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古代文学导读课心得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心得体会中国古代文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古代文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古代文学心得体会篇1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清风微露,在河彼岸开出一朵奇葩,隔着河,踏着草鞋,去探求另一个世界的风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就像是给了我一把开启中华文学的钥匙,而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和不朽,产生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敢遣词造句的评述,只是表达以下自己的感受。

随着原始诗歌的产生发展,又出现一种原始文学——神话。

它起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这些神话故事随时由于人们的幻想所构成的,但是这些幻想绝非全然是荒诞无稽,而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他们明显反映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的那种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义,神话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刚刚结束了对神话的了解认识,我又接触了《诗经》它由305首诗组成,也被称为是“诗三百”,《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并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它反映了我国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描写了上古时代民族的形成发展,也反映了古老国家的政事兴衰。

《诗经》中质朴清新的风格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谐自然的韵律,将永远是激励文学创作的力量源泉。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又通过老师的教导,认识到伟大教育家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了孔子的“仁”和“礼”,孟子的“行善”“仁政”“王道”,荀子的“性恶”,老子的“道”庄子的“顺天命不作为” 。

西汉的司马迁,对我影响很深刻,他对史学的执着追求,严谨公正的`学术态度,渊博的学识,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更让人钦佩的是他在遭遇宫刑之后写下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的历史丰碑,在史学上开启了我国的纪传体史学,在文学上他使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艺术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谈谈你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感受体会与收获

谈谈你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感受体会与收获

谈谈你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感受体会与收获.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让我有一种亲近古人的感觉。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让我凭借这般文字接触当时许多远古著作,如诗经、楚辞、史记。

整本经典,多少章篇,都有着不禁唏嘘的格调,对古人的慨叹,让人思绪重温。

此外,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让我深谙古人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了解古人在这些著作中,所记录下来的一切,更加把握中国古代文学之含义及最基本的核心内容。

这也让我们思考和分析古人文学运用,宗旨以及一些影响文学发展的驱动力,总的来说,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让我对古人的思想和社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可谓获益匪浅。

要说获得的收获,学习古代文学史的确让人大有收获,收获的最大的也许就是让我认定了自己的信仰,文学是一种思想的宣扬,那就是,不管一个人说什么,不管世人普遍认知和认定如何,有一套自己坚持的信仰和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获取知识,获取精神,我们一路走来,也更加明白古人的心魂深处的思想,衷心的祝古人的思想能永存,永存一世。

中国古典文学心得体会

中国古典文学心得体会

中国古典文学心得体会中国古典文学心得体会篇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由历史而积淀下来的这些经典文化,不仅是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延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这不仅仅是民族的骄傲,更是要我们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易经、史、子、集诸类传世典籍为载体,由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传承下来,这是华夏儿女成长所必须的营养,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

我们唯有阅读、传诵经典,才能更好的传承炎黄子孙的血脉,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坚守住自己心灵的家园。

经典教育无论是对幼儿园的绮梦,还是对小学生以及学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朋友们也会从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通过诵读领悟经典文化能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自己的独特生活感受与体验与神贤进行心灵交流,并在交流中吸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精神、形成个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家园。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让我们传播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促使我们通晓事理、明白处世、修身养性、健全人格,以承担起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中国古典文学心得体会篇2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犹如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幽香。

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无数心灵,使民族的精神升华。

古代文学课程总结与感受

古代文学课程总结与感受

古代文学课程总结与感受古代文学课程总结与感受在古代文学课程中,我对许多不同的文学作品和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通过探索古代文学的世界,我对文学的价值、意义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总结与感受。

首先,古代文学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历史背景。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了解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学形式和样式。

例如,我学习了古希腊的史诗《奥德赛》,古罗马的史诗《埃涅阿斯纪》以及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

这些作品不仅给我提供了欣赏文学艺术的乐趣,还帮助我理解了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

其次,古代文学课程让我对古代作者的创造力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才华。

世界各地的古代作家们通过诗歌、散文、戏剧等形式,表达了他们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例如,希腊诗人荷马通过《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展示了英雄主义和人性的复杂性,而中国古代诗人杜甫则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正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古代文学课程还让我体验到了文学的美学价值。

各个文化背景下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美学特点。

希腊史诗以其庄严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吸引了我,古罗马散文则以其简练的表达和深刻的思考引人入胜。

中国古代诗歌则以其精炼的语言和充满意境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欣赏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我不仅增加了对文学的欣赏能力,还学到了如何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最后,古代文学课程让我对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古代文学作品是各个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能够了解到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思想和审美观。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从中汲取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课程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化理解水平。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doc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doc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doc
古代文学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文学的深刻与艺术的卓越。

以下是我对古代文学学习的心得。

首先,古代文学让我深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内涵。

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以文字为载体的文艺作品,又有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文化思想。

对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政治制度、人民生活等等,而对于文化思想,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古代文学促使我反思当代文学的发展与创作。

古代文学作品固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还应该关注当代文学的发展与创作。

通过比较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当代文学在多元化、创新化方面需要努力前进的方向。

最后,古代文学促进我对文学鉴赏的提高。

文学作品需要我们认真品味欣赏,不断探究其中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认识到文学的价值不只在于传递信息和知识,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如何全面地把握文学的艺术表现,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古代文化的内涵,更可以反思当代文学的发展与创作,并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对于我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古代文学研读个人总结报告

古代文学研读个人总结报告

古代文学研读个人总结报告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学期的古代文学研读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领悟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与美学价值,也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文人的崇高情怀和追求。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性、生命、爱情、道德等普遍主题的思考与探索,这些作品不仅是文人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有限的思考,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这些作品都凝聚着古代文人的追求和责任感。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的形式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代文学注重修辞与抒情,常通过诗词、韵文、对仗等手法来营造出美的意境。

这种形式美不仅体现在文字的美感上,更体现在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的美感上。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中的秋夜意境令人陶醉,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爱情抒发令人动容,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形式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意识到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古代文学的研究需要注重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和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研究古代文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具有高深的思想和美学价值,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读古代文学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更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我相信,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

古代文学课程心得体会(2篇)

古代文学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古代文学课程无疑是我最为感兴趣和投入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古代文学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拓宽了文学视野在古代文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这些作品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流派和主题,使我的文学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在课程学习中,我逐渐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座宝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提高了审美能力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使我逐渐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我学会了从语言、形象、结构、主题等多个角度去品味。

例如,在学习《诗经》时,我感受到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学习《楚辞》时,我领略到了楚地风土人情和楚辞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作品让我在审美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使我逐渐养成了批判性思维。

在分析作品时,我学会了从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作品内容、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批判性思维不仅使我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使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传承了民族精神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壮丽事迹,他们为国家、民族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优秀品质,使我更加坚定了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提升了人文素养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使我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人文素养。

在课程学习中,我学会了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他人。

这种人文素养使我更加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使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六、激发了创作灵感在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受古代文学作品的启发,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在课余时间,我尝试着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虽然水平有限,但这个过程让我更加热爱文学,也让我在创作中不断成长。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心得体会
1 本课程的要点及重难点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各朝代的文化艺术、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学的诸多方面,研究古代文学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针对七个历史朝代阶段分析每个朝代的文学价值和发展情况,梳理各个朝代文学典籍的成果,学习优秀先进的古代文学历史文化,将先进的文学知识利用到今天的社会建设中,让它们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贡献与作用,这就是学习古代文学的价值。

2学习及听课感受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收获到了非常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使我对古代文学作品以及典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看法,积累了优秀的古代文学典籍重点知识,并且我分析了现在的文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又研究了如何使古代优秀的文学文化传承到现代的社会中。

由于本次是网上进行教学授课,所以我必须要比平时更加认真和集中精力听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也非常适合我们学习,让我能够比平时在课堂上的教学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总结
即将要到了期末阶段,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就到此为止,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刚刚开始,因为古代文学是一个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光靠一个学期是不可能学得明白的,所以我必须要为自己定一个未来学习目标,将中国古代文学彻底学透,给更多的人传递文学的正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中国古代文学导读课心得田浩然1014200061在这学期以来,我报名选修了中国古代文学导读这一门课,在上课期间,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解读,我理解了很多人生哲理。

在这十几周以来,老师主要在课堂上带着我们研读的论语、孟子及老子这三个人,下面我先来说说我对孔子和他的论语感触。

哦,插一下,这是我对老师您的一点看法吧,您在上课下课的时候都会让我们起立然后互相行礼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好的,我很赞成您的做法,因为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尊重早已变得冷漠,大学生大多有课就去上,上完课就走人,对老师没有什么感情,而我觉得这种互相尊重的行礼方式可以培养我们之间的感情,消除一些老师与同学间的隔阂,至少我觉得是这样的呵呵,所以希望您能保持您的这种风格,我支持您,下面转入正题:说道孔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在联合国评选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 孔子名列榜首.而《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著作,在我们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至到治国,小至齐家,外至为人处世,内至修身养性,我们都可以从里面找到原由。

《论语》中极负盛名的一句箴言,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我最心仪的一句.人是要有松柏那样子的傲气的.要想作为有志在远大的君子,他就得像松柏那样,不会漂浮不定,而且能够忍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狂沙吹尽始见金",大风大浪之后依然屹立的身影方是可以撑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栋梁之材.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这句话,永远在生活中的挫折面前保持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强劲的战斗力.孔子这句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箴言,跨越千年,拥有永不褪色的生命力.孔子对流水而联想到时间的感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融进了他对于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潺潺的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促人及时行动,给人以的紧迫感。

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这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生命是短暂的,而我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挥霍,于是,时间在默默中从指缝中溜走,还没有在自己的人生长河中激起一点涟漪.痴长到20岁是,发现自己还有点荒废了时光。

我读《论语》这部书的时候,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孜孜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晓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品味,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

所谓乱世出英雄,于是诞生了孔子这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所论述的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

汉代就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道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这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

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影响之深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在大集体里,同学与同学之间,很多时候可以在同学身上学到不少的东西,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正如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一样,它应是常读常新的.我想,我只要记住其中哪怕是一句话,并依言而行,始终如一的话,就足够受用一生的了。

再说说孟子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

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

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

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这句知看似现在的社会分工关系。

想想看,远在古代的人就能有这种思想,能让人不敬佩吗?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给后世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千古美谈,成为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

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

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

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

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孟子是一个慨然以天下自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处身于战国乱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辅佐诸侯统一天下。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个分崩离析,中央集权沦丧的时代,武力才是解决争端,争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径,孟子倡导的"仁政"必然难以被统治者所接受。

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

他仍以天下为己任,"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即他仍要把他的思想学说宣布于天下,以此来影响并匡正世风世俗。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

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

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

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

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