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初中语文考试必备资料220个成语俗语及解释(上),数百万初中生已从中受益!

初中语文考试必备资料220个成语俗语及解释(上),数百万 初中生已从中受益! 往下看,你就知道,这绝对是干货!干的不能再干了! 1、安然无恙:恙:疾病,灾祸。很平安,没有灾祸、疾病之类忧愁事。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2、拔苗助长:把苗拔起,帮助它长高。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跋山涉水:跋山:翻山越岭。涉水:徒步过水。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4、百看不厌:厌:厌倦。看很多遍也不会感到厌倦。形容诗文或物景非常好,不论看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5、班门弄斧:班:鲁班,古代巧匠。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6、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 7、变本加厉:本:原来。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比原来的情况更严重。多含贬义。 8、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令人无法捉摸。 9、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10、不耻下问:不耻:不认为耻辱。不把向学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看成耻辱。11、不可救药:药:用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12、不可思议: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13、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14、不屈不挠:屈:

屈服;挠:弯曲。指在困难或恶势力前不屈服、不低头。15、不速之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而自来的客人。16、不屑置辩:屑:认为值得;置辩:辩论,申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17、不言而喻:言:解释,说明。喻:明白,知道。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不用说就能明白。18、不约而同:约:相约。没有商量,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一致。19、不折不扣: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20、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峦:连着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21、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22、车水马龙: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23、称心如意:称:符合。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2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25、惩恶扬善:惩戒恶行,显扬善举。指惩罚有恶行的人,发扬善良的精神。26、触景生情:触:看到。因看到眼前的景物而产生某种感情。27、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28、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29、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多喻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

俗语的形成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俗语的形成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俗语的名称与范围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俗语与谚语等熟语的区别 熟语关系图 语义 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相同 这类俗语望文生义,比较容易理解。例如,「不打不相识」,意思就是「双方本来不相识,经过相打之后认识了」。 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同 同时具有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 修辞手法 俗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顶真、映衬、层递等。 比喻 比喻是俗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这类俗语往往用人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如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农田作物、生活用品等,来说明抽象、陌生的事物,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如,「兵败如山倒」用的是明喻,用「如」把本体「兵败」和喻体「山倒」连接起来,比喻军队战败;又如「穷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3],在本体和喻体间用「是」连接起来,比喻黄土能变成金子,人能由穷变富;借喻手法俗语运用得最普遍,好像「红花还得绿叶扶」[4],就是把喻体「红花还得绿叶扶」当成本体来说,比喻即使一个有本领、有能力的人也需要别人帮助。 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前者就是把物拟作人,后者就是把人拟作物。这种修辞手法往往带有讽刺、憎恶意味,用来突出人物待征,特别是思想品德、精神面貌、言行举止等,使形

方言谚语

方言谚语 1、小树要砍,娃娃要管。 2、丑人力看镜,显人力看命。 3、不到黄河心不死。 4、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5、不听老人言,吃亏度眼前。 6、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7、人心都是肉长的。 8、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9、好马不吃回头草。 10、望前坐轿人桥喃,望后捡柴喃桥人。 11、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2、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13、好死不如赖活着。 14、没钱吃嘴头,想起眼汁流。 15、一分钱的一分货。 16、不吃白不吃,吃了也是拾档吃。

17、人那碰倒衰,喝水度假倒。 18、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19、礼多人不怪。 20、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1、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22、十吃九补,不吃那苦。 23、人比人,气死人。 24、自家有过,要听人说。 25、上气不接下气。 26、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27、头回生,二回熟。 28、心坏无人知,嘴坏大利害。 29、情干波罗糖,炒菜就猪肠。 30、不管三七二十一。 31、不知天高地厚。 32、节气不等人,岁数不饶人。 33、人有脸,树有皮。 34、春天出门莫寄伞,冬天出门莫寄衣。

35、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6、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37、一人苦一项,无人苦相同。 38、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39、痴心女子负心汉。 40、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 41、一嘴吃不成个大胖子。 42、人死不能复生。 43、少吃多滋味,多吃没口味。 44、大海里捞针。 45、心和万事兴,家和万事成。 46、亲成担搏担,婶嫂楞搏楞。 47、有千年禄切,没百年观楼。 48、好心不得好报。 49、行行出状元。 50、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 51、人不人,鬼不鬼。 52、多则半月,少则十天。

客家谚语大全

客家谚语大全 导读:1、一家唔够,三家来凑。 2、闹市做生意,静处可安家。 3、冇用花猫钻灶孔,冇用男人提鸟笼。 4、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5、人心高过天,做了皇帝想成仙。 6、近河莫枉水,近山莫枉柴。 7、有食正有屁,有本正有利。 8、外甥系狗,食哩就走。 9、一夜冇睡目,十夜补唔足。 10、一年算得三次命,冇病也会算出病。 11、猪撑大,狗撑坏,人撑猴精怪。 12、女人唔当家,男人做哇背虾虾。 13、瓜子、老婆、烟,唔好带身边。 14、七十三、八十四,才来养生养个屁。 15、懒人有懒命,锅头狗舔净。 16、丑人自有丑人缘,丑人也冇减价钱。 17、唔怕穷,就怕朝朝睡到日头红。 18、人怕人王,鬼怕阎王。 19、开店三年,猪狗欠钱。 20、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闹出笑话。

21、食肉唔当养肉,看戏唔当听曲,听曲唔当睡目。 22、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23、丑人多照镜,穷人多算命。 24、男人莫当两头家,女人莫做两头蛇。 25、想要光景好,日日起得早。 26、子弟唔读书,好比没眼珠。 27、得人钱财,为人消灾。 28、村中有个好嫂嫂,满村姑娘起得早。 29、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0、千里送鹅毛,物轻人意重。 31、孝顺父母自有福;养猪养羊自有肉。 32、食斋会变仙,牛马上西天。 33、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34、请客莫请女客,请五十来一百。 35、六十六,学唔足。 36、千跪万拜一炉香,唔当生前一碗汤。 37、人有面,树有皮,当面教儿,背后教妻。 38、会交朋友,结交铁匠木匠;唔会交朋友,结交道士和尚。 39、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寂。 40、脸小怨人**大,脸丑唔得镜子坏。 41、肠通血净,冇疾冇病。

客家方言研究

鲁东大学文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调考查与研究》课程论文 课程号:1101020 任课教师王宝刚成绩 论文题目:客家方言语言研究 (题目要求:手写。) 正文 (正文要求:打印;另起一页;页面横排,分两栏,留装订位置。每页上都需手写学生信息,包括: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 )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方言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客家方言是汉族语言的一个分支。了解客家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词汇方面论述客家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古词语的运用、方言词语的创新、词汇意义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异、构词的差异这五个方面。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四川和湖南部分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使用者。使用人口约3700万。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 如上所述,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特征。 先从语音上来看: (一)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归纳从语音角度来划分,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可归纳为单音节叹词、双音节叹词和多音节叹词三类,具体如下: 1.单音节叹词有亥[xai51]、、的[ti35]、、嗯[en51]。 2.双音节叹词有哦喉[o33xo35]、妈嘞[mɑ55lei55]、啊嘞[ɑ55lei55]、。 3.多音节叹词有妈嘞家嘞[mɑ55lei55t??ɑ55lei55]、啊呀嘞[ɑ55i??55lei55]。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语义特点叹词是要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将叹词分为表情感的叹词和表指示的叹词两大类。 (二)表情感的叹词 1、亥[xai51](发音短促) 1表惋惜之情。例句:亥,冇哩哇!(亥,没有了哇!) 2表失望的感情。例句:亥,考得介差!(亥,考得那么差!) 3、哦喉[o33xo35] 1表惋惜之情。例句:哦喉,介荷包跌了哩哇!(哦喉,我的钱包掉了!)2表示突然想起忘带了某物或忘了某事。例句:哦喉,记蒙!(哦喉,我忘记了!) 4、啊嘞[ɑ55lei55] 表惊讶之情。例句:啊嘞,[niu??55]处的样子哟!(啊嘞,怎么这个样

常见的四字俗语带解释

常见的四字俗语带解释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常见的四字俗语带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常见的四字俗语带解释热门篇古灵精怪:古古怪怪的鬼五马六:乱七八糟的,见不得人的滚红滚绿:捣乱、胡闹、胡扯、瞎说黑古勒特:黑不溜秋的黑口黑面:满脸不高兴的样子係威係势:装腔作势,好象煞有介事的样子气呵气喘:上气不接下气摆明车马:开门见山,说明意图好声好气:心平气和地好衰唔衰:凑巧遇上霉运好食懒飞:相当于“好吃懒做知樫识俭:晓得精打细算奀挑鬼命:形容人瘦的不成样子整古做怪:做小动作,做鬼脸整色整水:装模作样、做表面工夫常见的四字俗语带解释经典篇干手净脚:干脆又省事猪朋狗友:不三不四的朋友翘埋双脚:跷起二郎腿揽身揽势:指搂搂抱抱的临急开坑:近似于“临阵磨枪指平时不努力,到关键时候才用劲儿死死地气:无可奈何地心大心细:心里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如何是好身水身汗:满身都是汗,形容很累神神化化:神态有点不正常手滕脚震:手脚发抖,惊慌失措水过鸭背:比喻对学过的知识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贴错门神:形容两人互不理睬天时暑热:大热天,天气炎热常见的四字俗语带解释常见篇话口未完:话还没有说完就……横风横雨:刮大风,下暴雨乌灯黑火:黑漆漆地一片乌哩单刀:淅沥糊涂的乌哩马岔:指字迹潦草、凌乱思思缩缩:指拘束,不大方,蹑手蹑脚的笑口噬噬:笑吟吟的样子临时临急: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临时匆忙去干某事零星落索:相当于普通话的“七零八落老猫烧须:比喻一个人对某技术、事物很熟悉但

一时失手损手烂脚:指有什么损失、损伤等也文也武:逞强,逞能耐一手一脚:自己一个,独自完成一项工作、事情阴声细气:小声地说话腌尖声闷:爱挑剔,什么都看不顺眼常见的四字俗语带解释相关文章:1.中国常见俗语大全带解释 2.俗语大全带解释 3.四字俗语及解释4.四字俗语四字俗语大全5.带有语的四字词语和解释6.含有中的四字词语和解释

俗语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几乎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来源典故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折叠编辑本段名称范围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举例说明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慈溪方言谚语

慈溪方言谚语 1、宁出败子,弗出呆子。 2、竹管筒倒豆子,一粒不剩。 3、借伞勿用谢,只要晾过夜。 4、驼背向天跌,每头弗着实。 5、香勿过格奶花屙,臭勿过格老太婆。 6、田地宁家个好,儿子囡已家个好。 7、瞎子吃馄纯,心里自有数。 8、端午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9、就已来宁,呒没梦来宁。 10、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鲜。 11、麦秆喉咙筲箕肚,冷饭要吃三淘箩。 12、闲事弗管,饭吃三碗。 13、越吃越馋,越嬉越懒。 14、出门看天色,进门看山色。 15、勿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6、瞎猫碰着死老鼠,运道好。 17、冷冷在风里,穷穷在铜里。 18、八九十间格囡,大河江里格鳗。 19、嘴上呒毛,办事勿牢。 20、相貌堂堂,人像鸟桩。 21、日里装鸡叫,夜里打虎跳。

22、饭后一枝烟,赛过活神仙。 23、大人梦种田,小人盼过年。 24、打人勿打脸,骂人弗揭短。 25、尊尊侬是娘舅,勿尊侬是黄狗。 26、吃饭弟兄千千有,落难弟兄无半边。 27、生之儿子名气,生之囡福气。 28、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29、吃吃鸡,做做嬉。 30、若要俏,冻得刮刮叫。 31、瞎子射乱箭,纯间凑巧。 32、步步起九进,讨饭使手巾。 33、拧有良心,狗勿缺屋。 34、大海洋洋,忘记爹娘。 35、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6、小松大阿侄,拷之话勿出。 37、好做酒,雪做醋。 38、小洞勿补,大洞吃苦。 39、吃饭象胜山划雪,做生活象老鼠肯铁。 40、柴爿依凳脚,生活自做煞。 41、送年晚停格吃,正月初一格嬉。 42、薛刚反唐,独几反少。 43、田要买整畈,屋要买四散。

44、以道以好,烂眼污早。 45、面孔老老,肚皮饱饱。 46、做贼勿柯牢,戏赌勿输开。 47、灶根地下相老宁,已相已中意。 48、虱多弗痒,债多弗愁。 49、只有相中意,呒没做中意。 50、老酒烫心肝,好比做神仙。 51、跌勒倒,爬勒起。 52、半天里翻顶倒,地上总要着实。 53、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54、会许许格新郎,勿会许就许种田郎。 55、一粒芝麻四角打,纯间小气。 56、好事要做眼面前,烧香要烧三宝殿。 57、生出志气,教出臭气。 58、吃得邋食,做得菩萨。 59、少年勿做家,老呖当狗爬。 60、钢笔双龙头,文化勿大有。 61、做一行,怨一行。 62、闲话听音,罗卜吃心。 63、朝南坐坐,脚膀撸撸。 64、犯关真犯关,宣统皇帝坐牢监。 65、公给媳妇倒马桶,总是自格生活。

方言研究

浅析我国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中文与社会科学系徐静静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方言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出现了若干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可以完成民族语言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而另一部分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同时合理推广普通话。本文试图从以上几种角度出发,对方言的存在意义进行讨论,进而对如何保护传承方言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方言;现状;保护与传承 一、引言 方言的起源应该就是语言的起源。最先的方言实际上就是语言,当然,最先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方言。语言刚刚产生,分化与统一都还谈不上,语言和方言就是一致的。语言的统一和分化,往往和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变迁,语言就发展、变化,逐渐就产生了语言的分支———方言。 二、我国方言的现状 我国的汉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历史与地理条件的影响,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有此可以看出,汉语的分布也存在相对分散的南北差异。 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

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语言交流的障碍消除了,普通话成为我国正式的官方语言。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竟将其与保护方言对立起来,致使近年来中华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地方的方言都在逐渐消失,一些少数民族甚至发展到了只有几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还会说方言的情况,一旦这些老人百年之后,这些地方的方言也将彻底成为历史。 方言日渐衰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普通话的冲击:大力推力普通话是现代人交流的大趋势,而且讲普通话是从孩子抓起,这固然是件好事,但随之也会带来方言的萎缩。 2、部分人主动选择放弃方言:农民进城打工者遍布中国甚至世界,一些青壮年纷纷告别了故乡走进了城市,在家留守者大多数是老人。随着国家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给这些打工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于是这些打工者进入城市后更愿意在城市扎根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方言,从而讲起普通话。 3、以普通话为主流的交流日趋密切:我国的大交通已经建成立体便捷的交通体系,全国各地的县级以上城市都慢慢加入了这样便捷的交通网,交流联系上日益密切,民众迁移变得更加容易,各地都可以逐渐成为一个个不同大小的移民区,这更加速了方言的消亡速度。 4、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外语热潮兴起:近年我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必然会掀起一股又一股的外语热,讲外语及外语的翻译也是以普通话为基础,所以这也会加快方言的消亡。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作者:————————————————————————————————日期: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汉语言文学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夏伊 摘要:武冈方言隶属于湘语区的娄邵片。本文以武冈城区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手法从俗语结构、俗语反映的民俗、俗语的变迁等方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方言与民俗的关系。 关键词:武冈市方言俗语民俗 一、俗语结构分析 (一)上下句基本押韵,讲究对称 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深受欢迎,这与其口语化的性质密不可分,又因为记诵传承的要求,俗语一般都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因此押韵和对称就成了俗语的基本特点。俗语结构多整齐对应,前后两部分的字数大多相等,在方言体系中总是表现出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

显而易见。 (二)语法结构多种多样 俗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所以基本上都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在使用俗语时,人们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让其独立成句。关于俗语多种多样的语法结构类型分析,学界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本文中,我们把俗语的结构分为单句型和复句型两种。 1.单句型俗语 单句型俗语是指由一个分句构成的俗语,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A.主谓句 武冈城区俗语中单句型俗语主要为主谓句。而又可以细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等。如例(4)、(5)则为名词性谓语句,是农业生产中的俗语。而

例(6)则是用生长的树木来形容源头不好、但可传承出好的后代,为动词性谓语句中的述宾谓语句。 B.非主谓句 在方言中非主谓句型的俗语相对不多,较多为有关人的外貌、性格、能力、行为等的俗语,其中大部分又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如例(8)形容人爱说话,例(9)形容人偷偷地掉眼泪,都为述宾结构,整个俗语也仍为动词性非主谓句。而名词性、形容词性、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句型的俗语比较少见,如例(7)是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比喻一个人的身高较矮。 2.复句型俗语 武冈城区俗语的主要句型为复句型,可分为一般复句、多重复句、紧缩复句等。 A.一般复句 ①并列复句型俗语 并列关系的复句的几个分句分别述说相关的几件事物,或者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以上两句都是由表相关事物的分句组成的俗语。 ②选择复句型俗语

方言谚语大全

方言谚语大全 1、傻人说傻话,精人做精事。 2、个傻个当兵,个疯个上城。 3、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4、人死不能复生。 5、丁是丁,卯是卯。 6、多衣多寒,无衣不怕寒。 7、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9、一人做事一人当。 10、只认钱,不认人。 11、习惯成自然。 12、人小症重,假精睡了哭。 13、自古人无千日好,好花难留百日红。 14、节气不等人,岁数不饶人。 15、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 16、傻人占吃,精人占处。 17、不受苦中苦,难做人上人。 18、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 19、有钱能使鬼推磨。 20、不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21、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22、有钱吃鱼肉,无钱求粗饱。 23、忙家不会,会家不忙。 24、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5、人不可貌相。 26、一个鼻孔里出气。 27、不看僧面看佛面。 28、吃咪走度前,打架去度后。 29、春天出门莫寄伞,冬天出门莫寄衣。 3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1、吃鱼吃肉,也着粥饭咸菜甲。 32、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33、上不了台面。 34、人无千日好。 35、糖糕客波罗糖,那没卖子就卖婆。 36、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37、一日夫妻百日恩。 38、不见棺材不落泪。 39、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40、鲁也想子大大,也想啊婆幼幼。 41、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42、做田要有好田边,住厝要有好厝边。

43、火烧眉毛,只顾眼下。 44、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45、心坏无人知,嘴坏大利害。 46、脚底下使绊子。 47、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48、傻人嘎大瓜,懒人担重担。 49、剪吹生九歪,平也上上,无平也上上。 50、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51、人有脸,树有皮。 52、人急了悬梁,狗急了跳墙。 53、有钱是兄弟,没钱是睡弟。 54、大眼瞪小眼。 55、不知天高地厚。 56、先小人,后君子。 57、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 58、不怕慢,就怕站。 59、一是一,二是二。 60、毋惊少年苦,只惊老来穷。 61、人不人,鬼不鬼。 62、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年事业成。 63、有千年禄切,没百年观楼。 64、左眼跳了来财哩,右眼跳了挨捶哩。

客家谚语集锦

客家谚语集锦 【篇一:客家谚语集锦】 客家谚语既是当地客家人生存智慧的结晶,又是他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体现,更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写照。以下是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客家谚语大全,欢迎阅读。 1) 脱裤做人情(指自己很艰苦但还帮助别人) 2) 一步登唔了天一锄挖唔成井 3) 一声锣鼓天下响一声鸡啼大天光 4) 一块劈柴难起火,单门独户困难多 5) 人比人,气死人 6) 人穷穷在债里,天冷冷在肚里 7) 人会去人家,狗会走碓下 8) 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 9) 人多出韩信,智多成孔明 10) 人有五颜六色,米有花花红红 11) 人有拐杖跌唔倒,事有商量错唔了 12) 人无两套死,债无两套还(wang2) 13) 人生三节草,唔晓哪节好 14) 手唔识字,唔哪头禾好做种 15) 人死盐落水(指人死了什么都没了) 16) 人家养(giong1)的狗,唔听自家诱(liuo4) 17) 人家的肉,贴唔到自家身上(hang4) 18) 人难做,天难做 19) 人情好水也甜,冇人情糖也咸(hang2) 20) 十个赌棍九个穷,一个唔穷天难容 21) 十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22) 十个地理九个破,一个唔破都冇做(指风水先生总要说别人做的风水不好,要不他就没手艺做了) 23) 十步留一步,恐怕徒弟打师父 24) 刁人手一指,笨人累到死 25) 十字街上打烂钵,名声海样阔 26) 七不等一,一不拗众 27) 刀唔磨翻黄,路唔走抛荒 28) 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29) 七角喉咙八角声(sang1),唱的难唱听的难听(tiang1)(指歌唱水平差,无艺术细胞,又要燥喊。) 30) 一人不喝酒,两人不赌钱 31)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疏了了,四代五代冇人晓 32) 一个臭皮匠,做鞋冇好样,两个臭皮匠,有哇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33) 一个铜钱两只手,滴边赚来噶边溜 34) 一只老鼠屎,打败一钵羹 35) 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 36) 一只萝卜塞只眼,一只鸬鹚守着滩 37) 一只萝卜塞一只眼,一只鸬鹚守一片滩 38) 一条竹篙揽一船(形容打击面太广) 39) 一条竹篙打一船人 40) 一条辫子撸到尾(指做事有始有终,特指一女不嫁二夫) 41) 一条毛辫撸到底 42) 三十唔离本相 43) 三岁打娘娘欢喜,三十打爷爷告官 (爷yia2,指父亲) 44) 三个老乡,赛过公章 45) 三代人做官,唔敢得罪师匠(xiang4) 46) 三两鸭子四两嘴夹(形容没真本领,只有一张嘴巴) 47) 三两棉花弹(谈)唔成 48) 三年大旱唔会饿死厨官 49) 三年接渍渍笼空,三年带人侬侬动(渍jie4,指苎麻拧成的嫩线。侬侬动,指小孩活泼乱动) 50) 三只手捡田螺稳拿 51) 上屋搬下屋,消耗一箩谷 52) 上屋搬下屋,唔见一箩谷 53) 天上雷公,地下舅公 54) 天大的事,也在地上煞尾 55) 天气越冷风越紧,人越有钱心越狠 56) 天上怕噶流时星(xiang1),地下怕噶夹(kia4,瞬)眼睛(jiang4) 57) 见千见万,冇见过叫化讨夜饭 58) 水大浸唔过船,手大遮唔过天 59) 水浸牛皮,越浸越韧(nin4) 60) 水大好撑船,人多事早完

口译常用成语、俗语

中高级口译备战之笔译TOP50成语、俗语 1. 铁石心肠cruel and unrelenting 2. 置死地于后生a vigorous and manly exertion 3. 千秋功业 a great undertaking of lasting importance 4. 安居乐业live in peace and work happily 5. 骨肉分离family separation 6. 各得其所be properly provided for 7. 众议纷纭disagree on 8. 岁月不居,来日苦短time does not stay is brief is the day. 9. 夜长梦多 a long delay may mean trouble. 10. 时不我与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11. 依时顺势keep up with the tide 12. 日渐没落being pushed out of business 13. 鹬蚌相争play a off against b 14. 浩然之气noble spirit 15. 凤毛麟角 a rarity of the rarities 16. 望而生畏stand in awe before 17. 敬而远之keep respectfully aloof from 18. 众矢之的in the dock 19. 毫无瓜葛be divorced from 20. 尔虞我诈sheer cunning and falsehood 21. 备受推崇be rewarded and respected 22.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the good inevitably is successful and the bad inevitably punished 23. 其乐融融sweetness and light 24. 义无反顾feel obliged to 25. 物美价廉attractive in price and quality 26. 源源不断keep flowing in a steady stream 27. 滚滚不息pour into 28. 福祉well-being 29. 精华quintessence 30. 阴霾specter 31. 势不两立pit sth against sth 32. 打折扣wear thin / water down 33. 大展宏图score big points 34. 重整旗鼓shock sth back to life 35. 不谋而合coincide with 36. 染指dip one’s finger in 37. 博大精深both extensive and profound 38. 源远流长long-standing and well-established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当今社会,方言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方言正面临着淡化或者被别的语言同化。因此在“推普”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好自己的方言。 本文通过调查、询问等方式收集了合浦山口白话、海边话等方言中日常用得较多的俗语,并把这些俗语分成了时令节气、亲属称呼、礼乐、饮食等八个类别并进行分析、考释,从这些方言词汇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合浦山口方言的多样性和混杂性。 【关键词】方言俗语;调查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ialects in the Shangkou area Chinese major SHI Wei-xing Abstract:Though dialects are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still many dialects faced with oblivions or assimilated by other languages Therefore when we are popularizing the “Pu Tong Hua” which is the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ll of us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our dial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is collecting many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by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y, and dividing these phrases into eight categories, such as seasonal cycle, relatives, music, diet and so on. Besides that the writer has made an analysis to these proverbs. According that vocabulary of dialects and the analysis, we can see the diversity and the mix of those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Key words: dialect;phrase;investigation 1.前言 合浦县山口镇位于合浦县的东部,区位优越,交通位置重要,地处两省区——广东、广西,三市—一北海、玉林、湛江的交界处。 山口镇辖山口街社区和山口、山北、山角、河面、水东、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山南、山西、山东、丹兜、永安等15个村委会,主要讲白话(粤语); 部分地区讲海边话。 (1)海边话:分布在沙田镇大部和山角、单刀、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以及白沙镇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达六七万, (2)涯话(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河面、水东等村, (3)军话、黎话同属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单刀的部分、永安、山南、水东等地。同

方言谚语大全

方言谚语大全 谚语大全 方言谚语大全 1、傻人说傻话,精人做精事。 2、个傻个当兵,个疯个上城。 3、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4、人死不能复生。 5、丁是丁,卯是卯。 6、多衣多寒,无衣不怕寒。 7、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9、一人做事一人当。 10、只认钱,不认人。 11、习惯成自然。 12、人小症重,假精睡了哭。 13、自古人无千日好,好花难留百日红。 14、节气不等人,岁数不饶人。 15、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 16、傻人占吃,精人占处。 17、不受苦中苦,难做人上人。

18、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 19、有钱能使鬼推磨。 20、不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21、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22、有钱吃鱼肉,无钱求粗饱。 23、忙家不会,会家不忙。 24、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5、人不可貌相。 26、一个鼻孔里出气。 27、不看僧面看佛面。 28、吃咪走度前,打架去度后。 29、春天出门莫寄伞,冬天出门莫寄衣。 3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1、吃鱼吃肉,也着粥饭咸菜甲。 32、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33、上不了台面。 34、人无千日好。 35、糖糕客波罗糖,那没卖子就卖婆。 36、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37、一日夫妻百日恩。 38、不见棺材不落泪。 39、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40、鲁也想子大大,也想啊婆幼幼。 41、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42、做田要有好田边,住厝要有好厝边。 43、火烧眉毛,只顾眼下。 44、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45、心坏无人知,嘴坏大利害。 46、脚底下使绊子。 47、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48、傻人嘎大瓜,懒人担重担。 49、剪吹生九歪,平也上上,无平也上上。 50、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51、人有脸,树有皮。 52、人急了悬梁,狗急了跳墙。 53、有钱是兄弟,没钱是睡弟。 54、大眼瞪小眼。 55、不知天高地厚。 56、先小人,后君子。 57、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 58、不怕慢,就怕站。 59、一是一,二是二。 60、毋惊少年苦,只惊老来穷。 61、人不人,鬼不鬼。

客家话常用字和用语

客家话常用文字: ィ厓(我) 毋(不) 冇(无) 系、系(是) 佢(他) 畀(给) 汝(你) 嘅(的) 憨(傻) 愐(想) 粄、咩、咁、乜、着、吂、俾、遽、摝、坵、忒、下晡、嫒 一、成语 疲爬极蹶、糊糍麻加、喊王荐天、争天隔地、含烧火辣、蛇声鬼叫、重三到四、啦歌里唱、巴掌生毛、牙唁目皱、眼屎搭斗 二、惯用语 翘舌头、百揽肚、无结煞、半烂灿、唔到家、唔紧气、么头神、大细眼、猪接勺、半担昂、麦天神、叨囊径、耶哥伯、得人孬、得人锡、食朝、食注、食夜、食茶、睡目、督目睡、转屋夸、来料、得闲么、唔使讲、酿满讲、么答闪、搭脚头、做过当、等路、百晓、满子、细妹、赖子 三、俗语 支牙烂灿、阿鹊高乌鹩,高去脚跳跳、臭风咸菜自说、矮凳子梗跌人、烂泥糊唔上壁、顾得头来尾又翘、人同人坐鬼同鬼嬲、讲得三国豆腐都做撇一镬、睡目唔得望天光、死田螺唔晓过丘、死猪唔怕滚水鹿、鸡毛唔试得猫摘火。 四、谚语 人话蛇,胥疏蛇、鸭麻多,懒生卵;心舅多,懒洗碗、话唔好讲死,事唔好做绝、后生唔做家,老哩占知差、看山倒瞧,看菜绑饭 五、歇后语 番豆掰壳→还有翳(医) 墙头上睡目→难转身 剃头刀子→净降 猫野糍粑→难脱爪 寒天食雪枝→心滑冷 城隍庙诶放炸弹→诈神诈鬼

六、AAAA式重迭(四个字的音调分别是阳平、阳平、去声、去声) 捱捱捱捱、洋洋洋洋、牙牙牙牙、汀汀汀汀、改改盖盖 AABB式重迭 癫癫懂懂、力力历历、狼狼赖赖、迪迪突突、哩哩碌碌、岩岩胆胆、竞竞径径、挨挨磨磨、奥奥撑撑、访访顶顶 ABAC式重迭 带坏带样、唔动唔怂、唔声唔气、屙痢屙肚 A哥A绝式重迭 精郭精绝、凶郭凶绝、闲郭闲绝、扎郭扎绝、漾郭漾绝、晓郭晓绝、笼之笼重、鬼嘎鬼叫、鬼神鬼相、调上调下 七、词缀 拐靓、集脆、噗臭、刮丑、入软、丢韧、甲瘦、邦老、叻滚、挖冷、没绵、纠红、浸青、贾蓝、度乌、空白、嘎烧 八、绕口令 白纸糊白壁,虾麻飙半壁。 九、俗语对联 山童摘栗用箩装,劈栗扑簏; 乡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十、骂人用语 老婆牛、昂领屎、昂麻、昂古、癫麻、癫古、大番薯、锅摸绝代、锅摸鬼、打靶鬼、烂灾鬼、死控哥、死猪狗,鬼打哩、46货、没紫头、养衰家、游岗野赴、锅摸绝代、龙神背出鬼。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并已处于濒危境地,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注、研究和保护。文章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客家方言,特别是保护客家俗语重要性的认识;要创造条件建立赣客俗语语料资源库;要对客家俗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外还要重视客家俗语的当代发展研究。 标签:客家方言俗语价值研究保护 “俗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群众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以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具体语言类型。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堪称中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社会发展和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录着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客家人心理意识层面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透视客家人文化心理的窗口之一。 一、客家俗语的研究现状 正是因为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一)论文方面。有的是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探讨客家俗语的语言类型和文化价值。例如:郭起华的《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卢小燕的《从客家谚语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理》(农业考古,2007);温珍琴的《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饮食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练春招的《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等。这些文章从不同文化侧面对客家俗语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在文中列举了不少客家俗语例句。 (二)论著方面。随着“客家热”的兴起,已有一些论著对客家俗语语料进行了搜罗和整理。例如:何石松的《客谚一百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涂春景的《形象化客话俗语1200句》(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冯辉岳的《客家谣谚赏析》(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4)等。以上三部专著均为台湾出版,说明在搜集整理客家俗语语料资源方面,台湾学者走在了前列。大陆方面也稍有类似成果,如陈泽平、彭怡玢的《长汀客家方言熟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此外,罗家珍、林立芳、饶长溶所主编的《客家话通用词典》(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中,辑录了300多条客家地区流行较广的谚语、歇后语。较之单篇论文,这些编著所搜集整理的客家俗语资料要丰富得多。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3680152.html,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作者:孟雪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6期 内容摘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中原腹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人民口头俗语词。本文通过对这些丰富的俗语词资料进行比照分析,对其中的一些俗语词义项的源流加以考证,从而明了方言中俗语词的研究对我们更全面认识词汇发展史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丘方言俗语词源流 关于俗语词的概念,郭在贻先生认为:“(俗语词)指古代文献中所记录的古代口语词和方言词之类。”黄征先生认为:“汉语俗语词是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口语中的新产生的词语和虽早已有之但意义已有变化的词语。”徐时仪先生认为:“以现代语言学的通常看法而论,俗语词就是古白话系统中的白话词,也就是口语词。”因此俗语词就是历史上某个时间段人们相沿习用的口语词,它往往不像雅言一样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而是以零星散落的方式存现于各种典籍古书中或者仅存于人们的口头中。俗语词的这种存在特点就为材料的收集和相关的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即便如此,俗语词研究仍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古籍整理”,正如郭在贻先生所说:“俗语词的研究应该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否则便不能认识汉语词汇的全貌。”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是豫东的一个重要城市,曾经是先商和商人的发源地。历史上曾有较长一段时间是以河南方言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而商丘方言作为河南方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语言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保留了大量的俗语词。下面就考释几个典型的商丘方言俗语词,追溯其源头,考察其流变,从而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一.别 商丘方言中的“别”字与普通话中“别”表示“离别,阻止他人做某事”等常用义的用法相差很大,读音也不相同,商丘人习惯于读为去声“biè”,常见于以下语境中: (1)他就是个别脾气,你不用理他。 (2)你这个别筋,非得和他吵什么? 可以看出,在这里“别”作“执拗、不顺”等义讲,应为形容词。据《汉语大字典》:“别”是“彆”的简化字。《说文·弓部》:“彆,弓戾也。”段玉裁注:“弓戾者,谓弓很戾不调。”《诗·小雅·采薇》“象弭鱼服。”汉郑玄笺:“弭,弓反末彆者。”陆德明释文:“彆,《埤蒼》云:弓末反戾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