 性 看 作是 达 到 至 善 的主 要 手 段 , 都 将 人
出的 : 大 多数 人 的最 大幸 福 。 利 主 义 思想 在 中 国与 西方 都 有 最 功
发 展 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过 程 中 , 然 值得 我 们 去借 鉴 。 依
2 2
3 1
关键 词 : 功利 主义 ; 益 ; 进 利 促
功 利 主义 的主 要 理 念 是 : 重 功 效 与 实 际 利益 , 个 人 和社 注 以 会 利 益作 为道 德 原 则 的 评 价 标 准 , 注 重 动 机 的 同 时 , 高 效果 在 提
分析 的 研 究 D1南 宁: 西 大学 ,0 0 . 广 20 .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及解决路径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及解决路径

瞭望观点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及解决路径功利主义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伦理道德,为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作辩护,它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追求快乐、趋利避害、趋乐避苦。

因而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我国市场经济不同于西方的经济模式,在价值观引导上,要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对功利主义进行改造,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功利主义的相关内涵(一)西方功利主义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产生之后,功利主义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与君主的斗争中处于劣势,资本主义尚不发达,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爱尔维修,他认为支配行为的唯一准则是幸福和快乐。

第二阶段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逐利的愿望,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和洛克。

霍布斯宣扬利己主义的思想,主张个人为了自己的幸福去奋斗。

洛克也认为世间一切万物都有追求幸福的本性。

第三阶段,是功利主义的成熟阶段,称为古典功利主义,其主要人物有边沁和密尔。

边沁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受两个方面的支配,即“苦”与“乐”,趋乐避苦是人们的自然本性。

他阐述了功利原理,看某一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了当事者的幸福,当行为增多社会幸福的趋势大于减少社会幸福时,就是符合功利原理的。

他还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理。

密尔将功利主义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他认为人生的目的不完全是“自利”,也要去关心别人的和人类的幸福,调和了个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总之,功利主义主张“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而对私人利益的追求是财富增加的动力。

(二)马克思对功利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辩证的对待功利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其观点既有批判又有肯定。

首先,马克思揭露了功利主义的实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认为在资产阶级中,功利关系的确定意义在于通过别人受损的办法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者对无产者进行剥削,即取得利益是通过人剥削人的方式。

资产阶级以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宣扬个人利益的至高无上性,而功利主义实质上在为资产阶级利益作辩护。

浅谈功利主义的得与失

浅谈功利主义的得与失

浅谈功利主义的得与失摘要:功利主义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基本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经过穆勒、边沁的发展功利主义的思想才得以形成。

功利主义的产生有着社会历史意义,但功利主义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和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当前如何看待功利主义的得与失,以及辨析“义”与“利”的正确关系,对建设当代社会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功利主义;公平正义;“义”与“利”当我们考察道德的起源时,可以发现一切道德都是根据行为事实的某种效用制定出来的。

哈逊湾原始部落有一条匪夷所思的道德规定,要求“应该勒死年老体衰的父母”。

当父母年老体衰时,儿女们为父母挖好坟墓,在一顿饱餐以后用腰带勒死父母,然后掩埋入土。

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残忍的道德规范呢?原来,哈逊湾原始部落,生产力落后粮食不足,即是平均分配食物也难以支撑所有人口的生命。

因此年轻人只有勒死自己的父母,才能保证下一代甚至是整个部落的传承延续。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道德的目的是增加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而如何区分道德规范的优劣之分,功利主义学家们给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答案,作为衡量一切行为之善恶和一切道德之优劣的道德终极标准。

功利是与最大幸福原理相等同的概念,穆勒在《功利主义》中说道:“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

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要清楚地揭示这个理论所建立的道德标准,还有很多东西要说,特别是要说明,痛苦和快乐的观念究竟包含了那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这是个未决的问题。

不过,这些补充说明并不影响到这种道德理论所根据的人生理论——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东西(它们在功利主理论中与在其他任何理论中一样为数众多)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为内在于它们之中的快乐,或者是因为它们是增进快乐避免痛苦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
功利主义的局限性
功利主义具有短视性,只强调效果的作用,认知取向只肯定现在,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利益,容易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使人格受到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功利主义通常是以创造多少财富或收入来衡量的。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一脉相承,导致人格扭曲或异化。

功利主义的又一局限在于个体主义的凸现,其本质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标准和目标,集体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因此,集体成为了一种虚幻的利益形式,使得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截然对立起来。

功利主义引起的矛盾分析
1.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公平与效率在现实生活中反映了衡量社会发展的两个尺度。

效率即衡量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所能达到的速度和水平;公平则衡量国家在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上所达到的程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经济发展的效率来实现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反映了义利革新的有机统一。

功利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中效率的要求。

马克思指出:“‘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体现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功利性观念、效用观念与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比资本主义更公平,因为它要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一切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但是,这一公平目的的实现是以生产力较高水平的发展为前提,绝不是生产关系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先进。

生产关系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它与生产的性质、水平相适应,从而提高更高的生产效率。

没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社会主义的公平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效率优
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需,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途径。

市场经济会使人们收入差距拉大,拉开的差距只要适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但必须看到,为了
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第二次分配,进行必要的调节。

2.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
个人利益这根杠杆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了个
人追求物质利益的观念,人们不再耻于谈利,赚钱也不再是不义之举,带来了人们对个体利益的高度重视。

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
场经济的某些特征和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利益与集
体利益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但是,如果把市场经济发展中个人利益
的要求过分夸大,就混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相结合时,对社会道德
状态的影响是不同的。

3.短视行为与务实思维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活动本身的特征,使功利主义以有用性、功利性的后果作为评价行为的根据,也使得社
会上许多短视行为有了市场,只顾眼前的利益,轻视长远利益,注重
结果,轻视原因和动机。

这种短视行为与务实精神是相违背的,务实
精神强调重实效、重效果,坚持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坚持真抓实干,
开拓前进。

功利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的二元张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必须建立在社会
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以物质资料的充足为前提。

在一定程度上,
功利主义为社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但是,过分的强调功利
主义则使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为了物的发展而发展,人变成了物的发展
手段和工具。

所以,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1.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来说,市场主体往往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通常并不优先顾及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因而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局限于从分配领域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历了公平优先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公平和效率兼顾,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性转变。

即使仅从分配关系看,我们也只是重视公平与效率的量的统一,忽视了二者的质的统一。

因此,要严格尊重市场机制,以求效率,又要适当地对市场的弱者、失败者、最小受惠者给予扶持、帮助和救济。

2.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的强调和重视,一方面使社会发展得到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

对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我们绝不能只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或以集体利益的名义剥夺个人利益,而是应该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两相利”,辩证地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

第一,我们要肯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第二,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第三,在确保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关心个人的正当利益,尊重个性的独立和发展。

这样,一方面克服对个人利益的偏激可能引发的反社会倾向,另一方面也纠正了片面地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

3.正确认识未来发展对当前发展的规定性
未来的发展对当前发展的目的、方向、性质、途径、手段等具有规定性。

在社会发展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当下的利益,更要看到长远的利益。

既要吸取讲究实际、讲究效果的功利主义的合理因素,又要克服其短视思维、短视行为的局限性。

应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观的根本观点,一切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
社会的发展,从现象上看是“物”的变化,即物质财富的数量增长、品质改善及技术的提高等;而从本质上看,则是“人”的变化,即人的能力提高与需求的增长。

我们要抓住本质看发展,既要看到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又要看到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因此,我们在努力增加物质财富,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