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礼仪和人际沟通第一周教案1

合集下载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案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案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案
一、护理礼仪交往
1、注意自身形象。

职业护士要穿戴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大方,形象端庄,以示尊重。

2、始终保持热情友好、耐心亲切的态度,给病人以关爱、照顾,使他
们感受到护士的关怀,并能够把关爱和欣赏传达给病人。

3、尊重他人,给予他人尊重,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要和
他人以礼相待,对他人遵守礼仪。

4、对任何细节都要讲究,体现细节上的热情与关怀,做到耐心有礼、
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及时反应病人的意见和感受
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1、要做到温和婉转的沟通,以谦虚的心态与被护理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对方的观点。

2、要学会观察、收集分析病人的表情与动作,弄清他们的情绪诉求及
心理需求,积极表达出自己的交流态度,有效地开展沟通。

3、要学会换位思考,以理解力和包容力创造友好的氛围,并要善于以
护理师长角色维护他人权益,建立病人与家属对护理伙伴的信任感和
良好的沟通。

4、要注意语言的用词,要做到措辞得体、言语避讳、思虑周全,练习
清晰的语言表达,让病人更易理解,使得宣传和护理更加有效。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一、护理礼仪
1、尊重患者:尊重患者的个人尊严,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感受,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利。

2、遵守患者的隐私: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保护患者的隐私,
不要擅自查看患者的病历、病史等信息,不要擅自披露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等信息。

3、认真做好护理:在护理患者时,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仔细检查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及时反馈给上级医师,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

4、服从医师的指示: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服从医师的指示,不能擅自更改医师的护理方案,不能擅自替换医师的药物。

二、人际沟通
1、建立信任: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该和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诉说,尊重患者的意见,尊重患者的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使患者感到安全和被尊重。

2、提高沟通技巧: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该注意提高沟通技巧,做到语言表达清楚,态度谦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热情和亲切。

3、建立互动关系: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该建立互动关系,
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尊重患者的意见,及时回应患者的要求。

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设计

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设计

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设计一、背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沟通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体验。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礼仪不仅仅是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注,还能够展现医院的风貌和形象。

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人际沟通和礼仪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理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了解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技巧。

2.掌握正确的交际礼仪规范,学会与患者的优雅交往。

3.提高诊疗中服务态度,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心。

4.能够合理应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需要,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增强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感。

5.提高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性。

三、教学内容1. 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语言、肢体语言、情感等•人际沟通的技巧:倾听、问询、反馈等•人际沟通的障碍: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情感障碍等2. 交际礼仪•传统交际礼仪的文化背景与演变•健康生活中的交际礼仪•医院中交际礼仪的重要性•患者交际礼仪的基本规范:问候、礼貌、表情、动作等•医护人员交际礼仪的基本规范:衣着、仪表、语言、距离等3. 人际关系的处理•情绪管理:情绪的表达与控制•患者心理疏导:如何有效应对患者不同的情感需求•护理团队的协作:沟通、协作、合作和分享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演讲讲解2.互动讨论3.观摩案例4.实操操作5.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评价方法:1.参与评价2.学习成果评价3.教学效果评价六、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人际沟通 2 学时交际礼仪 3 学时人际关系的处理 2 学时教学评价 1 学时七、教学材料与资源1.《护理人际沟通手册》2.《交际礼仪手册》3.视频案例与分析4.实操教学与评估八、教学师资1.护理学教师2.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通过本次教学,学员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人际沟通和交际礼仪技能,能够与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改善医院形象和服务质量,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性。

第一章-护士礼仪与人际沟通-ppt课件

第一章-护士礼仪与人际沟通-ppt课件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手术室
傅昌凤
学习目标
重点 • 掌握礼仪及护理礼仪的定义、内容、 原则与作用 难点 • 正确理解学习护理礼仪的重要性
第一节 礼仪的概述
• 礼仪的产生与发展 • 礼仪的定义与内容
礼仪的由来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习俗——习惯——礼仪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
• • • • 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踏踏实实,循序渐进 自我磨练,自我约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修不成才
淡妆上岗
• 浓妆艳抹不适宜,淡妆上岗要鼓励 • 尊重患者兼自爱,显示活力添光彩 • 美好生活共向往,战胜疾病信心来
护士的仪表礼仪
仪表:通常是指人的外观、外貌。其中主要是 指人的容貌。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仪表都会 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将影响对他的整体评 价。护士所面对的主要是患者,仪表更加显得重要, 并有其特殊的职业要求。
文明服务七声
• • • • • • • 患者初到有迎声 进行治疗有称呼声 操作失误有道歉声 与患者合作有道谢声 遇到患者有询问声 接电话时有问候声 患者出院有送声
护士的仪容
1.仪容的自然美 2.仪容的修饰美 3.仪容的内在美
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才 是真正意义上的仪表美
护士的表情
2、笑容
笑容:即人们在笑的时候所呈现出的面部 表情,它通常表现为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有时还会伴以口中所发出的欢喜声音。笑 容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既悦己又悦人、 发挥正面作用的表情。
礼仪的内容
• • • • • • • 护理仪表和风度礼仪 护理服饰礼仪 护理举止礼仪 护理语言礼仪 护理公务礼仪 护理社交礼仪 护理涉外礼仪
护理的仪表和风度礼仪
• 自然平视,锁定对风的目光 • 坦诚亲切,不卑不抗的适度对视 • 交替着将目光落在对方眼以下颈部以 上部位,让余光自然的可以看到对方 的表情。

人际沟通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人际沟通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人际沟通护理二、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理解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 了解不同类型的人际沟通技巧。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和同事进行交流。

- 能够分析和解决人际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 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在护理工作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人际沟通?2. 讲授:- 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人际沟通的定义- 人际沟通的原则:尊重、真诚、同理心、有效倾听、反馈等- 不同类型的人际沟通技巧:- 语言沟通技巧:礼貌用语、倾听、提问、回应等- 非语言沟通技巧: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 情绪管理技巧:自我调节、同理心、情绪支持等3. 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人际沟通技巧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运用人际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何处理与患者、家属和同事之间的冲突?- 如何提高自己在人际沟通中的自信心?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护理工作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人际沟通技巧进行实践。

-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学生的沟通错误。

3. 反馈与总结:- 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强调人际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1. 复习:-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人际沟通技巧解决复杂问题。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运用人际沟通技巧提高患者满意度?- 如何在人际沟通中体现护理职业素养?- 如何在人际沟通中保持良好的心态?4. 总结:-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人际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理人际交往礼仪教案设计

护理人际交往礼仪教案设计

护理人际交往礼仪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护理人际交往礼仪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交往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 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技巧,包括言行举止、沟通技巧和尊重他人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家属和同事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形象。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交往礼仪要求。

3. 人际交往礼仪技巧的培养和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案例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礼仪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护理工作中人际交往礼仪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介绍人际交往礼仪的概念和定义。

2. 分析人际交往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3. 解释在护理工作中需要遵守的人际交往礼仪要求。

技巧训练:1. 分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在护理实践中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模拟场景训练,让学生扮演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进行人际交往礼仪的实践训练。

3. 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和非语言沟通等。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际交往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用人际交往礼仪技巧,建立良好的关系。

总结回顾: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人际交往礼仪知识和技巧。

2. 强调人际交往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教学评价:1. 设计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任务,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关于人际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和应用技巧。

2. 观察学生在模拟场景训练中的表现,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者服务,提升人际交往礼仪技巧。

2.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分享护理工作中的人际交往经验和技巧。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案例材料。

2. 模拟场景训练的道具和角色扮演的准备。

教学反思: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充分考虑了护理人际交往礼仪的特点和要求,结合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技巧的训练,以及案例分析和拓展活动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素养。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课程设计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课程设计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课程设计通过剖析该课程的设计理念及教学现状,针对性的对该课程一个总体设计。

标签: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不再满足一堂课的改革创新,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提高该课程的总体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结合我校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教学实践,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设计。

一、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设计理念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护士基本素养要素之一。

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以人文素养理论思想为指导,以护理工作中的礼仪修养、沟通技能训练为核心。

以规范护士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沟通能力,培养人文关怀精神为目标,探索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培养模式。

本着“用心来学习,用身体来实践”的精神进行的总体框架设计。

[1]二、教学现状1.不被学校重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们课程虽然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必修,但是是考查科目,所以在很多学校被边缘化、不被重视,我校也一样不是很重视。

2.后续教育缺乏礼仪教育不只是礼仪教师的责任,而应该有一个持续教育环境,但目前很多专业课的教师更看重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其后续教育乏力。

3.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我校的考核主要采用的是平常任课老师的考核20%,期中考核30%,期末考核50%,期末是实践性考试。

考核方法在第一次上课就告诉了学生,因为不考理论,导致学生对相关理论掌握不够扎实。

三、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教学设计1.设定目标《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门课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在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人文课程,目标是想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正确理解并热爱护理专业。

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人际关系,从而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及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根据护理人员职业岗位能力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标准要求,对我院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体系从课程定位、教学设计思路、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提供教学资源。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of nurse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Nurse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Outline,the curriculum system of”Nursing Etiquette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of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s in our hospital includes curriculum positioning,teaching design ideas,time allocation,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plans.Design and provide teaching resources.Key words:V 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Nursing etiquette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T eaching design一名合格的高职生不仅具备相应专业技能,更应具备相应人文素质,这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兼顾“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理应得到重视。

结合护理人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标准[1],对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体系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特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为护理教学提供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礼仪概述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学会关心体贴尊重理解每一位病人。

知识目标:1、掌握礼仪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2.熟悉礼仪、护理礼仪的基本概念。

3.了解礼仪的分类、起源和发展及表现形式。

4具有在各种护理工作环境中提供质礼的良好礼仪修养。

案例导入与分标能力目标: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礼仪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挂图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复习护士人文修养相关知识
2. 导入新课----------一所三甲医院到学校挑选实习生,30名学生只有小菲入选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第一节礼仪概述
礼仪是由习俗演变向来的。

,人类相习成俗的各种惯例,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礼仪。

人类形成群体生活后,经长期朝夕相处,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或习俗再经长期使用,逐渐被统一规范为礼仪,如穿衣的礼仪:最初的人类是赤身裸体的,后为了遮盖保暖而以衣遮体,便形成了穿衣的习惯;而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穿衣又有了不同要求:或男女有别,或季节不同,或场合有分,这就形成了穿衣的礼仪,其他的各种礼仪,大都是如此相袭而成。

(一)礼仪的起源
最早可以追测到史前社会的后期。

那时的人类,即原始的先民们在其争取生存的生活实践中,开始认识到许多多都与自已的生活密切相美。

其中有的自然现象对已有利:有的自然现象对自已有害:还有更多的自然现象对自己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有有害的一面,例如由需电引起的在林大火,既可能烧死人,也可能烧死动物,这当然都有害的:但从另一方而看,动物因为被烧死了,它们的肉却变得更加可口了。

由此促使人类开始了生食向熟食的转变;不仅如此,由森林大火提供的火种更把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但那时的原始先民们对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既不可能了解它们发生的原因,又不可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更没有与它们相抗衡的勇气和力量;唯一的出路,他们只有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希望得到它们的庇护和保护。

由此一来,各种原始崇拜、原始宗教以及伴随而来的祭祀形式便应运而生。

这些祭祀活动和祭祀形式又经过世世代代的演绎,逐步沉淀,逐步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礼仪规范在历史上延续下来。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仪的起源,有据可查的当在原始社会时期。

礼的最初含义就是供神的形式,后又演化为礼貌,当时原始人只会用手势、表情表示意向,用击掌、拉手、拥抱表达感情,用手舞足蹈庆祝打猎的胜利,这些都是礼的最初表现形式,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礼既泛指等级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又狭义地认为礼是人们行为规范、规矩。

(二)礼仪的发展简史
1.尧舜时期的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期,便有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
嘉礼这五礼之说,即祭祀之事为吉礼,之事为国礼,实客之事为页机旅之事为军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2.夏商周时期的礼仪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夏代,我国的文明程度已很发达,至商代已十分讲究礼仪,制机则始于殷而成于周,周礼已经十分完善,被后世称道德”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其论述可说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践的两礼精神,周公目主持制定的《周礼》提出了一整套的礼制,他“制礼作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最早的礼制。

到了东周时期,王室衰落,诸侯纷起争霸,东周王朝已无力恪守传统礼制,以至出现了所谓“礼坏乐崩”的局面。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春秋战国是我国就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此间,以孔子、孟子、子为代表的学者更是系统地述了礼的起源、本质与功能,并发展革新了礼仪的理论。

孔子为推行他的“礼治”主张不辞劳苦,奔波一生。

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已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倡导”仁者爱人”,强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

孟子更继承发扬了孔子的“仁学”,主张“以德服人““舍生取义”,讲究“修身养性”,培养“浩然正气”,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总之,这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都无不把礼仪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4.封建社会的礼仪
进入封建社会后,礼仪制度更被深深地打上了严重的等级烙印,逐步沦为封建帝王统治、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成为套在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脖子上的精神枷锁。

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邦制定了朝廷礼仪,发展了礼仪的仪式和礼节,董仲舒则把儒家礼仪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钢、夫为妻纲;“五常”即为仁、义、礼、智、信。

他主张“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

到了宋代,礼制更进入了“揭礼”盛行阶段,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所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要求一切行都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要求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要求容貌须打扮得整齐美观;妇功要求把伺候公婆、丈夫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做).
5.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礼仪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原有的礼仪加上西方的道德观,形成了一个礼仪道德的大杂烩。

直到满请王朝土崩瓦解,由孙中山先生组建的中华民国政府,大力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推行教育改革,提倡男女平等,从而正式拉开了近代礼仪改革的帷幕。

6新中国成立后的礼仪
逐渐确立了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二、礼仪的含义
(一)礼仪的基本概念
1.礼仪的概念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2.护理礼仪的概念
是职业礼仪,是护土在护理活动中,为了协调人际关系、表示互相尊重而遵循的共同认可的言行规范和程序,它既是护土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护士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3.其他几个与礼仪紧密相关的概念
礼貌、礼节、礼俗,仪表、仪式这几个概念,既与礼仪紧密相关,又有微妙的差别。

(二)礼仪的基本分类
1.日常生活礼仪
2.职业礼仪
3.社交礼仪
4.涉外礼仪
三、现代礼仪特征
(一)现代礼仪的特征
(二)礼仪的其他特征
1.共同性
2.时代性
3.差异性
4.约束性
5.延续性
6.通俗性
(三)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表现形式
1.礼仪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原则
(2)道德原则
(3)遵守原则
(4)自律原则
(5)宽容原则
(6)平等原则
(7)从俗原则
(8)适度原则
(9)真诚原则
2.礼仪的表现形式
(1)语言礼仪
(2)非语言礼仪
第二节学习护理礼仪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护理礼仪的意义
(一)学习护理礼仪是适应护理快速发展的需要(二)学习护理礼仪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需要(三)学习护理礼仪是塑造护理队伍形象的需要二、学习护理礼仪的方法
(一)充分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二)自觉学习礼仪知识
(三)积极参加礼仪实践
(四)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互动] 1.请一位同学讲述礼仪的起源。

[课后小结]1.礼仪的基本概念。

2.礼仪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3. 礼仪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礼仪
护理礼仪
二、问答题
1.礼仪的基本分类?
2.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略
[预习题]
1.仪容的含义
2.仪容的基本原则。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