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原文及翻译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选自《列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伯牙鼓琴的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的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注释:①得:体会。

②卒:通“猝”,突然。

③操:琴曲。

④逃:隐藏。

⑤志:志趣,心意。

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

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⑧峨峨:高耸的样子。

⑨洋洋:宽广的样子。

⑩鼓:弹奏。

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B。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 />C。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

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善鼓琴》阅读原文及练习答案

《伯牙善鼓琴》阅读原文及练习答案

《伯牙善鼓琴》阅读原文及练习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0.填空(3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一句中“善”是“好”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可谓善学者矣”一句中“善”是“善于”的意思,本文“伯牙善鼓琴”一句中“善”的意思是,“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2)《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一句中“于”是“在”的意思,《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于”是“比”的意思,本文“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一句中“于”是的意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心悲,乃援琴而鼓之《伯牙善鼓琴》阅读及答案《伯牙善鼓琴》阅读及答案。

翻译:(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翻译:12.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3分) 答:10.(1)善于(擅长)好(2)在(共3分。

每空1分)11.(1)他心中十分悲苦,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

(2)每奏一支乐曲,钟了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

12.答案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者泰山!”就使对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的强烈真诚。

答案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共3分。

句式特点1分,具体分析2分)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伯牙善鼓琴(弹)C.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B.志在登高山(意念,心情)D.穷其趣(贫穷)1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伯牙善鼓琴。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阅读答案
做阅读题时,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慎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伯牙善鼓琴》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

②峨峨: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宽广的样子。

④卒:通猝,突然。

⑤操:琴曲。

伯牙善鼓琴阅读题: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善鼓琴参考答案:
14. (1)擅长(2)好
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董源善画”阅读答案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董源善画”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战!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卒.逢暴雨(2)乃援.琴而鼓之(3)皆宜.远观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2分)A. 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B.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 远观则.景物粲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D. 伯牙乃舍琴而.叹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分)(2)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2分)1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答案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答案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伯牙善鼓琴(弹)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⑶更造崩山之音(再,进一步)⑷志想象犹吾心也(好像)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

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高山流水,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4、翻译下列句子(3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答案:(二)1、(1)弹(2)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3)再,进一步(4)好像2、B3、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4、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高山流水遇知音》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高山流水遇知音》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高山流水遇知音》原文及翻译(含赏析)【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心想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真是太好了!我练琴时所要表达出的,和你听到琴声时心里所想象的都一样。

我的心声去哪隐匿呢?【点评】世上知音难觅,所以古人有“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的感叹,所以这段“高山流水”的佳话传颂至今。

俞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可以听出其志在高山,俞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可以听出其志在流水。

两个人借助琴声,精神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钟子期死后,再无人懂伯牙之志,所以他摔烂琴身,扯断琴弦,终身不复鼓琴。

知音难觅,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即使今天通讯如此发达,人们交往如此便捷。

交流的手段多了,然而交流时走心的人少了。

伯牙子期的原文及译文及赏析

伯牙子期的原文及译文及赏析

伯牙子期的原文及译文及赏析
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赏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
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原文及翻译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自《伯牙与钟子期》,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注释】鼓:弹志:心意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阴:北面。

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突然操:曲调造:奏辄:就逃:逃避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翻译】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
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