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搞笑有趣的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搞笑有趣的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搞笑有趣的真实的历史小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趣闻和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忍俊不禁。

这些真实的历史小故事,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过去时期的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幽默感。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搞笑的历史小故事,感受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

故事一:狮子吓尿了亚历山大大帝追溯到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大帝年轻时,他是个勇敢而自信的战士。

据说,有一次他遭遇了一只巨大的狮子,亚历山大并没有退缩,反而毫不畏惧地向狮子扑去。

然而,当他靠近时,这只狮子却吓尿了。

这一幕让人捧腹大笑。

原来,这只狮子曾被人驯服并作为富人的宠物,习惯了充满威严的生活。

然而,当它看到亚历山大靠近时,它感到非常吃惊,因为亚历山大充满无畏的勇气,它忍不住尿了出来。

亚历山大看到这一幕,赞叹着狮子的胆怯,同时也被逗乐了。

这个搞笑的历史小故事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流传至今。

故事二:拆桥进退两难在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将领庞培遭遇了一个尴尬的情境。

他的军队在北非的底层海峡附近遭到追击,他们必须赶紧逃离。

然而,敌人在他们前进的路线上破坏了一座重要的石桥。

庞培面对着两个选择:要么与敌人作战,要么无路可逃。

但他聪明地在这个关键时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下令部队开始拆桥,并命令士兵们只拆一块石头。

当敌人追击时,他们被这个看似荒谬的行为迷惑了,由于他们无法理解依靠一块石头修桥需要多长时间,他们不敢轻率行动。

最终,庞培的军队顺利逃脱,这个搞笑的小故事成为了军事战略中的经典之一。

故事三:卖西瓜救国王在18世纪,印度的一位富商Shivkar Bapuji Talpade发明了一种能够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器。

在他试图展示这一创新的飞行器时,他遇到了一个需求迫切的问题:他需要找到一位有影响力的人来观看他的试飞。

于是,他转向了当时的泰国国王,希望他能提供帮助。

为了吸引国王的注意力,他让民众在泰国广场玩起了一个奇特的游戏。

他购买了一些最大最甜美的西瓜,然后,他将西瓜放在一个箱子里,然后组织了一个比赛,要求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吞下整个西瓜。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特色。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脍炙人口的中国历史故事。

一、伍子胥为吴国报仇。

春秋时期,吴国国君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成为吴国之君。

夫差一心想要复仇,他派遣大臣伍子胥去找寻昔日的仇人越王勾践。

伍子胥在越国一直等待,终于等到了越王勾践登基。

伍子胥借越王之手,成功报了仇,但他却因为一直忠诚于吴国,最终被夫差所杀。

二、孟母三迁。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就曾三次迁居,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孟子的母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非常重视,她认为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三次迁居,是为了让孟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人教育子女的典范。

三、范蠡与西施。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他是吴国的贤臣。

西施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美貌让吴王夫差为之倾倒。

范蠡为了国家的利益,主动牺牲自己的爱情,将西施送给了吴王夫差。

这个故事反映了范蠡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感情的精神。

四、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项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和刘邦一同推翻了秦朝,但最终却败给了刘邦。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失利,最终自刎而死。

刘邦在得知项羽的死讯后,悲痛万分,他为项羽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以表达对项羽的敬意。

五、岳飞抗金。

岳飞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在南宋时期多次参与抗金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岳飞因功高震主,遭到了当时的宰相秦桧的排挤,最终被秦桧陷害致死。

岳飞的忠勇精神一直鼓舞着后人。

以上这些故事只是中国历史中的冰山一角,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更让我们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让中国的历史文化更加辉煌灿烂。

经典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经典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经典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历史小故事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这些故事通常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了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使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历史,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历史小故事。

一、寒门崛起之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在幼年时就失去了父母。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孩子逐渐崛起,成为了一个统治者。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一名小学校的教书先生。

1597年,由于当地流民和天灾引起农民大起义,农民领袖被消灭后,朱元璋逃亡到了一个名叫凤阳的地方,开始打猎谋生。

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非常聪明的巫女,这个女人教会了朱元璋如何读书和应对测验。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朱元璋终于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策士。

他逐渐壮大起来,在1381年,他在南昌发动了起义,并开始了反抗元朝的战争。

数年后,他彻底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二、贞观之治之唐太宗李世民传奇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盛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伟大的皇帝和历史事件。

其中,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李世民出生于唐太宗的次子,他是唐朝中的一位聪明才智的人物。

在626年,唐太宗突然患病,李世民趁机对朝廷进行了政变,并继承了皇位,成为了下一个唐朝皇帝。

他推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政策,包括加强军事力量、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等。

他还开放了边疆,使唐朝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繁荣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三、彭祖的长寿神话彭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他据说活了800多岁,成为了一个长寿的神话人物。

彭祖的故事始于一个普通的养生故事,他是一个医生,在诊治病人时,发现蔬菜可以治疗病痛,而肉类食品则会加重病情。

他每天只吃素食,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了健康的状态,直到800多岁时,才在山中长眠。

虽然彭祖的故事有很多奇怪的地方,但是他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却一直影响着后人。

四、文成公主唐朝历史故事文成公主是唐朝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公主,她生于唐代初期,是唐太宗的女儿。

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

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

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1、历史上最成功的海盗:一个中国女人一位名叫郑石氏的中国妇女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海盗船长,在鼎盛时期,她指挥了1800多艘海盗船和大约八万名士兵,这位郑石氏以海盗女王而闻名。

2、纸张最初用于包装,而不是用于书写纸是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的,人们将其用于包装甚至是厕纸。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开始将其用于写作。

3、清康熙曾被雷电劈中清朝的康熙帝统治了中国长达61年之,他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然而,在康熙的统治时期,有一次他差点遇到了天劫。

根据《康熙实录》记载,康熙经常在夏天到外面游玩,有一次他在嘉定龙池岸边,突然电闪雷鸣,一道巨大的闪电劈中了他的身体。

但奇迹的是,康熙并没有受伤。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人们谈论康熙的一大趣闻。

然而,现代科学认为,当康熙被雷电劈中时,他可能是躲在了庇护所里。

由于康熙当时穿的龙袍深色而且有很多装饰,很难看到他是否真的被劈中了。

4、唐太宗和寺庙的香炉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

他曾肆掠全国的地盘,统治范围达到了盛唐时期的顶峰。

在他的治下,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太宗生性谦虚,甚至连寺庙中的金银香炉也不放过,声称“金银是岁财,宁用其物,何必极忌。

”于是,他要求寺庙换上普通的陶炉。

但这些普通陶炉短时间内就如雪片一般消失。

经过查看发现,这些炉子被某些人藏起来,因为唐太宗的名声太大了,许多人想要与之合影留念,以便向他的后代展示。

按照古代的传统,朝廷需要提供给皇帝的餐具、炊具、器具等必需银器。

于是那些炉子被制成银器,官员们自己用来炖汤、煮饭。

5、文景之争中的耿夫人汉朝的文景之争是中国历史上受到关注的一件事。

文景之争起因是汉武帝去世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即汉昭帝。

昭帝非常温和,但是他的嫡母霍光为了掌握实际上的权力,把他的母亲窦太后流放到了远离京城的地方。

而昭帝年幼,很快就因病而死,他的舅舅刘贺被推为新帝。

在英子之(即昭帝生父)的探险中,刘贺没有被承认,他的嫡母耿夫人乘机反击。

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真实的历史小故事作为一个人类,我们总是被历史所包围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自己的曲折经历,也有自己的人物英雄和反派。

这些历史小故事给我们的不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激荡和震撼,更是启迪我们思考和反思的源泉。

以下就是一些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一、约翰·肯尼迪的演讲在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被暗杀身亡,使得全世界震惊。

然而,他在这之前曾发表过一篇演讲,借此表达了他的敬仰和对自由的坚定信念,至今仍然被视为美国公民在全世界实行民主与自由的经典典范。

这篇演讲就是1961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讲,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便是“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

这句话给了美国百姓无尽的勇气和力量,激励了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在历史上这句话也成为了一种叙述,一种带有民主、平等、自由的信仰,永远铭刻在美国历史中的经典名言。

二、纳撒尼尔·格林伍德和副总统奥廷德·瑟曼的争执1963年,美国南方的种族隔离问题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副总统奥廷德·瑟曼前往德克萨斯州代表肯尼迪总统进行和平协商,稳定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然而,瑟曼却蓄意拒绝引荐的黑人工作人员,请自己的白人助手代替,这一举动招致了黑人民权领袖纳撒尼尔·格林伍德的强烈抗议。

紧张的局面在任内总统办公室揭示出来。

早晨,格林伍德准备去抗议费城考普曼旅馆,但他却在车站外被一名失业农民开枪射杀。

虽然这一事件中并没有证据表明顶峰和瑟曼参与其中,但就在那一天,德克萨斯加大了反隔离法的斗争。

三、史莱尔之战1931年1月26日,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小村庄史莱尔发生了一起非常惨烈的事件,被称为“史莱尔之战”。

这是在中国抗日战争以前的一次日本对中国痛苦的大屠杀。

至少500人被杀,两个村庄被夷为平地。

然而,更让人唏嘘的是,当地的居民乡间团结,击败了大日本帝国,并阻碍了日本扩张的步伐。

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真实的历史小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总存在着一些充满神奇和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它们或许不是历史大戏的主角,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这些小故事有的鲜为人知,有的则广为流传;有的发生在贵族圈子里,有的则发生在平民百姓中间。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一些真实的历史小故事。

1. 女儿为国殉节公元618年,唐太宗逝世,其儿子李世民继位。

不久后,李世民的姐姐萧淑妃被其母所赐毒酒而死。

李世民深感悲痛,决心为其姐姐报仇。

他派遣监察御史秦琼前去调查萧淑妃之死,发现毒酒罐的密封处被涂了蜜。

而将蜜涂在罐口处的,正是皇宫中的一名女乐。

该女乐被秦琼逼问,最终供认了自己的罪行,但并不愿意揭发罪魁祸首。

为了求得真相,秦琼非常机智地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手段,他告诉女乐,如果她不说出真相,就要将她的女儿杀死。

在面对女儿的生死考验时,女乐最终如实交代了罪魁祸首的身份,使得真相大白。

这个真实发生的小故事,反映出了唐代的深刻矛盾和激烈内斗。

同时,它也展现了当时官场上的勇毅和廉洁之风,为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记忆。

2. 一剑从天而降在近代华夏历史中,一位女剑客闯入了史册,她就是著名的“凌霄花”。

凌霄花的真名叫金士素,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位侠女。

金士素父亲为人刚正不阿,坚持九年不向当地官员献礼,遭到了名为“镇官府”的恶势力逼迫。

但金士素父亲的高贵气节却感染了她,使她立志捍卫正义。

一天,金士素在去山中剡溪采药时,遇到了一场天降雷雨,树木倒塌如剪。

金士素看到一个农夫被树木砸伤,她急忙去扶他,却无意中发现了一柄老剑。

这把剑是明朝当政者杨廷和下放的一位名叫莫雷的剑客所佩戴,是一把趁着官员节日巡视时所用的秘密武器。

莫雷不仅刀枪不入,而且因为专注于武功修炼,已经不吃不喝三年了。

金士素拿起这把剑,发现它极为灵巧,自如无比,顿时萌生了成为侠女的念头。

金士素后来得到了一位隐士的指点,她将莫雷所用的战衣借来装扮自己,然后找上了莫雷的洞府,与之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_经典的民间历史典故

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_经典的民间历史典故

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_经典的民间历史典故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有趣的故事,在古代又有哪些让人唏嘘不已的历史典故呢?这些故事给予了人们怎样的思考?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_经典的民间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1】先忧后乐【出处】(汉代)刘向《说苑·谈丛》。

【释义】忧:忧虑;乐:享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

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历史典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功绩卓著,成绩斐然,做了很多为民众所称颂的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

他重视教育,无论到哪里为官,他都十分热心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一次,他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当官。

此处有一名胜,叫岳陽楼,始建于唐朝,到了宋代已经破败不堪了。

滕子京到达此处后,重新修复了岳陽楼,范仲淹受他所托写了一篇《岳陽楼记》来记颂这件事。

范仲淹在文章中写道:“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的表现与被贬官的人和失意的文人的态度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2】司马迁受辱写《史记》司马迁受辱写《史记》:挫折其实是一种财富【历史典故】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过史官,父亲司马谈曾是汉朝的太史令。

受家庭的熏陶,司马迁立志要编写一部全面记载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史书,留给后人。

他从20岁开始游历全国,搜集史料,为他的宏大构想做着充分的准备。

本来司马迁的博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他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当上了太史令。

正在撰写《史记》的时候,他却被陷害入狱,遭受宫刑。

这种刑罚对于男性的自尊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在夜里司马迁常常难以入睡。

历史真实故事_历史故事

历史真实故事_历史故事

历史真实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真实故事。

历史真实故事1:河南之战公元前120xx年(元朔二年)春,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

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

“是时虏言当入东方”,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

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

两部先沿黄河北岸(左岸)西进,在秦长城的掩蔽之下迅速推进至高阙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黄河西北),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匈奴腹地的联系。

然后南下,完成对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

匈奴二王率少数亲兵逃遁。

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全甲兵而还“。

汉匈河南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这不仅仅有利于京都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西汉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加强。

战后,汉武帝下令在河南地设置武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与朔方郡(治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

中大夫主父偃上书,”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

“汉武帝便停止正在进行的通西南的筑路工程,”兴十余万人筑卫朔方(城)“,又招募内地居民10万至朔方实边,并修缮秦代的旧长城及沿河要塞,把河南地建成一个可以向东、西、北三面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

昔日匈奴刺向汉朝背后的利刃,于是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1、司马穰直
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是一个信守军规的军事将领。

有一次国君的亲信庄贾视察军队,不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军营,司马穰苴依军令要将庄贾斩首。

国君派人为庄贾求情,这个人未经允许就将马车驶入营门。

司马穰苴就杀了此人的仆人和驾车的马,以示惩戒。

这种不畏权贵、信守军令的作风,使司马穰苴树立了威信。

打仗的时候,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最终打败了敌人。

2、赵氏孤儿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

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

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

”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

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

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

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

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

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

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

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

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

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

”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

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

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

”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

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

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

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

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3、季札挂剑守约诚信由始至终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人,是吴国国君的小儿子。

他博学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里许下的诺言,也要竭尽全力去做。

一次,季札遵照国君的旨意出使各诸侯国。

他中途经过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热情款待。

两人意气相投,谈古论今,十分投机。

几天后,季札要离开徐国继续赶路,徐国国君设宴为季札送行。

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肴,而且还是优雅动听的音乐,这一切令季札十分陶醉。

酒喝到兴处,季札起身,抽出佩剑,一边唱歌一边舞剑,以助酒兴,表示对徐国国君盛情款待的感谢。

这把佩剑不是一般的剑,剑鞘精美大方,上面雕刻着蛟龙戏珠的图案,镶嵌着上等宝石,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精致。

剑锋犀利,是用上好的钢制成的,看起来寒光闪闪,令人不寒而粟,挥舞起来更是银光万道,威力无穷。

徐国国君禁不住连声称赞:“好剑!好剑!”
季札看得出徐国国君非常喜欢这把宝剑,便想将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作纪念。

可是,这是出使前父王赐给他的,是他作为吴国使节的一个信物,他到各诸侯国去必须带着它,才能被接待。

现在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怎么能把剑送给别人呢?
徐国国君心里明白季札的难处,尽管十分喜欢这把宝剑,却始终没有说出,以免让季札为难。

临分手的时候,徐国国君又送给季札许多礼物作为纪念,季札对徐国国君的体谅非常感激,于是在心里许下诺言:等我出使列国归来,一定要将这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

几个月后,季札完成使命,踏上归途。

一到徐国,他顾不得旅途的劳累,直接去找徐国国君。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徐国国君不久前暴病身亡。

季札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徐国国君的墓前,三行大礼之后,对着国君的墓说:“徐君,我来晚了,我知道你喜欢这把宝剑,现在我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将这把剑下佩剑,双手敬到墓前,然后郑重地把剑挂到了墓前的松树上。

跟在一旁的随从不解的问:“大人,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你把剑送给他,他也看不到,你这么做有什么用呢?”
季札说:“在离开徐国之前,我已经在心里许下诺言,要将这把剑送给徐君。

从那时起,这把剑已经不属于我了。

这段时间以来,我只不过是借用,现在是来把剑还给徐
4、偿值取马--烈马养到死
北宋时期,翰林学士陈尧咨很喜欢养马,家里也饲养着很多马匹。

后来,他买了一匹烈马。

烈马脾气暴躁,不能驾驭,而且踢伤咬伤很多人。

有一天早晨,陈尧咨的父亲走进马厩,没有看到那匹烈马,便向马夫询问,马夫说:“翰林已经把马卖给一个商人了。


陈尧咨的父亲问:“那商人把马买去做什么?”
管马的人说:“听说,是买去运货。


陈尧咨的父亲又问:“翰林告诉那商人这是匹烈马吗?”
管马的人说:“哎,老爷,要是跟那个商人说了,这匹马又咬人又踢人,人家还会买吗?”
陈父很生气地说:“真不像话,竟然还敢骗人。

”说完就气呼呼地转身走了。

陈父找到儿子就问:“你把那匹烈马卖了?”
陈得意的说:“是啊,还卖了个高价呢!”
父亲生气地说:“混帐东西,你身为朝廷重臣,竟敢骗人。


陈说:“爸,我又没强迫他买,马是他自己看中的,他愿意买,我就卖了。

这哪里是骗他。

”父亲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他这是匹烈马呢?”
陈尧咨嘟囔着说:“马摆在那里让他随便看,他自己看不出这马性子烈,这可不怪我。


父亲更生气了:“你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难道你没听说过《不欺买主》的故事吗?”
儿子摇摇头。

父亲说:“都是我的过错,你小的时候,我光顾着教你读书诵经,很少教你怎么做人。

现在我就给我补补课,教你如何做人。

唐朝在武则天执政时,有一位宰相叫陆元方,他想卖掉东京洛阳城里的一所房子,一切手续都办好了,只等着买房子的人来交钱。

买房的人来交钱时,陆元方说,这房子哪里都好,就是没有出水的地方,那个人听了,立刻就说这房子他不买了。

买主走后,陆元方的儿子和侄子们都埋怨他,而他却说,你们也太奇怪了,难道可以为了钱欺骗别人吗?”
儿子听了很惭愧地低下了头。

父亲又接着说:“你手下那么多驯马的高手都管不好那匹马,一个到处流动的商人怎么能养得了它?你不把事情告诉他,这不明摆着是在欺骗人家吗?”
陈尧咨听后羞愧地说:“爸,您别生气了,我知道是我做错了,我这就去把买马的商人找回来。


于是陈尧咨亲自找到那个买马的商人说明了原因,把钱退给了买马的人,自己把马牵了回来,一直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5、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
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回复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