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澳核电站二期凝结水处理系统重大技术改进
岭澳核电二期工程消防设计及改进遵循的法规标准及原则

3IEC61850在电力远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基于现有的网络及通信技术水平,整个电力通信协议应该是无缝隙的。
IEC61850实现了控制中心定义IEC61970的数据模型和通信接口,但它们还未完成数据模型的统一。
IECTC57也正在开展与IEC61850和IEC61970的融合,融合后的IEC61850将成为电力控制工业中通信平台的无缝通信标准。
但当前国内外对于IEC61850标准的研究大部分仍局限在变电站内,很少有应用于控制中心与变电站之间的通信。
根据IEC61850的定义,所谓操作性,是指在同一厂家或不同厂家中IED之间信息交换的能力,而信息服务的模型是变电站内信息进行交换的核心。
文献[1]通过对互操作性的信息语句进行研究,指出了支撑IEC61850结构性的主体是结构化模型,具体分析了结构化模型的运行机制及组成分类;文献[2-3]对IEC61850在继电保护与故障处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能质量监测IED 的模型,对不同厂商之间的IED进行了无缝连接和互操作。
文献[4]对IED与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了分析,实现了控制中心与IED高速的数据交换。
文献[5]采用CORBA+JAVA的模式开发了面向对象的远动信息传输实验系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虽然IEC61850潜在的应用价值非常大,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也是仅仅局限在变电站内,有必要将IEC61850协议应用于电力系统远动通信中,构建统一的远动通信协议及模型,保障相互之间的操作性。
4结语由于当前电力远动系统在互操作性和通信模式等方面具有诸多问题,可能会造成收发信息的延时及各种通信协议的不兼容,同时也影响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因此当前的发展趋势是根据IEC61850标准构建具有统一标准的网络化电力远动通信模式,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1]张结.IEC61850的结构化模型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8):90~93[2]李鹏,游大海.基于IEC61850的对象模型在电能质量监测IED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6,27(12):66~70[3]章坚民,朱炳铨,赵舫,等.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子站系统建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1):43~48[4]朱永利,黄敏,邸剑.基于广域网的电力远动系统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7):119~124[5]朱永利,黄敏,刘培培,等.基于IEC61850的电力远动信息网络化传输的研究[J].继电器,2005,33(11):45~48收稿日期:2012-07-31作者简介:刘竹君(1985—),男,安徽芜湖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远动通信。
大亚湾核电站案例分析

大亚湾核电站案例分析一、公司概况公司简介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运营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由广东核电合营有的业主公司)和岭澳核电有限公司(简称岭澳公司,岭澳核电站(一期)的业主公司)共同投资香港中电核电运营(中国)有限公司和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拥有运营公司的12.5%和87.5运营公专业化的运公司负责营电站(一期堆机组;负(二期)两准备,及投4月,运营责阳江核电生产准备和运营公司成划建设六台组的生产准运营公司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公信力得到广泛认可。
在对广西凌云、乐业两个贫困县的扶贫工作中,实施“助学工程”,帮助贫困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解决上学难的困难。
在汶川大地震、核电站周边地区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伸出援助之手回馈社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008年10月29日,“大亚湾核电社区基金”成立,进一步表明了核电回报社会,力尽企业社会责任的决心。
2009年5月10日12时10分,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四台机组商运后累计上网电量达到3000亿千瓦时,以优异的业绩回报了社会,取得了公众的信任,受到国际、国内同行及国家主管部门的广泛赞誉。
运营公司是独立法人企业,依法设立董事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一”的工作原则,坚持“安全发电、诚信透明注重建设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业迈进。
企业使命一切为了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的利益,确保长期安全、环保、可靠和经济发电;提升核贡献技术和经验。
愿景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专业化核电运营企业。
运营公司治理模式大亚湾核电站售电关系图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能力近150亿千瓦时,70%输送到香港,占香港用电量的约25%,为香港岭澳核电站售电关系图岭澳核电站一期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进行了52项重要技术改进,拥有两台装机容量为9力约150亿千瓦时,全部输往南方电网。
地理位置大亚湾核电基地位置地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大鹏湾畔,距深圳市中心直线距离约45公里,距香港特岭澳核电站与大亚湾核电站相邻,两电站相距1.2公里。
二代改进型核电站辅助蒸汽方案改进分析

1 问题 的提 出
辅 助蒸 汽系统在常规电站是一个 比较简单 的系统 , 一般 由启动锅 炉或汽轮 机抽汽提供汽源 , 经过适 当的减温减 压送 给各个用 户使用 。C R 00的辅助蒸 汽系统相对 比较复 杂 , P 10 它 的汽源除 了由启动 锅炉提供外 , 常运行 时由蒸汽转换 系 正 统 (t m t nfr e yt 提供 。该 系统是 一个 完 整 的汽 s a as m r s m) e r o s e 水循环系统 , 利用主蒸汽将除盐水加 热成饱 和蒸汽作 为辅助 蒸汽 。系统包括 除氧器 、 水泵 、 汽转换 器 、 给 蒸 疏水 箱 、 水 疏 冷却器等设备和相关 的调 节阀等。用户除 了常规 的除氧器 、 汽机轴封 系统 , 包 括 了核 岛几 个 辅助 系统 。我们 的问 题 还
说 明:
S VA:辅 助 蒸 汽 系 统 S R:蒸 汽 转换 系 统 T S S 热 水 生 产及 分 配 系 统 E: A G: 氧 器 系 统 D 除
C T:汽轮机轴封 系统 E
AS G:辅 助 给水 系统 D N:核 辅 助 厂房 通 风 系 统 V D VK: 料 厂 房 通 风 系 统 燃 DWL 热洗 衣 房 通 风 系 统 . T P 硼 回 收系 统 E :
我国正在建设 的二代 改进 型核 电站 : 澳二期 、 山二 岭 秦 期扩建 、 沿河 、 红 宁德 等核 电站 , 基本 采用 翻版 加 改进 的设 计、 建设模式 , 即在大亚湾或岭澳一期 的基础上 , 根据 经验反 馈和具体项 目的不 同情况进行适 当的技术 改进 , 现在 称之 为 C P 00或 C R 00 N 10 P 10 。本 文就 其 辅助 蒸汽 系统 及 与之相 关 的系统 进行分析 , 出改进 的建议 。 提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在岭澳核电站二期中的应用

文 章编 号 :06 83 (07 0 —0 8 0 10 — 9 7 20 ) 9 0 4— 3
Ap i a i n o o de s t ls ng s se n ng’ o plc to f c n n a e po ihi y t m i Li a n la p we t to p s I uce r o r sa i n ha e I
ZHOU a — n Xi o— qi
( h n u d a n i e r n o ,L d ,B i i g 1 0 4 , h n ) C ia H a in E g n e i gC . t . e j n 0 0 4 C i a
Ab t a tT e a e l s ae t e h r c e it s o X1 O MW c n e s t o ih n y t m n q i me t sr c : h p p r i u t t s h c a a t r i f 2 O l r sc 0 o d n a e p l i g s se a d e u p n s i h n h n L n n u la o r sai n p a e I n h r ci a p l a in o “ n s p ’ rsn s p - n S e z e i g’ o n c e r p we t t h s I.a d t e p a t l a p i t f f e e ’ e i e a o c c o i
维普资讯
第2 6卷第 9期
Vo. 6 No9 12 .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OGI 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 E S
20 07年 9月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七年十月前言核能已成为人类使用的重要能源,核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核电不造一、核电发展的现状(一)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座商业核电站投产以来,核电发展已历经50年。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5年10月发表的数据,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442台,其中:压水堆占60%,沸水堆占21%,重水堆占9%,石墨堆等其它堆型占10%。
这些核电机组已累计运行超过1万堆?年。
全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为3.69亿千瓦,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年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
核电发电量超过20%的国家和地区共16个,其中包括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
各国核电装机容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经济、工业和科技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成绩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为推进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1983年确定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以来,目前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核电建设和运营取得良好业绩。
自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并网发电以来,我国有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906.8万千瓦先后投入商业运行,8台机组790万千瓦在建(岭澳二期、秦山二期扩建、红沿河一期)。
截至目前,我国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业绩良好,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运行特征主要参数好于世界均值;核电机组放射性废物产生量逐年下降,放射性气体和液体废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许可限值。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安全运行14年,最近一个燃料循环周期还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00天的新记录。
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旁路设置

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可去除凝结水中的悬浮杂质和离子性杂质,保证二回路水质达标,从而减少热力系统设备腐蚀和结垢,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机组启动时可大大减少系统冲洗时间,使机组尽快投入运行并节约除盐水用量;当凝汽器发生一定范围的海水泄漏时,阻止海水中的杂质进入常规岛热力系统,并给运行人员较充裕的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核电站与常规火电厂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组成、功能类似,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处理水量是相同单机容量火电机组的1倍左右,出水水质要求更高,在系统连接上核电站与火电厂差别最大的是旁路系统。
火电厂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串联在凝结水主回路中,系统带1个旁路阀组,旁路阀全关、部分关、全开等状态可使凝结水全部处理、部分处理、不处理,设检修旁路阀,在主旁路自动阀门检修或故障时,人工启闭检修旁路完成相应功能(见图1)。
图1 火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旁路示意为保证核电站二回路的供水安全,其旁路与火电厂有较大差异。
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并联在凝结水管上,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对凝结水进行旁流处理,即主旁路是无阀旁路。
除主旁路外,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还设置系统内循环旁路、阳床旁路。
笔者对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各旁路系统进行详细分析。
1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主旁路如图1所示,火电厂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直接串联在凝结水主回路中,再设置含阀门组的旁路系统。
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停运时,旁路阀错误关闭,造成凝结水断流,酿成严重事故,此类故障在火电厂的运行中已有发生,如同类事故发生在核电站将引发严重后果。
核电站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一般采用中压旁流式精处理系统,见图2。
图2 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旁路示意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是主凝结水管路的旁路装置。
凝结水主回路上没有设旁路隔离阀和其他装置,为使凝结水流经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系统设置了升压泵作为系统运行动力。
即凝结水泵输出的凝结水,如不需处理则直接通过凝结水精处理主旁路流至低压加热器;当需要对凝结水进行处理时,如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处于热备用状态,则只需启动系统内的升压泵及打开相应阀门,精处理装置即可对主凝结水泵来凝结水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凝结水流入低压加热器等后续设备。
第三代核电技术及发展

我国第三代核电发展历史在CPR1000体系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中,共经历了中国核电工业制度变迁的三个阶段,如表1。
1977年到1986年,是中国对核电行业深入探索的阶段。
中国政府并没有因为先前苏南核电的失败放弃发展核电的信心,促成了中国与法国的第一次技术和商业合作,我国引入了法国的核电技术路线M310,并与法国核电公司充分合作,建成了在中国核电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大亚湾核电站。
1979年,中广核集团引进了法国核电技术路线M310型压水堆。
1987年开工的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与法国核电的首次接轨,由此也加深了中法两国的核电项目合作,使中国核电工作者有机会从近距离了解核电的管屈伟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及发展理、建设及运做等流程。
进入中国核电工业整体低迷的阶段以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仍然果断大胆地继续研究M310技术,从而使岭澳项目一举成为整个中国核电低迷阶段唯一的亮点,更开拓了关于整个CPR1000系列的前进方向,同时赢得了国际核电组织的认可,为集团在国际上的声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中广核集团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建成了岭澳核电站一期。
该电站对M3l0技术路线进行了52项重要技术改进。
按照国际标准,实现了项目管理自主化、建筑安装施工自主化、调试和生产准备自主化,实现了部分设计自主化和部分设备制造国产化,形成了拥有自主表1 我国CPR1000发展的三个阶段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
由于CPR1000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认证,在国际核电领域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同,扩大了我国核电在国际核电领域的影响力,对我国未来的核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CPR1000模仿早期的M310,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完善和修改了技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技术路线,之后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认可。
CPR1000路线己逐渐成为我国自主核电工业的一面旗帜。
由于大亚湾项目的顺利投产和良好运营,该运营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发现了一条可行的发展方案,并迅速抓住契机,从1994年开始,就大力投入到对大亚湾核电项目所使用的M3l0技术路线的改进和创新当中去,逐渐形成了拥有自主产权的中国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一一CPR1000,并首次应用在岭澳项目中。
CPR1000技术简介[1].doc
![CPR1000技术简介[1].doc](https://img.taocdn.com/s3/m/cd6e4b6b8e9951e79b89273f.png)
CPR1000技术简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引进国外技术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到今天采用自己的技术批量建设核电站,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中国核电完成了从引进技术到创建品牌的历史跨越,打破了核电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的局面,国际核电俱乐部里终于有了“中国品牌”。
CPR1000:“三十年磨一剑”1978年,我国决定高起点起步,向国外购买先进核电技术,推进我国核电事业发展。
承担这一历史任务的中国广东核电,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到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建成投产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队伍,为我国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自主化和国产化积累了经验。
如果说,大亚湾核电站只是“入门”的话,到1997年5月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一期时,中国核电已开始了初步的自主创新。
岭澳核电站一期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采用“翻版加改进”的技术方案,实施了52项重大技术改进。
到2005年12月开工建设岭澳核电站二期时,国家已将它列为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提出了工程建设中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设备国产化率1号机组不低于50%,2号机组不低于70%的目标。
而日前开工的红沿河核电站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则要求设备国产化比例在岭澳核电站二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中关键设备国产化比例不低于85%。
从大亚湾、岭澳一期,到岭澳二期、红沿河,不到30年的时间,经过循序渐进、持续改进、自主创新,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型在役核电站先进水平。
CPR1000“四要素”:成熟、安全、经济、先进这张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后而具有中国自主品牌的“通行证”,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据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总经理胡文泉介绍,CPR1000是中广核集团以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为基础,通过渐进式改进形成的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
它具有四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压缩空气将前置阳床再生塔内的水排放到 树脂上方约600 mm处,停止进压缩空气并排水。 从再生塔底部进罗茨风机的压缩空气对树脂擦洗 4 min后停止进气,然后对树脂进行反洗,待树脂 膨胀后停止反洗;再生塔内留下一段空间,通入 压缩空气约30 s,使下一步排水时有足够的动力, 将擦洗出的腐蚀产物等杂质随同污水在压缩空气 动力的作用下从中部排水口排出。按以上流程循 环数次,直到出水干净为止,然后进4%~5%的 HCl溶液对树脂进行再生、置换、正洗。再生时 间约2 h。正洗出水电导率小于8 µS/cm后,将树脂 转到储存塔备用。 3.7 混床树脂的分离和输送 3.7.1 高塔分离法的特点 岭澳核电站二期的 ATE 系统采用高塔分离法(Funsep 法),可保证 强碱阴树脂在强酸阳树脂层内的含量(体积比) 小于 0.08%,强酸阳树脂在强碱阴树脂层内的含 量(体积比)小于 0.07%。
2 大亚湾、岭澳核电站一期ATE系统主要 问题简述
2.1 混床内树脂的均匀混合 系统的混床没有设计树脂的二次混合装置,
当树脂输送到混床内混合不均匀时,出水水质不 能得到保证。 2.2 混床失效树脂分离效果下降
由于系统采用的是锥体分离法,装置配置的 树脂界面检测仪容易损坏或精度下降,导致该装 置分离效果明显下降。同时,由于该装置无法排 除破碎树脂,其锥体粘结的排水装置结构容易堵
高塔是该系统用于分离树脂的专用设备,由 树脂分离塔、阴树脂再生塔、阳树脂再生塔组成。 其特点是上部直径扩大为倒锥体,从而可以保证 下面的阳树脂充分膨胀,而阴树脂在上面不会被 冲出,保证两种树脂可以很好地分层。塔的上部 有布水装置,底部有配水/排水装置。塔内设有一 个过渡区(即混脂区),高度在1 m内,在阴、阳 树脂的理论界面上设置阴树脂出脂口,输送阴树 脂时就基本不会带出阳树脂。
关键词:岭澳核电站二期;凝结水处理;阳床;混床;硫酸根 中图分类号:TL35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大亚湾、岭澳核电站一期凝结水处理(ATE) 系 统 是 由 英 国 汤 姆 逊·肯 尼 特 ( Thompson Kennicott)有限公司设计安装的。该系统的设计 原则是:①ATE系统的启动、停用等不能影响常 规岛给水系统的运行;②能够全流量处理凝结水; ③系统失气、失电时,保持停运状态;④在凝汽 器发生微量海水泄漏时(60 L/h),保证蒸汽发生 器(SG)给水水质满足要求;⑤当发生大量海水 泄漏(3 t/h)时,可保证SG给水水质达到要求5 h, 以便处理设备的缺陷。但是,在系统投运后出现 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大亚湾、岭澳核电站一期 ATE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岭澳核电站二期ATE系 统进行了重大改进,并且实现了设备全部国产化。
第 30 卷 第 6 期(增刊) 2 0 0 9 年 12 月
核动力工程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0258-0926(2009)06(S2)-0001-05
Vol. 30. No.6(S2) Dec. 2 0 0 9
岭澳核电站二期凝结水处理系统重大技术改进
朱兴宝,熊京川,梁桥洪
由于混床树脂失效后分离不理想,在再生时 容易发生交叉污染;再生后的树脂输送到混床内 混合不均匀,混床运行时树脂扰动严重,2种树脂 容易重新分层,使得强酸阳树脂大部分在混床的 底部。同时,混床运行时树脂扰动严重还会导致 树脂破碎。
压水堆核电站二回路补给水质量规定,SO42<2 µg/ kg。由于强酸阳树脂能溶解出硫酸根,破 碎 的 强 酸 阳 树 脂 进 入 SG 的 热 力 系 统 内 也 能 溶 解出硫酸根,因此,ATE系统投运导致了SG内所 含SO42-明显增高(一般为4~6 µg/kg,最高达 30 µg/kg),并超过SG的水-汽质量标准[1~4]。
次分离,具体方法是:将反洗进水流量调节到 30 m3/h左右,采用与第一次分离相同的方法调节 反洗流量,直到树脂完全分开;在确认分离效果 无误后,即可输送阳树脂。阳树脂输送的动力为 冲洗水,通过阀门V3调节水流量保持在3 m3/h左 右,通过分离塔上部进水阀,控制上部进水流量 在20 m3/h左右,打开分离塔阳树脂出口阀和混床 树脂的阳再生兼储存塔的进树脂阀和底部排水 阀,阳树脂缓缓地被水力压送到阳树脂再生兼储 存塔中;分离塔中的树脂界面不断下降,当树脂 界面到达分离塔脂位开关处时,因为树脂的光反 射强度变化导致脂位开关(光电料位树脂界面检 测仪)给出一个信号,表明阳树脂已输送完毕(有 经验后也可用时间设定);树脂输送完毕后,将树 脂输送管道冲洗干净,防止树脂管道内有残留的 树脂。
混床的过程中,由于阴、阳树脂的沉降速度不同, 会使树脂产生一定程度的分层,从而影响混床出 水水质。因此,需要在树脂输送结束后,将混床 内的水排到树脂层面以上约100~200 mm处,然 后用压缩空气搅动树脂层,将混果运行后出水水质仍不能达到要求,可再 利用混床的二次混合装置,将混床树脂重新混合 后再投运,使出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 3.6 前置阳床树脂的清洗和再生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24)
摘要:针对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一期凝结水处理(ATE)系统投运后蒸汽发生器(SG)中 SO42-明显增 高并超标等问题,对岭澳核电站二期 ATE 系统中的前置阳床和氢型混床的尺寸、布水装置以及离子交换树 脂和分离装置等进行了重大的技术改进,提高了混床离子交换的效果,减少了因强酸阳树脂在混床底部溶出 硫酸根和碎树脂漏入热力系统,而降解分离出硫酸根进入 SG 的可能性,确保和改善了 SG 的水-汽品质。
混床的阳树脂和阴树脂再生塔的反洗膨胀 高度大于树脂体积的100%,混床阳树脂再生塔 兼储存塔。混床阴树脂再生塔的作用是将阴树脂 再生后送入混床的阳树脂再生塔。混床阳树脂再 生塔和混床阴树脂再生塔都能在反洗时将碎树 脂冲走。 3.5 混床中树脂的混合
将阳树脂再生塔(储存塔)中混合好备用的 树脂输送到混床。树脂在混床中混合时,压缩空 气气量为2.3~2.4 N·m3/(min·m2),气压为0.1~ 0.15 MPa,时间约10 min。在用水/气将树脂送入
高塔分离塔独特的结构起到了以下作用: ①反洗树脂时水流在直筒体内呈均匀的柱状流 动;②塔内没有中间集管装置,因此,在反洗、 沉降及输送树脂时不会有搅动影响树脂的分离; ③分离塔下部的截面小,使得高度与直径的比例 更为合理,减少了树脂混脂区的容积;④上部倒
朱兴宝等:岭澳核电站二期凝结水处理系统重大技术改进
高塔分离法混床失效树脂体外再生系统由树 脂分离塔、阴树脂再生塔、阳树脂再生/混合/储 存塔和酸碱系统等组成。其中,混床阴、阳树脂 再生塔设计压力为 0.65 MPa,工作温度为 5~ 50℃。进酸装置和进碱装置均为母管加绕丝支管 形式,绕丝缝隙为 0.3~0.35 mm。混床阴树脂再 生塔内留有 100%的树脂反洗膨胀高度,顶部进 水口兼作上部排水口,进碱口兼作中部排水口, 下部排水口兼作反洗进水口及压缩空气进口。混 床阴、阳树脂再生塔的底部配/排水装置都采用 双盘碟形加双流速绕丝水帽(小阻力双速水帽), 双盘碟形配/排水装置无水流死角,塔内不会隐藏
塞和损坏。 2.3 前置阳床和混床内树脂出现扰动
前置阳床和混床内树脂出现扰动主要由以下 因素引起:
(1)前置阳床和混床的直径都为3 800 mm, 而树脂层高与直径相比相对比较薄,在高速水流 的冲击下,树脂容易被搅动起来。
(2)前置阳床和混床上部布水装置的下面装 有带挡板的大喷头,当4股水流自上而下的冲击下 面的树脂时,不可避免会将树脂搅动起来。 2.4 SG中SO42-超标
3 岭澳二期核电站ATE系统简介
该系统由前置氢型阳床(RH)和加氢型混
收稿日期:2009-11-10;修回日期:2009-12-29
2
核动力工程
Vol. 30. No. 6(S2). 2009
床(RH-RH/ROH)串联组成,属于中压(3.5~ 3.9 MPa)处理系统,设备全部国产化。 3.1 前置阳床
3
锥体提供了阳树脂能充分地膨胀而阴树脂又不被 冲走的空间;⑤下部的细长筒体使阴阳树脂截面 处有近1 m高度的隔离树脂层保留在分离塔中,从 而保证了阴、阳树脂的彻底分离,分离后阴、阳 树脂的混脂率都在0.1%以下。 3.7.2 树脂分离与输送的方法 3.7.2.1 树脂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在树脂分离 前,用罗茨风机将空气通入树脂分离塔,对树脂 进行一次空气擦洗,在擦洗过程中搅动树脂,避 免树脂结块和抱团,同时将树脂层中的腐蚀产物 分离出来。擦洗前将分离塔的水位控制在离树脂 层上面约200 mm处,擦洗后接着用水自上而下淋 洗去除腐蚀产物;或先进水,然后从上部进压缩 空气、从下部以排水的方法将腐蚀产物除去。在 树脂的分离过程中,由阳树脂出脂门进少量脉冲 水,搅动最底部的树脂,以免形成死角。这样可 以使两种树脂得到很好的分离,将再生时的交叉 污染降到最小。 3.7.2.2 树脂的第一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树脂按 以下5个步骤进行:①从分离塔底部3个反洗进水 阀 V1 、 V2 、 V3 进 水 , 将 反 洗 进 水 流 量 调 节 到 50 m3/h左右,将树脂全部托起到分离塔上部的锥 斗处,使树脂充分地膨胀,并且阴树脂上升的速 度远远大于阳树脂的上升速度;②将反洗进水阀 V1关闭,并通过阀门V3将反洗进水流量调节到 30 m3/h左右,此时阴树脂和阳树脂开始慢慢分 开,但树脂依然在往上升;③将反洗进水阀V2关 闭,通过阀门V3将反洗进水流量调节到18 m3/h; ④将反洗进水流量调节到10 m3/h左右,此时,阴 阳树脂已经基本分离开,阳树脂下沉,阴树脂上 升;⑤通过阀门V3将反洗进水流量调节到3 m3/h 左右,此时,阴阳树脂已经完全分离开,可看见 一条很明显的阴阳树脂分界线。此时可以开始对 阴树脂的输送。 3.7.2.3 阴树脂的输送 阴树脂输送的动力为冲 洗水,通过阀门V3使反洗进水流量保持在3 m3/h 左右,打开分离塔的上部进水阀,控制上部进水 流量在20 m3/h左右;打开分离塔阴树脂出口阀和 混床树脂的阴再生塔底部的排水阀,阴树脂缓缓 地被水力压送到阴树脂再生塔中,当阴树脂界面 下降至阴树脂出口处时,阴树脂输送完毕。 3.7.2.4 树脂的第二次分离与输送 关闭阀门 V1、V2、V3,对分离塔内的剩余树脂开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