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何不同?

文言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有何不同?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其语法结构相对于现

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一些特点。以下是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结构上的

不同之处:

1. 字词顺序:文言文的字词顺序通常为主谓宾的顺序,与现代

汉语的主谓宾或主谓宾补的顺序有所不同。

2. 语气助词:文言文中使用的语气助词较多,例如“之”、“乎”、“兮”等,这些助词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3. 动词变化:文言文中的动词变化丰富,包括时态、语气等的

变化,这与现代汉语的动词变化有所不同。

4. 合词现象:文言文中常出现合词现象,将两个或多个字合在

一起形成新的词语,这在现代汉语中相对较少。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现代汉语是当代中国人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其语法结构相对简洁明了。以下是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结构上的特点:

1. 主谓宾结构:现代汉语主要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宾语在后。

2. 语序灵活:现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语序来强调不同的信息。

3. 语气助词少: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相对较少,使用较为简洁明确的词汇来表达语气。

4. 时态语态: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变化主要包括时态和语态,使用简单的词尾或助词来表示。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其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许多差异。以下是古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结构上的特点:

1. 字词顺序:古代汉语的字词顺序相对灵活,可通过调整顺序来实现修饰、强调的效果。

2. 语助词:古代汉语中的语助词较多,如“乎”、“者”、“耶”等,这些助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少。

3. 语气助词和拟声词:古代汉语中使用丰富的语气助词和拟声

词来表达感情色彩,这在现代汉语中相对较少。

4. 动词变化:古代汉语中的动词变化较为复杂,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的变化,与现代汉语的动词变化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文言文、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一

些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理解和学习这些不同形式的汉语表达

方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常见类型: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四、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之间 既存在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将从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探讨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一、语法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比较复杂,使用判断句、假设句等句式较多。而 现代汉语使用最为常见的陈述句、疑问句等句式。此外,文言文中的 主谓宾语排列一般为主谓宾的顺序,而现代汉语中主谓宾语的排列顺 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联系上,两者均有着严谨的语序和语法规则。并且一些文言文的规范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所保留,例如“不仅……而且……”和“虽然……但是……”。 二、词汇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文言文的词汇使用较为繁琐,表达方式比较书面化。而现代汉语的 词汇更加通俗易懂,更贴近日常生活。文言文中常使用的成语、典故 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所体现,但一些生僻的词汇则在现代汉语中已 经不再使用。 此外,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共同之处在于词汇来源的大部分是汉字,特别是一些常用的词汇,在两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和使用。 三、表达方式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文言文表达方式以古代文学作品和史籍为主,追求更多的修辞手法和修饰语。现代汉语则更注重简洁明了,追求实用性和直接性,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此外,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重要联系体现在文言词语对于现代汉语的影响上。文言文中的一些典雅、文雅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使得现代汉语在一些场合中能够体现出尊重、严谨的文化特点。 总结起来,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存在着联系与区别。在语法方面,文言文偏重于复杂的句式和严谨的主谓宾语排列,而现代汉语则更注重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词汇方面,文言文词汇繁琐,现代汉语词汇更通俗易懂。在表达方式上,文言文强调修辞手法和修饰语,而现代汉语更注重实用性和直接性。 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独具魅力,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通过其独特的特点和用法,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

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 编辑。摘要:语法是语言中蕴含的使用规律,汉语文化延绵至今,其语法规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力图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明晰两者的区别,以便促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古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研究 任何语言的组合都不能缺少一定的规则,所谓语法,正是语言表达习惯中所蕴含的规律。伴随着时间的递进,语言在演进过程中其语法规律也会发生相应的流变。从时间纵向轴上来看,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从中发展而来。但受到各类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作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毕竟是存在于不同时代的语言,它们的语法规律也有着必然的差异性。无论是学习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应当把握住两者的规律,并正确认识古今汉语语法所存在的差异性,从而站在比较的视野下深化对两者的本质理解。 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虽没有词汇、语音方面的差异大,但归结到词类、句式的微观层面上,可以发现两者有着众多的不同之处。在此,本文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古今汉语语法差异性的表现。 一、古今汉语词法上的差异 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词类也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而有所不同的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除了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连词之外,还包括一部分的代词,每类虚词的构成成分也与现代汉语存在不同。除此之外,古今汉语中的实词活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法上的区别主要可表现为: 其一,词类活用上的不同。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上也并不严格,存在词类分工不细、不明的状况,词类活用的使用较为复杂。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并不多见,而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范围则相对广阔许多。例如: (1)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或者直接作状语。"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即为名词作动词使用。"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王";为"使称王";的意思,属于使动用法。在此不赘述详例。 (2)动词活用作名词、使动词。如"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中的"宿";指"歇宿的鸟";,动词当作名词。"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为使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或者使动词。例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指"坚硬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再如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则是典型的形容词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4)数词活用作动词。如"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中的"一";是"使一致起来";的意思。 可以看出,词类活用在古今汉语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比如古代汉语中数词可以活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存在;而现代汉语中代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这在古代汉语中也是没有的。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用于语法表意,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则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现象。 其二,数量表示法上的不同。由于古代汉语中的量词使用并不发达,动量词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当表示数量的时候,数词直接放置在名词或动词之前。" 三、 五、九";等定数往往表示虚数,或者在数词前加上"将、几、且";等字来表示概数。另外,在表示分数时,分子分母连用。 二、古今汉语句法上的差异 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它与现代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文言文 的词汇使用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文言文中使用的词语大多具有古代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甚至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了。其次,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也与现代汉语不同。文言文中句子的结构较为复杂,有很多 特殊的句式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见到。再次,文言文中的语气和表 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文言文常常使用虚词来表示某种语气或情感,这在现代汉 语中是不常见的。 然而,尽管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多差异,它们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和基础。现代汉语中许多词汇和句式都是从文言 文中演变而来的。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和结构与现代汉语 中的对应词语和结构相似,这也表明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其次, 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学习文言文,我 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再次,文言文是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我们 能够真正领略到这些经典作品的魅力和深意。 同时,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由于文言 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词汇、语法和语气上的差异,很多人在阅读文言文时会感到 困惑。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依靠词典和注释才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此外,现 代汉语的用词更加直观和简洁,而文言文则常常使用较为复杂和抽象的词语, 给理解和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总之,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既存在差异又存在联系。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和 基础,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同时,文 言文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有着自己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在阅读 和理解上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 努力理解差异,同时也要挖掘其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

谈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谈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 谈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15分)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古白话就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不同: 词的古义和今义 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1)词义变化显著的 (2)词义变化微殊的 2.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3.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1)词义褒贬的差异 (2)词义轻重差异 语音: 单音词和复音词 1.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 2.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 单纯词 (1)叠音词 (2)联绵词 (3)音译外来词 复合词 (1)同义复词 (2)偏义复词 语法: 虚词和实词 虚词部分 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一)之、其、者、所、或、莫、焉、诸(二)曾、且、乃、非、勿、毋、弗(三)于、以、为、与、因(四)而、则、虽、然 (五)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实词部分 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 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1.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行为的状态 2.表示行为的处所 3.表示行为的凭依 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1.表示行为的处所 2.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 与古汉语比较,现代汉语语法有以下7个特点: 1、量词越来越丰富; 2、介词、语气词基本上已完全更换; 3、代词系统明显简化; 4、词类活用现象显著减少; 5、先秦时代没有的动态助词成为常用的词类,动结式动补短语、被字句、把字句等成为基本的句法结构和句式; 6、代词宾语在否定句、疑问句中的位置有了改变; 7、句子的连带成分增多,结构趋于复杂,表意更为准确、精密。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

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 一、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 和文字、词汇等相比,古今汉语语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相同的地方很多。从词类方面看,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可分为实词和虚词。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或者能够和别的词组合短语的词就是实词;反之,只表示句子中多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表示句子的语气的词就是虚词。实词大多通过词汇意义起作用。虚词大多是通过语法意义起作用。当然,实词和虚词都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只是虚词以表现语法意义为主。这些特征,在古今汉语中都得以鲜明的表现。所谓词的语法意义,指的是词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意义。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一般把他们的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态词、代词、数量词等,把虚词分为连词、助词、介词、叹词等。《马氏文通》中把“词”成为“字”,还有其他许多学者也是这样称谓的,如清代学者袁仁林《虚字说》,刘淇《助字辨略》中都是这样称谓的。把“词”看作“字”,和汉语的特点密不可分。作为表意文字,字既是表音单位,又是表意单位,有些字有数个不同的读音,每个字在特定的语境中只能读一个音。字有不同的写法,但在一种场合,只能写一种字体。大多数字有独立的表意功能。古代汉语中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中虽然多音节词不断增多,但字和词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句子成分方面来看,现代汉语句子中的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枝叶成分定语、补语、状语,在古代汉语中都存在。因此文言文的句子成分,与白话文一样,也分为基本成分、附加成分和独立成分三大类。这些成分的特点和划分,古今汉语中大同小异。 总体上看,古今汉语语法一脉相承,但语言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化,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王力版古代汉语

王力版古代汉语 一、介绍 古代汉语是指在中国古代使用的汉语变体。它是汉语的一种历史阶段,涵盖了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结束的时间段。王力是中国知名的语言学家,提出了“王力版古代汉语”这一概念,并根据古代文献中的语言特点和规则,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归纳。 二、古代汉语特点 1.词汇丰富多样: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往往有多个词义,需要根据上下 文进行理解。同时,古代汉语中也存在很多文言文的影响,使用了大量的文 言词汇。 2.语法结构复杂: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更加复杂,具有更多 的虚词和句式。例如,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动宾结构和被动结构,在句子中的 位置和使用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3.声调变化明显:古代汉语中的声调变化比现代汉语更为明显。在古代汉语中, 不同的声调会对词义产生影响,需要正确掌握各个汉字的声调变化规律。4.形态变化丰富:古代汉语中的动词、名词等词类存在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动 词的时态、语态变化较多,名词还有复数、格等变化形式。 三、王力版古代汉语 1.王力版古代汉语的概念:王力认为,在学习古代汉语时,应关注其中的规则 和特点,而不是简单地背诵文献中的句子。他将这种总结和归纳的成果称为 “王力版古代汉语”。 2.王力版古代汉语的特点:王力版古代汉语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王力通过对 古代文献中的语言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 的规律,并提出了一套学习方法和教学体系。 3.王力版古代汉语的应用:王力版古代汉语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理解和阅读古代文献。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文学等领域的学者来说, 掌握古代汉语是十分重要的。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异同

一、定义 现代汉语,我们这里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现代汉语这门课程讲解的是狭义的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语音、音韵 现代汉语语音特点: 1.每1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 l,r,n; 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多。 古代汉语音韵: (一)双声与叠韵(1)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参差、凛冽(2)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窈窕须臾 (二)中古声调的“四声”:平、上、去、入, 后三类归于“仄”,平声高扬平缓,仄声曲折低抑,音感不同。古代的注音方法:(一)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二)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 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但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普通话的这四个声调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将中古韵书《广韵》中平、上、去、入四声的归字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作比较,可以总结出古今声调演变的规律,主要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平分阴阳”意思是古代的平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分化成阴平、阳平两类。规律是:古代的全清、次清声母平声字,後来都演变为阴平字;古代的全浊、次浊声母平声字,後来演变为阳平字。 声调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与声母的浊音清化及入声韵尾的消失相关联,这是因为汉语语音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完整的系统,一旦音系内的某种成分发生变化,其他成分也会相应变化,从而调整音系格局,保持音系内部的协调性,所以,古代声母韵母的变化导致了古四声到现代汉语四声的演变。三、文字、字体 汉字的构造规律共有六种,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汉字的造字法只有前四者,而后面的只是用字法。 字体:夏朝,商朝,周朝主要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发展自己的书写方式。到了秦朝,文字书写方式才得到统一,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并陆续创造出隶书,用于对小篆的简化 书写:实际上,由于汉字发展的师承关系,地域不同,实际书写也有所不同。所以一部分古籍和字画中使用了不同写法的汉字。 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情况 (一)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古今字:就汉字的时代性而言的,写古字时今字尚未产生,与本有其字而借用它字的通假不同,如反——返昏——婚道——导 2,异体字:异体字间差异类型:(1)造字方法不同(2)义符不同(3)声符不同如裤衣夸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句法方面的区别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句法方面的区别 一、前言 文言文是古人用的书面语言,同现代汉语有承接关系,因而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别。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包括虚词)方面。文言文的词语,以及他蕴涵的内容,有不少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或者差别很大,因而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难点。句法方面的差别,不像词汇方面那么大;但是,从句子结构和表达习惯方面看,也有一些明显的值得注意的不同之点。熟悉这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学习文言文会有一些帮助。以下会分四个方面讲讲。 二、词语的结构形式 文言文中词语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不同。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句的表示法 (1)表达“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之类的判断,现代汉语经常用“……是……”的形式。文言文很少用这种形式,而是用“……者,……也”。 例如: a.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b.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2)或者只用一个“也”字。 例如: a.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 b.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3)或者“者”“也”都不用。 例如: a.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b.君名源,字启泽,漳之龙岩人。 (4)有时候,文言文也用“……是……”的形式,但不是用“是”。而是用“为”“即”“乃”“则”等字。 例如: a.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 b.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 c.入觅水帘谷,乃两厓相夹,水从厓顶飘下也。 d.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

(5)有时候表示“不是”,用“非”。 例如: a.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 b.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2、可作句子成分的主谓词组经常化为偏正词组,这样多用一个“之”字,结构反而显得简单。 例如: a.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b.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 3、用动宾形式表兼语 现代汉语“以他为什么”“认为他怎么样”“使他做什么”“教他怎么样”等表达的意思,文言文常常用简单的动宾形式来表达。这样表达的时候,表动作的词常常用“名词”“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a.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 ..缙绅。 b.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c.先生不鄙.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4、数词与名词、动作直接结合 现代汉语计名物或动作之数,数词之后经常要用量词。文言文则经常不用量词。例如: a.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 b.丈人闻之,欷歔再三。 三、成分的顺序 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等)的顺序,在文言文中的变化比较多,比较灵活。 1、主语和谓语 在比较少见的情况下,主语、谓语的顺序变为先谓后主。这大都是表示感叹。例如: a.痛哉斯言! b.甚矣书之多厄也! 2、动词和宾语 在文言文句式中,宾语用在动词前,其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有下列四种。(1)疑问句宾语是代词的时候,宾语要先说。 例如: a.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讬.焉?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Word版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Word版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河南南召一中翟杰(邮编474650) 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 教学内容: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页码如下: 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 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 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 明确: 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 主状谓宾 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在谓语之后 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 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 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 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 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 2、偏正关系 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例如:壮丽山河 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4、“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 5、复指短语 例如:司机老王 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调查研究 2、偏正式(状语+动词) 例如:立即动身 3、动宾式: 例如:挖地道 4、动补式 例如:变得更美丽 5、连动式 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 6、兼语式 例如:请你参加(“你”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南召一中翟杰(474650) 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 教学容: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页码如下: 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 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 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

明确: 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 主状谓宾 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在谓语之后 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 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 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 用“和、跟、同、与、与、以与、或”连接 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 2、偏正关系

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例如:壮丽山河 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4、“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 5、复指短语 例如:司机老王 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调查研究 2、偏正式(状语+动词) 例如:立即动身 3、动宾式: 例如:挖地道 4、动补式 例如:变得更美丽 5、连动式 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