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等高线实验报告

生成等高线实验报告
生成等高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构建TIN—生成等高线

二.实验目的:TIN是是直接利用野外实测的所有地形特征点构造出邻接三角形组成的网格型结构。TIN的基本单元是不规则三角形,核心是三角的顶点坐标。实验目的是通过构建三角形成网,生成等高线、等深线等操作,进而建立三维模型图。

三.实验内容:

1.构成一个或几个封闭的区域

2.建立DTM

3.图面完善

4.删除三角形

5.过滤三角形

6.增加三角形

7.三角形内插点8.删三角形顶点

9.重组三角形

10.加入地性线

11.删三角网

12.三角网存取

13.绘制等高线

14.修改结果存盘

TIN生成算法边扩展算法具体步骤:

(1)选取两数据点,连成初始基线

(2)沿基线的固定一侧搜寻第三点,生成第一个Delaunay三角形;(3)以三角形的两条新边作为新的基线;

(4)依次重复(2)、(3)直至所有基线处理完毕。

初始基线的选取一定要正确,确保该基线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一般取某点和距离该点最近的点连成基线,或者取离散数据点构成的凸包的边。搜寻第三点时可以采用张角最大准则、空外接圆准则及最大最小角准则。

四.实验体会

在开始建立DTM三角形网之后,要对特殊地貌和地物给予考虑。比如对于坡度变化陡峭的地形,如陡坎、河岸等,其变化不连续处的地形边线称为断裂线,在建立TIN时,必须包含剧烈变化的地形—断裂线特征信息,才能使DTM最大限度的正确反映出实际地形。还有对地物和地性线的处理等问题。

五.实验结果(见附图)

附图:图12的等高线构建

用arcgis绘制等高线

用arcgis绘制等高线 目录 1.获得高程数据 (2) 1.1空间地理数据云 (2) 1.2Google地球 (2) 2.导入高程数据 (3) 2.1空间地理数据云DEM数据的导入 (3) 2.2 Google地球取点数据的导入 (3) 3.插值 (3) 4.裁剪与相交 (4) 4.1裁剪 (4) 4.2相交 (4) 5.绘制等高线 (5) 6.处理等高线 (5) 6.1拓扑 (5) 6.2掩膜 (6) 6.3平滑处理 (6) 7.制图效果 (7) 8.制图心得 (7) 9.出图 (8)

关于高程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空间地理数据云和Google地球。下面分别介绍获取方法。 1.1空间地理数据云 1)注册空间地理数据云账号并登录 2)在主页面点击“模型服务”,选择“DEM高程数据切割”并运 行 3)在新页面地图视口选择需要的区域,并单击下载,将其保存 于制图文件夹中 1.2Google地球 1)下载Google地球取点工具,打开谷歌地图 2)将目标区域选入Google地球的地图视口中,运行取点工具, 选择需要的取点精度,点击开始取点 3)取点结束后保存,并默认文件名为:采集文本1

基于不同高程数据来源,储存高程数据的格式不同,其也有不同的导入方式。下面介绍两种高程数据的导入。 2.1空间地理数据云DEM数据的导入 1)在ArcMap标准工具条中点击【导入数据】,在保存DEM数据 的文件夹中选中下载的DEM数据,点击确定 2.2 Google地球取点数据的导入 1)打开取点工具所保存的文本文档数据文件,在最前面加一行, 并输入““N”,“Y”,“X”,“Z””,其代表四列数据。N列表示 点号,Y列表示对应点的纬度,X列表示对应点的经度,Z列 表示对应点的高程。 2)在Arcmap主菜单中单击【文件】→【添加数据】→【添加 X,Y数据】,并在对话框中X字段、Y字段、Z字段中分别输 入X、Y、Z,点击确定 3.插值 在空间地理数据云上下载的高程数据可以忽略此步,无需插值。用Google地球取点下载的高程数据相当于点要素,需要插值转化为删格数据,然后才能绘制等高线。具体步骤如下: 1)在Arcmap标准工具条中单击【ArcToolbox窗口】

实验五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doc

实验五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及性能,熟悉各操作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并熟悉使用 方法。 2、掌握全站仪的安置方法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坐标测量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每组全站仪1套(含脚架1个、目标杆1根,棱镜1套),记录板1 块,自备:铅笔。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全站仪的构造 (1)通过教师讲解和全站仪使用说明书,了解全站仪的基本结构及各操作部件 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全站仪键盘上各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显示符号的含义并熟悉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坐标测量模式间的切换。

2、全站仪的操作步骤 (1)装电池(2)开机定标(照准部水平方向旋转一周,望远镜绕横轴旋转一周)(3)安置仪器(同经纬仪的)粗略对中,精确对中,粗平,精平,精确对中 (4)瞄准(5)读数 垂直角和水平角的倾斜改正 当启动倾斜传感器功能时,将显示由于仪器不严格水平而需对垂直角和水平角自动施加的改正数。 为确保精密测角,必须启动倾斜传感器。当系统显示仪器补偿对话框时,表示仪器 倾斜已超过自动补偿范围(± 3.5,必′须)人工整平仪器。

。 WinCE(R)系列全站仪的补偿设置有:关闭补偿、单轴补偿和双轴补偿三种选项。 双轴补偿:改正垂直角指标差和竖轴倾斜对水平角的误差。当任一项超限时,系统会出现仪器补偿对话框,提示用户必须先整平仪器。 单轴补偿:改正垂直角指标差。当垂直角补偿超限时,系统才出现补偿对话框。 关闭补偿:补偿器关闭。 3.全站仪测量 (1)角度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角度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转换为距 离模式。 2)盘左瞄准左目标A,按置零键,使水平度盘读数显示为0°00′〃0,0顺时针旋转 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读取显示读数。 3)同样方法可以进行盘右观测。 4)如果测竖直角,可在读取水平度盘的同时读取竖盘的显示读数。 (2)距离测量

mapgis绘制等高线方法

用Mapgis程序绘制物化探等值线图及点位数据图方法说明 赵明亮(李金忠整理) 一、建立数据表 1、用电子表格建立成图元素表(不要表头,建议将平面坐标按Y、X、数据…列次序移到表前1、2…列,Y、X坐标分别为7位、6位整数); 2、另存为文本文件(制表符分隔)类型的新文件并取名(如文件名为茨竹箐原始数据表)。 二、Mapgiss投影转换 1、打开Mapgiss程序主菜单→点击″实用服务″→点击″投影变换″→点击″P投影转换″→点击″U 用户文件投影转换″→打开文本文件(茨竹箐原始数据表); 2、选″指定分隔符″→指定坐标X、Y列(注意X、Y列可能倒置); 3、点击″设置分隔符″→选″Tab″及″空格″→点击″数据类型″→将所有的字符串点为″双精度″→在″属性名称所在行″选框中选择数据(注意数据不能选″无″)→在″加入″列选定所需的坐标及元素值→确定; 4、点击″点图元参数″→选择子图参数(建议选编号35的圆点的子图号,高度宽度一般均为1,颜色为1)→确定; 5、选″不需要投影″→点击″数据生成″→确定→关闭; 6、另取点文件名(如茨竹箐数据投影)→保存→退出。 三、等值线图的Mapgiss的DTM分析 1、打开Mapgiss程序主菜单→点击″空间分析″→点击″DTM分析″→点击″文件″→点击″打开数据文件″→点击″点数据文件″→打开点文件(如茨竹箐数据投影); 2、点击″处理点线(P)″→点击″点数据高程提取″→在″高程属性项″中点击要成图的元素的值→确定; 3、点击″Tin模型″→点击″快速生成三角剖分网″→在是否保存选项中选择″否″; 4、点击″Tin模型″→点击″删除三角剖分网边″→手工删除不合理的剖分网边; 5、点击″Tin模型″→点击″追踪剖分等值线″; ①选″等值线套区″→选″绘制色阶″→可选或不选″保留边界″→选″等值线光滑处理″→在″光滑度″选项中选择″高程度″; ②点击″等值层值″→对等值线层分段参数中的″起始Z″、″终止Z″、″步长增″及″起始色″、″终止色″进行设置→点击″更新当前分段″→确定;

实验报告全站仪精密角度测量实验报告范文_0787

2020 实验报告全站仪精密角度测量实验报告范文_0787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全站仪精密角度测量实验报告范文 _0787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为期四天的综合实验结束了,在这四天里我们主要做了全站仪综合实验,回弹综合实验和钢筋位置及楼板检测实验。在全站仪的综合试验中我们学习了坐标测量,面积测量以及放样,在回弹综合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用回弹法测量混凝土强度,在钢筋位置及楼板检测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用钢筋仪检测板、柱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的检测。虽然只有四天的综合实验,但是我感觉自己收获了不少知识。在暑假认知实习的时候自己也接触到了全站仪,但是没有自己操作过,这次实验自己学会用全站仪。这次的综合实验都是在施工现场最常用了,做好,学好这些实验对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掌握好技术才能进行好管理。这次的实验自己也是用心学习了,虽然只做了三天,可是收益匪浅,在老师和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员一起学习,

研究,最终将实验进行好。记忆最深的是我们那天早上用全站仪放样,整整一个上午,然后用钉子打好桩,我们总共放了十二个点,等待着老师下午的验收。可是下午去的时候,只看到操场的跑道上躺着一堆堆的钉子,后来老师说不检查了,其实我们挺失落的,但是我们真的学到了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通过实验,使我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锻炼了我们的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综合性的试验,我了解到综合实验的应用,特别是在两天的全站仪测量试验,刚开始拿到仪器时还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但经过坐标测量、面积测量、点放样,我基本了解一些:全站仪是一种光机电算一体化的高新技术测量仪,测距部分有发射,接受与瞄准组成共轴系统,测角部分由电子测角系统完成,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各种测量功能的外业数据采集设备,大大减轻外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作为在实际施工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测量仪器,了解其基本功能,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将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本次试验,我了解到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和钢筋直径的检测方法,认识到钢筋仪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钢筋仪的基本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在检测过程中使用方便,操作简洁。由于本次试验为提供检测构件的相关施工图纸,故无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也无法对被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但通过实际操作和后期试验总结,对工程检测过程有了感性的认识。

等高线绘制方法

等高线绘制方法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测量工作中通常采用等高线法。所谓等高线是指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集合而成的闭合曲线。用等高线表示地貌,不仅能明显表示出地面的起伏态,而且能表示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便于在图上进行工程的规划设计。 本文就如何生成准确合理的等高线作简单的探讨。外业的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内业等高线的生成利用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开发的地形地籍成图软件(CASS)。--现在此软件已经升级为7.1了。 一、外业数据采集为了让成图软件生成准确合理的等高线,在外业用全站仪采集数据时,除了在地貌变向点和坡度变换点都要立镜外,对于陡坎,只要不是接近90度的,一般应该在坎上和坎下立镜测量,并记录陡坎的走向和坎向。 在测量居民区时,有时难免要在房顶上立镜,此类不能代表当地高程的碎部点,应使其高程为零,即让内业建地面高程模型(DTM)时不予考虑该点。 外业立镜人的测量经验和碎部点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内业等高线的生成质量,所以立镜人一般由搞测量多年的老工程师担当。 二、等高线的生成当外业工作结束后,回到室内启动CASS成图软件,设置好通讯参数,利用CASS软件的数据传输功能把全站仪上的坐标数据传出来保存为*.DAT格式的文件,然后就可以利用此文件开始内业成图了,在这里仅讨论内业成图中等高线的生成。 首先在建立地面高程模型(DTM)之前,应剔除明显高出地面不能代表当地高程的碎部点,把其高程改为零即可。重要的一点是要使用“选择地性线”功能,使DTM的三角网边经过地性线,一般要将山脊线、山谷线、坡度变化线、地貌变向线、坡顶线和坡底线等用复合线绘出,在建DTM时考虑地性线,当然陡坎的坎上和坎下没有同时测量时,应在建DTM之前先绘出,并注意输入坎高,然后建DTM时根据提示选择考虑陡坎。只有这样才能生成合理的DTM三角网,进而绘出准确逼真的等高线。如果不考虑这些地性线,而用坐标数据文件直接生成三角网,往往会出现三角网边横穿陡坎、山脊线等不合理现象,以此绘制的等高线将失真。 另外在南方CASS软件中提供了对三角网中的三角形进行增加、删除、调整等功能,可使最终的DTM更加合理。 三、等高线和高程点的注记等高线的注记一般只注记计曲线,注记的字头应指向山顶或高地,但字头不应指向图纸的下方,地貌复杂的地方,应注意配置,保持地貌的完整。 关于高程点的注记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点上,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10个。 在南方CASS软件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等高线注记和高程点过滤功能。 四、等高线的修饰等高线在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双线渠、水库、池塘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 在南方CASS成图软件中提供了自动切除穿陡坎、穿围墙、穿二线间、穿高程注记、穿指定区域内的等高线等功能,完全满足等高线的修剪。 当等高线的坡向不能判别时,还应加绘示坡线。 五、结论要想在数字化成图中自动生成准确逼真的等高线,测量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强大的成图软件功能缺一不可。

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实验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1.目的和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构造。 (2)熟悉全站仪的操作界面及作用。 (3)掌握全站仪的基本使用。 2.计划与仪器工具 (1)实验时数为2学时。每组4-6人。 (2)每组配备全站仪1台,棱镜1块,伞1把。自备2H铅笔。 3.方法与步骤 (1)全站仪的认识 全站仪由照准部、基座、水平度盘等部分组成,采用编码度盘或光栅度盘,读数方式为电子显示。有功能操作键及电源,还配有数据通信接口。 (2)全站仪的使用(以拓普康全站仪为例进行介绍)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①电池的安装,注意测量前电池需充足电,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按电 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咔嚓”响声。向下按解锁钮,取出电池。 ②仪器的安置。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在两点分别安置棱镜。 ③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的设置。竖直度盘指标设置,松开竖直度盘制动钮,将望远镜纵转一周(望远镜处于盘左,当物镜穿过水平面时),竖直度盘指标即已设置,随即听见一声鸣响,并显示出竖直角。水平度盘指标设置,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360°,水平度盘指标即自动设置。随即一声鸣响,同时显示水平角。至此,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已设置完毕。注意:每当打开仪器电源时,必须重新设置仪器的指标。 ④调焦与照准目标。操作步骤与一般经纬仪相同,注意消除视差。 2)角度测量 ①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角度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转换为角度测量模式。 ②盘左瞄准左目标A,按置零键,使水平度盘读数显示为0°00′00〃,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读取显示读数。 ③同样方法可以进行盘右观测。 ④如果测竖直角,可在读取水平度盘的同时读取竖盘的显示读数。 3)距离测量 ①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距离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键转换为距离测量模式。 ②照准棱镜中心,这时显示屏上能显示箭头前进的动画,前进结束则完成距离测量,得出距离,HD为水平距离,VD为倾斜距离。 4)坐标测量 ①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坐标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键转换为坐标模式。 ②输入本站点O点及后视点坐标,以及仪器高、棱镜高。 ③瞄准棱镜中心,这时显示屏上能显示箭头前进的动画,前进结束则完成坐标测量,得出点的坐标。

谷地绘制等高线步骤

谷地绘制等高线步骤 利用谷地GoodyGIS可轻松快捷、方便高效地在地球上生成等高线,并导出为AutoCAD 的dxf格式文件。先看看效果,如下图。 ====================================================================== 目录 1 用谷歌地球高程数据绘制等高线 2 用本地DEM数据绘制等高线 1 用谷歌地球高程数据绘制等高线 第一步:点击高级菜单,打开等值线绘制界面。

第二步:绘制矩形或多边形,并用鼠标左键点击它,识别状态显示成功。 第三步:设置采样点间距、等高距和等高线颜色等参数。是否叠加高程标注,标注密度也可以设置。 第四步:点击提取高程并绘制等高线按钮。地球窗口会移动,并调用surfer软件生成等高线,叠加在地球上。如果范围较大,高程点数太多,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请耐心等待。等高线成功生成后叠加在地球上,如下图:

第五步:导出AutoCAD的dxf格式文件。首先需要选择输出坐标系,最好是选择平面坐标系,如北京54、西安80和UTM。别忘了设置坐标转换参数哦!

至此,等高线绘制并导出完成,我们用AutoCAD或南方CASS打开导出的dxf文件,如下图。默认叠加图层有高程点、等高线、高程标注,可以任意编辑和删除图层。 2 用本地DEM数据绘制等高线 第一步:点击高级菜单,打开等值线绘制界面。

第二步:绘制矩形或多边形,并用鼠标左键点击它,识别状态显示成功。 第三步:勾选是否采用加载的本地DEM数据。如果还没有加载本地dem数据,则弹出加载DEM文件对话框,点击导入本地DEM文件,选择多边形所在区域的dem文件,以粉色边框表示。当多边形范围跨多个dem网格时,需加载相应的多个dem数据文件。到此,我们可以将dem网格隐藏,以便于后期操作。 第四步:设置等高距。由于SRTM高程数据自身采样分辨率为90米,因此无需设置采样点间距,默认为90米。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日期: 一、实习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掌握全站仪的操作方法、掌握全站仪和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掌握将测量数据转换成图的方法。 二、实习内容 测量**校区局部较平坦地区,并利用软件成图。 三、实习组织 (1)实习时间:7天(7月8号至7月14号) (2)组织:B-1组 四、实习设备 每组借全站仪1台,数据电缆1根,脚架2个,棱镜杆1根,棱镜2个,钢卷尺1卷;另外需自备:太阳伞、铅笔、橡皮、草图用纸等。 五、实习方法及步骤 1.野外数据采集 首先在校园内选择控制点位置,然后从从已知坐标的控制点开

始,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建立控制点坐标文件,并输入坐标数据,然后根据导线通过后视依次建立和获取各个控制点的坐标,接下来根据每一个控制点对其周围的地物进行坐标测量,并且绘制草图,标记各个坐标与其相应的地物点的联系。在整个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数据的正确性,一旦发现错误,要立即更改。 2.全站仪数据传输 先利用数据传输电缆将全站仪与电脑进行连接,然后运行数据传输软件、进行数据传输、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将传输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转换成内业处理软件能够识别的格式。 3、计算机成图 参照草图,在计算机内业成图软件中绘制相应地物,整饰完后保存。 六、注意事项 1、开工前应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2、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装卸仪器时,必须握住提手,切不可拿仪器的镜筒,否则会影响内部固定部件,降低仪器的精度。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帖; 3、在作业前应作好准备工作,将全站仪的电池充足电。 4、在阳光照射下观测,应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在阴雨天气进行作业时,也应打伞遮雨,以免影响观测精度; 5、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远,搬站时应将仪器电源关闭后卸下,再装箱背着

用ARCGIS 10 CAD等高线转为DEM的教程

1.启动Spatial ETL Tool工具: 在“Untitled - ArcMap - ArcInfo”中左键单击 打开catalog 在“Toolbox (框线项目)”(位于“Untitled - ArcMap - ArcInfo”中)上用户左键单击选中toolbox 在“Toolbox (框线项目)”(位于“Untitled - ArcMap - ArcInfo”中)上用户右键单击展开菜单

在“Spatial ETL Tool (菜单项目)”上左键单击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中Spatial ETL Tool 2.设置Spatial ETL Tool工具 在“Create Translation Workspace Wizard (应用程序)”(位于“Create Translation Workspace Wizard”中)上左键单击打开输入文件的类型窗口

在“FME Reader Gallery (应用程序)”(位于“FME Reader Gallery”中)上左键单击 选中AutoCAD DWG/DXF,以打开dxf和dwg文件 在“Create Translation Workspace Wizard (应用程序)”(位于“Create Translation Workspace Wizard”中)上用户左键单击进入下一步,选择导入的CAD文件

在“Create Translation Workspace Wizard (应用程序)”(位于“Create Translation Workspace Wizard”中)上左键单击打开CAD文件所在位置 在“处理后地形图.dwg (列表项目)”(位于“Select File”中)上左键单击 选中CAD文件

全站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三认识全站仪 实验时间:2016年11月21日星期一 实验地点:校庆广场 实验目的: (1)认识并且熟习全站仪的应用步骤; (2)了解全站仪的零部件和构造:a.手柄,b.粗瞄准镜,c.物镜,d.水平制动螺旋,e.水平微动螺旋,f.整平脚螺旋,g.基座固定钮,h.显示屏,i.键盘,j.光学对中器,k.望远镜把手,l.目镜调焦螺旋,m.仪器中心标志,n.目镜,o.数据通信接口,p.底板,q.圆水准校正螺旋,r.圆水准器,s.键盘,t.管水准器,u.垂直微动螺旋,v.垂直制动螺旋,w.望远镜调焦螺旋,x.电池NB-3D,y.电池锁紧杆;(3)全站仪的基本测量:角度测量(水平角设置,竖直角显示变换,角度单位变换,自动改正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指标差,竖轴倾斜的自动补偿)、距离测量(全站仪具有光电测距仪的测距系统,除了能测量仪器至反射棱镜的距离外,还可以根据全站仪的类型、反射棱镜的数目和气象条件,改变其最大测距,以满足不同的测量目的和作业要求,测距模式的变换,可以设置测距精度,各种改正功能,斜距归算功能); (4)坐标测量和放样(设站,坐标测量和放样)。 实验步骤:做闭合导线测量; (1)选址(场地面积足够大,有至少两个已知点,地面最好比较平坦、坚硬);

(2)找点(找至少四个点并且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不少于30米闭合,其中一个已知点作为其中的一个点); (3)架好仪器并且整平; (4)测点。 实验总结:认识了全站仪的结构与部件,学会了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全站仪的使用需要团队之间的合作,通过这次试验促进了我们之间的默契,加强了团结意识,加深了团队精神。实验中我们也经历了一些失败与挫折,但是通过我们的合作与请教老师,我们解决了全部的问题,增长了知识与技能。总之,这次试验我受益匪浅。

全站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全站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篇一:全站仪综合试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全站仪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 1、测距 综合试验实验报告 熟知全站仪的基本构造、操作原理、操作流程、主要功能等,旨在加强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出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基本原理 (1)光电测距仪发出红外光束到目标点位处调平后的棱镜经反射回来,全站仪计算发出光束的时间点到返回的时间点,从而计算光束运行轨迹的长度,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运行速度的不同,所以要求精确测量时应避免大雾、高温、和空气潮湿的天气,全站仪中有测温度和测气压的装置,测得温度和气压后生成一个改正系数,在全站仪每次测距时都参与计算,尽管如此,全站仪仍然不能把所有气象因素都计算在内,所以在进行要求精度较高的测量时应选在晴朗、空气质量较好的天气进行。 (2)大气折光对测距的影响:光越靠近地面时折光越

大,仪器支起应高出地面1m以上,特别在高温天气,靠近地面处的气浪非常大,造成的折射率也非常大,要避免在这种天气进行高精度测量。(适用所有仪器) (3)棱镜常数: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为1.5-1.6,在空气中近似等于1,光在玻璃中传播比空气中慢很多,所以光经过棱镜中所用时间较空气中长,测得距离会比实际增大一定的距离,增大的部分为棱镜常数,这个在说明书中有所标注。 2、测角 3、误差 与经纬仪的原理是一样的仍旧采用度盘,从度盘采用电扫描和电子元件进行自动读数和液晶显示,以便把测得的角度生成电子数据,为全站仪内部计算提供数据。 因为常用全站仪的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5mm左右,(我国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将测距仪划分为两级,即,一级:为中误差小于5mm,二级为中误差大于5mm小于10mm),梭镜对中的高度误差,以及竖直角测量误差等各项因素的影响,所累积的误差是很大的,所以不宜用全站仪进行要求高程精度比较高的测量工作。 4、全站仪内部运算 在进行坐标放样和坐标测量工作中,全站仪在已知点建站后,用另一通视的已知点做为后视,然后测距,测距后全

如何利用等高线生成DEM

如何利用等高线生成DEM 2009620 据本人试验,介绍在ArcMap,ArcView 和Arcinfo中由等高线生成DEM的方法。其实操作很简单,也很有用,做一个笔记,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一.在Arcmap中,在工具栏处右击,添加3D analyst工具条,加载等高线矢量图层 1?生成TIN不规则三角网: 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 , Height source 选高程属性。ok 2?由三角网TIN转为DEM: con vert->TIN to raster Converts 日TIN to a raster of elevation,, slope, or aspect. cell size设置栅格大小,1 : 1万像元为5米,1: 5万像元为25米,1: 25万像元为100米1:25 万DEM , 100 米*100 米 1:5 万DEM , 25 米*25 米 经常提到DEM分辨率,我们知道DEM分辨率有两种: 水平分辨率:即所采用的格网大小

垂直分辨率:DEM数据的数值精度 .在Arcview 中,在File->extensions 中添加3D Analyst 模块,OK 1?添加等高线图层 2.Surface->Create TIN from features,选择高程属性做为Height source,生成tin 3?由TIN生成DEM 选中TIN,theme->Conver to Grid,选择保存路径,设置显示范围,cell size大小。OK

三.在Arci nfo 中 Arc: &wo d:test /*设置工作路径 Arc: shapearc 76elev 76el /* 把76elev 由shp 格式转为coverage Arc: build 76el li ne /* 建立拓扑 Arc: shapearc cut2 cut2 Arc: build cut2 polygo n Arc: clip 76el cut2 76clip line /* 裁剪76el 为76clip Arc: ae Arcedit: ec 76clip Arcedit: ef arc Arcedit: items /*显示属性表结构 Arcedit: sel elevatio n = 0 /*对等高线高程值做简单的检查,没有小于Arcedit: sel elevation > 10000 Arcedit: q Arc: createtin tin76 # # # 76clip /* 用76clip 作为边界生成名为tin76 Createtin: cover 76clip line elevation /* 以76clip 的elevation 属性Createti n: end Arc: tin lattice tin76 dem76 /* 以76t in 生成名为dem76 的lattice Enter lattice origin : /* 回车默认为TIN 的边界值 En ter lattice upper-right corner : /*回车默认 Enter lattice resolution : /*回车默认 Enter dista nee between lattice mesh poi nts : 25 /* 设置格网大小 Arc: grid Grid:disp 9999 3 Grid: mape dem76 Grid: image dem76 /*进入grid模块 /*设置显示模式 /*查看生成的lattice Grid: q Arc: latticedem dem76 demnew 格式的76el文件 0,没有大于10000的 的三角网 /* 把lattice 转为dem

利用ArcGIS制作真实地形图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 2015 年 第 14 期 在中学地理教材上有许多地理信息均以地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且部分地理信息只能通过地图的形式加以呈现。地图对于地理的学习非常重要,地图有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之称。近年来,对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归纳和总结的文章较多,然而很少有地理教师关注如何从出题者的角度科学地制作出一幅地形真实且精度较高的地形图,进而使原创试题设计更加合理。 一、地形图的分类 地形图描述了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变化特征,一般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其中,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或者湖泊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而言,对于黑白灰着色没有明确的要求,彩色中,往往以绿色、黄色、棕色等表示平原、高原和山地,以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深度。地形剖面图则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沿着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断面图,这种地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着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下面将从这三个层次依次介绍地形图的制作过程。 二、数据来源 要想制作一幅真实且具有一定精度的地形图,前提是获取相应精度的地形高程数据。一般而言,高程数 彭云龙 (江苏省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 江苏 南京 210019) 利用制作真实地形图的方法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地理信息技术进入中学地理教材,这要求中学地理教师需加深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GI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广泛,本文以地形图的制作为例,探讨一线地理教师地形图制作过程中的不足,并分析地形图的种类,最后依次介绍了GIS技术在不同种类地形图制作中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ArcGIS;地形图;等高线 据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携带专业设备进行野外测量,然后在室内利用一定的插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高程数据;二是可以从权威机构共享的数据库中下载得到。第一种方法获取的数据精度较高,但难度较大,数据范围较小。对于中学地理教师而言,第二种数据源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并且数据精度一般可以达到出题者的要求。常见数据类型有SRTM-DEM数据和ASTER-GDEM数据[1]。SRTM-DEM数据有两种精度类型,即30m的SRTM-1和90m的SRTM-3高程数据。90m 的高程数据全球共享,可以从NASA官网获取(数据:https://www.360docs.net/doc/5417326637.html,/srtm/),但是30m的高程数据仅覆盖美国地区。如果想获取30m的DEM数据,可以从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镜像网站(数据:https://www.360docs.net/doc/5417326637.html,)免费下载。本文以30m的庐山地区的ASTER-GDEM数据为例。 三、地形图的制作过程1.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1)加载高(1)加载高程数据程数据 打开ArcMap9.3,点击“工具栏”上的“Arc Catalog”图标,找到高程数据(已经裁剪好的DEM)直接拖入“ArcMap9.3”主窗口中即可加载数据。如图1,黑色表示的海拔较低,最低为-53米,因为该区域属于长江水系,河流侵蚀基准面高于平均海平面(0米),故最低海拔是数据误差造成的,白色表示的海拔较高[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1446米。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转设备交换住处的多功能测量仪器。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人们也通常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简称全站仪。 从总体上看,全站仪有下列两大部分组成: (1)为采集数据而设置的专用设备:主要有电子测角系统,电子测距系统,数据存储系统,还有自动补偿设备等。 (2)过程控制机:主要用于有序地实现上述每一专用设备的功能。过程控制机包括与测量数据相联接的外转设备及进行计算、产生指令的微处理机。 3、全站仪保管的注意事项 3.1仪器的保管由专人负责,每天现场使用完毕带回办公室;不得放在现场工具箱内。 3.2 仪器箱内应保持干燥,要防潮防水并及时更换干燥剂。仪器必须放置专门架上或固定位置。 3.3 仪器长期不用时,应以一月左右定期取出通风防霉并通电驱潮,以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3.4 仪器放置要整齐,不得倒置。 4、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4.1 开工前应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4.2 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装卸仪器时,必须握住提手,将仪器从仪器箱取出或装入仪器箱时,请握住仪器提手和底座,不可握住显示单元的下部。切不可拿仪器的镜筒,否则会影响内部固定部件,从而降低仪器的精度。应握住仪器的基座部分,或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盖时应无障碍。 4.3 在太阳光照射下观测仪器,应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在杂乱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专人守护。当仪器架设在光滑的表面时,要用细绳(或细铅丝)将三脚架三个脚联起来,以防滑倒。 4.4当架设仪器在三脚架上时,尽可能用木制三脚架,因为使用金属三脚架可能会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全站仪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全站仪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导语:导线测量是指将一系列测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形式,并测定各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算各测点平面坐标的技术与方法。以下是XX整理全站仪导线测量实习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全站仪导线测量实习报告1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以了我这次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在这次20多天的实习过程中,经过这次实习,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很大益处。同时也可以说这次工作是对同学的一次考念,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生病但是依然坚持工作,可以说着种精神是相当高贵的。 通过这次野外工程实习,加强了自身掌握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与内业作图方法,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数字测图在野外的运用,数字测图带来的不但是数据采集速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增加,更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明白了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在实际中的运用 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现我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很多知识漏洞。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熟练、精准程度(比如能够迅速对中整平)。 本文是由上传的: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以了我这次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在这次20多天的实习过程中,经过这次实习,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很大益处。同时也可以说这次工作是对同学的一次考念,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生病但是依然坚持工作,可以说着种精神是相当高贵的。 通过这次野外工程实习,加强了自身掌握数字测图外业

在ArcGIS中由等高线生成dem的步骤

在ArcGIS中由等高线生成dem的步骤 在arcgis中由等高线生成dem的步骤 1.进入arcgis的workstation模块 2.在Arc命令行下输入下面的命令(等高线的各层文件存放在el5目录中) Arc:arctin d:\el5 d:\tin line elev (黑色为提示符,蓝色为输入的命令,下同) (即为对el5 建立tin ,elev代表等高线的高程值,并且只有line 参与运算),这样就由等高线生成了tin 注:可以在Arc命令行设置workspace路径,以后的操作不必每次都有写上绝对路径,相对路径就可以了。命令为:Arc:wakespace d:\el5 Arc:w 可以显示当前系统的worksapce目录。 3.由tin生成lattice,需要输入如下命令 Arc:tinlattice d:\tin d:\lat 这样就有tin生成了lattice,转化为了grid形式,分辨率设置为30米 Enter distance between lattice mesh points :后要出入分辨率,对于其它的设置取其默认值即可。 4.最有一步,由lattice生成dem,命令如下 Arc:latticedem d:\lat dem 这样便由lattice转换得到了dem,运行结果如下: 然后在arcmap中可以打开生成的dem,同时也可以显示生成的tin,我们已经在d盘根目录建立了tin 和lattice子目录,目录名字分别为tin 、lat,在arcmap中会有对应的选项 分别单击之,则会加入到arcmap中成为图层。对显示tin的结果:

实验二 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实验二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目的 1. 了解全站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全站仪内设的各种测量程序的应用 及测距参数的设置。 2. 掌握用全站仪测量导线水平角和水平距离、高差、坐标的方法。 二、任务 1. 测量直线间的距离、水平角及目标点的坐标数据。 三、仪器工具 全站仪一套。 四、操作步骤 1、选定三边形组成闭合导线并编号; 2、仪器开箱后,仔细观察并记清仪器在箱中的位置,取出仪器并连接在三脚架上,旋紧中心连接螺旋,及关好仪器箱。 3、认识全站仪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4、全站仪的对中、整平。 5、测距参数的设置:测距类型、使用的棱镜及对应的常数、气象改正数 6、将全站仪安置在其中一个导线点上(按A-B-C顺序放),在相邻的另外两个导线点上安置反 光镜。 6、接通电源进行仪器自检(显示功能和电压),并配置各项常数。 7. 在A点上安置仪器后输入测站点坐标数据,量仪器高,瞄准后视点,并输入后视点坐标和镜高, 再瞄准目标B,按测角度健,把水平读数设为0°00′00″,按测距健,记录距离;按坐标健, 记录B点坐标,顺时针转照准部,瞄准目标C,记录水平角度读数,按测距健,记录距离;按坐 标健,记录C点坐标。 五、注意事项 1、使用各螺旋时,用力应轻而均匀。 2、全站仪从箱中取出后,应立即用中心连接螺旋连接在脚架上,并做到连接牢固。 3、各项练习均要认真仔细完成,并能熟练操作。 4、认真观看仪器外形,了解操作板面上各按键在测距和测角中的作用。 5、不得随意操作仪器或改变仪器参数,以免因误操作而发生错误。

6、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或其它强光物体,不能用手摸仪器或反光镜镜面。 7、不得带电搬移仪器,远距离或困难地区应装箱搬移,并及时带走其它工具。 六、上交资料 每组上交现场记录表和每人上交实验报告一份。

使用全站仪的心得体会

使用全站仪的心得体会 全站仪,全名叫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日常的工程测量中。 我们本次接触的全站仪是由南方提供的,较为普通的全站仪。不同的全站仪在操作过程中有不同的运行平台,虽然按键有所不同但是原理都是利用全站仪内部自备的程序,对我们观测的结果的一种推算,这就要求我们要深知全站仪的原理,才能懂用仪器。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认知了仪器各个按键的功能,然后又进行了简单的操作。明白了全站仪的工作过程后我们进行了测量,然后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1.全站仪是目前结构复杂、价格较贵的先进仪器之一,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注意爱护仪器。 2.在阳光下使用全站仪测量时,一定要撑伞遮阳,严禁用望远镜对准太阳。 3.仪器、反光镜站必须有人看守。观测时应尽量避免两侧和后面反射物所产生 的信号干扰。 4.开机后先检测信号,停测时随时关机。 5.更换电池时,应先关断电源开关。 测量过程中,小组之间的配合也让我们对仪器认知的速度得到很大的帮助,就比如说有些人对操作界面的不熟悉,还有对理论知识的陌生,都可以通过互相帮助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实践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在这次实习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第五小组 2012.11.20

数字化成图等高线自动生成

数字化成图等高线自动生成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测量工作中通常采用等高线法。所谓等高线是指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集合而成的闭合曲线。用等高线表示地貌,不仅能明显表示出地面的起伏状态,而且能表示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便于在图上进行工程的规划设计。 本文就如何生成准确合理的等高线作简单的探讨。外业的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内业等高线的生成利用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开发的地形地籍成图软件(CASS)。 1.外业数据采集 测等高线时,除了测量特性线点外,还应尽量多测一些加密的点,特征点也要尽量测到,满足计算机建模,才能更加详尽地反映出实地地貌。尤其在测量一些微型地貌,细小的变化计算机的模拟是难以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最好手工来完成。为了让成图软件生成准确合理的等高线,在外业用全站仪采集数据时,除了在地貌变向点和坡度变换点都要立镜外,对于陡坎,只要不是接近90度的,最好坎上坎下同时测点,陡坎边必须测出并连线,同时记录陡坎的走向和坎向,这样生成的等高线才没有问题。另外,在沟底、山脊测了一排特征点后,还应该在沟底、山脊两侧各测一排点,这样生成的等高线才真实。 在测量居民区时,有时难免要在房顶上立镜,此类不能代表当地高程的碎部点,应使其高程为零,即让内业建地面高程模型(DTM)时不予考虑该点。 外业立镜人的测量经验和碎部点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内业等高线的生成质量,所以立镜人一般由搞测量多年的老工程师担当。同一类地物(貌) 应先测,以避免内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根据实地的实际情况,可作灵活的运用。 要做好外业数据的备份工作,最好把当天所测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备份,然后删去全站仪中的数据,以免内存不足丢失数据; 2.等高线的生成 当外业工作结束后,回到室内启动CASS成图软件,设置好通讯参数,利用CASS软件的数据传输功能把全站仪上的坐标数据传出来保存为*.DAT格式的文件,然后就可以利用此文件开始内业成图了,在这里仅讨论内业成图中等高线的生成。 地形图中地貌的起伏是用等高线表示的,CASS 系统的等高线由计算机自动绘制,而且能充分考虑到等高线通过地性线和断裂线的处理,遇到封闭地物或陡坎时能自动断开、错位。等高线的绘制通常是在平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步骤如下: 2.1建立数字地面模型(构建DTM): 并非所有点的高程都用来生成等高线,有必要保留用于生成等高线的高程点。在内业处理时,必须将一些不合理或错误的高程去掉。例如:举起棱镜、倒立棱镜时未量镜高,野外作草图时要注明。内业展点前,必须在坐标数据文件中将这些点的高程修改为零,然后再展点。展绘高程点时,不用“绘图处理”菜单的“展高程点”功能,因这样会使所有的碎部点高程都展在图面上,而我们需要保留的高程点毕竟是少数。应该用CASS工具栏中的“交互展点”功能来展绘高程点,此时应打开“最近点”捕捉方式,光标指向所选点附近时,状态栏上立即显示该点的三维坐标,十分方便。 DTM 是绘制等高线的基础,因此建立DTM是绘制等高线的主要步骤。CASS系统采用不规则三角形格网(简称TIN)数据结构来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TM),在TIN建立过程中CASS系统较好地处理了以下几个问题:地性线的处理:地性线包括山脊线、山谷线等,在构建TIN 时,软件提示选择地性线,可用鼠标逐个点取地性线上的点,若地性线较多,可专门建一图层放置,在输入图层名将地性线信息输入计算机,这样就保证了DTM与实际地形相符;断裂线的处理:地面坡度变化陡峭的特殊地形边线称为断裂线,最常见的断裂线--陡坎,构建TIN 时,程序会提示是否考虑坎高,一般情况下,均应考虑坎高,那么这就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