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小故事
中国历史文化小故事通用5篇

中国历史文化小故事通用5篇历史小故事篇一章台柳: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
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
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历史小故事篇二从字面来看,这条成语的意思很好理解:然后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
从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的意思。
掩耳盗铃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记载的一则寓言,然后原文是这样描述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很形象地描述了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但钟太大了,背不动。
于是他就用锤去把钟打碎,这时钟发出了巨大的响声。
这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和他来抢夺这只钟,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
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这就太荒谬了。
从故事的出处来看,掩耳盗铃其实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盗钟。
然后至于钟最后为何演变成铃,笔者也有所不知了,我们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揣测一下。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看着非常可笑,但是我们在笑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呢?如果做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自己欺骗自己,岂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了呢。
如果我们希望成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经常读读这个故事。
历史小故事篇三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l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
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

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1、历史上最成功的海盗:一个中国女人一位名叫郑石氏的中国妇女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海盗船长,在鼎盛时期,她指挥了1800多艘海盗船和大约八万名士兵,这位郑石氏以海盗女王而闻名。
2、纸张最初用于包装,而不是用于书写纸是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的,人们将其用于包装甚至是厕纸。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开始将其用于写作。
3、清康熙曾被雷电劈中清朝的康熙帝统治了中国长达61年之,他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然而,在康熙的统治时期,有一次他差点遇到了天劫。
根据《康熙实录》记载,康熙经常在夏天到外面游玩,有一次他在嘉定龙池岸边,突然电闪雷鸣,一道巨大的闪电劈中了他的身体。
但奇迹的是,康熙并没有受伤。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人们谈论康熙的一大趣闻。
然而,现代科学认为,当康熙被雷电劈中时,他可能是躲在了庇护所里。
由于康熙当时穿的龙袍深色而且有很多装饰,很难看到他是否真的被劈中了。
4、唐太宗和寺庙的香炉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
他曾肆掠全国的地盘,统治范围达到了盛唐时期的顶峰。
在他的治下,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太宗生性谦虚,甚至连寺庙中的金银香炉也不放过,声称“金银是岁财,宁用其物,何必极忌。
”于是,他要求寺庙换上普通的陶炉。
但这些普通陶炉短时间内就如雪片一般消失。
经过查看发现,这些炉子被某些人藏起来,因为唐太宗的名声太大了,许多人想要与之合影留念,以便向他的后代展示。
按照古代的传统,朝廷需要提供给皇帝的餐具、炊具、器具等必需银器。
于是那些炉子被制成银器,官员们自己用来炖汤、煮饭。
5、文景之争中的耿夫人汉朝的文景之争是中国历史上受到关注的一件事。
文景之争起因是汉武帝去世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即汉昭帝。
昭帝非常温和,但是他的嫡母霍光为了掌握实际上的权力,把他的母亲窦太后流放到了远离京城的地方。
而昭帝年幼,很快就因病而死,他的舅舅刘贺被推为新帝。
在英子之(即昭帝生父)的探险中,刘贺没有被承认,他的嫡母耿夫人乘机反击。
有意义的中国民间历史故事_民间小故事5篇

有意义的中国民间历史故事_民间⼩故事5篇中华⽂化博⼤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民间故事就是⽂化的⼀部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有意义的中国民间历史故事,供⼤家参考。
民间历史故事1徐⽂长的故事绍兴⼀带,向有“⽃⽶⽄鸡”之说。
这话还被徐⽂长巧妙地⽤过哩。
原先,绍兴五云门头有个叫张⼆的,⽣性孝顺。
有⼀次,他⽼母病了,请郎中开了⽅⼦,向邻居借来⼆⼗⽂钱,上街去撮药。
他⼼⾥乱,⾛路急,⼀个不⼩⼼,竟踩死了河埠边仁记⽶店的⼀只⼩鸡。
店⽼板⽓势汹汹地赶出门来,⼀把扭住张⼆,要他赔钱。
张⼆知道这⽼板是地⽅上的恶棍,横理⼗⼋条,拗他不过,只好⾃认晦⽓,含着眼泪,抖抖地掏出了那撮药的⼆⼗⽂钱赔他。
不料,那⽼板见张⼆⽼实可欺,竟得⼨进尺,死死扭住张⼆不放,并振振有词地说:“我这⼩鸡不死,养上⼏个⽉,⾄少可以养到五⽄重。
每⽄照五⼗⽂钱算,也值⼆百五⼗⽂。
现在,你只赔了⼆⼗⽂钱,难道能买⼀只五⽄重的鸡吗?今天,你⾮得赔我⼆百五⼗⽂钱不可!”这时,赶路的⼈纷纷围住他们看热闹。
他们见仁记⽼板如此蛮不讲理,都很⽓愤。
张⼆⼜忠厚⼜⽼实,⼼⾥记挂着⽼母的病,只想早些回去,甚⾄跪了下去求情,但还是⽆法脱⾝。
这时,⼈群⾥⾛出了⼀位中等⾝材的⽂⼠,他就是徐⽂长。
徐⽂长先朝张⼆眨了眨眼,然后⾼声说:“仁记⽼板讲得不错,踏死⼩鸡,张⼆哥理应照数赔钱。
看来,你的钱是不够赔的,我先借你⼆百三⼗⽂吧!”说罢,徐⽂长便从⾐袋⾥摸出两吊多钱,⼀五⼀⼗地点给了仁记⽼板。
看热闹的⼈都很惊奇,张⼆低着头也不知说什么好,只有这贪⼼的仁记⽼板,见⽬的已达,便得意洋洋地拿了钱,转⾝准备回店去了。
当仁记⽼板刚刚踏进店门时,徐⽂长突然上前,⼀把拉住了他,沉下脸来说:“⽼板且慢⾛,世上哪有这种便宜事!张⼆哥踩死了你的鸡,已经照五⽄重的⼤鸡赔了你的钱;可是,你该知道,⼩鸡养成⼤鸡是要粮⾷喂下去的呢!常⾔道‘⽃⽶⽄鸡’,这话不假吧!那么,五⽄鸡就该喂五⽃⽶了。
⽽现在你不花⼀把⽶,却要⼈家赔五⽄重的⼤鸡,这说得过去吗?事情要做得公正,⼈家才⼼服⼝服。
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真实的历史小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总存在着一些充满神奇和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它们或许不是历史大戏的主角,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这些小故事有的鲜为人知,有的则广为流传;有的发生在贵族圈子里,有的则发生在平民百姓中间。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一些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1. 女儿为国殉节公元618年,唐太宗逝世,其儿子李世民继位。
不久后,李世民的姐姐萧淑妃被其母所赐毒酒而死。
李世民深感悲痛,决心为其姐姐报仇。
他派遣监察御史秦琼前去调查萧淑妃之死,发现毒酒罐的密封处被涂了蜜。
而将蜜涂在罐口处的,正是皇宫中的一名女乐。
该女乐被秦琼逼问,最终供认了自己的罪行,但并不愿意揭发罪魁祸首。
为了求得真相,秦琼非常机智地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手段,他告诉女乐,如果她不说出真相,就要将她的女儿杀死。
在面对女儿的生死考验时,女乐最终如实交代了罪魁祸首的身份,使得真相大白。
这个真实发生的小故事,反映出了唐代的深刻矛盾和激烈内斗。
同时,它也展现了当时官场上的勇毅和廉洁之风,为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记忆。
2. 一剑从天而降在近代华夏历史中,一位女剑客闯入了史册,她就是著名的“凌霄花”。
凌霄花的真名叫金士素,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位侠女。
金士素父亲为人刚正不阿,坚持九年不向当地官员献礼,遭到了名为“镇官府”的恶势力逼迫。
但金士素父亲的高贵气节却感染了她,使她立志捍卫正义。
一天,金士素在去山中剡溪采药时,遇到了一场天降雷雨,树木倒塌如剪。
金士素看到一个农夫被树木砸伤,她急忙去扶他,却无意中发现了一柄老剑。
这把剑是明朝当政者杨廷和下放的一位名叫莫雷的剑客所佩戴,是一把趁着官员节日巡视时所用的秘密武器。
莫雷不仅刀枪不入,而且因为专注于武功修炼,已经不吃不喝三年了。
金士素拿起这把剑,发现它极为灵巧,自如无比,顿时萌生了成为侠女的念头。
金士素后来得到了一位隐士的指点,她将莫雷所用的战衣借来装扮自己,然后找上了莫雷的洞府,与之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历史真实故事_历史故事

历史真实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真实故事。
历史真实故事1:河南之战公元前120xx年(元朔二年)春,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
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
“是时虏言当入东方”,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
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
两部先沿黄河北岸(左岸)西进,在秦长城的掩蔽之下迅速推进至高阙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黄河西北),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匈奴腹地的联系。
然后南下,完成对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
匈奴二王率少数亲兵逃遁。
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全甲兵而还“。
汉匈河南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这不仅仅有利于京都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西汉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加强。
战后,汉武帝下令在河南地设置武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与朔方郡(治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
中大夫主父偃上书,”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
“汉武帝便停止正在进行的通西南的筑路工程,”兴十余万人筑卫朔方(城)“,又招募内地居民10万至朔方实边,并修缮秦代的旧长城及沿河要塞,把河南地建成一个可以向东、西、北三面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
昔日匈奴刺向汉朝背后的利刃,于是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15个历史小故事

15个历史小故事一说历史大家就会觉得我们中国历史很厚重,其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的,小编整理了15个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小故事1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历史小故事2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历史小故事3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历史小故事4咏絮才高: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
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真实有趣的历史小故事_著名的历史典故

真实有趣的历史小故事_著名的历史典故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典故,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谋略,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几个真实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首先,来说说“鸿门宴”。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分别率领起义军攻打秦朝。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入关,实力强大的项羽对刘邦先入关中颇为不满。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
刘邦得知后,亲自到项羽的营帐中谢罪。
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
宴席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于是让项庄舞剑,意在趁机刺杀刘邦。
而刘邦的谋士张良则让樊哙闯入营帐,保护刘邦。
最终,刘邦在樊哙等人的帮助下,借上厕所的机会逃离了鸿门。
“鸿门宴”这个典故充分展现了当时楚汉相争的紧张局势,以及刘邦的机智和项羽的优柔寡断。
接下来,讲讲“杯酒释兵权”。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担心手下的将领们拥兵自重,危及自己的皇位。
于是,他在一次宴会上,对石守信等将领说:“我没有你们的帮助,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但做皇帝也很难,还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
我整夜都睡不安稳。
”石守信等人问原因,赵匡胤说:“这不难知道,谁不想做皇帝呢?”石守信等人惊恐万分,连忙叩头说:“陛下为何这样说?现在天下已定,谁还敢有异心?”赵匡胤说:“你们虽然没有异心,但你们的部下如果贪图富贵,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即使你们不想做皇帝,也身不由己了。
”石守信等人听了,感到大祸临头,纷纷请求赵匡胤给他们指一条生路。
赵匡胤说:“人生短暂,不如多积攒些钱财,买些田宅,留给子孙后代,安享晚年。
你们放弃兵权,我也会与你们结为亲家,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不是很好吗?”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纷纷上表称病,请求解除兵权。
赵匡胤欣然同意,赏赐他们大量钱财,让他们回家养老。
“杯酒释兵权”体现了赵匡胤高超的政治手腕,通过和平手段解除了将领们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历史小故事(通用6篇)

历史小故事(通用6篇)金牌篇一每当新王朝之初,新政府统治者都是励精图治,很有作为,有前朝灭亡之鉴在,所以社会清明,吏治也好,但当发展到三百年以后,腐败问题、土地兼并问题都会发展到到了极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革命爆发,旧政权落马,新政府开始,于是一轮又一轮,每朝每代都是最长三百年左右。
反复分合篇二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昭襄王时期,当时,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为了显示秦赵通好,便决定互换人质,于是秦昭襄王便将自己的孙子异人送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而在当时的阳翟有个大商人叫吕不韦,家里特别有钱,他在邯郸无意间碰到了作为人质的异人,发现异人虽然处在落魄之中,但是他仍然有着很高贵的气质,当吕不韦知道了异人的身份之后,便说出了流传后世的一句话:“此奇货可居也!”接下来,吕不韦不惜倾家荡产想方设法结交异人,并使用了很多很多的诡诈权谋,让当时的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立异人为子嗣,并设法把异人送回了秦国,在这之前,吕不韦在邯郸用重金买下了一位美人赵姬,吕不韦先使赵姬怀孕,之后将她送给了异人,据《史记》记载,赵姬怀孕十二个月才生下嬴政,所以异人并不怀疑自己的儿子是否是亲生的,这一顶天大的帽子就顶在了头上。
岳飞与秦桧篇三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
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
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
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
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
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理很郁闷。
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到:“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轻气盛呢”。
识才的策略与传说贯穿中国五行年历史,汉景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今天的企业老板们是否也要向汉景帝学点什么?识才的奥妙深着呢!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历史小故事
汉宣帝时,丞相丙吉下乡考察民情,碰到一个群殴场面,伤者无数。
丙吉视而不见,令车队继续前行。
又见一头犍牛在前狂奔,气
喘吁吁,一老农在后直追。
丙吉马上对卫士说:“把那老者叫过来
问话。
”丙吉与老农嘀咕一阵后,又若有所思地起程了。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他早年在贵州龙场任驿丞时,曾捕获了当地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
该头
目平时明火执仗,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在受审时,他很爽快地对
王阳明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任你处置,只请你不要和
我谈道德良知。
像我这种人是从来不谈这个的,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
王阳明当即说:“好的,今天我不和你谈道德良知。
不过,天气这么热,我看在审案前我们还是把外衣脱了吧。
”
强盗头目原来是被捆绑着的,脱外衣意味着松绑。
于是,他赶紧说:“好!好!脱。
”
脱去外衣后,王阳明又说:“还是热,再把内衣也脱了吧。
”
强盗头目当然不会在乎赤膊,于是就脱了内衣。
这时,王阳明再说:“还是热得不行,我们再把外裤也脱了吧。
”
强盗头目也说好……庭上庭下两人身上只剩下一件裤头儿。
而此时王阳明更进一步,说道:“干脆我们把裤头儿也脱了吧,全身赤裸更自在……”
一听说连裤头儿也要脱,强盗头目赶紧说:“这可使不得!万万
使不得!”
为此,强盗头目口服心服,在王阳明所标举的“道德良知”感召下,全盘将自己的罪行一一如实供出。
春秋时期,盛夏的一天,秦宫御苑马厩里一夜之间丢失了十多匹良马。
这些御马膘肥体壮,毛色闪滑,是将要配备给部队的军马,
有些马还是秦国用重金从西域一些国家买来的,现在突然一夜丢失,这可是关系国家征战拓疆的军国大案。
秦穆公闻讯后怒上眉梢,他
当即严令御马监的官吏和巡城将军严查暗访,务必要限期破案。
顿时,秦都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百里之遥禁戒森严,到处增岗设卡,军士官兵四路八乡追查盗马贼。
第二天一早,孟明视回宫奏报案情:“禀报主公,为臣昨夜已将盗马贼悉数抓捕归案,现押回城内,听候主公定夺。
”
“60多个。
”
“啊,60多个,怎会有这么多个盗马贼,马匹是否追回?”
孟明视回答说:“十多匹马大多已被马贼宰杀吃掉,按朝廷刑律,凡盗宫中之物者,杀无赦。
臣待主公下诏颁旨,方能示众处斩。
”
秦穆公在龙椅上自言自语地说:“60多人一夜之间吃掉十多匹
御马,真是闻所未闻呀。
”孟明视接着说:“臣已查清,这些盗马
贼还将部分马肉分送给当地无食果腹的老百姓,为臣马上去把其余
的刁民抓来,一同处决。
”说完转身欲走,这时穆公轻轻地挥了挥
手说:“慢,孟明视前边带路,本公要亲自查看一番。
”说着,他
撩起衣袍,跟着孟明视朝殿外走去。
“谢大王!”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
岁月如梭,秦穆公十五年,秦国和晋国在韩原交战。
战斗中,秦军中了晋军的伏击,秦穆公在枪林箭雨中负了伤,秦国的军队被晋
军团团包围,兵士们伤亡过半,穆公和他的将军们从早上血战到黄昏,筋疲力尽。
常言道:兵败如山倒。
浑身是伤的秦穆公眼看大势
已去,回天无力,他对天长叹一声,颤抖着抽出鞘里的宝剑,放在
自己的脖子上……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忽然看见晋军后方大乱,一队脸涂黑炭,头包青巾,身着杂色衣服,手执大刀农具的生力军
冲杀过来,他们驱赶着尾巴上点着火把的牛、马、驴、骡,在晋国
军阵中横冲直闯,杀声震天,顿时晋国的军队被这支奇怪的军队冲
得七零八落。
秦国的军队看到来了救兵,将士们的斗志又高涨起来,他们内外夹攻,终于反败为胜。
原来这支约有300多名勇士,拼死
杀敌,救出秦穆公的生力军,就是当年穆公下令释放并赐给美酒的
那伙“盗马贼”和受到秦穆公恩惠的老百姓。
骏马遇盗,秦公不嗔。
赐予美酒,防肉伤人。
脱险强晋,舍命救君。
饥盗野人,反作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