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种植技术配方

合集下载

夏天平菇种植管理技术

夏天平菇种植管理技术

夏季高温多湿,是平菇种植的重要季节,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

为了确保平菇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一些夏天平菇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一、菌种选择1. 选择耐高温、菇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海南2号、春栽1号、何氏200等。

2. 菌种应选择在适宜季节购买的菌种,避免高温季节购买。

二、配料处理1. 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石膏用量,有利于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2. 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如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

3.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4. 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三、堆积发酵1. 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取,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

2. 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

3. 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pH值7.5~8。

4. 在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将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70%。

5. 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

6. 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

四、接种发菌1. 高温季节采用熟料生产,两头接种。

2. 用2040厘米高密度聚乙烯袋装料,常压灭菌8-12小时。

3. 接种料温低于30℃,菌种尽量播撒均匀,盖住料面。

4. 培养室要遮光、通风,通风口钉上纱罩。

5. 井字形排袋或在地面发菌,每层菌袋间平行摆放两根竹杆,根据气温情况,确定层数和每层袋间、各排间的距离。

6. 每天查看料温,料温超过30立即进行倒袋散热。

五、出菇管理1. 码2-3层(中间隔竹片或木板),棒间距2-3厘米,地面垫一层塑料编织袋,袋上放方砖,以确保菇体洁净。

2. 如遇突然高温,应及时向地面或墙壁泼水或散堆降温。

3. 用小刀片把出菇袋两头沿边缘剌开,尽量不剌料面。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玉米芯种植平菇可以减少种植的成本,提高种植的效率。

那么玉米芯种植平菇的配方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希望对您有用。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玉米芯80%、麦麸10%、尿素1%、过磷酸钙2%~3%、石膏2%、石灰2%~3%g霉灵0.1%料水比1∶1.6~1.8。

按50kg玉米芯加水85kg。

先将石灰、石膏兑入水中混匀加入玉米芯,不能让水流走。

当料充分湿润后堆成1.2~1.5m、高1~1.2m,长自定。

料堆四周每隔40cm用3~5cm木棒打孔,孔深至底。

在料堆表面及周围喷洒一遍氯氰菊酯,盖上薄膜,膜四周撑起,或不盖。

待料温升至62℃保持48h翻堆,边翻边加入麦麸,拌匀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

待料温再次升到60℃时,维持36h,进行第二次翻堆,调节水分,以后每天翻一次,第三次翻堆时加尿素及过钙。

直到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有弹性,伴有清香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

此时加入0.1%的克霉灵,再闷24h即可散堆降温,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装袋接种。

玉米芯种植平菇方法一、培养料配方1.玉米芯(新玉米轴粉碎成黄豆大)88%、草木灰1%、石膏粉1%、石灰粉1%、新麦麸皮8%、磷肥1%。

2.玉米芯97%、石膏粉2%、磷肥1%。

3.玉米芯87%、阔叶木屑10%、石膏粉1%、石灰粉1%、磷肥1%。

二、制栽培种的时间安排一般低温型的2028、2027等平菇菌种7月份制母种。

8月份制原种。

9~10月制栽培种。

11~12月规模生产菌棒、春节前后上市。

三、建堆发酵玉米芯将玉米芯等原料按配比拌料后使含水量达到60%,pH值5.5~6.5,建堆一般宽1.5~1.8米,高1~1.5米,堆长随地势而定,堆料地面上垫麻袋片或草帘,建堆后用2米长,直径5厘米光滑木棍扎空通氧,孔深1~1.5米,孔距相间30~40厘米,料上盖湿麻片或草帘。

料温升到60℃,保持18小时,倒堆使发酵料上下倒人中间,外倒内,继续按第一次发酵的办法管理。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夏季栽培平菇应选用高温型品种。

常用的品种有红平菇、侧耳5号、凤尾菇等。

二、培养料配方
玉米心81%,麸皮8%,复合肥6%,石膏1%,石灰4%。

三、装袋与接种EuE
栽培袋由厚0.02~0.03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制成,宽20~22厘米、长45~50厘米。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装入袋内,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扎口。

平菇可以用培养料直接接种,也可经高温灭菌后接种。

用培养料直接接种时,边装料边接种。

即先将塑料袋一端扎好,放入一层菌种,然后装培养料,当培养料装至袋的1/2时,再放一层菌种,继续装培养料,培养料装至距袋口3~4厘米时,撒一层菌种,扎好袋口。

为防杂菌感染,培养料最好经高温灭菌后接种。

四、培养发菌
夏季温度高,菌袋叠放层数宜少,叠3~4层或单层排放。

室温控制在30℃左右。

若料温超过30℃,应加大通风量,同时疏散菌袋散热。

发菌10~15天翻堆。

20~25天菌丝长满袋。

五、出菇管理
菌袋转入菇房后,喷水使菇房湿度保持在85%~90%。

早、晚通风,7~10天可采收第一茬菇。

采收1~2茬菇后,将菌筒立放于畦内,排满畦后,用肥土填平菌筒间的空隙。

在菌床周围培土及上面覆土,浇透水。

覆土可有效控制杂菌感染,也能保温、保湿。

覆土后可采收2~3茬菇。

常见食用菌高产配方

常见食用菌高产配方

常见食用菌高产配方一、双孢菇配方⑴:稻草90%,菜籽饼10%,尿素0.1%,磷肥1%,石灰3%,克霉净0.2%;配方⑵:麦草(稻草)90%,粪肥10%,磷肥1%,石灰3%,克霉净0.2%,尿素0.2%;配方⑶:麦秸或稻草80%,棉籽壳20%,磷肥1%,尿素0.1%,石灰3%,克霉净0.2%。

二、平菇。

平菇栽培主要原料是棉籽壳、农作物秸秆等,棉籽壳栽培一般不需作特别处理,秸秆如稻草、麦秸等需要先切成短节。

一般用稻草作培养料,需加一些麦麸、磷肥、石膏粉、石灰等。

其配方如下:配方⑴:稻草85%,麦麸20%,石膏粉2%、石灰3%、磷肥1.5%,pH值为9;配方⑵:油菜壳70%,棉籽壳30%,石灰3%、磷肥1.5%,pH值为9,水适量;配方⑶:稻草70%,棉籽壳30%,石灰3%,磷肥1.5%,尿素0.1%,pH值为9,水适量。

三、金针菇。

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分解能力较弱,一般选用阔叶树、棉籽壳、稻草等作栽培料。

配方如下:配方⑴:木屑90%,米糠(麦麸)10%,过磷酸钙、石膏、糖各1%、克霉净0.2%;配方⑵:棉籽壳80%、米糠(麦麸)20%,过磷酸钙、石膏、糖各1%、克霉净0.2%;配方⑶:棉籽壳60%,粉碎的稻草(2-3厘米)30%、米糠(麦麸)10%,石膏、糖各1%、克霉净0.2%。

四、姬菇配方⑴:阔叶树木屑80%,米糠或麦皮20%,石膏粉1%,磷肥1%,克霉净0.15%,含水量65%,pH值为9;配方⑵:棉籽壳100%,石灰3%、磷肥2%,克霉净0.15%,含水量65%,pH值为9;配方⑶:稻麦草75%,米糠(麦皮)25%,磷肥2%,石灰3%,克霉净0.15%,含水量65%,pH值为9;配方⑷:玉米芯75%,稻麦草25%,磷肥2%,尿素0.2%,石灰3%,克霉净0.15%,含水量65%,pH值为9;配方⑸:稻麦草50%,棉籽壳20%,玉米芯30%,磷肥2%,尿素0.2%,克霉净0.15%,含水量65%,pH值为9。

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方法

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方法

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方法
棉籽壳菌种、麦粒菌种、枝条菌种、液体菌种在发菌、出菇以及接种成本、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为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相关专家整理出了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的方法,供广大种植朋友们参考。

1.麦粒种制备
配方:麦粒99%,石膏1%,麦粒先用温水加1%石灰浸泡至无白心,然后捞出加石膏拌匀装瓶(350g/瓶),126°C灭菌120min,冷却后无菌接种(每瓶接种量为四分之一平板母种),接种后25°C恒温培养至菌丝满瓶。

2.棉籽壳种制备
配方:棉籽壳85%,麸皮13%,石灰1%,石膏1%,原料预湿后拌料装袋(17cmX35cm聚丙烯袋,每袋装湿料0.9kg),料含水量为62%,料装袋后于126°C灭菌120min,两头接种,每个平板菌种接2袋。

接种后25°C恒温培养至菌丝满袋。

3.枝条种制备
杨木枝条(规格12cmx0.4cmx0.7cm)扎捆后放入桶内,再加1%石灰水浸泡24h以上,捞出沥水撒麸皮,使每根枝条均匀粘上麸皮后装袋。

枝条装袋前后各在袋底部和顶部铺一层棉籽壳种培养基。

装袋后126°C灭菌120min,冷却后一头接种(袋接种量为四分之一平板母种)。

接种后于25°C恒温培养至菌丝满袋。

4.液体种制备
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2g、硫酸镁0.5g、氯化钙0.1g、磷酸二氢钾0.5g、B族维生素100ug、蒸馏水100ml。

准确称量原料后煮沸定容,分装三角瓶后每瓶加玻璃珠10粒,121℃灭菌30min,冷却后接种,每瓶接打孔母种块10块,接种后置于转速160r/min、25°C的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7天。

平菇栽培的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的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的技术要点平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成熟。

下面是平菇栽培的几个技术要点:1. 材料准备:以蘑菇菌丝培养液、过石灰土、麦草或稻草为基础材料。

选择质地细腻、无杂质、无霉变的麦草或稻草,将其晾晒至含水量适中。

过石灰土用于调节基质的酸碱度。

2. 菌床制作:将基础材料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保持适宜含水量。

然后将混合材料填入菌床袋或平菇菇蓬中。

菌床厚度一般约为15-20厘米。

3.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丝培养液均匀地洒在菌床表面上。

接种量约为每平方米200-300克。

4. 环境条件:平菇生长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在12-24摄氏度,湿度在75-85%。

因此,在菌床接种后,应控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可通过加热、通风、喷雾等方法调节。

5. 菌床管理:平菇菌丝发芽后,要进行一定的菌床管理。

首先是保持菌床的湿润度,通过适时喷水或覆盖湿布等方式增加湿度。

其次是适时通风,保持菌床内气体的流通。

另外,也要注意控制菌床的酸碱度,应保持在pH值6-7之间。

6. 收获和保鲜:平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周,菌盖表面出现黑色斑点时即可收获。

将全菌体用刀修整成形,注意保持完整。

为了保持其新鲜度,可将平菇放入塑料袋中,并贮存在低温(0-4摄氏度)、高湿度(90%以上)的环境中。

以上是平菇栽培的一些技术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平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食用蘑菇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饮食中常见的一种食材。

它的质地鲜美,味道香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被广泛用于各种菜肴和汤料。

由于其品种多样、生长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平菇的栽培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平菇栽培的相关内容。

一、菌床材料的选择与准备平菇的菌床一般采用稻草或麦草与过石灰土混合制成,稻草含水情况最好为70-75%,麦草含水率则应保持在80-85%,稻草含量在菌床中的比例为15-25%,麦草为75-85%。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一、生产工艺流程无公害备料→发酵→装袋(柱)播种→发菌培养温度25~30℃ 温度10~27℃出菇管理空气湿度60%~70% 空气湿度5%~90% 再出菇管理→采收二、生产季节山东一般适宜在秋季和冬季栽培,自然气温以20~25℃为理想的播种时间,15~20℃是适宜的出菇期。

在设备条件较好,既能升温又能降温的环境中,可以周年生产。

另外,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也可实现四季栽培。

三、培养料配制1、配方。

常用棉耔壳85%、麦麸12%、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

或用棉籽壳99%、石灰1%。

也可以选用稻草,其中稻草50%、棉籽壳30%、麦麸17%、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

2、配制方法。

按配方比例准备称好主料和副料。

先将主料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再将麦麸及石膏粉或石灰、糖水溶液依次拌入料中,反复搅拌均匀,适量加水,达到适宜的含水量。

四、装袋灭菌1、装袋。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筒,宽20~22厘米,长40~45厘米,厚度0.02~0.025毫米,装干料0.7~0.8公斤。

采用两头袋口接种。

装袋时,将一头折叠,先放一层菌种,再放培养料并压实。

装到袋长一半时,又放一层菌种,再装满培养料,播种一层后压实。

用木棒在料中央插一空洞。

往孔内填小块菌种,接着在料面撒一层菌种封顶,再用绳将袋口扎紧。

接种量一般为10%~15%。

2、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的工作压力为1.1~1.5公斤/厘米2,温度121~125℃,1.5~2小时;常压灭菌温度100℃时,保持8~10小时。

3、冷却。

灭菌后料袋搬入冷却室冷却,或者在已消过毒的培养室冷却,袋温度降到30℃下接种。

五、接种培养1、接种。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操作。

接种室和培养室在接种前要进行一次严格的消毒,料袋和接种用品在菌种搬入后进行二次消毒。

接种时选择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菌种不宜掰的太大或太碎,以杏核大小为宜。

平菇种植技术

平菇种植技术

平菇种植技术平菇高蛋白,低脂肪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那么平菇应该怎么种植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平菇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平菇种植技术1、平菇常用栽培配方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有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其中以棉籽壳为最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2、配料与发酵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将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

根据培养料物质的性状,调节到合适的含水量。

(注意水分不能一次加完,要分批加,尤其是不能过量。

)(1)配料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2~1.3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积发酵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 ~70%。

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温发酵;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

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其他应根据情况压实。

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

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杆,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杆交叉,堆好后撒出底部竹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

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

翻堆时要注意将外层料翻入料内,内层翻到外层,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以便保持温度一致,承受压力一致,有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再按原法堆好。

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

3、装袋接种(1)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3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0.7~0.8公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种植技术配方
平菇对原料要求较低,不少工农业下脚料均可作原料。

但培养料内的碳氮比是否科学及其他辅料添加量是否合理是平菇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目前袋栽平菇主要以棉子壳为原料,因此棉子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平菇产量的高低甚至能否栽培成功。

要选用新鲜优质的棉子壳,若选用发霉变质的棉子壳,会造成杂菌污染,甚至造成栽培失败。

培养料中也不能添加农药或其他化学药品,否则不仅会抑制菌丝生长,而且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

棉子壳在栽培前应在阳光下暴晒2~3天,以杀死其中的杂菌。

对栽培过平菇的场地,应做好消毒工作。

在棉子壳中加入抑菌剂,1000公斤棉子壳应加入50%的多菌灵1公斤、生石灰10公斤,并将培养料的pH值调整在7.5~8,可防杂菌浸染。

袋栽与阳畦栽培不同,塑料袋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拌料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好料水比。

一般春季气温低,空气湿度小,料水比以1∶1.8为宜;秋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料水比应以1∶1.2至
1∶1.3为宜,棉绒长的棉子壳可适当多加一些水,棉绒短的应少加一些。

拌料时加水要均匀,并充分搅拌。

拌料后料堆要适当闷几小时,使棉子壳充分吸水。

装袋前应试一下培养料含水量是否适宜,一般用手紧握培养料,以指缝见水珠而不下滴为宜。

在装袋时要边装袋边拌料,以免干湿不均,影响菌丝生长。

一、选择平菇品种品种的选择很重要,“有收无收在于种”。

有很多菇农没有将平菇品种的温型搞清楚,便拿来种植,造成不出菇或发菌失败。

选择高温型品种:子实体分化温度可达36℃,最适20℃~28℃。

如:夏平高1号,其他:高抗48、江都71、热抗王、夏优一号、高杂一号、P40、亚热一号、夏丰962、伏源1号等。

二、保证菌种质量质量好的菌种生命力强,播种后菌丝生长旺盛,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30%以上,而且出菇力强,茬次均匀,病虫害很少发生。

三、场地选择高温平菇的栽培场地可为树荫下、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废弃房舍等。

要求是棚上覆盖物必须要厚,通风良好、排水方便、远离污染源、避风遮雨的地方。

四、菌袋制作及栽培管理引入优质母种以后,可安排在3月中下旬制作原种,4月下旬至5月初制作栽培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
进行栽培生产。

原种配方:棉籽壳87.5%、麸皮10%、尿素0.5%、
石膏1%、蔗糖1%,含水量60%。

栽培种配方原则上不采用富氮物质,可选择:
1.棉籽壳96%、过磷酸钙2%、生石灰2%;
2.棉籽壳100公斤、过磷酸钙2公斤、生石灰2公斤、尿素0.3
公斤;
3.棉籽壳96%、过磷酸钙1%、草木灰1%、石膏1%、尿素0.3%;
采取熟料制袋,料水比均为1∶1.5。

将原料充分混合拌匀后,装入
22厘米×45厘米×0.02厘米的聚乙烯筒料内打眼后灭菌,待料堆
中心温度达100℃时维持10小时以上。

夏栽平菇除选好优质菌种外,还需加大接种量。

室外场地浇洒石灰水和敌百虫杀灭杂菌、害虫。

要及时配料和接种,操作中防止杂菌污染。

技术要点是控制温度。

栽培袋灭菌结束自然冷却后在接种室内接种,两头接菌法将菌种铺满两头料面。

随后把菌袋单层排放在室内地面上发菌,排间距不
小于50厘米,袋间距不小于5厘米。

当菌丝发满肩膀时,用缝衣针
在两端各扎一圈小孔透气。

如料温超过35℃,要向地面洒水并通风
降温。

当原基出现后,应加强水分管理,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95%(喷水降温增湿不要将水直接喷到菇蕾上),还要适当加大通风量。

当小菇长成时,可直接喷雾水,并控制好温度,最好不超过30℃。

五、林间覆土栽培模式林间覆土栽培:割袋1/2,间距5~8公分,
覆土2/3,留袋口塑筒保湿现蕾;也可平覆,全脱袋,间距稍大,多
浇水,上覆2~3厘米粒状稍细土,盖膜保湿,待菌丝长满。

也可覆
盖一层麦秆,保湿,透气,且长出的蘑菇较为干净。

遮荫效果不理
想时可搭起遮阳网或草帘。

林间栽培宜用高密度南北向林地,少见光、利通风,行距在2.5~3米树地最好。

六、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表面有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即可码堆
出菇。

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不能紧靠在一起,应预留3~5
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可用小竹竿隔开。

夏天温度高,水分
蒸发快,所以为了保证湿度,应经常喷水,喷水可每天3~5次,以
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

可安装微喷系统,使用方便
并且效果很好。

七、采收当平菇菌盖展开5厘米大小时即可采收。

采完一潮菇,即清理料面一次,停水两天,再喷1次重水催蕾出菇,可收4~5潮菇。

高温平菇从播种到出菇,时间较快,正常管理,约20几天就可
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00%~130%。

八、主要病虫害防治:
黄(褐)斑病症状。

幼菇的菇盖或小菇的菇盖凹处出现淡黄色斑块,幼菇菇体发粘,停止生长而死亡。

小菇的菇体生长缓慢、失去弹性,稍触碰就会折碎,菇体发粘萎缩,散发腐臭味,病情蔓延很快,导
致栽培料面发粘而停止出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