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谈中国诗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课件(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课件(20张PPT)

异:
《观沧海》篇幅短小。
《致大海》篇幅较长,。
《观沧海》意味深远,富于暗示性。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 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 襟的象征。
《致大海》抒情充分,体现了外国诗直 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 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国钱

钟 书
钱钟书
现代文学研究家、 作家,字默存,号槐 聚,代表作是长篇小 说《围城》。
他的小说或散文, 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 点。
钱钟书精熟中国文化,通览世 界文化。他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 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 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 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 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 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 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 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 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 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 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钱钟书
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的 人拼命想出去。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 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 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 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 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 憔悴。
课外拓展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谈中国诗》课件31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0《谈中国诗》课件31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9
中国诗特点
早熟;叙事诗和戏剧 诗不发达,抒情诗发 达一蹴而至崇高的境 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篇幅短小
富于暗示性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社交诗多,宗教诗 几乎没有
外国诗特点
先有叙事诗, 再有戏剧诗, 最后有抒情诗
引例或修辞
“印象派”的类比,《百喻 经》中建空中楼阁的比喻
篇幅长
尖刻短截
情感厚重、诗调沉重 内容上与中国诗无 甚差异且作风暗合
8
● 钱钟书先生认为:中国诗有早熟而又早衰的观点,早衰的原 因是没有经过史诗、戏剧诗的阶段而直接出现抒情诗,这就如同 空中楼阁一样——缺乏坚实的基础。如此看来李白、杜甫的诗是 不是也缺乏坚实的基础呢?韩愈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
9
● 中国诗从整体上说缺乏坚实的基础,这是同外国诗相 比得出的结论。中国抒情诗本身基础雄厚,意蕴无穷,以 李白、杜甫的诗作为代表的唐诗正是中国抒情诗的顶峰。 李白、杜甫的诗歌各有其鲜明的特征,李诗飘逸豪放、流 转自然,杜诗沉郁顿挫、凝重浑厚,他们将中国抒情诗优 秀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就中 国诗的整体而言,由于没有经过史诗和戏剧诗的阶段而出 现“早衰”的现象,唐代以后的诗歌开始缺乏变化,甚至 逐渐腐化,最后终于被。
24
● 这句话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人的思想、情感、 理智、意志等可以有所放纵、驰骋,但最终还得有 所回归,寻找定所。生动确切的比喻,令人拍案叫 绝。
25
● 这句话是作者针对发问者的立场来说的。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 他会辨别,但不会笼统地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他要把每个诗 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 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很难形成整体印象,绝不会发生 这个问题。只有读过外国诗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才会运用比较文学的 方法去求证这个问题。

19课《谈中国诗》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探讨》

19课《谈中国诗》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探讨》
丰盈的内心是一颗极具力量的种子,看似微小,实则无 尽。它能带你越过风霜雪雨,领你去看万千世界。
像钱钟书这样,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好的活法。
1、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 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 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2、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 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3、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 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4、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 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 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 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 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 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他”指“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只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壹诗尽职。”贰会临或欣远时赏,期本只的国能特诗说点的明。人本,国不诗能某够个居宗高派
肆 叁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出场就是“抒情诗”,即巅峰,“早衰” 是指后来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指中国文化中一出场便是巅峰,致使后来发展受困 的情况。
(1)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 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即所谓“易尽”;在诗 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穷感慨,久客伤老,反主为宾 的悲哀都包含在这一“问”中,此所谓“无垠”。 (2) 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与诗人鬓毛疏落、老 迈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又强化了这种感慨伤怀。外在形 象“易尽”,内在感慨“无垠”,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 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问题4 (单元研讨任务) 二 1.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谈“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34张PPT)

问题探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作者从哪些角度阐 述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 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歌富于暗示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
词气安和
中国诗与外国诗的相同点是什么?
• 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并且作风也 往往暗合。
主题归纳: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比较文学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 (2)
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 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6)
(1)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 的需要;
(2)富于暗示性;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注释补充
•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 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尽头
•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 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 动,形容威力大。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 (53张)
3、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 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 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 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
《围城》的妙喻
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 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 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 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 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 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 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 “无垠”。根据文意解释“易尽”和 “无垠”的含义。
短小的篇幅
悠远的意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53张)
思考2: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点”时,主要采
用了怎样的论说方法?请举例。
一、诗的发展

对比
外国诗: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


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第一部分: “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 发生这个问题”,“这个问题” 指的是什么问题?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归纳概括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因为他没有比较文学的立场,就不能有居高临 远的观点,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内容上与中国诗无 甚差异且作风暗合
引用多首中外诗歌
精读.精彩语段赏读
1、思考:“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 本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 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外国诗的地方, 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用居高望远的观 点看待中国诗,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 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中国诗特点
外国诗特点
引例或修辞
早熟;抒情诗发达.没有史 先有叙事诗,再有戏 “印象派”的类
诗.缺乏变化,逐渐腐化。 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比,
篇幅短小
篇幅长
闪电空战中、楼二阁寸的象比牙喻比喻
富于暗示性
尖刻短截
多处引用中外诗歌和诗论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情感厚重、诗调沉重 比喻,对照的修辞
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精读.精彩语段赏读
3、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 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 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 是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句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 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 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周密的逻辑性, 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 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 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流毒无穷地 聪明”,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 评、抵制,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2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28张PPT)
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这是一个哲 学命题,指出生命的运行,终要回归它的本原。 作者借此对所谓中、西文化本位论者进行了调侃, 同时强调本国诗对人的家园感。钱氏认为不仅诗 歌创作如此,人性也如此,读异国的诗会使人对 本国的诗有更深刻的体会,中国诗与西方诗是暗 合的。
5.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 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 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 (3)博喻手法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 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抒写了因理想不能 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同时也生动、准确 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
拓展延伸: 比喻说理
1 、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 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 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 2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 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 体 ”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 体 ”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 喻词 ” (像、是、如等)。
第二,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引用的古今中外的大量文史资料 ,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 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 文学、哲学、历史学、艺 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 接受作者观点同时获得丰富的文史知识。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提• 问,:请学生就博喻的手法,角度,效果进行诗歌鉴赏 • 答、(1)作者用博喻的手法来表现“闲愁”之多
、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词中他把抽象的闲 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谈中国诗》 课件 (14张PPT)(语文版必修5)

《谈中国诗》 课件 (14张PPT)(语文版必修5)
gkxx精品课件
2.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境, 我造过aerc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 理. aerc 前缀 Man 男人 Tic 后缀
飘飘然的样子
飞行
aercmantic
gkxx精品课件
作业:课后练习三
致大海/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gkxx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为了让大家充分的和形象的了解中国诗的特点,作 者除了充分的运用对比这种写作手法之外,还充分 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那么在说明了中国诗特 点的各自然段中,有那些比喻句,这些比喻句分别说 明了什么?
gkxx精品课件
第二自然段: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就是早衰.(中国 的抒情诗来是早,去的也快)
《围城》(长篇小说)1947;
《谈艺录》(诗话)1948,;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 《七缀集》(文论集)1985 。
gkxx精品课件
思路和结构: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 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 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 坡的 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 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 远征增添了甜蜜”),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说明论诗不应该采取“本位主义”,应该通过比较 gkxx精品课件 的方式才能够更深刻的感受本国的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中国诗和中国画》
《致大海》与《观沧海》的异同
• 内容上,《致大海》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 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 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 《观沧海》 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 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 怀作者通过写大海抒发自己政治家、军事 家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黄梅黄 国梅 际国 育才际 高育 中才
光之高中 歌光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
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 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 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 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 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 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 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 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 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 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是 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 远的意味。相比而言,《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 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 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 可涵咏价值大。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 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 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 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 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课文研读
• 阅读全文,初步感知,勾画关键 句。
• 轻鸢剪影:简短轻灵 •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
际、深处。 • 吞言咽理:指文中形容受感动而
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
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思考讨论:中国诗的特点
抒情诗
戏剧

点 史诗-------戏剧---------抒情诗
每把眉眼颦蹙
对比 易尽里望见无垠 贵乎尖刻斩截
特点(二): 富于暗示
言有尽而意无穷
要求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空泛连着确切 听不见的更美
中国 (中外诗人的诗论很接近) 外国
严 羽 欧阳修 白居易

引用
柳宗元 李 白 王勃 赵嘏
贾岛 鲍照

济 慈 维 莱 拜伦
方 法 比喻
怀孕的静默 哈姆莱特的静默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 《围城》(长篇小说)1947; 《谈艺录》(诗话)1948,;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 《七缀集》(文论集)1985 。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 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 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 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 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 江雪
Fishing In Snow
• 千山鸟飞绝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 万径人踪灭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 孤舟蓑笠翁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 独钓寒江雪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致大海》与《观沧海》的异同
• 内容上,《致大海》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 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 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 《观沧海》 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 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 怀作者通过写大海抒发自己政治家、军事 家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异:形式上,《致大海》是自由体诗。《观沧海》是 古体诗。
王士桢 刘希夷 魏尔金 惠特曼
特点(三): 笔力轻松,词气安和
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
原 因
文人的话,是谈话,不是演讲
蜘蛛网之于钢丝网
论比
像乐队合奏 像吹芦管
证 喻、 狂起来只不过凌风出尘
方 法
对 比
狂起来拔木转石的力兽和惊天动 地的神威
中国诗不是野蛮犬吠,像良心的声 音又静有细
古希腊抒情诗人萨福的诗歌亦大多以爱情为 主题,而且非常热烈。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地爱你。
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
偶然 文/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相思》: 妈呀,亲爱的妈呀! 我哪有心织布 , 我心里已经充满了 对那个人的爱慕。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规律 早熟 一蹴而至最高境界 早衰 缺乏变化,逐渐腐化






方 法 比喻 没有底的造房子(引用)
特点:早熟早衰
特点(一): 篇幅短小 一篇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
原因 诗体适配诗心
引用 爱伦坡的主张
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论 证 方 法
比喻
声韵里的轻鸢剪掠
诗人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 雕刻家 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 伤!

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
感有节制,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
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
诗里算是“浪漫”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
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得坦率的,比起西洋来
,仍然是含蓄的;我们认为词华够浓艳的了,看
惯粉红骇绿的他们 还欣赏着它的素淡;
• 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 他们只觉得不失为斯文温雅。
特点 (四)
题材 数量
内容 风格
例证
田园 方面
口吻 方面
社交诗特别多 (比较)
宗教诗几乎没有
内容相同 作风暗合
(比较)
中国的 陶渊明 罗马的 霍瑞斯
外国的 歌德、格雷 中国的 陶潜、杜甫
比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中有西方的品质

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


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增加对本国诗的热爱
论证方法:比喻
不管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都是人 (共同点)
北京狗与西洋狗 (异中有同)
不上“本店十大特色”的广告的当 (不轻信别人的结论)
家居、出门、回家 (研究外国诗的过程)
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加了甜蜜 (研究外国诗的作用)
主题归纳:
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 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 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 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 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 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启示人们, 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 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