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与内镜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2013.10临床经验121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和经验的积累,应用范围从最初简单的以卵巢囊肿和子宫良性疾病手术为主,逐步拓展病涉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分期和治疗。
然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复杂,难度高,对施行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而言,给手术者在手术技巧和手术经验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1 应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1987年, Dargent 等[1]将腹腔镜盆腔淋巴清扫术与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 Schauta 术式)相结合, 创立了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新术式, 开创了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新纪元。
在世界各国妇科肿瘤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如今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1.1 腹腔镜在卵巢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1.1.1 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应用全面而彻底的分期手术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首选方法。
2009年Nezhat 等对36例早期卵巢癌(20例上皮性肿瘤,11例交界性肿瘤,5例非上皮性肿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手术分期,平均随访4.5年,100%存活,仅8%复发。
表明腹腔镜分期手术治疗Ⅰ期低危型卵巢癌的安全性随着时间推移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1.1.2 卵巢恶性肿瘤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由于该手术操作本身就无法做到无瘤操作, 手术中肿瘤细胞脱落和气溶胶形成, 加上二氧化碳气腹的“烟囱效应”和“酸血症后效应”等都可能加速肿瘤的扩散转移, 因此, 妇科肿瘤学界持反对意见者甚多。
因此, 在选择该术式时应特别慎重, 需要医患双方达成共识, 并且在手术操作技术方面作适当调整,如改用氮气或氦气形成气腹、或采用悬吊式和(或)手助式腹腔镜技术、或给予先期化疗后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荀艳莉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24【摘 要】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除肿瘤细胞减灭术外, 几乎所有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都有相对应的腹腔镜手术。
超声宫内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超声宫内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概述: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如何准确地进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
而超声宫内镜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手段,成为研究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超声宫内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一、超声宫内镜的原理及技术特点超声宫内镜结合了超声技术和宫腔镜技术的优点,通过将声波传导到人体内部进行成像,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子宫内膜的变化。
与传统的B超检查相比,超声宫内镜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高分辨率成像:超声宫内镜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使医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子宫内膜的细微改变;2. 实时观察:超声宫内镜可以实时观察到子宫内膜的血流动态和病变情况,更有利于早期诊断;3. 对比增强:超声宫内镜可以通过注入微泡或造影剂来增强影像的对比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超声宫内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众多研究表明,超声宫内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病变的形态特点:超声宫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子宫内膜增厚、不规则形态或结节状肿块等病变特点。
一些病变的形态特点与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如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等;2. 观察血流动态:超声宫内镜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恶性肿瘤往往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与良性病变有所不同;3. 病变的浸润深度:超声宫内镜结合了宫腔镜技术,使得医生能够通过观察肿瘤与子宫内膜的关系来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
三、超声宫内镜在临床中的价值超声宫内镜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手段,在临床中的价值不可忽视。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早期诊断:超声宫内镜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的优势,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子宫内膜的细微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2. 指导治疗:超声宫内镜可以观察到肿瘤的浸润深度和血液供应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3. 动态观察:超声宫内镜可以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评估疗效,指导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4. 减少痛苦和风险:相比于宫腔镜手术,超声宫内镜无需创伤性进入子宫腔,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隆起糜烂性 胃炎 又称疣 状 胃炎 或痘 疹样 胃炎 … , 是一 种
基层卫生 院均 可开展 ; 费用低廉 , ③ 可节省 医疗资源 。但远 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 理 变化 的特 殊类 型 的 胃炎 , 点 是临 床 单 , 特 上表现为不典 型的 上腹痛 和 ( 不 适 , 或) 有剑 突下压 痛。 内镜 期疗 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下存在再发性或 持续 性 的 胃多发性 糜烂 , 因 不明 。糜 烂 呈 原 特征性 的疣状 , 或不 伴 中心 凹陷或 糜烂 的 圆形或 椭 圆形 小 伴 隆起 , 直径多 小于 1c 多 数分 布于幽 门腺区域 和移行 区 , m, 与 胃的长轴走 向一 致。组织 学 上多 伴有上 皮增 生 或肠 化 , 再 生 的腺管常有一定程度 的异 型性 。本病 的病 因及发病 机制 未 明, 多认 为 与下列 因素有 关 : ①Hp感染 , 庆南 等 报 道 H 周 p 感染率在慢性隆 起糜烂 胃炎 组 为 6 . % ( 27 6 7 5 / 8例 ) 慢 性 浅 , 表性 胃炎组为 3 . % ( 5 8 13 2 / 0例 ) 两组 比较 有统 计学 意义 ( , P < .1 。王圣华 报告 5 00 ) 4例 E P患者 中有 4 G 3例 H p阳性 , H p感染率为 7 . % ; 9 6 ②免 疫机 制异 常 : G E P患 者 的 胃黏膜 内 IE免疫细胞 增高 , g 部分患者血清 IE增高 , g 提示与变态 反应有 关 ; 高酸分泌 ; 食物 、 ③ ④ 药物 的刺 激。 隆起糜烂性 胃炎临床并不 少 见, 易发生肠 上皮化 生 , 容 具 有恶变倾 向 , 如谭至柔 等 对 4 6例 E P患者 中 19例行 病 4 G 5 理检查 , 有肠 上 皮 化 生 6例 ( . % ) 轻 度 不 典 型 增生 5例 38 ,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09〕183号)(2009年11月5日)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设备、设施基本要求:1.能够满足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工作要求,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手术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
内镜工作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四)有至少2名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如: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盆底重建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三级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妇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不少于40张,5年内累计完成妇科内镜手术病例3000例以上,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累计300例以上,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诊疗科目。
4. 具备满足实施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超声宫内镜在卵巢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宫内镜在卵巢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超声宫内镜(Transvaginal Endoscopic Sonography,简称TVS)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准确性高的医学检查手段,已经在卵巢肿瘤术前评估中展现出了临床的巨大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超声宫内镜在卵巢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卵巢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卵巢肿瘤包括卵泡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具有恶性变异的倾向。
而恶性卵巢肿瘤则可能具有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术前对卵巢肿瘤进行准确评估十分重要,可以指导医生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超声宫内镜结合超声影像技术和内窥镜技术,可以在妇科医生的直观观察下,对卵巢肿瘤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不需要全身麻醉,减轻了患者痛苦。
同时,超声宫内镜具有高分辨率的超声影像,可以清晰展示卵巢病变的大小、形态、性质和血流情况,帮助医生进行精确诊断。
与传统的B超、CT等检查相比,超声宫内镜更为直观、细致,可以发现一些被其他检查方式遗漏的小肿块和微小病变。
在卵巢肿瘤术前评估中,超声宫内镜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变的类型和性质。
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可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并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对于良性卵巢肿瘤,超声宫内镜可以准确测量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于恶性卵巢肿瘤,超声宫内镜可以评估病变的扩散范围和侵犯程度,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以及后续的化疗计划。
此外,超声宫内镜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术中导航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实时观察肿块的变化,并根据超声宫内镜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和调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超声宫内镜还可以检测手术后的卵巢组织恢复情况,并对术后随访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体而言,超声宫内镜在卵巢肿瘤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超声内窥镜在子宫内膜癌术中的角色探讨

超声内窥镜在子宫内膜癌术中的角色探讨引言:子宫内膜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造成了威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内窥镜逐渐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内窥镜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角色以及其对手术的影响。
一、超声内窥镜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的应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对于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超声内窥镜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和宫腔的病变情况。
通过超声内窥镜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病灶,包括局限性增厚、息肉样病灶以及不规则溃疡等变化。
这些发现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超声内窥镜在子宫内膜癌手术前的应用在子宫内膜癌手术前,超声内窥镜能够提供一些重要信息,利于术前准备和手术计划的制定。
首先,超声内窥镜能够评估病变的范围和浸润深度,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并有助于设计手术切口和操作方案。
其次,超声内窥镜还可以评估子宫内膜癌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如是否侵犯到子宫筋膜、直肠壁等,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
三、超声内窥镜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辅助作用超声内窥镜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诊断和术前准备,它还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超声内窥镜可以帮助医生确保手术范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它能够直观地显示手术器械和病灶的位置关系,使医生更加精准地进行手术切除。
其次,超声内窥镜还可以评估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及时提醒医生注意并做出相应调整。
四、超声内窥镜在子宫内膜癌手术后的应用超声内窥镜在手术后的随访和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定期的超声内窥镜检查,医生可以监测术后子宫内膜癌的复发情况,及早发现并处理复发病灶。
此外,超声内窥镜还可以评估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并定期检查术后的子宫内膜和宫腔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结论:超声内窥镜在子宫内膜癌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还能够在手术前、中、后多个阶段发挥辅助作用。
超声宫内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评估

超声宫内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评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宫内镜成为了妇科肿瘤诊断的一项重要工具。
在临床上,子宫内膜癌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旨在评估超声宫内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常见于绝经后妇女。
该癌症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因此很难被患者和医生及时识别。
而超声宫内镜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定性评估子宫内膜癌。
其通过高频声波的反射和回声,能够产生子宫内膜的高分辨率图像,从而帮助医生判断子宫内膜癌的位置、大小和侵袭程度。
首先,超声宫内镜可以提供关于子宫内膜癌的形态学特征。
超声宫内镜图像可以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在子宫内的分布情况,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程度。
通过对子宫内膜的直接观察,医生可以评估癌症的分型、分级和分期,从而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超声宫内镜可以进行组织学检查。
在超声宫内镜引导下,可以通过组织切取或穿刺活检等方法获取子宫内膜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得到确诊结果。
这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癌变、肿瘤的类型和分级,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超声宫内镜还可以在手术前后进行评估。
在手术前,超声宫内镜可以评估肿瘤的侵袭范围和深度,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灶的边界,并进一步制定手术方案。
在手术后,超声宫内镜可以用于复查,评估手术的切除范围和效果。
这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和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总的来说,超声宫内镜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它不仅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形态学图像,还可以进行组织学检查,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超声宫内镜还可以在手术前后进行评估,帮助医生规划手术并评估手术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检查手段,超声宫内镜具有无创伤、准确性高和可重复性好的优势,为临床诊断带来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二)2024

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二)引言概述:超声内镜技术是一种结合内镜和超声技术的影像诊断技术,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超声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领域,并分为五个大点展开讨论。
正文:一、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评估1.超声内镜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2.超声内镜在肠道息肉检测与定位上的应用3.超声内镜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评估中的作用4.超声内镜在胆囊和胆道疾病的检测和评估上的应用5.超声内镜在胆管结石的检测和治疗中的作用二、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超声内镜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2.超声内镜在胰腺囊肿的管理中的应用3.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胰腺穿刺活检技术4.超声内镜在胰腺炎症评估和引导治疗方面的作用5.超声内镜辅助下的胰腺手术的应用三、肝脏疾病的诊断与评估1.超声内镜在肝脏肿瘤的定性和分期上的应用2.超声内镜在肝冷冻治疗中的指导作用3.超声内镜在肝硬化评估和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检测中的作用4.超声内镜在肝脏移植术前评估中的应用5.超声内镜在肝脏手术中的辅助作用四、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超声内镜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评估中的应用2.超声内镜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3.超声内镜引导下的泌尿系统穿刺活检技术4.超声内镜在尿道下裂和膀胱颈梗阻的评估中的作用5.超声内镜在泌尿系统手术中的辅助作用五、其他领域的临床应用1.超声内镜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2.超声内镜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3.超声内镜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4.超声内镜在鼻咽部疾病中的应用5.超声内镜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总结:超声内镜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胃肠道疾病、胰腺疾病、肝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超声内镜在疾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性和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研究,超声内镜在未来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医学带来更多的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恶性肿瘤与内镜妇科腹腔镜的发明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应用于临床也有30余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已广泛应用腹腔镜处理妇科良性疾病。
由于当时腹腔镜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要想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广泛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除尚具有相当的难度,因而恶性肿瘤一直被列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超声刀技术在腹腔镜的应用,使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已成为可能。
1989年,Querleu开创了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先例[1],以后相继有腹腔镜下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的病例报告[2-4] 。
至上个世纪末,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初步证实了应用腹腔镜手术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并且提供了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和并发症等资料[5-7]。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将腹腔镜技术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8-10]。
然而至上世纪末,我国尚未见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报道[11]。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外学者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报道越来越多,部分学者同时开展了与开腹手术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12-13]。
国内也有了腹腔镜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报道[14,15]。
笔者自1998年8月开展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和/或腹主动脉旁和/或盆腔淋巴淋巴结清扫术,至2003年6月,共施行镜下手术114例,其中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76例(外院7例),(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38例,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短期预后等积累了自己的资料。
一、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的近况切除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是处理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步骤之一,自从1989年Querleu[1]首次报道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术以来,国内外许多医学专家已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和分期。
Querleu等[5]报道39例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平均切除淋巴15.7(13-18)个,所需时间96.45(70-120)min,出血量均<300ml;Childers等[2]报道5例不同期别的子宫颈癌患者,平均切除盆腔淋巴结31.4个;而另一篇报道5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切除盆腔淋巴结17.5个;Spirtos等[10]报道73例子宫颈癌Ⅰ期患者,平均切除盆腔淋巴结34(19-68)个,所需时间205min(150-430min),平均出血225ml(50-700ml);Schlaerth等[18]报告40例子宫颈癌患者,平均切除盆腔淋巴结左侧15.5个,右侧16.6个,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左侧5.9个,右侧6.2个;Park等[19]报道52例子宫颈癌患者,平均切除盆腔淋巴结27.7(9-63)个,腹主动脉旁淋巴结21.1(6-52)个,所需时间380min (230-650min);Malur等[20]报道了一组腹腔镜与剖腹行盆腔淋巴结清除的对比,腹腔镜组可以剔出更多的淋巴结。
国内梁志清[14]报告21例盆腔淋巴结切除,平均切除淋巴结19(15-23)个,腹主动脉旁淋巴结5.2(3-9)个。
笔者对76例患者行盆腔淋巴结切除,平均切除21.15±6.15(13~38)个。
从上述各学者报导的资料可以认为,腹腔镜手术已达到了开腹手术切除淋巴结数目的要求。
二、腹腔镜扩大全子宫切除术的进展扩大全子宫切除术是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关键步骤之一。
镜下操作,技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因此,众多的医学专家在治疗子宫恶性肿瘤时,将盆腹腔淋巴结切除后,改由腹式或阴式切除子宫。
1992年,Nazhat等[4]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和主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成功。
数年后,Sedlacek等[21]通过对一组Ⅰb期的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与常规腹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证实,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又一途径。
随后,国外许多学者纷纷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这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到上个世纪末,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自从超声刀引进及介入妇科腹腔镜治疗,给国内医学专家开展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带来一遍生机。
1998年8月,笔者首次对一例Ⅰb期的子宫颈患者成功地施行了盆腔淋巴结切除及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在此后的4年多时间共对114例子宫恶性肿瘤施行了(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和/划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笔者[16]对6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进行了腹腔镜和开腹两组的对比研究,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17min,出血318.5ml,剖腹组手术时间167min,出血358ml,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率无差异,但腹腔镜组的恢复明显比开腹组快。
此后,国内多家医院的许多医学专家均开展了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三、子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其主要手术步骤是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已有一整套成熟的操作方法,与腹式方法大同小异,而子宫的扩大切除则方法不一,有的用腹腔镜将盆腔淋巴结清除后,改用开腹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有些则采用LA VH(Laparoscopicassisted vagmal hysterectomy)。
Schnieder等采用腹腔镜淋巴结切除及腹腔镜辅助下的广泛阴式子宫切除的方法治疗子宫颈癌患者33例,平均腹腔镜的手术时间为215分钟,平均阴道手术时间为80分钟,3例膀胱损伤,1例左侧输尿管损伤,笔者对42例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腔镜辅助下广泛阴式子宫切除,平均腹腔镜手术时间234.35分钟,平均阴道手术时间13分钟,膀胱损伤2例,静脉损伤4例。
从上述两组资料可以看出,笔者的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基本上是在腹腔镜下完成的,只是从阴道取出子宫。
Malur等[20]回顾分析了Ⅰ-Ⅲ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与腹式根治术各70例的资料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时间摘除淋巴出血并发症住院腹腔镜协助阴式全子宫切除292.9min 27 少多11.4 腹式209.9min 10.7 多少22.8笔者对32例Ⅰ期子宫颈癌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15例进行腹腔镜根治术,17例开腹手术,其临床资料见表2:表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术时摘除淋巴出血肛门排气留尿管时间住院日腹腔镜组316.11 19 381.67 2.3 6.6 10 开腹组218 19 384.1 2.4 5.4 11 P值0.005>P>0.002 >0.05 >0.05 >0.05 >0.05 >0.05四、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剖腹手术,并在必要时辅以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
剖腹手术对病人创伤大、恢复慢、影响生存质量,寻找一种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又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是妇科肿瘤专家的愿望。
腹腔镜手术就是具备这样的优点而被妇科医师认可。
国外的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从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术后病率累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目前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主要有两种方法:(1)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 VH),只适用于Ⅰa期的患者。
Gemignani等[22]对32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进行比较,其中69例行LA VH,251例经腹(trans-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手术,LA VH组平均手术时间214.6分钟,与TAH组144.5分钟相比明显延长,但LA VH的住院时间仅为2.9天,TAH组为6.7天,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此认为,LA VH可替代传统的剖腹手术。
笔者[15]在1998年至2001年对21例Ⅰa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手术病理分期研究,在21例患者中,术后诊断符合Ⅰa期的10例,仅占47.6%,而对另一组临床分期Ⅰa期的1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Ⅰa期的仅3例,占18.75%[23],因此,Ⅰa期子宫内膜癌是否单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值得临床思考。
(2)腹腔镜辅助下阴式(次)广泛全子宫切除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适用于Ⅰb G2期以上,Fram KM[13]收集1996年1月到1998年1月共61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29例行阴式辅助腹腔镜根治术,32例行腹式根治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并发症及术后病率、切除的淋巴结数目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了对比,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比腹式手术更有优越性,尤其对于肥胖患者。
五、卵巢恶性肿瘤的腹腔镜诊治腹腔镜可以直视盆、腹腔脏器,并可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因而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可疑卵巢癌的确诊提供了一种确切可行的检查方法。
对于不明性质的盆腔肿块,应尽早行腹腔镜检可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或使患者接受过度治疗。
即使临床已经怀疑卵巢癌者,仍可通过腹腔镜确诊而不应成为腹腔镜检查的禁忌症。
Takizawa等[24]发现,临床怀疑卵巢癌患者经腹腔镜检查仅53%得以证实,从而使相当一部分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对于仅有血清CA125升高,而腹、盆腔B超和CT均正常的患者,同样可借助于腹腔镜明确卵巢癌的诊断。
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腹水,腹腔镜检查也可达到明确诊断。
笔者曾对两例怀疑卵巢癌晚期的患者经腹腔镜检查确诊为盆腹腔结核。
卵巢癌为腹腔内脏器,其主要的转移方式是向腹腔内器官表面广泛扩散种植。
开腹探查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忽略或未能发现上腹部特别是横膈的转移灶,从而造成分期偏低,处理不足,影响了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由于腹腔镜可以贴近组织仔细观察,且具有放大作用,因而容易发现横膈、胃底等脏器表面的微小病灶。
Bagley报道了5例经手术确诊为Ⅰ、Ⅱ期的卵巢癌患者,术后4周再作腹腔镜检查,发现其中3例有横膈转移;Rosenoff报道12例经开腹手术确定为Ⅰ、Ⅱ期的患者,术后腹腔镜检查发现7例有横膈转移;北京协和医院报道47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腹腔镜检查发现20例有横膈转移,而术中仅有13例被发现,横膈转移的漏诊率竟高达35%。
临床Ⅰa期和需保留生育力的年轻患者,腹腔镜下单侧附件切除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对于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也可行腹腔镜下细胞减灭术[25-27]。
目前,已有医师进行腹腔镜下大网膜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小切口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研究,但尚缺乏详细的临床资料。
腹腔镜(特别适用微型腹腔镜)辅助下腹腔穿刺化疗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案,特别是对于首次手术不能达到满意肿瘤减灭术的患者,镜下腹腔穿刺可以避免盲目穿刺造成的脏器损伤和无效治疗。
“二探术”在卵巢癌治疗随访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以往均为剖腹“二探术”,这种再次剖腹,外国人尚可进行,国人却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