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谈中国诗》ppt课件

《谈中国诗》ppt课件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征 语言:词气和
中国诗因短而词气安和
内容: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引论: 立场 比较文学 发展:成熟早
文章结构
中国诗早熟,最先产生的是抒情诗
形式:篇幅短
抒情诗虽短却有悠远的意味 本论: 技巧:韵味长
富于暗示和爱用疑问语气结束
语言:词气和
中国诗因短而词气安和
内容: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 “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 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例5:“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 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 中国诗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6节)
• “比重”在这里指诗所承载的内容 以及诗所用的篇幅和诗的音调的总 和。
用“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 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课件(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课件(20张PPT)

异:
《观沧海》篇幅短小。
《致大海》篇幅较长,。
《观沧海》意味深远,富于暗示性。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 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 襟的象征。
《致大海》抒情充分,体现了外国诗直 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 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国钱

钟 书
钱钟书
现代文学研究家、 作家,字默存,号槐 聚,代表作是长篇小 说《围城》。
他的小说或散文, 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 点。
钱钟书精熟中国文化,通览世 界文化。他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 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 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 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 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 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 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 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 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 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 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钱钟书
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的 人拼命想出去。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 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 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 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 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 憔悴。
课外拓展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谈中国诗 课件

谈中国诗 课件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 又为你的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 罗襦上。表面看,是感李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 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丈夫是执戟明 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 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 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 明己志,“事夫誓拟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 婉,而意志坚决,“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 绝”。 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 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 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
【艺术鉴赏】 1.委婉含蓄,意蕴深沉。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 《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 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诗是说这位君子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 还要 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 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 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李师道的别有用心。
1.读准字音 一蹴(cù . )而就 眉眼颦(pí . n)蹙 卓(zhuó )然 . 轻鸢(yuān) . 无垠(yí . n) 咻(xiū)咻 .
2.掌握词义 严正:严肃、正当。 羡妒:羡慕、嫉妒。 凑泊:原来是佛教禅宗术语。意为生硬地结合在一 起。这里指诗歌创作中,创作主体的心灵与客观反映对 象两者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即没有达到物我合一的 境界,而是显得生硬,有勉强结合的意思。
如:摩羯座一向脚踏实地,做人极稳重,没有大起 大落的情绪困扰,自然~,精神爽利啦! 回肠荡气: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 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如:过去,一首~的《走西口》 ,成为了晋、蒙、陕、 冀四省区的主打歌;如今,一部央视开年大戏《走西口》 , 再次把山西的历史、风情及晋商文化展现给了全世界。

学谈中国诗课件ppt

学谈中国诗课件ppt

杜甫和《登高》
总结词
杜甫是中国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登高》描绘了诗人登高 远望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详细描述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代表作,诗歌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杜甫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现代诗人代表及其作品介绍
总结词
现代中国诗歌发展多元化,代表人物众多,包括朦胧诗 、白话诗、现代派等流派。
虽然朦胧诗派在当代诗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现代派 诗歌仍然在继续发展和延续,以表现个人内心世界和情 感体验为主要内容。
04
中国诗歌的艺术特色
韵律和节奏
总结词
中国诗歌注重韵律和节奏,通过音韵和节拍来营造美感。
详细描述
中国诗歌通常采用固定的韵律和节奏,如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等。这些诗歌形式 具有明显的韵律和节奏感,能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达情感和营 造美感。同时,中国诗歌也注重平仄的协调,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意象和象征
总结词
中国诗歌善于使用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详细描述
中国诗歌常常使用具体的意象和象征来传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例如,用“杨柳”代表离别之情,“月亮”代 表思乡之情,“梅”代表高洁和坚强等。这些意象和象征的使用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和理解力。
抒情和叙事
总结词
中国诗歌既注重抒情,也注重叙事,二者相得益彰。
元明清诗歌的代表人物
元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元代的关汉卿、明代 的杨慎、清代的纳兰性德等。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鲜明 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 活。
03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诗歌的兴起

《谈中国诗》课堂课件

《谈中国诗》课堂课件

07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程总结: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诗歌经历了多 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包括诗经、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
中国诗歌的文化内涵
中国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 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
中国诗歌注重意境、情感、节 奏和音韵等方面的表现,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诗歌的鉴赏方法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 平、艺术手法等方面,可以更
好地鉴赏和理解中国诗歌。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
练习题
针对本次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以 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思考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 美情趣。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鼓励学生探索中国诗歌的更多 层面。
诗歌特点
中国诗歌注重意境营造、情感抒发 和音韵节奏,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 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教学安排
课程将按照诗歌发展历程和流派特点进行分阶段教学,每个 阶段包括诗歌赏析、讨论交流和创作实践等环节。同时,将 邀请诗人、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广 阔的学习视野和实践机会。
注重诗歌的节奏感和韵 律美,使诗歌朗朗上口,
易于传诵。
鉴赏方法:如何欣赏和评价一首好诗?
01
02
03
04
主题思想
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 悟诗人的情感表达。
意象意境
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 诗歌的艺术魅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 (53张)
3、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 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 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 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
《围城》的妙喻
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 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 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 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 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 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 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 “无垠”。根据文意解释“易尽”和 “无垠”的含义。
短小的篇幅
悠远的意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53张)
思考2: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点”时,主要采
用了怎样的论说方法?请举例。
一、诗的发展

对比
外国诗: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


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第一部分: “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 发生这个问题”,“这个问题” 指的是什么问题?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归纳概括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因为他没有比较文学的立场,就不能有居高临 远的观点,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谈中国诗》ppt课件

《谈中国诗》ppt课件

05
中国诗歌翻译与传播
翻译原则与技巧探讨
忠实原文
01
在翻译中国诗歌时,首要原则是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诗的
意义、情感和韵味。
保持诗歌形式
02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诗歌的形式,如押韵、节奏等,以
体现诗歌的音乐美。
文化背景考虑
03
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注释、解释
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互动关系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体现在创作实践上,还体现在理论研究和批评领 域。通过对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 律。
古典诗歌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古典诗歌对当代文学 创作的影响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许多当代作家在创作中自觉 或不自觉地借鉴了古典诗歌的表现手 法和艺术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青玉案·元夕
此词为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描绘元夕之夜的景象和词人的 感受,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和对未来的期许。
04
中国诗歌与现代文化关系
传承与创新:古典诗歌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
01 02
古典诗歌的传承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渠道得以 传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能够欣赏到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和意境 之深远。
象征手法与意象运用
象征手法
中国诗歌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等 赋予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
感和主题。
意象运用
意象是中国诗歌中重要的艺术手法 之一,诗人们通过创造独特的意象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增强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2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28张PPT)
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这是一个哲 学命题,指出生命的运行,终要回归它的本原。 作者借此对所谓中、西文化本位论者进行了调侃, 同时强调本国诗对人的家园感。钱氏认为不仅诗 歌创作如此,人性也如此,读异国的诗会使人对 本国的诗有更深刻的体会,中国诗与西方诗是暗 合的。
5.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 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 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 (3)博喻手法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 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抒写了因理想不能 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同时也生动、准确 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
拓展延伸: 比喻说理
1 、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 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 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 2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 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 体 ”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 体 ”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 喻词 ” (像、是、如等)。
第二,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引用的古今中外的大量文史资料 ,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 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 文学、哲学、历史学、艺 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 接受作者观点同时获得丰富的文史知识。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提• 问,:请学生就博喻的手法,角度,效果进行诗歌鉴赏 • 答、(1)作者用博喻的手法来表现“闲愁”之多
、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词中他把抽象的闲 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
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学习交流PPT
5
补充注释
•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 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 尽头。
•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 的情形。咽,吞咽。
学习交流PPT
13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 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 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 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
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
学习交流PPT
16
5、解释“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 配诗心的需要。”的含义。
诗心在文中指诗歌表达的内容,跟 “诗体”(诗歌的艺术形式)相对。
“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 者”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简短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3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 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 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 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学习交流PPT
4

题目解说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
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
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
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
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学化习交流。PPT ”。
8
第三部分(第3段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 的各个特点。
第一层,篇幅短小,意味悠远。(形式)
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3)
第二层,富于暗示,引人遥思。 (技巧) 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4-5)
——
学习交流PPT
1
钱钟书
现代文学研究 家、作家,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 中书君 。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 或散文,都具有机 智隽永的特点。
学习交流PPT
2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1946 《围城》(长篇小说) 1947 《谈艺录》(诗话) 1948 《管锥篇》(1-4册,文论) 1979 《七缀集》(文论集) 1985
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 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 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2)
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
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
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 诗短,可以一会儿读完。
学习交流PPT
15
4、“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是 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含义是什么?
“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 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幅。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 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形象地表 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在内容流PPT
12
品味语言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 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 逐渐腐化。
“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 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 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 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 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 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
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
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
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
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
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
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谓的“聪明”不
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
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
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学习交流PPT
14
3、“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 战。”“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 剪掠。” “闪电战”“轻鸢剪掠”指的 是什么?
学习交流PPT
10
谈 诗中

文章思路
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比 较文学(1)
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 规律(2)
阐述中国诗的具体特点(3—7)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
学习交流PPT
11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
中 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国 而且逐渐腐化。
诗 的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 配适“诗心”的需要。
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
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
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
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
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
•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 容威力大。
学习交流PPT
6
理清文章思路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
(2)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 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8)
学习交流PPT
7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第三层,“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语言)
(6)
第四层,多社交诗,少宗教诗。 (内容)
(7)
学习交流PPT
9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 结论是什么?(8)
论说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 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 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 本国诗歌。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