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文稿
哲学与人生第1课 教案二

本框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第四课主要讲了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为完成本单元最终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是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能力目标: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教师:秃鹰的不幸遭遇是黄莺害的吗?
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它在进行人生选择时犯了什么错误)?
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应该从什么出发?
学生:(略)
教师: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特点
(三)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三)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呈现练习
做练习题
7分钟
小结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一课演示文稿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 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 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 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 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第十页,共23页。
自然界是奇妙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当。太阳 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自转 的速度、地球的大小、大气层的组成等,都恰到好处。 地球特殊的生态条件,使它成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 一有生物的星球。如果地球离太阳比现在更近,地球 将太热,反之则太冷。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 平面斜交66°33’,而且此倾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始 终不变,因此在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 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 交替。如果没有这个倾角,热的地方将总是热,冷的 地方将一直冷。
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十五页,共23页。
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 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 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 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第十六页,共23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 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 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D. 自身的性格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现在,学不会几何的乔治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园艺家。
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道理?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人只要能掌握自己, 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讲: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了解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理解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必须结合客观实际。
3.启发学生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1.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
2.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你对未来的人生有什么规划?你的规划是否考虑了客观实际因素?二、讲解(15分钟)1.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客观实际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人生选择需要考虑客观实际因素,否则会导致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方向。
例如,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如果非要报考大学,那么他就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可能会导致失败和挫折。
2.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人的主观意志是很重要的,但它并不能决定一切。
在人生选择时,必须结合客观实际,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不仅可以避免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方向,还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例如,一个数学天才选择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些案例,讨论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四、小结(5分钟)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不能只靠主观意志做出选择的限制。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的短文,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案例分析,阐述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二)开课单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杨耕单元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课题第1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节授课地点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学生分析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应该能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观点,但具体到自己人生道路选择上,可能对自身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认识不到位,甚至可能更多强调客观条件。
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主观要符合客观。
教学方法讲授、体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课题的认知程度教学进程及安排第1课时导入:看图提问:读漫画“宝宝快跳”,你对该父母的要求有什么看法?该父母犯主观主义。
不从实际出发。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出发点问题,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花鸟鱼虫、山川树木,日月星辰、宇观物质,社会事物、文化现象、人类自身,故事1: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
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称赞。
原来文与可在他居住的地方遍种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他对竹枝竹叶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画竹时能下笔有神,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下一首诗,称赞他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从此胸有成竹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
如果文与可不与竹子打交道,不论他怎样构思也不会胸有成竹即没有形成竹子的意识。
故事2:两只老虎的启示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的安逸。
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

)
3、人生的选择,必须符合( B ) A、别人的想法 B、客观实际 C、父母的要求 D、自身的幻想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 年轻时,曾想做教师,同时 又痴迷音乐。他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做教师还是做歌唱家。 于是去问父亲,父亲说: “你如果想坐两把椅子,可 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 活要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
第一节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三、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四、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位客官为什么捞不到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 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 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的根据。
哲学与人生
绪 论
问题
1、你认为什么是美?你见过哪些美的人和 事?为什么你认为是美的? 2、假期你过得快乐吗?为什么?
结论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人们会自觉不自 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比 如人怎么样活得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哲学就是围绕着“意义”问题而展现的。 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 的生活和实践。这就是哲学。因些,我们 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 的思考。
四、哲学和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走路,哲学比作 老人。 把哲学比作老人说明哲学是经过漫 长历史发展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的 智慧、经验、思想的总结,这对于我们 所走的漫漫人生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 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就是说,人不能只莽撞的 往前走,还需要不时的停下来反思,就是要反省、 思考一下我们的得失。
《哲学与人生》第1课1

<哲学与人生> 第一节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单元第 .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课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人生》教案课时分配表让军为现支来来!课题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政育人目标:用哲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一新课预热(5min)一互动导入(5min)T传授新知(33min)第2节课:名言导入(3min)一传授新知(17min)一课堂讨论(10min)一探索训练(10min)T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完成课前任务请大家思考你印象中的马克思是什么样的?■【学生】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的预热,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让学生登录签到■【学生】使用APP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5min)■【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学生】聆听、互动■【教师】介绍介绍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学生】聆听、记录、了解通过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并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大致内容和考核要求互动导入(5min)■【教师】用歌曲案例进行导入2016年,一首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火了,其歌词写道:"不为了权不为了钱,但是为了信仰我们一往无前……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地为真理争斗,像他一样疾恶如仇,像他一样不屑权谋。
"这首歌指出了马克思和当代青年人之间的诸多共通之处:同样个性张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同样干净、单纯,世界里没有灰色地带,喜欢或讨厌,泾渭分明,从不含糊;同样敢于尝试,敢于否定自己,为真理而斗争,为理想而奋斗。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类人猿进化成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高级、最 完善的物质器官——人脑。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 官,是意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人脑这种高 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器官,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 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如此。人的意识能够 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们得到真知,但是人 的意识也会虚幻和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如各种 谬论和迷信观点。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 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 确地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 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 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 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 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 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 们在此要探讨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 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 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9世纪,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其自 身存在的缺陷,遇到了全面的危机。正是 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 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 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与总 结,形成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的 科学认识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 应了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 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马 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 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理解自然界是客观的比较容易,理解人类 社会是客观的,相对来说就有些难度了。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中人们的一 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目的支配下进行 的。这就是说,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同于 自然界。尽管如此,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 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考问人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 要到哪里去?
▪ 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快乐是什 么?
▪ 幸福在哪里?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
▪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 《西游记》中的唐僧,他每次路过一个国家,总会向国王
这样介绍自己:“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往西 天取经” 普普通通的几句话,却是每个人都要问清楚自 己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哲学与人生
绪论
问题
▪ 1、你认为什么是美?你见过哪些美的人和 事?为什么你认为是美的?
▪ 2、假期你过得快乐吗?为什么?
结论
▪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人们会自觉不自 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比 如人怎么样活得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 哲学就是围绕着“意义”问题而展现的。 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 的生活和实践。这就是哲学。因些,我们 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 的思考。
塞翁失马
▪ 这个故事历代相传,形成一句成语:塞翁 失马,焉知祸福。
▪ 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 果,好事也可能引出坏的结果。
三、那么人生是什么?
▪ 人生就是由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 ▪ 现实生活:从现象层面理解,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
一、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 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 次重大变化。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 组成。
爱+智慧=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通俗地说就是活得明白,不要糊里糊涂地活着
思考怎么追求智慧从而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哲学。在汉 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
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三、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四、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位客官为什么捞不到剑
(一)一切从实际任 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 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的根据。
过的事件串接成一部“个人史”。日常生活中,像我们 的成长,升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等的就组成了“ 个人史”。 ▪ 情感生活:从意义层面理解,一个人生命中由他体验的 意义串接成一部“情感史”。“情感史”指的就是我们 感情世界的发展过程,如我们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 情,还有未来将收获的爱情都是“情感史”的一部分。
▪ 我们要用哲学指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 。
▪ 台湾的学者傅佩荣说的好:“哲学脱离人 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 。”
▪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将哲学 方法与人生问题的一一对应,有机结合。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时,不在于学到多少知 识,而在于习惯思考和追问,甚至怀疑和批评。 培养这种精神和习惯,反思自己的行为。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 有的经历,现实的和感情的,构成了个人的 整个人生。
▪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
▪ 1、郑重选择,不留遗憾;
▪ 2、若有遗憾,理智面对,争取改变;
▪ 3、若改变不了,就勇敢接受继续前进
▪ 在这条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会遇到各种问题,有 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家庭 、朋友的帮助,也需要知识与智慧的帮助。今天 学习的这门课程《哲学与人生》,这中间的“哲 学”就将为我们指导迷津。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一种对待人生 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 1、哲学所谈论的“爱”
▪ 就是爱智慧,爱思考,但爱好智慧不等于 拥有智慧,而是要把人类的智慧,作为我 热爱,我追究,我拷问,我批判,我反思 的对象。这是对待“智慧”的一种态度, 而这种态度恰恰又是智慧的。
▪ 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没有答 案(而且极有可能没有),但我们有了答 案之外的收获(而且一定是有的)——我 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 2、哲学在于对自我的一种追问
▪ 由于真正的哲学关心的是人和人的世界, 所以,苏格拉底说:与其认识世界,不如 认识自我!认识了自我就是认识了世界。 哲学就是认识自我的努力过程,就是向自 我的追问过程:我怎么能够存在?我存在 的情形是怎么样的?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应该怎样生活才不辜负自己珍贵的一 生?
▪ 回答:“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 哪里去?”
第1章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材P1)“清华英语神厨”张立勇的成功 故事。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选择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法国哲学家萨特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 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 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 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四、哲学和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走路,哲学比作 老人。
把哲学比作老人说明哲学是经过漫 长历史发展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的 智慧、经验、思想的总结,这对于我们 所走的漫漫人生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 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就是说,人不能只莽撞的 往前走,还需要不时的停下来反思,就是要反省、 思考一下我们的得失。
▪ 他的自我介绍不仅是讲给国王听的,更是讲给自己听的。 他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清晰地规划了 自己的“取经之路”,并坚持走下去,不管路上有多少的 艰难和诱惑,妖魔、金钱、权力、美女都没有动摇他西天 取经的决心,于是他成功地实现了目标。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
▪ 1、培养智慧 ▪ 2、发现真理 ▪ 3、印证价值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 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 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 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 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 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第一节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