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发紧密。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促进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1 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科技创新,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得以推出,进而带动市场需求的提升和经济增长的实现。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1.2 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科技进步能够改善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细化,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例如,工业4.0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流程和物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 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不仅能够对现有产业进行优化,还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也得以转型升级。
这些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创造就业的能力,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例如,新能源、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二、经济增长对科技进步的影响2.1 经济增长提供了科研和创新的资金支持经济的增长为科研和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财富的积累,增加了企业和政府在科研领域的投入。
这些投入能够支持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企业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实践,推动科技进步的实现。
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够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和人才支持,为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2 经济增长激发了市场对科技产品的需求经济的增长激发了市场对科技产品和创新成果的需求。
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摘要: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中国科技创新的挑战和机遇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影响;关系;现状;挑战;机遇;对策建议引言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国家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了解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中国科技创新的挑战和机遇,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二是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结构和效益;三是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深度。
2.2 科技创新对就业的影响科技创新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二是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和满意度;三是提高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素质和能力。
2.3 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社会福利,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二是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秩序;三是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3.1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空间,还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联

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科技投入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增加投入,可以提高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投资相关数据分析、政策支持和市场效应三个方面来探讨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投资相关数据分析科技投入指的是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包括研究与开发费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等。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世界上各个经济体的科技投入水平与其经济增长率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即科技投入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达到2.24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科技投入的持续增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政策支持除了资金投入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各国纷纷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给予企业和个人更多的激励和支持。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补贴力度等方式,积极鼓励科技投入。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科技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美国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进一步促进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联。
三、市场效应科技投入的加大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还能够带来市场效应,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科技创新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以欧洲国家为例,欧盟通过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了欧洲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整个欧洲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科技投入的加大也为欧洲国家带来了高科技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资金的流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科技研发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科技研发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1998—2010年的相关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来分析科技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结果表明,科技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较长期的促进作用,并且作用明显。
标签:科技研发投入经济增长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一、引言科技投入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基本动力, 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 也是保障科技水平的先决条件。
研究与发展(R&D)活动作为科技活动中最具创新性的部分,其资金投入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国创新能力的高低。
因此,研究科技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对进一步提高对科技研发投入的认识, 对加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从之前学者的研究方法来看,研究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方法有生产函数、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
但是上述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忽视了科技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时滞性、间接性和长期性,这些都无法通过静态方程量化表述,尤其是时滞性和长期性。
因此,本文试图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和量化科技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时滞性和长期性。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笔者选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这一指标作为科技研发投入来源数据。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
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而内部支出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当年用于本机构内部的实际支出,是经费支出的主要部分。
经济增长的变量选用各地区的GDP。
为了消除异方差,本文对两项数据先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笔者选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数据取自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三、计量模型设定和估计、检验方法1.模型设定笔者利用1998年~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建立全国面板进行分析。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中国为例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中国为例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以中国为例,探讨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秉承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带来了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新材料领域,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进而提升了其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其次,科技创新能够引发新兴产业的涌现,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举例来说,以5G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日益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和经济增长点。
最后,科技创新能够带来创新企业和人才的涌现,从而促进了中国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华为等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成绩斐然,成为中国创新的代表企业,同时也成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科技企业的代表性品牌。
它们的成功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重大的机遇。
二、中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跨越。
中国政府投资巨额资金在科技创新方面,同时也支持和鼓励企业家、学者和投资者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过去几年来,中国的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方兴未艾。
自201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投资500亿人民币来支持科技创新。
未来几年,随着更多的外国企业放眼中国,投资中国以及中国企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中国科技创新的面貌必将会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和5G等技术的发展,未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将更为智能化、更为高效化、以及更为系统化。
中国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

中国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的研发投入一直在持续增加,这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通过对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及中国在研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发投入作为创新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经济学中,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研发投入可以促进科技进步,带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研发投入也能够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转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强科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占GDP比重2.23%,超过欧盟竞争对手,跃居全球第二。
在研发投入的带动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实现了全球领先。
201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6.1%,虽然在较高的基数上增速放缓,但是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从长期来看,中国研发投入的提高,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在研发领域的成就尽管中国在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研发创新水平与发达经济体仍存在差距,很多重大技术难题和关键装备还存在较大缺口。
但是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5G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并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中国的科技公司也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让世界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中国的创新领域。
另外,随着中国创新力不断增强,一些领先技术和创新企业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例如华为、小米、OPPO等知名科技品牌,都已经走出了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上也表现出了不俗的竞争力。
三、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中国在研发投入上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提高研发水平,推动从传统制造业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与机遇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与机遇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增长与进步,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机遇。
一、互动关系1.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增长,并带来了繁荣与进步。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研院所建设等措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 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消费升级,人们对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这种需求的增加促使企业加大投入研发,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同时,经济发展也提供了科技创新的资源支撑。
例如,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了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积累,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条件。
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科技创新更具实际可行性,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机遇1. 产业升级与转型机遇科技创新意味着技术的革新和产业的升级。
由于科技创新的推动,过去的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升级,转型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
这种产业升级和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举例来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传统制造业可以借助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实现转型升级。
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企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 创新创业与就业机遇科技创新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创新创业者可以借助科技创新的成果,开拓新的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如BAT等互联网巨头。
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往往可以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下面将从几个不同角度来探讨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一、科技投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科技投入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大量投入科技领域,才能产生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许多高科技产业蓬勃兴起,如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商品的附加值,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速增长科技创新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推动了产业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使得产品和服务更加贴近人们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智能制造、新能源、高铁、航天等领域,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经济高速发展。
三、科技人才培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科技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担任着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角色。
因此,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必须长期坚持。
当前,高等教育各级学校都在开展各种针对性的科技人才培训计划,以满足经济发展越来越高的技术人才需求。
而这些高素质的人才的加入,必将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四、科技应用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应用是当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只有有效地利用科技,才能实现现代化生产方式。
随着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效率日益提高,这好比给制造业带来了“一剂强心针”,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投入和科技应用的成效,都将是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强化科技和经济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兰州商学院张冉、杨新玲、胡岩摘要:本文采用1991至2009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在 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
结果表明,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科技投入每增加1%,中国经济增加0.7782%,短期内中国科技投入每增加1%,经济增长0.257298%,短期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明显小于长期,说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存在滞后性,长期内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科技投入;经济增长;协整分析Research on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andEconomic Growth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annual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91 to 2009,In the VAR model, based on the use of cointegration test,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nd short-term dynamic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ave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for every 1% increase,China's economy will increase 0.7782 percent, Short-term investment in China's technology for every 1% increase, China's economy will increase 0.257298 percent, Growth elasticity of Short-term technology investment for economic growth i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long-term’s, Explain that there is lag w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vert into productivity forces, So long-term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conomic growth was more effective.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Economic Growth ;Cointegration Test目录一、前言 (1)二、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 (3)1、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3)2、科技投入与GDP相关性分析 (4)三、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1、变量平稳性检验 (5)2、协整检验 (6)3、VAR模型的建立及基于VAR 的模型分析 (7)四、结论 (11)五、政策建议 (12)参考文献 (13)数据附表 (14)一、前言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志,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追求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目标。
自从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已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
科技投入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必须有科技投入作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额度逐年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此同时,我国的科技投入筹资渠道更为多元化,科技投入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所以研究我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力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纵观经济增长历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近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得到了得到了充分的阐释。
随着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国外研究:诞生于20世纪早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引入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得出了人均实际GDP的增长源于技术变革引起的人均资本增加的储蓄和投资水平的观点,并且得出如果技术进步停止,经济增长就结束的结论。
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Silow,1956)和斯旺(Swan,1956)通过假设一个资本和劳动力可以相互替代的新古典生产函数,构建了后来广为流传的经济增长模型。
但是此模型有只有在假设外生给定的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才能得到稳定的经济增长的缺陷。
80年代兴起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进步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进行意愿投资的结果,并且技术、人力资本有溢出效应,这是存在经济持续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新增长理论克服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动力归为无法解释的外在技术进步的不足。
以罗默(Romer,1986)和卢卡斯(Lucas,1988)及其追随者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经济学家,建立了技术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
卢卡斯讲劳动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并认为专业化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推动力。
罗默在1990年把研究与开发投入机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试图将经济增长内生化。
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多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依据。
国内研究:许多学者使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来分析科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单红梅,李芸(2006)运用加入科技投入这一要素的广义C-D生产函数对我国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科技投入不但对当期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存在滞后效应。
陈利华,杨宏进(2005)使用C-D生产函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1990-2002的全要素生产率,继而在考虑资源配置和制度变迁的情况下科技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得出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明显,但是不同区域科技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一样,科技投入在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需要制度改革的配合。
此外,姜庆华,刘贵基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生产函数两种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罗明奇,马少仙(2010)运用灰色关系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科技投入因素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关联度。
侯玉君,赵晖等(2010)选取了反映科技投入的4个变量和反映科技产出的8个变量做典型相关分析,深入了解甘肃各县市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的内在联系。
袁蓉,梅姝娥(2009)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方法,基于江苏省各县市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县市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
于君博(2006)在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和确定性的非参数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5年间的技术效率变迁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效率改进并不明显,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成为限制未来经济发展的隐患。
综合来看,大多数学者采用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经济理论通常并不足以对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提供一个严密的说明。
同时科技投入本身又会受经济增长的影响,它是一个内生变量,但多数学者似乎只把这一指标看做外生变量,这无疑会给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关系的程度的分析带来不精确性。
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来建立模型,它是以数据统计性质为基础,把某一经济系统中的每一个变量作为其他变量的滞后变量的函数来构造模型。
对于处理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的分析和预测、随机扰动对系统的动态冲击,VAR模型是一种最方便的方法。
因此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指标选取:科技投入是指投入到科技活动中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包括人力资源投入和财力资源投入,而实际上人力资源投入中有不少部分是以费用支出来度量的。
所以选取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TECH)作为衡量科技投入的指标。
采用一贯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测度经济增长的指标。
本文选取了1991年至2009年共1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科技投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后的相关数据见附录。
1、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现状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在“科技强国”的思路下,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
近年来科技投入不断增加,1991年科技投入总量为388.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767.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8.9%,而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6.5%。
也即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其投入的增加率快于经济的增长速率,但是2009年科技投入只占GDP的2.57%,从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看远不如固定资产总额占GDP的65.96%,可见科技投入的力度还很不够(见图1)。
从下图2中可知,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有整体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比重并不高,有些年份有下降的波动。
图1 GDP与科技投入总量折线图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0.0050.010.0150.020.0250.03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年份比值图2 科技投入占GDP 的比重折线图2、科技投入与GDP 的相关性分析科技进步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但二者的相关性如何,本文依据1991—2009年数据通过Eviews 6.0得到两变量的相关图,即如下的散点图(图3)知,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的正的相关关系。
但 由于经济变量关系的复杂性,很可能受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而导致二者的相关性,即可能存在伪相关的可能,所以为证实二者真正的相关关系,需要做进一步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