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构造方式的课堂练习成语运用的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成语课堂练习

成语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1.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C.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D.中考复习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象(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2.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B.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闻过则喜),不然,他会跟你翻脸。

C.他是学雷锋的老模范了,十几年来,光在路边(信手拈来)的螺丝钉就有三大筐。

D.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晨星)啊。

3.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A.《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矮桩水稻成熟期(参差不齐),不宜用机器统一收割。

C.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D.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4.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5.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B.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假货又会(东山再起)。

C. 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决不会(一气呵成)的。

D. 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

部编七年级语文成语讲解和训练.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成语讲解和训练.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成语讲解和训练知识归纳:成语误用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搭配不当,对象不当,褒贬误用,轻重不分,自相矛盾,重复用语,谦辞、敬辞错用,不合情境、不明范围等。

一、望文生义例 1:“六一”前夕,全国各地少年儿童纷纷粉墨登场,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庆祝自己的节日。

分析:粉墨登场:现多用以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如果根据字面意思理解就错了。

这类常用错的再如:1、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目无全牛: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

3、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4、明日黄花:喻过时的事物。

5、登堂入室:喻造诣高深,学说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6、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完成。

7、振聋发聩: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不名一文: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9、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非常大。

10、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1、大方之家: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

12、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二、搭配不当例 1: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例 2:西部的发展,将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这项事业任重道远。

分析:与日俱增:形容增长得很快。

“生活水平”只能“提高” ,而不可“增长” 。

任重道远:比喻担负的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

由此可知,“任重道远”的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说“这项事业任重道远”。

这类常用错的再如:1、大事渲染:指毫无顾忌地做很大的宣传。

2、有口皆碑:指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赞扬。

3、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

4、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很多很好一时看不过来。

5、别出心裁:另外构想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新花样。

6、喜从天降:意外的喜事突然出现。

三、对象用错例 1:他和杨明从小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进入初中,两人更是如胶似漆。

例 2:大学生们豆蔻年华,踌躇满志,好一派天之骄子的风范。

成语运用 课堂练习

成语运用 课堂练习

成语运用课堂练习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同是地球的生物,人类要帮助其他的生物更好地生存下去,这是责无旁贷....的。

B.端午佳节,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C.青春是一直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支独放不是春,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D.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就可以淋漓尽致....地享受生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参观他旧居的人络绎不绝....。

B.刘谦的魔术表演出神入化,令人拍手叫绝....。

C.日本政府妄图通过购岛实现对钓鱼岛所谓的国有化,这其实是自欺欺人....。

D.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才思敏捷、夸夸其谈....,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交口称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明经常到老人院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B.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水平的发挥。

C.“融汇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2012年11月梅州成功举办了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使“世界客都”的名声响彻云霄....。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马路杀手。

4.下列格局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B.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这些豆蔻年华....的男女学生,参加这项活动的热情相当高。

D.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C.“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

正确使用成语训练讲述

正确使用成语训练讲述
▪ 3、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嚎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 禁的颤抖起来。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对象只能是人。
▪ 三、谦敬错位 ▪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
只能用于他人。 ▪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
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地到了动物园, 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 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终于 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兽之斗 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地挤到猴子栅栏 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 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 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 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唾面自干的 滋味,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 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克绍箕裘。
无所不至:到什么地方都做坏事 ,贬义词。使用错误。
▪ 3、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 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擢发难数:擢zhuó: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 行多得数不清。贬义词。使用错误。
▪ 五、搭配不当
▪ 成语有自己的词性,成语也有,不了解成语的词性,在运用时 可能出现搭配不当的情况。
▪ 1、这则笑话由于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 在漠民不间关流心传:很不广能,带影宾响语很人大民。疾苦。
▪ 2、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果断拥护,还与 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
▪ 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占 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三迁, 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刚换壁纸,家 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 常有气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 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 认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高中成语运用当堂训练

高中成语运用当堂训练

答案:C 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 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A ) 对象 错 ( B ) 语境 错 ( C ) 对象 错 (A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墙,滚烫的护城河。 形容工事无比坚固。不能用来形容“歌舞升 平景象”。B“轻于鸿毛”比喻死得不值得。 不符合语境,应改为“鸡毛蒜皮”,比喻无 关紧要的琐事。D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 的人聚在一起)
答案:B 忍俊不禁,忍不住要笑出声。 ( A ) 对象 错 ( C ) 语境 错 语义 错 ( D ) A.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和真的一 样。 C.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里,比喻同有学 识且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D.不孚众望,指不能让人满意。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A.一场编剧大罢工,撼动了好莱坞奥斯卡年度颁 奖季节固若金汤的歌舞升平景象——金球奖第一次 取消了颁奖礼。 B.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看似都是轻于鸿毛的小 事,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96000年前,祖先没给我们留下任何大理冰期如 何来到的信息,下次冰期何时来临,只能靠我们见 仁见智去估测了。 D.又是一个新春佳节,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千 家万户济济一堂,热热闹闹,共享天伦之乐。 ( ) 错 ( ) 错 ( ) 错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下列各句中

A.亚洲合作不能期望一步登天,必须积跬步,至千里, 亚洲合作不能期望一步登天,必须积跬步,至千里, 一步登天 分步骤进行,立足现有合作渠道,不断扩大合作范围。 分步骤进行,立足现有合作渠道,不断扩大合作范围。 当看到被刘海洋用硫酸烧碱腐蚀的灰熊的照片时, B.当看到被刘海洋用硫酸烧碱腐蚀的灰熊的照片时, 我惊呆了。灰熊的眼睛已变得不成形状, 我惊呆了。灰熊的眼睛已变得不成形状,脸部已荡然 无存,鼻部的烧伤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 无存,鼻部的烧伤历历在目。 流星花园》 C.对《流星花园》,文化管理部门下封杀令显然有它 的道理,我能体会到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 的道理,我能体会到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但也建议 管理部门在以后类似事情处理上能够先入为主 先入为主, 管理部门在以后类似事情处理上能够先入为主,首先 把好审播“源头关” 避免“戛然而止” 把好审播“源头关”,避免“戛然而止”遭非议的被 动局面。 动局面。 此次长航集团客运退出, D.此次长航集团客运退出,仅是长江航运衰败的一个 缩影。 缩影。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还不重视长江航运的建设和 管理,势必造成一个后果——长江航运的苟延残喘 ——长江航运的苟延残喘, 管理,势必造成一个后果——长江航运的苟延残喘, 黄金水道”进一步荒废。 使“黄金水道”进一步荒废。

成语运用训练50题与答案详解课件

成语运用训练50题与答案详解课件

03
成语运用训练50题答案解析
题1解析:解释成语含义及用法
总结词:一语道破
详细描述:一语道破原比喻绘画中用点缀来衬托主题,使其更加生动。现在多用来比喻文章或讲话在 关键之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主题,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题2解析:解释成语含义及用法
总结词:抛砖引玉
详细描述:抛砖引玉原指抛出砖去引来玉来,比喻用自己不 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现多用来 比喻用较为浅陋的技艺引出高深的技艺。
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增加文化背景介绍
在原有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成 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介绍,让学生
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增加难度等级
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增加难度学
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教学,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01
描述
在比赛中,某个选手已经确保晋级,但为了保险起见,他又额外完成了一些无用的动作, 这被视为“画蛇添足”。而另一些选手在已经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训练,这被视 为“多此一举”。
题2答案:金玉满堂-财富充盈
01
金玉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
02
财富充盈
指拥有大量的财富。
03
描述
一些人通过努力工作和投资获得了“金玉满堂”的财富,而另一些人则
通过继承或中奖等方式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这些都可以用“财富充盈”
来形容。
题3答案:中途而废-中道而废
中途而废
指事情做到一半就停止了,没有完成。
中道而废
指在途中放弃,没有坚持到底。
描述
在减肥计划中,如果某人在计划进行一半时放弃了,这可以被称为“中途而废”。而如果某人在跑步比 赛中,距离终点只有一步之遥时放弃了,这可以被称为“中道而废”。

第一节 成语的使用课堂练习

第一节   成语的使用课堂练习

第1篇第5章第1节一、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某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考试中有些题目就是要求我们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

如果不能明辨其差异,自然就难以选出正确答案,备考时必须注意。

下面列举部分重要的易混成语:【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的意思。

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如:水在流淌时是不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随遇而安的道理,所以它们是快乐的。

【半斤八两/伯仲之间】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强调水平相当。

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

伯仲,古时兄弟排行的次序,分别指老大、老二;间,中间。

比喻二者才力相当,不分上下。

如:一个没有实权的厂长与一个行政官员,管理同样一个企业,究竟有多大的不同?还不是半斤八两的事?【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搞颠倒了;后者重在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如:作文训练中忽略语言训练而大谈审题或技巧,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前者偏重于“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强调无法挽救。

如: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者手下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含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偏重于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于“本来没有”,语气也较重。

如:财贸所所长说,有关我国有可能今年年底开征奢侈品消费税的说法,是无中生有的事。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削除,修改);后者重在强调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如:在遵守了眼下比较合乎理智的规则之后,我们是否就应当奉之为不刊之论?不能,因为真理是常常变动的,当规则不合乎真理的时候,制定新的规则将不可避免。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多形容消息、言论传播得迅速;后者多形容东西突然消失。

成语构造练习题

成语构造练习题

成语构造练习题成语,作为汉语中特有的表达方式之一,具有简洁、形象、富有文化内涵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口语以及日常交流中。

成语的构造主要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词义和含义,通过组合起来形成成语,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联想和理解。

为了提升大家对成语的认识和巩固对成语的掌握,下面给出了一些成语的构造练习题,通过构造成语来锻炼我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享受其中的乐趣。

1.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月下西厢B. 山穷水尽C. 理直气壮D. 井底之蛙2.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画蛇添足B. 龙飞凤舞C. 人声鼎沸D. 掩耳盗铃3.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风马牛不相及B. 逆水行舟C. 杯弓蛇影D. 牛头不对马嘴4.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迎刃而解B. 水落石出C. 纸上谈兵D. 自相矛盾5.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一箭之遥B. 画龙点睛C. 一网打尽D. 沉鱼落雁6.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一意孤行B. 锦上添花C. 真假难辨D. 难上加难7.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两全其美B. 一分为二C. 九死一生D. 火烧眉毛8.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心有余而力不足B. 冰天雪地C. 无风不起浪D. 一字千金9.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不可企及B. 进退两难C. 百折不挠D. 鸠占鹊巢10.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构成一个完整成语的组合:A. 弃暗投明B. 背道而驰C. 地声天籁D. 半推半就做完以上练习题后,请对照下面的答案核对你的答案是否准确:1. D2. A3. C4. A5. A6. A7. A8. C9. B10. A通过构造练习题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成语的构造方式,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汉语知识,拓展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熟语
【学习目标】
一、掌握成语的基本特征、来源、结构以及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二、掌握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的特点。

三、了解成语与其他熟语之间的区别。

【训练目标】
积累熟语,丰富语言词汇,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学习指导】
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

一、熟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结构定型。

在语言运用中,熟语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定型的结构形式出现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固性。

第二,意义完整。

这些固定结构所表示的意义,一般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绝大部分都是抽象概括化了的,总是以一种特定的整体的意义出现的。

第三,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在语言运用中,这些固定结构都是组句的备用材料,它们的作用相当于词。

二、熟语的类型
熟语类型的主要有:
1、成语
2、惯用语
3、歇后语
4、谚语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特点
(1)意义的完整性。

成语的意义常常不等于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含有比喻、引申等意义,成语具有整体的意义,如“瓜田李下”、“九牛一毛”。

(2)结构的定型性。

成语相沿习用,约定俗成,其结构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加、减少或改变某个成分。

成语一般体现为四字格的形式。

2、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是历史继承的。

寓言神话: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画龙点睛杯弓蛇影守株待兔
历史故事:望梅止渴滥竽充数毛遂自荐洛阳纸贵江郎才尽
典籍诗文:尔虞我诈一鼓作气梦笔生花门可罗雀每况愈下古往今
来勾心斗角卷土重来人心不足蛇吞象
口头流传:恭敬不如从命三天两头狼子野心能工巧匠
(2)二是当代创造的例如:
艰苦朴素优胜劣汰全心全意万家灯火百花齐放
(3)三是外来借用的例如:
一尘不染三生有幸大千世界五体投地(佛教用语)
火中取栗(出自法国寓言)
3、成语的构造
*并列
眉飞色舞天高地厚春花秋实德高望重
*偏正
近水楼台世外桃源庞然大物一丘之貉
*动宾
重整旗鼓初露锋芒饱经风霜光复旧物
*主谓
塞翁失马夜郎自大毛遂自荐枯木逢春
*补充重于泰山持之以恒掉以轻心牢不可破
*连动打草惊蛇饮水思源借花献佛闻鸡起舞见利忘义
*兼语调虎离山引狼入室点铁成金认贼作父令人发指
*紧缩不破不立一触即发一尘不染一蹴而就华而不实穷则思变
也有些不好分析:“乱七八糟慢条斯理”
4、作用
(1)语言经济、概括力强
许多作品标题利用这特点:《南征北战》《好事多磨》《暴风骤雨》《逐鹿中原》
(2)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3)深刻精辟、说服力强
(4)协调句式,节奏感强
5、运用
(1)必须真正把握成语的含义
①成语的比喻义。

“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事落得一场空。

②成语的古词义.例:不速之客赴汤蹈火亡羊补牢克勤克俭(能够) 不刊之论
③成语的色彩义。

例:光明磊落、明火执仗;百折不挠、负隅顽抗;无与伦比、无以复加
④近义成语。

例:“唇齿相依,唇亡齿寒”都以唇齿打比方,一是关系密切,一是利害关系区别;“一笔勾销,一笔抹杀”都否定,前指完全取消,后轻率否定。

(2)注意发展中的成语义
例一:“东山再起”的发展义:
历史故事:《晋书谢安传》 b.扩大:再次做官 c.缩小:坏人重新掌权,贬义 d.恢复:中性词 e.扩大:从指个体到指集体;且不再单指任职:崛起 f.扩大:从指人到指事物,如工厂、企业如此经历:褒义
例二:“呆若木鸡” a.寓言故事《庄子达生》,鸡好 b.扩大:人发愣,中性 c.缩小:人反应迟钝,贬义
(3)注意成语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余勇可贾图穷匕见一曝十寒参差不齐博闻强识如火如荼病入膏肓炙手可热惴惴不安相形见绌
(4)沿用原形与灵活运用问题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是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内容、带有口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结构:
从形式上来说,最常见的惯用语是三字的,结构以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为多,也有一些是其他结构形式。

动宾式:钻空子卖关子唱反调炒鱿鱼和稀泥
偏正式:闷葫芦白眼狼擦边球醋坛子
并列式:求爷爷告奶奶缺胳膊少腿小打小闹
主谓式:耳朵软狗咬狗风头紧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2、特点
与成语不同的是,有些惯用语,特别是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常常可以拆开,加入其他成分。

如,“钻空子”可以说“钻了法律的空子”、“钻了一次空子”,“跑龙套”可以说“跑了一辈子的龙套”,“炒鱿鱼”可以说“炒了他的鱿鱼”。

从意义上来说,惯用语的意义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意义,“泼冷水”不是说“把冷水泼出去”,而是指“挫伤人的积极性或让人清醒”;“醋坛子”不是指“装醋用的坛子”,而是指“在男女关系上嫉妒心极强的人”。

惯用语含义单纯,形象生动、通俗贴切,口语色彩浓厚,具有鲜明的修辞效果。

3、惯用语和成语的区别:
(1)惯用语一般是三个字的,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

(2)惯用语具有口语色彩,成语具有书面语色彩。

(3)惯用语灵活多变,成语结构定型。

(三)歇后语
歇后语由近似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1、歇后语分为两种类型:
(1)喻义的歇后语。

前面是一个比喻或故事,后面部分对前面部分做出解释,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真正意义是“有去无回”,“就好像用肉包子打狗一样”
(2)谐音的歇后语。

利用同音词构成,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2、歇后语具有口语色彩,能够使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但一般不用于庄重的场合。

(四)谚语
谚语是一种大众口头流传的、具有特定意义内容和固定结构形式的句子,也称俗语。

如:不打不成交
枪打出头鸟
得饶人处且饶人
好马不吃回头草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结构形式方面,谚语的结构长短不一,但大多是用固定的句子形式表现出来的,有的是单句的形式,有的是复句的形式,所以,谚语一般可以单独成句。

在意义方面,谚语表达的多是经验之谈,含义深刻,对人有劝戒和警示作用,且通俗易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自测练习】
练习七
【思考与探究】
一、广告语中常常利用改造成语的方法,例如“随心所浴”(热水器)“油备无患”(清凉
油)“一见钟琴”(钢琴)“百文不如一键”(电脑),你认为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二、试比较外国的成语或谚语,谈谈汉语熟语的文化特色和修辞特色。

三、理论上应该如何区分成语,惯用语和谚语?为什么有一些熟语,如“兵贵神速”“马
不停蹄”的归属,各家会存在不同的看法?
四、歇后语可以怎样分类?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阅文献】
1、现代汉语参考资料(词汇部分),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词汇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3、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