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精品习题及解析
七年级古诗《竹里馆》赏析、译文、试题

七年级古诗《竹里馆》赏析、译文、试题【鉴赏】这首《竹里馆》,以“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勾勒出一幅月夜幽林图。
在这个清幽绝俗的情景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过着“人不知”的隐居生活,借助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状态,描绘出优美高雅的意境,从而衬托出他宁静、淡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想象力新颖而独到,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在“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中并不觉得寂寞。
王维40岁后就处于半官半隐的状态,在当时全世界第一大都市长安城的郊区购置了别墅。
与现代的“屌丝别墅”完全不是一码事,他的别墅其实是个园林,里面有很多景点,后来捐给佛教协会做寺庙了。
很多人(包括语文教材上)在解读《竹里馆》里,都说王维不孤独,我觉得这类解读很扯,简直就是胡扯。
在《孤独等级表》中,一个人唱KTV属于六级孤独。
而且是“长啸”,典型的“没有其他声音,只能自己制造声音”的状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两句,则是隐约透着一点点淡淡的忧伤,没人倾诉、没人懂他,只能与月亮肝胆相照。
主流意见解读为“因为有月亮与他心心相印,所以他不寂寞”,纯扯。
以此推理,囚犯只要与铁栏心心相印,就不寂寞了?以上分析之后,再来回味一下王维写的这首诗。
这首诗是写给朝中其他大员的,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老大不重用我,那我就混混。
反正我也不缺钱,在别墅里养花、弹琴、吟诗,陶冶情操。
凡夫俗子,达不到月亮那个高度,自然是不会懂我的。
”略有一点阿Q的意思,朝中那些官名挺大、忙得屁颠颠、996也买不起房的同僚羡慕不已。
【败笔】诗中有一处败笔,即“幽篁”:二字。
有些文人把两字吹上了天,用尽高雅的形容词来赞美这两个字。
我的评价是一个字“扯”!物理学中有些很深奥,往往都是在极力用最通俗、最形象的表达。
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简单明了的东西,却往往被人们生造出“生僻的概念”来故弄玄虚,以彰显自己很有水平的样子,例如“区块链”、“供给侧”,还有这个“幽篁”。
竹里馆等古诗四首练习含答案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分)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2 分)3.解释词语幽篁:啸: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解释词语:玉笛:折柳:故园:闻:8.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9.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10.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解释词语:故园:漫漫:龙钟:凭:传语: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1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1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6.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17.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18.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A.晚春B.初夏C.晚秋D .初冬19.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20.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21.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2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3.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竹里馆的试题答案

竹里馆的试题答案竹里馆的试题答案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鉴赏关键点】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中考链接】201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答:(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答:9.(4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⑴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答:⑵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
(4分)答:12.(1)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叫(2)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五谷丰登”“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阅读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阅读练习题(一)竹里馆王维〔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人通过对幽篁、深林、明月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独坐、弹琴、长啸的活动描写,构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情趣?构建了一幅空灵澄明,清新幽静的月夜幽林图,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独处时的悠然闲适的高雅情趣。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3.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以及超凡脱俗的气质。
6.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赞同。
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7.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及同步习题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作者】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赏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
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们知道王维是著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
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
“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如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
”可见弹琴还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接着又吟唱了起来。
他吟唱的诗也许就是这首《竹里馆》。
竹里馆_王维阅读附答案

竹里馆王维阅读附答案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咆哮。
【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邃,无人通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答案:
5.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答:幽篁指的是幽静的竹林
6.诗中表现了诗人怎么的心境?请结合诗句,作扼要分析。
答:诗中描写了诗人在幽邃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糊口,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
明月相伴,展示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恬澹的糊口态度文雅的糊口情趣。
《竹里馆》题集及详解

《竹里馆》题集及详解一、解释字词1. 请解释以下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幽篁(yōu huáng):指幽静的竹林,篁是古代对竹林的一种称呼。
- 长啸(cháng xiào):指长时间地发出高亢的声音,表达情感或呼唤。
- 深林(shēn lín):指茂密、人迹罕至的森林。
- 明月(míng yuè):指晴朗夜空中的明亮月亮。
二、句子翻译2.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关键词的含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现代汉语: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一边弹奏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呼啸声。
关键词解释:独坐——一个人坐着;弹琴——弹奏乐器琴;长啸——长时间地呼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现代汉语:在这片深密的森林里,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明亮的月光来照亮我。
关键词解释:深林——茂密的森林;人不知——没有人知道;相照——照亮。
三、默写填空3. 请根据诗句内容,完成以下默写填空:- 独坐__________(幽篁)里,弹琴复__________(长啸)。
- ________(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四、内容理解概括4.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并说明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来展现这一主题的。
- 主题:诗人在竹林馆舍中享受宁静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 展现主题:诗人通过“独坐幽篁里”表现了隐居的宁静,“弹琴复长啸”展示了与自然的和谐交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描绘了与世隔绝的宁静和月亮的陪伴。
五、描写手法6. 请分析诗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例子:诗人“独坐幽篁里”是静态描写,而“弹琴复长啸”则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营造出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同时,“明月来相照”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7.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处的环境。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练习题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一)《竹里馆》【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解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D)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解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有误,诗人独自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可以看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三、赏析简答题: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里馆》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选择题:
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 )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解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D)
A. 独坐幽篁里
B. 弹琴复长啸
C. 深林人不知
D. 明月来相照
【解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有误,诗人独自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可以看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三、赏析简答题:
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词语是:独坐、弹琴、长啸。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赏析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答: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淡泊、超拔脱俗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