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通大桥墩身施工方案(爬模)
苏通大桥主4#墩超大群桩基础施工技术(二航)共55页文档

1 概述1.1 工程概况苏(州)-(南)通大桥是中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距长江入海口 108km。
由北接线、跨江大桥、南接线组成,双向高速 6 车道。
其 8146m 的跨江大桥为北引桥、主桥、南引桥组合。
主桥为 100+100+300+1088+300+100+100=2088m 的七跨一联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该桥的设计和施工将创造 4 项世界纪录,是中国向世界建桥最高水平的一次搏击。
北主塔基础(主 4#墩)采用高桩承台结构。
桩基由 131 根直径 2.80~2.50m、长117.60m 的钻孔灌注桩组成,见图 1。
该桩基的成功实施,已创造了世界桥梁最大的群桩基础。
1.2 施工的自然条件1) 地质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第四纪地层厚度大,分布较稳定,基岩埋深在 270~280 m 之间。
桥位区全新统颗粒较细,沉积时间短,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上更新统以沙土为主,性质较好,其中 6-1,8-1 层岩性以含砾中粗沙为主,厚度大,分布较稳定;中更新统分布稳定,性质好。
主要地质分布特征参数及指标分别见表 1、表 2。
主桥北塔墩基础地质情况表表1地 层编 号岩土名称状态层底标高 (m)全 1-3 新 1-3统 1-3 Q4 1-3细砂 粉砂 细砂 粉砂中密 中密 中密 密实-36.7 -45.9 -54.7 -57.25-1中砂密实-64.2上 5-1 更 5-2 新 统 6-1 Q3 6-26-1粗砂 细砂 粗砂 细砂 中砂密实 密实 密实 密实 密实-71.5 -74.2 -78.2 -80.6 -87.2推荐承载力 (kpa)170 140 180 150 400 500 250 450 300 420极限摩阻力 (kpa)45 35 45 40 60 100 50 80 55 60标贯击数20 15 25 42 >50 47 36 >50 >50 >50第1页7细砂密实-94.2300558-1粗砂密实-98.35001008-2粗砂密实-104.7300508-2粗砂密实-115.2300558-3 亚粘土软塑-118.3270508-1粗砂密实-122.25001008-2粉砂密实-125.2220508-1粗砂密实-129.0500100主桥北辅助墩基础地质情况表42 >50 >50 >50 >50 >50 >50 >50表2地编 层号1-1岩土名称亚砂土状态软塑全 3-1粉砂中密新4亚粘土软塑统 4 粉砂夹亚砂土 中密Q44亚砂土夹粉砂 软塑4亚砂土流塑5-1中砂密实5-2细砂密实6-1粉砂密实6-1砾砂密实上7细砂密实8-1粗砂密实更8-1中砂密实新 8-1中砂密实8-2细砂密实统8-2砾砂密实Q3 8-28-1细砂 粗砂软塑 密实8-1细砂密实8-1粗砂密实8-1细砂密实各类土层对钻孔施工的影响层底标高 (m)-17.70 -29.90 -46.70 -50.20 -54.50 -61.30 -66.50 -73.60 -78.60 -84.70 -87.00 -91.80 -93.70 -103.20 -107.70 -111.30 -117.20 -121.00 -123.70 -129.70 -130.90推荐承载力 (kpa)100 110 110 120 120 110 400 250 180 500 300 500 420 450 300 550 300 500 300 500 300极限摩阻力 (kpa)35 35 35 40 40 35 60 50 45 100 55 100 60 60 50 100 55 100 55 100 55标贯击数8 16.6 12 31 39 14.6 50 29 31 50 46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第2页粉细砂土层对钻孔泥浆的影响和破坏较大,松散的粉细砂土层还很容易导致塌孔; 密实的中粗砾砂对钻孔桩施工影响最大,在砾砂中钻进,容易导致泥浆泄漏,钻进速度 变慢,在土层交替变化处,因土层软硬不一,差异较大,更容易导致钻孔倾斜,也是容 易钻杆断裂的土层,在施工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必要的施工措施保证了钻孔施 工的顺利;亚粘土层容易引起糊钻和蹩钻现象,在钻具和钻头的排碴能力及设备配置上 有针对性,加快了钻孔成桩速度,在腐质性亚粘土中钻进极易造成缩孔、缩径、塌孔等 现象的发生,在此土层中钻进时,加大了泥浆水头作用高度和保证了泥浆性能指标,防 止了一切钻孔事故的发生。
桥梁墩身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桥梁工程在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桥梁墩身作为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整体性能和安全。
本方案针对某桥梁工程墩身施工,提出详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桥梁工程2. 工程地点:某市某区3. 桥梁类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4. 桥梁跨径:60米5. 桥梁全长:200米6. 桥墩类型:圆形墩、矩形墩7. 施工周期:12个月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熟悉图纸和技术规范,编制施工方案。
(2)材料准备:提前采购水泥、钢筋、砂石等原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机械设备准备:根据施工需求,配备挖掘机、搅拌机、泵车、运输车等机械设备。
(4)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
2. 施工工艺(1)基础处理1)清除地表杂草、杂物,平整场地,确保施工面干净、整洁。
2)进行地质勘察,查明地质情况,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基础处理方案。
3)根据基础处理方案,进行地基加固、排水、防水等处理。
(2)模板制作与安装1)根据设计图纸,制作模板,确保模板尺寸、形状符合要求。
2)模板安装时,确保模板平整、牢固,防止变形、倾斜。
(3)钢筋加工与安装1)钢筋加工:根据设计要求,加工钢筋,确保加工尺寸、形状符合要求。
2)钢筋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焊接,确保钢筋位置、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规范。
(4)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拌合: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满足要求。
2)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浇筑,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
(5)墩身养护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发展。
2)养护期间,注意保护混凝土表面,防止污染、损坏。
3. 施工质量控制(1)原材料检验:对水泥、钢筋、砂石等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苏通大桥墩身施工方案(爬模)

施工技术方案1.概述Io1工程概况苏通大桥B2标水上墩身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分离式矩形薄壁墩,46#—55#单幅桥墩平面尺寸为6.5mX4.2m,56-64井单幅桥墩平面尺寸为6.5mX4.5m。
距墩底4m范围内和墩顶2m范围内为实心段,中间为空心段,空心段上下2m为倒角部分,下部壁厚由1。
2m渐变为0.7m,上部壁厚由0.7m渐变为1。
2m,中间壁厚为0.7m.墩身纵向中心距桥梁中心线8。
7m。
墩身底标高为+1。
Om,墩顶标高从46#墩的+41.592m到64#墩的+61。
842m0混凝土标号为C40。
墩身受力主筋均采用直径32mm的II级钢筋,采用墩粗直螺纹连接。
墩身受力主筋伸入承台混凝土中L5m.箍筋均采用直径12mm的H级钢筋,距离墩底4m范围内和墩顶2m范围内沿墩高15CnI一道,中间布置形式为50X10cm+NX15cm+M+50X10cm,N和M根据各墩墩身高度而定。
墩身施工均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施工。
共拟投入六套爬模,即三个墩六个墩柱的模板。
墩身每节浇注高度为4m,在变截面处和墩顶处进行部分调整。
各墩分节段见表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 1415 16 46#墩 4 4 4 4 4 4 4 44 2.592 2.047墩 4 4 4 4 4 4 4 44 3.717 2.048#墩 4 4 4 4 4 4 4 4 4.5 4.342 2o049墩 4 4 4 4 1 4 4.5 4.54«54,467 2。
050#墩 4 4 4 4 4 4 4 4 4 4。
0 3。
092 2.051墩 4 4 4 4 4 4 4 44 4.0 4o217 2.052#墩 4 4 4 4 4 4 4 44o5 4.5 4.3422。
053墩 4 4 4 4 4 4 4.5 4。
5 4.5 4。
5 4o467 2o054#墩 4 4 4 4 4 4 4 444。
0 4o03o592 2。
苏通大桥主1号墩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苏通大桥主1号墩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刘 毅,郑 强,段振益(中港第二航务工程局二公司,重庆 400042)摘 要:结合苏通大桥主1号墩的施工,介绍了液压爬模体系及施工工艺流程,并对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办法。
关键词:液压爬模;施工技术;改进中图分类号:U443122;U44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3688(2005)0420055204Technology of Hydraul ic Cl i m b i ng Form work for Con struction of M a i n P ier No.1for Suzhou-Nan tong Br idgeL I U Y i,ZH EN G Q iang,DUAN Zhen2yi(CH EC2W uhan Po rt Const.Co rp.,Chongqing 400042,Ch ina)Abstract:In the ligh t of the constructi on of the m ain p ier N o.1fo r the Suzhou2N antong B ridge,the system of hy2 draulic cli m bing fo r mw o rk and the techno logical constructi on p rocess are expounded in the paper and som e m ethods are p ropo sed fo r handling any p roblem s cropped up during the use of the cli m bing fo r mw o rk system.Key words:hydraulic cli m bing fo r mw o rk;constructi on techno logy;i m p rovem ent1 工程概况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南通市(南通农场)和苏州市(常熟市)之间,工程北起南通境内小海互通立交,与连盐通、通启高速公路相接,南至常熟境内董浜互通立交,连接苏嘉杭、沿江高速公路。
苏通大桥墩身施工方案

苏通大桥墩身施工方案苏通大桥是中国江苏省张家港市和上海市昆山市之间跨越苏州河口的一座公路桥梁,是中国目前跨度最大、技术难度最高、设计最新颖的大桥之一、大桥采用了预制标准墩身的施工方案,以下将详细介绍。
首先,预制标准墩身施工方案是由苏通大桥设计团队根据桥梁的结构要求而制定的。
该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预制墩身的制作、预制墩身的运输和安装,以及现浇连接部分的施工。
预制标准墩身施工方案的第一步是预制墩身的制作。
预制墩身是在专门的建筑工厂进行制作的,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的基础上制作模板,然后在模板内铺设钢筋骨架,最后进行浇筑混凝土。
为了确保预制墩身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浇筑工艺。
预制墩身制作完成后,第二步是进行运输和安装。
由于预制墩身体积庞大、重量较大,因此需要采用大型吊装设备进行运输和安装。
首先,将预制墩身用大型吊车装载到专门的运输车辆上,并在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安全。
当运输到施工现场时,需要使用吊车将预制墩身安装到事先建好的基础上,并调整其位置和方向,最后进行固定。
最后一步是现浇连接部分的施工。
在预制墩身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现浇连接部分的施工。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制作连接部分的模板,并进行钢筋骨架的铺设。
然后,依据混凝土浇筑工艺,将混凝土浇筑至连接部分,并进行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表面修整和养护,以确保连接部分与预制墩身的结合紧密,并且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以上就是苏通大桥预制标准墩身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
通过采用预制标准墩身的施工方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和材料的浪费,同时确保施工质量。
这也为苏通大桥的快速建设和安全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桥梁主墩承台施工方案(苏通大桥)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主墩承台概况 (1)三、施工方案 (2)(一)施工测量 (2)(二)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 (2)2、施工工艺 (3)四、人员、机械设备组织及进度计划 (18)(一)人员组织 (18)(二)机械设备组织 (19)(三)施工进度计划 (20)五、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20)(一)质量保证措施 (20)1、质量控制标准 (20)2、质量控制措施 (21)(二)安全保证措施 (21)1、安全管理目标 (21)2、安全保证措施 (21)(三)环境保护措施 (23)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 (23)2、施工期噪音防护 (24)3、施工期环境空气防护 (24)六、附件 (24)一、编制依据(一)《苏通长江大桥D1合同段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本》(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跨江大桥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三册辅桥》(三)《苏通长江公路大桥D1标基础接地施工图设计》(四)《苏通大桥工程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五)设计变更通知单《关于D1标主墩吊箱围堰施工设计图意见的通知》(六)苏通大桥D1合同段招标文件补遗(第1号)(第2号)(七)国家、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办法(八)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当地政府有关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等。
二、主墩承台概况78#、79#墩为连续刚构主墩基础,主墩基础承台的平面尺寸为33.2x49.6m,承台四角设7.3x12.6m的倒角,承台顶、底标高分别为+3.0m,-4.0m。
承台四周设防撞砼结构,四周防撞砼与承台砼一起浇筑,承台设计为35号混凝土,单个承台砼方量为11068m3,承台砼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3m,砼方量为5060m3,第二次浇筑高度为4m,砼方量为6008m3。
承台底部采用六层直径40mm的Ⅲ级钢筋,间距为30cm,层与层的间距为17cm;顶部采用2层直径25mm的Ⅲ级钢筋,间距为15cm,两层间距为15cm;侧壁采用直径20mm的Ⅲ级钢筋,竖向间距20cm,水平间距15cm;承台中间设置四层直径20mm的Ⅲ级水平钢筋,水平钢筋的纵横向间距均为60cm,各层间距为120cm。
苏通大桥墩身施工方案(爬模)

施工技术方案1. 概述1.1工程概况苏通大桥B2标水上墩身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分离式矩形薄壁墩,46#-55#单幅桥墩平面尺寸为6.5m×4.2m,56-64#单幅桥墩平面尺寸为6.5m×4.5m.距墩底4m范围内和墩顶2m范围内为实心段,中间为空心段,空心段上下2m为倒角部分,下部壁厚由1.2m渐变为0.7m,上部壁厚由0.7m渐变为1.2m,中间壁厚为0.7m.墩身纵向中心距桥梁中心线8.7m.墩身底标高为+1.0m,墩顶标高从46#墩地+41.592m到64#墩地+61.842m.混凝土标号为C40.墩身受力主筋均采用直径32mm地Ⅱ级钢筋,采用墩粗直螺纹连接.墩身受力主筋伸入承台混凝土中1.5m.箍筋均采用直径12 mm地Ⅱ级钢筋,距离墩底4m范围内和墩顶2m 范围内沿墩高15cm一道,中间布置形式为50×10cm+N×15cm+M+50×10cm,N和M根据各墩墩身高度而定.墩身施工均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施工.共拟投入六套爬模,即三个墩六个墩柱地模板.墩身每节浇注高度为4m,在变截面处和墩顶处进行部分调整.各墩分节段见表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6#墩 4 4 4 4 4 4 4 4 4 2.592 2.047墩 4 4 4 4 4 4 4 4 4 3.717 2.048#墩 4 4 4 4 4 4 4 4 4.5 4.342 2.049墩 4 4 4 4 4 4 4.5 4.5 4.5 4.467 2.050#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3.092 2.051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217 2.052#墩 4 4 4 4 4 4 4 4 4.5 4.5 4.342 2.053墩 4 4 4 4 4 4 4.5 4.5 4.5 4.5 4.467 2.054#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3.592 2.055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5 4.29 2.056#墩 4 4 4 4 4 4 4 4. 4.5 4.5 4.5 4.342 2.057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2.967 2.058#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4.092 2.059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5 4.5 4.217 2.060#墩 4 4 4 4 4 4 4 4 4.5 4.5 4.5 4.5 4.342 2.061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4.0 3.467 2.062#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4.5 4.092 2.063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5 4.5 4.5 4.217 2.064#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4.0 4.0 2.842 21.2气象条件桥址位于长江下游,临近长江入海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旱涝.连续阴雨.雷暴.台风.龙卷风.飙线.寒潮.霜冻.大雪和雾,因各墩间依次按顺序施工,总体施工时间较长,因此各种自然气象因素均有可能对墩身施工带来一定地影响,而其中尤其以风及雾地自然因素影响最大.桥位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40℃,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20℃,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70℃,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10℃,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20℃.桥位地区年平均下雨日为120天左右,最多150天;年平均下雾日和雷暴日均为30天左右,最多可达60天.因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从5月下旬至11月下旬桥区位置均有可能遭受台风袭击,年均出现台风2.3~2.7次,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台风多发期,8月份是台风影响最多地月份,约占40%.对墩身施工具有一定地影响.受季风气候影响,桥位地区盛行西北风,下半年以东南风为主,全年以偏东风出现频率最高.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见表2.1.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m/s)表2.1重现期10年30年50年100年120年150年200年风速32.0 35.5 37.1 39.1 39.7 40.4 41.32.施工工艺及方法2.1 总体施工工艺墩身施工主要采用液压自爬模系统,按每4m高分节段进行施工.钢筋主筋采用墩粗直螺纹连接,每次接长为8m.钢筋及其它小型材料.工索具采用一台80t.m塔吊进行垂直方向运输.混凝土搅拌采用水上拌和船,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泵送.施工人员经过楼梯上下墩身.2.2 总体施工流程在承台施工完毕后,在承台上两柱间安装塔吊,接长钢筋,立模进行墩身首节段4m 施工.在首节段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安装爬模系统,并绑扎钢筋进行第二节段混凝土灌注.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内.外脱模,安装爬轨及液压系统并爬升至第二节段,进行第三节段施工,并安装支撑架下方地下爬架.完成后进入正常爬架爬升.钢筋接长.关模.混凝土灌注.脱模.爬架爬升等工序,完成整个墩身施工.墩顶采用在墩身内侧壁埋设预埋件,安装牛腿,铺设预制板进行施工.墩身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2.图2.2 墩身总体施工流程图2.3 墩身施工 2.3.1爬模结构设计在各墩身正式施工前必须完成墩身爬模结构设计及加工制作.液压爬模系统地设计由专业设计院设计,加工和专业加工厂家进行加工.2.3.1.1 爬模设计条件及说明 ① 系统抗风能力:爬升:6级风墩身首节段施工 爬架循环爬升.完成墩身正常段施工墩顶施工爬模系统拆除爬模架体第一步安装墩身第二节段施工爬架架体第二步安装爬模架体爬升第三节段施工 爬架安装完毕承台施工塔机安装 爬模系统设计爬模系统加工.制作进行下一墩身施工锁定浇注砼:12级风②最大施工节段高度:4.5m.③爬升倾斜角:0o④额定垂直爬升能力:125KN.⑤模板.浇筑.钢筋绑扎工作平台(+1,+2.+3.+4层)单层最大承载能力: 3KN/m2总体额定承载能力: 3KN/ m2⑥爬升装置工作平台(0层)最大承载能力: 1.5KN/m2.⑦修饰及电梯入口平台(-1,-2层)单层最大承载能力: 1.0KN/m2⑧供电方式:三相四线交流,380/220V2.3.1.2爬模构造设计爬模主要由液压爬升体系.模板体系和工作平台体系组成.该体系每节混凝土浇注高度为4米.爬模总体构造见图:2.4.并附加一节0.5m可拆卸模板,以适应不同地墩高,减少施工节段.图2.4 爬模总体构造图(单位:毫米)(1)液压爬升体系液压爬升体系:由预埋固定件.附墙悬挂件.爬升导轨.自锁提升件.液压缸.液压泵站.(2)模板体系外模板为钢模板,由面板.角钢.型钢背带及其锁定连接件.模板对拉螺杆组成.面板为6mm厚钢板;竖向背带为角钢∠100×63×6,间距300mm;横向背带为槽钢[8和双肢槽钢[16;模板共加工6套(一个墩两个墩柱,每个墩柱各一套).内模板同样采用钢模,面板为4mm厚钢板,长边模板为倒角异型整块模板,短边模板在55#墩以后由180cm变为210cm,上下两端为倒角模板. 竖向背带为角钢∠100×63×6,横向背带为双肢槽钢[10.墩身模板平面示意图见图:2.5,外模板示意图见图:2.6.长边模板(一)长边模板背带对拉丝杆连接器短边模板长边模板(二)长边模板(一)图 2.5 墩身模板示意图长边模板拼装图短边模板拼装图图 2.6 外模板示意图模板调节支架由H型钢.φ36地螺旋杆和劲板加工而成,H型钢与爬升架焊接,螺旋杆通过小槽钢.丝杆套筒与H型钢连接,通过旋动螺杆对外侧模进行调节并固定外侧模.模板调节支架在浇注混凝土时安装和支撑模板,并承受部分混凝土侧压力.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拆模时旋松螺杆,通过手拉葫芦进行模板地脱模,再通过上部调节导链将模板后退,让出足够空间,进行模板维护工作.模板调节支架见图:2.7.图2.7 模板调节支架示意图(3)工作平台体系工作平台共分5层,两个上部工作平台(2#.1#).一个主工作平台(0#).;两个下部工作平台(-1#.-2#).主工作平台用于调节和支立外侧模,2#.1#平台用于帮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1#平台主要用于爬升操作,-2#平台用于拆卸锚固件和混凝土修饰.(5)下吊架下吊架由吊杆.横梁及斜撑组成.所有部件均为拼装构件,采用螺栓和销轴连接.共三层,主要供爬升装置操作,锚锥地拆除,墩身混凝土表面修饰及设置电梯入口地工作平台支架.(6)动力装置与管路系统系统由液压动力站.快换管路.液压缸和电控及其操作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2.3.1.4液压爬模工艺原理爬模地爬升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架交替顶升来实现.当爬模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导轨和爬模架都支撑在安装在预埋锚锥地锚板上,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退模后,在所浇段混凝土中预埋地锚锥上安装连接螺杆.锚板及锚靴,调整步进装置手柄方向来顶升导轨,爬架附墙不动,待导轨顶升到位并锁定在锚板及锚靴上后,操作人员转到下平台拆除导轨提升后露出地位于下平台处地锚板及锚靴等.解除爬模架上所有拉结,进入爬模架升降状态.调整步进行装置手柄方向顶升爬模架,导轨保持不动,爬模架就相对于导轨向上运动.在液压千斤顶一个行程行走完毕后,通过步进装置,一个爬头锁定爬升对象,一个爬头回缩或回伸,进行下一行程爬升,直至完成爬升过程.爬架爬升示意图见图:2.8.轨道爬升状态轨道爬架爬升状态墩身锚锥、锚板、锚靴架体墩身架体轨道轨道系统到位状态图2.8 爬模爬升示意图2.3.2 实验段施工在正式墩身混凝土施工前,进行墩身混凝土实验段施工.实验段共进行2-3次.实验段砼外形尺寸为5m (长)×4m (高)×0.5m (厚),为墩身每节段短边方向尺寸.实验段模板采用墩身施工时相同模板.通过实验段,主要应取得以下实验成果:① 确定混凝土各种原材料最终选料.②确定墩身施工地混凝土最佳配合比.③确定混凝土和易性能否满足施工要求.④确定混凝土初凝时间≧6h,终凝时间≦14小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⑤确定混凝土坍落度16-18cm能否达到要求.⑥确定混凝土24小时强度能否达到20MP.⑦确定模板刚度能否达到规范及施工要求.(要求模板变形不大于2mm)⑧确定混凝土表面光洁度是否满足要求.⑨确定所选用地脱模剂使用效果能否达到规范.业主.监理要求.实验段在墩身正式施工前2个月进行,以利于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及给墩身施工有充足地准备时间.2.3.3 塔机安装墩身施工所用小型机具及钢筋等材料通过一台60t.m塔机进行垂直运输.在墩身正式施工前,必须完成该塔机地安装.塔机通过预埋在承台表层混凝土上地地脚螺栓进行固定,安装位置位于两塔柱之间.随着墩柱施工地升高,塔机中间每间隔20m用塔吊连接杆与墩柱连接,确保塔机安全.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进行墩身施工.2.3.4 墩身首节施工墩身首节高度为4m,最下面4m为实心段,其上20cm为变截面空心段.墩身首节地作用在于给爬模地安装创造有利条件.(1)支架搭设首节支架搭设采用Ф48×3mm脚手管,支架搭设间距为100cm×100cm×100cm,沿墩身外围四周搭设三排,主要用以临时固定接长钢筋及起始段模板,并为模板支.拆及安装爬模搭设简易操作平台之用.(2)钢筋墩身竖向钢筋主筋拟采用8m定尺,上下主筋竖向连接采用镦粗直螺纹进行连接,接头数量为同一断面钢筋总数量地50%.上.下接头断面错开1.2m.水平环向钢筋采用手工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为10d.实心段Φ25mm水平主筋采用镦粗直螺纹连接.钢筋绑扎时先接长内.外层主筋,接长时内.外层按同一方向同时进行.接长地钢筋上端采用临时定位框固定于支架上.主筋接长完毕后,进行环向水平钢筋绑扎,形成整体钢筋骨架.(3)模板首节外模板采用自爬模外组合模板,另在下方接长一节60cm模板.在2m高以上地空心段部分,采用变截面特制模板,上面另安装0.6cm高地模板,以弥补内模高度不足地60cm高地直线段.墩身底部实心段采用钢板压模.空心段模板采用Ф20对拉螺杆承受混凝土浇筑时地侧压力,实心段采用在承台表面预埋铁件,设置支撑进行加固.首节段模板安装前用铝合金条作靠尺,在墩身轮廓线内设置水泥砂浆带,防止漏浆.模板下用木板调平.模板外支撑通过在承台表面层埋设预埋件用型钢进行支撑.首节模板支撑见图:2.9.钢筋承台支撑外组合模板图2.9 首节外模板支撑示意图脱模剂选用精炼植物油.(4)埋件在首节混凝土中埋设自爬模爬升装置中地锚锥及内模支撑锚锥.锚锥主要由伞形头.内连杆.锥形接头及高强螺栓等组成,是整个自爬模系统地最终承力结构.锚锥通过堵头螺栓固定在外组合模板上,在关模后浇注混凝土时将其埋入混凝土中.脱模时拆下对拉螺杆及堵头螺栓,拉模板脱离混凝土面,安装连接螺栓.锚锥埋设示意图见图:2.10.图2.10 锚锥埋设示意图首节外侧锚锥每二个一组,每节段长边平行埋设三组,短边平行埋设2组,共埋设10组.内模板支撑锚锥一个一组,短边二个,长边3个,主要为内模立模时提供支撑.通气管采用Ф10cm PVC管进行埋设并用钢筋固定.(5)混凝土首节混凝土方量约为150m3.采用1台60m3/h水上搅和船拌制,每小时实际拌和能力为30-40m3/h.混凝土运输采用泵送入仓,泵管最前一节采用塑料软管,便于布料.混凝土浇注时先浇注实心段部分,实心段混凝土采用分层呈阶梯状从上游向下游方向浇筑,分层厚度为30cm,上.下层前后浇注距离保持1.50m以上.混凝土振捣采用Ф50型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时严格按照混凝土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空心段部分进行分层循环浇筑,分层厚度为30cm.墩身混凝土在达到2.5MP后可以进行脱模,脱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及洒水进行养护.2.3.5爬架安装爬架安装主要是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在墩身首节混凝土浇筑后安装承重架及移动模板支架部分;第二部分系在第二节段安装混凝土浇筑后轨道.步进装置.爬头.动力装置等部分,第三部分安装爬架第一次爬升后外爬架.整个爬架地安装在80t.m塔机配合下完成.爬模各散件在工厂制作完毕后,运抵施工现场进行预拼装.将各散件在拼装场地拼装成单元部件,并对各部件地功能进行检查和调试,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制作方联系进行更正.(1)首节混凝土浇筑后地安装在首节混凝土浇筑后爬模安装地部件主要是保证第二节段混凝土浇筑所必须地部件,按照安装顺序次是锚板.锚靴.承重架.移动模板支架.上爬架和内.外模板.用塔吊作辅助机具,脱开首节混凝土内.外模板,并吊出.在混凝土脱模后强度达到20MP后,通过连接螺栓将锚板安装在预埋地锚锥上,挂上锚靴,安装单片承重架,然后在承重架上安放主梁,进行移动模板支架及上爬架及分配梁地安装,并铺设木面板,形成平台.最后进行内.外模板地安装并调整到位,并在内外模板上安装下一节段预埋锚锥,浇筑第二节段混凝土.其中内模板支撑在预埋地内侧锚锥上.爬架第一步安装见图:2.11.外模板上爬架锚靴移动模板支架锚板承重架下支撑图2.11 第一步安装:锚板.锚靴.承重架.移动模板支架.模板.上爬架安装(2)第二节段施工在第二节段模板合拢之前,按钢筋混凝土规范对节段间施工接缝进行凿毛处理.通过调整爬架上地移动板支架将模板调整到位后,合模前在模板底口采取封闭防止漏浆地措施,即在内外侧壁上贴憎水海绵条后再合模夹紧.其余按一般常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方法与首节空心段浇筑相同.(3)墩身第二节段混凝土浇注后地安装在第二节段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拆除对拉螺栓及锚锥堵头螺栓,通过移动模板支架上地齿轮及齿条脱开模板距混凝土表面一定空间距离.在第二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20MP以上后,在其预埋锚锥上安装锚板及锚靴.然后依次安装爬升装置.轨道及下支撑并进行调整.最后进行液压控制系统地安装及调试.第二步安装见示意图:2.12. 上爬架爬升装置承重架第一节段锚锥、锚板及锚靴移动模板支架下支撑内模吊杆轨道外组合模板图2.12 第二步安装:爬升装置.轨道.下支撑及动力.液压系统安装(3)爬架爬升爬架爬升按以下操作步骤进行:调整步进装置手柄一致向下-→打开液压缸进油阀门-→启动液压控制柜-→拔去安全销-→爬升爬架-→拔去承重销-→爬升爬架-→插上承重销和安全销-→关闭液压缸进油阀门,关闭液压控制柜,切断电源-→安装下支撑.爬架第一次爬升示意图见图:2.13.第一节段第二节段爬架平台内模图2.13 爬架第一次爬升(5)爬架第一次爬升后地安装该次安装主要是完善爬架地下吊架,该吊架地作用在于提供锚锥拆除,墩身混凝土表面修补及设置电梯入口地工作平台.整个下吊架均为拼装构件,采用螺栓和销轴连接.操作人员通过搭设地支架进行拼装.至此,完成整个自爬架地安装,墩身施工进入正常地自爬模施工工序.爬架最后部分安装见图:2.14.钢筋内模爬架平台下吊架图2.14第四步:完善下爬架2.3.6 墩身正常节段施工墩身在进入正常节段施工后,均为每4m一个节段进行重复循环作业,每个节段主要工序包括:爬架爬升→接长墩身钢筋,并进行绑扎→关模并校核→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脱模.养护.(1)爬架爬升爬架在自我爬升前,须先行进行轨道地爬升.轨道爬升流程如下:确定混凝土强度达到20MP →安装上部锚板及锚靴→调整步进装置,使其摆杆一致向上→打开液压缸进油阀门→启动液压控制柜→拆除顶部楔形块→爬升轨道→插入楔形块→关闭液压缸进油阀门,关闭液压控制柜,切断电源→安装下支撑.在轨道爬升完成后,进行爬架爬升,爬架爬升按前述操作步骤进行操作.(2)钢筋正常段钢筋用塔吊分批量地吊至爬模上爬架平台,然后进行接长.绑扎等常规施工.(3) 模板由于1#.2#.3#墩外形尺寸形式相同,故外模板共用一套模板; 3#墩与1#.2#相比,内腔下部分相对较窄,因此在1#.2#墩墩身施工完毕后,对内模少量修改后用于3#墩内模板.由于各墩内腔均存在三处2m 高变截面段,为减少对内模地修改次数以及为了适应外模模数,另外制作变截面模板.该模板共加工一套,模板采用胶合板钢木混合模板,背楞及围檩与正常段内模相同.该段模板平面尺寸示意图见图:2.15. 21045455050模板下口尺寸3#墩内壁变截面段模板平台图1#、2#墩内壁变截面段模板平台图560560560560501545C'B'B'50模板上口尺寸4530CBBA'1545A 304550模板下口尺寸模板上口尺寸图2.15 变截面段模板净尺寸平面图 (单位:厘米)爬模板板结构强度.变形计算见附录一.3#墩身施工时,在1#.2#墩模板基础上对B.C号模板进行局部修改,即可用于3#墩变截面处施工.(4)混凝土混凝土通过附着在墩身壁体上地拖泵输送管输送至等浇筑混凝土节段处,经串筒入仓,串筒下口高度距混凝土面小于2m.其余按首节段浇筑混凝土地工艺进行常规施工.2.3.7 墩顶施工墩顶施工指1#墩地14.15号节段及2#.3#墩16号节段施工.(1) 1#墩14号节段施工1#墩14号节段采用在13号节段外侧壁预埋埋件,加焊钢牛腿,铺设型钢,形成作业支承平台,作为14号节段悬出部分地承重结构.钢牛腿示意见图:2.16.拉杆组合模板内模支撑钢牛腿拦杆外模支撑I56梁图2.16 1#墩14号节段施工示意图2#.3#墩16号节段及1#墩15号节段采用在内侧壁预埋埋件,加焊钢牛腿,铺设分配梁,在分配梁铺设底模并在上面进行钢筋骨架地绑扎及混凝土施工.墩顶支座垫石预留钢筋采用测量定位放样后进行绑扎,并将其牢固于钢筋骨架上,防止移位或下沉.2.3.8 墩身施工测量控制墩身顺桥向轴线测量控制采用在各承台上埋设测点,利用经纬仪在各墩间相互进行控制.横向控制采用弯管目镜,利用顺桥向控制点,从下向上进行轴线控制.另外用GPS全球定位仪进行校核.墩身轴线控制点布置示意见图:2.17.测点3#墩2#墩1#墩图2.17 墩身测点轴线控制测点布置图墩身高程控制采用GPS全球定位仪进行控制.2.3.9支座垫石支座垫石平面尺寸有120cm×220cm.120cm×200cm.100cm×100cm三种形式.墩身施工完成后,测量放出支座垫石四角点,弹出边线,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支座垫石模板用木模板加工,模板尺寸分别为120cm×50cm.220cm×50cm和200cm×50cm.100cm×50cm,其中在长边模板上钉木条用来定位短边模板,长边模板用钢钢∠50×5mm地“∏”形支架和木楔加固,承受混凝土浇筑时地侧压力,防止模板移位.见图2.18.图2.18 支座垫石模板加固示意图在浇筑支座垫石混凝土过程中,用水准仪严格控制其顶面标高,并用水平尺检查其平整度.。
苏通大桥施工方案

苏通大桥方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 (1)1.2 前期工作概况 (1)2. 主要技术标准 (3)3. 建设条件 (6)3.1 地形地貌 (6)3.2 气象 (7)3.3 河势及河床稳定 (8)3.4 水文 (8)3.5 工程地质 (11)3.6 地震 (13)4. 主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17)4.1 总体设计 (17)4.2 结构设计 (17)4.3 施工方案 (24)5.专用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28)5.1 总体设计 (28)5.2 结构设计 (29)5.3 施工方案 (31)6. 引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33)6.1 总体设计 (33)6.2 结构设计 (33)6.3 施工方案 (36)7. 接线工程 (37)7.1 接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37)7.2 接线工程设计路段划分 (37)7.3 接线工程路线走向 (37)7.4接线工程概况 (38)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39)8.1 管理养护机构 (39)8.2 交通安全设施 (39)8.3 监控系统 (39)8.4 通信系统 (40)8.6 收费系统 (40)8.7 限载系统 (40)8.8 供电照明及综合电力监控 (40)8.9 房屋建筑 (41)8.10 景观工程 (41)8.11 跨江大桥附属工程 (42)9. 建设安排与实施方案 (43)9.1 总体施工方案 (43)9.2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 (44)附图地理位置.................................................................................................................... 图-1路线平纵面缩图........................................................................................................ 图-2全桥标准横断面........................................................................................................ 图-3主航道桥总体布置.................................................................................................... 图-4专用航道桥总体布置................................................................................................ 图-5全桥施工进度安排.................................................................................................... 图-61. 项目概况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通河段,连接苏州、南通两市,北岸接线始于江苏省公路主骨架“横三”线——宁(南京)通(南通)启(启东)高速公路,与实施中的连(连云港)盐(盐城)通(南通)高速公路相接;南岸接线终于江苏省公路主骨架“连三”线——沿江高速公路太仓至江阴段,与实施中的苏(苏州)嘉(嘉兴)杭(杭州)高速公路相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技术方案1. 概述1.1工程概况苏通大桥B2标水上墩身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分离式矩形薄壁墩,46#-55#单幅桥墩平面尺寸为6.5m×4.2m,56-64#单幅桥墩平面尺寸为6.5m×4.5m。
距墩底4m范围内和墩顶2m范围内为实心段,中间为空心段,空心段上下2m为倒角部分,下部壁厚由1.2m 渐变为0.7m,上部壁厚由0.7m渐变为1.2m,中间壁厚为0.7m。
墩身纵向中心距桥梁中心线8.7m。
墩身底标高为+1.0m,墩顶标高从46#墩的+41.592m到64#墩的+61.842m。
混凝土标号为C40。
墩身受力主筋均采用直径32mm的Ⅱ级钢筋,采用墩粗直螺纹连接。
墩身受力主筋伸入承台混凝土中1.5m。
箍筋均采用直径12 mm的Ⅱ级钢筋,距离墩底4m范围内和墩顶2m范围内沿墩高15cm一道,中间布置形式为50×10cm+N×15cm+M+50×10cm,N 和M根据各墩墩身高度而定。
墩身施工均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施工。
共拟投入六套爬模,即三个墩六个墩柱的模板。
墩身每节浇注高度为4m,在变截面处和墩顶处进行部分调整。
各墩分节段见表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6#墩 4 4 4 4 4 4 4 4 4 2.592 2.047墩 4 4 4 4 4 4 4 4 4 3.717 2.048#墩 4 4 4 4 4 4 4 4 4.5 4.342 2.049墩 4 4 4 4 4 4 4.5 4.5 4.5 4.467 2.050#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3.092 2.051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217 2.052#墩 4 4 4 4 4 4 4 4 4.5 4.5 4.342 2.053墩 4 4 4 4 4 4 4.5 4.5 4.5 4.5 4.467 2.054#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3.592 2.055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5 4.29 2.056#墩 4 4 4 4 4 4 4 4. 4.5 4.5 4.5 4.342 2.057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2.967 2.058#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4.092 2.059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5 4.5 4.217 2.060#墩 4 4 4 4 4 4 4 4 4.5 4.5 4.5 4.5 4.342 2.061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4.0 3.467 2.062#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4.5 4.092 2.063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5 4.5 4.5 4.217 2.064#墩 4 4 4 4 4 4 4 4 4 4.0 4.0 4.0 4.0 4.0 2.842 21.2气象条件桥址位于长江下游,临近长江入海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旱涝、连续阴雨、雷暴、台风、龙卷风、飙线、寒潮、霜冻、大雪和雾,因各墩间依次按顺序施工,总体施工时间较长,因此各种自然气象因素均有可能对墩身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其中尤其以风及雾的自然因素影响最大。
桥位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40℃,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20℃,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70℃,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10℃,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20℃.桥位地区年平均下雨日为120天左右,最多150天;年平均下雾日和雷暴日均为30天左右,最多可达60天。
因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从5月下旬至11月下旬桥区位置均有可能遭受台风袭击,年均出现台风2.3~2.7次,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台风多发期,8月份是台风影响最多的月份,约占40%。
对墩身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受季风气候影响,桥位地区盛行西北风,下半年以东南风为主,全年以偏东风出现频率最高。
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见表2.1。
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m/s)表2.1重现期10年30年50年100年120年150年200年风速32.0 35.5 37.1 39.1 39.7 40.4 41.32、施工工艺及方法2.1 总体施工工艺墩身施工主要采用液压自爬模系统,按每4m高分节段进行施工。
钢筋主筋采用墩粗直螺纹连接,每次接长为8m。
钢筋及其它小型材料、工索具采用一台80t.m塔吊进行垂直方向运输。
混凝土搅拌采用水上拌和船,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泵送。
施工人员经过楼梯上下墩身。
2.2 总体施工流程在承台施工完毕后,在承台上两柱间安装塔吊,接长钢筋,立模进行墩身首节段4m施工。
在首节段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安装爬模系统,并绑扎钢筋进行第二节段混凝土灌注。
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内、外脱模,安装爬轨及液压系统并爬升至第二节段,进行第三节段施工,并安装支撑架下方的下爬架。
完成后进入正常爬架爬升、钢筋接长、关模、混凝土灌注、脱模、爬架爬升等工序,完成整个墩身施工。
墩顶采用在墩身内侧壁埋设预埋件,安装牛腿,铺设预制板进行施工。
墩身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2。
图2.2 墩身总体施工流程图2.3 墩身施工 2.3.1爬模结构设计在各墩身正式施工前必须完成墩身爬模结构设计及加工制作。
液压爬模系统的设计由专业设计院设计,加工和专业加工厂家进行加工。
2.3.1.1 爬模设计条件及说明 ① 系统抗风能力:爬升:6级风墩身首节段施工 爬架循环爬升、完成墩身正常段施工墩顶施工爬模系统拆除爬模架体第一步安装墩身第二节段施工爬架架体第二步安装爬模架体爬升第三节段施工 爬架安装完毕承台施工塔机安装 爬模系统设计爬模系统加工、制作进行下一墩身施工锁定浇注砼:12级风②最大施工节段高度:4.5m。
③爬升倾斜角:0o④额定垂直爬升能力:125KN。
⑤模板、浇筑、钢筋绑扎工作平台(+1,+2、+3、+4层)单层最大承载能力: 3KN/m2总体额定承载能力: 3KN/ m2⑥爬升装置工作平台(0层)最大承载能力: 1.5KN/m2。
⑦修饰及电梯入口平台(-1,-2层)单层最大承载能力: 1.0KN/m2⑧供电方式:三相四线交流,380/220V2.3.1.2爬模构造设计爬模主要由液压爬升体系、模板体系和工作平台体系组成。
该体系每节混凝土浇注高度为4米。
爬模总体构造见图:2.4。
并附加一节0.5m可拆卸模板,以适应不同的墩高,减少施工节段。
图2.4 爬模总体构造图(单位:毫米)(1)液压爬升体系液压爬升体系:由预埋固定件、附墙悬挂件、爬升导轨、自锁提升件、液压缸、液压泵站。
(2)模板体系外模板为钢模板,由面板、角钢、型钢背带及其锁定连接件、模板对拉螺杆组成。
面板为6mm厚钢板;竖向背带为角钢∠100×63×6,间距300mm;横向背带为槽钢[8和双肢槽钢[16;模板共加工6套(一个墩两个墩柱,每个墩柱各一套)。
内模板同样采用钢模,面板为4mm厚钢板,长边模板为倒角异型整块模板,短边模板在55#墩以后由180cm变为210cm,上下两端为倒角模板。
竖向背带为角钢∠100×63×6,横向背带为双肢槽钢[10。
墩身模板平面示意图见图:2.5,外模板示意图见图:2.6。
长边模板(一)长边模板背带对拉丝杆连接器短边模板长边模板(二)长边模板(一)图 2.5 墩身模板示意图长边模板拼装图短边模板拼装图图 2.6 外模板示意图模板调节支架由H型钢、φ36的螺旋杆和劲板加工而成,H型钢与爬升架焊接,螺旋杆通过小槽钢、丝杆套筒与H型钢连接,通过旋动螺杆对外侧模进行调节并固定外侧模。
模板调节支架在浇注混凝土时安装和支撑模板,并承受部分混凝土侧压力。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拆模时旋松螺杆,通过手拉葫芦进行模板的脱模,再通过上部调节导链将模板后退,让出足够空间,进行模板维护工作。
模板调节支架见图:2.7。
图2.7 模板调节支架示意图(3)工作平台体系工作平台共分5层,两个上部工作平台(2#、1#)、一个主工作平台(0#)、;两个下部工作平台(-1#、-2#)。
主工作平台用于调节和支立外侧模,2#、1#平台用于帮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1#平台主要用于爬升操作,-2#平台用于拆卸锚固件和混凝土修饰。
(5)下吊架下吊架由吊杆、横梁及斜撑组成。
所有部件均为拼装构件,采用螺栓和销轴连接。
共三层,主要供爬升装置操作,锚锥的拆除,墩身混凝土表面修饰及设置电梯入口的工作平台支架。
(6)动力装置与管路系统系统由液压动力站、快换管路、液压缸和电控及其操作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
2.3.1.4液压爬模工艺原理爬模的爬升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架交替顶升来实现。
当爬模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导轨和爬模架都支撑在安装在预埋锚锥的锚板上,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
退模后,在所浇段混凝土中预埋的锚锥上安装连接螺杆、锚板及锚靴,调整步进装置手柄方向来顶升导轨,爬架附墙不动,待导轨顶升到位并锁定在锚板及锚靴上后,操作人员转到下平台拆除导轨提升后露出的位于下平台处的锚板及锚靴等。
解除爬模架上所有拉结,进入爬模架升降状态。
调整步进行装置手柄方向顶升爬模架,导轨保持不动,爬模架就相对于导轨向上运动。
在液压千斤顶一个行程行走完毕后,通过步进装置,一个爬头锁定爬升对象,一个爬头回缩或回伸,进行下一行程爬升,直至完成爬升过程。
爬架爬升示意图见图:2.8。
轨道爬升状态轨道爬架爬升状态墩身锚锥、锚板、锚靴架体墩身架体轨道轨道系统到位状态图2.8 爬模爬升示意图2.3.2 实验段施工在正式墩身混凝土施工前,进行墩身混凝土实验段施工。
实验段共进行2-3次。
实验段砼外形尺寸为5m (长)×4m (高)×0.5m (厚),为墩身每节段短边方向尺寸。
实验段模板采用墩身施工时相同模板。
通过实验段,主要应取得以下实验成果:① 确定混凝土各种原材料最终选料。
②确定墩身施工的混凝土最佳配合比。
③确定混凝土和易性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④确定混凝土初凝时间≧6h,终凝时间≦14小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⑤确定混凝土坍落度16-18cm能否达到要求。
⑥确定混凝土24小时强度能否达到20MP。
⑦确定模板刚度能否达到规范及施工要求。
(要求模板变形不大于2mm)⑧确定混凝土表面光洁度是否满足要求。
⑨确定所选用的脱模剂使用效果能否达到规范、业主、监理要求。
实验段在墩身正式施工前2个月进行,以利于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及给墩身施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