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主要围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开,重点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他们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教学目标1.学习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2.掌握使用代数式求解问题的方法3.了解数字模式的概念和用法教学重点1.如何使用代数式求解问题2.如何应用数字模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在解决问题时正确使用代数式2.将数字模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内容一、复习通过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解决一个未知数的方法。

二、引入新知识在上面的基础上,介绍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如何使用代数式求解问题。

三、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字模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法,增强互动和合作精神。

2.演示或解释实例题目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通过小组竞赛或个人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过程一、复习(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掌握解决一个未知数的方法。

二、引入新知识(20分钟)1.介绍代数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讲解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的例题。

三、拓展应用(3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按照要求设计数字模式,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使用代数式解决难题,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强化知识点,并温习问题解决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关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作业1.使用代数式解决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2.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设计相关的数字模式(上下文与数字模式相符)。

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讲解了如何使用代数式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介绍了数字模式的概念和用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展示例题和引导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多个未知数的方法,同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4)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4)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应用。

3. 教学准备:计算器、练习本、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计算23 × 45。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23和45分别拆成什么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3)学生尝试拆分:23可以拆成20和3,45可以拆成40和5。

(4)师生共同完成计算:20 × 40 = 800,20 × 5 = 100,3 × 40 = 120,3 × 5 = 15。

(5)总结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计算整十数相乘,再计算一位数相乘,最后将结果相加。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计算34 × 27,48 × 56。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分享计算方法。

4.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强调乘法分配律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练习本:完成练习本上相关习题。

(2)思考题: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提高计算速度。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掌握计算方法。

【名师公开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课堂实录逐字稿及教学反思

【名师公开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课堂实录逐字稿及教学反思

【名师公开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课堂实录逐字稿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例8)《解决问题》学情分析“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求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的内容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趣味性实践性较强,但学生在解决面积问题时容易与周长的计算混淆;而且面积单位的换算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

在解决问题时,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面积公式都能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公式,常会出现无从入手,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经历阅读、分析与理解的过程。

3.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4.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理解的能力及认真、仔细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经历阅读、分析与理解的过程。

难点: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请看,图里面是在干嘛?(装修贴地砖)老师家的新房子也正在装修请看,这是老师家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要求首先给客厅铺上地砖。

在装修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你们愿意吗?(板书:解决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装修房子的情境引入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明白学习数学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数学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1.分析问题,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师:请看这是工人叔叔去我家测量的一些有关客厅的数据。

出示例8: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

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知道客厅长是6米,宽是3米。

生:我还知道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

师:那你能知道客厅是什么形状的吗?你怎么判断的?生:长方形,因为长方形才有长和宽。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师:那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生: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提问的孩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3. 小组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

(2)通过例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实践应用(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并分享解题过程。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拓展思考:如何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课堂问答和练习题的正确率。

4. 学生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5.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2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列表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2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列表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列表法)》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2节,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采用列表法进行求解。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列表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因此,本节课通过列表法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实例。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列表法进行求解。

学生在笔记本上进行记录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变式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问题解决课堂实录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问题解决课堂实录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问题解决课堂实录The second unit in the third grade math textbook was all about problem solving, which was a topic that the students were both excited and nervous about. Some of them found it challenging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apply mathematical concepts to real-life situations, while others enjoyed the opportunity to use their creativity and analytical skills. As a teacher, it was important to create a supportive and encouraging classroom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felt comfortable taking risks and making mistakes as they worked through different problems.数学第二单元是关于问题解决的,这是让学生们既兴奋又紧张的话题。

一些学生发现思考批判性和将数学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具有挑战性的,而其他人则喜欢利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分析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的课堂环境,在这里学生们感到舒适,敢于冒险,犯错,解决不同的问题。

One of the strategies I used in the classroom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was to provide them with a varie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blems. I included word problems,logic puzzles, and hands-on activities that required students to use critical thinking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 By exposing them to a wide range of problem-solving techniques, students were able to build their confidence and become more comfortable tackling unfamiliar challenges.我在课堂上使用的一种策略是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包括文字问题,逻辑谜题和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计算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计算购物时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讲解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2)巩固练习布置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解决实际问题(1)情景创设创设一个实际情景,如计算班级学生的总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用具:计算器、实物投影仪等。

3. 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

4. 其他资源: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

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
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谁能说得更准确更完整一些。

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

)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

(课件闪烁有几行。

)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独立试做。

(课件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视,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汇报。

好了,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

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

(师: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课件),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③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课件),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还有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边很着急?就是这种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 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的3个方阵的人数对吧,好,谢谢你。

(大家还有疑问吗?)
好了,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个方阵一共的人数,那么这三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朋友先讨论讨论。

)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数;第二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

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

嗯,你说得太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
全都是列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练习1.
他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们能行吗?那好吧,这儿有个关于鸡蛋的问题,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的鸡蛋,李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现在在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欢谁的方法。

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
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

大家都选的2哪,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应该是1才对呀。

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总算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们地球村有多少个李阿姨这样的家庭哪,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么吗?
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猜一猜她们一共有多少人吗?(图片)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们猜的结果大大的写在草稿本上,1、2、3、举起来老师看看,你们都是写的6个吗?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声音响亮,
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

刚才,我们帮李阿姨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本每页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字,你们没数过吧,哈哈,老师就数了,你看:
4.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

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5个字。

_______?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

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和别人学得怎么样?
板书: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