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产品组合定价

合集下载

产品的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的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的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是一种在市场上确定产品定价的战略性决策。

它与产品组合的定价和市场竞争力息息相关,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相关的参考内容:1. 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差异化定价策略是指在市场上为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价格。

这种策略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功能、品牌影响力、目标市场等因素来进行定价。

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组合的特点,为高端产品定价较高,而为中低端产品定价较低,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2. 采用捆绑定价策略:捆绑定价策略是指将多个产品组合在一起,以更低价格出售。

这种策略可以激励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产品,并增加产品的销量。

企业可以将产品组合成套餐,在定价上给予折扣或其他优惠,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3. 采用竞争定价策略:竞争定价策略是指根据市场竞争情况来确定产品的定价。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组合的价格,与竞争对手展开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

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产品定价过低,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但能够吸引消费者,并在市场上建立品牌知名度。

4. 采用渐进式定价策略:渐进式定价策略是指通过逐步提高产品组合的定价,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

企业可以通过先推出低价产品组合,吸引消费者,然后逐渐将价格提高,以提高产品组合的盈利能力。

5. 采用动态定价策略:动态定价策略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的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组合的定价。

企业可以根据需求的弹性和竞争压力来决定是否调整价格,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定价策略的调整。

总之,产品组合定价策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通过制定差异化定价、捆绑定价、竞争定价、渐进式定价和动态定价等策略,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产品的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的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的组合定价策略
组合定价策略是指企业为其产品组合制定的定价方案。

它考量了产品之间的相
互关系,以及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以确保企业最大化利润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企业可以采用捆绑定价策略。

这种定价策略将不同产品捆绑在一起销售,以一种优惠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

这样做可以促进销量,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并增加消费者对整个产品组合的满意度。

其次,企业可以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

这种定价策略是根据产品的不同特征和
独特价值给予不同的价格。

通过对不同产品的定价差异化,企业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还有一种常见的组合定价策略是分步定价策略。

企业可以先推出一个基本产品,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进入市场。

随后,企业可以提供一系列增值产品或附加服务,并根据其不同的价值给予逐步增长的价格。

这种策略可以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并逐步提高收益。

最后,企业还可以采用套餐定价策略。

这种定价策略将多个产品或服务组合在
一起,以一种优惠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

通过套餐的形式,企业可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并提高销售额。

综上所述,组合定价策略对于企业产品组合的定价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用捆
绑定价、差异化定价、分步定价或套餐定价等策略,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最大化利润,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讲产品组合定价与价格调整策略文字教材

第二讲产品组合定价与价格调整策略文字教材

第二讲产品组合定价与价格调整策略文字教材产品组合定价策略如某种产品只是产品组合中的一部分时,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价格,从而使整个产品组合取得整体的最大利润,其主要策略有:1 .产品线定价当企业生产的系列产品存在需求和成本的内在关联时,要依据产品在产品线中的不同地位而制定不同的价格。

2 .单一价格定价在企业销售品种多而成本差别不大的商品时,为了便于消费者挑选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企业所有销售商品实行单一价格。

3 .捆绑定价与统一费率通过捆绑定价以方便和鼓励购买运输及多种增值服务,或是通过事先报出统一的固定价格及服务标准来降低服务的不确定性,吸引顾客购买。

4 .客户分级与差别定价差别定价是指企业根据不同顾客群、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同一产品或劳务采用不同的销售价格。

这种差别不反映生产和经营成本的变化,它有利于满足顾客不同需求和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

在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

5 .对大客户实行定制价格与服务组合“80/20原则”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优质客户的保持与满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也使得相关数据收集与分析变得更加容易。

价格调整策略运价制定以后,主客观情况的各种变化会影响到已定运价,需要调整价格。

调整运价分为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两种情况。

1主动调整主动调整指企业因市场供求、成本变动需要调高或调低自己的运价。

调低价格策略适用于运力供过于求,运输市场竞争激烈,或是本企业成本降低,有较强成本优势,企业欲利用该策略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情况。

调高价格策略适用于运力供不应求、企业因非经营因素所导致的成本上涨等情况。

无论采用调低还是调高价格策略,企业在价格调整之前须对竞争者、顾客、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包括竞争产品的成本结构、竞争者对手过去的价格竞争行为和习惯、竞争者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顾客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小、顾客对该产品价格敏感程度、企业各项产品与竞争者产品线之间的竞争关系、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优势劣势等。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1.市场定价策略
市场定价策略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产品组合的支付意愿来确定
价格。

如果市场对产品组合的需求强劲,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价格,那么就可以制定一个较高的市场定价策略;相反,如果市场需求不足,竞
争激烈,那么就需要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

2.成本导向定价策略
成本导向定价策略是根据产品组合的成本来制定价格。

该策略通常适
用于一些有定制化需求的产品组合,因为这些产品组合的成本较高,所以
价格也相对较高;相反,一些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组合,则可以
利用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从而制定低价策略。

3.壁垒定价策略
壁垒定价策略是指利用现有的品牌、技术或广告等壁垒来保持竞争对
手的进入。

如果一个公司拥有独特的技术或品牌形象,可以定价高于竞争
对手,因为消费者对这些特殊的产品组合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

4.市场份额保持策略
市场份额保持策略是指为了保持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而采取的价格策略。

如果一个公司是市场的领导者,为了避免竞争对手的威胁,可以采取
低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从而保持市场份额。

5.产品差异化定价策略
产品差异化定价策略是指根据产品组合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程度来制定
价格。

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组合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组合相比具有更高的附
加值,可以定价高于竞争对手,因为消费者愿意为产品组合的独特功能或特点支付更高的价格。

总的来说,产品组合定价策略需要结合市场需求、竞争状况、成本估计以及市场定位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和产品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定价策略来最大化利润或保持市场地位。

组合定价策略例子

组合定价策略例子

组合定价策略例子
组合定价策略例子是指在销售多种产品或服务时,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来组合销售,以达到最大化利润或市场份额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组合定价策略的例子:
1. 套餐定价策略:将多个产品或服务组合在一起,提供一个较低的总价,吸引消费者购买。

例如,电信公司的手机套餐包括电话、短信和数据流量,价格相对单独购买更便宜。

2. 交叉定价策略:在销售一个产品或服务时,推销另一个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例如,一家酒店在推销房间的同时,还推销附赠的早餐或免费停车服务。

3. 打包定价策略:将产品或服务组合在一起,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或优惠折扣的方式打包销售。

例如,当地旅行社将机票、酒店和旅游景点门票组合在一起,然后以整个旅行的价格打包销售。

4. 附加值定价策略:为产品或服务增加一些附加价值,例如赠品或额外的服务,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例如,汽车厂商在销售车辆时,提供免费的保养服务或延长保修期限。

5. 分层定价策略:将不同级别或档次的产品或服务定价不同,以吸引不同收入或需求的消费者。

例如,一家餐厅提供经济型和高档菜单,以吸引不同消费者群体。

- 1 -。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一)产品线定价策略
价格等级
不同尺寸的成本差异 顾客对不同尺寸的评价
竞争对手的价格等级
形象价格——高价
效益价格——赚钱
陪衬价格——衬托
价 格 等 级
长虹14 ” 长虹18” 长虹 21” 长虹 25” 980元 1300元 1588元 2289元
长虹29” 3988元
长虹34” 7898元
(二)选择品定价策略
(七)单一价格定价策略
单一价格定价策略,销售品种较 多而成本悬殊不大的商品时,为 了方便顾客挑选和内部管理的需 要,企业所销售的全部产品实行 单一的价格。如:99美分商店。
着眼点:实现企业整个产品组合的利润最大化。
产品线定价策略 选择品(选购产品)定价策略 互补产品(附属产品)定价策略 副产品定价策略 产品系列(产品束)定价策略 两段定价策略 单一价格定价策略
(一)产品线定价策略
产品线定价策略,是指根据产品 线内不同规格、型号、质量、顾 客的不同需求和竞争者产品的情 况,确定不同价格的一种定价策 略。
低价——招揽顾客(啤酒免费,招揽顾客) 高价——成为利润点(啤酒高价,利润点)
点不菜行,,光喝啤 啤酒酒,每每瓶瓶15毛元
那就来12瓶啤酒吧!
(三)互补产品定价策略
我不打算在打印机 上赚钱,我主要在 墨盒上赚钱!
主产品定低价; 附带(附属)产品定中、高价。
打印机 850元 墨盒 249元
(四)副产品定价策略
竞争导向定价法包括随行就市定价
法和需求差异定价法。
()
分销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多采
取反向定价。
()
基点定价法是企业按一定的厂价加 上从基点城市到顾客所在地的运费 来定价,按照顾客最远的基地计算 运费。 ( )

如何给产品组合定价

如何给产品组合定价

价值导向定价的中国实践一、价格,市场营销的双刃剑很早有人总结过,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获取物质的方法不外乎有四个:自产、乞讨、掠夺或交换。

而前三个已经被当今人类文明所抛弃,剩下的似乎唯一的而合理的方式就是交换。

那么,交换就意味着你获取东西的同时要付出些什么。

对顾客而言,付出的就是他辛辛苦苦攒下的钱。

所以,货架上那些一连串的看似不起眼的标价签,对企业而言也许不算什么,但对顾客而言很重要。

因为它向顾客展示一个产品和品牌能够交换的价值,也就是你的产品到底能值多少钱的信息。

我们成认,有些顾客对价格很敏感,有些顾客却不太敏感,但总的来讲,毫不在乎价格的顾客是不存在的。

否那么,就不会出现“超市一打特价顾客蜂拥而至〞的景象;也不会出现经销商窜货、砸价,企业偷工减料,卖场店大欺客等让人不愉快的行为。

所以,在市场营销领域,价格已经成为促进供求双方货物交换的利器,也成为供求双方彼此争夺利益的工具。

故在4P组合里,价格也理所当然成为最敏感的要素之一。

如果要从本质上去分析,这个“敏感〞二字背后,其实只有一个因素在“作怪〞,那就是利益。

自私是人性的一种本质,商业组织也不例外。

所以,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似乎所有商业组织把价格当作法宝,无论面对顾客,还是面对合作伙伴,价格总是“Yes〞or“No〞的重要标准。

有些企业为了谋取高利,把价格抬得很高,但一旦遇到竞争的时候,就上演“骑虎难下〞的为难;有些企业为了“过河拆桥〞,刚开始就是把价格定得很低,但一旦出现“薄利〞不能“多销〞时,规模不支撑利润而立刻陷入困境。

所以,我们总结:价格是市场营销的双刃剑。

用好了,你可以让企业海阔天空,让品牌魅力四射;用不好那么会使企业鲜血淋漓,甚至断送生命。

二、“性价比好〞不一定真的好很多企业,在其产品和品牌的宣传上都喜欢用“性价比好〞这个概念。

尤其耐用消费品更为突出。

意思是,我这个产品没收你多少钱,很实惠,收的也都是血汗钱。

外表上看,这很人性,也很有诚意。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1.套餐定价:套餐定价是指将几种产品或服务捆绑在一起,以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呈现给消费者。

这可以激励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产品,提高销售额。

例如,手机公司经常推出手机、话费和流量一起销售的套餐。

2.损失领导者定价:损失领导者定价是指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以期通过大量销售来实现利润。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公司在市场上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一旦消费者对品牌或产品形成忠诚度,公司可以逐渐提高价格。

3.产品包装定价:产品包装定价是指通过调整不同产品的价格以实现组合销售的策略。

例如,在一家电子商务网站上,消费者购买电视和音响产品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选择来获得折扣。

4.差异化定价:差异化定价是指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定位来进行不同价格的定价。

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消费者或产区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例如,高端产品可以定价更高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而低端产品则可以定价更低以吸引大众市场。

5.价格包容性定价:价格包容性定价是指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需求制定多个价格层次的定价策略。

这可以使公司在不同的市场细分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价格包容性定价中,公司通常提供不同价格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

6.动态定价:动态定价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来调整产品价格的策略。

通过动态定价,公司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竞争环境来灵活调整产品价格。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可以及时调整产品价格以实现更高的收益。

总之,产品组合定价策略对于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根据产品的特点、目标市场和竞争状况,公司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定价策略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导向定价的中国实践一、价格,市场营销的双刃剑很早有人总结过,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获取物质的方法不外乎有四个:自产、乞讨、掠夺或交换。

而前三个已经被当今人类文明所抛弃,剩下的似乎唯一的而合理的方式就是交换。

那么,交换就意味着你获取东西的同时要付出些什么。

对顾客而言,付出的就是他辛辛苦苦攒下的钱。

所以,货架上那些一连串的看似不起眼的标价签,对企业而言也许不算什么,但对顾客而言很重要。

因为它向顾客展示一个产品和品牌能够交换的价值,也就是你的产品到底能值多少钱的信息。

我们承认,有些顾客对价格很敏感,有些顾客却不太敏感,但总的来讲,毫不在乎价格的顾客是不存在的。

否则,就不会出现“超市一打特价顾客蜂拥而至”的景象;也不会出现经销商窜货、砸价,企业偷工减料,卖场店大欺客等让人不愉快的行为。

所以,在市场营销领域,价格已经成为促进供求双方货物交换的利器,也成为供求双方彼此争夺利益的工具。

故在4P组合里,价格也理所当然成为最敏感的要素之一。

如果要从本质上去分析,这个“敏感”二字背后,其实只有一个因素在“作怪”,那就是利益。

自私是人性的一种本质,商业组织也不例外。

所以,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似乎所有商业组织把价格当作法宝,无论面对顾客,还是面对合作伙伴,价格总是“Yes”or“No”的重要标准。

有些企业为了谋取高利,把价格抬得很高,但一旦遇到竞争的时候,就上演“骑虎难下”的尴尬;有些企业为了“过河拆桥”,刚开始就是把价格定得很低,但一旦出现“薄利”不能“多销”时,规模不支撑利润而立刻陷入困境。

所以,我们总结:价格是市场营销的双刃剑。

用好了,你可以让企业海阔天空,让品牌魅力四射;用不好则会使企业鲜血淋漓,甚至断送生命。

二、“性价比好”不一定真的好很多企业,在其产品和品牌的宣传上都喜欢用“性价比好”这个概念。

尤其耐用消费品更为突出。

意思是,我这个产品没收你多少钱,很实惠,收的也都是血汗钱。

表面上看,这很人性,也很有诚意。

然而,笔者认为,这是不懂营销的人要干的事情。

因为,很显然,单纯强调性价比,就意味着你的品牌并没有起到重要作用,达成生意的唯一手段就是降低价格。

如果,一个企业就靠“同等质量价格最低”的方式来生存,前提必须是有足够的成本优势。

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没有那么幸运,没有在低成本和低价格上找到真正的快乐,结果都是不惜血本的牺牲利润来维持交易。

笔者看来,这不是真正的营销。

营销的本质是什么?通俗的讲,就是让更多的人用更高的价格心甘情愿地去买我们更多的产品。

其背后的哲理就是“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

如果大家认同这个观点,那问题就显然了,单纯强调“性价比好”真的那么好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中国企业要制定价格时,首先把需求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建立好,也就是说,你给哪一部分人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利益)?然后把这个价值要用价格来体现的时候,能否找到一个相对高而目标顾客乐于接受的价位?这里值得一提的概念是“需求的价格弹性”。

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对不同的产品而言,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不一样的。

有些目标顾客对价格很敏感,略有变动,就大幅度影响其购买量,不少快速消费品主流市场都具有这样的特色;而有些目标顾客对价格不是很敏感的,你多卖2块和少卖2块,他们不会太在意,而在意的是你给他们带来的综合性价值体验。

所以,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用“特价”、“买赠”等促销活动;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采用“特价”、“买赠”就能卖起来。

举个例子,派克笔就是典型。

他们为了扩大其销量,曾采用降低价格、推出低档产品(曾推出3美元一支的笔)等,结果怎样?越卖越差。

后来实在支撑不住了,再往高端进军,试图回复原来的价位,但此行为却举步维艰。

如果我们懂得这个规律,定价时就不会那么盲目了,也不会陷入所谓“性价比好”的陷阱,为企业获取更大、更长久的利益。

三、还“价格战”一个公道这些年,“价格战”这个词汇已经成为恶性竞争、不守规则、残酷、混乱等词汇的代表。

一提“价格战”,大家都认为万恶之源。

正因为这样,长虹、娃哈哈、伊利、蒙牛等企业经常遭到业内的批评,说他们不守行业规则,随便降低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等。

然而,笔者认为,价格战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经济现象,无论从竞争角度,还是从企业发展角度,价格战都有出现的必然性。

比如同质化就是第一必要条件。

但是,我们详细研究价格战,其实它也有很多积极或可取的一面。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1、发起价格战的企业未必亏损。

2004年,可以说牛奶市场价格战打得最火的一年。

这次“战争”的两大主角就是伊利和蒙牛。

但当我们在2005年初看到他们公布的财务报告时发现,他们并没有亏损,尤其伊利的盈利能力反而名列前茅。

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说价格战会导致企业亏损吗?原因很简单。

现在的老大、老二们打价格战,比以前理性多了。

他们有着严密的价格与盈利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要么不同品类进行利润互补;要么同一品类锁定边际利润。

利润互补的概念较简单,就拿伊利和蒙牛来说,他们打价格战时,参与价格战的品类只是纯牛奶,而且以利乐枕为主,但他们的乳饮料、酸奶、奶粉、冰其淋并没有参与价格战,所以就算在纯牛奶上损失利润,可以从其它品类上再赚回来,算总账并不亏损。

锁定边际利润,不太好理解,但可以解释。

通俗的讲,边际利润就是企业增加或减少产品销量的时候能够获得的利润的增减量。

也就是你把一个产品的销售量做到一定规模时,你产品的单位总成本开始下降,再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你就算以成本价卖这个产品也能赚钱。

拿伊利和蒙牛的纯牛奶来说,合起来已经占领中国纯牛奶市场60%左右的份额,边际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个制高点,他们不打价格战,谁打呢?2、价格战使竞争更加有序。

也许有人会问,你刚还讲“性价比好不一定真的好”,现在又给“价格战”说好话,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是的。

前者是针对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顾客的价值体验而言的,也就是我们不能光靠“让价、让利”来维持生存;而后者是针对清理门户来讲的,就是通过“让价、让利”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那些“不三不四”的企业端出市场,营造一个更加有序的市场环境。

大企业打起价格战时,首先站出来反对的往往是中小企业。

他们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把老大、老二告到行业协会或相关机构。

意思是“你们这么干,我们还怎么活?”但老大、老二的本意就是把这些企业至于死地,为什么不打价格战呢?价格战对中小企业确实不利。

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给中小企业带来两个警示:第一,竞争一定要靠差异化,而不是盲目跟进;第二,一定要按照游戏规则出牌,不要总想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如果,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不守上面两个原则,老大、老二“收拾”你的最佳手段就是价格战。

它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把你“扫出门外”。

3、经受住价格战的企业才能真正步入正轨。

早期的家电行业,现在的乳制品行业,我们看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经历价格战后留下来的这些巨头们,品牌定位更加清晰,产品创新更加科学,而且更加遵循游戏规则。

其实,对顾客、对企业,乃至对社会,这都是愿意看到的。

如果说无序竞争是同质化的终点,那么价格战就是差异化的起点。

价格战不仅有清理门户的作用,还有教育企业如何做好营销的作用。

我们高兴的看到,数年前被认为“价格杀手”的长虹,现在已经在数字高清和背投彩电上遥遥领先,不仅成为规模大的企业,更成为懂得赚钱的企业。

我们也同样的看到,蒙牛主动推出早餐奶、晚上好奶,还有“特伦苏”高档纯牛奶、益生菌酸奶牛奶,悄然改变和推动着中国乳业的发展方向。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经受住价格战的企业,才能真正懂得营销的本质,回归到消费者需求上,在品牌和产品层面进行实质性的创新,创建一个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平台。

四、如何做好价值导向的定价策略通过种种现象得知,我们正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顾客、合作伙伴、股东、员工以及竞争对手都关注着我们,甚至影响着我们。

那么,就定价而言,我们到底如何做才好呢?如果做才能摆脱所谓“性价比好”的陷阱?避免企业“进退两难”的尴尬呢?笔者浅谈以下四个方面的体会:1、遵照细分市场的属性定价。

传统的营销教科书会告诉我们,定价有三个导向:需求导向、竞争导向和成本导向。

没错,要总结其导向问题,这三个都很经典。

但这些导向的前提是你到底想做什么样的细分市场?服务什么样的消费人群?这些属性决定你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定价策略。

也许不少人对宝洁9.90的漂柔和2.90的佳洁士感到不理解:宝洁不是国际公司吗?怎么会推出价格比本土公司还低的产品呢?原因就是以前的宝洁做的是次主流市场或非主流市场,但自从近几年开始,他们决定进入主流市场。

所以,他们理所当然要推出低价产品。

因为,主流市场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目标顾客希望他所买到的产品“物美价廉”。

宝洁的品质、纳爱斯的价格,哪个顾客不会心动呢?当然,面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会遇到品牌延伸的问题。

笔者认为,你只要决定要进入一个细分市场,定价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品牌是次要考虑的因素。

因为,定价决定“做不做”的问题;品牌则决定“怎么做”的问题。

你将进入的细分市场,不太适合用现有品牌,但发展前景良好时,可以用其它品牌来做。

比如,欧莱雅进入低端护肤品市场,收购“小护士”;蒙牛进入高端纯牛奶市场,启用“特伦苏”等。

2、在完整产品上挖掘价值。

只要不准备打价格战的情况下,找到一个目标顾客乐意接受的更高价位是所有懂得营销的人应该去做的事情。

也就是要走出单纯强调“性价比好”的陷阱。

但大家感到烦恼的事情是用什么办法把价位提上去,而且让顾客心甘情愿地接受?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顺口溜“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思想”。

这实际上从某个角度回答了大家的烦恼,就是在完整产品上挖掘价值。

提起4C,大家都知道,但也许没有太注意到“Cost”的真正含义。

它不是你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是消费者愿意给你付出的价位。

通俗的说,你的产品生产成本也许是1.00元钱,但消费者愿意支付10.00元钱,除了生产成本以外的那9.00元钱就是你产品的核心价值以外的价值。

我们营销人员要去挖掘的价值其实都在这里,如果你找到了,你的价格就能提上去;如果找不到,就算降价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为了让大家了解更清晰,我们可以从产品的三大特征来分解和细化这个概念:1)产品的基本特征。

就是产品的物理属性,比如对牛奶来说,纯天然、高蛋白、好品质等。

如果你把这个特征做好了,你的产品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我们将其简化为“卖品质”。

在这一点,伊利和蒙牛做得确实淋漓尽致。

刚开始伊利说“我是纯天然、物污染的”,蒙牛就说“我是闪蒸的”;伊利接着说“我是3.15标志产品”,蒙牛则说“我是航天员专用牛奶”。

眼看着蒙牛“飞上天”,伊利实在坐不住了,沉默了一段时间却惊人的喊出“我是奥运会专用牛奶”(奥运会赞助商)。

他们为什么这么攀比呢?其实就是向公众证明:我们的产品是值得信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