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通大桥中塔柱施工技术方案上报
苏通大桥主桥索塔及上部结构关键施工技术-钢箱梁斜拉桥

Ø 塔高; Ø 钢箱梁宽且重; Ø 斜拉索长且重; Ø 单悬臂施工长度大。
6、自然条件特点
Ø 水深、流急、江面宽阔; Ø 大风天气多; Ø 航运繁忙。
中交二航
这些特点要求必须采取 相应的关键施工技术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中交二航
二、索塔施工及控制技术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1、钢箱梁安装[3]
1.3 钢箱梁施工关键技术
中交二航
中跨合龙 施工期悬臂钢箱梁抗风及振动控制 索塔区塔梁临时连接 边跨合龙 临时存梁支架防船撞和临时墩水下防冲刷 大块梁段吊装及调位 钢箱梁制造和安装施工监控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1.4 各类钢箱梁安装要点[1]
中交二航
1.4.1 辅助跨、边跨大块梁段安装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中交二航
1、钢箱梁安装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1、钢箱梁安装[1]
1.1 钢箱梁分类及相关参数
➢ 钢箱梁分为17种类型, 141个梁段;
➢ 标准节段16m、边跨 尾索区标准节段12m;
➢ 标准梁段最大起吊重 量约450t;钢箱梁全 宽41m。
梁高:4.0m
3.4施工期索塔和塔吊的抗风和振动控制[4] 中交二航
■ 索塔施工期间的减振措施
Ø 振动对索塔施工及塔吊操作性不存在较大影响。 Ø 振动频率低,采用主动质量阻尼器并不能有效抑振。
所以索塔及塔吊未采用减振措施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中交二航
三、上部结构施工及控制技术
1、钢箱梁安装 2、斜拉索安装 3、控制与监测
中交二航
3.3 索塔几何线形监测和控制
苏通大桥施工方案

苏通大桥方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 (1)1.2 前期工作概况 (1)2. 主要技术标准 (3)3. 建设条件 (6)3.1 地形地貌 (6)3.2 气象 (7)3.3 河势及河床稳定 (8)3.4 水文 (9)3.5 工程地质 (12)3.6 地震 (15)4. 主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19)4.1 总体设计 (19)4.2 结构设计 (19)4.3 施工方案 (26)5.专用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31)5.1 总体设计 (31)5.2 结构设计 (32)6. 引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36)6.1 总体设计 (36)6.2 结构设计 (36)6.3 施工方案 (39)7. 接线工程 (40)7.1 接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40)7.2 接线工程设计路段划分 (40)7.3 接线工程路线走向 (40)7.4接线工程概况 (40)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42)8.1 管理养护机构 (42)8.2 交通安全设施 (42)8.3 监控系统 (42)8.4 通信系统 (42)8.6 收费系统 (43)8.7 限载系统 (43)8.8 供电照明及综合电力监控 (43)8.9 房屋建筑 (44)8.10 景观工程 (44)8.11 跨江大桥附属工程 (44)9. 建设安排与实施方案 (45)9.1 总体施工方案 (45)附图地理位置.................................................................................................................... 图-1路线平纵面缩图........................................................................................................ 图-2全桥标准横断面........................................................................................................ 图-3主航道桥总体布置.................................................................................................... 图-4专用航道桥总体布置................................................................................................ 图-5全桥施工进度安排.................................................................................................... 图-61. 项目概况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通河段,连接苏州、南通两市,北岸接线始于江苏省公路主骨架“横三”线——宁(南京)通(南通)启(启东)高速公路,与实施中的连(连云港)盐(盐城)通(南通)高速公路相接;南岸接线终于江苏省公路主骨架“连三”线——沿江高速公路太仓至江阴段,与实施中的苏(苏州)嘉(嘉兴)杭(杭州)高速公路相接。
苏通大桥超高索塔施工几何测量技术总结

2 . 静态及长基线测量:3 .1 2 mm+ . p 05 mD ; p 2. .2实时静态基线: 5 m + . p 2 m 2 p mD ; 0
2. .3准动 态及 动态 测量 g1mm +1 p mD ; 2 0 .p 0
1. .2自然条件差,天气影响较大,有雾天气较多, 2 夜间以及高空作业难度大 ,需要采用带有 自动跟踪 、照 准、锁定棱镜功能的全站仪 ;
1概 述
11工程概 况 . 苏 通 大 桥 桥 位 区 的 江 面 宽 度 约 6 m , 主 跨 跨 度 k
1 .索塔几何测量是在充分发挥常规测量方法基础 .7 2 上,引进现代测绘新技术 ,综合应用、互为补充 ,目的 是确保世界一流的苏通大桥索塔施工的质量和工期。
18 m,南北主桥墩 、辅助墩以及过渡墩位于江 中,距 08 离两岸江堤达 2 m~ k C 标索塔采用倒 Y型, k 3 m。 3 塔高 30 m( 台以上 )由上塔柱( 0. 承 4 , 包含上、 中塔柱连接段 ) 、 中塔柱 ( 包含中、 下塔柱连接段 ) 下塔柱和下横梁组成 , 、 塔柱顶高程 3 6 0 塔柱底e,高程 5 0 索塔总高 0 . m, 0 eo . m, 6 30 0 0. m;其 中上塔柱高 9 . 1 4 1 6m,中塔柱高 15 1m, 3 5. 3 8 下塔柱高 5. 6 3 2m;中、下塔柱横桥 向外侧面的斜率为 2 1 . 9 ,内侧面 的斜率为 1 . 8 ,顺桥 向的斜率为 /9 5 72 /4 9 84 110 3 。索塔在桥面 以上高度 2 0 1 /0. 3 1 3 . m,高跨 比为 4 0 1m, . 2 塔底左右塔柱中心间距 6 . m。其 中上塔柱锚 2 20 0
维普资讯
< 交通工程建设 >2O 年第一期 O7
苏通大桥主4#墩超大群桩基础施工技术(二航)共55页文档

1 概述1.1 工程概况苏(州)-(南)通大桥是中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距长江入海口 108km。
由北接线、跨江大桥、南接线组成,双向高速 6 车道。
其 8146m 的跨江大桥为北引桥、主桥、南引桥组合。
主桥为 100+100+300+1088+300+100+100=2088m 的七跨一联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该桥的设计和施工将创造 4 项世界纪录,是中国向世界建桥最高水平的一次搏击。
北主塔基础(主 4#墩)采用高桩承台结构。
桩基由 131 根直径 2.80~2.50m、长117.60m 的钻孔灌注桩组成,见图 1。
该桩基的成功实施,已创造了世界桥梁最大的群桩基础。
1.2 施工的自然条件1) 地质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第四纪地层厚度大,分布较稳定,基岩埋深在 270~280 m 之间。
桥位区全新统颗粒较细,沉积时间短,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上更新统以沙土为主,性质较好,其中 6-1,8-1 层岩性以含砾中粗沙为主,厚度大,分布较稳定;中更新统分布稳定,性质好。
主要地质分布特征参数及指标分别见表 1、表 2。
主桥北塔墩基础地质情况表表1地 层编 号岩土名称状态层底标高 (m)全 1-3 新 1-3统 1-3 Q4 1-3细砂 粉砂 细砂 粉砂中密 中密 中密 密实-36.7 -45.9 -54.7 -57.25-1中砂密实-64.2上 5-1 更 5-2 新 统 6-1 Q3 6-26-1粗砂 细砂 粗砂 细砂 中砂密实 密实 密实 密实 密实-71.5 -74.2 -78.2 -80.6 -87.2推荐承载力 (kpa)170 140 180 150 400 500 250 450 300 420极限摩阻力 (kpa)45 35 45 40 60 100 50 80 55 60标贯击数20 15 25 42 >50 47 36 >50 >50 >50第1页7细砂密实-94.2300558-1粗砂密实-98.35001008-2粗砂密实-104.7300508-2粗砂密实-115.2300558-3 亚粘土软塑-118.3270508-1粗砂密实-122.25001008-2粉砂密实-125.2220508-1粗砂密实-129.0500100主桥北辅助墩基础地质情况表42 >50 >50 >50 >50 >50 >50 >50表2地编 层号1-1岩土名称亚砂土状态软塑全 3-1粉砂中密新4亚粘土软塑统 4 粉砂夹亚砂土 中密Q44亚砂土夹粉砂 软塑4亚砂土流塑5-1中砂密实5-2细砂密实6-1粉砂密实6-1砾砂密实上7细砂密实8-1粗砂密实更8-1中砂密实新 8-1中砂密实8-2细砂密实统8-2砾砂密实Q3 8-28-1细砂 粗砂软塑 密实8-1细砂密实8-1粗砂密实8-1细砂密实各类土层对钻孔施工的影响层底标高 (m)-17.70 -29.90 -46.70 -50.20 -54.50 -61.30 -66.50 -73.60 -78.60 -84.70 -87.00 -91.80 -93.70 -103.20 -107.70 -111.30 -117.20 -121.00 -123.70 -129.70 -130.90推荐承载力 (kpa)100 110 110 120 120 110 400 250 180 500 300 500 420 450 300 550 300 500 300 500 300极限摩阻力 (kpa)35 35 35 40 40 35 60 50 45 100 55 100 60 60 50 100 55 100 55 100 55标贯击数8 16.6 12 31 39 14.6 50 29 31 50 46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第2页粉细砂土层对钻孔泥浆的影响和破坏较大,松散的粉细砂土层还很容易导致塌孔; 密实的中粗砾砂对钻孔桩施工影响最大,在砾砂中钻进,容易导致泥浆泄漏,钻进速度 变慢,在土层交替变化处,因土层软硬不一,差异较大,更容易导致钻孔倾斜,也是容 易钻杆断裂的土层,在施工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必要的施工措施保证了钻孔施 工的顺利;亚粘土层容易引起糊钻和蹩钻现象,在钻具和钻头的排碴能力及设备配置上 有针对性,加快了钻孔成桩速度,在腐质性亚粘土中钻进极易造成缩孔、缩径、塌孔等 现象的发生,在此土层中钻进时,加大了泥浆水头作用高度和保证了泥浆性能指标,防 止了一切钻孔事故的发生。
桥梁柱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针对某桥梁柱进行加固施工,桥梁位于城市主干道,承担着重要的交通任务。
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因素影响,桥梁柱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安全隐患。
为保障桥梁结构安全,提高桥梁使用寿命,决定对桥梁柱进行加固施工。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设计成立桥梁柱加固施工项目部,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2. 施工材料(1)加固材料:碳纤维布、环氧树脂、锚杆、预应力筋等。
(2)施工设备:切割机、钻机、喷砂机、搅拌机、振捣器、水准仪等。
3. 施工人员组织一支专业施工队伍,包括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质检人员等,并进行岗前培训。
三、施工工艺1. 施工步骤(1)现场勘查:对桥梁柱进行详细勘查,了解损伤情况和加固需求。
(2)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勘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加固材料、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
(3)施工准备:准备施工材料、设备,组织施工人员。
(4)施工: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包括切割、钻孔、锚杆植入、碳纤维布粘贴、环氧树脂固化等。
(5)质量检测:对加固后的桥梁柱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加固效果。
2. 施工工艺(1)切割:根据设计要求,对桥梁柱进行切割,形成加固区域。
(2)钻孔:在加固区域钻孔,用于植入锚杆。
(3)锚杆植入:将锚杆植入钻孔,确保锚杆与桥梁柱紧密结合。
(4)碳纤维布粘贴:将碳纤维布粘贴在锚杆上,形成加固层。
(5)环氧树脂固化:在碳纤维布表面涂抹环氧树脂,进行固化。
(6)质量检测:检测加固后的桥梁柱,确保加固效果。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选择材料,确保材料质量。
2. 施工过程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3. 质量检测:对加固后的桥梁柱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加固效果。
五、安全文明施工1. 施工安全: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2. 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六、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苏通大桥墩身施工方案(爬模)

施工技术方案1.概述Io1工程概况苏通大桥B2标水上墩身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分离式矩形薄壁墩,46#—55#单幅桥墩平面尺寸为6.5mX4.2m,56-64井单幅桥墩平面尺寸为6.5mX4.5m。
距墩底4m范围内和墩顶2m范围内为实心段,中间为空心段,空心段上下2m为倒角部分,下部壁厚由1。
2m渐变为0.7m,上部壁厚由0.7m渐变为1。
2m,中间壁厚为0.7m.墩身纵向中心距桥梁中心线8。
7m。
墩身底标高为+1。
Om,墩顶标高从46#墩的+41.592m到64#墩的+61。
842m0混凝土标号为C40。
墩身受力主筋均采用直径32mm的II级钢筋,采用墩粗直螺纹连接。
墩身受力主筋伸入承台混凝土中L5m.箍筋均采用直径12mm的H级钢筋,距离墩底4m范围内和墩顶2m范围内沿墩高15CnI一道,中间布置形式为50X10cm+NX15cm+M+50X10cm,N和M根据各墩墩身高度而定。
墩身施工均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施工。
共拟投入六套爬模,即三个墩六个墩柱的模板。
墩身每节浇注高度为4m,在变截面处和墩顶处进行部分调整。
各墩分节段见表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 1415 16 46#墩 4 4 4 4 4 4 4 44 2.592 2.047墩 4 4 4 4 4 4 4 44 3.717 2.048#墩 4 4 4 4 4 4 4 4 4.5 4.342 2o049墩 4 4 4 4 1 4 4.5 4.54«54,467 2。
050#墩 4 4 4 4 4 4 4 4 4 4。
0 3。
092 2.051墩 4 4 4 4 4 4 4 44 4.0 4o217 2.052#墩 4 4 4 4 4 4 4 44o5 4.5 4.3422。
053墩 4 4 4 4 4 4 4.5 4。
5 4.5 4。
5 4o467 2o054#墩 4 4 4 4 4 4 4 444。
0 4o03o592 2。
苏通大桥南主塔MD3600塔机的安装与应用

其 1 8 m 的 主跨实 现 了斜拉 桥 的 8 0
千米跨 越 ,位 居世界 第一。
( )上塔 柱为钢 锚箱与混凝 土 2 共 同受力结构 ,其 中最大钢 锚箱单
苏通大桥南主塔采 用倒 Y形结 节 重 达 4 .l 对 吊装 设 备 的 吊装能 5 8, 图2 塔机附墙整 体现场 照片 构 高3 0 4 m, 同类桥型世界第 力提 出了较高要求。 0 .0 为
荷载按照幅度 3m处最大 吊重 5t 0 0和 2 3 塔机布置方案 。 幅度 3m处最大吊重 lt 0 O 的吊装要求 结合 苏通 大桥塔 肢 结构特 点 , 个塔肢 同时作业 , 综合考 虑 进行大塔机和小塔机的选择。 前者主 为保证2 要考虑上塔柱钢锚箱节段的最大荷载 影 响塔机布置 的各种 因素 ,对塔机
维普资讯
工程报道
SI TE REPORT
苏通大桥 南主塔
图重完机 1臂成雄 安后姿 起装塔
MD 塔机 的安装与应 用 30 60
白飞 阳 张接 信 王 栓让 许传 波 ’
( 1中交 第二公 路工 程局 有限 公司 , 陕西 西 安 70 6 ; 长 安大 学 工 程机械 学 院 , 西 西 安 706 ) 105 2 陕 104
表 2 T 3 型塔机技术性 能参数 Q Z 1 5
大塔机选择波坦MD 60 30 型塔机 , 小
塔机选择江簏 Q Z 1 型塔机 。 T 35
2 2 塔机施工性能 。
法 国波坦.其主要性能参数如表 1 。 江 簏Q Z 1 型塔 机 性 能参数 T 3 5
( )塔柱施 工爬 升模架 空间尺 1
寸及安装荷载。
()钢锚箱的安装荷载 ( 2 包括从
驳船上起 吊及塔上 安装) 。 ( ) 塔机 的拆 除 荷载 及 空 间 3
苏通大桥南主塔MD3600塔机的安装与应用

图1 起重臂安装完成后塔机雄姿苏通大桥南主塔MD3600塔机的安装与应用白飞阳1 张接信2 王栓让1 许传波1(1.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2.长安大学 工程机械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1 工程概要1.1 主塔结构概况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长江口南通河段,连接南通和苏州两市,东距长江入海口约108km,西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约82km。
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5个跨江通道之一。
其主桥全长为2088m,采用7跨连续钢箱梁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其1088m的主跨实现了斜拉桥的千米跨越,位居世界第一。
苏通大桥南主塔采用倒Y形结构,高300.40m,为同类桥型世界第工程报道SITE R EPORT一高塔; 索塔混凝土量达27786m3,钢筋总重达7981t; 其中上塔柱斜拉索采用钢锚箱锚固结构,钢锚箱总高度73.6m,分30节施工,最大钢锚箱单节重达45.8t。
塔柱总体布置图见图3。
1.2 施工难点(1) 桥位处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气达108天,对吊装设备的抗风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上塔柱为钢锚箱与混凝土共同受力结构,其中最大钢锚箱单节重达45.8t,对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图2 塔机附墙整体现场照片荷载按照幅度30m处最大吊重50t和幅度30m处最大吊重10t的吊装要求进行大塔机和小塔机的选择。
前者主要考虑上塔柱钢锚箱节段的最大荷载(45.8t)+吊具重量+锚箱工作平台重量; 后者主要考虑自动模架在安装过程中的最大吊装荷载及施工支架安装时的最大吊装荷载的要求。
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影响因素,经过对国内、国外塔机的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最后确定选用以下两种塔机作为塔柱施工的吊装设备:大塔机选择波坦MD3600型塔机,小塔机选择江簏QTZ315型塔机。
2.2 塔机施工性能法国波坦MD3600型塔机经改造后,其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
江簏QTZ315型塔机性能参数如表2。
2.3 塔机布置方案结合苏通大桥塔肢结构特点,为保证2个塔肢同时作业,综合考虑影响塔机布置的各种因素,对塔机的布置进行以下3种方案的比选:方案一: 布置1台大型塔机于塔柱中部,利用1台塔机完成塔柱施工;表1 MD3600型塔机技术性能参数表2 QTZ315型塔机技术性能参数2 吊装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案2.1 塔机选型根据苏通大桥主塔设计构造形式,结合桥位处的地理环境,主塔施工塔机选型及布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1) 塔柱施工爬升模架空间尺寸及安装荷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施工技术方案1. 概述1.1总体结构苏通大桥C3标索塔采用倒Y形,包括上塔柱、中塔柱、下塔柱和下横梁,采用C50混凝土。
塔柱顶高程306.00 m,塔柱底中心高程5.60m,索塔总高300.40m;其中上塔柱高91.361 m ,中塔柱高155.813m,下塔柱高53.226m;中、下塔柱横桥向外侧面的斜率为1/7.9295,内侧面的斜率为1/8.4489,顺桥向的斜率为1/100.133。
索塔在桥面以上高度230.41m ,高跨比为0.212m ,塔底左右塔柱中心间距62.00m。
中、下塔柱采用不对称的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尺寸由15.00×8.00m变化到10.826×6.50m。
为施工方便,我们确定了中塔柱包含的施工节段,即从第18施工段开始至第47施工段结束,共30个节段,其中:第47节段为变节段,高度为4.3米;其他29个节段为标准节段,每节高4.5米。
中塔柱标高从77.6m至212.4m,总高134.8m。
为增加索塔景观效果,塔柱外侧设有宽2.40 m ,深0.20 m的装饰凹槽;塔柱外侧均设有1.50m×0.50m 的倒角。
中塔柱横桥向内侧从+80.600m标高开始沿上每隔5.0m 设置Φ160×6.2mm的PVC管作为通气孔。
中塔柱竖向主筋采用Φ36 mm的Ⅲ级钢筋,均为束筋布置,外侧3层(凹槽处2层)、内侧一层。
中塔柱总体结构见图 2.1-11.2 气象条件桥址位于长江下游,临近长江入海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旱涝、雷暴、台风、龙卷风,因此各种自然气象因素均有可能对中塔柱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其中尤其以台风及雷暴的自然因素影响最大。
桥位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40Cº,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20Cº,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70Cº,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10Cº,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20Cº。
桥位地区年平均下雨日为120天左右,最多150天;年平均雷暴日为30天左右,最多可达60天。
图2.1-1 索塔中塔柱总体结构图(单位:高程以米计,其余为厘米)因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从5月下旬至11月下旬桥区位置均有可能遭受台风袭击,年均出现台风2.3~2.7次,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台风多发期,8月份是台风影响最多的月份,约占40%。
对中塔柱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见表2.1-1。
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m/s)表2.1-1重现期10年30年50年100年120年150年200年机制—Ⅱ型32.0 35.5 37.1 39.1 39.7 40.4 41.32、中塔柱总体施工工艺2.1 总体施工工艺选择2.1.1中塔柱节段划分及主要施工工艺(1)中塔柱(+77.6m~+212.4m)采取自动液压爬模系统进行施工,其共划分为30个施工节段,节段组成为29×450cm+1×430cm,详见图2.2-1。
图2.2-1 中塔柱施工节段划分图(2)中塔柱第18~45节段上下游两个塔肢采取同步施工。
(3)受两肢间距离的影响,中塔柱第46、47节段拟采取异步施工,即先完成上游塔肢46、47节段的施工后,拆除其内侧爬架,再施工下游第46、47节段。
(4)中塔柱节段施工的同时,按要求安装水平横撑,施加顶力,以消除塔柱施工中自重的影响。
2.1.2 中塔柱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中塔柱主要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2.2-2。
上游第46~47节段施工图 2.2-2 中塔柱施工工艺流程图2.2 主要施工设备设施的选用及布置 2.2.1主要施工设备设施的选用 2.2.1.1 起重设备 (1)起重设备选择北索塔中塔柱前场施工主要采用MD3600(南京三桥提供)和zsc5060型(250t.m )塔吊作为主要起重设备,上游平台一台WQ70/40型桅杆吊作为辅助起重设备。
南索塔中塔柱前场施工采用MD3600(南京三桥提供)和QTZ315型塔吊作为主要起重设备。
(2)塔吊及桅杆吊性能① MD3600经改造后,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2-1。
MD3600型塔吊技术性能参数 表2.2-1下游第46~47节段施工②250t.m(zsc5060型)塔吊性能见表2.2-2。
250 t.m塔吊技术性能参数表2.2-2③QTZ315型塔吊性能指标见表2.2-3。
QTZ315型塔吊技术性能参数表2.2-3非工作状态允许风速64m/s最大工作风速19.2 m/s④WQ70/40型桅杆吊相应荷载曲线图见图2.2-3。
图2.2-3 WQ 70/40桅杆吊荷载曲线图(3)塔吊顶升中塔柱施工时,MD3600、250t.m(zsc5060型)、QTZ315型塔吊已经安装到位,施工过程中,塔吊按要求自行顶升加节。
2.2.1.2 混凝土生产、输送设备(1)混凝土生产及泵送设备北索塔中塔柱混凝土生产采用平台上搅拌站,其料仓一次储料可生产800m3砼,能同时满足中塔柱一次浇筑4个最大方量节段的砼供应。
搅拌站有两条生产线,均采用两台配料机,两台HZS80搅拌机。
两台大型拖泵,一台是SCHWING BP 4000HDR-C型高压混凝土泵(详细技术参数见表2.2-4) ;另一台是HBT90CH-2122D型超高压混凝土泵(详细技术参数见表2.2-5)。
SCHWING BP 4000HDR-C混凝土输送泵主要性能参数表2.2-4技术参数SCHWING BP 4000HDR-C 理论混凝土输送量 m³/h101/43HBT90CH-2122D混凝土输送泵主要性能参数表2.2-5南索塔中塔柱混凝土生产也采用平台上搅拌站,其布置形式同下塔柱施工。
采用两台HBT90CH-2122D混凝土输送泵(详细技术参数见表2.2-6)。
SCHWING BP 4000HDR-C混凝土输送泵主要性能参数表2.2-6(2)混凝土泵管为适应中上塔柱施工高度的要求,混凝土泵管选用壁厚为8mm的高压管。
北索塔高压泵管直管单根长度为3m,南索塔高压泵管直管单根长度为2m。
北塔泵管从搅拌站接出,经过30~50m的水平管路到达桥轴线处,在桥轴线承台顶面搭设一个钢管平台,泵管沿该平台到达下横梁底部预留孔,从预留孔进入下横梁,然后分开,从下横梁两侧预留孔进入上下游两个塔腔内,并沿塔腔内壁架设至浇筑段。
水平管每隔3m垫枕木,垂直管6m附墙1次。
南塔从平台拌和楼接出的泵管一条经过60m的水平管路到达QZ315塔吊,泵管沿塔吊直上中塔柱顶面。
另一条泵管经过30m左右的水平管路到达MD3600塔吊,泵管沿塔吊直上中塔柱顶面。
水平管和垂直管路交接处设置液压混凝土控制截止阀,便于清洗泵管及泵送堵管等事故处理。
2.2.1.3 电梯在下塔柱施工时,已结合中上塔柱施工需要,在下游塔柱靠主跨侧和上游塔柱靠边跨侧分别布置一台SCQ200GP型和一台SCQ200G型电梯。
电梯基础位于承台顶,导轨附着于塔柱外壁,并随着爬架的爬升而接高。
爬架外侧底口设电梯悬挂平台,方便人员进出爬架,横梁处塔柱四周设置挂架平台,以方便人员上下横梁。
从承台边缘区域处搭设人行走道和防护棚。
电梯入口处设置人员等待和避雨设施。
电梯技术性能分别参数见表2.2-3、表2.2-4。
SCQ200GP型施工电梯技术性能参数表2.2-3适应倾斜角度 6.9°提升速度0~60m/min(变频)SCQ200G型施工电梯技术性能参数表2.2-52.2.1.4塔上用水设备索塔上用水为沉淀后的江水:利用潜水泵抽取江水到钢吊箱夹壁内,经过沉淀后,由高压离心泵输送到中塔柱作业面。
中塔柱用水的输送水管附着在塔柱内腔壁,随塔柱升高而接高。
2.2.2 主要施工设备设施的布置北南索塔中塔柱施工主要设备设施平面布置分别见图2.2-4、图2.2-5所示。
图2.2-4 北索塔中塔柱主要施工设备平面布置图图2.2-5 南索塔中塔柱主要施工设备平面布置图3、中塔柱施工方法3.1 中塔柱施工测量控制施工测量重点是:保证中塔柱各部分结构的倾斜度、外形几何尺寸、平面位置、高程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中塔柱施工测量难点是:在有风振、温差、日照等情况下,确保塔柱测量控制的精度。
其主要控制定位有:劲性骨架定位、钢筋定位、塔柱模板定位、预埋件安装定位等。
3.1.1中塔柱施工测量控制主要技术要求(1)塔柱倾斜度误差不大于塔高的1/3000,且不大于30mm;(2)塔柱轴线偏差±10mm,断面尺寸偏差±20mm;(3)预埋件安装定位高程偏差±10mm,轴线偏差±10mm。
3.1.2高程基准传递控制由承台上的高程基准向上传递至塔身,其传递方法以全站仪悬高测量为主,以水准仪钢尺量距法和GPS卫星定位静态测量作为校核。
(1)全站仪悬高测量该法原理是采用TCA2003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已知高程水准点至待定高程水准点之高差。
悬高测量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觇标高精确量至毫米,正倒镜观测,使目标影象处于竖丝附近,且位于竖丝两侧对称的位置上,以减弱横线不水平引起的误差影响,六测回测定高差,再取中数确定待定高程水准点与已知高程水准点高差,从而得出待定高程水准点高程。
TCA2003全站仪悬高测量观测示意图见图3.1-1。
图3.1-1TCA2003全站仪悬高测量观测示意图(2)水准仪钢尺量距法该法首先将检定钢尺悬挂在固定架上,测量检定钢尺边温度,下挂一与检定钢尺检定时拉力相等的重锤,然后由上、下水准仪的水准尺读数及钢尺读数,通过检定钢尺检定求得的尺长方程式求出检定钢尺丈量时的实际长度(检定钢尺长度应进行倾斜改正),最后通过已知高程水准点与待定高程水准点的高差计算待定水准点高程。
为检测高程基准传递成果,至少变换三次检定钢尺高度,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
(3)GPS卫星定位静态测量法GPS卫星定位静态测量过程中,要求有效观测卫星数4颗以上,基线长度15km,卫星高度角≥15°,采样间隔为20s,近似观测时间白天2小时,夜晚1小时。
3.1.3中塔柱施工测量控制塔柱施工首先进行劲性骨架定位,然后进行塔柱钢筋主筋边框架线放样,最后进行塔柱截面轴线点、角点放样及塔柱模板检查定位与预埋件安装定位,各种定位及放样以TCA2003全站仪三维坐标法为主,辅以GPS卫星定位测量方法校核。
测站布设于南主墩承台加密控制点和3#墩承台加密控制点(根据实际情况,4#墩承台及平台具备测量条件,可建立施工加密控制点,配弯管目镜近距离控制北侧塔柱截面轴线点、角点),控制北索塔截面轴线点、角点以及特征点。
南索塔的测量方法与北索塔类似,只是测量点布设在5#墩和6#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