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结课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结课论文》

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运用一、媒介语使用对于教学的影响1.有利于语言点的讲解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汉语基础直接影响着老师的教学语言。

因为学生汉语基础较好的话,教师采用的教学语言就可以多一些目的语,少一些媒介语,让学生多沉浸在目的语氛围中,有利于目的语的习得。

但是,如果学生的汉语水平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只有目的语的话,那么,很多知识点将无法向学生讲授,因为用一种陌生的语言去解释同样陌生的语言点,结果还是一无所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涉及到媒介语的应用。

媒介语的应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将无法用目的语、也无法用单纯手势就可以解释的语言点解释清楚。

比如说“刚”,无法用目的语直接讲授,也无法用手势或者行动来形成具象的相对应关系,这个时候,适当运用媒介语进行教学,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们马上就可以接受。

所以说,媒介语的适当运用,有利于语言点的讲解,利于学生接受。

2.对教学效果的整体影响首先,在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如果教师用零媒介语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意思,教师也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这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涉及生词释义、语法等方面的讲解时,这种影响就会更加明显。

因此,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媒介语进行讲解,就能提高学生有限时间内的有效输入和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媒介语的应用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困惑。

刚刚接触一种全新的语言体系,学习者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们又不能用目的语表达清楚,教师又不懂他们的母语,那么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会影响今后的学习过程,此时如果教师可以使用媒介语跟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就可以及时获得了解和解决他们的疑惑,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然后,应用媒介语还能有效避开学生母语的负迁移。

如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从自己学习这门外语的经历上入手,找出学生容易产生负迁移的知识点,及时提醒他们不要犯错,尽早给学生们强调,就能让他们少犯甚至不犯此类错误。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媒介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媒介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媒介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关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的研究硕果累累,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发展。

笔者有幸通过了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选拔,并在菲律宾布拉卡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任教期间,笔者深深感受到课堂教学语言,尤其是课堂教学媒介语的使用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学术界关于媒介语的使用一直争论不休,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

加之笔者发现针对菲律宾汉语课堂教学媒介语使用情况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就更加感受到了做此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笔者主要总结关于媒介语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涉及到媒介语使用的相关重要理论;第二章,笔者立足于所任教的菲律宾布拉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对部分汉语学习者和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分别做问卷调查,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第三章,笔者根据在课堂上收集的汉语初级阶段不同水平的真实课堂教学录音,节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媒介语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媒介语发展的一般规律;第四章,笔者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身教学心得,总结出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媒介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给出七点具有可行性的使用建议。

第五章结论部分,笔者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此论文的不足之处。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使用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使用

成绩评定 体系是保证实验 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验 考试制度是否合理直 接关系到 学生对 实验课 的重视程 度和实验效 果。农科基 础化学实验涉 及到无机 化学、有机化学 、分 析化学及仪器分析 等内容 ,加之实验包 括实验预 习、实验过程 、实验报 告等 多个环节 。因此实验课成 绩需涉 及到这几个方面:平时成绩 ( 主要来源于预习、实验报 告等 ) ,可 占百 分之二十i笔试成绩 ( 主要考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可占百分之四 十: 实验操 作考试 ( 可选择 几个实验进行考察 ,主要考察 学生理 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动手能力) ,可 占百分之 四十 。通过这种方法 改变学生重理 论、轻实验 的现象 ,同时能促进 学生平时做实验时认真操 作,实验报 告书写规范 ,每次实验能认真分 析结果。这种考试 方法 能够全 面考察 学生 ,有利 于训练 学生的基本 技能;有利于提高学 生分 析问题 和解 决 问题的能力 ;有利 于养成 良好 的科研 习惯 ;有利于培养 出创新性 的人 才 ;进而有 利于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 6。结束 语 通过 几年来 的不 断探索 实践 ,农科 基础 化学 实验这 门课 已得 到 了很大发展 。学生的综合 能力得 到了锻炼和提高 ,但 也有 ~些 需要改 进加强的地方 ,如何 充分调动实验技 术人员 、实验教师和学生三方 的 积极性 。加 强主 人翁意识 ,如何提 高实验教学效果 ,改革 实验 教学体 系,革新实验 内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 面, 还 需要我们坚持不懈 的努力 ,不 断的探 索、实践 、研 究和 总结。实验教 学的改革才 能取 得更大的成就 ,才 能培养出面 向世 界,面向未来 ,具 有 创 新型 、实 践 型 高素 质 的 人才 。
作。重点强化基本操作 的规范化和仪器 的正确使用 。培养 学生的严谨 科学态度和熟练的实验技能 ,为学生顺利进行综合 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 综合实验:就是实验 内容 、方法、手段 的综合 。重在 反复练习基 本操作和 技术,同时验证理论 知识 ,加深对 理论知识的理解 ,从而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设计 实验 :设计实 验项 目由教师 提供 ,学生 根据 自己的兴趣 自 由选 择 ,学 生通 过 查 阅文 献 资 料 , 自行 设计 实 验方 案 ,教师 审 核 后学生可 在开 放实 验室 独立 完成 。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中媒介语的使用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中媒介语的使用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中媒介语的使用摘要: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视频的分析,对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媒介语?使用媒介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进行反思,分析课堂中使用媒介语的利弊。

从而得出教师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用通用媒介语(英语)的观点,并建议在使用通用媒介语(英语)时应遵循适度的原则,并且要注意教学对象和使用的阶段。

关键词:对外汉语;媒介语;使用原则一、媒介语的定义广义的教学媒介语,指的是一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周星、毛卫娟,2004)。

按照这一定义,其可以分为“单用目的语”和“目的语与其他语言混用”两大类。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教学媒介语通常指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汉语初学者的学习而使用的一种师生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辅助教学语言”(陈夏瑾,2013),并不包括目的语在内。

它可以是学习者的母语,也可以是教学者与教学对象之间一种或几种通用的语言。

本文所讨论的教学媒介语,遵照的是后一种定义。

无论在“外语”还是“二语”环境,是否使用媒介语都是二语教学者首先会面临的问题之一。

围绕教学中目的语与媒介语的论争最早体现在国外各教学法流派对母语使用量的规定——以要求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语法翻译法”与特征是直接使用目的语进行课堂教学和交流的“直接法”为“母语/目的语关系”连续统的两极,听说法、暗示法、自然法等多个流派分散其间。

(Stern,1983)简单的来说,媒介语是为了方便师生交流而采用的媒介语言,有时候是学生的母语,有时候不是,但它是师生双方都能理解的一种辅助语言。

本文说的媒介语主要指的是通用媒介语:英语(主要是针对视频中的学习汉语的外国零起点入门班的学生),这个老师主要教授的是类似于“是不是”结构的用法,目的是想让学生学会对简单职业的表述。

二、媒介语使用的必要性及利弊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媒介语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有必要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所不可或缺的。

留心一下对外汉语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没有一本是只有中文的。

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媒介语使用问题探讨

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媒介语使用问题探讨

缩 略 语 , 可 以 理 解 为 “ 国 人 民大 学 ” 和 “ 民 代 表 大 索 ,希 望 起 到 抛 砖 引 玉 的 作 用 。希 望 对 外 汉 语 教 师 能够 省 中 人
会 ” ,但 是 在 一 定 的 语 境 中 就 能 消 除 歧 义 , 如 “ 考 上 人 时 省 力地 教 学 ,也 希望 留学 生 能 更 快 更好 地 掌 握 缩 略语 。 他 大 了 。 ”这 个 句 子 中 的 “ 大 ” 只 表 示 “ 民大 学 ” 。 又 人 人 如 “ 罗 斯 ”和 它 的 简 称 “ ” , 在 不 同 的 语 境 中 ,有 不 参考 文 献 : 俄 俄
维普资讯
初 级 阶段对 外 汉语课 堂教 学 中
媒介语使用 问题探讨
口徐 品香
摘 要 :本 文 通 过 调 查 分析 ,指 出教 师 在 初 级 阶段 的对 外 汉语 课 堂教 学 中有 必 要 使 用 通 用媒 介语 ( 语 ), 英
并建议在使用通用媒 介语 ( 英语 )时应遵循适度 的原 则,具体可 以从三个方 面进行把握:要 看教 学对 象;要看教 学内容;要 注意使用的阶段性 。
用 媒 介 语 ( 语 ) 呢 ? 关 于 这 个 问 题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界有 段 的 留 学 生 对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使 用 通 用 媒 介 语 ( 语 ) 英 英 不 同 的看 法 。 有 些 人 主 张 使 用 通 用 媒 介 语 ( 语 )进 行 对 英 的态 度 。
外 汉 语 课 堂 教 学 , 有 些 人 则 不 主 张 使 用 。本 文 试 图 在 对 初
级 阶 段 的 留 学 生 及 其 教 师 进 行 问卷 和 访 谈 调 查 的 基 础 上 对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3王汉卫提要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通用媒介语(英语)与教学对象不适应,且与汉语传播战略相左。

本文提出“无通用媒介语”的根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论述了周边语为主要关注点的多媒介语策略。

媒介语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国家宏观语言政策的深刻变革和成熟。

关键词媒介语周边语 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主要存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当中,是为了方便汉语教学的需要而使用的他种语言,包括教材媒介语以及教师的课堂用语。

其中,教材的媒介语选用具有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教材媒介语。

长期以来,英语作为“通用媒介语”似乎是当然的事情,然而,这种“定势”既不切合实际,也不利于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实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近年来留学生的生源构成情况;留学生对英语通用媒介语的态度;对外汉语教材媒介语策略;媒介语政策、外语政策与语言战略的相互关系。

一近年来留学生生源构成情况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讨论媒介语的选择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个变化。

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很小,二十多年的时间共招收留学生12800名,1991年招生量首次突破1万名,2000年首次突破5万名,2004年首次突破10万名。

下页表1是1999—2005年的留学生构成情况①:从表1可看出,亚洲生源在全部留学生中所占比例从1999年到200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到2005年占总数的75.73%。

其他各洲生源绝对人数虽也有增长,但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同6年前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

总的来说,亚洲留学生不但自1999年以来基数庞大,而且上升势头也非其他各洲可比。

3本文问卷调查承上海师范大学任海波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莫修云老师、四川大学李宇凤老师及其他多位老师协助,写作过程中得到郭熙教授以及《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匿名审稿专家的指正,谨致谢忱。

浅析零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零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零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马丽雯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7期摘要零媒介语教学法适合多国别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效果明显,可保证汉语教学质量。

本文立足于零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零媒介语对外汉语教学问题1零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1加强学生预习和复习效果,确保课堂活动有效进行学生的学习在前期的准备中和后期的巩固中都影响着初级汉语综合课零媒介语教学各个环节的进行。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运用,将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充分利用,尽可能去避免学习后期所带来的弊端,将为学习的知识如何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实现课上的教学方式,课后的巩固如何得到升华是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的重要一关,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减轻教师及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已经学习的知识,从而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

1.2明确教学目标及课堂活动任务,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善于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完成学习的内容,而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但是他们对这个游戏中所表达的意思认识程度还不够。

要在游戏开始之前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向学生告知此次的形式是有其意义的,在游戏或者开发智力等活动的之前去提前告知是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还有利于学生们用所在的条件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新事物,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习和感受到了其他物质的存在。

1.3将非预想因素转化为课堂互动的积极因素在实际课堂互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偶然事件,很多事情的发生会让课堂的时间浪费和处于一个难以解决的境地,教师要让一切可能发生或者自己无法预料到的事情转化为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让课堂互动真正融入到教学中。

如学生会因为外面的声音而溜号,注意力集中在外面的声音上面,教师应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中,用声音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贯彻到知识点中。

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媒介语使用研究

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媒介语使用研究

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媒介语使用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教学媒介语的研究,针对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学媒介语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从应用、丰富媒介语手段出发,以期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和针对性,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语言基础。

关键词:对外汉语;媒介语;质量;改革一、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研究综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海外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院自2012年开展外训工作以来,先后培训了200多名外军生长军官学员和500多人次柬埔寨培训班教官及学员。

在汉语语言教学中,根据外军学员语言背景多样,文化素质差异较大,语言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我们形成了“多维推进式”汉语教学模式。

本课题基于外军生长军官学院汉语学习过程中教学媒介语的使用情况,分析媒介语手段应用的优势和产生的问题,探讨如何使用媒介语手段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继而提出在外军生长军官学员入学初期,是否可以试行基于媒介语分班的初级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二、语言教学中媒介语手段应用的优势和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语言沟通,传播传统文化。

对于外军生长军官学员来说,汉语语言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开始,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必须强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

(一)媒介语手段应用的优势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借助多种媒介手段,但是一般来说,最为有效直接的就是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师生实现有效沟通使用的媒介语言,我们有时使用学员的母语,有时不是,但是一定是教学双方都能理解的一种辅助语言。

语言教学中使用媒介语手段,可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实现对目的语的可懂输入外军学员进行初级阶段汉语语言学习时,最为困难的就是四声。

我们知道,在大部分语言中没有声调的区分,很多学员刚开始无法准确分辨声调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王汉卫提要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通用媒介语(英语)与教学对象不适应,且与汉语传播战略相左。

本文提出 无通用媒介语 的根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论述了周边语为主要关注点的多媒介语策略。

媒介语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国家宏观语言政策的深刻变革和成熟。

关键词媒介语周边语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主要存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当中,是为了方便汉语教学的需要而使用的他种语言,包括教材媒介语以及教师的课堂用语。

其中,教材的媒介语选用具有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教材媒介语。

长期以来,英语作为 通用媒介语 似乎是当然的事情,然而,这种 定势 既不切合实际,也不利于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实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近年来留学生的生源构成情况;留学生对英语通用媒介语的态度;对外汉语教材媒介语策略;媒介语政策、外语政策与语言战略的相互关系。

一近年来留学生生源构成情况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讨论媒介语的选择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个变化。

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很小,二十多年的时间共招收留学生12800名,1991年招生量首次突破1万名,2000年首次突破5万名,2004年首次突破10万名。

下页表1是1999!2005年的留学生构成情况∀:从表1可看出,亚洲生源在全部留学生中所占比例从1999年到200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到2005年占总数的75.73%。

其他各洲生源绝对人数虽也有增长,但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同6年前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

总的来说,亚洲留学生不但自1999年以来基数庞大,而且上升势头也非其他各洲可比。

*本文问卷调查承上海师范大学任海波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莫修云老师、四川大学李宇凤老师及其他多位老师协助,写作过程中得到郭熙教授以及#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匿名审稿专家的指正,谨致谢忱。

111表11999!2005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及构成年份总人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澳洲(%)19994471131914(71.38)5621(12.57)4938(11.04)1384(3.10)854(1.91)20005215039034(74.85)5818(11.16)5144(9.86)1388(2.66)766(1.47)20016186946142(74.58)6717(10.86)6411(10.36)1526(2.47)1073(1.73) 20028582966040(76.94)8127(9.47)8892(10.36)1646(1.92)1124(1.31) 20037771563672(81.93)6462(8.31)4703(6.05)1793(2.31)1085(1.40) 200411084485112(76.79)11524(10.40)10695(9.65)2186(1.97)1327(1.20) 2005141087106840(75.73)16463(11.67)13221(9.37)2757(1.95)1806(1.28)来华留学生最多的前10个国家近年来的变化,更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周边国家、特别是有汉文化底蕴的国家(韩国、日本、越南及华人聚居的东南亚)汉语升温的强劲势头。

表21999!2005年来华留学生最多的前10个国家年份排名前十位的国家1999日本、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2000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德国、法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2001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德国、越南、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2002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2003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德国、俄罗斯、尼泊尔、蒙古2004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尼泊尔2005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注:1999年教育部资料只显示了居前9位的国家,2005年只显示了居前5位的国家。

从表2可以看到,1999年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只有3个;至2004年情况则完全反过来了,西方国家只剩下3个,排名前五位的国家除了美国,其余全是周边国家。

根据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数据,以2004年为例,如果我们把留学生按母语为英语/非英语分类计算,非英语生源占84.14%,而英语生源仅占15.86%;同时,如果按地缘上的中国周边/非周边分类计算,周边生源占78.35%,而非周边生源仅占21.65%。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知道,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非英语母语生源,或者中国周边生源占到了留学生的绝大多数,并且这个态势还相当稳定。

留学生的构成态势是一个客观事实,这个事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英语这个 通用媒介语 的作用、价值和地位。

二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适应性调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层次、不看对象地滥用,事实上英语离真正的 通用 还很远。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以英语作为通用媒介语是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呢?学生的媒介语愿望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媒介语选择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题如下:112问题1:教材上生词的英文翻译,你。

A.一定看B.有时看C.很少看D.不看问题2:教材上语音语法的英文翻译,你。

A.一定看B.有时看C.很少看D.不看问题3:你希望教材上生词的解释是。

A.英文B.你自己国家的语言C.汉语D.汉语、图画、例子和AB以外的其他方法问题4:你希望教材上语音、语法的解释是A.英文B.你自己国家的语言C.汉语D.汉语、图画、例子和AB以外的其他方法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有效标准一是必须标明国籍,二是没有复选问题3和问题4的C、D项。

在生源统计上,朝鲜、韩国、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且学生一般不是华人,算作一类;东南亚国家生源多为华人,算作一类;其他生源分为英语母语和非英语母语两类,预计他们对媒介语的态度也会有明显不同。

问题1、问题2是学生被动使用英语媒介语时的反应;问题3、问题4是学生对媒介语的期望,属于主动反应。

问题1-4的A项可视为支持英语。

问题1、问题2的B项可视为中性,C、D两项可视为否定使用英语,因为没有复选的可能,所以并没有增加否定英语的权重,C、D两项数据可以合并统计以凸显结果的本质。

问题3、问题4的B、C、D项都是对英语的否定,B项是希望用母语(非英语)作为媒介语,C、D两项本质上是一项,D项更加细致,是为了观察学生对汉语为主、同时使用更多非语言媒介的反应,个别复选问卷视为无效,这样就不会增加否定英语的权重。

表3问题1和问题2的调查结果(被动反应)问题1问题2A B C D A B C D韩日学生(245人)39103723131738358东南亚学生(110人)6340614545182非英语母语学生(31人)171040111460英语母语学生(34人)29410211012表4问题3和问题4的调查结果(主动反应)∋问题3问题4A B C D A B C D韩日学生(245人)22996465211016762东南亚学生(110人)3736182232292625非英语母语学生(31人)138********英语母语学生(34人)323225323204经过数据合并,可以得到下面两张统计表:113表5被动反应情况统计支持英语中性否定英语韩日14.28%35.92%49.80%东南亚49.09%38.63%12.27%非英45.16%38.71%16.13%英73.53%20.59%5.88%表6主动反应情况统计支持英语支持母语支持汉语综合韩日8.78%40.8%52.65%东南亚31.35%29.53%41.36%非英37.10%27.42%45.17%英94.12%94.12%16.18%从表5来看,韩日生最不支持英语翻译,持支持态度的仅有14%,而持否定态度的占到了一半。

态度截然相反的是英语母语的学生,另两类学生则呈现出中间状态。

就被动反应的情况看,英语媒介语的使用可以定性如下:基本适用于英语母语的学生;勉强适用于华裔和其他西方非英语国家的生源,基本不适用于韩日生源。

从表6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英语母语的学生更加强烈地希望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言,而其他3类学生对英语的支持率则大幅下滑。

韩日生表现出了对英语的强烈排斥,支持者不足10%。

英语母语学生之外,其他3类学生均表现出了对媒介语的多元化要求。

而在这个多元化的要求中,最显著的是对汉语的要求,支持率在各项选择中居首位,同时,对母语媒介语的追求也不容忽视。

总之,加进去母语和汉语这两个因素,除了英语母语的学生之外,各国留学生对英语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 多样化 来概括。

进一步而言,这个多样化可以定性为对英语的否定!!!因为就非英语母语学生来说,对母语和汉语的选择均意味着对英语的否定。

综合近年来留学生生源构成情况及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对外汉语教材以英语为通用媒介语的模式虽然为不同类别的留学生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服务,但它的主要适应对象是16%左右的英语母语者,而并不是84%左右的非英语母语者。

因此,我们认为,英语不能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通用媒介语。

进一步而言,不只是英语,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任何他种语言都不能作为通用媒介语。

原因可以简述为以下三点:第一,跟事实不符。

历史上一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种语言真正通行天下,可以天然地作为他种语言的媒介。

过去没有,而且在今后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也未必会有。

第二,对学生不公平。

通用媒介语 使学生虽同处于一样的教学环境,得到的却是并不一样的对待,而且利益的天平是向少数人倾斜的。

第三,对汉语教学和传播不利。

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的选择目前还缺乏自己的深度思考和行业规范,过度依赖英语作为媒介语。

媒介语问题对汉语教学和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

语言传播理论认为,一种语言的传播常常导致别的语言缩小使用范围,由此也带来了语言的竞争(郭熙,2004:63-65)。

汉语 和 媒介语 就是这样一对矛盾,后者并不仅仅是服务生,同时也是竞争者。

普遍地采用某种语言作为媒介语,实际上等于强化了该种语言的声望、价值和地位。

从汉语传播的角度看,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汉语教学和传播的效果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总之,上文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则:无通用媒介语原则,这是对外汉语教材媒介语问题上应该恪守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周边化、多样化、视觉化的媒介语策略恪守了基本原则,我们就需要重新设定自己的媒介语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