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焊机行业发展史简短回顾
《中国焊接年鉴》焊接设备概况

《中国焊接年鉴》焊接设备概况1.1 行业发展综述焊接设备行业经历了40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目前已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其生产产品主要包括手工电弧焊机、自动及半自动弧焊机、电阻焊机、特种焊机及各类专用成套焊接设备。
到2000年底,电焊机产品有45个系列,150余个品种,500多个规格。
1.1.1 企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结构和布局在“九五”期间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1995年,我国尚有焊接设备制造业各类电焊机专业和兼业制造厂、焊接辅机具、元器件、配套件厂约为1400~1500家。
到2000年,这些企业中,停产、半停产、转产、资产重组的已达50%。
同时,一些电焊机制造的新兴企业则“异军突起”,为电焊机行业增添了有生力量。
目前,电焊机行业各类企业的总数保持在900家左右。
其中,有电焊机行业焊接设备专业研究所1家,原机械工业部定点企业38家(含骨干企业2家、重点企业6家)。
从“九五”情况看,电焊机行业原有的市场格局和企业实力划分已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a.定点企业定点企业均属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
目前除少数转型为合资、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公司外,尚未改制的企业占70%左右。
由于多数定点企业存在着人员负担沉重、产品技术含量低、开发资金不足、历史遗留债务包袱重等问题,使整个定点企业群体的形势十分严峻。
到2000年底,有8家企业已全面停产,10家以上的企业处于半停产或恢复性生产状态。
目前,定点企业正在积极寻求突破口,进行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盘活资产、挖掘潜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提高竞争力,力求走出低谷,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促进生产发展。
b.骨干、重点企业骨干、重点企业中,有7家国有企业,1家已转制为股份制企业。
这些骨干、重点企业大部分为新中国第一批电焊机制造厂,曾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较大贡献,如今正在经受着市场经济的种种考验。
目前,这些企业正在积极努力,探索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途径,有些企业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经济状况也有所回升。
焊接技术的发展历史,回顾世界焊接技术发展200年历程变化

焊接技术的发展历史,回顾世界焊接技术发展200年历程变化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
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
焊接技术的发展历史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出现了锻焊技术。
公元前2000多年中国的殷朝采用铸焊制造兵器。
公元前200年前,中国已经掌握了青铜的钎焊及铁器的锻焊工艺。
1801年:英国H.Davy发现电弧。
1836年:Edmund Davy 发现乙炔气。
1856年:英格兰物理学家James Joule 发现了电阻焊原理。
1959年:Deville和Debray发明氢氧气焊。
1881年:法国人 De Meritens 发明了最早期的碳弧焊机。
1881年:美国的R. H. Thurston 博士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全系列铜-锌合金钎料在强度与延伸性方面的全部实验。
1882年:英格兰人Robert A. Hadfield发明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奥氏体锰钢获得了专利权。
1885年:美国人Elihu Thompson 获得电阻焊机的专利权。
1885年:俄罗斯人 Benardos Olszewski 发展了碳弧焊接技术。
1888年:俄罗斯人H.г.Cлавянов 发明金属极电弧焊。
1889—1890年:美国人C. L. Coffin首次使用光焊丝作电极进行了电弧焊接。
1890年;美国人C. L. Coffin提出了在氧化介质中进行焊接的概念。
1890年:英国人Brown 第一次使用氧加燃气切割进行了抢劫银行的尝试。
1895年:巴伐利亚人 Konrad Roentgen 观察到了一束电子流通过真空管时产生X射线的现象。
1895年:法国人 Le Chatelier 获得了发明氧乙炔火焰的证书。
1898年:德国人Goldschmidt发明铝热焊。
1898年:德国人克莱菌.施密特发明铜电极弧焊。
1900年:英国人Strohmyer发明了薄皮涂料焊条。
2000~2007年电焊机行业发展概况(四)

备 ,分别 占该 类企 业焊机生产总量的5 _%、2 .%、1 .2 15 27 78 %、3 7 n .%。 . %g 45 4
20 0 2~2 0 年 ,民营企业 的 电焊机 产值 为2 5 4 .1 07 6 6 0 1 万元 ,其 中 :交流弧 焊机 3 9 42 万 元 :直 流弧 焊机 6 9 .1
2 0 ~2 0 年 ,集体企业 的 电焊机产值 为3 9 82 5 ,其 中 :交流 弧焊机2 2 . 元 :直流弧焊机 1 2 76 02 07 2 3 .7 元 - 8 93 万 6 .万 3 元 :自动、半 自动焊 机2 3 万元 ;电阻焊机6 28 元 ;特种及成套焊 接设 备1 7 57 5 28 0 .万 3 0 l万元 ,分别 占该类企业 电焊
焊机 1 2 27 9 4 .万元 ;自动、半 自动焊机1 6 48 万元 ;电阻焊机 13 99 万元 ;特种及成套焊接设备7 侣.万元 ,分 9 1 .1 21. 7 1 1 别占该类企业 电焊机 总产值 的60 %、3 . % 、3 . %、1 .6 U . %。 . 1 12 0 12 6 98 % ̄ l 4 18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2 0 年达到顶峰后 , 2 0 年 电焊机 产量、2 0 年 电焊机产值均降至历 史最 低点。 ( 04 06 07 见
民营企业 一直 以交流 弧焊 机 为主 ,但在2 0 年 则是 以交流 弧焊机 、直 流弧 焊机 、 自动 、半 自动焊 机三 足鼎 07 立 的模 式 出现 ,特别 是直流 弧焊机 更是 占到 72 0 年 民营企 业焊机 总产量 的4 . % 、总产值 的5 . %。 ( 07 55 8 23 8 见图
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发展趋势

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发展趋势一、引言焊接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连接工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焊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焊接技术的发展历程1. 人工焊接时代在焊接技术的早期阶段,焊接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使用简单的焊接设备和手工焊接工具。
这种焊接方法主要用于小型工件的连接,效率低下且质量难以保证。
2. 机械焊接时代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机械焊接技术逐渐兴起。
自动焊接设备的浮现使得焊接速度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常见的机械焊接方法包括电阻焊、磨擦焊和激光焊等。
3. 自动化焊接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焊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焊接机器人的浮现使得焊接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自动化焊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
4. 智能化焊接时代近年来,智能化焊接技术逐渐兴起。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焊接设备可以自动调整焊接参数和路径,实现更加精确的焊接操作。
智能化焊接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三、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效率未来焊接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焊接速度和效率。
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和引入新的能源源,如激光和电子束焊接等,将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焊接过程。
2. 精确度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焊接设备将实现更高精确度的操作。
通过自动调整焊接参数和路径,减少焊接变形和缺陷,提高焊接质量。
3. 环保性未来焊接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性。
引入新的焊接材料和工艺,减少焊接过程中的废气和废料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自适应性焊接技术将更加注重适应不同材料和工件的焊接需求。
通过智能化技术,焊接设备可以自动识别材料和工件的特性,调整焊接参数和路径,实现更加灵便和适应性的焊接操作。
5. 远程控制和监测随着物联网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焊接设备将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
焊接过程中的数据和参数可以实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焊接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结论焊接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中国焊接产业自动化技术总结:推动转型升级

中国焊接产业自动化技术总结:推动转型升级。
一、焊接产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焊接自动化技术在中国起步较晚,最早应用于大型企业的装备制造中。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中国焊接产业开始采用焊接,从而实现了集中控制和软件编程的自动化生产,焊接精度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1世纪初期,随着激光、气体保护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焊接自动化技术开始趋于普及和成熟。
现代化的焊接设备和应用,推动了焊接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了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焊接成本,也为中国焊接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焊接产业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现在中国的焊接生产,已经全面进入到自动化、智能化时代。
随着现代焊接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迅速提高,已经可以应用在焊接、智能焊接、激光焊接等多方面。
同时,在工业制造业、汽车行业、航空、电力、石油、船舶等行业,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目前,中国的焊接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和成熟。
据统计,2019年,中国焊接销售量达到了8.4万台,为全球最高。
焊接已经成为趋势,与此同时,智能化和数字化焊接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的方向。
今后,焊接的智能化程度还会更高、操作更简单、精度更高,而目前的数字化焊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将带来更好的效果。
三、焊接产业自动化技术的展望与建议当前,我国焊接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需要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重视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等关键指标。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好地发挥技术的创新和自主研发的优势,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焊接上。
需要加强对焊接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增加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的培养。
在技术标准制定、检测认证、员工培训等方面,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并且积极推进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外大型企业和技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焊接专业五十年追溯

焊接专业五十年追溯田锡唐高增福今年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成立40周年,中国焊接协会成立15周年,同时也是我国的焊接专业创建50周年。
经过50年的风风雨雨,焊接专业高等教育经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苦历程。
北方名城哈尔滨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而闻名全国。
哈尔滨素有东方的莫斯科,东亚的小巴黎之美名,同时还有中国的焊接之乡之美称。
这是因为不仅中国焊接协会、中国焊接学会、焊接标准化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哈尔滨,同时国内一流的焊接科研机构——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国内最大的焊接技术培训机构——哈尔滨焊接培训技术中心,以及焊接技术力量雄厚的前苏联援助中国的三大动力厂都建在哈尔滨。
另外我国焊接专业的发源地也正是在哈尔滨,这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
回顾我国焊接专业的发展历史,把人们带到了解放初期的1952年。
1.原苏联专家帮助建设焊接专业、培养焊接师资和焊接人才解放初期,我国的工业非常落后,很多工程技术领域在国内是空白。
为了加速我国工业的建设步伐,原苏联援助我国建设156项重点工程,进口了原苏联大量的工业设备和技术。
但是加速我国工业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加快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
为此中央指示要学习原苏联培养高等科技工作人员的经验,聘请原苏联专家到国内大学任教,帮助建设新专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当时哈尔滨工业大学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学习原苏联办学经验的两所重点大学之一,这样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工艺设备专业就应运而生。
在焊接师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加速人才培养,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从50年入学的研究生中挑选了6名研究生进入第一届焊接师资研究班学习,成为第一届焊接师资研究班学员。
1952年2月,聘请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工业大学焊接专家普罗霍洛夫教授,来华负责焊接师资研究班学员的教学和论文指导工作。
这6名学员是(按姓氏笔划顺序)田锡唐,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进入焊接师资班后研究方向为焊接结构。
陈定华,1946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机械系,进入焊接师资班后研究方向为焊接原理。
中国电站焊接五十年

中国电站焊接五十年1 电站焊接概况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站焊接已经走过了五十个年头,回顾过去的五十年,我们不能不为焊接专业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感到自豪和欣慰。
今天,我国电力工业已经从建国初期的1850MW、世界第21位[1]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电力大国。
至2001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38亿千瓦,年发电量14780亿千瓦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全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2位;全国现有1000MW 及以上装机容量的发电厂92座,其中水力发电16座,核发电厂1座;全国现有100MW及其以上火力发电机组848台,其中300MW及其以上290台;40MW及其以上水电机组354台,其中300MW及其以上52台;核电300MW及其以上机组5台,正在安装的6台[2]。
大型机组已成为中国发电的主力机组。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形成了以火力发电机组为主的、以加速发展的水力发电和核电机组为辅的发电设备总结构,发电能力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所有这些进步和发展,都与电力工业的焊接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机组容量的增大,参数的提高,所使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品种及规格日趋复杂,工程量加大、焊口数量增多、异种钢焊口增多、管壁厚度增大、安全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焊接工艺质量及检验标准也日益严格。
上述这些技术变化,促进电站焊接工作者必须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焊缝的寿命及安全性,以适应现代先进电站焊接技术发展的需要。
2 电站焊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焊接作为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连接手段,其发展是随着钢材的发展而发展的。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展,钢材种类迅速增加,焊接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从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及焊接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进步,我国的电站焊接技术也同样按照这一趋势发展。
电站焊接工作按照机组的类型不同,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不同,主要区别表现在各类型电站用钢(焊接对象)发展趋势的不同上。
就目前状况看,火电站以热强钢作为焊接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水电站则以强度钢作焊接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焊接的发展史

1.焊接技术的发展和意义近代焊接技术是从1882年出现碳弧焊开始的,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在生产上还只是采用气焊和手工电弧焊等简单的焊接方法。
由于焊接具有节省金属、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和大大改善劳动条件等优点,所以在近半个世纪内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初期出现丁优质电焊条,使长期以来由于产品质量的问题让人们怀疑的焊接技术得到了一次历史性飞跃。
20世纪40年代后期,由于埋弧焊和电阻焊的应用使焊接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成为现实。
20世纪50年代的电渣焊、各种气体保护焊、超声波焊,20世纪60年代的等离子弧焊、电子束焊、激光焊等先进焊接方法的不断涌现,使焊接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使焊接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焊接技术和传统的工艺方法相比较,目前已几乎全部取代了铆接技术,部分代替了铸造和锻造。
2.焊接技术的优点(1)节约金属材料。
用焊接可以比铆接制成的结构省去很多零件,因此能够节约金属约15%~20%。
另外,焊接结构也可比铸铁件节约50%左右的材料,比铸钢件节约30%左右的材料。
(2)减小结构质量(重量)。
采用焊接制成的机车车辆,可以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减轻本身的自重,从而可以加大载重量。
(3)减轻劳动量,提高生产率。
(4)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5)投资小,占用生产面积小。
3. 焊接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焊接工艺也发生以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形成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1)提高焊接生产率是推动焊接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提高准备车间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是当前世界先进工业国家重点发展方向。
(3)焊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是提高焊接质量稳定性,解决恶劣劳动条件的重要方向。
(4)新兴工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焊接技术前进。
(5)热源的研究与开发是推动焊接工艺发展的根本动力。
(6)节能技术是普遍关注的问题。
焊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船舶、车辆、航空、锅炉、压力容器、电机、冶炼设备、石油化工机械、矿山、起重、建筑及国防等各个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焊机行业发展史回顾
1.1 解放前中国没有电焊机制造业
50年代初期上海建立了中国第1家专业电焊机制造厂,中国开始了电焊机制造业。
在而后的30年里,这支队伍先是由分布在各大行政区的8个电焊机厂支撑着,继而其发展成由二十几家电焊机生产定点厂构成。
在计划经济的约束下,各厂都是按着计划购料、计划生产、计划销售的方式经营,无忧无虑、不思进取,几十年一贯制生产着仿苏的焊机老产品。
在80年代,中国的电焊机总体水平与当时的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尚有20年的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体制在电焊机行业里开始瓦解。
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相应建立,特别是还有一批生产电子仪器的企业转产投入到电焊机行业里。
由于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这些新企业能够紧跟市场需求,紧跟科学技术,使电焊机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新产品、新规格不断涌现,如逆变焊机、CO2焊机、TIG焊机、MIG焊机、空气等离子切割机等,甚至焊接机器人和自动焊接生产线设备都能生产,电焊机行业出现了一个百花争艳的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目前,我国的电焊机行业,已经能够生产的产品,有45个系列,150多个品种,1 000个以上的规格焊机产品。
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支能够满足中国工业建设和发展需求的,有数百家大小焊机生产企业的电焊机专业生产队伍。
使我国的电焊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外焊机的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
我国电焊机行业分布的地域特点
打破了计划经济约束之后,中国的电焊机制造业的格局有了新的变化,以其分布来看,有以下3个地域特点:
(1)沿海地区。
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电焊机和电焊机配件厂分布最多、密度最大、力量最强。
焊机的新产品、焊接新技术,往往在那里最先推出。
因为这些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活跃,人们思想解放,对国外的焊接新技术、焊机新产品接受的快、引进的快,成为中国焊接技术发展的一只领头羊。
(2)原“八大重点电焊机厂”周围。
因为那里电焊机的生产技术、设计能力和技术管理人员集中。
经济改制以后,在那里滋生出许多生产电焊机的私人企业,其中不少单位很有实力。
(3)焊接研究单位周围。
主要是指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成都电焊机研究所和设有焊接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周围。
因为这些单位焊接信息灵通,焊接人才济济,具有一定的电焊机的开发研制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