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乐常识
交响乐基础知识与欣赏入门

交响乐基础知识与欣赏入门交响乐是一种由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以其庄严、雄壮和丰富的音色而著名。
它是西方音乐传统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奏曲目。
本文将介绍交响乐的基础知识和欣赏入门。
一、交响乐的定义和特点交响乐是由管弦乐团演奏的音乐作品,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
乐团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各种乐器互相配合,共同演绎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交响乐的特点在于其庞大的编制和多样的音色变化。
弦乐器是交响乐的基础,负责奏出旋律和和声。
木管乐器可以奏出柔和的音色,如长笛、单簧管和双簧管等。
铜管乐器则能够奏出豪放的音色,如小号、大号和长号等。
打击乐器则增加了音乐的节奏和动感。
二、交响乐的发展历程交响乐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最早的交响乐是由小型室内乐团演奏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交响乐逐渐发展成大型的管弦乐团演奏形式。
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和莫扎特等人对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作品成为了经典的交响乐作品。
三、交响乐的乐章结构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快板、慢板、舞曲和终曲。
快板通常是交响乐的开头,节奏明快,充满活力。
慢板则是交响乐的抒情部分,音乐缓慢而富有情感。
舞曲则是交响乐中的欢快部分,节奏轻快而活泼。
终曲是交响乐的结尾部分,通常是整个作品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四、交响乐的欣赏入门对于初次接触交响乐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作曲家和作品进行欣赏。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是经典之作,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莫扎特的《安魂曲》则是一部优雅而感人的作品。
此外,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和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作品。
在欣赏交响乐时,可以留意乐曲的节奏变化、旋律发展和乐器的合奏等方面。
尝试通过闭上眼睛,沉浸在音乐中,感受乐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五、总结交响乐作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音乐形式,拥有丰富多样的曲目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通过了解交响乐的基础知识和欣赏入门,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音乐形式。
交响乐欣赏的基本知识

交响乐欣赏的基本知识交响乐是一种集合了多种乐器的音乐形式,通常由管弦乐团演奏。
在交响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音乐形式。
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通常是快速的,有时被称为序曲,它为整个作品奠定了基调;第二乐章通常是慢板,表达了深情和内省;第三乐章通常是舞曲,节奏明快,欢快活泼;第四乐章通常是快速的,以高亢的气氛结束整个作品。
交响乐通常由不同类型的乐器组成。
弦乐器是交响乐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
木管乐器包括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和巴松管。
铜管乐器包括小号、长号、大号和定音鼓。
还有打击乐器,如定音鼓、钹和木琴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乐器在演奏中相互配合,形成了交响乐的独特魅力。
交响乐的演奏通常由指挥家指挥。
指挥家通过手势和眼神指导乐团的演奏,使乐团的演奏达到和谐一致。
指挥家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他还负责选择演奏曲目、解释音乐作品的意图以及传达给观众。
在欣赏交响乐时,可以注意一些音乐元素。
例如,旋律是交响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作品中,通过不同乐器之间的互相呼应和对话来展现。
和声是指不同音乐音符之间的关系,它使得乐曲更加丰满和深入。
节奏是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给音乐带来了动感和活力。
动态是指音乐的响度,交响乐中经常会出现由柔和到高亢的动态变化。
了解一些著名的交响乐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也是交响乐欣赏的重要一环。
贝多芬是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如《第九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等。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他的交响乐作品充满了优雅和华丽,如《Jupiter交响曲》和《第四十交响曲》等。
柴可夫斯基是俄国作曲家,他的交响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浪漫,如《第五交响曲》和《天鹅湖交响曲》等。
交响乐欣赏的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耐心。
交响乐作品往往比较长,需要耐心聆听,体验其中的音乐情感和表达。
同时,不同的人对交响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喜好。
交响乐基础知识

交响乐基础知识交响乐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
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基本简介主要特征发展起源古典交响曲全面成熟阶段海顿交响乐概述交响乐作品贝多芬交响乐浪漫主义交响乐基本常识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巴赫的……。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
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
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
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
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
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
到了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编辑本段古典交响曲1740年奥地利作曲家蒙恩(1717--1750),第一次在慢板乐章和快板乐章之间,加进了小步舞曲(注:法国一种三拍子的舞曲)乐章(第三乐章),这种四个乐章的套曲形式,渐渐演变成了古典交响曲的固定形式。
当然,有时候也加上引子和尾声。
四个乐章是这样布局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注:它是古典音乐作品的一种基本曲式,无论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重奏曲中的重要乐章,都得用它。
交响音乐复习资料

•交响音乐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艺术形式,它泛指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富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严谨的结构形式和丰富多样的管弦乐表现手法的乐曲。
体裁包括组曲、序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曲等。
交响乐队是由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和色彩乐器组组成。
•什么是曲式?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
•“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
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由于它的哲理性,使它在以戏剧冲突为主要手段的交响音乐中,拥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曲式的位置。
•奏鸣曲式这一名称,最早是A.B.马克斯在他的《作曲法教程》中最早提出来的。
奏鸣曲式的前身古奏鸣曲式,是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上半叶形成的。
••奏鸣曲式引子---呈示部(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展开部---再现部--尾声这种曲式是交响音乐作曲中的最高级的曲式结构;呈示部:包括主部、连接段、副部及小结尾。
主部与副部的调性关系仍保持古典奏鸣曲式的传统,乐思的性质或者是对比并置的,或者是对比冲突的。
•在较早的奏鸣曲中呈示部一般要反复一遍。
这个部分是这首乐曲的重心与精神所在。
展开部:也称自由幻想部。
•主要乐思在不同的调性上加以发挥,也可是不同乐思的交替出现,有时也用新材料或复调的处理方法。
•结构上则以材料的片断性和终止的隐蔽为特征,使乐思以新的方式不断展开,甚至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最后是引向第3部分的过渡。
再现部:这时主部仍在原调上再现,并通过连接段,使副部在主调上出现,以取得再现部的调性统一。
•最后为尾声。
有的尾声很长,如L.van贝多芬某些作品的尾声有第二展开部的性质。
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在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
初中音乐交响乐知识点总结

初中音乐交响乐知识点总结音乐交响乐是一种大型音乐形式,以管弦乐团为主要演奏组合,结合不同乐器的声音,展现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是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领域。
下面将对初中音乐交响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交响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它源于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和奏鸣曲形式,逐渐发展成以交响乐团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交响乐常见的曲式包括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等。
交响乐的乐团构成一般包括管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键盘乐器。
其中,弦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它们负责演奏主旋律和和声。
木管乐器包括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和巴松管,铜管乐器包括法国号、小号、长号和低音号,打击乐器包括定音鼓、大鼓、钹等,键盘乐器一般包括钢琴和管风琴。
交响乐的演奏形式通常是分为几个乐章进行连续演奏,每个乐章的风格和内容不同。
常见的乐章包括快板、慢板、舞曲和终曲。
乐章之间通过过渡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在演奏交响乐时,指挥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指挥家通过挥动指挥棒,指导乐团演奏的节奏、力度和表现等。
指挥家的领导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是决定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
交响乐常见的音乐特点包括音乐的大规模、复杂多样的声部和丰富的音色变化。
交响乐作品常有丰富的和声、复杂的结构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它可以展示出音乐的力量、美感和感染力。
交响乐的代表作品非常丰富。
其中,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悲怆》、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等都是经典之作,被广泛演奏和欣赏。
学习交响乐不仅需要对乐曲的欣赏和理解,还需要对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初中学生可以通过听音乐会、观看演奏视频和参加音乐学习班等方式来加深对交响乐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交响乐对于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交响乐,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感受音乐的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交响音乐鉴赏考试常识

木管组约占管弦乐队人数的:15%传统的交响曲约有几个乐章组成:3—5“交响曲”英文为Symphony《波莱罗》的作曲者是拉威尔小提琴的首席既是本声部的首席也是整个乐队的首席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交响乐之父”乐曲中用于表示广板的速度标识是Largo《卡门序曲》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管弦乐曲交响音乐领域的华彩片段主要是指在协奏曲的快板乐章处插入的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技术,华彩片段大多由作曲者本人写定,也可由独奏者即兴创作。
音乐进行中的强弱规律,不同的节拍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
主要分为:强弱分明、节奏明快的二拍子,如:2/4 动感活泼的三拍子,如:3/4 3/8 6/8 稳健硬朗的四拍子,如:4/4。
协奏曲(是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套曲。
一般由三个乐章构成。
)这个词源于l750年,主要指乐队和独奏者在对等的基础上交替、较量或结合的音乐作品。
其最大特点是独奏与乐队进行对话。
独奏者必须具备精湛技艺,方能与乐队较量。
如: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小提琴协奏曲和格什温的《蓝色狂想》钢琴协奏曲咏叹调(Aria)即抒情调。
这是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演唱者感情的独唱曲,它可以是歌剧,轻歌剧,神剧,受难曲或清唱剧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音乐会咏叹调。
咏叹调有许多通用的类型,是为发挥歌唱者的才能并使作品具有对比而设计的(抒情的独唱曲,可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
序曲:指在歌剧、芭蕾舞剧、话剧、戏剧以及其他大型作品之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开场音乐,亦常单独用于音乐会演奏。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交响曲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大型的管弦乐套曲,一般由若干个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的乐章组合而成,它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
)。
交响乐一词源于古希腊文:Symphonia.原意为:和谐或和声,也有同时发响的意思。
传统意义上的交响乐一般指交响曲,多数具有较长的篇幅(3至5个乐章),可以容纳较多的内容,反映重大的题材。
交响音乐(简略)

交响音乐(简略)交响乐队及体裁1、交响音乐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艺术形式,主要指由交响乐队演奏的多乐章的交响曲,还有交响诗、协奏曲和音乐会序曲等。
2、交响乐队的形成与发展①17世纪萌芽状态的管弦乐队②17、18世纪歌剧乐队和室内交响乐队③18世纪初,出现了脱离歌剧乐队的音乐④18世纪中期,已有了不同“乐器组”的概念⑤18世纪末,“早期双管编制”的乐队形式⑥19世纪早期“后期双管编制”的乐队配置⑦19世纪中期诞生了一些新的木、铜管乐器一、协奏曲1、概念:协奏曲(concerto意)原名为“竞奏曲”,指管弦乐队与独奏乐器相协奏的乐曲。
小协奏曲和大协奏曲2、特点:协奏曲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3、结构协奏曲通常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富于戏剧性,常有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第二乐章:慢板,三段式,富于歌唱抒情性,常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或回旋曲式;•第三乐章:急板,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音乐蓬勃有力,活跃奔放,有欢快、舞蹈的性质;4、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作者:何占豪、陈钢二、组曲1、概念组曲,是由若干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或钢琴套曲。
古典组曲/近代组曲2、古典组曲组成:阿勒曼德、库朗、萨拉班德、基格、小步舞曲、加伏特、恰空、布雷舞曲3、作品①巴赫作曲的《管弦乐组曲第三首》(BWV.1068)也称《D大调管弦乐组曲》。
②《卡门第一组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1874年所作四幕歌剧《卡门》的音乐选编而成。
三、序曲1、概念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
2、作品:歌剧序曲①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由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写成。
它的旋律优美、明快,在总的风格上与剧情有着紧密地联系。
四、交响诗1、概念:交响诗亦称音诗。
一种具有叙事性、描绘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的单乐章的标题管弦乐曲。
形式不拘一格,通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有时亦采用变奏曲式、回旋曲式。
内容富有诗意,常取材于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迹、民族生活及自然景色。
交响乐基础知识与鉴赏

一、交响乐的概念与特点(一)交响乐的概念交响乐是交响音乐的简称,一般泛指大型交响乐队演奏的各种类型的乐队作品。
在艺术音乐中,交响乐是最重要的器乐音乐种类之一,与独奏音乐、室内乐等相对。
它包含及其广泛的音乐体裁,如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组曲、交响序曲、交响变奏曲、交响幻想曲、交响叙事曲、交响舞曲、和交响进行曲等,甚至还包括交响合唱曲。
(二)交响乐的特点交响乐的特点,简而言之,是具有交响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交响乐必须是交响乐队演奏的音乐。
2.交响乐具有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
3.交响乐事宜表现戏剧性内容。
(三)交响乐的结构1.单音乐交响乐,如交响诗和交响序曲2.套曲交响乐,多数交响乐属于这一类型,如交响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协奏曲一般由三个乐章组成,他们的第一乐章必须以奏鸣曲式写作,因此也称为奏鸣曲式套曲交响乐。
无论是单乐章交响乐,还是套曲交响乐,奏鸣曲式结构都是乐曲结构的首选。
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它适用于表现戏剧性的内容:呈示部呈现两个主题——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就好像是戏剧第一幕出场的两个主要人物,它们在性格和形象上是强烈对比的,通常,主部主题呈现男性形象和英雄性格,副部主题则呈现女性主题和抒情性格,这两个主题是音乐戏剧发展中的主角,一切矛盾冲突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展开部是全曲的戏剧发展中心,音乐戏剧的主角——主部主题或者副部主题的性格可能有所改变,或者两者之间发生冲突,加剧至矛盾的高潮;再现部则使一切矛盾冲突得到解决,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得以重现,但已是化干戈为玉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奏鸣曲式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其戏剧表达能力,通过奏鸣曲式结构,音乐从稳定状态开始,推出矛盾冲突,走向戏剧对峙的高潮,最后再得到圆满解决。
奏鸣曲式自1750年成熟定型以来,一直主导着交响乐的音乐结构。
二、交响乐队的配置(一)交响乐队配置形成的简要发展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西方交响乐队的配置尚未定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我最喜欢的一部交响乐作品——《梁祝》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
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
音乐进入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
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
这段旋律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人的“楼台会”旋律,是参考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娘“断桥回忆”的一段悲切的唱腔,和越剧《梁祝》中祝英台的哭腔融合改编而成。
“断桥回忆”原曲是浙江已故著名琴师贺仁忠编写的,采用的祝英台哭腔是浙江已故前辈演员张茵的特色唱腔。
整段音乐是为塑造梁祝互诉衷情的形象而重新编曲的。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转入“哭灵投坟”的段落,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在这段旋律中,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
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
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
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
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只有中国二胡琴弦上才有的滑指手法,首次出现在小提琴演奏上,使《梁祝》在表现满腔悲愤、痛苦欲绝的情感时,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还有中国越剧、京剧中常用的倒板、嚣板等,首次进入协奏曲,使《梁祝》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最后是再现部。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
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
再现了传说中“化蝶”的场景——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
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
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最佳答案交响乐队是演奏交响音乐一个大型的管弦乐队组织,一般有五十至一百二十人,甚至数百人之多。
它由木管、铜管、打击乐、弦乐四组乐器组成。
一、木管组木管是色彩性极富丽的一组乐器,包含笛族、双簧族和单簧族三类。
【短笛】最高音域的木管乐器,比长笛体积短一倍,发音锐利而明亮。
其音色在交响乐队中非常突出,常表现出战斗性、鼓动性的音乐情绪或欢乐高峰。
用它的高音区摹拟自然界风的尖吼,雷雨中的闪电也很有艺术效果,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的"暴风雨"乐意。
【双簧管】它是双簧族的高音乐器,音色略带鼻音。
它在乐队里常吹奏抒情如歌的旋律,故有"抒情女高音"之称。
它的音乐是清丽而鲜明动人的,如《春节序曲》的中部,它还能演奏断音,表现活泼愉快的情绪。
【长笛】高音木管乐器。
它的高音区音色明快而有力,中音区优雅清丽,低音区的音色好似中国竹萧的声音,美丽而柔和。
长笛比其它木管乐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花腔女高音"之称。
【英国管】中音双簧族乐器,音色似双簧管,但比较含蓄内在。
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田园风光,成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如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Ⅲ"牧歌",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的开始部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等。
【大管】属于双簧族的低音乐器,它的演奏技巧非常灵活而变化多样,特别擅于表现欢乐情绪及各种快速的断音跳进乐句,有"幽默小丑"之称。
当然用大管也能表现悲壮、温柔抒情性的乐句,例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主题。
【低音大管】它比大管低一个八度,音色和大管相似,但显得更浓厚、暗淡,它常用来充实木管组的低声部。
【单簧管】音色圆润富丽,是木管组最富有表情性的乐器,它的渐强渐弱控制自如,可和弓弦乐器媲美。
它的低音区音色丰厚,常表现出庄严、阴沉,哀愁或凶险的戏剧性效果;中音区音色柔和、含蓄;高音区明亮有力,善于表现喜悦激情乐句;最高音区尖锐、粗野。
【小单簧管】这一乐器的构造形状、吹奏方法和单簧管相同,但体积较小。
它适宜于吹奏光辉华丽的旋律,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低音单簧管】音色丰满圆润而柔和,演奏绵延如歌的旋律效果极佳,不宜演奏快速的旋律。
二、铜管组铜管乐器的声音强烈宏大,表现力丰富:强奏时光辉灿烂,震撼人心;弱奏时又显得温厚、亲切。
【圆号】它是一种富有诗意的乐器,表现力很丰富。
强奏时壮丽、激越,弱奏时柔和艳丽。
它的阻塞音(把手塞进喇叭口内或加弱音器)强奏会产生阴暗恐怖、紧张破裂的戏剧牲效果;弱奏则能表现悲哀的感情。
【小号】音色明亮、锐利、光辉灿烂,是铜管乐器组高音乐器。
它擅长表现激烈果敢的斗争、喜悦及胜利凯旋等效果。
【长号】强奏时辉煌,嘹亮、旷达,壮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弱奏对柔和丰厚。
【大号】音色深沉、浑厚、广阔,是铜管组最低音乐器。
三、打击乐器组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另一类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1)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定音鼓】一套定音鼓,是由数个各种尺寸的金属锅结构组成的,锅上蒙以鞣制皮革,用特制的螺丝调整它的紧张度。
鼓皮的不同紧张度使乐器发合产生高低变化。
定音鼓弱奏时具有神秘成不祥预兆的效果,强奏时咆哮如雷。
【排钟】一组悬挂着的金属管,用锤敲击。
音色明亮、清脆、悦耳。
【铝板钟琴】一种用铁片以音阶式平排组成的乐器,也有键盘式的。
其音色清澈晶莹,好似仙铃一般。
【钢片琴】它是交响乐队中最宁静、最纤雅的乐器,状如小钢琴,音色清净,象星光般皎洁。
【木琴】用各种大小不同的木片排列起来的一种乐器,音色清脆爽利,音响极为突出,常用来表现轻松愉快的情绪。
【钢琴】一种用槌击弦的键盘乐器,它拥有宽广的音域,称为"乐器之母"。
它可演奏各种和弦音型和多声部复杂结构的乐曲。
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竖琴】一个大型三角形的拔弦乐器,它一般拥有四十七根弦和七个踏瓣。
竖琴的音色柔丽悦耳、异常优美,善奏和弦、琶音、滑音、泛音等,如: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一部分开始处。
(2)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小鼓】小鼓是用两根小木鼓锤演奏,能奏出各种复杂的节奏音型。
它的震音(快速的滚奏)能从隐匿可闻的弱奏,渐强达到极强烈紧张战斗性的效果。
它特别擅于表现军队生活内容。
【大鼓】重敲时富于激情鼓舞;轻敲时具有阴郁、寂寞的色彩,还能摹仿炮声和雷鸣。
【大钹】大钹的音色清越明亮而强烈。
它能表现水花四溅、风暴闪电的效果,以及某种突然惊愕的恐怖心情。
【三角铁】用细铁弯成三角形状的乐器,发音高而透明,带有金属声。
【铃鼓】采用手指敲、捶、大拇指擦等方法演奏,常用在舞曲及节奏性极强的旋律中演奏,可演奏各种节奏音型。
【响板】西班牙民间打击乐器,可用来击奏各种节奏音型,常用在风俗性欢快的片段中,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西班牙舞曲"。
【锣】起源于我国的乐器,富于戏剧性,常用来表现灾难、险恶不祥的情景,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展开部的开端。
另外,还有两种乐器,即钢琴或竖琴,也属于打击器组。
四、弦乐组弦乐组由提琴类乐器组成,是交响乐队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组乐器。
【小提琴】弦乐组的高音乐器。
高音区明亮秀美,中音区柔和温丽,低音区丰满厚实。
它在乐队中常担任演奏主要旋律部分。
【中提琴】不及小提琴明亮灿烂,但它的音质圆润含蓄、深邃内在而温和。
【大提琴】音色雄浑深厚。
高音区清澈开朗带胸声特征,好象是男高音歌唱,激情而富有诗意,中音区丰满温和,低音区较深沉。
【低音提琴】音色低沉、深厚。
常担任和声低音基础,有时也演奏旋律交响乐队的组成交响乐队是器乐大家族,一般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
乐器比例:交响乐队以木管作为判定编制规模大小的标志。
如果常用的每一种木管乐器都用上两件,那构成“双管”编制的乐队;用上三件,即构成“三管”编制的乐队;用上四件,即构成“四管”编制的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