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课堂PPT)
合集下载
大学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共28张PPT)

❖ 如唐代王建《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羹汤”连用,可见中古 之羹即指以液体为主的“汤”。广州话至今仍然这样用 。
21
22
❖ 敢问何谓也——很冒昧地请问你说的是什么 意思?
❖ 何谓=谓何——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律要前置 。
❖ 君何患焉——您对此担忧什么? ❖ 何患=患何——理由同上
……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属。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这种“A,后来写作B”的表述方式说明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关系。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有些书上径称为“为动用法”。 又称《春秋左传》,与《春秋》有密切关系。 《说文》云:“顿仆也”,即“累得倒下”之意。
21
13
❖ 夫人将啟之——姜氏夫人将为小儿子 共叔段开门。
❖
鄙,边界、边 疆。此指边界 上的两个城邑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 。
之。无生民心。”公曰:“ ❖ 贰,两属。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 ❖ 及:赶上。
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
崩。”
21
10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逮也。从 人,从又。”
21
21
❖ 食舍肉……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羹在上古对于贵族来说,就是指的肉。所以这里 上文说“肉”,下文说“羹”,实际是一回事。但要注意 :这个词的词义在汉语中有发展变化,在上古指“带 汁的肉”(主要指固体),而在中古则指的“带肉的汁 ”(主要指液体)。所以中古与“汤”组成同义词:羹 汤。
❖ 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 从地面进入墓穴的道)。
21
21
22
❖ 敢问何谓也——很冒昧地请问你说的是什么 意思?
❖ 何谓=谓何——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律要前置 。
❖ 君何患焉——您对此担忧什么? ❖ 何患=患何——理由同上
……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属。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这种“A,后来写作B”的表述方式说明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关系。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有些书上径称为“为动用法”。 又称《春秋左传》,与《春秋》有密切关系。 《说文》云:“顿仆也”,即“累得倒下”之意。
21
13
❖ 夫人将啟之——姜氏夫人将为小儿子 共叔段开门。
❖
鄙,边界、边 疆。此指边界 上的两个城邑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 。
之。无生民心。”公曰:“ ❖ 贰,两属。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 ❖ 及:赶上。
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
崩。”
21
10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逮也。从 人,从又。”
21
21
❖ 食舍肉……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羹在上古对于贵族来说,就是指的肉。所以这里 上文说“肉”,下文说“羹”,实际是一回事。但要注意 :这个词的词义在汉语中有发展变化,在上古指“带 汁的肉”(主要指固体),而在中古则指的“带肉的汁 ”(主要指液体)。所以中古与“汤”组成同义词:羹 汤。
❖ 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 从地面进入墓穴的道)。
21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PPT

——选自《左传》
问 题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曾 经打败北狄,打败诸侯联兵,御燕, 侵陈,大胜之;御北戎,攻必克,战 必胜,可谓战绩显赫。同时,他又是 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 政治家,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使他称霸 中原。
燕、山戎
秦
巴、 齐 周王朝 蜀 晋 卫、鲁、郑、陈、蔡、宋)
楚 吴 越
初读:看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
《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标准的记叙文。
序幕: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 君位的争夺。 开端: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发展: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到廪延。 高潮: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将为内应。 结局:大叔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颖。 尾声:颖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但他居心不良,欺君囚母、驱逐骨肉兄弟, 为人处世刻薄寡恩。因此,他无法真正赢得 人心。在庄公高压下,郑国还可以维持下去。 但是庒公死后,三公子争立,大臣各自为党, 内乱连绵十年不止,致使春秋初期最先兴起 的霸国迅速衰落,沦为大国争霸中原的牺牲品。 郑国的兴衰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们应该 用什么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呢?
译文: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 边境和北部边境的边邑 两属于自己管辖。公子 吕说:“一个国家受不 了两个君王统治,您打 算怎么办?如果您想 (把国家)交给大叔, 我就请您允许我去事奉 他;如果不给,就请除 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 二心。”庄公说:“不 用,他将要自己遭殃。
第 五 段
原文
译文: 太叔又收来两属 自己管辖的地方把 (它们)当作自己城 邑,(一直扩张)到 了廪延。公子吕说: “可以动手了。他的 土地扩大了将会得到 百姓拥护。”庄公说: “对国君不义,对兄 长不亲,土地扩大了 也将崩溃。"
问 题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曾 经打败北狄,打败诸侯联兵,御燕, 侵陈,大胜之;御北戎,攻必克,战 必胜,可谓战绩显赫。同时,他又是 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 政治家,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使他称霸 中原。
燕、山戎
秦
巴、 齐 周王朝 蜀 晋 卫、鲁、郑、陈、蔡、宋)
楚 吴 越
初读:看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
《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标准的记叙文。
序幕: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 君位的争夺。 开端: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发展: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到廪延。 高潮: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将为内应。 结局:大叔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颖。 尾声:颖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但他居心不良,欺君囚母、驱逐骨肉兄弟, 为人处世刻薄寡恩。因此,他无法真正赢得 人心。在庄公高压下,郑国还可以维持下去。 但是庒公死后,三公子争立,大臣各自为党, 内乱连绵十年不止,致使春秋初期最先兴起 的霸国迅速衰落,沦为大国争霸中原的牺牲品。 郑国的兴衰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们应该 用什么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呢?
译文: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 边境和北部边境的边邑 两属于自己管辖。公子 吕说:“一个国家受不 了两个君王统治,您打 算怎么办?如果您想 (把国家)交给大叔, 我就请您允许我去事奉 他;如果不给,就请除 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 二心。”庄公说:“不 用,他将要自己遭殃。
第 五 段
原文
译文: 太叔又收来两属 自己管辖的地方把 (它们)当作自己城 邑,(一直扩张)到 了廪延。公子吕说: “可以动手了。他的 土地扩大了将会得到 百姓拥护。”庄公说: “对国君不义,对兄 长不亲,土地扩大了 也将崩溃。"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

收贰以为己:把两属的地方收为本人的领邑。 以 为,“以之为〞的省略。
厚将得众:权利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厚: 本義是山陵大,這裏指所占領的土地擴大。
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对 兄不亲,权利再雄厚,也将要解体。
1、“不義〞和“不暱〞是並列關係,指對君不義 對兄不親。暱,同“昵〞, 异体,親近。 2、 崩,本義是“山倒塌〞,這裡指“垮臺〞、 “失敗〞。
克:〔1〕戰勝 〔2〕能
三、串 講
第一段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号。爵位 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王 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的称号。 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紂;可同情,如: 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唐〕玄宗,<说文>: “玄,黑而有赤色者。〞
……
<穀梁传·隐公元年>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 徒众也 ……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 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 甚郑伯也 ……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题
❖杂曰:“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移山>〕
❖国有都鄙,古之制也。 ❖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
明焦竑〔hóng〕<焦氏笔乘>:寤为牾〔“忤〞 异体,不顺〕的通假字。二字均鱼部[a]、疑母。朱 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寤,假借为牾,足先见 〔xiàn〕,逆生也〞。即难产。通“啎〞,逆,倒 着,難産 。<史記·鄭世家>:“生太子寤生,生之 難,及生,夫人弗愛。〞
驚姜氏:使姜氏惊。使动用法
厚将得众:权利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厚: 本義是山陵大,這裏指所占領的土地擴大。
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对 兄不亲,权利再雄厚,也将要解体。
1、“不義〞和“不暱〞是並列關係,指對君不義 對兄不親。暱,同“昵〞, 异体,親近。 2、 崩,本義是“山倒塌〞,這裡指“垮臺〞、 “失敗〞。
克:〔1〕戰勝 〔2〕能
三、串 講
第一段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号。爵位 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王 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的称号。 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紂;可同情,如: 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唐〕玄宗,<说文>: “玄,黑而有赤色者。〞
……
<穀梁传·隐公元年>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 徒众也 ……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 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 甚郑伯也 ……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题
❖杂曰:“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移山>〕
❖国有都鄙,古之制也。 ❖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
明焦竑〔hóng〕<焦氏笔乘>:寤为牾〔“忤〞 异体,不顺〕的通假字。二字均鱼部[a]、疑母。朱 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寤,假借为牾,足先见 〔xiàn〕,逆生也〞。即难产。通“啎〞,逆,倒 着,難産 。<史記·鄭世家>:“生太子寤生,生之 難,及生,夫人弗愛。〞
驚姜氏:使姜氏惊。使动用法
优选郑伯克段于鄢教学PPTpptppt(共41张PPT)

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和
过失呢?
本课提纲
题解
相关内容介绍
课文分析
作品欣赏及人物性格
战争描写特点
解题
郑 伯 克段 于 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
(2)克,战胜。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
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
题目结构为状语后置句
相关知识介绍
1、何谓“传”? 解释经书的文字就是“传”。
4)公闻其期,曰:“可矣。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一说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儿子;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2、传说鲁国史官编《春秋》,经孔子整理修订而成。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
廪(lǐn)延 不暱(nì) 乘(shèng)
共(gōng)叔段 寤(wù)生 恶(wù)之
一说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儿子;
别名奠国,国君为姬姓,伯爵。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 从中可看出共叔段有哪些性格特征?
重在义理说明
《谷梁传》
1、《左传》的内容
《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
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年),记载了鲁国以及当时主 要诸侯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政治、 军事、外交等)。
段落大意
开端——姜氏厌恶郑庄公,请立共叔段。
第
二
段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巖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第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
三 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
过失呢?
本课提纲
题解
相关内容介绍
课文分析
作品欣赏及人物性格
战争描写特点
解题
郑 伯 克段 于 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
(2)克,战胜。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
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
题目结构为状语后置句
相关知识介绍
1、何谓“传”? 解释经书的文字就是“传”。
4)公闻其期,曰:“可矣。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一说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儿子;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2、传说鲁国史官编《春秋》,经孔子整理修订而成。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
廪(lǐn)延 不暱(nì) 乘(shèng)
共(gōng)叔段 寤(wù)生 恶(wù)之
一说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儿子;
别名奠国,国君为姬姓,伯爵。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 从中可看出共叔段有哪些性格特征?
重在义理说明
《谷梁传》
1、《左传》的内容
《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
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年),记载了鲁国以及当时主 要诸侯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政治、 军事、外交等)。
段落大意
开端——姜氏厌恶郑庄公,请立共叔段。
第
二
段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巖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第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
三 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
郑伯克段于鄢ppt28 课件

观点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郑庄公是一个“不守 孝悌”之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不知友爱自己的弟弟, 没有尽到兄长教育弟弟的责任,甚至处心积虑设下陷阱,引诱 弟弟走向犯罪的深渊,严重违背了儒家倡导的“礼教”。 当 然,共叔段的“以下犯上”违背“礼教”在前,武姜的偏爱子 女、肆意干涉朝政、教唆叛乱违背“礼教”在先。可以说郑庄 公也有他的不得已,但是,庄公做了不守孝悌之事,成了不守 孝悌之人。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 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 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 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 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解析】选B。“是很遗憾的事”错,根据原文,颜回认为, 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 表示遗憾。
词,在;第二个,介词,从。C项“之”,第一个,代词,他;
第二个,结构助词,的。D项“为”,均为介词,替、给。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乐也融融
B.若阙地及泉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遂寘姜氏于城颍
【解析】选A。B项“阙”通“掘”;C项“辟”通“避”;D
项“寘”通“置”。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郑武公娶于申
B.姜氏何厌之有
C.其是之谓乎
D.君何患焉
【解析】选A。A项是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
置句。
二、名句默写(5分) 8.补充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国不堪贰,______?______,______。 (2)君何患焉,______,______,其谁曰不然? 答案:(1)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 (2)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见
郑伯克段于鄢PPT幻灯片.ppt

于是(姜氏)很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
太子) ,
屡次
•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介。词结构后置
译: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
8
[文意理解2]
同“岩”险判要断句
•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巌邑也,
译:等到庄公继承了君位,(姜氏)替共叔 段请求制地作为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 要的城邑,于之,在那里,兼词一切听你吩咐
27
【基础知识积累】
28
一、通假字: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2.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通牾,牾,倒着的意思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同“避”,这是一对古今字。
6.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无,通毋,副词“不要”。
22
写作特色
一、善于剪裁史料,恰当的祥略安排
《左传》详于记叙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政治上的 矛盾冲突,而对战争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本文也如 此。作者详写庄公及母亲、弟弟的矛盾发展的始末, 而对克段于鄢的经过略写。又如略写姜氏憎恶庄公的 原因,详写庄公与共叔段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这样 写是为了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从 而突出文章的主题。显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战争 本身,而在引起战争的社会原因。
[文意理解7]
介词结构后名置作动,像弟弟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 《春秋》记载说:“郑伯在鄢地打败了公叔 段”。因为共叔段不像个弟弟,因此不称他作“弟”。
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如同
讥讽
教导
译:兄弟俩如同两个君主,因此称郑庄公打败共
叔段为“克”;称兄长为“郑伯”,是讥讽做兄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解析ppt课件

13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 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 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 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 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 名。
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14
2.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岩:险峻,险要。 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 小不定。(依据孙诒让说)
20
“制,岩邑也”,是一个很典型判断句。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
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国语·郑 语》:“虢叔恃势。”韦昭注:“势, 地势。”《史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 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 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
翻译: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 都的九分之一。
29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标准。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合乎
法度,合乎标准。“不度”是说不合乎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 的制度。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共叔段不 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而是擅自扩建京邑 的城墙。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 所为,而是通过祭仲之口说明共叔段在京邑扩 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威胁。
17
以上第一段。 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
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 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 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 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18
第二段: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wèi):介词,替,给。 之:指代共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水县西,又名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 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 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 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 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 名。
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14
2.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岩:险峻,险要。 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 小不定。(依据孙诒让说)
20
“制,岩邑也”,是一个很典型判断句。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
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国语·郑 语》:“虢叔恃势。”韦昭注:“势, 地势。”《史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 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 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
翻译: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 都的九分之一。
29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标准。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合乎
法度,合乎标准。“不度”是说不合乎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 的制度。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共叔段不 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而是擅自扩建京邑 的城墙。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 所为,而是通过祭仲之口说明共叔段在京邑扩 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威胁。
17
以上第一段。 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
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 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 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 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18
第二段: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wèi):介词,替,给。 之:指代共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水县西,又名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教学教材

• (2)、请京。规模不符合制度。
• (3)、做共叔段的内应,为之启城门。
•
违礼干政
共叔段之过
• 1、请京。 按照先王之制,不合乎法度。 • 2、收贰——“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
为己邑” 。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 • 3、袭郑—— “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想
篡夺兄长的王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 不义不暱
• (遗留)
. (3)厌 . A 姜氏何厌之有 . (饱,引申为满足)
. B 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 (讨厌,引申为嫌)
. (4)爱 . A 爱共叔段,欲立之。 . (偏爱,疼爱)
. 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 . (吝啬,吝惜)
练习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 . A.寤生(wù) 祭仲(zhài) 共叔段(gòng) 缮甲
• “春秋笔法”含蓄委婉表达褒贬意见
•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于是庄公把姜氏放逐(安置) 到临颍,并(顺承)对 她发誓说: “咱们不到黄泉,不要相见了。 ”但不久就 对自己说的话感到后悔。(为之悔,意动用法。)
•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 舍肉。 颖考叔担任颖谷管理疆界的官职,听说这件事,就进 献礼物给庄公。庄公赏赐他吃饭,他吃时把肉放在一 边不吃。
•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 之悔。 颖考叔说: “冒昧地问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 庄公告诉他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
• 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 颍考叔回答说: “君王忧虑什么呢?(宾前) 如果掘地道直到见到泉水, 挖地道(名作动) (而,顺承) 后和母亲相见, 难道有谁能说 不对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一、说 明
(一)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春秋左氏传》简称,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儒家视《春秋》为经,释经为“传”,共 有“三传”。
(二)最重要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今人杨 伯峻《春秋左传注》
.
7
二、串 讲
第一段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号。爵位 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 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惊姜氏:使姜氏惊。使动用法
亟(qì):副词,屡次。作“赶快”义时读“jí”。
这部分主要写了武姜偏爱,潜在矛盾的原 因。
.
11
第二段
即位:就位,登上君王的位置。
为之请制:姜氏向庄公为共叔段请求给予制作为封 邑。
巌 (yán)邑也:“巌”,“岩”的异体字,石头城。
虢(ɡ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 焉:介词兼指示代词,于是。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的称号。谥法规定 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 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于 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也可褒贬参半,如:(唐)玄 宗,《说文》:“玄,黑而有赤色者。”
.
8
初:当初,追述往事,即庄公之母嫁来郑国之时 ,公元前761年,时间推前了39年。
这段主要表现兄弟冲突,显庄公伪善。
.
15
第三段
既而:固定词组,不久。
命西鄙北鄙(bǐ)贰于已:命令原属庄公的西部和北 部的边境城邑同时也臣属于自己。 鄙:边 邑也,从邑 ,啚声,边境上的城邑。贰:两属。
堪:承受。 若之何:固定结构,对他怎么办?
欲与大(tài)叔:如果想把国家交给共叔段。 臣请事之:那么我请求去事奉他。 生民心:使动,使民生二心。
娶于申:从申国娶回老婆。申:国名,姜姓、郑 武公姓姬,与周天子同姓。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涉外婚成为春秋战国时君王通例。如“秦晋之好”, 即秦穆公是晋文公老丈兼姐夫,晋文公是秦穆公女 婿兼舅子。
.
9
曰武姜:叫做武姜。武是丈夫武公谥号,姜是娘 家的姓。
共叔段: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共,音恭,地 名。凡国名、地名、人名、字、氏、族皆不重言”。 共是氏,姬是姓,氏是姓的分支。段后逃于共,故以 共为氏。叔,排行,伯、仲、叔、季。段是名,古人 还可有字、号。
的城墙超过100雉,超过了定制。
.
14
不度:不合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辟,“避”的古字。 何厌(厭)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宾语前置 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定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为之所:给他安排个地方,双宾语,即重新安排。 无使滋蔓:不要让他滋长蔓延,“无”通“毋”( wǔ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 毙,本义倒下去、垮台。汉以后才有“死”义。
佗邑唯命:佗:“他”的异体字,旁指代词。其他 的城邑惟命是从,只听您的命令。
.
12
谓之京城大(tài)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
叔。大,通“太”。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说文》
段注:“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
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
俗作太王是也。”
祭(zhài)仲:郑国大夫。祭:特殊读音。
2、《左传》的体例: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回
纪传体、编年体、纪
顾
事本末体
.
3
二、解 题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
三代国君。
(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等用法。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
寤生:杜预《集解》:“寤生,寐寤而庄公已生”。 孔颖达《正义》:“谓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始觉其生 ”,寐:睡着。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
.
10
明焦竑(hóng)《焦氏笔乘》:寤为牾(“忤” 异体,不顺)的通假字。二字均鱼部[a]、疑母。朱 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寤,假借为牾,足先见 (xiàn),逆生也”。即难产。《史记·郑世家》: “生之难”可证。
古代汉语 文选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隐公元年》
.
1
一、《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 《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呢?
左丘明《左氏春秋传》 公羊高《公羊春秋传》 穀梁赤《穀梁春秋传》
.
2
相传 1、能否说《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
《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 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年),共经历了十二国君,两百多年的历 史。期间肯定有人添补。
都城过百雉(zhì):都邑的城墙超过了300丈。都: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指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级的城市。 雉:古代 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
长三丈。
.
13
国之害也:国家的祸害。下文“参国之一”之“国
”指国都。 先王:前代君王。郭锡良《古代汉语讲授纲要》
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
构后置句
.
4
于於
• 1、于、於不同音 • 于:羽俱切 於:央居切 • 2、于 • 于(某地) • 3、於 • 甚于 冰,水为之,而寒於水 • 被动 劳力者治於人
.
5
• 4、于 • 语气副词,常用于动词前,黄鸟于飞 • 5、於 (WU1) • 古“乌”字, • 感叹词 • 於菟
注为周开国君主文、武王。
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
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三”。
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
。“五分国之一”的省略。
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
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
周王(天子)国都最大,合九里,即540雉,诸侯国
都300雉,大都100雉,中都60雉,小都30雉。而京
.
16
无庸:不用。“庸”、“用”通用,一般出现于否定式。 将自及:将自己赶上灾难,杜预注:“及之难也。” 及:本义追赶上。
收贰以为己:把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领邑。 以 为,“以之为”的省略。
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郭锡 良注为“土地扩大”。
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 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要崩溃。 暱:同昵 (异体),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