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活性炭改性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改性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活性炭,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吸附剂,因其高比表面积、优良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水处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原始的活性炭在某些特定应用场合下可能表现出吸附容量有限、选择性不高等不足,这就需要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在水处理中的性能。
本文旨在探讨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并分析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我们将详细介绍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等多种方法,并阐述其改性原理和效果。
接着,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如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色度等。
我们将对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活性炭基础知识活性炭,作为一种多孔性的炭质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水处理领域。
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解活性炭的改性方法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活性炭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灰分组成,其中碳元素含量一般在80%以上。
活性炭的多孔结构赋予了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孔结构包括大孔、中孔和微孔,这些孔的存在使得活性炭能够吸附分子大小不同的各种物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表面化学性质和孔结构。
表面化学性质包括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这些官能团可以影响活性炭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吸附效果。
孔结构则决定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和化学物理联合活化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性质的活性炭,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色度、异味等污染物。
其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通过这两种吸附方式的共同作用,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提高水的饮用安全性。
活性炭的基础知识包括其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整理)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及其研究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及其研究摘要:活性炭表面的不饱和电子云和炭结构中存在的杂原子影响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满足应用要求,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介绍了活性炭表面改性的方法,包括对活性炭外观、形状的改变,采用碳沉积技术对孔结构的改变,针对不同应用条件对活性炭表面极性的改性等。
关键词:活性炭;表面改性;改形;极性基团Abstract: unsaturated electron clou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arbon hetero-atom affected its application scope, in order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must be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The method of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appearance, the shap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change, using carbon deposition technology to the change of por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n the surface polarity of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etc.Key words: activated carb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Change shape; Polar groups前言1【活性炭应用领域扩大对其性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高吸附、多功能、高强度”的总要求下,(减低活性炭的使用成本,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利用效率的有效突进)【4,6】。
活性炭氧化改性及氯化氰消除的应用研究

0 引 言活性炭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和优异的化学、物理稳定性而广泛应用于吸附和催化领域,成为气体净化领域的重要应用材料[1]。
活性炭用于吸附剂/催化剂载体时,孔结构和表面性能是影响活性组分分散和稳定的关键因素[2]。
然而,由于制备活性炭的前体如煤和生物质活性炭氧化改性及氯化氰消除的应用研究贾建国,肖春英,朱春来,闫欣,徐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 邯郸,056027)摘 要:本文选用硝酸为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了处理,考察了硝酸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 射线衍射仪对改性活性炭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以改性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炭催化剂对氯化氰的消除性能。
结果表明,硝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是影响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低浓度硝酸氧化改性提高了活性炭的表面亲水性而对活性炭的结构没有明显影响,制备的炭催化剂对氯化氰防护时间明显增长。
当硝酸浓度为8%,处理时间5h~8h 消除氯化氰效果最好。
关键词:活性炭;氧化改性;消除;氯化氰中图分类号:TQ424.1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Oxidation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and Cyanogen ChlorideEliminationJia Jian-guo, Xiao Chun-ying, Zhu Chun-lai, Yan Xin, Xu Dong(The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Handan 056027, China)Abstract :Nitric acid as oxidant is used to treat the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Effects of the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the reaction time on the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 were studied,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XRD. Carbon supported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as a carrier through impregnating the active component. The cyanogen chloride protection tim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difing activated carbon with diluted HNO 3 can improve the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 hydrophilic, and do not change the textural properties. Comparison with the original carbon supported catalysts, the modified carbon supported catalysts show longer cyanogen chloride protection tim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8% hydrogen peroxide, oxidation time of 8h, protective effect is the longest.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 modification, Elimination, Cyanogen chloride舰 船 防 化2009年第4期,23~27 CHEMICAL DEFENCE ON SHIPS No.4, 23~27变化多样,导致活性炭产品的重复性不佳,使得以活性炭为原料的吸附剂和催化剂的性能具有较大差异,甚至于相似孔结构和比表面的炭材料也存在较大差异。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本文概述了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及分类,并主要针对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化学及电化学性质这三个方面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做了综述,另外对改性活性炭的前景做出展望。
标签:活性炭表面改性含氧官能团活性炭是经含碳类物质加热炭化后,再经药剂或水蒸气活化而值制得的多孔性炭结构的吸附剂。
其可分为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和纤维活性炭。
活性炭中的碳原子可与大部分的氢,氧以化学键的形式相结合形成有机官能团[1]。
表面官能团是影响活性炭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而表面官能团主要以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表面含氮官能团两种形式存在。
表面含氧官能团有羧基、羰基、内酯基、醌基等,它们都能表现出一定的酸性,含氮官能团有酰胺基、酰亚胺基、乳胺基、吡咯基和吡啶基等[2-4]。
一般的活性炭存在比表面积较小、吸附选择性差、灰分较高、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有一定的局限性等缺点,因此需要对其物理结构及化学性质进行一定黏度的改性,以提高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
一、表面物理结构的改性活性炭表面结构的改性是指在活性炭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增大活性炭材料的比表面积、调整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及分布,使活性炭材料的吸附表面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活性炭材料的物理吸附性能[5]。
一般活性炭表面物理结构的改性过程分为两步:首先为了将活性炭中的易挥发成分除去,需对活性炭进行炭化处理,然后利用一些氧化性气体如H2O、CO2、O2和空气等对其进行活化处理,通过开孔、扩孔、创造新孔这一系列过程,使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更丰富[6]。
另外,在活化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活化剂,这样可丰富孔隙结构,并使孔径分布更加均匀。
二、表面氧化改性表面氧化改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氧化处理,使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发生氧化,从而增加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及增强活性炭的亲水性[5]。
经氧化处理后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容会有所降低,活性炭的表面几何形状变得均一,而且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和种类的含氧官能团。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1. 引言1.1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在环保和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活性炭会逐渐失去吸附性能,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以恢复其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活性炭再生技术和改性方法的探索,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方面,主要包括热再生、化学再生、生物再生等方法。
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再生技术之一,通过高温使废弃的活性炭中的吸附物质挥发分解,达到再生的目的。
化学再生则是利用化学溶剂或氧化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去除,而生物再生则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活性炭恢复吸附性能。
而在活性炭的改性方法探讨中,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表面改性等方法。
物理改性通常是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孔径结构或比表面积来提高其吸附性能,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在活性炭表面引入功能基团或进行表面修饰来增强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表面改性则是利用纳米技术等手段对活性炭表面进行修饰,增强其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吸附能力。
通过对活性炭的再生技术和改性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和水处理领域带来更多的新机遇和发展空间。
2. 正文2.1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是关于如何有效地恢复和重复利用已经使用过的活性炭材料的技术方法。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极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的材料,在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活性炭的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热再生、溶剂再生、化学再生和微波再生等几种方法。
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再生技术,通过高温处理活性炭可以恢复其吸附性能,但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溶剂再生则是利用溶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溶解出来,再进行脱溶剂处理,使活性炭重新恢复吸附性能。
化学再生是通过化学方法将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去除,如氧化法、还原法等。
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及其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第2 3卷第 1 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 9・ 8
被烧掉 ,结构 出现不完整性 ,加 之灰分的存在 ,活性炭基本结构产生缺 陷,氧 原子和氢原子吸 附于缺 陷
上,形成了各种 含氧官能团。
相关研 究 利用活性 炭与重氮 甲烷、 甲醇的反应 得到 了活性炭 的表面含氧官 能团的化学结构 , 主要有:
离子交换与吸附文章编号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及其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丰孟冠华李爱民料张全兴污染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摘要对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种类生成原因以及活性炭含氧官能团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物的吸附性能发生变化介绍了吸附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时含氧官能团参与的作用机理并对含前言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进行了综述
根据峰的位置 不同可 以推 断出存 在的含氧 官能团。 3 X射线 光电子能谱 XP [ 0 . 4 S9 l ,
X S分 析是根据样 品在具有 能量 为 h P v的软性 x射 线辐射下 , 由于光 电效应而释放 出具有各种动 能的 光 电子 ,根据释放 出的光电子动能和光 电子量 ,来获得有关试样表面元素组 成和化学键状态的信息 。在 活性炭表面化学分析应用 中 x射线光 电子 能谱 是通过对特定原子如碳、氧的键能进行扫描而对其化 学键
( a )羧基 ()内酯基 ( b c )酚羟基 ()羰基 , d 其结构如图 I 所示【 。
3 活性炭表 面含氧 官能团的表征
3 B em滴定法【1 . oh I , 6
B em 滴定法是 由 B e m 提 出的对活性炭含氧官能团的分析方法 。根 据不 同强 度的碱与不同 oh o h H.
孟冠华 李 爱 民料 张 全 兴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丰富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环境保护、水处理、医药和食品工业等。
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污染和饱和,导致吸附性能下降,因此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以保持其吸附性能。
本文将针对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进行研究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活性炭的再生主要是指将已被使用过的活性炭通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使其重新获得较好的吸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热再生、气相再生、溶剂再生和微生物再生等。
1. 热再生热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放置在高温下,通过热解或氧化的方式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物质热解或氧化脱附出来,从而实现活性炭的再生。
热再生的温度、时间和气氛条件对再生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表明,热再生可以有效地去除活性炭上的有机物,但对于一些无机物质的再生效果不佳。
气相再生是指通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暴露在气体流中,利用气相传质的方式来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物质逐渐脱附出来,从而实现再生。
气相再生常用的气体有空气、蒸汽、氮气等。
气相再生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但对于一些难挥发物质的再生效果较差。
溶剂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放置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浸泡或洗涤,以溶解固定在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质,实现再生。
溶剂再生通常采用的溶剂有醇类、酮类、醚类等。
溶剂再生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去除一些难以在热处理或气相传质条件下脱附的污染物质,但对于一些高温不稳定的污染物质不适用。
4. 微生物再生微生物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暴露在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吸附物质进行降解或转化,从而实现再生。
微生物再生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但对于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或无机物质效果不佳。
活性炭的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活性炭进行处理,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以增强其吸附性能或赋予其特定的功能。
活性炭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 金 项 目 :甘 肃 省 高 等 学 校 科 研 项 目 (2018B���1���19) 收 稿 日 期 :2018G09G13 作 者 简 介 :王 程 (1986- ),男 ,甘 肃 庆 阳 人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有 机 化 学 、应 用 化 学 ,E������mail:wach1688@163.com.
活性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 程1,曹 强1 ,汤 海 涌2 (1.庆阳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系,甘肃 庆阳 745000;
2.木林森炭业集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活性炭因其独特的孔隙结构和物化性质,应用广泛.概述了活性炭用于环境保护、催化和负 载 催 化 剂、临 床 医 学 、超 级 电 容 器 电 极 以 及 储 氢 等 5 个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
化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2019,Vol.36No.01 www.hxyswgc.com
Chemistry & Bioengineering
1 1
doi:10.3969/j.issn.1672-5425.2019.01.002
王 程 ,曹 强 ,汤 海 涌 .活 性 炭 的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J].化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2019,36(1):11���1���4. WANGC,CAO Q,TANG H Y.Researchprogressinapplicationofactivatedcarbon[J].Chemistry & Bioengineering,2019,36(1): 11���1���4.
活 性 炭 (AC)是 由 含 碳 原 料 经 热 解 、活 化 加 工 制 备 而成,是特异 性 吸 附 能 力 较 强 的 炭 材 料 的 统 称 . [1] 制 备活性炭 的 原 料 来 源 广 泛,所 有 含 碳 材 料 包 括 石 油、 煤 、果 壳 、活 性 污 泥 等 都 可 以 用 来 制 备 活 性 炭 . 活 性 炭 工业发展的先导是活性炭应用的开拓.活性炭因其发 达的空隙结构、较大 的 比 表 面 积 和 丰 富 的 表 面 化 学 基 团,被广泛应用于 生 产 生 活 以 及 科 研 等 诸 多 领 域. 作 者 综 述 了 活 性 炭 在 环 境 保 护 、催 化 和 负 载 催 化 剂 、临 床 医学、超级电容器电极 及 储 氢 等 5 个 方 面 的 应 用 研 究 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 第19期 2008年10月167121819(2008)1925463205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ience Technol ogy and Engineering Vol 18 No 119 Oct . 2008Ζ 2008 Sci 1Tech 1Engng 1化工技术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陈孝云 林秀兰 魏起华 林金春 欧水丽(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州350002)摘 要 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决定了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而化学性质决定了活性炭的化学吸附特性。
通过改变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消除某些基团或者负载增加活性中心,可以改善活性炭对特定吸附质的吸附能力。
论述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氧化、还原、酸碱、等离子体、金属负载和电化学等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表面化学改性 表面化学性质中图法分类号 T Q42411; 文献标志码 A2008年5月27日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461)、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318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J0225)、青年教师基金(08B20)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陈孝云,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离子液体和炭材料。
E 2mail:chenxy_dicp@1261com 。
活性炭因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表面官能团丰富、灰分含量低、化学性质(耐酸、耐碱、耐热)稳定、机械强度高、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再生重复利用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治理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中有机、无机、细菌及尘埃等污染物[1—3]。
但由于活性炭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缺少功能化高品质专用活性炭,制约我国活性炭行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应用[3—5]。
将活性炭改性处理,研制出对污染物高效、深度净化的功能活性炭,是降低活性炭使用成本、扩大其使用范围、提高其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活性炭行业未来发展方向[4,6]。
活性炭改性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化学处理,改变其孔隙结构(如孔容、孔径大小与分布等);改变活性炭表面的酸、碱性;或者在活性炭表面引入或去除某些官能团使活性炭具有某种特殊的吸附性能和催化特性[7—10]。
此外,采用不同的活化方法或不同的活化剂也可以实现制备不同孔径分布及不同表面化学特性的活性炭[11]。
目前,针对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氧化改性、还原改性、酸碱改性、等离子体改性、金属负载改性和电化学改性等[8—15]。
1 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活性炭的吸附特性不但取决于它的孔隙结构,而且取决于其表面化学性质,表面化学性质决定了活性炭的化学吸附[9]。
化学性质主要由表面的化学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表面杂原子和化合物确定,不同的表面官能团、杂原子和化合物对不同的吸附质的吸附有明显差别[16]。
因此对活性炭表面化学结构进行化学改性,使其吸附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活性炭表面官能团一般分为含氧官能团(图1)和含氮官能团(图2);含氧官能团主要有羧基、酚羟基、羰基、内酯基及环式过氧基等,含氮官能团可能存在形式有两类酰胺基、酞亚胺基、乳胺基,类吡咯基、类吡嘧啶基等[11—13]。
图1 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图2 活性炭表面含氮官能团2 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活性炭表面官能团作为活性中心支配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而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主要是由生产活性炭的原材料和活化方法所决定,而对成品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改善其吸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11 表面氧化改性氧化改性主要是用强氧化剂在适当的温度下对活性炭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从而提高表面的含氧酸性基团的含量、增强表面的极性、降低零电点pH值,而表面极性较强的活性炭易吸附极性物质。
目前对活性炭氧化改性主要采用HNO3、H2O2、HCl O和H2S O4等[16—19]。
Mor wski等[20]用HNO3对活性炭进行氧化处理,研究发现HNO3处理后的活性炭对三卤甲烷的吸附性能大幅度提高。
V inke等[21]用HNO3和HCl O对活性炭进行改性。
研究发现经强氧化剂HNO3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大量增加,微孔结构塌陷,比表面积降低;经氧化性比较温和的HCl O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基团增多,但微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变化不大。
刘守新等[22]通过臭氧化处理活性炭,研究发现臭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数量和表面酸度增加,对Cr6+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增大。
单晓梅等[23]用不同浓度的HNO3和(NH4)2S2O8对煤基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发现高浓度HNO3处理后活性炭表面积和孔体积降低,而低浓度HNO3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和孔容有所增加;(NH4)2S2O8氧化改变了煤基炭的微孔孔径分布,但对椰壳炭的微孔孔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另外,HNO3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羧基数量明显增加,(NH4)2S2O8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酚羟基和内酯基数量增加较多。
高首山等[24]用HNO3、H2S O4和Cl2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改性,研究发现活性炭纤维表面化学处理可以改变活性炭纤维表面的酸碱性、极性,对S O2的吸附起到良好作用。
用液相氧化和气相氧化的方法提高活性炭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含量,分别使活性炭纤维对S O2的动态吸附能力提高65%和32%;用Cl2处理的活性炭纤维表面极性改变,对S O2的动态吸附能力提高45%。
王琳等[25]用强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发现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性质发生改变,使原来具有催化还原能力的官能团变为具有氧化能力的官能团,从而抑制了活性炭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使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从未改性活性炭的210mg/L降低为改性后的0101mg/L。
212 表面还原改性还原改性主要是通过还原剂在适当的温度下对活性炭表面进行还原处理,从而提高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的含量,增强表面的非极性,这种活性炭对非极性物质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7,8]。
活性炭的碱性主要是由于其无氧的Le wis碱表面可以通过在还原性气体H2或N2等惰性气体下高温处理或在氨水中浸渍处理得到碱性基团含量较多的活性炭[13]。
高尚愚等[26]用H2改性活性炭,研究发现H2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减少,特别是含氧酸性官能团显著减少;H2还原处理时大部分酸性官能团和少部分碱性官能团在高温下被分解成CO2、CO及水等低分子产物从活性炭上脱离,因此含氧官能团总量减少。
万福成等[27]用氨水和苯胺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发现改性后消除了部分表面阴性基团,增强了对Au3+的吸附能力。
因为用浓氨水、苯胺等极性溶液浸泡,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与氨水或苯胺反应,再加热除去,增大了孔半径,有利于较大的AuCl4—离子进入孔隙,另外降低了活性炭表面的电负性对AuCl4—离子的静电排斥作用,从而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Manuel等[28]将活性炭进行有选择的改性,通过检测改性活性炭试样表面化学性质、结构特性以及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效果发现,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在染料吸附过程中起到关4645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8卷键的作用,经H2在700℃吹扫处理的活性炭对多种染料有很好的吸附效果;而笔者课题组研究也表明经氨水改性处理的椰壳活性炭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低级醇类)的去除具有很好的效果。
范延臻等[29]研究认为去除水中有机物为目的的活性炭表面改性的研究方向应为,减少表面内酯基及羧基等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增加活性炭表面的疏水性;但刘成等[30]对两种活性炭进行了氨水改性,研究发现并非活性炭表面的疏水性越高越好,当活性炭的疏水性过高时活性炭与水的亲和性差,难以赶走活性炭孔隙内的空气并置换成水,从而对溶解在水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变差。
213 表面酸碱改性酸碱改性是利用酸、碱等物质处理活性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至所需要的数量制得功能化高品质专用活性炭。
对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可以缓解活性炭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缺少功能化高品质专用活性炭等问题,目前常用的酸碱改性剂有HNO3、H2O2、HCl O、HCl、柠檬酸、Na OH、氨水等[11,17,30—34]。
陈孝云等[34]研究了酸碱2步改性对活性炭吸附水相中Cr(Ⅵ)的影响。
将活性炭(AC0)在HNO3溶液中氧化(AC1),然后在Na OH和NaCl的混合液中处理(AC2)。
研究发现活性炭经2步改性后其对Cr(Ⅵ)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均显著改变。
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大小依次为AC2>AC1>AC0;改性活性炭表面积下降,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数量增加;HNO3液相氧化处理使活性炭表面生成带正电含氧酸性官能团,第2步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H+部分被Na+取代表面酸性降低;认为表面较多的含氧酸性官能团(与AC0相比)、适宜的表面pH(与AC1相比)是AC2所表现出较高Cr(Ⅵ)吸附容量的主要原因。
张丽丹等[33]对活性炭改性酸碱处理,研究发现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活性炭的吸附活性提高,对苯的吸附能力容量显著提高。
Sukdeb等[11]用酸和氨水处理改性活性炭,研究了其对氰尿酸的吸附和热力学特性。
Chen 等[31,32]研究表明:Na OH处理可以增加活性炭表面羟基的数量;HCl处理可以大量增加诸如酚羟基、内酯基等含单键氧官能团的数量;柠檬酸处理后的活性炭虽然比表面积降低34%,但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却增加140%。
214 表面等离子体改性传统活性炭表面碱性官能团的引入主要是通过氨水浸渍和高温脱氧等方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氧氮等离子体(oxygen p las ma,P2O2;nitr ogen p las ma,P2N2)和CF4等离子体改性活性炭表面引入含氧、氮和含氟的官能团在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表现出良好的效果[35—40]。
解强等[39]用低压O2/N2等离子体对商品煤基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发现活性炭经P2O2改性后在炭表面上引入大量的含氧官能团,经P2N2改性的活性炭随着活性炭表面改性强度的提高,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逐渐减少含氮官能团逐渐增加,获得富含硝基、胺基和酰胺基的活性炭。
且在同功率下P2O2改性时活性炭烧失率比P2N2改性的高,在P2 O2改性过程中活性炭烧失率随等离子体发生功率的增大而升高,而在P2N2改性过程中活性炭烧失率随着等离子体发生功率的变化存在一峰值:在低功率范围内随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高功率范围内随功率的进一步增大反而降低。
陈杰ω等[41,42]对活性炭纤维进行远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研究发现在远程区等离子体中电子离子对样品的刻蚀作用被抑制,活性炭纤维经远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对碱性染料结晶紫的吸附性能增强;当放电时间、放电功率、放电压力一定时从放电区至远程区40c m处,P2N2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远程区40c m以远,活性炭纤维的吸附力基本稳定;当放电压力、放电功率、远程距离一定时,随放电时间增加,活性炭纤维表面生成更过的自由基,表面酸性增强,对碱性染料结晶紫的吸附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