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生产工艺处理设计步骤

合集下载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人造材料,其制作工艺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

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原料准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描述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1. 原料准备陶瓷制作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其他添加剂等。

原料的选择对成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原料准备的步骤如下:1.1 开采和筛选:根据产品的需求,从矿山中开采出适合的原料,并经过筛选去除杂质。

1.2 粉碎和混合:将原料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更加均匀。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不同种类的原料,以获得所需的化学组成。

1.3 湿法制浆:将混合好的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形成均匀的浆料。

湿法制浆有利于原料颗粒的分散和反应的进行。

1.4 筛网分离:通过筛网分离,去除浆料中的大颗粒杂质,得到均匀细腻的陶瓷浆料。

1.5 真空除泡:对浆料进行真空处理,去除其中的气泡,避免在成型过程中产生缺陷。

2. 成型成型是将陶瓷原料按照设计要求形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主要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式。

2.1 手工成型:手工成型是一种传统的成型方式,通常用于制作小型、复杂的陶瓷制品,如陶瓷艺术品或陶瓷壁砖。

手工成型的步骤如下:•拉坯:将陶瓷浆料倒入制陶机上,然后通过手动操作制陶机,将浆料塑造成直接欲制作的形状。

这个阶段需要考验陶艺师的技巧和经验。

•手工修整:用刀具和刷子对成型后的坯体进行修整和雕刻,去除多余的材料,增加装饰。

2.2 机械成型:机械成型通常采用压制和注塑的方式。

机械成型的步骤如下:•压制:将陶瓷浆料放入模具中,然后使用压力机将浆料挤压成形。

•注塑:将陶瓷浆料通过注塑设备注入模具中,然后取出成型。

3. 烧制烧制是将成型的陶瓷制品置于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以使其形成致密的结构和理想的物理性能。

烧制的步骤如下:3.1 低温干燥:将成型的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干燥,以去除部分水分,避免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爆裂。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过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

从原料的准备到成品的烧制,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设计和操作。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石膏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筛选和混合,确保其成分和质量达到要求。

2. 成型:原料在经过混合后,需要进行成型。

成型的方法有手工成型、机械成型和注塑成型等。

通过成型,原料可以被制成各种形状的陶瓷坯体。

3.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水分未能充分去除,会在烧制过程中导致产品变形或开裂。

4. 装饰:一些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装饰,可以使用绘画、贴花、贴金或刻字等手法。

这些装饰可以增加产品的美观度和附加值。

5. 烧制:烧制是陶瓷制造中最重要的环节。

陶瓷坯体需要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以将其变成坚硬的陶瓷制品。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和原料特性有所不同。

6. 磨光和包装:烧制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磨光处理,以去除
表面的毛刺和不平整。

随后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完整性。

以上便是陶瓷制造的典型工艺流程,虽然每一步骤都显得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陶瓷产品。

陶瓷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制品生产工艺流程陶瓷制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原料处理、制坯、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几个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工艺流程。

第一步:原料处理陶瓷制品的主要原料有粘土、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石。

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料进行石灰石、砂、黏土、铁矿石、硅酸钾等添加剂等的配比,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使其达到一定的均匀度。

混合搅拌好的陶瓷原料称为坯料。

第二步:制坯制坯是将坯料进行成型处理,一般有浇注、压制和挤压等方式。

首先,将坯料倒入到模具中,经过一定的振动和排气处理,使坯料充分填充到模具内部,达到模具造型的要求。

然后,将模具放置在挤压机或压制机中,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坯料进一步紧密,并得到需要的形状。

最后,通过挤压或压制的方式,将坯料排出模具,即可得到制坯。

第三步:成型成型是将制坯进行细化,使其形成最终产品的轮廓和纹理。

成型有手工成型和机器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是通过工人的手工操作,将制坯进行拉、压、刻、雕等方式,使其变得更加精细和细腻。

机器成型是利用特定的成型设备,通过压力或振动等方式,使坯料从模具中快速成形,效率更高。

成型完成后,需要经过一定的干燥,使成型体逐渐失去水分。

第四步:烧制烧制是陶瓷制品生产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也是决定制品质量的关键。

首先,将成型体放入窑中,温度逐渐升高,通过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使陶瓷制品在高温下发生烧结、结晶和玻化等变化,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密度。

烧制时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通风等参数,以保证制品烧制的均匀性和质量。

第五步:装饰装饰是为了使陶瓷制品更加美观和吸引人,一般包括彩绘、贴花、雕刻等方式。

装饰可以在成型之前、烧制之前或烧制之后进行。

彩绘可以使用颜料或釉料直接在制品表面进行描绘和涂抹,增加艺术效果。

贴花是将事先制作好的花纹和图案贴在制品上,使其更加精致和独特。

雕刻可以在制品表面进行雕琢、刻线等方式,展示出纹饰和纹理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第六步:包装包装是将制成的陶瓷制品进行包装和标识,以便于销售和运输。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陶瓷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包括了原料准备、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在整个制造工艺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美观。

下面我们将逐步介绍陶瓷制造的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准备是陶瓷制造的第一步。

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瓷石、石英和长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配比和混合,以确保陶瓷制品具有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在原料准备过程中,还需要对原料进行粉碎和过筛等处理,以确保原料的细度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成型环节。

成型是将混合好的原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成型,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成型、注塑成型、挤压成型和注浆成型等。

不同的成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陶瓷制品,但无论采用何种成型方法,都需要确保成型后的制品尺寸精准、表面光滑、结构均匀。

然后是烧制环节。

烧制是陶瓷制造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陶瓷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烧制过程中,需要根据陶瓷制品的种类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烧制工艺和烧制参数,包括烧制温度、烧制时间、气氛控制等。

通过烧制,原料中的有机物质烧尽,陶瓷制品逐渐变得致密和坚硬。

接着是装饰环节。

装饰是陶瓷制品的点睛之笔,它可以通过彩绘、贴花、喷釉等方式进行。

装饰不仅可以美化陶瓷制品,还可以增加其附加值。

在装饰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和方法,确保装饰效果和制品质量。

最后是包装环节。

包装是陶瓷制品出厂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以确保陶瓷制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同时也要注重包装的美观和环保性。

综上所述,陶瓷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是一门古老而复杂的工艺,它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湛的技艺。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1. 筛料:首先,原料是陶瓷生产的起点。

常见的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硼砂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颗粒。

2. 混料:将经过筛选的原料进行配比,并添加适量的水和助剂,开始混合搅拌。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原料充分混合,制成均匀的泥料。

3. 造型:泥料经过混合后,需要进行造型。

这个步骤不仅需要工匠的技艺,还需要精湛的经验和耐心。

常见的造型方式包括手工塑型和模具成型等。

4. 干燥:完成造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

这个过程需要依靠自然风干或者人工烘烤。

干燥的时间长度取决于陶瓷制品的大小和厚度。

5. 烧制:干燥完成后的陶瓷制品进入烧制环节。

烧制是陶瓷生产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陶瓷的质量和特性。

烧制温度、气氛和时间都对陶瓷制品产生重要影响。

6. 装饰: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可以进行装饰。

这包括上釉、彩绘、镶嵌等各种装饰工艺。

装饰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美感和附加价值。

7. 包装:最后,陶瓷制品经过装饰后,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不仅是为了保护陶瓷制品,还是为了方便运输和销售。

通过以上步骤,整个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就完成了。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严格的操作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陶瓷制品。

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原料准备、制胎成型、饰面修饰、烧制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第一步是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石灰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筛分、洗涤、搅拌等处理,以达到制作陶瓷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第二步是制胎成型。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经过处理的陶瓷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通过制胎机械或手工方式将原料制作成胚瓷或胚坯。

胚坯的形状可以根据制品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第三步是饰面修饰。

在制胎成型后,需要对胚坯进行饰面修饰,使其具有更好的外观和触感。

常见的饰面修饰技术包括釉料涂刷、彩绘、刻画、雕刻等。

这些工艺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进行实施。

第四步是烧制。

饰面修饰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的目的是将胚坯中的水分和有机物完全燃烧,同时将陶瓷中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其具备更好的强度和耐用性。

烧制时需要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以确保陶瓷制品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最后一步是包装。

烧制完成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其表面不受损坏,并方便运输和销售。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泡沫箱、木箱、纸箱等。

在整个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中,每个环节的细节都非常重要。

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会直接影响到陶瓷最终的质量和性能。

制胎成型过程需要控制好湿度和坯体的稳定性,以免出现开裂等问题。

饰面修饰需要考虑颜料和釉料的附着性和固化性,确保饰面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烧制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炉内温度和气氛,以避免烧成瓷体出现变形、开裂、瓷质不均等问题。

包装环节则需要保证包装材料的稳固性和抗震性,以避免陶瓷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受到损坏。

综上所述,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是一个繁复而又精细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精心操作和严格控制。

只有在每一个工艺环节都做好,才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陶瓷制品。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文库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文库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文库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涉及到陶瓷原料的准备、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工艺流程。

首先,陶瓷的生产过程开始于原料的准备。

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石灰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筛分、混合等工艺处理,以确保原料质量的稳定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成型过程。

成型是将陶瓷原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造型的过程。

陶瓷的成型方式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手工成型主要是指使用手工工具和模具将原料逐渐塑造成所需形状,而机械成型则是通过压力或者挤压等机械力使原料形成所需形状。

成型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经过烧制过程。

烧制是将陶瓷制品置于高温环境下进行加热的过程,从而使陶瓷制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最终形成坚硬的陶瓷材料。

烧制一般分为干燥、烧结和冷却三个阶段。

干燥过程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水分的蒸发。

烧结过程是将已干燥的陶瓷制品置于高温炉中进行加热,使原料颗粒之间的结合更为牢固。

冷却过程是将烧制完毕的陶瓷制品缓慢冷却,以防止温度变化过快导致破裂。

烧制完成后,陶瓷制品就可以进行装饰了。

装饰包括上釉和绘画两个环节。

上釉是在烧制完毕的陶瓷制品上涂抹或喷涂一层釉料,以提升陶瓷表面的亮度和光泽,并增强其防水性和耐用性。

绘画是在釉面上进行绘画或印刷工艺,以增加陶瓷制品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性。

最后是包装过程。

包装是将已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包装、标识和封装的过程。

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陶瓷制品免受损坏,并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精细的工艺处理和严格的控制,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耐久的陶瓷制品。

陶瓷厂工艺流程

陶瓷厂工艺流程

陶瓷厂工艺流程陶瓷制品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工艺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建筑装饰中。

陶瓷制品的制造过程需要经历多个步骤,从原料准备到成品包装,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

本文将详细描述陶瓷厂的工艺流程,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步骤1:原料准备陶瓷制品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矿物颜料等。

在开始制造之前,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准备和处理。

1.粘土处理:将采集来的粘土进行筛选和去杂,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2.石英和长石处理:将采集来的石英和长石进行粉碎和筛选,获得所需的细粉末。

3.矿物颜料处理: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颜料,并进行粉碎和筛选。

步骤2:配料混合在原料准备完成后,需要按一定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以获得所需的陶瓷胚体。

1.称量原料:根据产品配方,按照一定比例将粘土、石英、长石和矿物颜料等原料进行称量。

2.搅拌混合: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以确保各种原料均匀分布。

3.加水调节:根据需要,适当加入适量的水来调节陶瓷胚体的湿度和可塑性。

步骤3:成型成型是将陶瓷胚体按照设计要求制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塑造、注塑、挤出和压制等。

1.手工塑造:使用手工技术将陶瓷胚体塑造成所需形状,如碗、盘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特殊形状的产品。

2.注塑:使用注塑机将陶瓷胚体注入模具中,通过模具的空腔来确定产品的形状。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复杂形状的产品。

3.挤出:将陶瓷胚体放入挤出机中,在挤出机的作用下,通过模具口模来确定产品的形状。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条状或管状产品。

4.压制:将陶瓷胚体放入压制机中,在机器的作用下,通过压模来确定产品的形状。

这种方法适用于平面或带有浮雕的产品。

步骤4:干燥成型完成后,需要将陶瓷制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并增强产品的硬度和稳定性。

1.自然干燥: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蒸发水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较简单的产品。

2.机械干燥:使用专门的干燥设备,如干燥室、干燥箱等,对陶瓷制品进行加热和通风处理,以快速去除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一、陶瓷原料的分类(1)粘土类粘土类原料是陶瓷的主要原料之一。

粘土之所以作为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由于其具有可塑性和烧结性。

陶瓷工业中主要的粘土类矿物有高岭石类、蒙脱石类和伊利石(水云母)类等,但我厂的主要粘土类原料为高岭土,如:高塘高岭土、云南高岭土、福建龙岩高岭土、清远高岭土、从化高岭土等。

(2)石英类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在陶瓷生产中,作为瘠性原料加入到陶瓷坯料中时,在烧成前可调节坯料的可塑性,在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抵消部分坯体的收缩。

当添加到釉料中时,提高釉料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化学侵蚀性。

我厂的石英类原料主要有:釉宝石英、佛冈石英砂等。

(3)长石类长石是陶瓷原料中最常用的熔剂性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用作坯料、釉料熔剂等基本成分。

在高温下熔融,形成粘稠的玻璃体,是坯料中碱金属氧化物的主要来源,能降低陶瓷坯体组分的熔化温度,利于成瓷和降低烧成温度。

在釉料中做熔剂,形成玻璃相。

我厂的主要长石类原料有南江钾长石、佛冈钾长石、雁峰钾长石、从化钠长石、印度钾长石等。

二、坯料、釉料制备(1)配料配料是指根据配方要求,将各种原料称出所需重量,混合装入球磨机料筒中。

我厂坯料的配料主要分白晶泥、高晶泥、高铝泥三种,而釉料的配料可分为透明釉和有色釉。

(2)球磨球磨是指在装好原料的球磨机料筒中,加入水进行球磨。

球磨的原理是靠筒中的球石撞击和磨擦,将泥料颗料进行磨细,以达到我们所需的细度。

通常,坯料使用中铝球石进行辅助球磨;釉料使用高铝球石进行辅助球磨。

在球磨过程中,一般是先放部分配料进行球磨一段时间后,再加剩余的配料一起球磨,总的球磨时间按料的不同从十几小时到三十多个小时不等。

如:白晶泥一般磨13个小时左右,高晶泥一般磨15-17小时,高铝泥一般磨14个小时左右,釉料一般磨33-38小时,但为了使球磨后浆料的细度要达到制造工艺的要求,球磨的总时间会有所波动。

(3)过筛、除铁球磨后的料浆经过检测达到细度要求后,用筛除去粗颗粒和尾沙,通常情况下,我厂所用的筛布规格为:坯料一般在160-180目之间;釉料一般在200-250目之间。

过筛后,再用湿式磁选机除去铁杂质,这是工序就叫除铁。

如不除铁,烧成的产品上会产生黑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斑点或者杂质。

过筛、除铁通常都做两次。

(5)压滤将过筛、除铁后的泥浆通过柱塞泵抽到压滤机中,用压滤机挤压出多余水分。

(6)练泥(粗练)经过压滤的所得的泥饼,组织是不均匀的,而且含有很多空气。

组织不均匀的泥饼如果直接用于生产,就会造成坯体在此后的干燥、烧成时的收缩不均匀而产生变形和裂纹。

经过粗练后,泥段的真空度一般要求达到0.095-0.1之间。

粗练后的泥团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将泥饼做成一定规格的泥段,便于运输和存放。

(7)陈腐将经过粗练的泥段在一定的温度和潮湿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称为陈腐。

陈腐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使泥料中水分更加均匀分布;增加腐植酸物质的含量,改善泥料的粘性,提高成型性能;发生一些氧化与还原反应使泥料松散而均匀。

经过陈腐后可提高坯体的强度,减少烧成的变形机会。

通常陈腐所需的时间为5-7天,快的也有3天的。

(8)练泥(精练)精练主要还是使用真空练泥机中对泥段再次进行真空处理。

通过精练使得泥段的硬度、真空度均达到生产工艺所需的要求,从而使得泥段的可塑性和密度得进一步提高,组成更加均匀,增加成型后坯体的干燥强度。

同时这一工序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给后续工序中成型提供各种规格泥段。

注浆泥料和釉料的制备流程基本上和可塑泥料制备流程相似,一般是将球磨后的泥浆经过压滤脱水成泥饼,然后将泥饼碎成小块与电解质加水在搅拌池中搅拌成泥浆。

釉料除了采用压滤机脱水,还有采用自然脱水的。

三、成型(1)模具的制作模具的制作是成型工艺的前提条件。

通常我厂模具的主要材料为石膏,因为使用石膏的成本相对较低、易于操作,而且石膏又有很好的吸水性,但浮雕类产品的模种是用硅胶来制作的。

模种是在新产品开发时,师傅先用石膏制作一个与原板一样的模型,再用石膏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倒出一套模,然后再对此模加工成模种。

生产模就是在模种的基础上复制出来的。

通常有浮雕的模种是用硅胶做成的,因为硅胶韧性比较好。

一般情况下,按照成型方法的不同,我厂的模具可分为滚压模、挤压模和注浆模三种。

滚压模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只需用石膏和水的混合物搅拌后倒模,经过十几分钟凝结后倒出即可,但用量却非常大,耗损也比较大。

挤压模需要做排水排气处理,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在倒入石膏前需要安装排气管,在25摄氏度左右开始排气,连续排2、3小时,这样做有利于减少气孔、气泡,挤压模所需模具数量较少,此种模具比较耐用。

注浆模可分为空心注浆模和高压注浆模。

空心注浆模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但用量却比较大;高压注浆模的制作相对比较复杂,模具本身要求的体积较大,以配合高压注浆的机器。

(2)成型成型就是通过制作好的石膏模,将制备好的坯料采用各种成型的方法制成所需要的坯件,目前我厂常用的成型法有滚压成型、挤压成型和注浆成型三种。

a.滚压成型滚压成型在成型时,盛放泥料的模型和滚压头绕着各自的轴以一定速度旋转,滚压头逐渐接近盛放泥料的模型,并对泥料进行“滚”和“压”的作用而成型。

滚压成型可分为阳模滚压和阴模滚压,阳模滚压是利用滚头来形成坯体的外表面,此法常用于扁平、宽口器皿和器皿内部有浮雕的产品。

阴模滚压是利用滚头来形成坯体的内表面,此法常用于径口小而深器皿或者器皿外部有浮雕的产品。

滚压成型起产快,质量稳定,一般情况下会优先考虑这种成型方式。

b.挤压成型挤压成型是将精练后的泥料,置于挤压模型内,通过液压机的作用,挤压出各种形状的坯体。

异形件一般采用挤压成型来做,如三角碟、椭圆碟、方形盘等。

挤压成型起产慢,质量比较稳定,但模具的制作工序相对复杂一点。

c.注浆成型注浆成型可分空心注浆和高压注浆两种。

注浆成型起产慢,此法常用于一些立体件的制作,如空心罐类、壶类等产品。

空心注浆是将泥浆注入石膏模内,水通过接触面渗入石膏模型体内,从而表面形成硬层,待硬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后,再倒出多余的泥浆。

高压注浆是通过高压把泥浆注进事先固定的石膏模内,利用石膏模的吸水性将泥浆中的水分吸掉,待石膏模内的泥浆达到一定的硬度后,把高压阀门关上,同时打开放浆阀门将多余的泥浆放掉。

烘干:产品成型后就应送去烘干,若产品是杯子则不用立刻送去烘干,应先风干送去粘杯耳,粘杯耳之前要先把杯口改平滑,用泥浆把杯耳粘牢再把泥浆洗掉,完成后再烘干。

烘干后要用高压风管检查有否空浆、裂耳。

修坯:修胚之前要用煤油检查产品有没有裂底,若没有就可以进行修胚,在滚动器上用砂纸把产品的上下端的棱角和侧面等多余部分打磨平整光滑。

洗水:四、上釉上釉也就是在坯体的表面涂上一层釉。

通常可分为三种:浸釉、轮釉、淋釉。

(1)浸釉浸釉是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上。

釉层厚度由坯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渍时间进行控制。

(2)轮釉轮釉是将坯体放在可旋转的转盘上,在旋转时,员工用碗或勺将调配好的釉浆浇在坯体中心,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釉浆均匀地散开,使制品施上厚薄均匀的釉后,多余的釉浆则向外甩出。

轮釉多适用于盘碟等扁平的器物。

(3)淋釉淋釉是采用机器半自动上釉。

在机器输送带上架放坯托与坯体,传动轮带动输送带,当坯体经过均匀的釉膜时,坯体的正面(朝上的一面)便可以上釉。

一面上釉后,员工把坯体把反过来,此时坯体的另一面经过釉膜后,也就可以上釉。

此种上釉法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经过上釉的坯体底部一般要进行拖底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去除坯体底部的釉,以防止在烧成时坯体底部的釉与硼板粘在一起。

五、烧成烧成是制瓷工艺中一道很关键的工序。

经过成型、上釉后的半成品,只有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后显气孔率接近于零,才能达到完全致密程度的瓷化现象。

这个过程称之为“烧成”。

(1)隧道窑目前工厂器皿的烧成通常使用隧道窑,隧道窑是一条长的直线(大约72米),在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

隧道窑分为三个部分: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

除了隧道窑,工厂还有辊道窑和梭式窑。

梳式窑炉温可以调节,可以每天关炉,窑里的余温可充分利用于产品烘干环节,即节能又环保,相对耗能较小。

(2)烧成过程坯体的烧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交错进行,变化复杂,一般可以将陶瓷餐具的烧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蒸发期;2、氧化分解和晶型转化期;3、玻化成瓷期;4、冷却期。

六、分选经过烧成或者烤花后的产品要通过分选车间的分选来判定其等级。

分选的等级分为:一级、三级与合格品、四级与废品五个等级。

一级品和三级品按一定比例出口,不合格品绝不能销售或流通在外,只能送到废品仓处理。

七、装饰和包装(1)装饰对于陶瓷的装饰,我厂目前主要采用颜色釉、贴花和浮雕等方式。

a.颜色釉,是指在坯体表面施有各种不同颜色的釉的工艺,颜色釉是在釉料增加色料制备而成。

b.贴花,是将彩色料颜色制成花纸,再将花纸贴在坯休表面上的工艺。

对于需要做贴花的产品,在其烧成经过分选后,便可以进入到贴花车间进行贴花。

花纸分为釉中、釉上、釉下三种,釉上是指在烧成的产品贴花,再以8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进行烤花,烤花后花纸图案,可以手感觉到;釉中是指在烧成的产品贴花,再以12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进行烤花,烤花后花纸图案深入瓷器中;釉下一般用于蓝色或黑色等较深的颜色,如产品的底标,做法是在洗水上白釉后贴上底标或花纸,然后拿去烧制成瓷,或洗水贴底标或花纸后再上透明釉,然后进行烧成。

通常我厂使用釉上和釉中两种花纸。

c.浮雕,是指通过模具在坯体表面上压出凹凸纹样的工艺,如隆格系列产品。

(2)包装目前工厂产品所采用的包装物主要是隔板和纸箱。

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出合适的纸箱尺寸和相应的隔板,使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得到相应的保护。

包装部根据设计的要求,包装产品,并送到出口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