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都江堰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水工建筑实训报告都江堰

水工建筑实训报告都江堰

一、引言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我国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一座有着2280年历史的古老水利工程。

它以独特的建筑原理和卓越的工程效益,成为了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和实训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详细报告。

二、实训目的1. 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筑原理和工程效益;2. 通过实地考察,提高对水工建筑的认识和鉴赏能力;3. 深入学习水工建筑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实训内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

工程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功能。

都江堰的成功,不仅改变了四川盆地的旱涝状况,使其成为“天府之国”,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和建筑智慧。

2. 都江堰工程建筑原理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

(1)鱼嘴:位于岷江江心,形似大鱼卧伏江中。

它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鱼嘴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实现分流引水,并在不同水位条件下自动调节水量。

(2)飞沙堰:位于分水堤坝中段,是一座泄洪道。

在洪水期,飞沙堰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旋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

(3)宝瓶口:位于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

宝瓶口不仅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3. 都江堰工程效益都江堰水利工程自建成以来,为四川盆地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它不仅改变了四川盆地的旱涝状况,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和建筑智慧。

如今,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利用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智能化监控和调度,旨在更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实现人水和谐。

四、实训心得1. 都江堰水利工程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在两千多年前,就能建造出如此宏伟的水利工程,令人敬佩。

都江堰水电实习报告

都江堰水电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四川省都江堰市实习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了解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工程结构、运行原理及管理方法,掌握水电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习指导老师:张伟二、实习内容1. 都江堰水利枢纽概况都江堰水利枢纽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

它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都江堰水利枢纽包括都江堰、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以及众多的附属设施,如分水鱼嘴、飞沙坝、溢洪道等。

2.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结构(1)都江堰:都江堰的主体工程,由一道大坝和两个引水口组成。

大坝全长约500米,高约27米,采用土石结构,可调节岷江水流,保证灌溉用水。

(2)飞沙堰:位于都江堰下游,用于排泄洪水,防止河床淤积。

(3)宝瓶口:位于都江堰上游,是岷江水流进入都江堰引水口的通道,起到调节水流的作用。

3. 都江堰水利枢纽运行原理都江堰水利枢纽采用自流灌溉的方式,利用岷江水流自上而下,通过宝瓶口引入灌溉区。

在洪水期,飞沙堰起到排泄洪水的作用,防止河床淤积。

4. 都江堰水利枢纽管理方法都江堰水利枢纽的管理分为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两个方面。

(1)行政管理:由都江堰管理局负责,负责水利枢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运行。

(2)技术管理: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负责水利枢纽的技术保障和运行监控。

1.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参观了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各个主体工程,了解了工程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飞沙堰、宝瓶口等附属设施,了解了它们在水利枢纽中的作用。

2. 现场操作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现场操作,包括:(1)观察和记录水流量、水位等数据。

(2)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坝体、溢洪道等工程设施的尺寸。

(3)观察和记录水电站的发电情况。

3. 讨论和分析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都江堰双合水电厂实习报告

都江堰双合水电厂实习报告

都江堰双合水电厂实习报告一、引言我有幸在都江堰双合水电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习。

这次实习经历使我对水电发电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体会。

二、实习背景都江堰双合水电厂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该水电厂以其独特的水力发电方式和巨大的发电规模而闻名。

我所在的实习团队主要负责水电厂的运维管理工作。

三、实习任务与成果1. 学习水电发电原理与设备我在实习期间通过与工程师的交流和参观水电厂的各个部门,了解了水电发电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过程。

我熟悉了水库、引水系统、水轮机、发电机组等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方式,并且了解了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2. 参与巡视和检修工作作为一名实习生,我积极参与了水电厂的巡视和检修工作。

我跟随工程师们登上巨大的水轮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检修水轮机叶片和轴承的方法,并且掌握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3. 参与应急演练水电厂是一个安全风险较高的工作环境,应急演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次针对水电厂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我与其他同事一起组成小组,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应急处理。

通过这次演练,我加强了对危险情况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4. 撰写实习报告作为实习的一部分,我按要求撰写了实习报告。

在撰写过程中,我总结了整个实习期间的经验和体会,并提出了对水电厂运行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改进建议。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了解了水电发电工程的具体运行过程。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增强了我对工程实践的兴趣。

2.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在实习期间,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是工作中至关重要的要素。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

3. 严谨和勤奋的职业态度在水电厂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工作的严谨性和需要付出的努力。

都江堰双合水电厂实习报告

都江堰双合水电厂实习报告

都江堰双合水电厂实习报告一、引言我于2021年X月X日至X月X日期间,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双合水电厂进行了为期X个月的实习。

在此期间,我对水电厂的运营管理、发电原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进行了一定的实际操作。

以下是我对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所学到的知识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概况1. 实习单位简介都江堰双合水电厂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重要的水力发电基地之一。

该水电厂建于X年,总装机容量X万千瓦。

水电厂的水源主要来自都江堰灌溉渠和蜀江,通过引水和调节水流,实现对发电机组的供水和运行。

2. 实习任务和安排在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发电部门,并接受了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起初,我负责观察和记录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并参与一些基础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融入团队,并有机会参与更复杂的运维工作,如事故处理和设备调试。

3. 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实习,在实践中我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更深入地了解了水电发电的工作流程和原理。

我学会了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并了解了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此外,我还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与同事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三、水电发电工作流程1. 水电发电原理水电发电是利用水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经过涡轮机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当水流通过涡轮机时,涡轮机的转动会带动发电机转子的旋转,通过感应原理产生电能。

发电过程中,需要控制水流的流量和压力,以保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2. 水电发电过程水电发电过程可以分为水库调度、水轮发电和变电输电三个环节。

水库调度是根据电力需求和水资源状况,合理利用水库的水量,调控水库的蓄水和放水,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

水轮发电是通过涡轮机驱动发电机生成电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变电站将电能输送到用户。

变电站起到将电能的电压升高或降低,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作用。

3. 水电厂的环保措施都江堰双合水电厂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峨眉山实习总结[最终定稿]

峨眉山实习总结[最终定稿]

峨眉山实习总结[最终定稿]第一篇:峨眉山实习总结峨眉山实习总结1、此次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选择主要以峨眉山为侧重实习地点,在为期十一天的实习过程中,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参观和考察了峨眉山的各种自然地理概况。

初步掌握了峨眉山的气候垂直分布差异和土壤垂直分布差异,植被及其地质地貌类型。

2、通过本次实习,获得峨眉山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分布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整理,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

3、通过峨眉山土壤实习,采取土样通过对其剖面的观察从而了解峨眉山主要土壤类型形成的环境条件与分布规律的关系。

4、在实习过程中师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同学们互帮互助。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秀美,是对心灵的一种净化。

此次实习圆满完成任务。

第二篇:峨眉山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浅析峨眉山地质构造一、实习时间:2010-4-19——2010-4-29二、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三、指导老师:邹红、周丽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调整,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的思想方法。

4.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

5.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五、正文: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峨眉山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拔地而起,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

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欧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

中部群山峰峦迭峰,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

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由山麓至顶可经历亚热带至寒带的气候和观赏多种带谱的植物景观。

都江堰实习报告

都江堰实习报告

都江堰实习报告篇一:紫坪铺、都江堰参观实习报告紫坪铺、都江堰实习报告XX年4月22日,在水利水电学院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水利、水电专业全体同学来到了位于成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进行实习考察。

上午,我们参观的是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

在到达紫坪铺之前,我们看到两边山体有许多金属固定物,那就是用于在山体开发之后防止山体滑坡的锚固。

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都江堰灌区和成都市的水源工程,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和成都市环保用水,是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岷江水资源的水利工程。

枢纽位于都江堰市麻溪乡,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2662km2,占岷江干流上游流域面积的98%,控制上游暴雨区的90%,控制上游来沙的98%。

在修建紫坪铺之前,岷江上游河段处于暴雨频发区,洪水过程历时短、涨落迅速,多呈尖瘦的双峰或多峰,每年6~9月,暴雨洪水严重威胁成都平原的安全,加之,成都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都江堰灌区引自岷江的水严重不足,紫坪铺这一调蓄性能较好的大型水库便解决了这些问题。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为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其永久主要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标准校核。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地面厂房及开关站组成。

挡水建筑物是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其防渗系统主要由基础防渗工程、趾板、面板组成,特点是:堆石坝体能直接挡水或过水,简化了施工导流与度汛,枢纽布置紧凑,充分利用了当地材料。

面板坝可以分期施工,便于机械化施工,施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还对地形和地质条件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投资省、工期短、运行安全、抗震性好。

中午在川农都江堰校区进行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

景区内清幽雅静的环境和浓厚的人文历史氛围使我们忘却了舟车劳顿。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伏龙观,观因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是纪念李冰的庙宇。

都江堰水利实习报告

都江堰水利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原理和现代应用,我们一行人于XX年XX月XX日前往都江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与现状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博物馆,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现代应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设计并主持修建。

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防洪、发电等作用。

2.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与结构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和结构。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

鱼嘴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实现了“四六分水”,使内江水用于灌溉,外江水用于泄洪。

飞沙堰则用于拦截泥沙,保护内江不受泥沙侵蚀。

宝瓶口则是引水入内江的重要通道。

3.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生态公园,了解了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

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4.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现代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了解了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等方面的现代化应用。

水利枢纽工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

三、实习体会1. 感受古人的智慧通过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

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设计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我国水利事业树立了典范。

在新时代,我们应传承和发扬这种智慧,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习期间,我们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

都江堰野外实习报告

都江堰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7日实习地点:四川省都江堰市指导老师:肖海华二、实习目的本次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周边地质环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地质观测技能,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都江堰水利工程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实习过程中,我们详细考察了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工程布局。

2. 地质环境考察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考察了都江堰周边的地质环境,包括岷江流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

通过实地观测,我们了解了岷江流域的地质特征,以及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3.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观察了多种地质现象,如断层、褶皱、滑坡等。

通过对这些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4. 野外地质调查为了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锤等工具进行野外测量,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四、实习过程1. 准备工作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背景和地质环境。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质罗盘、测锤、笔记本等。

2. 实地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习计划,依次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现象进行了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记录,并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结束后,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了实习报告。

五、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加深了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周边地质环境的理解,提高了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认识。

2. 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测锤等工具进行野外测量,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专业:地理科学年级班级:2010级三班学号:41009118姓名:庾超实习地点:四川省峨眉山、都江堰实习时间:2012.10.29——2012.11.10(一)自然实习报告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地点主要是峨眉山及其附近、都江堰地区。

(二)峨眉山和都江堰概述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

主峰金顶海拔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即相对海拔2500——2600米。

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

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米。

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山上多佛教寺庙,向为著名游览地。

都江堰(北纬31.01度,东经103.37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实习内容地质实习(2012年11月2日,峨眉山地质博物馆)实习目的:了解地质年代表;了解峨眉山的形成史;了解峨眉山玄武岩。

A、地质年代表是区分地球历史各个时期的非固定间距的时间标尺。

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B、峨眉山地质形成史翘首大海,初露头角八亿年前的晋宁运动,随着峨眉山花岗岩的侵入使峨眉山区从烟波浩渺的无边海洋中慢慢升起而成为一个荒漠的孤岛。

二度沉沦,孕育生机从七亿年前的晚震旦世至4.8亿年前的早奥陶世末期,峨眉山再度淹没大海,接受了一千多米厚的碳酸盐和碎屑岩的沉积,并伴随藻类、小壳三叶虫等多门类生物的发生演进。

东山再起,重见红日从4.8亿年前的早奥陶世末期至2.8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峨眉山又一次从那深不可测的无边海洋下面崭露头角,重见蓝天白云,接受大自然对它的洗礼。

地裂天崩,熔浆四海晚二叠纪的华力西运动导致地壳拉张破裂,引来地壳深部玄武岩岩浆的强烈喷发,形成覆盖我国西南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的著名峨眉山玄武岩。

目前主要分布于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和清音阁等地。

永别大海,另图新生早、中三叠世的海陆交替形成了典型的潮坪及膏岩沉积。

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使峨眉山最后离开了大海,迎来了大陆生涯,形成了晚三叠纪的含煤建造和侏罗——白垩纪的盐类沉积。

天翻地覆,遍地遗痕白垩纪末的燕山运动使峨眉山区从晚震旦世以来的沉积地层发生强烈的褶皱、断裂,形成现今所见的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序次的断块构造的构造格局。

冉冉隆升,雄峙西南第三纪末期由印支——欧亚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新构造运动使峨眉山区强烈抬升,河流下切,使峨眉山形成现今所见的奇险山势。

C、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是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赵亚曾于1929年创名于峨眉山,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为陆相基岩喷出岩。

其坐落于峨眉山刚嘴,柱状节理清晰可见。

玄武岩在冷却成岩过程中,形成柱状节理,在表生风化作用下,这种柱状节理就成为风化剥蚀、崩塌脱落的优选面。

在一定地质作用下,这种伴随地壳抬升所产生的崩塌、落石就易形成悬崖断臂,金顶舍身崖的陡峭地貌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貌实习(11月2日和11月4日,峨眉山市张坝环山公路沿线)实习目的: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现场认识断层、背斜等地质现象;了解河流阶地。

A、背斜丘陵相关测量我们于11月2日来到张坝环山公路旁所看到的地貌主要是单斜丘陵(背斜丘陵,其挤压力来自东西方向,背斜走向为南北向),根据坡面的倾斜度可分为单面山(两坡陡缓不一)和猪背脊(两坡对称)。

观察地黄湾坝属于河谷小盆地,背斜,单面丘陵,其河流进山地带被侵蚀,地层老。

山前地带平原相对抬升,断层地带。

在河流出口地应是冲积扇。

背斜是地层中一种上凸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老地层组成。

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老到新排列。

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

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

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

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若测斜器是悬锤式的罗盘,方法与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右手中指按着底盘外的按钮,悬锤则自由摆动,当达最大值时松开中指,悬锤固定所指的读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测量数据见下表:组成及其结构可划分为以下四类: 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

我们所见为砾石河床(基岩河床),观察地在河流右岸。

此河流阶地图如下:水文实习(11月3日,峨眉山市顺河村川主河)实习目的:学会使用流速仪,并明白其原理;测量天然河道横断面图;学会计算河流的流量。

A、流速流量相关测定(1)仪器HT-B型便携式流速测算仪简称便携式流速仪,是专门为水文站、厂矿、环保监测站、农田排灌、水文地质调查等部门在野外进行明渠流速流量测量而研制的。

主要由LS1206B型旋桨式流速传感器(或其它型号的旋杯旋桨流速仪)、HT-B型流速流量仪、0.4m ×4Ф16测杆组成。

全套仪器置于高级铝合金密码箱内。

使用时,按图1所示组装成一体,接通信号线,即可进行各明渠中流速的测量,并自动显示流速。

(2)测量原理利用水流冲动流速仪的旋杯,同时带动转轴转动,在装有信号的电路上发出讯号,记录一定时间内旋转的圈数。

流速越大转轴转得越快。

带入相关公式即得流速。

依据明渠测流的流速面积法原理设计,测出流速即可得流量 Q=V·S(S为断面面积)流速测定:测流速时,由水力推动旋桨式转子流速仪旋转,内置信号装置产生转数信号,由下面公式计算流速:(K/b)NV=—————-+ C/a(m/s)式中:V:测流时段内平均流速(m/s)b/K:桨叶水力螺距a/C:流速仪常数T:测流历时(单位为S)N:T时段内信号数S:断面面积Q:流量本仪器使用时,K/b 、C/a均为常数,测流时,设置T测出N,还可设置S,即可自动算出流速,和流量。

流量的计算:流量测定根据明渠流量测量的流速面积法,先测出流速再乘以断面面积即得流量,本仪器会自动计算流量。

(3)测量数据记录断面宽度d=1.1m;水深l=60cm;记录时间60s;信号数N=266;带入公式计算 v=0.325 米/秒;Q=0.21立方米/秒。

注:该地当 Q=1立方米/秒,可灌溉一万五千亩田地。

B、天然河道过水断面的测量(以川主乡川主河为例)(1)测量水深,根据水面宽度确定各垂线间距,布设测深垂线,依次测水深并记录数据。

(2)测量流速,在垂线上根据水深确定测速测点的位置(平均流速大约等于0.6倍处的流速),用流速仪测量各个点的流速。

(3)计算垂线平均流速(4)计算过水断面部分面积,设过水断面被垂线分为几个部分,求出各部分的面积。

(5)计算各部分面积上平均流速v、部分流量q河流剖面图如下:土壤实习(11月4日,峨眉山天全村水稻田和张坝环山公路沿线)实习目的:了解峨眉山土壤的垂直分布状况;动手测量四川盆地特有土壤紫色土和水稻土的土壤剖面;了解土壤形成阶段。

A、紫色土紫色土是四川盆地所特有的一种土壤。

其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的紫色砂岩、页岩、泥岩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土壤的。

土壤发生层次很不明显,分为A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最上面还有一层枯枝落叶层,其中A层很浅,只有1厘米左右。

紫色土又可以分为三个亚类: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

紫色土的形成过程中由于主要成分为页岩、砂岩、泥岩,故淋溶作用较强,加之地处亚热带气候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而因为泥岩颗粒较小,化学淋溶作用相对较弱。

有机质含量低,磷、钾含量丰富,由于紫色土母岩松疏,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中国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除丘陵顶部或陡坡岩坎外,均已开垦种植。

因侵蚀和干旱缺水现象时有发生,利用时需修建梯田和蓄水池,开发灌溉水源。

开辟肥源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也是提高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我们组所挖的紫色土剖面如下:B、水稻土水稻土是在人文、水化氧化作用下形成的人文土壤。

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3,是我国南方的典型土壤。

水稻土特有的剖面构型为人为熟化层(W)——犁底层(Ap2 )——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

水稻土又可分为习地点位于峨眉山山麓下,故属于潜育水稻土。

各土层情况如下:峨眉山土壤垂直分布如下:植物实习(11月5日,报国寺,海拔550米)实习目的:了解峨眉山地区的植被自然带;了解峨眉山的植物。

由于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凸而浅,并且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因而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

自山底到山顶分别分布有亚热带次生植被与常绿阔叶林带——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混交林带——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

具体情况见下表:植物物种总数的1/10以上,占四川植物物种总数的1/3。

被誉为“植物王国”和“绿色宝库”。

其中包括苔藓植物70科196属400余种(含变种、变型等分类单位),蕨类植物45科105属430余种,种子植物165科970属2870余种。

峨眉山植物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统计数据显示,峨眉山分布有资源植物2000余种,占峨眉山高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占我国资源植物的15%左右,药用植物1600多种,花卉500多种。

其中仅产于峨眉且首次命名与此的就有100多种,植物区系古老。

峨眉山在如此狭窄的地理区域范围内孕育着如此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和完整的植被类型,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